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合集下载

财务造假法律分析案例(3篇)

财务造假法律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

然而,在2019年,该公司被曝出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关于财务造假法律责任的讨论。

二、财务造假事实1.虚增收入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收入数十亿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构销售合同:该公司在销售业务中,虚构部分销售合同,将未实际发生的销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

(2)提前确认收入:该公司在销售业务中,将部分尚未完成的销售业务提前确认收入,虚增收入。

2.虚减成本费用该公司通过虚构采购合同、虚增研发费用等手段,虚减成本费用数十亿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构采购合同:该公司在采购业务中,虚构部分采购合同,将未实际发生的采购成本计入当期费用。

(2)虚增研发费用:该公司将部分非研发费用计入研发费用,虚增研发费用。

3.隐瞒债务该公司通过隐瞒债务、虚增资产等手段,隐瞒债务数十亿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隐瞒债务:该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未披露部分债务,导致财务报表失真。

(2)虚增资产:该公司将部分非资产计入资产,虚增资产。

三、法律分析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在本案中,该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严重,涉及金额巨大,可能构成刑事责任。

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

2.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上市公司 财务造假 案例

上市公司 财务造假 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一、案情概述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虚增收入、减少成本、隐瞒损失等手段来掩盖实际经营状况,以达到误导投资者、为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财务造假案例在上市公司中时有发生,以下就其中一起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事实某上市公司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通过虚增收入和隐瞒损失等手段进行了大规模的财务造假。

该公司通过虚假销售合同和增加虚开发票的方式,虚增了销售收入。

同时,为了掩盖真实的亏损状况,该公司通过将部分费用转移至非经常性损益进行隐瞒。

这种财务造假手段使得公司的财务报表呈现出良好的经营状况,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参与。

然而,在2011年,一家调查机构开始对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展开调查。

调查发现,该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在多处问题,包括虚增收入和隐瞒损失等。

调查结果一经披露,投资者对该公司的信任受到严重打击,公司股价暴跌。

三、案例影响1.经济影响: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导致投资者的损失巨大。

投资者在被误导的情况下买入该公司股票,而在真相被揭示后,股价暴跌,造成投资者巨额亏损。

2.信任危机:该案例使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下降。

财务造假所带来的信任危机不仅对该公司本身有影响,还可能对其他上市公司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市场信心动荡。

3.法律责任: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的追究。

财务造假违反了相关财务法规,相关责任人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四、反思与措施1.监管机构加强监管: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和监管力度,加强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预防类似案件的发生。

2.提高公司内部控制: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核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3.加强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应增强投资的风险意识,了解如何识别财务造假的迹象,避免成为财务造假的受害者。

4.加强社会监督: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舆论监督,对财务造假行为进行揭露和谴责,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不断涌现。

财务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操纵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几个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案例一:中梁地产财务造假中梁地产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由于其过高的销售业绩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中梁地产存在大量财务造假行为。

公司将未来多年的项目销售收入提前确认为当期收入,虚增了公司的利润。

此外,中梁地产还通过虚假财务信息来夸大自己的资产规模,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

最终,中梁地产因为财务造假被监管机构处罚,并受到了投资者的诉讼。

案例二:雪国瑞达控股欺诈发行雪国瑞达控股是一家中国大陆上市公司,主要从事铝制品的生产。

该公司在2017年进行了非公开发行,而非公开发行的对象正是其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

通过这种方式,雪国瑞达控股通过虚增募资金额、虚构资金用途等手段实施了欺诈发行。

监管机构最终发现了其财务欺诈行为,对该公司实施了处罚,并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案例三:万科A股价操纵案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万科集团在2016年面临了一起涉及A股市场的操纵案。

万科集团涉嫌协同股价运作旗下股份,通过内部人员交易和虚假宣传来操纵公司股价,造成投资者的巨额损失。

监管部门最终对涉案公司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并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

以上案例只是当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冰山一角。

财务舞弊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层的个人动机和盈利压力等。

在防范财务舞弊方面,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核,增加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治力度。

同时,投资者也应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尽职调查,避免投资风险。

此外,上市公司自身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监控机制,加强公司治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才能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索菱股份(以下简称“索菱”)是一家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汽车配件制造商。

然而,近年来,索菱卷入了一系列财务舞弊的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以索菱股份为例,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教训。

