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管网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地下管网的传输和监测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应运而生。
下面,本文将重点介绍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
一、传感器技术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需要使用各种传感器来实现对管道的监测、数据采集和报警信号的传递。
目前,可用的传感器主要有以下几种:1、光纤传感器:基于光学原理,利用光纤作为传感元件,通过测量光纤的弯曲、机械应变、温度等参数来对管道运行状况进行监测。
2、压力传感器:将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可以监测管道内外的压力变化,提供预警和监测信息。
3、温度传感器:监测管道温度波动,为管道的运行安全提供保障。
4、加速度传感器:通过监测管道的振动、沉降等数据变化,预测管道破坏情况,提供预警和报警信号。
二、通信技术数据采集和传输是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数据采集模块需要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通信方式需要考虑到传输距离、带宽、安全等因素。
目前,通信技术应用得比较多的有以下几种:1、有线通信方式:采用传统的有线通信方式来进行数据传输,例如以太网、串口通信等。
2、无线通信方式:使用WiFi、GPRS、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尤其在城市区域通信具有广泛应用。
3、光纤通信方式:光纤通信具有带宽高、速度快、安全性好等优点,是异地数据传输的首选。
三、监测预警技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核心是监测预警技术。
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预警和报警,为管道运行和维护提供支持。
目前主要监测预警技术有以下几种:1、模型预测技术:采用模型建立管道数据模型预测,准确提前预报管道故障。
2、数据挖掘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用于识别潜在故障点、发现问题和提升服务水平。
3、智能推理技术:利用智能推理技术预先识别管道运行状态和向断裂方向预测。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是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管廊内的设备和设施进行全方位监控和实时报警,并且具备智能分析和预测功能,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降低事故风险。
其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感技术采用传感器对管廊内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甲醛等空气指标进行监测,并对管道运行中的水压、流量、流速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
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上传数据,也可通过数据线连接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以实现快速响应与实时管理。
2.视频监控技术通过安装高清视频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摄像机等监测设备,实现管廊内部的实时监控。
视频监控技术可以大大增强系统的监控和安全防范能力,为管廊内的设备提供及时的保护。
3.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能够将传感器、视频监控设备等所采集的各种数据上传至云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存储,使得所有用户能够看到管廊内的大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能够提供质量预测、故障预测等服务,为管廊的运行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4.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是将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挖掘,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在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中,大数据分析技术可用于巨大的在线数据库中,通过主流分析和挖掘技术,确定管道运行中的潜在故障,以便迅速采取相应维修措施。
5.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采用先进的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处理后的大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和计算。
通过对实时传感器数据的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对管道内风险的智能预警。
同时,它还可作为公共平台,为管廊管理者提供指导和建议,促进管廊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6.报警处理技术在发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应该能够实时发出报警信号,并将相关信息及时传达给管理人员。
同时,还需要处理报警信息,对不同类型的报警信号进行优先级排序和分类处理。
为了保障整个系统稳定和可靠的运行,还需要设置备用管路和电源,确保报警系统能够全天候工作。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具备先进的监控的技术和完备的报警处理机制,可对管道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监测,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以确保管廊内的设备安全、环境稳定、运行高效。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 寿晓艳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寿晓艳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智慧综合管廊的建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综合管廊是我国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综合巷道的智能监测报警系统,以确保综合管廊的功能更加完善,为后续的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综合管廊;监控;报警系统目前的综合管廊建设已成为21世纪城市现代化的一种趋势。
综合管廊的优点是提高了专门工程管道的安全性,增加了地下空间的使用,为管道节省了土地,避免了“拉链”道路。
由于综合管廊的许多优点,已开始在各级推进它。
综合管廊道是各种工程专业管道的家园,目前综合管廊道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自动化,控制报警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综合管路的管理水平。
一、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对象在综合管廊上安装监控报警系统的,应当明确监控报警系统的目的。
综合管廊由建筑的公共环境和专门用于通道廊道工程的管道组成。
因此,综合管廊的公共环境受到综合监测和报警的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进入综合管路的专业工程管道是否纳入综合监测和报警系统。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个问题,可以考虑所有专门的管道系统、铺设方法和管理方法。
1.专用管道系统。
专业的工程管道是完整的系统,从起点到中间安装再到最终用户。
给水管道、供水设施、中间加压泵站、输送管道等为完整系统;电缆、电站、变电站、输配电线路等都是完整的系统。
综合廊道的配置不允许完全覆盖城市道路,因此进入综合廊道的管道不属于整体专用管道系统的一部分。
2.管道铺设方式。
在所有专门的管道中,都有不同的铺设方式,如直接掩埋、管沟、架空铺设等。
