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 第六章 教育价值论[精]
教育哲学

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指教育在人类社会中所具有的“效用”,即人们在活动中使用教育方法而产生的有意义、有结果性的影响。
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理论家斯宾塞,在其《教育学》一书中最先提出教育价值:凡是人们所学的各种知识都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价值的大小却不一样。
现代中国的教育价值论主要有: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啔福教育。
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教育价值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是人自己形成自己的活动,是人的价值的自我形成,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发现、挖掘、发挥、形成、引导、限定人的价值。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关系辨析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问题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此消彼长的两难的问题,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效率的增长,合情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是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效率的关键,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教育效率的提高反过来促进教育公平的建设与完善,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为教育公平提供了物质条件,教育的社会精神效率的提高为为教育公平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氛围和舆论环境。
总之,效率决定公平的发生,公平的实现要以效率的提高作物质保证。
公平对效率亦有制约作用,社会不公平显著增加时,就会引起社会的不满,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这样势必会影响效率的提高。
071121030 田晓雯。
教育哲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教育哲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关乎着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承。
而教育哲学则是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的学科。
教育哲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是一种思想体系和理论框架,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
本文将从教育哲学的核心问题、教育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哲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的重要性。
一、教育哲学的核心问题教育哲学的核心问题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
从哲学角度来看,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对个体进行全面发展的有意识的引导和影响。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人格、智慧和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
教育的目的是使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在价值观方面,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尊重个体差异和多元文化,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观涉及到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
传统上,教育的价值观以道德价值观为基础,强调培养道德感和人格修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深化,教育的价值观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现代教育价值观更注重个体的自主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在实践中,教育的价值观应平衡个体和社会的关系,重视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创新。
三、教育的方法论教育的方法论涉及到教育的组织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
教育方法论应基于教育的价值观,并与教育目标相一致。
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教学的有效性,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方式。
然而,现代教育方法论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习过程的体验、合作和探究。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能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
四、教育哲学的重要性教育哲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教育哲学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培养人的要求和宗旨,为教育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提供了基础。
其次,教育的价值观为教育实践提供了价值取向和行动准则,使教育真正成为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力量。
教育的价值

阶段二:杜威(美国)提出:价值分为“内在 的价值”和“工具的价值”,后者又可称为 “外在的价值”。
发展历程
阶段三:斯普兰格(德国)观点:文化价值 观· 杜尔:教育的价值分为现实价值和理想价值。 在实际生活中,教育的现实价值较为重要,教 育决不能轻视之,宁可使理想价值从属于现实 价值。
三、教育价值分类
(一)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主要论点:
教育的外在价值:实现别的目的的手段、 方法或途径。 教育的内在价值:为了知识而教育、为了 能力而学习、为了真理而学习和教育。 教育育人的实质就是使人掌握知识、发展 能力和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形成德智体全 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内在价值的根本。 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就是强调教育的内在 价值。 代表人物:杜威 观点:杜威是从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说明教育的 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教育价值:教育主 体对教育活动及其 结果是否满足自己 需要的评价和自己 的教育需要、理想 的对象化
