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复习思考题
09_中药专业《中药制剂技术》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中药制剂技术》复习题二、单项选择题1、《标准操作规程》的缩写是( )A、SOPB、GSPC、OTCD、GMP2、100级洁净区适用于下列哪种剂型的分装?A、口服液B、胶囊剂C、片剂D、粉针剂3、尼泊金酯类防腐剂防腐效果在()环境下最差A、酸性B、碱性C、中性D、酸性和碱性4、浸出方法中的单渗漉法一般包括6个步骤,正确者为()A、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B、药材粉碎→装筒→润湿→排气→浸渍→渗漉C、药材粉碎→装筒→润湿→浸渍→排气→渗漉D、药材粉碎→润湿→排气→装筒→浸渍→渗漉5、关于软胶囊剂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可填充液体药物B、有滴制法和压制法两种C、冷却液应有适宜的表面张力D、冷却液应与囊材不相混溶6、最适用于对热敏感的药物进行超微粉碎的设备是()A. 球磨机B.万能磨粉机C. 流能磨D. 万能粉碎机7、下列浸出制剂中,哪一种主要作为固体制剂原料而很少直接用于临床()A 浸膏剂 B、合剂 C 、酒剂 D 、酊剂8、流浸膏剂是指药材用适宜的方法浸出有效成分,并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通常为:A、每g与原材料2-5g相当B、每g与原材料1g相当C、每ml与原材料1g相当D、每ml与原材料3g相当9、湿法制粒压片的一般工艺流程是()。
A、制软材→制粒→粉碎→过筛→整粒→混合→压片B、粉碎→制软材→干燥→整粒→混和→压片C、混合→过筛→制软材→制粒→整粒→压片D、粉碎→过筛→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压片10、加速片剂在胃液中崩散成小粒子需加入()。
A、崩解剂B、稀释剂C、粘合剂D、润滑剂11、片剂中崩解剂加入方法可影响其崩解速度,一般的崩解速度是()。
A、内外加法>外加法>内加法B、外加法>内加法>内外加法C、外加法>内外加法>内加法 D 内加法>外加法>内外加法12、粉末直接压片时,既可作稀释剂,又可作粘合剂,还兼有崩解作用的辅料()。
中药药剂学思考题含答案

《中药药剂学》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中药合剂;中药合剂系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者又称“口服液”)。
它是在汤剂应用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
2、热原;热原(pyrogen)系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它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热原等。
3、注射用水注射用水指符合中国药典注射用水项下规定的水。
注射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经蒸馏所得的水,故又称重蒸馏水。
4、等渗溶液;等渗溶液,指的是渗透量相当于血浆渗透量的溶液。
如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5、浓缩丸;浓缩丸系指药物或部分药物的煎液或提取浓缩成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制成的丸剂。
体积小,便于服用,发挥药效好;同时利于保存,不易霉变。
根据所用粘合剂不同,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
6、湿热灭菌;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以高温高压水蒸气为介质,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最终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所以该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7、药物有效期;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的期限。
8、崩解时限;9、HLB值HLB值:表面活性剂为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两亲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的大小和力量平衡程度的量,定义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10、栓剂;栓剂(Suppository)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供人体腔道内给药的固体制剂。
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腔道后,在体温下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11剂型:剂型指方剂组成以后,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制成一定的形态。