对于专业工程管道,综合管廊只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铺设方法的方法。
3.管线管理模式。
专用管道的全局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如果入廊的专业管线由综合管廊的监控与报警系统进行管理,管廊外管线系统由一个专业工程管线公司的控制,显然完整系统分为两部分。
总之,管线单位要确保统一规划,根据操作条件和管线系统来说,在发生事故时,该系统层面进行处置,入廊专业工程管线应并入管道管理的监控报警系统。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与控制系统,旨在提升管廊的安全管理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方面。
传感技术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基础之一。
通过在管廊系统内部布设各种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到管廊的各类信息,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物理环境参数以及电力、水位、烟雾等设备运行参数。
这些传感器能够将获取到的数据传输给监控系统,使得管廊的状态能够实时监测并进行相应的管理与控制。
通信技术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重要支撑。
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可以实现监控系统与各个传感器、设备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与交互。
通信技术还可以通过网络将管廊的信息与其他应用系统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各种信息的共享与统一管理。
图像处理技术也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在关键位置安装摄像头等视频采集设备,可以实时获取到管廊的视频信息。
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获取到的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图像识别、运动检测等算法分析,实现对管廊管道状况与安全状态的检测、监控与报警。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管廊信息的智能处理与决策。
通过对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学习与模型训练,可以建立起管廊的安全预警模型,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判断与处理,提升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管廊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管廊不仅可以解决城市地面空间紧张的问题,还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种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可靠性。
地下管廊的建设和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管廊的监控与报警系统。
为了保障地下管廊的安全运行,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就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将视频监控、安防监控、环境监测、通信联络、智能分析和数据管理等技术有机结合,对地下管廊进行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监控管理与应急响应。
通过对地下管廊各种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预测故障和危险,并实现对地下管廊的远程监控、智能预警和应急响应。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传感技术传感技术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基础,传感器是用于检测、测量和记录环境和设备运行状态的装置。
地下管廊中涉及到的监测内容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烟雾浓度、水位、声音、震动等多种参数。
传感技术的进步使得传感器可以实现更加精准和多元化的监测,能够更好地反映地下管廊的运行状态和安全状况,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状态监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视频监控技术3.数据通信技术地下管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通常会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监控数据的及时传输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数据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实现地下管廊监控数据的传输。
采用高速、高稳定性的通信网络,可以实现监控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多点联动,保证监控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4.智能预警与报警技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地下管廊的安全运行,所以智能预警与报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
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综合判断,可以实现对地下管廊各种异常情况的智能预测和预警。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地下管廊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的系统,它可以实时监测管廊内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还可以监测管廊内的设备运行状态、人员活动情况等信息。
这种系统在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和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管廊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保障地下管廊的安全运行。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报警处理技术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它能够实时感知管廊内的各种环境参数和设备状态信息。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可以实现微型化、智能化和多参数测量,如温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速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通过采集管廊内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传输给监控系统进行处理分析。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为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其次是通信技术。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需要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传输给监控中心,并接收来自监控中心的指令,因此通信技术是其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随着5G、物联网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通信方式也在不断升级,通信网络的速度、可靠性和带宽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传输管廊信息,保障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