二、发展历程
阶段一:斯宾塞 (英国)在《教育论》中提出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凡是人们所学的各种 知识都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价值的大小却不一 样。· 自斯宾塞之后,教育界讨论教育价值问题 风靡一时,尤以美国和德国最为盛行。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的价值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是相对应的。 它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根本价值。这种观点认 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 的社会活动,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 需要。
特征:主张教育应以社会需要为本。强调根据社会发
展的需要为主来确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2016/10/22
教育价值
含义 发展历程 分类 取向
几个角度
一、教育价值含义
价值的含义
教育哲学参考书目

教育哲学参考书目《教育哲学》张楚庭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前言第一章从哪里开始考察教育第一节教育中有多少问第二节什么是最重要的第三节教育曾经怎样被考察着第四节从什么视角观察第五节“教育就是教育”第二章人是什么第一节教育的第一问第二节谁提出了第一问第三节反身性第四节我与我第五节人有没有本质第六节自增性第七节语言与人第八节“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第九节人被考察得怎样了第三章关系中的人第一节关于关系第二节时代与人的关系第三节关系与人的存在第四节人创造了关系第五节关系给人带来了什么第六节人怎样变小,怎样变大第七节人与个人第八节主客体关系第九节关系是可以改变的第四章人发展什么第一节关于功利第二节教育服务与服务教育第三节美育的功能第四节语言教育第五节发展人的可发展性第六节可发展性探询第七节更是一种权利第八节作为目的与作为条件第九节发展着走向全面第十节发展与解放第十一节关于全面的“全”第十二节实质是个性发展第五章教育特性第一节教育成为教育第二节在泛化中窄化第三节教育的权利第四节教育对象性的失落第五节教育的反身性第六节“灵魂工程师”论第七节受教育目的第八节教育目的链第九节教育的自我觉醒第十节作为检讨者的教育第六章教育公理第一节规律问题第二节自然哲学是一切?第三节人的意识与教育规律第四节规律不可改变吗第五节改变,还是违反第六节教育的保守性第七节教育的超越性第八节“适应论”评析第九节两种极端第七章自由教育第一节人与自由第二节人文知识的命运第三节知识的性质第四节知识权利第五节自由教育的命运第六节学校是什么第七节象牙塔与故纸堆第八章教育社会性问题第一节辩证法存在于历史之中第二节人的社会关系第三节个性与社会性第四节教育的性质第五节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第六节应然的命令与实然的命题第七节教育何以善待社会第八节社会以何善待教育结束语《教育哲学》郝文武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目录绪论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教育建构论第一编教育哲学总论第一章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形成第二节教育哲学体系的特点第三节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第二章教育哲学的反思及其对象和任务第一节反思:教育哲学的方法第二节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反思的对象第三节前提反思:教育哲学的任务第三章从教育哲学看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第一节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过程第二节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实质第三节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方法第四节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本原和标准第二编教育生成论第四章教育本体论第一节哲学本体论第二节教育本体论第三节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第五章教育主体论第一节主体、本体、实体与客体第二节主体性及其理解的发展第三节教育主体的认识和形成第六章教育价值论第一节教育价值的本质第二节教育事实判断与教育价值判断第三节教育价值的分类和系统整合第四节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第七章教育本质论第一节教育本质的结构和生成第二节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第三节现代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第四节现代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的系统指导学习第八章教育规律论第一节教育规律的生成规律第二节教育规律的语言表述第三节教育规律的逻辑分类第三编教学实践论第九章课程知识论第一节课程知识的本质第二节课程知识的类型及其合理性建构规律第三节课程分化和综合的辩证法第十章课程教学论第一节自然主义课程教学论第二节唯人主义和技术理性课程教学论第三节实用主义课程教学论第四节当代课程教学论的新发展第四编教育理想论第十一章教育目的论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的永恒理想第二节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第三节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第四节全人教育与素质教育第五节创新教育的本质与实施第十二章人文教育论第一节人文精神与民主科学精神第二节当代人文精神的特点第三节当代人文精神的形成和教育第十三章教育公平论第一节公平、平等和效率第二节教育平等和效率统一的教育公平第三节教育公平的实现主要参考文献后记《教育的哲学基础(第七版)》奥兹门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版本书是在美国使用时间最长、再版次数最多的教育哲学教材之一。
《教育哲学》学习要点(2014)

《教育哲学》学习要点与练习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科群中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
二、填空题1.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__2.教育哲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 。
3.现代教育哲学分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两大派别。
4.__教育哲学____ 是哲学和教育学结合的产物。
5.教育哲学是用_哲学_____的观点和方法研究_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__ 的一门学科。
三、选择题1.教育哲学是哲学的_____c____学科。
A.具体 B.基础 C.应用 D.一般2.教育哲学是________c_______结合的产物A.哲学和科学 B.哲学和社会学 C.哲学和教育学 D.哲学和人类学3.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______c_________的一门应用学科。