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12、药典: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持编纂、颁布实施,国际性药典则由公认的国际组织或有关国家协商编订。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含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含答案一、A型题1.以下有关环糊精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糊精系淀粉的降解产物B.分子外部亲水C.有α、β、γ三种D.为中空圆筒形,内部呈亲水性E.将脂溶性药物包嵌于环糊精分子空腔内,提高水溶解度 2.包合物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减少刺激性B.增加药物的水溶性C.增加药物的稳定性D.液体药物粉末化E.实现靶向给药3.包合技术常用的制备方法不包括A.饱和水溶液法B.熔融法C.研磨法D.冷冻干燥法E.喷雾干燥淀法4.以下不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是A.微粉化药物B.环糊精包合物C.多晶型中的稳定型结晶D.固体分散物E.固体溶液5.下列关于固体分散体的叙述哪一项错误A.药物在固态溶液中以分子状态分散B.共沉淀物中药物以结晶状态存在C.药物在简单低共溶混合物中仅以较细微的晶体形式分散于载体中D.固体分散体也存在者某些缺点,例如储存过程中老化、溶出速度变慢等E.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可能为多种类型的混合体 6.关于固体分散体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增加难溶性药物的表面积,增大溶解度和溶出速率B.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可制速释、缓释制剂C.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D.适合于半衰期短的药物E.使液体药物固体化,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和刺激性7.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存在形式不包括A.分子状态B.细粉状态C.微晶状态D.微粉状态E.无定形状态8.以下哪个不是水溶液性固体分散体载体A.PEG6000B.PVPC.尿素D.pluronic F68E.乙基纤维素 9.药物微囊化的应用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与贮存;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禁忌B.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C.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减少用药剂量D.控制释放速率,使药物浓集于靶区E.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10.单凝聚法制备微囊时,硫酸钠作为A.絮凝剂B.固化剂C.囊材D.凝聚剂E.pH调节剂11.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将溶液pH值调至明胶等电点(如pH4.0~4.5) 以下使A.明胶带正电B.明胶带负电C.阿拉伯胶带负电D.微囊固化E.带正、负电荷的明胶相互吸引交联12.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甲醛作为A.乳化剂B.增塑剂C.增溶剂D.凝聚剂E.固化剂13.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常用的囊材为A.环糊精、聚乙二醇B.明胶、阿拉伯胶C.磷脂、胆固醇D.壳聚糖、甲基纤维素E.清蛋白、胆固醇14.不能延缓药物释放的方法是A.减小难溶性药物的粒径B.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C.包缓释衣D.微囊化E.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15.关于控释制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释药速度为一级速度过程,可恒速释药8~10h,减少了服药次数B.使血液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C.适合于治疗指数小、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D.对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可降低药物的副作用E.避免频繁给药而致中毒的危险16.渗透泵片剂控释的基本原理是A.减小溶出B.片剂膜外渗透压大于片内,将片内药物压出C.减慢扩散D.片剂膜内渗透压大于膜外,将药物从细孔压出E.增加溶出17.关于缓释制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长时间内维持一定血药浓度,可以减少服药次数B.