手机媒体多功能化研究
关于我国手机媒体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手机媒体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魏丽宏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1期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和无线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已经从单一的移动通信终端日渐向即时化、个性化、互动化、大众化的图文并茂、视音频结合的多功能媒介转变。
以手机报、手机视频、手机广播、手机杂志、手机搜索、手机定制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手机媒体正在快速崛起。
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手机媒体以其独有的媒介特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方式、传播理念,并在与报纸、电视、广播、出版等传统媒体的不断交融与竞合中,对整个传媒产业格局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伴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我国手机媒体研究不断递进延伸、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综观近几年来手机媒体的研究课题和主要范围,基本上可归纳为以下六大方面。
手机媒体的定义及其传播特点的研究在我国,最早是由移动运营商针对手机信息传输的技术特点和传播功能提出了手机是媒体的概念。
随后,有学者开始从新闻传播学视角关注手机媒介。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可以查看到,最早于2000年仅有一篇研究手机短信的学术文章,学者闵大洪在文中提出,手机技术的发展使其媒体工具的特性越来越彰显,“手机正在成为媒体工具”。
①随后,一些学术界、传媒界、通信业界的研究者不断跟进,并对手机媒体进行定义。
学者匡文波直接将手机媒体定义为,通过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
②通信业学者项立刚认为,手机与其他媒体相比已有很多根本性、革命性的改变,“手机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
③学者赵占波则归纳认为,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手机已具有便携性、移动性、个性化、多媒体融合、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传播效果好等媒体优势和特点。
也有人认为,伴随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手机与互联网的联姻,手机已从单纯的通话工具蜕变成为具备媒体特性的新兴传播媒介,并以其独特优势成为适宜传播公共信息的新型平台。
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是指利用无线网络传输多媒体数据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互联网、数字电视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一、技术原理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移动互联网等方面。
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自组织、多跳、动态搭建的自适应系统,能够实现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移动通信技术则是指利用无线信号进行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
卫星通信则是通过卫星进行信息传输,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
而移动互联网则是将互联网应用于移动设备上,实现随时随地的网络连接和信息获取。
二、研究现状目前,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研究者们致力于提高网络的能效性、延长网络寿命、提高网络可靠性等方面。
同时,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5G技术的推出将极大提高移动通信的速度和容量。
在卫星通信领域,研究者们正在开发更加高效、稳定的卫星通信系统,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移动互联网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融合也为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三、应用前景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城市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为城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医疗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医疗诊断和咨询,为医院和患者搭建更加便捷的沟通桥梁。
在商业领域,移动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拓展空间,带来了更多商机。
综上所述,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
移动通信的多媒体服务

移动通信的多媒体服务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服务得以广泛应用。
多媒体服务通过将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融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通信体验。
本文将探讨移动通信的多媒体服务的发展与应用。
一、多媒体业务的兴起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语音通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为了扩展通信业务的范围,运营商开始积极开展多媒体服务。
多媒体业务的兴起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彩铃、手机壁纸、彩信、手机电视等。
多媒体业务的兴起带来了用户交流方式的创新。
以手机彩铃为例,传统的手机通话中只能听到普通的铃声,而彩铃服务使得用户可以将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声效设置成铃声,个性化的铃声增加了用户的娱乐体验。
