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廊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管理软件方案
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解决方案(全)

XX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FA/A-01-2016目录一、城市综合管廊概述 (4)1建设背景 (4)2城市综合管廊简介 (4)3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 (4)二、监控与报警系统现状及需求 (4)1系统现状 (4)2需求分析 (5)三、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 (5)1XX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 (5)2系统设计原则 (6)3系统设计依据 (6)4系统设计思路 (7)5系统流程设计 (10)四、系统组成 (10)五、系统功能 (11)1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11)1、1系统简介 (11)1、2系统组成 (11)1、2、1环境监控 (11)1、2、2设备监控 (12)2安全防范系统 (13)2、1系统简介 (13)2、2系统组成 (13)2、2、1视频监控系统 (13)2、2、2门禁系统 (14)2、2、3防入侵系统 (14)2、2、4可视化巡检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 (15)3通信系统 (15)3、1系统简介 (15)3、2系统组成 (16)3、3系统功能 (16)4预警与报警系统 (17)4、1系统简介 (17)4、2系统组成 (17)4、2、1火灾报警系统 (17)4、2、2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17)4、3联动功能 (18)5地理信息系统 (18)5、1系统简介 (18)5、2系统功能 (18)6统一管理信息平台 (19)6、1系统简介 (19)6、2系统集成 (19)6、3系统特点 (20)六、监控中心 (20)1监控中心简介 (21)2监控中心组成 (21)3监控中心功能 (21)七、系统特色 (22)1多网融合 (22)2模块化结构 (22)3支持工业环网技术 (22)4高带宽与扩展性 (22)八、应用场景示例 (22)1场景示例 (22)2信息流程 (22)九、关键产品 (23)1XX多功能基站(分站) (23)2XX多功能分站(+WI-FI) (23)3XX定位子站 (23)4XX人员标识卡 (23)5XX智能锂电池UPS (24)6XX人员探测计数器 (24)7XX便携式检卡仪 (24)8监控与报警系统软件 (24)十、联系方式 (24)一、城市综合管廊概述1建设背景随着城市经济得快速发展,综合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现,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着生命、财产安全与城市运行秩序。
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安防通信一体化解决方案-智慧线

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基于“智慧+”的物联网融合通信系统解决方案目录1.项目背景及建设目标 (4)1.1项目背景 (4)1.1.1城市综合管廊项目背景 (4)1.1.2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 (5)1.1.3基于“智慧+”的物联网融合通信系统 (6)1.2“智慧+”物联网融合通信系统建设目标 (9)1.2.1第一层次建设目标(基础网络) (9)1.2.2第二层次建设目标(业务应用) (10)1.2.3第三层次建设目标(应用拓展) (12)1.3建设原则 (13)1.3.1设计与建设原则 (13)1.3.2规范及标准 (13)2.建设方案 (15)2.1技术路线 (15)2.1.1“智慧线”技术简介 (15)2.1.2“智慧墙”技术简介 (17)2.1.3“智慧芯”技术简介 (19)2.2系统架构 (20)2.2.1“智慧+”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架构概述 (20)2.2.2“智慧+”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构成图 (21)2.2.3“智慧+”系统管廊安装示意图 (22)2.2.4“智慧+”系统节点工程覆盖示意图一 (23)2.2.5“智慧+”系统节点工程覆盖示意图二 (24)2.3系统功能 (25)2.3.1物联网通信平台 (25)2.3.2宽带接入功能 (25)2.3.3物联网融合通信平台建设 (25)2.3.4语音通信 (25)2.3.5出入口控制系统 (25)2.3.6工作人员精确定位及行动轨迹 (26)2.3.7入侵精度定位及视频联动 (26)2.3.8电子巡查系统 (26)2.3.9广播系统 (26)2.3.10移动视频传输 (27)2.3.11应急救援 (27)2.3.12智能 APP 应用(例一:在线巡查管理) (27)2.3.13与其他系统的联动与融合 (27)2.4设备选型 (28)2.4.1TSM(Tunne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oin)综合信息控制器 (28)2.4.2智慧线 (29)2.4.3智慧线扩展基站 FN (30)2.4.4移动基站(本安型) (30)2.4.5本安型标识卡 (31)2.4.6本安型手持终端 (32)2.4.7智能型手机通信模块 (34)2.4.8TSM 智慧线接入模块 (37)2.4.9快速连接器 (38)2.4.10语音通信服务器 (38)2.4.11语音通信网关 (39)2.4.12应用业务服务设备 (40)2.4.13联动平台服务器 (40)2.4.14部分专业配套设备(可选) (42)2.4.15.1. 智慧井盖 (42)2.5软件介绍 (43)2.5.1软件初始界面 (43)2.5.2入侵探测与视频联动模块 (43)2.5.3人员定位模块 (45)2.5.4电子巡查模块 (46)2.5.5话务台模块 (49)2.5.6系统设置模块 (49)2.5.7手机 APP (50)3.