适于单服剂量大于1g,且溶解度小的药物C.使血液浓度平稳,克服了峰谷现象D.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E.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18.常用做控释制剂中控释膜材料的物质是A.聚丙烯B.聚乳酸C.氢化蓖麻油D.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聚氰基丙烯酸烷酯19.膜控释制剂不包括A.封闭型渗透性膜B.毫微囊C.微孔膜包衣D.多层膜控释片E.控释包衣微丸20.药物包裹在多聚物薄膜隔室内或溶解分散在多聚物膜片中而制成的缓释膜状制剂称为A.缓释膜剂B.膜控型缓释制剂C.薄膜包衣缓释制剂D.涂膜剂E.多层膜剂21.亲水性凝胶骨架片的材料为A.硅橡胶B.蜡类C.海藻酸钠D.聚氯乙烯E.脂肪22.被动靶向制剂不包括下列哪一种A.脂质体B.静脉乳剂C.微球D.毫微粒E.前体药物制剂23.下列哪个是主动化学靶向制剂A.热敏靶向制剂B.磁性纳米球(粒、囊)C.磁性脂质体D.栓塞靶向制剂E.修饰的微球24.关于脂质体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定向性?B.提高药物稳定性?C.脂质体与细胞膜有较强的亲和性?D.速效作用?E.降低药物的毒性?25.脂质体制备常用的类脂膜材为A.明胶、吐温80B.明胶、白蛋白C.磷脂、胆固醇D.聚乙二醇、司盘80E.清蛋白、胆固醇26.以下有关毫微粒的叙述, 错误的是A.实现靶向给药B.能够直接透过毛细血管壁C.载体材料不会生物降解D.氰基丙烯酸烷酯是纳米粒常用的合成高分子载体材料E.粒径一般在10~1000nm范围内27.属于被动靶向给药系统的是A.DNA-柔红霉素结合物B.药物-抗体结合物C.氨苄青霉素毫微粒D.栓塞复乳E.PEG修饰的脂质体二、B型题[1~5]A.共沉淀法B.交联固化法C.溶剂非溶剂法D.注入法E.饱和水溶液法或重结晶法为下列制剂选择最适宜的制备方法23.脂质体24.毫微粒 25.微囊 26.β-环糊精包合物 27.固体分散体[6~9]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B.单硬脂酸甘油脂C.白蛋白D.无毒聚氯乙烯E.阿拉伯胶、壳聚糖6.可用于制备溶蚀性骨架片7.可用于制备不溶性骨架片8.可用于制备亲水凝胶型骨架9.可用于制备微囊[10~ 12]A.缓释制剂B.被动靶向制剂C.物理化学靶向制剂D.控释制剂E.主动靶向制剂10.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导弹”,将药物浓集于靶区而发挥疗效11.用药后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物作用的制剂12.载药微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通过肌体正常生理过程运送至富含巨噬细胞的肝、脾等器官13.药物能在预定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14~17]A.微球B.pH敏感脂质体C. 微囊D.毫微粒E.靶向乳剂14.为提高脂质体靶向性加以修饰的脂质体15.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壁壳,将固态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而成药库型微型胶囊16.系利用天然高分子物质如明胶、清蛋白及纤维素类等制成的一种固态胶体微粒,粒径大小一般在10~1000nm,可分散在水中形成近似胶体的溶液17.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骨架型的微小球状实体则称[18~22]A.增加药物的溶解度B.防止挥发性成份挥发,提高稳定性C.液体药物的粉末化D.遮盖药物的不良嗅味E.提高生物利用度18.橙皮苷-β环糊精包合物 19.茅苍术醇-β环糊精包合物 20.红花油-β环糊精包合物 21.双香豆素-β环糊精包合物 22.大蒜油-β环糊精包合物[23~26]A.复凝聚法B.单凝聚法C.溶液-非溶剂法D.液中干燥法E.化学法23.在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度而凝聚成囊24.在溶液中单体或高分子通过聚合反应或缩合反应产生囊膜形成微囊25.以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材料为囊材,在一定条件下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26.在某种聚合物的溶液中,加入一种对该聚合物不可溶的液体(非溶剂),引起相分离而将聚合物包成微囊[27~31]A.不溶性骨架片B.亲水性凝胶骨架片C.阴道环D.溶蚀性骨架片E.渗透泵将以下叙述与各种缓、控释制剂相匹配27.用脂肪或蜡类物质为骨架制成的片剂28.用无毒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或硅橡胶为骨架的片剂29.用海藻酸钠或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骨架的片剂 30.用硅橡胶为材料制成的弹性环状物31.用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包衣的片剂,片面用激光打一个孔[32~36]A.