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2凝集反应课件

合集下载

级本科实验2w凝集反应课件

级本科实验2w凝集反应课件

单向免疫扩散
2. 双向免疫扩散
【原理】
• 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分别加到琼脂板上相应的小孔中,两 者各自向四周扩散,若抗原与抗体相对应,两者相遇即 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比例合适处形成白色沉淀线。
• 可以用已知抗体(或抗原)检测未知抗原(或抗体), 鉴定抗原性物质或免疫血清的浓度、纯度以及比较抗原 之间的异同点。
定义:的条件下,如果两者比例适当, 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凝 集块,这种现象叫做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原理】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 质存在的条件下,可以直接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 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实验二
Part I 凝集反应 Part II 沉淀反应 Part III 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观察
123
实验内容
• 凝集反应 –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
• ABO血型鉴定
• 沉淀反应
– 环状沉淀 – 琼脂扩散技术:单向免疫扩散、双向免疫扩散 – 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实验
• 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观察
Part I 凝集反应
• 皮质区 浅皮质区(非胸腺依赖区):B细胞区(淋巴滤泡) 深皮质区(胸腺依赖区):T细胞、M 、内皮细胞
• 髓质区 髓索:B细胞,浆细胞,部分T细胞和M 髓窦:大量M
2. 淋巴结(lymph node) 淋巴结皮质
被膜 淋巴小结 被膜下淋巴窦
深(副)皮质区
2. 淋巴结(lymph node)
对准序号加样
3. 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原理】
• 在双向免疫扩散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 • 带电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移动的方向与其所带电荷有关。
抗原在pH8.6的缓冲溶液中带负电荷,由阴极向阳极移 动。抗体为球蛋白,只带微弱的负电荷,分子量又大, 因为电渗作用反而向负极倒退。 • 抗原与抗体在琼脂两孔间相遇时,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 成白色沉淀线。

《凝集反应双扩》PPT课件

《凝集反应双扩》PPT课件

弃去0.5
(1:10) H菌液 0.5 0.5 0.5 0.5 0.5 血清最终
0.5 0.5
稀释度 1:40 1:80 1:160 1:320 1:640 1:1280 –
效价:出现明显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
10
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方法:
Ag1
Ag2
Ab 生理盐水
结果:1.沉淀线融合:两种抗原完全相同 2.沉淀线交叉:两种抗原完全不同 3.沉淀线相切:部分相同
(2)试管法: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如肥达反应
2
2.间接凝集反应 (indirect agglutination)
Ag(Ab)+颗粒载体 致敏颗粒+Ab(Ag) 凝聚现象 如:抗O试验
3.间接凝聚抑制试验 (indirect 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ests)
Ag+Ab+抗原致敏载体 无凝集现象 如:乳胶法免疫妊娠试验
11
12
实验报告: 1.记录玻片反应结果,并分析。 2.记录试管凝集反应效价。 3.记录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结果,并分析。
13
3
4
二、沉淀反应(precipetation) 概念: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
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 沉淀物。 Ag + Ab 沉淀现象 1.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2.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3.火箭电泳 4.对流免疫电泳
5
6
么么么么方面
Sds绝对是假的
实验一 实验内容:1.凝集反应
一、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概念: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解
质存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 的凝集小块。

凝集反应(免疫学检验课件)

凝集反应(免疫学检验课件)