一、案例背景索菱股份成立于2005年,业务涵盖了汽车轴承、离合器、传动系统等汽车配件制造。

在上市前,公司外部声誉良好,投资者对其前景充满期待。

然而,在2016年,索菱被曝出存在大规模的财务舞弊行为。

二、财务舞弊行为据调查,索菱的财务舞弊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增收入:索菱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等手段,虚增了一定期间内的营业收入。

这导致公司财务数据的失真,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状况产生了误判。

2. 资产负债表造假:索菱在财务报表中虚构和隐瞒了大量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从而掩盖了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

他们通过虚报资产、虚减负债等手段,使得公司资产看起来更加庞大,而负债看起来更小,给投资者提供了误导。

3. 利润管理:索菱通过调整会计政策、虚增费用等手段来操纵利润数字。

这些做法使得公司的净利润看起来更高,增加了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但实际上并未反映真实的经营状况。

以上行为都违反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准则,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那么,为什么索菱会出现财务舞弊行为呢?三、原因分析1. 利益驱动:财务舞弊行为通常是由公司高管为了获取私利而进行的。

索菱的高管可能因为个人利益驱动,通过虚增财务数据来提高公司的市值,获取更高的报酬。

2. 监管不力: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往往与监管不力密切相关。

索菱在财务舞弊期间,相关监管机构并未及时发现问题,也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财务舞弊得以持续进行。

3. 内部控制薄弱:索菱在财务舞弊期间,公司内部的风险管控机制明显不足。

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内部监督和风险防控机制使得财务舞弊行为得以长期发生。

四、教训和反思1. 强化监管责任:监管机构需要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和核实,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案例分析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案例分析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案例分析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案例分析引言: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篡改数据或隐瞒真实情况,以保护企业形象或谋取不法利益的行为。

本文将深入分析中国知名生物制药公司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教训。

事件概述:万福生科是中国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生物制药研发和生产。

该公司在2016年公开上市,其上市引起了广泛关注。

然而,在2019年,万福生科却陷入了财务造假的泥潭。

事件暴露:首先,事件的暴露源于一家名为“医药大自然”的健康资讯平台的报道。

该报道指出,在万福生科上市后不久,其财务报表中存在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问题。

这一报道引起了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促使审计机构对万福生科进行深入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收入虚增、费用隐瞒、关联交易等。

事件原因:造成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可能因为追求表面的表现和利益最大化而故意篡改数据。

其次,审计机构可能存在监管措施不严,没有对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细致审查,从而给了万福生科机会。

此外,也存在监管机构对企业财务报表审核的不足,审计师的独立性不够强等问题。

事件后果: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对公司造成了严重后果。

首先,公司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投资者对公司失去了信心,股价暴跌。

其次,监管机构对公司进行了处罚,包括对高管的罚款、责令退市等。

此外,公司还面临着法律诉讼和索赔,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教训与启示:从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教训和启示。

首先,企业应该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不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了长远发展。

其次,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核,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此外,投资者也应该提高警惕,增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理性分析能力,不盲目追逐短期利益。

结论: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给中国资本市场敲响了警钟,也向企业和监管机构敲响了警钟。

企业应该强化内部控制,提高财务透明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时有发生,给投资者和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对于这些案例的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一些典型案例展开研究,具体解构造假手段和带来的危害,以期引发对于现行监管制度改进的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案例一:万家文化2015年,万家文化的财务造假案件震惊了整个金融圈。

该公司在 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年度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公司净利润为12.89亿元人民币。

然而,2016年,当事人公开承认了财务造假,承认公司从2009年到2014年净利润总计被人为夸大了15.14亿元。

造假手段:1. 虚增收入:通过与关联公司进行虚假交易,将不存在的收入通过子公司或关联公司进行违规转移,侵蚀上市公司的利益。

2. 虚假资产注入:虚增资产规模,使公司看上去更有价值,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3. 虚假债务:虚增债务规模,以减少当期纳税,进而减少负债占比。

危害分析:1. 直接损失: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遭受巨额经济损失,股价暴跌,市值蒸发。