前体药物制剂B.包合物C.胃驻留控释制剂D.膜控释制剂E.固体分散体32.是一种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种分子空穴结构内具有独特形式的复合物33.系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34.服用后亲水胶体吸水膨胀漂浮于胃内容物上面,逐渐释放药物的一类控释制剂35.水溶性药物及辅料包封于透性的、生物惰性的高分子膜中而制成的给药体系[36 ~39]A.前体药物制剂B.磁性靶向制剂C.靶向给药乳剂D.毫微粒E.脂质体36.系用乳剂为载体,传递药物定位于靶部位的微粒分散系统37.由磁性材料、骨架材料用药物组成,采用体外磁响应导向至靶部位的制剂38.系指一类由活性药物(母药)通过一定方法衍生而成的药理惰性化合物,在体内经酶解或非酶解途径释放出活性药物39.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制成的微型囊泡三、X型题1.环糊精包合物在药剂学中常用于A.提高药物溶解度B.液体药物粉末化C.提高药物稳定性D.制备靶向制剂E.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2.有关环糊精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A.环糊精是环糊精葡萄糖转位酶作用于淀粉后形成的产物B.是水溶性、还原性的白色结晶性粉末C.是由6-12个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D.其中结构是中空圆筒型E.其中以β-环糊精最为常用3.固体分散体常用的水不溶性载体材料有A.乙基纤维素ECB.胆固醇C.聚乙二醇PEGD.含季铵基团的聚丙烯酸树脂E.聚乙烯醇PVA4.下列一些剂型中,哪些属于固体分散物A.低共溶混合物B.复方散剂C.共沉淀物D.气雾剂E.固体溶液5.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包括A.增加药物的分散度B.形成高能状态C.可提高药物的润滑性D.保证药物的高度分散性E.对药物有抑晶性6.固体分散体中载体对药物的作用是A.使药物以分子或微细晶粒分散,增加比表面积B.加快了药物的溶出速率C.确保药物的高度分散性D.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E.水溶性载体可药物聚集与附集,增加润湿性7.固体分散体的制法有A.熔融法B.溶剂法C.溶剂-熔融法D.溶剂-非溶剂法E.共沉淀法8.微囊特点有A.可加速药物释放,制成速效制剂?B.可使液态药物制成固体制剂?C.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D.可改善药物的可压性和流动性?E.控制微囊大小可起靶向定位作用?9.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常用的凝聚剂有A.亚硫酸钠B.丙酮C.明胶D.硫酸钠E.乙醇10.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常用的囊材有A.甲基纤维素B.壳聚糖C.醋酸纤维素酞酸酯D.甲醛E.聚维酮11.为提高微囊化质量而加入的附加剂有A.稳定剂B.助悬剂C.阻滞剂D.促进剂E.增塑剂12.哪些药物不宜制成缓释长效制剂A.生物半衰期很短的药物B.生物半衰期很长的药物C.溶解度很小,吸收无规律的药物D.一次剂量很大的药物E.药效强烈的药物13.可制成缓释制剂的药物有A.生物半衰期<1h或>24h的药物B.小肠下端有效吸收的药物C.不经胃肠道给药的药物D.溶解度大的药物E.在肠中需在特定部位主动吸收的药物14.下列关于骨架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含无毒惰性物质作为释放阻滞剂的片剂B.药品自骨架中释放的速度低于普通片C.本品要通过溶出度检查,不需要通过崩解度检查D.药物自剂型中按零级速率方式释药E.骨架片一般有三种类型15.膜控型缓释制剂包括A.薄膜包衣缓释制剂B.缓释微囊剂C.靶向乳剂D.脂质体E.缓释膜剂16.下列有关渗透泵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由半透膜性质的包衣和易溶于水的药物为片芯组成的片剂B.为了药物的释放,片衣上用激光打出若干个微孔C.服药后,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溶解药物后由微孔流出被机体吸收D.具有控释性质,释药均匀、缓慢,药物溶液态释放可减轻局部刺激性E.片芯含有高分子推动剂17.以下哪些是控释制剂?A.渗透泵片?B.注射微乳?C.薄膜衣片?D.胃滞留片?E.胃内漂浮片?18.缓释制剂可分为A.骨架分散型缓释制剂B.缓释膜剂C.薄膜包衣缓释制剂D.注射用缓释制剂E.缓释胶囊19.以下以减小扩散速度为主要原理制备缓释制剂的工艺为A.胃内滞留型B.包衣C.制成微囊D.制成植入剂E.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20 以减少溶出速度为主要原理的缓释制剂的制备工艺有A制成溶解度小的酯和盐B增大难溶药粒子大小C溶剂化D药物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E将药物包藏于亲水胶体物质中21.下列哪些属于缓释-控释制剂A.骨架片B.静脉乳剂C.脂质体D.渗透泵E.微囊片22.下列哪些属于靶向制剂A.脉冲制剂B.毫微粒C.脂质体D.胃内漂浮制剂E.磁性微球23.注射用缓释制剂包括:A.油溶型B.