二、多媒体消息服务多媒体消息服务是移动通信中常见的一种多媒体服务形式。
通过手机发送彩信,可以将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输给接收方。
多媒体消息服务不仅扩展了用户之间消息交流的方式,还增加了用户对于信息的呈现形式的要求。
无论是交流中的笑脸表情,还是朋友分享的照片,彩信使得信息更加生动形象。
三、移动音乐移动音乐是多媒体服务中的一大亮点。
当今社会,音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手机平台提供在线音乐播放、音乐下载和个性化设置等功能,移动音乐服务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欣赏音乐的需求。
移动音乐服务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技术的进步。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随时随地访问海量的音乐资源,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用户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创建自己的音乐播放列表,并共享给好友,增加了社交互动的乐趣。
四、移动阅读移动阅读作为多媒体服务的一种形式,借助移动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阅读体验。
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各类书籍、报纸、杂志等数字化的阅读内容。
移动阅读的兴起使得用户不再受限于传统纸质书籍的装订和携带,大大提高了阅读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大学生手机媒体使用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以安徽省高校为例

2 0 1 4 年 9 月
湖 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看视频 等。
本次调查 的时间为 2 0 1 3年 1 0月 一1 1 月, 采 取 随机抽 样的方式 , 对安徽省属 安徽大 学 、 安徽 师范大 学 、 安徽科 技
( 四) 使用 时间 1 . 一天 中使用手 机的总时间在 6小时以内 在 一天中 , 大学生使用手机 的总时间在 6小时 以内, 占
3 . 一天 中使 用手机社交功能的时现 , 安徽省大学生 人人 都拥有手机 , 并且他们 倾 向于使用智能手 机。调查 样本 中 , 使 用智 能手 机 的学生
渐形成的依赖 心理 。文章通 过调 查 , 对 学校 的教 育教 学、 学生管理 以及 大学生个人使 用手机等 方面提 供建议 和对
策。
关键词 : 大学生 ; 手机使 用 ; 调研
中图 分 类 号 : G 6 4 0 : G 2 0 6 研 究 背 景 文 献标 识 码 : A 占总 调 查 人 数 的 7 9 . 8 %, 丽 使 用 非 智 能 手 机 的 学 生 仅 占 到
学院 、 合 肥学院 、 安徽新 华学 院 、 安庆 职业 技术 学院 等 6所 高校 的 8 0 0名 学生 进行 了调 查 。调 查 了包括 学 生个 人信 息、 学年 阶段 、 是否使用智能 手机 、 手机流量 、 使用手 机的时 间和地点 、 社交软件使用状况等 l 7个方面 。问卷发 放选择
一
、
手机作为科技进步 带给人 类 的新工 具 , 带来便 利 的 同 时, 更 以其独 特的功能 和魅 力强 烈吸 引着最 易接受 新生 事
移动设备改变媒体消费习惯的研究

移动设备改变媒体消费习惯的研究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这些便捷的工具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获取和消费媒体内容的方式。
这种变革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对人们生活方式、信息获取习惯以及社交互动模式的重大影响。
过去,我们获取新闻、娱乐和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报纸和广播等传统媒体。
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观看晚间新闻,或者在清晨翻阅刚送到家门口的报纸,这些场景曾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获取最新的资讯。
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可能就是拿起手机查看昨晚发生的重大新闻;在通勤的路上,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感兴趣的文章或者观看短视频;甚至在排队、等人的间隙,也能迅速浏览社交媒体上的动态。
这种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使得我们对媒体的消费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移动设备的便携性是改变媒体消费习惯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比传统的台式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可以轻松地放入口袋或背包中,让我们能够在任何地方使用。
无论是在公交车上、公园里还是在咖啡馆里,只要有网络连接,就能与世界保持联系,获取各种媒体内容。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与移动设备的发展相辅相成。
通过移动设备上的社交应用程序,我们可以轻松地与朋友、家人和同事分享各种内容,从有趣的图片到深度的文章。
而且,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个热门话题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吸引大量用户的关注和参与。
这种社交互动的特性,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媒体内容的消费欲望,因为我们总是希望能够跟上社交圈子中的最新动态,参与到热门话题的讨论中。
在内容形式方面,移动设备也促使媒体做出了相应的改变。
为了适应小屏幕和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媒体纷纷推出了更加简洁、直观和富有吸引力的内容形式。
例如,短视频的兴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短视频通常时长较短,内容紧凑,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满足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需求。