方案优势 (52)3.1通信、定位、安防一体化 (52)3.2微功率分布式通信 (52)3.3无线信号均匀无死角 (52)3.4永远在线的通信 (53)3.5高精度的定位 (53)3.6复杂环境快捷实施 (54)3.7智能监控极简维护 (54)3.8本质安全型产品 (54)3.9IP 防护等级高 (54)1.项目背景及建设目标1.1项目背景1.1.1城市综合管廊项目背景城市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城市地下管道的综合走廊。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指挥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指挥管理平台解决方案智慧城市地下管廊指挥管理平台是一个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的解决方案,旨在提升城市地下管廊的运维管理效率,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以下是对智慧城市地下管廊指挥管理平台的解决方案的详细介绍。
1.平台概述智慧城市地下管廊指挥管理平台是一个集数据采集、分析、管理和应急指挥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通过部署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管廊内的环境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等各类信息,并将其传输到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
同时,平台还提供了实时监控、预警、故障诊断等功能,以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帮助管理人员科学决策,加强管廊的运营及管理水平。
2.功能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通过部署传感器设备,采集地下管廊内的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和设备状态数据(如水位、泄漏、电压等),并将数据上传至平台。
(2)数据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结果展示给管理人员,用于决策参考。
(3)资源管理模块:对地下管廊的各类资源进行管理,包括基础设施设备、维护工作人员、应急资源等。
(4)实时监控模块:通过视频监控设备对地下管廊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保障管廊的安全运行。
(5)故障诊断模块: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管廊故障进行自动诊断,快速定位故障位置并提供解决方案。
(6)预警系统:根据预设的规则和算法,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或达到预警指标,立即发出警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处理。
(7)应急指挥模块:在紧急情况下,平台提供应急指挥系统,帮助管理人员快速做出决策、调度和指挥应急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及其对城市的影响。
3.解决方案的优势(1)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管廊内各类数据,平台能够快速掌握管廊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管理效率。
(2)减少人力成本:通过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减少了人工巡检和数据录入的工作量,从而降低了人力成本。
智慧管廊城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管廊城市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解决方案1系统概述1.1管廊概况城市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城市综合管廊避免了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综合管廊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新方向,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作为一种集约化、可持续性的管线敷设方式,通过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综合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位置,避免工程管线之间及其相关建筑物相互干扰,为各管线工程的规划管理提供了依据,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减少了人力、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促进城市不断向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根据国标要求,结合管廊特点,秉承“集约、智慧、生态”的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型工艺、物联网技术及海绵城市理念,率先推出完全满足国家标准的完整综合管廊监控系统。
该系统具有集成度高,抗电磁干扰、防潮等特点,通过物联网、三维可视化、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对管廊内流量、压力、有毒有害气体等进行实时监测,并采用大数据分析和管理技术,促进综合管廊的智能化转型,做到综合管廊在动态监测、预警分析和应急处置的系统化“智慧”运营,从而实现对综合管廊的基础数据及动态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精准管控及智能决策等,将综合管廊建设成集约的管廊、智慧的管廊、生态的管廊。