水溶型C.混悬型D.醇溶型E.胶体溶液型24.骨架分散型缓释制剂包括A.水溶性(亲水凝胶性)骨架缓释制剂B.脂溶性(熔蚀性)骨架缓释制剂C.乳剂型骨架缓释制剂D.不溶性骨架缓释制剂E.混悬型骨架缓释制剂25.控释制剂的类型有A.渗透泵式控释制剂B.骨架分散控释制剂C.膜控释制剂D.注射用控释制剂E.胃驻留控释制剂26.膜控释制剂可分为A.封闭型渗透性B.微孔膜包衣C.多层膜控释D.眼用控释制剂E.皮肤用控释制剂、子宫用控释制剂27.关于控释制剂叙述正确的为A.在预定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药B.释药速度接近零级速度过程C.适宜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D.不适于治疗指数小,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E.以零级或近零级速率释药28.下列有关于脂质体的叙述哪些正确A.脂质体本身无药理作用,可作为药物的载体制成注射剂应用B.油溶性药物可进入双分子层,水溶药物则进入脂质体内部C.脂质体是一种脂质双分子的球形结构D.脂质体可因双分子层的多少而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E.脂质体的膜材特点为在水中不易形成胶团,分子不具有两亲性29.关于脂质体表述正确的是A.有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B.药物包囊于脂质体,可延长药物作用C.与细胞膜有较强的亲和性,对癌细胞有排斥性D.可降低药物的毒性E.提高药物的稳定性30.脂质体的制法有A.薄膜分散法B.凝聚法C.超声波分散法D.冷冻干燥法E.注入法31.靶向制剂按靶向作用机理可分为A.前体药物靶向制剂B.主动靶向制剂C.物理化学靶向制剂D.被动靶向制剂E.脂质体靶向制剂32.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有A.热敏靶向制剂B.磁性纳米球(粒、囊)C.磁性脂质体D.栓塞靶向制剂E.修饰的微球33.靶向制剂利用了下列哪些人体生物学特性,将药物传送到病变器官、组织或细胞的A.pH梯度(口服制剂的结肠靶向)B.毛细血管直径差异C.免疫防御系统D.特殊酶降解E.受体反应34.下列有关靶向给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制成毫微粒后,难以透过角膜,降低眼用药物的疗效B.常用超声波分散法制备微球C.药物包封于脂质体后,可在体内延缓释放,延长作用时间D.清蛋白是脂质体的主要材料之一E.毫微粒可制成冻干粉保存35.靶向制剂的特点包括A.药物主要分布于靶区周围,减少用药剂量B.降低了对人体正常组织的副作用C.减缓药效产生时间D.可利用磁性制剂进行局部造影E.可用于阻塞肿瘤血管,使肿瘤坏死36.关于前体药物的作用特点,正确的是A.产生协同作用B.降低药物的溶解度C.药物吸收加强,血药浓度增高D.水溶性药物制成难溶性的前体药物后,药物作用时间延长E.可制成靶向制剂38.以下哪些药物可考虑制成前体药物制剂A.溶解度小或溶解达不到要求浓度的药物B.稳定性差,或有刺激性、不良嗅味的药物C.吸收不理想或需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D.制成靶向制剂E.有毒副作用无法用于临床的药物参考答案一、A型题1.D、2.E、3.B、4.C、5.B、6.D、7.B、8.E、9.C、10.D、11.A、12.E、13.B、14.A、15.A、16.D、17.B、18.D、19.B、20.A、21.C、22.E、23.E、24.D、25.C、26.C、27.C二、B型题1.D、2.B、3.C、4.E、5.A、6.B、7.D、8.A、9.E、10.E、11.A、12.B、13.D、14.B、15.C、16.D、17.A、18.A、19.B、20.C、21.E、22.D、23.B、24.E、25.A、26.C、27.D、28.A、29.B、30.C、31.E、32. B、33.E、34.C、35.D、36.C、37.B、38.A、39.E三、X型题1.ABC、2.ACDE、3. ABD、4.ADE、5.ABDE、6. ABCDE 、7. ABCE、8. BCDE、9. BDE、10. ABCE、11.ACDE、12.ABCDE、13.BCD、14.ABCE、15. AB、16.ACDE、17. ADE 、18.ABCDE、19.BCD、20.ABDE、21.ADE、22.BCE、23. AC、24. ABD、25. ACE 、26.ABCDE、27. ABCE、28.ABCD、29. ABDE、30.ACDE、31. BCD、32. ABCD、33. ABCDE、34.ABD、35. ABDE、36.ACDE、37. ABCDE。
《中药制剂技术》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新技术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新技术提高生物利用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的中药制剂技 术不断涌现,例如纳米技术、脂质体技术 等。这些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 用度,从而使得药物更加安全、有效。例 如,纳米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 中,这些颗粒可以穿过细胞膜,从而提高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VS