【材料】 (1)TRUST抗原悬液 (牛心提取的类脂质) (2)被检血清。 (3)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 (4)试验专用卡片;专用滴管及针头
【意义】 RPR是定性试验,用于梅毒的筛选和疗效的判定。
阳性标本如有需要,也可将血清作1:2—1:32稀释后,按 上述方法做半定量试验。
注意:
1.一期梅毒:70%; 二期梅毒:100%
TPPA (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U型板(微量反应板)
TPPA是梅毒确诊试验。 TPPA在梅毒治愈后它还 是阳性的,而RPR可以 转阴或者滴度效价很低
RF因子检测(正向间接凝集)
❖ 【原理】
类风湿因子(rheumatic factor,RF)是一种 发生于类风湿病人血清中的抗人变性 IgG抗体 (IgM为主),此种抗体可与IgG的Fc段呈特异反 应。将变性IgG致敏胶乳颗粒,与病人血清中的 RF相遇时,即可发生凝集现象。
3、O与H抗体在诊断上的意义
OHAB
诊 断 意 义(可能)
伤寒及副伤寒感染早期/交叉反应
伤寒及副伤寒感染晚期/预防接种/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伤寒
甲型副伤寒
乙型副伤寒 接种伤寒及副伤寒三联疫苗 非肠热症/早期用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
H与O抗体的性质及其消长意义
抗体 类型
O IgM 抗 体
H IgG 抗 体
❖ 【操作方法】
(1)试剂使用前,预置达室温。 (2)轻轻摇匀胶乳试剂 (3)反应板上滴加一滴未稀释血清滴(20ul) (4)然后滴加一滴胶乳试剂,并立即旋转摇动 使两者充分混匀。
(5)每次实验均应设阳性与阴性对照。 【结果观察与报告】
2分钟内出现明显而均匀的凝集颗粒者为阳 性,不凝集者为阴性。(凝集RF >20IU/mL)

医学免疫学:实验2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医学免疫学:实验2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实验目的:
检测血清标本中有无HBsAb
材料:
48孔ELISA板
阳性对照血清(HBsAb) 阴性对照血清 酶标二抗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诊断试剂盒
洗涤液
底物A和B
微量加样器,待测血清标本等
实验方法
微孔板已包被HBsAg
HBsA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 — ① ① ① ① ② ② ② ②A + + — — ③ ③ ③ ③ ④ ④ ④ ④B + + — — ⑤ ⑤ ⑤ ⑤ ⑥ ⑥ ⑥ ⑥C + + — — ⑦ ⑦ ⑦ ⑦ ⑧ ⑧ ⑧ ⑧D
实验结果
颜色变化或OD(吸光度)值
酶标板
酶标仪Βιβλιοθήκη 样+-1 2 3456
每孔加 50μl 不同的血清样本 Positive control (HBsAb) :1 滴 Negative control (NS): 1 滴
加样
+
- sample
加酶结合物
enzyme
每孔加酶结合物1滴 混匀, 37 ℃ 30 min.
放射物标记技术 酶标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免疫组化技术
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
双抗原夹心法
间接法
直接法
原理:间接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不显色
洗涤
洗涤
1.包被已知抗原 2.加入待测标本 (未知抗体?) 3.加入酶标二抗 (即抗抗体 :抗人Ig的抗体) 4.加入底物
颜色改变 = 待测标本中存在抗体
实验结果
呈红色片状凝集颗粒为阳性 实验结束后,洗涤试管;