城市综合管廊监控系统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构建,对管廊各专业管线(电力电缆、给排水管、燃气管道)运行安全、管廊环境(有害气体、淹积水、温湿度、风机水泵、照明)安全及人员安全(出入口管理、人员定位、远程广播、应急通信)进行监控和管理,使地下管廊内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管廊的环境状态一目了然,实现“自动化监控、智能化管理”。
城市管廊智慧监控管理系统综合一体化建设方案

城市管廊智慧监控管理系统综合一体化建设方案1. 引言城市管廊是指城市地下通道系统,由于其隐蔽性和复杂性,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是城市规划和运营的重要任务。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种综合一体化方案,以实现城市管廊的智慧监控管理系统建设。
2. 系统架构城市管廊智慧监控管理系统综合一体化建设方案基于以下系统架构:2.1 硬件架构系统的硬件架构包括以下组件:•监控摄像机:用于对管廊内部和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湿度、烟雾等环境参数,并实时上报数据。
•控制中心:负责接收和处理监控摄像机和传感器的数据,并对接其他子系统。
•存储设备:用于长期存储监控数据和事件记录。
•网络设备:构建系统内部的数据传输网络,保证数据的及时传输和交换。
2.2 软件架构系统的软件架构包括以下模块:•视频监控模块:负责监控摄像机的视频流,提供实时的视频监控功能。
•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块:负责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识别异常行为、预警处理等。
•环境监测模块:负责接收和处理传感器的数据,实时监测管廊的环境参数。
•告警管理模块:负责处理监控数据和环境数据的告警信息,以及执行相应的应急措施。
•数据存储和备份模块:负责长期存储监控数据和事件记录,并进行定期的数据备份。
3. 系统功能城市管廊智慧监控管理系统综合一体化建设方案提供以下主要功能:•实时监控:通过摄像机对城市管廊内部和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异常检测: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管廊内的异常行为,并及时进行告警。
•环境监测:通过传感器对管廊的温度、湿度、烟雾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告警处理:对监控数据和环境数据进行告警处理,包括发送报警信息、执行应急措施等。
•数据存储和备份:长期存储监控数据和事件记录,并进行定期的数据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系统优势城市管廊智慧监控管理系统综合一体化建设方案具有以下优势:•综合性:系统整合了视频监控、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等多个模块,实现全方位的管廊监控管理。
城市管廊综合监控与报警管理系统综合一体化建设方案

城市管廊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综合一体化建设方案深圳市哲扬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5月目录一、项目背景.................................................. - 1 -二、需求分析.................................................. - 2 -2.1管廊建设类型 (2)2.2管廊监控需求 (3)2.3管廊运营管理需求 (4)三、系统建设总体思路.......................................... - 5 -3.1综合一体化设计思路 (6)3.2物联网架构设计 (7)3.3感知平台设计 (8)3.4传输平台设计 (10)3.4.1一体化传输设计........................................ - 11 -3.4.2数据传输QoS设计...................................... - 12 - 3.5数据中心设计.. (13)3.6应用平台设计 (14)3.6.1综合一体化运营服务平台建设思路........................ - 15 -3.6.2应用平台设计.......................................... - 15 -3.6.3三方共同开发.......................................... - 17 -3.7设计参考标准和规范 (17)四、系统应用设计............................................. - 18 -4.1设计概述 (18)4.2环境与设备监控子系统 (18)4.2.1环境监测.............................................. - 18 -4.2.2设备监控.............................................. - 21 -4.2.3设备配置清单.......................................... - 25 - 4.3安全防范子系统 (25)4.3.1视频监控.............................................. - 25 -4.3.2入侵报警.............................................. - 26 -4.3.3出入口控制............................................ - 27 -4.3.4电子巡查.............................................. - 28 -4.3.5设备配置清单.......................................... - 29 - 4.4通信子系统. (29)4.4.1固定式通信系统........................................ - 29 -4.4.2无线对讲系统.......................................... - 30 -4.4.3设备配置清单.......................................... - 31 - 4.5预警与报警子系统. (31)4.5.1火灾自动报警子系统.................................... - 32 -4.5.2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 34 -五、管廊监测控制清单......................................... - 34 -一、项目背景2015年,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住建部修订GB50838《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和印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后,10大试点城市及其他各省市相继出台了“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指挥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1、借助电子地图进行报警定位 2、报警信息视频查询 3、报警点自定义设定
视频紧急报警系统
根据管廊地理位置部署紧急报警装置,通过触发紧急报警点,即 可联动周边摄像机进行视频抓拍/录像/实时视频通话等应用。 智慧管廊平台可以报警点实时定位联动各子系统进行及时
响应。
特色:
1.紧急报警设备+报警联动主机等前端传感设备,可将报警信
资产管理平台
将管廊的建筑设施、公共设施、 设备等统一纳入管廊资产管理平台,
并对设施和设备厂家信息、设备信
息、维护信息等进行统一的管理。 便于管廊资产的管理、维护、升级、
换代。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 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 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
特色:
1、与报警事件挂钩,同步推出画面; 2、与电子地图定位,精确跟踪路径; 3、报警视频的智能过滤;
4、多系统联动响应
视频巡检系统 视频巡更系统
视频巡检系统是基于智慧管廊平台进行创新研发的新 型管理功能,通过在电子地图上点击相关的摄像机进行视 频巡检。电子地图作为基础平台设计,可在管廊内部部署 摄像头点位及相应报警点位。通过安保人员定时、定点点 击电子地图上的巡检区域标志,完成在线现场图像实时查 阅,从而达到远程巡检的目的。 智慧管廊平台可自如调取视频监控画面和录像回放,实 现远程视频巡检的功能,减少巡查人力的布置;
水位监控报警联动系统
智慧管廊平台与水位监测设备深 度对接,当水位监测设备报警时, 平台自动报警,实时调取现场视 频和实时呈现相关数据。
作业人员体征监控系统
智慧管廊平台与体征监测手表设备深度对接, 当体征监测设备设备发出报警时,平台自动报 警,实时呈现报警人信息、报警事件信息和相 关数据、所在位置信息、报警预案等。
智慧城市地下管廊可视化指挥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2
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着信息不透明、反应不及 时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需求。
3
为了提高地下管廊的管理效率和维护水平,亟 需开发一套智慧城市地下管廊可视化指挥管理 平台解决方案。
项目意义
01
通过可视化技术,实现对地下管廊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提 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02
通过智能化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置
02地下管廊现ຫໍສະໝຸດ 及问题地下管廊现状01
地下管廊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容纳电力、通信、给水、 排水等管线,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设施。
02
地下管廊在空间上呈现网络状分布,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给管理带来一定的 难度。
03
地下管廊的运维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协调合作,但由于管理手段 落后,协调合作存在困难。
数据分析与挖掘
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 行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支持。
数据可视化技术
3D建模
利用3D建模技术构建管廊的虚拟场景,实现真实场景的还原。
动态展示
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采集的数据以动态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 出来,便于指挥人员快速了解管廊运行状态。
可视化界面设计
设计简洁、直观的可视化界面,提高指挥人员的操作体验和效率 。
05
可视化指挥管理平台应用价 值及效益评估
应用价值
01
提高地下管廊运营效率
通过可视化指挥管理平台,实现对地下管廊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提高运营效率。
02
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
可视化指挥管理平台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管廊中的安全隐患,保