政策环境分析
01
政策支持
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 支持,为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的研发 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02
法规监管
法规监管不断完善,为中药新剂型与 新技术的规范发展提供了保障。
03
产学研合作
政府鼓励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 转化,为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的产业 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04
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前景及挑战
市场前景
要点一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接受度不 断提高,市场对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要点二
国际化进程加快
随着中药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中药新 剂型与新技术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市场潜力巨大。
要点三
技术创新驱动
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 展,为市场开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 支撑。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某些新型的中药制剂技术可以显著增强药物的稳定性,从而使得药物更加安全、有效。例如,纳米技术可以将 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这些颗粒可以保护药物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药物稳定性与新技术
药物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保持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能力。某些新型的中药制剂技术可以显著 增强药物的稳定性,从而使得药物更加安全、有效。例如,冻干技术可以将药物制成冻干粉,从而使得药物更 加稳定,并且可以延长药物的保质期。
药剂学思考题(二)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 值、标准差等统计量,绘制图表表示 数据分布和变化趋势。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或文献报道进 行比较和分析,评价实验的可靠性和 准确性。
05
新剂型与新技术在药剂学中 应用
缓控释制剂技术及应用
可控性
制剂的质量应可控, 以确保批间质量的均 一性和稳定性。
稳定性
制剂应具有一定的物 理和化学稳定性,以 确保在储存和运输过 程中不发生变质。
顺应性
制剂设计应考虑患者 的顺应性,方便使用 和携带。
常用药物剂型举例
片剂
如阿司匹林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 具有剂量准确、方便携带和使用等特 点。
气雾剂
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布地奈德气雾剂 等,适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具有 起效快、使用方便等特点。
包括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 型、气体分散型等。
按制法分类
包括浸出制剂、无菌制剂等。
按形态分类
包括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等 。
制剂设计原则与方法
安全性
制剂设计应首先考虑 用药的安全性,确保 药物在有效期内性质 稳定,无毒无害。
有效性
制剂应能保证药物在 体内达到有效浓度, 并维持一定时间,从 而发挥治疗作用。
旋光仪
使用前应检查仪器是否水平,光源是否正常。测 量时应保持恒温,避免振动和气流干扰。使用后 应关闭光源,用防尘罩盖好。
分光光度计
使用前应预热并校准波长,选择合适的比色皿和 参比溶液。测量时应保持光源稳定,避免杂散光 干扰。使用后应清洗比色皿和样品室,关闭光源 和电源。
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应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 在实验记录本上,包括实验日期、实 验名称、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原始 数据等。
最新09-中药专业《中药制剂技术》复习题(附参考答案)资料