再者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传感器采集的信息需要经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才能转化为管廊的实际状态,并进行报警处理。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高效处理和深度挖掘,能够识别管廊内的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
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管廊运行状态的智能诊断与预测,为管廊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最后是报警处理技术。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需要及时响应监测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报警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是指通过使用先进的监控技术和报警技术来实现对综合管廊的全面监测和及时报警的系统。
该系统的核心任务是对综合管廊中的设备、管线等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警,以保证综合管廊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以下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1. 视频监控技术:通过安装摄像头对综合管廊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实时观察综合管廊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
监控摄像头的选择要考虑到综合管廊的环境特点,如温度、湿度、腐蚀等,以确保摄像头的正常工作。
2. 网络传输技术: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需要将监控图像和数据传输给相关人员,因此需要采用稳定可靠的网络传输技术。
常用的网络传输技术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传输方式。
3. 声音识别技术: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可以通过声音识别技术来分析综合管廊中的异常声音,例如管道破裂、泄漏等情况。
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的声音模板进行识别,并通过报警方式提醒相关人员。
4. 软件技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需要配备相应的软件来支持其功能的实现。
这些软件包括视频监控软件、报警处理软件、数据分析软件等,其功能包括图像处理、异常识别、数据分析和报警管理等。
5. 数据存储技术: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数据存储技术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云存储等,在选择和配置上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容量、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
6. 报警技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需要具备可靠的报警功能,以便对不同类型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报警。
报警技术包括声光报警、短信报警、电话报警等,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实现。
7. 可视化技术:通过使用可视化技术,可以将综合管廊的监测数据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使相关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管廊的运行状态。
可视化技术可以通过使用监控显示屏、终端设备等来实现。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传感和信息技术,对综合管廊进行物理参数监测和安全预防的系统。
它集成了多种技术,如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具备智能化、自动化和实时化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管廊的水位、温度、湿度、烟雾等物理参数的变化情况,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
传感器技术主要涉及传感器选型、地理分布和无线传输等方面。
为了保证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应选用高质量、长寿命、低功耗的传感器,并在管廊不同位置部署不同类型的传感器。
二、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中实现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的关键环节。
系统应该采用高速、稳定、安全的通信方式,如4G网络、无线电、卫星通信等。
在部署通信设备时,应考虑到管廊内的信号覆盖情况、通信路线设置和设备安全性等因素。
三、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中负责实时获取传感器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的技术。
系统应该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和软件,以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还应该采用数据压缩和编码等方法来优化数据传输的效率和速度。
四、图像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中负责分析管廊内部监控图像的技术。
借助图像识别技术,系统可以对管道内部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识别和处理,例如识别漏水、堵塞等问题。
在实现图像识别技术时,需要借助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来提高识别精度和效率。
五、预测分析技术预测分析技术是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中,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和图像,进行管廊状态预测和异常检测的技术。
通过对历史数据和模型进行分析,系统可以提前预警管道潜在的问题,并自动发出预警信号。
在实现预测分析技术时,需要借助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时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
发表时间:2019-04-29T14:31:53.1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韩伟[导读] 摘要: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技术及合理程度直接影响综合管廊的运行管理水平,完善的监控与报警系统是一个综合管廊能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佛山市新东方电子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
摘要: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技术及合理程度直接影响综合管廊的运行管理水平,完善的监控与报警系统是一个综合管廊能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采用统一的管理平台,具有自动化、可视化、可量化以及可控化的智能水平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智慧综合管廊监控;报警系统;关键技术
1系统技术架构
综合管廊智慧运维管理系统是满足综合管廊运维管理需要而构建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为运维管理部门和政府监管机构提供业务管理和信息监控服务。
为了避免系统简单堆叠带来的信息孤岛问题,系统建设中统筹规划设计,构建标准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业务功能和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