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管廊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管理软件方案1 前言1.1 城市管网现状:城市综合管廊内部不仅整合了维持城市功能的自来水、煤气、电力、通信管线,而且管廊自身功能使用的动力、照明、排水等设备繁多,而且产品提供来自不同的厂商,在数据交换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造成接口众多、访问性差,容易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无论纳入管线出现故障,还是自身附属设备出现故障,都将造成沿线城市功能的瘫痪,因此建设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意义重大。
(1)传统监控采用人工管理模式,运营管理成本高,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也无法得到有力保障:(2)政府多头管理、分散操作易产生各种问题;(3)解决紧急事故发生时易相互推诿、扯皮;(4)市政设施管理的运维监测监控能力、应急调度指挥能力、综合业务能力很难提高;(5)管廊监控视频、监控数据类别不一,各系统间信息孤岛导致相关部门决策困难。
1.2 改善方案:(1)在监控中心设置监控计算机、管理计算机、服务器、通信计算机和智能化模拟屏等设备组成中央计算机系统。
(2)智能化模拟显示屏可直观地显示管廊内各种设备的运转情况,及时了解灾情和非法入侵的发生及其位置。
模拟显示屏的显示内容有:管廊内各区段的位置和建筑模拟图,各防火分区排水泵的状态、通风装置状态、照明的状态、火灾检测的状态、环境温度/湿度和氧含量和非法入侵等各种报警信号等。
(3)监控中心综合管廊监控中心主要任务为确保管廊内管线及操控设备能正常运转,并在发生事故时能迅速反应处理,因此管廊监控中心就是整个管廊安全管控系统的神经中枢,通过自动化监视与侦测设备,将管廊内任一角落的状况资料迅速传递收集于监控中心中,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轻易的掌握所有情况。
(4)建立完善的预警、报警机制,解决城市管廊设施遭受人为破坏的地下隐患,保障管廊内的通风、照明、排水、防火、通信等设备的正常运转。
2 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是将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整合统一,它是智慧型城市管廊的神经中枢,是所有管线数据的统一承载平台。
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遵循集约建设、融合共享的建设理念,实现物联网概念和硬件设备环境的协同整合,提供安全和运维的统一保障,打造集数据感知、采集、传输和处理等多种类型服务应用为一体的城市管廊云基础架构服务平台,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集成了多种数据感知传感器,以物联网的概念构建系统,其深度定制的组成方式,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增强了差异化服务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智慧管廊综合管理系统软件是针对无人值守的地下综合管廊、管网的集成管理软件,该软件可将整个管廊的机电设备、安全防范、通信管理、环境监视、GIS定位系统纳入到整体平台进行采集、监视、控制、管理等,集成了状态监测、视频监控、设备控制等功能于一体,可对各类数据、信息、设备、环境等进行集中监测与控制,实现管控一体化。
各子系统集成在同一个监控平台上,实现监测数据统一展示、分析、存储。
监控平台可集成各监控系统,设置地理信息系统,留有与其它配套设施监测与控制通信的接口,可与智慧城市有关平台通信的接口,为地下管廊的业务管理以及安全应急指挥提供决策依据。
2.1系统设计原则(1)可靠性系统应确保管廊数据获取、融合、传输等过程的可靠性。
其中,感知数据是管廊各项应用的基础和判别依据,可靠的数据获取、融合和传输是保证管廊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
(2)可扩展性系统应能够动态调节,为不同网络应用提供可扩展性,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可扩展、服务内容可扩展等。
(3)兼容性、开放性和易维护性系统的软、硬件采用模块化、组态化设计,可以方便地进行容量的扩充和功能的维护升级。
同时,系统建设基于Web、B/S结构,软件设置开放性网络接口,可实现将监测信息上传至监控中心和各级主管部门、单位。
(4)安全性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安全标准要特别保护用户的信息隐私,为各政府部门、单位提供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应用。
2.2系统设计依据本设计方案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符合下列规范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综合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2014)27号《城市市政综合管廊技术规范》GB50838《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 50093《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3 系统设计思路3.1从安全的角度看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设计目前,综合管廊主要存在以下四大问题: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造成的人员安全问题,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导致的设备安全问题,三是环境的不安全条件(隐患)诱发的环境安全问题,四是组织的不安全因素(管理漏洞)导致的管廊安全问题。
以上四大核心因素共同诱发能量的不正常传递,从而造成管廊事故。
因此,系统必须对这四个核心因素进行管控,以实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预测)和解决(——启动安全设备或报警),从而实现地下管廊的本质安全。
(1)针对人员安全:通过人员标识卡、便携式巡检仪、人员探测计数器等管控人的不安全行为,使巡检人员达到可视化管理、无关人员实现防范入侵管理。