《中药制剂技术》复习题二、单项选择题1、《标准操作规程》的缩写是( )A、SOPB、GSPC、OTCD、GMP2、100级洁净区适用于下列哪种剂型的分装?A、口服液B、胶囊剂C、片剂D、粉针剂3、尼泊金酯类防腐剂防腐效果在()环境下最差A、酸性B、碱性C、中性D、酸性和碱性4、浸出方法中的单渗漉法一般包括6个步骤,正确者为()A、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B、药材粉碎→装筒→润湿→排气→浸渍→渗漉C、药材粉碎→装筒→润湿→浸渍→排气→渗漉D、药材粉碎→润湿→排气→装筒→浸渍→渗漉5、关于软胶囊剂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可填充液体药物B、有滴制法和压制法两种C、冷却液应有适宜的表面张力D、冷却液应与囊材不相混溶6、最适用于对热敏感的药物进行超微粉碎的设备是()A. 球磨机B.万能磨粉机C. 流能磨D. 万能粉碎机7、下列浸出制剂中,哪一种主要作为固体制剂原料而很少直接用于临床()A 浸膏剂 B、合剂 C 、酒剂 D 、酊剂8、流浸膏剂是指药材用适宜的方法浸出有效成分,并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通常为:A、每g与原材料2-5g相当B、每g与原材料1g相当C、每ml与原材料1g相当D、每ml与原材料3g相当9、湿法制粒压片的一般工艺流程是()。
A、制软材→制粒→粉碎→过筛→整粒→混合→压片B、粉碎→制软材→干燥→整粒→混和→压片C、混合→过筛→制软材→制粒→整粒→压片D、粉碎→过筛→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压片10、加速片剂在胃液中崩散成小粒子需加入()。
A、崩解剂B、稀释剂C、粘合剂D、润滑剂11、片剂中崩解剂加入方法可影响其崩解速度,一般的崩解速度是()。
A、内外加法>外加法>内加法B、外加法>内加法>内外加法C、外加法>内外加法>内加法 D 内加法>外加法>内外加法12、粉末直接压片时,既可作稀释剂,又可作粘合剂,还兼有崩解作用的辅料()。
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复习思考题一、药物的提取技术1微波提取的原理、特点、适应范围、对提取溶剂极性的要求微波提取(ME)又称微波辅助提取,是微波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相结合的一种提取方法,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提取效率的一种辅助提取新技术。
特点:1、快速高效(高频作用下,产生偶极涡流、离子电导和高频率摩擦,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量)2、加热均匀内加热,整个物料同时加热,无温度梯度)3、选择性(极性大,对微波能得吸收越大,升温快;对于不吸收微波的非极性溶剂,微波几乎不起加热作用)4、生物效应原理:1、微波(MW),又称超高频电磁波,波长:1mm~1m,频率:0.3~300GHz ,工用与家用:2.45GHz (为防止干扰无线电通讯)。
2、微波具有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电场通过同步的偶极旋转和离子电导作用进行加热。
适应范围:热稳定成分;也适用于苷类、多糖等易被酶解的成分。
(对于蛋白质、多肽等易被热降解、变性、甚至失活)对提取溶剂极性的要求:1、能被微波穿透,具有一定极性;2、对被提取成分有较强的溶解能力;3、对提取后处理干扰较少;4、使用非极性溶剂,则必须加入一种或多种极性溶剂。
(提取温度略低于提取溶剂的沸点)2超声提取的原理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具有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应,通过增大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大介质的穿透力以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方法。
(提取不需加热、避免高温加热造成有效成分的破坏;提取效率高;节约溶剂;不影响有效组分的活性;提取物有效成分含量高,利于进一步精制;节约能源)的性质(密度、黏度、扩散系数、溶解能力)3超临界提取的溶剂、SF-CO2常见超临界流体有二氧化碳、氮、甲醇、乙醇、丙烷二氧化碳的性质:性质:1、密度 SF-CO2的密度随压力和温度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规律的特点:1)在临界点附近,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流体的密度将大幅度的改变;2)在超临界区,其密度变化可在150~900g/dm3的较大范围之间。
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复习总结).doc

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第一章微波与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ME)乂称微波辅助提取,是微波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相结合的一种提取方法,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提取效率的一种辅助提取新技术。