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多媒体播放器

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多媒体播放器的设计与实现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负责教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6月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地加快,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然而许多人精神上的状态都是比较紧张的,偶尔听听歌曲,看看电影,欣赏图片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舒缓压力的方式。
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多媒体播放器是开发一款可以播放主流音频和视频文件,查看图片的多媒体播放器,能够缓解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的紧张状态,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
本文主要阐述在Android手机平台下实现视频、音乐播放和简单的新浪微博分享、图片浏览系统的可行性。
详细论证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与实现、系统测试等相关过程。
通过Android中的MediaPlayer类解析和播放视频文件、音乐文,利用多线程加载图片文件来实现图片资源的加载和显示,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文件的解析和实现过程,同时可以连接互联网,在新浪微博发表简单的评论,分享当前的心情。
关键词:Android平台;MediaPlayer;多线程;资源解析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ed rhythm of life, more and more rich material life, however many people mental states are relatively tight, and occasionally listen to music, watch movies, view pictures may well be a good relieve stress way. Android based mobile phone platform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media player that can play popular audio and video files, view pictures of the multimedia player that can relieve people in the fast-paced life in a state of tension, improve people's spiritual life.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video, music and simple Weibo, picture browsing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 in the android mobile platform. It also demonstrates in detail about the system needs analysis, outline design, detailed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system testing and other relevant procedures. Through the class of parsing and play video files and music files in the MediaPlayer of android, we can use multi-threaded load image file to achieve the resource load and display images and in detail introduce different types of file parsing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Meanwhile, it can b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so that we can write a simple comment and share our current mood on Sina Weibo.Key words: Android platform; MediaPlayer ; multithreading; resource analysis目录1 绪论 (1)1.1背景简介 (1)1.1.1 MediaPlayer类 (1)1.1.2多线程 (3)1.2设计目标 (3)1.2.1主要内容 (3)1.2.2设计要求 (4)1.3 系统设计的意义 (4)1.4 系统设计工具和运行环境 (4)1.4.1 系统设计工具 (4)1.4.2 系统运行环境 (5)2 可行性分析 (6)2.1 技术可行性 (6)2.2 经济可行性 (7)2.2.1 开发成本 (7)2.2.2 系统收益 (7)2.2.3 生存周期 (7)2.3 操作可行性 (7)3 需求分析 (8)3.1用户需求 (8)3.2系统需求 (8)3.2.1 视频播放基本控制需求 (8)3.2.2 视频播放列表管理需求 (9)3.2.3 播放器设置需求 (9)3.2.4 音乐播放需求 (9)3.2.5 图片浏览需求 (10)3.2.6 微博分享需求 (10)4 概要设计 (11)4.1 总体设计目标 (11)4.1.1 功能完备 (11)4.1.2 用户界面友好 (11)4.2 总体功能设计 (11)4.2.1 视频播放界面功能设计 (12)4.2.2 音乐播放界面功能设计 (12)4.2.3 其他界面功能设计 (13)4.3 数据存储设计 (14)4.3.1 SQLiteDatabase数据库 (14)4.3.2 SharedPreferences (16)5 详细设计 (17)5.1 视频播放器功能设计 (17)5.1.1 视频播放器播放界面的实现 (17)5.1.2 视频播放列表设计与实现 (20)5.1.3 视频播放设置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21)5.2 音乐播放功能设计与实现 (22)5.2.1 手机SD卡的访问的实现 (22)5.2.2 音乐播放界面的设计及其实现 (22)5.2.3 音乐歌词显示设计及其实现 (24)5.3 微博分享及图片浏览的设计与实现 (25)5.3.1 微博分享的实现 (25)5.3.2 图片浏览的设计与实现 (26)5.4 数据的存储设计 (28)5.4.1 SQLite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28)5.4.2 配置文件存储与读取 (33)6 系统测试 (35)6.1 视频播放器功能测试 (35)6.1.1 视频播放器主界面测试 (35)6.1.2 视频播放器播放界面测试 (37)6.1.3 视频设置界面测试 (38)6.2 音乐播放器测试 (39)6.2.1 音乐播放界面测试 (39)6.2.2 休眠模式测试 (40)6.3 图片浏览测试 (41)6.4 微博分享及关于帮助界面测试 (41)6.4.1 微博分享测试 (41)6.4.2 关于帮助界面测试 (43)参考文献 (44)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现代传媒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现代传媒技术的应用与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传媒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已经开始逐渐习惯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传媒世界。
这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
在今天这篇文章中,我想探讨一下现代传媒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一、现代传媒技术的应用1. 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为普及、最为便捷的传媒工具。
它不仅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收集信息、获取新闻,还可以进行各种线上活动,例如看视频、听音乐、打游戏等。
同时,移动设备还可以与其他数字设备进行联动,这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手机上的app进行在线购物、网上银行等业务,也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进行视频会议等业务。
2. 科技媒体科技媒体已经成为了新时代中非常重要的媒体形式。
它可以把各种科学技术和现代传媒技术结合起来,为大家带来更立体、更真实的信息呈现方式。
这些媒体不仅包括了飞速发展的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还包括了各种技术论坛和讨论会议,这些形式都十分的多样化,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各种新的技术趋势和动态。
3. 社交媒体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城市人口的增长,人们日常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以线上为主。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交流和互动的主要场所。
它可以让人们快速地建立联系并交换信息。
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便于在工作和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二、现代传媒技术的研究1. 信息安全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许多个人信息都因为在线交互而暴露在了公共环境中。
因此,我们需要对信息进行更加严密的管理和保护,从而保障我们的个人隐私和安全。
2. 数据挖掘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和信息的重要性,数据挖掘已经成为了现代传媒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应用方向之一。
通过对各种信息的高效提取、分析和处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宏观趋势和个人需求,从而优化我们的企业模式和互动策略。
浅析手机媒体化的时代意义【范本模板】

浅析手机媒体化的时代意义【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媒介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背景下,由于其独有的传播特征与传统媒体相融合,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这就是全媒体时代.手机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融合了众多媒体的传播功能,对现存的传播格局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实现了“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的传播实践,不仅带来了大众传播意识的进步,也体现了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
【关键字】全媒体手机媒介媒介融合前言手机从诞生第一天开始,就具有传播的功能。
但随着3G时代的到来,媒体理念和运营模式的逐渐成熟,手机的诸多优势特性逐渐显现出来。
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这就是全媒体时代。
手机媒介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融合了众多媒介的传播功能,对既有的传播格局形成巨大冲击.手机媒体的未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载体,和其他纸质媒体相比,手机媒体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的独特优势,还具有一定的强迫性,报纸之类的媒体,你可以选择不买,也可以选择不看,但手机媒体不一样,你不可能不收到彩信和短信.最主要的还是手机媒体的传播成本比较低廉,而新的媒体形式就必须具备成本低廉这一条件。
相比,纸媒的传播成本比较高,如购买一本书需要几十元,订一份报纸一年也需要100多元,但是单个媒体的承载量有限,同样的信息放到互联网上就会变得很便宜,手机最方便的就是把人们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并能够极为快速的传播信息.总而言之,手机是当前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遍性、快捷性的,最方便的媒体形式,而且他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广.手机媒介与其他媒介融合作为当今时代高科技的产物,它的融合性一开始就是依靠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体现出来的,同时又在电信增值业务的同时,借助于传统媒体的结合而达成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格局。