免疫学实验课件:实验二直接凝集试验

免疫学实验课件:实验二直接凝集试验
实验二 凝集试验
一、目的要求
理解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掌握玻片凝集反应的操作技术与结果
判定; 掌握试管凝集反应的操作技术与结果
判定。
二、凝集反应的原理
通常,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悬液中带弱负电荷, 在悬 液中相互排斥而呈均匀的分散状态。 凝集试验的发生分两阶段,当特异抗体与相应抗原颗粒相遇时, 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 静电排斥力。第二步在电解质的参与下进一步中和复合物外层 的电荷,从而聚集成较大的凝集块。
凝集反应的类型
两大类
玻片法:定性 直接凝集试验
试管法:定量
间接凝集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 碳素凝集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三、实验材料
1. 玻板凝集试验
(1)玻片、移液枪、牙签等; (2)布氏杆菌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标准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 (3)待被检血清
2. 试管凝集试验
(1)试管(1 ㎝×8 ㎝ )、试管架、恒温箱、各规格移液枪等; (2)布氏杆菌试管凝集抗原及布氏杆菌阳性血清、阴性血清; (3)待被检血清; (4)灭菌0.5%石碳酸生理盐水。
四、操作方法
1. 玻板凝集试验
(1)在洁净玻片上,各加15-20ul布氏杆菌阳性血清、阴性 血清、待检血清与生理盐水。
(2)加入布氏杆菌平板抗原15-20ul,滴在血清附近,不 与血清接触。用牙签将血清与抗原混匀,轻轻摇动玻板使 液滴呈旋状运动。
阴性血清(ຫໍສະໝຸດ )结果判定:待检 阳性 血清 血清
• 出现颗粒状或块状凝集者为阳性反应;
• 未出现凝集者为阴性反应。
生理盐水
2. 试管凝集试验
(1)取试管八支,按下表加入生理盐水; (2)取布氏杆菌血清进行梯度稀释; (3)加入布氏杆菌检测抗原; (4)充分20.35混匀,置37℃ 温箱24小时。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PPT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PPT
以பைடு நூலகம்盐缓冲液为反应介质的抗原抗体特异 性结合的沉淀试验。
环状沉淀 絮状沉淀 免疫浊度测定
絮状沉淀试验(flocculation)
【原理】将抗原溶液与相应抗体溶液混合,在 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出现可 见的絮状沉淀。
【应用】测定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比。
【方法】 1、抗原稀释法:抗原最适比例 2、抗体稀释法:抗体最适比例 3、方阵滴定法:抗原抗体最适比例
logC/d =K
Mancini曲线
Fahey曲线
T1为16~24h;T2为24~48h;T3为 48h以上,可见T3为直线,T1为反抛物 线
t1为 16~ 24h;t2为24~48h;t3为 48h以上,可见t1为直线,t3为反抛物线
已知含量的Ag标 准品
Fahey曲线的绘制
Fahey曲线,使用半 对数纸画曲线,浓 度的对数与沉淀环
(2)试管凝集试验 半定量试验
在微生物学检验中常用已知细菌 作为抗原液与一系列稀释的受检血清 混合,保温后观察每管内抗原凝集程 度,通常以产生明显凝集现象的最高 稀释度作为血清中抗体的效价,亦称 为滴度。
(2)试管凝集试验 半定量试验
方法: 1)倍比稀释待检血清:
0、5ml 0、5ml 0、5ml
• 沉淀线偏向抗原孔一方, 表示抗体浓度>抗原,反 之,则是抗体浓度<抗原 浓度。
【 CIEP方法评价】
(1)简便、快速、敏感度较双扩提高8~16倍,可测蛋 白质浓度达 ug/ml。
(2)要求抗原、抗体比例严格,尽估计使用高效价免疫 血清,必要时对待检样品采纳不同稀释度
(3)不适宜抗原抗体都是球蛋白的检测 。 (4)由于电渗的缘故,目前已不推荐使用。
抗球蛋白参与的间接血凝试验 (Coombs试验)

医学免疫学检验-凝集反应PPT优选课件

医学免疫学检验-凝集反应PPT优选课件
凝集反应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10/18
1
一、凝集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定义: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颗粒性 抗 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 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 发生特异结合,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 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反应的两个阶段:1)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阶段,2)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直接Coombs试验 检测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
间接Coombs试验 检测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2020/10/18
12
2020/10/18
13
2020/10/18
第一课件网网站
14
2020/10/18
15
2020/10/18
16
2020/10/18
17
2020/10/18
18
2020/10/18
2020/10/18
2
2020/10/18
3
特点:抗原抗体反应既可以在体内作为 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自然发生,也 可以在体外作为免疫学试验的结果而出 现,体外实验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 学反应(serological reaction).
2020/10/18
4
二.直接凝集反应
定义: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量电解 质的参与下,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肉眼 可见的凝集现象,该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 (agglutina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 ( agglutinin)。 一)玻片凝集试验(ABO血型鉴定);二) 试管凝集试验(肥达试验)。
缘皱缩成花边状
2020/10/18
9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之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课件16页PPT