A.教育具体问题 B.教育一般问题 C.教育理论问题 D.教育方法问题四、辨析题1.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具体问题的一门学科。
错的是研究教育理论问题第二章教育基本问题(包括本质论、要素论)一、概念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教育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二、填空题1.教育的基本问题是问题和问题。
2.教育的内部构成因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根据教育系统的存在空间划分,教育形态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选择题1.教育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 c ”的问题而展开。
A.人的发展 B.社会发展 C.培养人 D.教育实践第三章教育历史发展论一、填空题1.__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心理起源论 _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传递_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
4.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错误在于否认了教育的_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______ 。
教育价值论—讲稿

教育价值论—讲稿【开题语】前面的两位同学主要讲述了教育价值论的内涵;价值、教育价值和人的发展的关系,咱们一起探讨了解了关于教育科学认识和教育价值判断,教育价值的分类和系统整合,人的内在价值,人的内在关联方面的知识。
(“价值”是这样一种关系,即:就一事物来说,它表现为该事物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其内在结构孕育和决定了的;就他事物来说,它表现为一种作用,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由两事物的性质特点共同决定的。
)那么了解了这些之后,大家对教育价值论还有什么想法呢?【引言部分】就像咱们之前了解的教育本质论,那么教育价值论是要回答,“教育为什么”的问题,也是研究教育事物之间价位关系的理论,通过教育对人的作用而反映出来的该人的功能的理论。
*PPT—1 教育哲学价值论是教育哲学中研究教育的作用和功能的部分,它主要探讨教育在人类、人才、科学、技术、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现象发展中的作用,探讨教育在解决社会间题中的作用。
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教育意识。
1由于各个思想家和教育家具有不同的哲学观点,对教育本质问题和教育价值问题又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对于教育的问题也就有着各自不同的回答。
在过去的教育哲学中,对于教育目的问题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主张,如教育目的是天赋的或是人为的;是个体的或是杜会的;是内在的或是外在的;是绝对的或是相对的,等等。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和区分几个概念,教育价值、教育功能和教育目的*PPT—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价值,就像之前两位同学说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好”教育的一种期待,它反映了“教育应该干什么”,而教育功能是一种实效,它反映了“应该干什么”的教育价值在教育实践中“实际干了什么”,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的结果。
所以教育价值是教育的“应然”表现,教育功能是教育的“实然”表现。
2然而,从教育价值的实现角度来说,我们所抱有的教育价值观直接影响到教育实践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所以教育价值影响着教育功能,那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的关系又是什么呢,这一点,田玉敏老师的当代教育哲学中给出一个界定。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哲学与教育价值观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哲学与教育价值观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学科,而教育哲学和教育价值观则是教育学专业中的两个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教育哲学和教育价值观两方面进行探讨。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本质、原则、方法和目的的学科。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通过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寻找到教育的内在规律,从而指导教育实践的发展。
教育哲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提供教育实践的指导原则。
在教育哲学中,教育价值观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教育价值观是指对教育价值的认同和追求,是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取向。
教育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方法的运用。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并通过实践经验和理论学习逐步完善和调整自己的教育价值观。
对于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教育哲学和教育价值观的学习非常重要。
首先,教育哲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原则,明确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教育价值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指导其教育实践的发展。
最后,教育哲学和教育价值观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教育思维和教育判断能力,提高其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在教育哲学和教育价值观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理论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教育哲学和教育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而实践教育则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教育思维和教育判断能力,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加深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应该重视教育哲学和教育价值观的学习。
通过对教育哲学和教育价值观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提高自己的教育思维和教育判断能力。
只有在对教育哲学和教育价值观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才能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做出贡献。