【1】随着三网融合的实现,手机媒体又进一步与彩信功能相结合,实现了一种“自媒体”的功能,除了文字信息的作和互传以外,手机的摄像功能还能使用户自主拍摄并互传图片和影像,只要用户的手机配置了这些设备,并且随时随地的拍照和路线,并把这些信息文本保存,在必要时候发送出去,就完成了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手机集短信,彩信,语言,手机网络,拍照,摄像,上网等多媒体多功能与一体,为手机的媒体化在技术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网络时代,使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页,电子邮件等手机功能得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机媒体多功能化研究目录内容提要 (2)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3)(一)研究背景 (3)(二)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3)1 手机媒体的定义 (3)2 手机功能的分类 (4)3 研究问题的提出 (4)二研究方法 (4)(一)数据分析 (4)(二)案例及讨论分析 (8)三手机媒体多功能化的意义 (10)(一)多功能化使受众接触媒介、接收发布信息更容易 (10)(二)多功能化使受众的各种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因满足而继续使用 (10)(三)多功能化使人的延伸达到新的高度 (10)(四)多功能化使用户参与制作成为可能,公民新闻成为一种趋势 (11)(五)多功能化有利于“知沟”的填平 (11)四多功能化是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12)五论文的结论 (12)六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13)参考文献 (14)附录:调查问卷 (15)内容提要“手机正在改变世界,因为它正在改变人类本身。
”①手机,大家最熟悉的通讯工具,但现在的手机像神奇的潘多拉盒子一样,能满足我们很多需求:看电视、看报纸、玩游戏、浏览网页、听歌、导航定位……人们不断将新的需求附加于手机上,也不断将新的功能整合到手机上,手机正在向一个万能工具靠拢。
各种功能的综合运用,使其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地位逐步上升,从人际传播向大众传播迈进。
手机在生活中的应用不断的扩大,用手机进行突发事件的报道也已很普遍,用户通过手机将新闻现场的情况发布出去,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手段日渐丰富和成熟,是什么使一名普通的用户和一部手机可以做到以前只有专业人士用专业设备才能做到的事情?本文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了用户最关注的手机功能,获得了一些关于手机多功能的基本数据;分析数据的同时结合案例从传播学角度上整体分析手机多功能同传播理论的契合;浅析了手机多功能的综合应用(比如手机与微博结合)在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中的优势。
手机媒体在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针对手机功能的研究是未来手机制造商和新媒体研究者共同关心的。
某些创新的功能带来了整个传播局面的变化和媒体使用习惯的变化:电视媒体的受众因为手机的电视功能而被部分分流,其他的传统媒体也遇到同样的状况。
手机功能的转化,使得手机博取各家所长在传播领域越来越如鱼得水,其自身的便携特点,更是成为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长处,将使用者黏在手机所撑起的时间和空间里。
关键词:手机媒体多功能化新媒体iPhone传播学①张鹏.《手机:非工具》.商业价值./post/4564.html.2011年10月5日访问手机媒体多功能化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制造成本的下降,手机的价格已经趋于合理。
从1983年世界上第一台面向市场的便携移动电话问世到现在,手机已经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和炫耀品成为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品种从单一到多样,功能从简单到复杂,其发展速度极为迅速。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上半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6153.7万户,达到92054.0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中,3G用户净增3345.9万户,已经达到8051.0万户。
①手机拥有如此大的市场,使得手机制造商使出浑身解数,如设计时尚外观、增加手机功能等以期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手机在不断的创新中功能不断丰富,苹果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随着苹果CEO乔布斯的去世,他留给世人的不只是苹果这个品牌还有功能创新这种精神。
每次新苹果手机发布都会引来世界的目光,之后又会引起其他手机厂商对其手机功能竞相模仿的热潮。
人们关注和追捧手机,因为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基本的通讯工具,它的多功能已经将其使用领域延伸得很广。
手机作为众多新媒体里的主力军,其自身功能及相关的产业已经能够撑起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手机媒体。
“随着3G技术的发展和手机使用人数的激增,手机的发展速度令人咂舌,从一开始的‘大哥大’到‘手机’,再到现在的‘手机媒体’,仅仅用了三十年。
期间每一步的发展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手机几乎成了人们不可离身的工具。
手机的媒体功能愈发得到业界人士的关注。
”②手机媒体的发展史几乎就是手机功能的发展史,每一次功能的创新都带来手机媒体使用的新的潮流,研究手机媒体,其功能方面的研究是绕不开的重要方面。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的提出1 手机媒体的定义在研究手机多功能之前,首先要明确手机媒体的定义,这样有利于我们明确研究的范畴。
由于手机媒体形成时间较短,而且发展迅速,对其认识并不全面,对于手机媒体没有一个标准权威的定义。
朱海松认为“从本质上讲,手机不是媒体,是工具!手机绝对来说是工具,而相对来说是媒体!”③也有人称其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移动网络媒体”。