为了提升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开发效率,借鉴先进的物联网“感、传、知、用”分层架构的理念进行系统设计,将系统分为感知、传输、数据、服务和应用五层。
2关键技术
2.1物联网技术
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管控系统,包括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系统、预警与报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各系统之间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的局面。
引入物联网技术,构建千兆工业以太网或光纤环网,各系统包含的各功能模块可统一通过数据信息网络中心实现数据交互,有效的解决信息孤岛的难题。
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按约定的协议,将系统所需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监控和管理。
譬如,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水位计、氧气传感器、甲烷传感器、气体检测仪、风机和摄像头等数据采集设备,并通过一系列监控设备对综合管廊的公共环境进行监测。
当环境不能满足管线运行要求、人员进入要求时,可通过数据信息网络中心实现数据交互,自动启动相关设备,使环境恢复到正常状态。
当环境内产生有害气体时,经信息互换可启动风机排除有害气体。
入侵报警系统包括通风口感应探测器和红外报警装置。
当有人想要进入管廊中心时,感应探测器会将感应到的信息通过数据信息网络中心传递到管控系统并引发红外报警装置报警。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有效方案的实施,可以成功解决系统中众多品牌相互兼容、各系统集成与融合、协议与接口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实现环境与设备监控、安全防范以及预警和报警等系统的信息互通和联动,满足系统运维管理的自动化、可量化和可控化。
2.2大数据技术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不能不说是因为这些年来大数据长足发展的结果。
正是由于各类感应器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开始拥有以往难以想象的海量数据。
大数据技术是在海量、种类繁多的数据间发现其内在关联,通过对大量、动态、能持续的数据进行描述和预测,从而实现综合管廊的远程在线监控、智能运营维护以及报警响应的实时化、精确化、智能化。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对管廊内温度、湿度、水位、氧气、甲烷、硫化氢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与报警;安全防范系统用来防止外来人员误入管廊内部,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离线巡逻系统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
这些不同系统的信号属性、维度多样,经常变化,大数据技术就是将这些信号转化为数据,将数据分析为信息,通过数据信息网络中心提炼促成各子系统间的联动以及管控系统的决策和行动。
当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发出危险信号时,报警系统能联动视频系统,跳出该区域的视频屏画面,确认报警,报警系统能联动智能保护系统,实现自我保护。
管控系统能联动应急通讯系统,实现任意广播以及电话互相通话。
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积累的监测传感数据,可做故障点预判、廊内人员异常行为分析、新建项目部署规划等增值业务。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提高系统的应变性,满足系统运维管理的自动化和可控化。
2.3BIM+技术
为了有效利用管廊在各个阶段的数据资料,整合前期构建的相关模型,避免重复采集、处理入廊地下管线的信息数据,管廊建设中多采用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利用GIS(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城市中的多条管廊的运行情况进行集中化、全息化进行展示,实现管廊网络化的管理。
通过BIM+GIS结合,实现管廊管廊空间以及设施设备三维呈现,地下管廊精确分布位置,管廊所有出入/通风/投入口精确定位与查询,既可总览全局关键参数,又可从主要参数逐级导航到设备详细参数。
采用“BIM+GIS”三维数字化技术,将现状地下管线、建筑物及周边环境三维数字化建模,形成动态大数据平台。
在此基础上,将综合管廊、管线及道路等建设信息输入,以指导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和后期运营管理,有效提高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BIM+FM(FacilityManagement设施管理)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创造了多么崭新的突破性技术,而是由于其系统的整合了若干既有因素,为用户带来了创新性的价值,如更好的空间和能耗管理,精益化的维修保养管理,更高建筑绩效表现及长设施寿命等。
在国内全面推动综合管廊建设的形势下,有必要建立基于BIM+技术的管廊统一管理平台系统。
充分发挥利用BIM的价值,不但可以提高运营维护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降低运营维护费用,基于BIM的空间管理、资产管理、设施故障的定位排除、能耗管理、应急处理等功能实现,在可视化、智能化、数据精确性和一致性方面都大大优于传统的运维管理系统。
BIM与云、大数据、移动应用、室内定位、GIS、传感器、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构成的集成应用(BIM+)帮助业主提升综合管廊运维水平,满足系统运维管理的可视化和可量化。
3系统整体方案
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大致分为设备层(现场各大安全监控防护系统)、网络传输层(信息网络中心)以及管控层(统一管理平台系统)三层。
现场设备层即各子系统在现场进行数据采集的设备,通过工业级网络将数据信息传至统一管理平台系统。
管控层采用B/S构架,分为应用服务端和应用客户端,应用服务端对所有实时数据进行应用分析,应用客户端包含报警监控中心以及监视大屏。
操作台工作站与大屏皆可显示人机界面,可以实现数据采集功能、数据处理功能、遥控功能、报警处理功能、冗余设备自动切换功能、事故追忆和反演功能、故障数据录波功能、系统运行事务管理功能、数据转发以及信息查询功能等。
结束语
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各地都开展的如火如荼,避免“拉链”马路、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的综合管廊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保证综合管廊内的设备有效安全的运行,在管廊中需要设置众多的安全监控防护系统,例如:安防监控系统、环境及设备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管道设施地理信息系统等,如何将上述各个系统有效的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有效及时的相互联动,充分发挥各个系统的相应功能,这就需要一套能够相互通联信息共享的综合管理平台。
根据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成功经验,采用现代化的综合一体化的自动监控设备和中央监控方案是一种经济有效、快速反应的运营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党锋,刘晓东,苏锋,贾新会,武佩佩,黄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维管理研究与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7,9(06):28-33.
[2]熊泽祝,周海林.航站区综合管廊智能化系统设计应用分析[J].建筑电气,2017,36(11):3-7.
[3]张浩.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设计思路研究[J].现代建筑电气,2017,8(04):17-20+37.
[4]罗家木,陈雍君,陈渝江,邱实.基于5G无线传感网络的智慧管廊综合监控系统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7,40(04):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