教育哲学的根本价值
教育哲学的根本价值一、引言教育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探讨关于教育的本质、目标、方法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教育哲学的研究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还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文将探讨教育哲学的根本价值,分析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育哲学的本质教育哲学旨在探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等问题。
它从哲学的角度审视教育,使得教育问题得以深入思考和解决。
教育哲学的基本任务是理性地反思和规划教育实践,为教育工作者提供认识和指导。
三、教育哲学的根本价值1. 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哲学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帮助他们了解教育的目标、方法和规律。
通过对教育哲学的思考和研究,教育者可以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教育方案,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 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教育哲学着重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通过深入的哲学思考,帮助人们理解教育现象背后的本质,培养人的智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对于推动人的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 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哲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引导人们勇于改革和创新教育体制和方法。
通过借鉴哲学思想和启示,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塑造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哲学可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
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学习和理解,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拓展视野和提升修养。
四、结语综上所述,教育哲学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分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不仅能够指导教育实践,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还能够塑造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当今社会,教育哲学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能够重视教育哲学的研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价值
01 概念
03 特点介绍 05 分类
目录
02 含义 04 历史考察 06 范围
概念
概念
(直观和静态):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和对象是否满足其需要的评价和态度。 (深层和动态):教育主体改造教育客体和对象,使其变成符合其希望或者理想和需要的客体和 对象的过程和目的、结果。
含义
含义
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评价和自己的教育需要、理想的对象化。
德国代表人物是斯普兰格(Edward Spranger,1882—1963)和杜尔(Ernst Dürr)。斯普兰格观 点:文化价值观·杜尔:教育的价值分为现实价值和理想价值。
历史考察
·{在实际生活中,教育的现实价值较为重要,教育决不能轻视之,宁可使理想价值从属于现实 价值。这就是杜尔的教育价值理论的最高原理。现实价值有大小之分,判断其大小的标准是看它 能否维持与增进人类的幸福。} ·
分类
代表人物:斯宾塞、巴格莱、怀特海观点:知识的价值就是指导行为的作用,而训练的价值是对 学生思维的培养和人格的陶冶作用。斯宾塞将教育活动分为五大类价值等级:1.直接保全自己 的活动; 2.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3.目的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 4.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 关系有关的活动; 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三)从哲学基本观点出发对教育价值进行分类。 1、哲学基本观点或流派为划分依据,如唯心主义、实在主义、实用主义等教育价值论。2、以教 育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具体讨论某种教育哲学指导下的教育价值观点,如进步主义、要素主义 等。 德国的文化价值论 代表人物:斯普朗格(Edward Spranger,1882—1963)、杜尔(Ernst Dürr)。
范围
范围
论教育的价值
论教育的价值教育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
作为理论问题必然涉及教育目的、意义、思想等;作为实践问题又涉及如何实现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思想等。
所以,两者的研究都离不开价值的视野。
教育本身的行为就是一个价值的行为。
关于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我国学者起步较晚,而国外在18世纪就已经开始研究了。
斯宾塞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杜威将教育价值分为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一个是个体意义,一个是社会功用。
此后,人们又从文化价值观和哲学价值论等角度对该问题给予论述与研究。
一、教育是一种价值选择教育和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教育是有目的性的,有目的必然有价值。
价值又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教育与价值的逻辑表达在:(1)教育与价值之间没有任何关系;(2)教育的概念是基本的,价值的概念是根据教育的概念来界定的;(3)价值的概念是基本的,教育的概念是根据价值概念来界定的;(4)教育概念和价值概念都不能根据对方来界定自己。
本文要研究的是教育价值,所以,主要讲先有教育,再有教育价值。
王坤庆教授认为,价值在哲学的意义上是与事实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假如说事实主要是科学研究对象的话,那么,哲学则要回答价值的问题。
引用李凯尔特(H.Rickert)的话就是,世界是由现实和价值构成的,主体与客体是现实世界的一个部分,与这个部分相对的是价值的世界。
教育的行为在每个有理性的人看来都会是价值的行为。
教育价值是一种内涵于教育活动中“好”的属性,它客观地存有于教育现象之中。
正因为教育是有价值的,所以,它自产生以来,一直是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
因为有了教育,人类文明才得以传承、创造和转化。