2. 信任危机:财务造假破坏了市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任,影响了投资者信心。

3. 法律风险:应对财务造假可能引发的法律诉讼和公司倒闭等法律风险。

案例二:神州长城神州长城是中国最大的IT服务外包企业,其财务造假案例发生在2014年。

调查发现,该公司虚假报告的公司净利润从2009年到2013年共计高达21亿元。

造假案件曝光后,神州长城股价暴跌近50%,市值蒸发700多亿元。

造假手段:1. 虚增收入:通过与关联公司签署虚假合同,虚增公司收入,为公司财务报告提供基础。

2. 虚增资产:公司对某些在建项目进行夸大,虚增项目的规模和价值。

3. 内外勾结:与审计师合谋,在审计报告中隐瞒相关事实,谎报公司真实经营情况。

危害分析:1. 投资者损失:财务造假案件导致公司股价暴跌,投资者蒙受巨额经济损失。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

案例一: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1、案例简介:万福生科全称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268),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万福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11年9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总股数为5000股,注册资本5000万元。

2012年8月,湖南证监局在对万福生科的例行检查中偶然发现两套账本,万福生科财务造假问题便由此浮现。

截止到2013年5月,证监会对该造假案件的行政调查已终结。

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万福生科涉嫌欺诈发行股票和违法信息披露。

万福生科上市前2008一2010年分别累计虚增销售收入约46 000万元,虚增营业利润约11 298万元;上市后披露的2011年年报和2012年半年报累计虚增销售收入44500万元,虚增营业利润10070万元,同时隐瞒因技术问题重大停产导致销售额大幅下滑的情况。

另一方面,相关中介机构未能履行好指责,有刻意隐瞒之嫌。

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审计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机构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在相关业务过程中未能保持应有的谨慎性和独立性,出具的报告具有虚假成分。

2013年5月10日证监会公布了对这一事件的处罚决定:“责令万福生科改正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对董事长兼总经理龚永福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同时对其他19名高管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至25万元罚款;此外,拟对龚永福、覃学军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除此之外,证监会对此次事假中的保荐机构一一平安证券处以警告并没收保荐收入并处以两倍罚款,暂停三个月保荐资格,对保荐人处以罚款并取消其保荐人资格和证券从业资格;同时,对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处以没收138万元收入并处以两倍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许可,不接受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12个月内出具的证券发行专项文件,并对机构内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

整个处罚结果堪称证券市场中一张最严厉的罚单,而万福生科也被戏称为“创业板造假第一股”。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层出不穷,造假手法也越
来越高明。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案例分析:
1. 东方日升
东方日升是一家从事光伏产业的上市公司,在2012年至2016
年期间,其高管为了完成目标,采用了多种手段突破当光伏行业市
场的瓶颈,其中一个手段就是会计造假。

这些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将
销售收入、利润等虚高,使公司操纵了市场价格,误导了公众和投
资者,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投资损失。

最终,东方日升因为涉
嫌财务造假而被证监会暂停上市并被罚款。

2. 聚龙股份
聚龙股份是一家从事电子电器行业的上市公司,在2016年,该
公司的内部控制出现严重漏洞,很快就发现了大量的财务造假行为,影响了公司的财务状况、业绩,将多年的财务真相隐藏起来。

最终
证监会对该公司实施了退市、罚款的处罚措施。

3. 安正时
安正时是一家从事电子电器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公司业务和财
务数据逐步步入发展趋势的过程中,该公司高层客串制造出大量虚
假业绩和虚假财务信息,使公司的利益集团获得了获利。

最终,证
监会对公司实施了退市、罚款等措施,公司实际控制人也被判处刑期。

以上几个案例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让大家看到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严重性。

这些公司通过造假方式来掩盖真
实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对企业发展前景的认识出现偏差,对企业形象和信誉形成了不能弥补的损害。

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审核、监管和问责,对保护投资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造假案例1、操纵入账时点①寅食卯粮,提前确认收入——天津磁卡(上交所500800,上市时间1993年12月6日)公司简介:天津磁卡全称为天津环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经天津市股份制试点领导小组及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天津环球磁卡公司独家发起,采用向社会公开募集方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经营软件系统设计、网络集成技术及高科技产品的开发,数据卡及其专用读写机具、银行机具的开发与制造、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水性荧光墨制造、加工和销售,纸、纸制品即相关产品的介绍、制造、加工和销售等。

事件始末:2000年年度报告,天津磁卡及其控股子公司海南海卡有限公司分别将两笔款项提前确认为收入,虚增利润6370万元。

2001年度,被公众质疑与子公司关联交易不合理产生高额利润,最终经证监会审查发现年报未扣除成本7410150元,形成等额虚增利润。

造假方法:根据天津磁卡公司披露,其控股子公司海南海卡有限公司(海卡公司)将委托他人开发的两项pos机技术协议转让给另三家公司,收取技术转让费5500万元,扣除委托开发成本230万元,形成营业毛利5270万元。