(2)针对环境安全:通过多功能监测基站和智能传感器对管廊温度、湿度、水位、氧气、H2S、CH4等环境要素实时监控,实现危险源管理、辨识、评估和控制,从而消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3)针对设备安全:通过智能传感器、仪表和多功能监测基站对监控设备、排水设备、通风设备、通信设备、消防设备、照明设备、电缆温度等进行实时在线感知、报警联动、远程控制和指挥调度,使之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4)针对管理安全:通过建立安全机制和预警管理体系,实现现场可视化、问题可视化和隐患的可视化,达到管理无失误、指挥无失误、操作无失误,在此基础上实现未雨绸缪、超前预报,防患于未然。
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目标是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自动化,用智慧覆盖整个管廊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智慧型管廊。
3.2从物联网的角度看管廊监控设计本系统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通过感、传、知、用四层架构,实现对地下管廊的属性信息和状态信息运行透彻的感知和度量,通过感知实时获取人员、设备、环境、流程制度等在内的一切数据,实现地下管廊管理的可视化,提高管廊安全性和用户满意度。
从上图可以看出,井下所有的信息都要通过设备数据标准化传到平台监控中心,而监控中心的各种控制命令则要传输到各段管廊的各种设备上。
这些信息主要有:(1)监控摄像机的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2)人员位置信息和人员报警信息;(3)环境传感器和设备传感器的模拟量数据;(4)风机、水泵等设备的开关量数据;(5)Wi-Fi电话的语音信息和广播信息;(6)管廊的各种属性信息和状态信息;(7)管理指令和流程信息等。
我们采用基于物联网的整体解决方案化解以上所有问题。
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标准接口,用户可以很顺利的处理来自不同设备及环境的数据,满足末端设备扩展需求。
利用物联网对地下管廊进行感知和识别,通过网络互联,进行传输、计算、处理和数据挖掘,实现对地下管廊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4 系统设计4.1 系统流程设计根据综合管廊的运营复杂情况及特点,建立基于物联网的监控与报警系统,是实现智慧管廊的必由之路。
综合管廊要实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又要实现对供电、消防、照明、通风、排水等系统的“集中管理”:(1)感知层:感知来自电力、给水、通信、能源等系统的各种数据。
(2)传输层:由物联网多功能基站提供无线、有线通信等可靠传输。
(3)处理层:通过一个“统一管理信息平台”集成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系统、预警与报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五大中心模块实现系统的分布式应用和纵向深入。
(4)应用层: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和四大管线单位(自来水、电力、煤气和通信)的本专业管线运行信息、会影响到管廊本体安全或其它专业管线安全运行,因此在应用层要对四大管线单位提供通信接口,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联动。
4.2系统界面设计(1)系统主界面包含供水,蒸汽,热水管路图。
防区位置信息,阀门位置信息,总站及分站位置信息,防区内报警信息(2)防区监控画面包含防区附近的摄像头视频画面,温湿度,照明等基础信息,防入侵信息和火灾报警信息(3)阀门控制界面实现对防区阀门的远程控制4.3系统功能(1)集中设备管理通过登录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可对综合管廊内所有监测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监控。
(2)智能分析系统管理平台内置智能分析数据库,可自动对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为用户提供参考数据。
(3)GIS地图显示功能可将管辖范围内的设备准确地在GIS地图上显示,方便设备故障定位及时抢修,设备地理位置信息可采用GPS数据进行定位。
(4)WEB参数配置管理人员可在监控中心通过工程师站对综合管廊内设备进行远程参数调整配置。
(5)WEB服务管理服务器具备完善的WEB服务器管理,可以方便管理系统设备和各种资源。
·(6)网络安全特性采用HAP协议认证、ES加密进行视频数据保护,保证网络通信安全可靠。
(7)分级用户管理可根据地下综合管廊内设备的管理归属,实现分组管理。
根据不同需要,设定各级用户,使用不同权限访问不同资源,实现分级管理。
(8)操作记录统计查询系统可自动存储各个操作人员各个时间段的操作记录及操作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统计。
(9)日志管理服务器具备完善的日志功能,便于查询和整理。
(10)自动生成各种历史表格管理平台可根据用户需求自动生成各种历史数据、报警数据、历史曲线等多种数据表格,并支持导出功能。
(11)3D显示电力电缆接头温度、电子井盖支持3D显示,实时查看电缆接头每个点位温度及电子井盖的开启状态。
(12)多种报警方式管理平台支持语音、声光、短信等多种报警提示方式,报警信息可直接短信发送到相关负责人员手机上。
4.4监测对象A、高压电缆管廊①电缆温度在线监测② 电缆局部放电在线监测③电缆载流量在线监测④电缆护层电流在线监测⑤智能机器人巡检B、给排水地下管道①水位检测②流量检测③ 水管压力检测④ 水质检测⑤ 淤积监视C、燃气地下管廊① 压力检测② 流量检测③温度检测5 系统特点(1)集成化、信息化程度较高全方位集成综合管廊内各管道介质工况及管廊内环境工况的信息,并将所有信息汇总于综合管理平台,使决策清晰快捷,同时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及手机APP访问,决策层可随时掌握管廊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