医学免疫学实验之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课件16页PPT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
Normal serum
Patient’s seru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acroscopic agglutination of latex(乳胶颗粒) coated with human IgG serum from a patient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梅毒快速血清反应素RPR试验
1、4孔加AFP阳性对照 2、3、5、6孔加待检血清
3. 置于湿盒,37C 24h
•结果下周观察
学号
1
6
2
5
3
4
抗AFP抗体
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血清中AFP
• 1、3孔加抗AFP抗体
+
• 2孔,AFP阳性对照血清
1
• 4孔,待检血清
3
pH 8.6巴比妥缓冲液
2
-
4
第2次 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
1. 试管凝集(操作) 2. 双向扩散(操作)、对流免疫电泳(示教) 3. 抽血(每组一人,下次实验用)
• 肥达反应结果(观察结果注意:勿摇;先看对照管)
- 不凝集 + 小部分凝集,管底小量凝集,上层液体较混浊 ++ 部分凝集,管底部分凝集,上层液体微混浊 +++ 大部分凝集,凝块非全部下沉于管底而是稍有铺开,上层液体澄清 ++++ 完全凝集,管底有边缘不整齐的膜状凝集块,上层液体澄清透明。
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 Tests
RPR是心脂质(而不是密螺旋体的)梅 毒抗体试验,在疾病初期呈阳性。 将病人血清与炭联心脂质抗原试剂 混合,阳性血清显示凝集抗原颗粒。 (4分钟后观察颗粒凝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验步骤
1
6
2
5
3
4
24h
1
6
2
5
3
4
(1)
孔:抗体(AFP诊断血清);
(2)1、4孔:阳性对照(AFP阳性血清);2、3、5、6孔
为 待检抗原;
(3)琼脂板放入湿盒内,24h后检查结果。
3、对流免疫电泳实验
(在双向扩散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
原理
带电的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移动的方向与其所带电荷有 关。抗原在pH8.6的缓冲液中带负电荷,由阴极向阳 极移动。抗体为球蛋白,只带微弱的负电荷,分子量 又大,因为电渗作用反而向负极倒退。当抗原与抗体 在琼脂两孔间相遇时,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 淀线。
由于抗原、抗体在电场中定向移动,被限制了多方向自由 扩散的倾向,因而提高了实验敏感度。而且,沉淀线出现 较快,可在1小时之内观察结果,所以可用于快速诊断。
材料
1、抗AFP血清,已知AFP阳性血清,待检血清。 2、微量加样器、打孔器、电泳仪等。
实验步骤 +
1
2