经查,海卡公司与受托开发方签订的委托开发合同规定,海卡公司除了支付了全部开发经费和报酬外,还支付了约定的“技术转让费”的,方可对研究开发成果享有完全的使用权和转让权,但截止年报审计报告日,海卡公司尚欠79万元开发及转让费未付清。

海卡公司在尚未享有pos机技术完全使用权和转让权的情况下,向三公司转让使用权,并将所收取的费用确认为收入,提前确认收入5500万元,提前确认成本230万元,虚增利润5270万元。

另外,公司与吉林天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书,向吉林天洁提供价值1200万元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和价值1100万元的软件系统、技术资料和技术服务,至年末,公司将吉林天洁支付的1100万元作为软件系统及技术服务收入记入当期主营业务收入。

经查,截止审计报告日,该合同硬件部分尚未履行,天津磁卡在合同尚未履行完毕的情况下,将1100万元确认为收入,属提前确认收入,形成等额虚增利润。

②以丰补歉,推迟确认收入(盈余管理)会计收入确认和费用计提过程中存在诸多主观判断,其中有一定的运作空间;出于绩效考核等因素考虑,保持业绩的相对稳定对于经营是必要的。

在现实中,以丰补歉更多的被人们认为是对盈余的管理手段,被查处追究责任的也相当较少,——古井贡酒000596、贵州茅台6005192010年,古井贡酒成为白酒行业的一匹黑马。

2010年全年净利润增长123.71%。

以古井贡酒2010年三季度报表为例,截至9月末,公司合并报表和母公司预收账款,分别高达3.55亿元、5.34亿元,而截至12月末,上述两项预收账款数额则大幅度减少至9149.14万元和3亿元,说明公司在四季度将预收账款充分确认进收入。

而与之对比的是贵州茅台。

2010年,贵州茅台三个季度的盈利增长均低于市场预期。

以贵州茅台2010年三季度报表为例,截至9月末,公司的预收账款高达32.62亿元,同比增加20亿元,比2010年中期增加13亿元。

存在利用预收账款人为控制业绩释放的质疑。

而相对应的是,贵州茅台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3.28亿元,同比增长19.47%,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1.74亿元,如果将该部分预收账款释放业绩,那么贵州茅台的真实业绩并不至于连续低于市场预期。

2、子虚乌有,捏造收入来源①大胆开源,虚构收入——万福生科(创业板300268,已停牌,上市时间2011年09月27日)公司简介: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稻米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其主要生产大米淀粉糖、大米蛋白粉、米糠油和食用米等系列产品。

事件始末:2011年9月27日,万福生科以每股25元的发行价成功登陆创业板,加上超募资金,共募集4.25亿元,曾被多家券商誉为“新兴行业中的优质企业”,万福生科最先被发现的造假行为是2012年半年报。

在2012年半年度报告中,该公司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净利润4023.16万元,前述数据金额较大,且导致该公司2012年上半年财务报告盈亏方向发生变化,情节严重。

因此万福生科被湖南省证监局立案调查,并在2012年11月23日被深交所公开谴责。

随着监管部门调查的深入,万福生科以往的“恶行”终于被揭露出来。

万福生科3月2日公告称,经公司自查发现2008年至2011年定期报告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初步自查结果如下:2008年至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

据万福生科招股说明书及2011年年报,2008~2011年四年内净利润总数为1.81亿元。

可是其中有1.6亿元净利润是虚构的,实际上四年合计净利润数只有2000万元左右,近九成为“造假”所得。

造假方法:万福生科的虚假销售本质上是借别人公司的名义自己销售给自。

为伪造收入,万福生科私刻客户假公章、编造销售假合同、虚开销售发票、编制银行单据、假出库单等一系列造假工序的配合,让虚增销售收入看起来合理,甚至到税务部门为假收入纳税。

常见的虚构交易造假方式是一笔钱以虚拟交易的客户名义收款进账冲销应收账款。

偿还这笔资金时则以借出款名义通过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让应收账款转为其他应收款;或以购货款的名义出账,使应收账款转化为预付账款或者存货。

但这最终的结果还是停留在流动资产阶段,暴露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因为流动资产需要变现,长期变不了现,最后只好采取计提减值准备处理的方式,容易引起怀疑。