教育价值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肯定的和好的方面的含义。
在教育实践中选择准确的教育价值,分析和克服负面和消极的教育价值是非常必要的。
教育是一种价值选择,表达在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一种需要。
按照价值主义的看法,价值是完全依赖于人的,是依赖于人的主观需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教育价值的本质 第二节 教育事实判断与教育价值判断 第三节 教育价值的分类和系统整合 第四节 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
第一节 教育价值的本质
一、什么是教育价值
经济学中的价值是指与使用价值对应的作为交换价 值内容的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哲学中的价值是指主体对主客体满足自己需要的评 价或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
存在,是在主体对自己的需要和理想的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自我创造、改造中形成的自己的存在。
第一节 教育价值的本质
四、教育价值与教育意义
1.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人对事物是什么和为什
意 么的认识及其形成的概念的内涵
义
2.事物对人的作用价值规范系统及其指 导下的日常实践活动的总
第一节 教育价值的本质
二、教育价值的自在性和自为性
自在价值 是满足包括自然人在内的自然存
在条件的自然存在,是人意识到的满足自然 “需要”的自然存在。
价值既包括自然、社会物质世界 和客观精神世界的价值,也包括 主管精神世界的价值及其自我反 思价值。——孙正聿
自在价值 简称为价值,是满足主体存在的意义
六、教育价值与教育需要
需要是主体对客体摄取的心理状态。
教育需要时作为教育主题的个人和社会对教育的摄取状态。
教育需要的本质是个人对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和品德的需 要,是社会对教育培养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人对教育的需要既是客观的,又有一定的主观性,是随着人自己对 教育的认识和对理想的追求而发展的,因此,人对教育功能和教育 价值的认识和实践也是在发展的。
第一,从认识的对象和任务看,科学认识和价值评价都是人的大脑对 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它们反映的不同对象和任务有内在的统一, 它们的总目的是一致的。
第二,从认识过程和特点看,价值评价是科学判断的动力和方向,科学 认识是价值评价的基础。
第三,从认识的结果看,科学认识的必然性与价值评价的应然性在实践 中达到统一。
第一节 教育价值的本质
七、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
人对教育具有某种需要才能产生某种教育价值观,有了某种教育 价值观才能产生发展教育、从事教育活动的动机和行动,确定教 育的目的和目标以及内容、方法等。但教育达到的目的有时是符 合人的需要的,与教育价值的要求是一致的,有时则是事与愿违 的,是就有负价值的。
八、教育价值与教育主体
1.主体对对象的评价
价 值
2.主体对对象的态度
——
具凡 有是 王 价兴 坤 值趣 庆 。所
在 的 对 象 便 自 然
3.主体通过实践改造客体和对象,使对象变成主体
所希望和需要的对象和客体。
第一节 教育价值的本质
就直观和静态而言,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 和对象是否满足其需要的评价和态度,但从深层和动 态看,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改造教育客体和对象,使 其变成符合其希望或者理想和需要的客体和对象的过 程和目的、结果。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及 其结果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评价和自己的教育需要、 理想的对象化。 教育具有许多不同层面的价值,但这些价值都要通过 形成人来实现,教育形成的人是实现诸多教育价值的 根本。 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形成人。
2.从认识的过程和特点看,事实判断的过程表现为对象向主体的运动;价值判断的过程表 现为主体向对象的运动。
3.从认识的结果看,事实判断的结果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价值
。 判断的结果是形成一定的价值目标、价值观念和人的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第二节 教育事实判断与教育价值判断
二、教育科学认识和教育价值评价的联系
如果说教育哲学就是寻求教育意义的学问,那么这个
体反思和内心体验,对意 义的追问就是对一个人或
“意义”的含义既包括教育本体、教育本质的含义, 也
整个社会实践价值规范系 统及其指导下的日常实践 活动“合理性”寻根究底
包括教育的整体价值和教育目的、教学认识和课程知 的拷问。
第一节 教育价值的本质
五、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
人的最初行为许多并非是理性支配的,甚至许多是非理性的,是原始需要 或者本能需要的直接表现,而且它对人类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作用也是不 能轻视的,是有重要积极意义的。但人的行为最终还是要得到理性评价 的,人的实践活动从整体说是理性的,不是非理性的。
第六章 教育价值论
价值是? 教育价值是?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准确理解教育价值的内在 规定性,了解教育事实判断、教育科学认识和教育价 值判断、教育价值评价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教育价值 的分类和系统整合,深入理解教育价值与人的发展、 人的价值的内在关联。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把握教育价值的内在规定性,理解教育价值 与人的价值的内在关系,难点是教育价值与人的需要、 教育需要的复杂关系之探讨。
教育育功能是教育本质规定的对社会和个人的功效、作用、用途。
古代 长善救失、上所施下所效,传道、授业、解惑
现代
教学功能、科研功能、为社会服务功能、发展个性功能
教育的功能是随着人对教育认识的深化而发展的。
教育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就有可能具有相应的价值。 教育价值是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教育功能的利用。
第一节 教育价值的本质
教育价值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形成的,在形成教育价值的过 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设施等有不同的价值,但 最终体现教育价值的是受教育者这个教育的主体对象。
第二节 教育事实判断与教育价值判断
一、教育事实判断和教育价值判断的区别
1.从认识的对象和任务看,价值判断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对象是客观事物,其任务是弄清 对象是什么或是如何。价值判断是对应然性认识,对象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 间的关系。其任务是弄清主体的需要和喜好,对对象应持的态度,回答对象应该 是什么,应该如何的问题。
第二节 教育事实判断与教育价值判断
三、价值与理性与非理性
价值以需要为根据、标准和目标,并不等于以非理性为根据、标准和目 标。如果说理性是判断事物的最高标准及其普遍知识和思维方式,那它 不仅是关于是什么、合规律性和事实判断的普遍知识和思维方式,也是 形成应该是什么、合目的性和价值判断的普遍知识及其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