特点:1、快速高效2、加热均匀3、选择性4、生物效应微波(MW),又称超高频电磁波,波长:频率:0. 3~300GHz ,工用与家用:2. 45GHz (为防止干扰无线电通讯)。
微波具有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电场通过同步的偶极旋转和离子电导作用进行加热。
影响因素:1、溶剂2微波功率3、提取时间4、温度5、基体物质6、冷却时间超声波提取(UAE)是利用超声波具有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应,通过增大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大介质的穿透力以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方法。
随着超声频率的提高,提取效率并不会有显著升高,但可防止有效组分分解。
低频超声般用于生物碱的提取。
特点:1、提取时不需加热,避免了传统方法需高温加热提取造成的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作川,尤其适川于对热敏感物质的提取。
2、提取效率高3、节约溶剂4、不影响有效组分的活性5、提取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有利于进-步粘制6、节约能源影响因素:1、溶剂2、超声波频率3、提取时间4、温度5、药材组织结构6、超声波的凝聚机理第二章超临界流体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在超临界温度条件下,改变压力即可改变超临界流体的极性和其他特性,可将不同极性的成分提取出来, 这种提取方法称为超临界流体提取。
超临界流体的主要特点:既具有液态时的高密度,乂貝有气态时所具有的低黏度和极强的渗透性,其扩散系数要比普通液体大100倍以上。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F-C02)最为常用,具有较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特点或优点:1、常温下可操作,对大部分物质呈化学惰性,可有效地防止热敏性和化学不稳定性成分的高温破坏和氧化;2、性质稳定、无色无味、无毒,提収物中无残留,无溶解污染;3、价廉易得,易制成高纯度气体,不易燃烧,使用安全;4、提取速度快,大大缩短生产周期,操作费用低,选择性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复习思考题
一、药物的提取技术
1微波提取的原理、特点、适应范围、对提取溶剂极性的要求
2超声提取的原理
的性质(密度、黏度、扩散系数、溶解能力)3超临界提取的溶剂、SF-CO
2
4超临界提取适应哪些成分的提取
5影响超临界提取的因素
6超临界提取的工艺流程
二、微粒给药系统
1单凝聚法与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材料
2中药微囊化的特点
3脂质体的含义、特点
4亚微乳的含义、特点;纳米乳的含义
5自乳化给药系统的含义、组成
6临界胶束浓度(CMC)、聚合物胶束的制备方法
7复乳的特点
三、固体分散体与包合物
1固体分散体的含义与特点;固体分散体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2固体分散体的水溶性载体材料有哪些?
3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有哪几种?
4固体溶液的含义
5包合物的含义、包合材料、结构、优点
6环糊精包合物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特点
7提高药物稳定性的药物制剂新技术有哪些?
四、口服缓释、控释与迟释新剂型
1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迟释制剂的含义
2与普通制剂相比,缓释、控释制剂有哪些优点?
3结肠定位制剂释药的pH范围
4缓释制剂的种类
5渗透泵片的含义、影响其释药的因素
五、透皮给药系统
1TDDS的含义
2药物透皮吸收的含义、途经、包括哪三个阶段?
3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4透皮吸收药物适宜的lgp范围
5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种类
6离子导入的含义
六黏膜给药新剂型
1黏膜给药的概念、黏膜给药的途径
2影响药物口腔黏膜吸收的因素、提高药物口腔吸收的方法
3口腔给药系统的含义、口腔给药系统的药物新剂型有哪些?特点?
4口腔崩解片的含义
5生物黏附制剂的含义
6肺部给药的特点
7有利于药物脑靶向的药物剂型
8适合制成鼻腔给药的药物有哪些?可供鼻腔给药的剂型有哪些?9药物经鼻腔脑靶向的通道
10鼻腔给药制剂的安全性评价包括哪些?
七、靶向制剂
1理想的靶向制剂应具备的三个要素
2被动靶向制剂药物的靶向机理
3主动靶向制剂在体内主要靶向部位
4免疫脂质体的含义、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有哪些?
5可溶性大分子传递系统的载体材料有哪些?
6脂质体的靶向性可产生哪些效应?
7微球的载体材料?可生物降解的有哪些?
8微球作为理想的药物载体,主要利用其何特点?
9乳剂的靶向分布有何特点?
10鸭胆子油用于肿瘤治疗时可考虑将其制成何种剂型?
11制备前提药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