而万福生科则是利用调整现金流量表项目结构,把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直接计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万福生科在收入上搞的是真的现金流,这些现金基本都是从IPO中套来的钱或想办法拆过来的。

把钱提取出来:借:在建工程、预付账款等贷:现金、银行存款等虚构交易假装实现收入:借:现金、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存货然后以各种关联方式通过“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再据为己有或还回去。

万福生科选择了虚增“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项目,它的募集资金建设项目还在建设中,这样做不至于招人耳目。

万福生科2012年中报显示,该公司的在建工程在没有项目转入固定资产的情况下,账面余额从86 750 113.38元增加至179 975 363.60元,增加近8323万元;预付账款账面余额从119 378 847.66元增加至145 695 483.65元,增加了近2632万元。

②里应外合,互相抬高收入——海王生物(深交所000078,上市时间:1998年12月18日)公司简介:海王生物主要生产经营生物化学原料、制品、试剂及其它相关制品(以上不含专营、专控和专卖商品),开发生物化学产品和其他相关制品,自营进出口业务,投资兴办实业,预包装食品(不含复热预包装食品),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批发等。

事件始末:在2006年发表的《十亿财务造假现形,海王生物仍在继续疯狂造假》一文中,财务舞弊揭析专家申草质疑海王生物2005年报亏7.41亿元的正常性,理由包括海王生物上市以来重大会计差错发生频率和影响数值反常、关联交易频繁,这些成为海王生物人为调整利润的条件。

造假方法:海王生物2003年度销售给广告公司、报刊及其他媒体公司的产品共计实现销售收入238646954.69元,相关收益已全额计入2003 年度,称该媒体公司等同时与本公司签订了以提供广告版面作为货款支付方式的协议,并约定在2004 年至2006 年期间内分期履行上述协议,相关收益应在广告版面提供时确认,而公司对上述相关收益已在2003 年度全额予以确认。

2003年报披露,海王生物2003年度实现收入14.56亿元,而这14.56亿元中,主要是本年度新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药品收入金额较大,其中山东潍坊海王医药有限公司属药品批发公司,本年度实现药品销售收入9.98亿元,扣除近10亿元批发收入,海王生物实际实现收入只有4.58亿元,而这里面至少有2.39亿元是卖给报刊媒体的,而且媒体承诺是以1-3年内以广告版面偿还货款,不是真正的现金流入,1-3年分期付款,公司却在当年全部确认收入。

这被视为一种互换交易,或者称对敲交易,非常容易虚增金额,彼此不付出真正的现金。

而2005年公司则将该收益确认事项视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并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比较会计报表的期初数。

③六亲不认,隐瞒关联方交易——绿大地(深交所002200,上市时间2007年12月21日)公司简介:云南省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 年,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6.49元,以绿化工程和苗木销售为主营业务,是云南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事件始末: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公司业绩5次反复变动,高管、审计事务所也频频变动,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稽查,证监会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2011 年3 月17 日,绿大地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捕,自此股价一路下跌,半年多跌幅超过75%。

由此逐步揭开了绿大地的财务“造假术”。

造假方法:为达到上市目的,绿大地注册了一批由其实际控制的关联公司,采用伪造合同、发票等手段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收入。

其中,绿大地的苗木采购大户订单,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之间为公司增加营业收入、净利润做出重要贡献。

根据绿大地招股书,2004年至2006年及2007年上半年,绿大地的前五大销售客户分别为昆明鑫景园艺工程有限公司、昆明润林园艺有限公司、昆明滇文卉园艺有限公司、昆明自由空间园艺有限公司、昆明千可花卉有限公司、昆明天绿园艺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昆明企业以及部分成都、北京企业。

但上市后一些曾经的采购大户陆续神秘蒸发。

北京都丰培花卉有限公司2006年12月25日被吊销了营业执照;昆明天绿园艺有限公司2008年4月15日被吊销了营业执照;昆明鑫景园艺工程有限公司于2010年2月3日在昆明市工商局办理了工商注销手续;昆明自由空间园艺有限公司2010年3月18日办理了工商注销手续;成都贝叶园艺有限公司与成都万朵园艺有限公司,同时在2008年6月5日进行了工商注销,且两公司均成立于2005年11月15日。

3、篡改收益结构①鱼目混珠,伪装收入性质——东方电子(深交所000682,上市时间:1997年1月21日)公司简介:东方电子是由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于1993年3月采用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