1
2
已知阳性血清
3
4
抗AFP血清
3
临床案例 患者陈×,男性,30岁,未婚。自述有静脉注射毒品史2年余,1年前体重明 显减轻、近3月发热、干咳,因近日自感觉呼吸不畅,并伴进行性视力下降, 到医院就诊。 体格检查:腿部及手臂皮肤多个紫褐色结节,直径约lmm至lcm大小不等、 触痛;口咽部白膜合并溃疡;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肺部可闻及干啰音。 眼底检查显示视网膜动脉充血、视乳头水肿出血。胸片显示肺门周围间质 性肺浸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可见成团微生物,银染阳性。HIV抗体阳性。 CT扫描轻度脑萎缩。口腔涂片发现念珠菌。HIV mRNA水平为20 000拷贝 /m1。 临床诊断:艾滋病。 问题:1.该病人需要检测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有哪些方法进行测定? 并简述其原理 要求:1.查资料,T细胞数量、功能的测定方法有哪些?(至少2种方法) 2.每人都要求去查资料,可以是word打印,宋体、小四号、1.5倍行 距,2000字左右。 组长负责或安排同学归纳整理。 以小组为单位,下次实验课时上交预习报告。
胞膜上有A抗原,B型血者红细胞膜上有B抗原,AB 型有A、B两种抗原,O型则不含A、B抗原。
用已知的抗A或抗B抗体与受检者红细胞混合, 抗A和或抗B抗体与红细胞表面上的相应抗原结合而 引起红细胞凝集,根据其凝集状况判定受试者的血 型。
实验材料
1、抗A 及抗B抗体、生理盐水; 2、玻片、采血针、试管、滴管、消毒棉棒、牙签、
沉淀反应可在液体中进行,如 环状沉淀。 沉淀反应大多用半固体琼脂凝胶为介质进行琼脂扩散或称免疫扩散。即 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在凝胶中扩散并相遇,在比例合适处形成可见的白色 沉淀。
• 环状沉淀 •免疫扩散技术:单向免疫扩散、 双向免疫扩散 •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
环状沉淀反应
将少量高浓度的抗体置于小试管底层,再将抗原 沿管壁徐徐加入,使之重叠于抗体的上面,室温下 静置数分钟,可以看到在抗原与抗体的接触面形成 白色沉淀环。
记号笔等。
步骤
注意事项
1.消毒处干燥后再取血
2.滴管不可与抗体液面接触
3.牙签不可混用
红细胞血悬1液滴 NS 10滴
抗A 1滴
抗B 1滴
A
B
红细胞悬液1-2滴
结果观察
抗A
抗B
A型
B型
AB型
O型
二、沉淀反应
原理
可溶性抗原(多糖、蛋白质、类脂等)与相应抗体 特异性结合,两者比例适当并有电解质存在及一定 温度的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可形成肉眼可见 的沉淀物。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See you next time!
4
抗AFP血清
待检血清
1、制备琼脂板,按照模板打孔 2、加样:分别向1、3孔内加入抗AFP血清;向2孔内加肝癌病人 AFP阳
性血 清作为阳性对照,4孔内加病人待检血清。 3、通电:将琼脂板置于电泳槽内,抗原端放阴极侧,抗体放阳极侧,固定
电压5~6v/cm,通电45min左右。
结果观察:
1
2
3? 4
实验报告:周一 or 周五 地点:实验楼 21207
请各位同学清理实验桌面,清理显微镜,关掉显微镜开关。 值日生:实验材料、地面的清洁等。注意门窗,水电开关
下次试验内容:
补体参与的反应:(*免疫血清制备与应用之3) 补体的溶血反应;补体结合实验
T细胞数量的测定:E花环形成实验 T细胞功能测定: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注意事项
1. 打孔时将孔内琼脂全部吸出、尽量不破坏孔边缘琼脂 2. 加样时不可溢出或加入气泡,不可将琼脂吹起 3. 电泳时分清正、负极 (试验完毕请将琼脂弃入垃圾袋)
三、胸腺、淋巴结、脾脏组织结构的观察
免疫器官
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
1.胸腺(Thymus):
位于胸腔纵隔上部、胸骨后方,分左右两叶,青春期后开始缓慢退化。
实验二
一、凝集反应 二、沉淀反应 三、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观察
12
目的要求
(一)掌握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原理、 方法及用途。 (二)熟悉实验的操作手法。
一 、凝集反应
定义:颗粒性抗原(病原微生物或红细胞)与相应 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在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果两
者比例适当,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可以形成
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叫做凝集反应。
分类: 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 存在的条件下,可以直接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 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玻片凝集:
• ABO血型鉴定
1、ABO血型鉴定
ABO血型系统
原理: 人类ABO血型抗原分A、B两种。A型血者红细
明区:中淋巴 细胞为主
暗区:大淋巴细胞为主
3.脾的基本结构
脾脏的基本结构:白髓
红髓 边缘区(T、B、M) 中央动脉与动脉周围淋巴鞘
脾小体(B细胞区)
实验报告
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步骤、结果及结果分析 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步骤、结果及结果分析 绘制淋巴结、脾脏、胸腺镜下所见。
(HE染色,10×10) 用红蓝铅笔认真画图!
此试验常用于抗原的定性试验。
阳性
抗原 抗体
阴性
NS 抗体
1、单向免疫扩散(示教)
将某种特异性抗体混合于琼脂中,再于其上打孔,将一 定量的抗原加入孔中。抗体不会再扩散 ,孔中抗原向四周呈 辐射状扩散。如抗原与已知的抗体相对应,在两者比例适合 处即出现由IC所形成的沉淀环,直径大小与抗原浓度成正比。
定性和定量
2、双向免疫扩散(示教)
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分别加到琼脂板上相应的小孔中,
两者各自向四周扩散,若抗原与抗体相对应,两
者相遇即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比例合适处形成
白色沉淀线。
抗体
抗原
此试验可用已知抗体(或抗原)检测未知抗原(或抗体)。
实验器材
1、1.2%生理盐水琼脂。 2、待检抗原血清、肝癌病人AFP阳性血清。 3、AFP诊断血清(含AFP抗体)。 4、载玻片、琼脂板、打孔器、微量加样器、吸管等。
胸腺的结构
胎儿胸腺 HE 4×10
胸腺的结构 胸 腺 HE染色 10×40
小叶间隔 皮质
髓质
2.淋巴结(lymph node)
淋巴结的结构
被膜 淋巴小结 被膜下淋巴窦
深(副)皮质区
淋巴结的结构
被膜 被膜下淋巴窦
淋巴滤泡
深皮质区 (副皮质区)
髓索 髓窦
淋巴小结的结构----生发中心
小结帽:小淋巴 细胞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