这些并不能阐明手机媒体的真正内涵,下面的定义比较全面和准确,得到较多人的认可:“从狭义上来看,‘手机媒体’是指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从广义上来看‘手机媒体’是指所有基于无线电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负载、传播信息符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1年10月5日访问②李丹丹.《手机新媒体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1③朱海松.《手机媒体:手机媒介化的商业应用思维及原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9号的个人移动终端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者、传播机构或组织的总成。
”①手机要成为一个视听终端,需要各种技术的整合和支持,与外界联系的通讯技术也是当前研究比较多的问题。
2 手机功能的分类手机通过各种功能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完成媒体传播所需的工作。
其功能繁多,但并不是随意装载的,各种功能之间能通过指令共同作用,输出用户想要的效果。
除了基础的通信功能即通话功能和短信功能之外,还包括手机报、手机电视、电子书、彩铃、影音播放、手机导航、录音、蓝牙、手机WAP上网、WI-FI和3G网络服务等,很多新功能正不断在手机上出现。
手机本身自带的应用和功能包括拍照摄像、音乐、游戏和广播等。
除此之外,由手机厂商或软件厂家提供的各种手机软件,例如QQ和MSN,可以通过免费下载和网络手机应用商店的形式分销给手机用户。
“对于手机功能的分类,按照服务的提供商的不同,可以分为运营商提供、手机厂商提供和第三方软件提供;按照内容种类不同,可以分为手机通讯类、新闻传播类、娱乐功能类和虚拟社区类;按照付费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免费类、点播类和流量类。
尽管手机功能分类五花八门,但是按照手机产业链的特色却可以归为两类:一是手机媒体产业,二是手机应用软件产业。
”②很多人对手机功能强大与否的认识都是基于手机应用软件下载所实现的功能,也就是手机通过软件扩展实现的功能。
由于用户对手机功能的要求不尽相同,令第三方软件的市场很大,许多功能各异的软件被开发出来,等待用户免费下载或付费下载。
通过软件实现手机的多功能化是更便捷和更容易实现的,手机软件如同单反相机的可装卸镜头,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镜头来获得不同的视角、效果,实现不同功能的扩展。
3 研究问题的提出目前,对于手机媒体的功能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于某一方面或者从单个功能入手比如彩信功能、拍照功能、手机报功能等分析,具体细致,但缺少从整体角度来认识手机媒体与手机多功能的关系。
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手机多功能化发展的必然性以及从用户角度分析多功能对于其手机认识中的影响、现阶段手机各种功能中最能吸引用户的是什么、手机媒体多功能在传播学上的意义并侧重分析了手机媒体多功能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
二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被调查者手机的相关功能和在使用过程中功能对其媒介选择的影响,进而揭示手机多动能化的意义,为手机媒体发展提出建议。
着眼于用户使用需求角度分析多功能化对手机媒体发展的影响。
同时,结合案例分析,从实战视角阐述、研究手机媒体多功能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从侧面看多功能化对传播活动的优化和促进作用。
(一)数据分析问卷通过“问卷星”问卷调查网站设计、收回和统计分析,通过QQ、人人网和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共收回有效问卷117份。
调查样本中的年龄构成如图1所示,18-25岁占总体的82.91%。
手机使用的活跃用户集中在年轻人,他们喜欢也乐于尝试、体验和发掘手机的新功能,能在使用中发现和反馈①李丹丹.《手机新媒体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23②葛云飞、宫承波.《农民及农民工群体使用手机情况研究综述》.新传媒,2010(2).60出现的功能不完善的地方。
“年轻受众的知识体系不完整,价值观的可塑性强,思想单纯,对传播内容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较强。
”①能够玩转手机,其中对手机提出更高要求的人也集中在年轻用户。
图1在所收回的问卷中,使用智能手机的达到样本总量的74.36%,见图2。
智能手机的发展极其迅速,在手机市场中的占比提升很快,智能手机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进行功能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
手机已成为一部微缩版的电脑,功能因可扩展而变得异常的丰富,对消费者极具诱惑力,很多人也是因为智能手机能满足其需求而选择花高价购买。
图2在关于手机功能的选择项中,拍照摄像、FM收音机、录音、蓝牙等功能,手机搭载率均达到80%以上,已经成为手机的标准配置,这些为手机接收和发布信息提供了硬件支持。
touch触控、WI-FI无线网络、GPS导航定位、重力方向感应等新兴的功能所占比例处于44%-54%,功能的普及率也很大。
在“在购买手机时,首先考虑的是什么?”题目中,60.68%的人选择了功能,可以看①田智辉.《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48出用户在购买手机时功能对其购买意向有很大影响。
已经从以前注重外观向“实用主义”有了极大转变,成为用户购买时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图3调查者中换过手机的占84.62%,由此也可以看出大部分用户拥有不止一部的手机。
在换过手机的人中,因为手机功能落后而换手机的有37.4%,这一部分的比例意味着之前使用的手机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只是觉得有部分功能落后,无法满足需求而舍旧求新。
在从没有换过手机的被调查者中,有高达64.1%的人认为自己在日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因为手机功能落后而换手机。
在“对您来说,哪种媒体对您生活最重要?”的多选题中,85.5%的人选择了互联网,52.1%的人选择了手机,选择电视、报纸杂志的人分别为19.7%和9.4%,选择广播的仅有0.9%,如表1所示。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优势是有目共睹的,各传统媒体在融合中寻求机会,无论从广告份额还是使用认识上都无法与互联网相提并论。
但是手机媒体给我们带来一份意外,其在用户心里的地位虽居互联网之下,却远远高于传统媒体,这是新媒体生命力旺盛的有力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