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行业scp分析

合集下载

第4章S-C-P分析范式

第4章S-C-P分析范式

2019/11/4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3
9-6-1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1.市场结构的含义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
特征和形式,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的关系。 包括:
卖方之间的关系; 买方之间的关系; 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 市场内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 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
2019/11/4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2
9-6-1
第一节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 指的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些
关系在现实市场中的综合反映就是市场的竞争和垄断 关系, 市场结构是一个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它 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体。 市场结构是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 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特征。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是 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和进入壁垒高低。
2019/11/4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4
9-6-1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2.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1)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垄断,竞争程度最高的市 场。
它的主要特征是:
产业集中度很低。 产品同一性很高。 不存在任何进入与退出壁垒。 完全信息。
2019/11/4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1800≤HHI<3 1400≤HHI<1 1000≤HHI<1
000
800
400
HHI指数的优势:HHI包含了所有企业规模信息,能够较准确地 反映出集中度的差别;由于“平方和”计算的放大性,HHI对 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感,因此, HHI指数能够真实地反应市场中企业之间规模上差异大小。

基于scp范式分析中国石油行业

基于scp范式分析中国石油行业

5我国石油行业的起步相较于西方国家是比较晚的,石油化工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利用技术的引进得以发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行业的体制经历了几次重要变革,从一开始的政府高度集中管制到公司制改革,企业性质发生变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企业的发展活力。

然而,因为石油行业极其依赖自然资源,很多自然资源早已被垄断,继而引发了石油行业的高垄断性,降低了企业的发展活力,从总体来说,我国的石油行业具有较低的运行效率。

在此,利用scp范式,从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三点具体剖析中国的石油行业。

一、石油行业发展研究综述1.石油行业的概念石油的另一个名称叫做原油,是一种具有较高粘稠度、呈深褐色、液态的混合物,本身由多种化合物构成。

很多学者认为石油是由古代的生物经历较长的时间,演变而成。

石油行业主要是开采原油,加工成石油,利用这些石油资源发展化工业。

2.石油行业的特征随着石油的发现促进了社会当中多个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很多化学产品的制造都是依赖于石油内部的化学物质作为原料,比如,我们平时穿的衣服、使用的电子产品等等。

所以,石油是每个国家必争的资源,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内在因素。

3.石油行业的发展的评价指标徐健、王向梅认为导致我国石油行业垄断的缘由不仅有自然资源的垄断,还要行政因素。

他们提出我国的石油行业需要从根本上做到政企的分离我国石油体制的改革,逐渐放开市场,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刺激市场内部竞争。

俞颖,黄景文主要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个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数据,对石油行业深层的分析,他们提出垄断企业获取的超额利润额和石油行业的集中度相关,这就使得大量的财富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削减了社会福利。

所以,他们提出了减少垄断力量、降低集中度的策略,提高社会福利。

王维嘉,刘中成在《中国石油产业结构与绩效研究》中,经过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分析,提出总体产业集中度极高, 三大集团公司几乎占据整个产业的全部原油生产和加工; 从企业层面来看, 上游原油生产的竞争程度较低, 而下游加工业的竞争程度较高, 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SCPs沉积记录揭示的湖南省珊珀湖百余年工业污染历史

SCPs沉积记录揭示的湖南省珊珀湖百余年工业污染历史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336SCPs沉积记录揭示的湖南省珊珀湖百余年工业污染历史◎黄颖达摘要:碳球粒产生于工业高温燃烧化石燃料,是一种典型的工业高温燃烧产物。

湖泊沉积物中的碳球粒可以反映一定区域的工业污染历史。

本文以湖南省安乡县珊珀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钻孔的获取,210Pb和137Cs年代序列的建立,基于地球物理化学、碳球粒、社会经济等多指标,重建该湖过去150余年来流域工业污染历史,揭示显著人类活动干扰前工业污染程度的本底值,结果表明:(1)通过210Pb和137Cs年代计算,得到珊珀湖SB4沉积岩心中深度和沉积年代具有较好的正比关系,利用CSR模式得到珊珀湖质量沉积速率,1850s以来沉积速率不断增加,沉积速率峰值出现在1933年,人类活动强度对湖泊沉积速率有较大的影响,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安乡县养殖渔业有关。

(2)湖泊沉积物中SCP来自高温燃烧化石燃料,SCP在沉积岩心中的富集浓度与火力发电量呈正相关,可用来揭示与安乡县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等其他高温化石燃料相关的工业污染历史。

珊珀湖碳球粒总体以表面粗糙不规则型为主,表明经过火力发电厂高温充分燃烧。

关键词:碳球粒;珊珀湖;工业污染第二次工业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急剧地改造着各种地表过程,许多生态系统均出现明显的污染迹象。

湖泊是流域物质的汇聚地,其沉积物记录着湖泊过去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包括工业污染所造成的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

了解流域长期的工业污染的强度、来源及生态效应,是湖泊环境管理、控制污染的重要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煤炭消费占能源结构高达73%。

由此造成的燃煤型大气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首要问题。

燃煤型大气污染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大气颗粒物的增多,带来温室效应、大气能见度下降等空气质量下降,危及人类健康和安全的问题。

碳球粒并非天然的产物,它只有在工业高温燃烧化石燃料中形成,区域工业对化石燃料的投入与碳球粒的产出呈正相关。

SCP分析模型(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Model)

SCP分析模型(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Model)
外部冲击:主要是指企业外部经济环境、政治、技术、文化变迁、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变化; 行业结构:主要是指外部各种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所在行业可能的影响,包括行业竞争的变化、产品需求的 变化、细分市场的变化、营销模型的变化等。 企业行为:主要是指企业针对外部的冲击和行业结构的变化,有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企业方面对相 关业务单元的整合、业务的扩张与收缩、营运方式的转变、管理的变革等一系列变动。 经营绩效:主要是指在外部环境方面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在经营利润、产品成本、市场份额等方面的 变化趋势。 SCP模型分析框架 一、外部冲击(Shock) 技术突破 政府政策/管理改变 国内 国际 口味/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行业结构(Structure) (1) 需求经济学
替代产品可获得性 产品差异性 增长率 变更性/周期性
(2) 供给经济学
生产商集中度 进口竞争 生产商差异性 固定/可变成本结构 产能运用 科技机遇 供给曲线 进入/退出壁垒
(3) 产业链经济学
供应商讨价能力 顾客讨价能力 信息市场失败 纵向市场失败
三、企业行为(Conduct)
(1) 营销
定价 批量 广告/促销 新产品/研发 分销
(2) 产能改变
扩张/收缩 进入/退出 收购/合并/剥离
(3) 纵向整合
前向/后向整合 纵向合资企业
长期合同
(4) 内部效率
成本控制 物流 过程发展 组织效能
四、经营绩效(Performance)
(1) 财务
盈利性 价值创造
(2) 科技发展
(3)雇佣对象
SCP 分析模型(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Model)
SCP模型概述 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贝恩(Bain)、谢勒 (Scherer)等 人建立的。该模型提供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一市场行为 (Conduct)一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产业分析框架 SCP 模型,分析在行业或者企业收到பைடு நூலகம்面冲击时,可能的战略调整及行为变化。 SCP 模型从对特定行业结构、企业行为和经营绩效三个角度来分析外部冲击的影响。

[详细讲解]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

[详细讲解]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

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及观察中国石化所处的市场地位一、分析框架及市场基本状况我国的石油工业由三大石油公司控制,基本上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三家油公司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

中国石油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体化的石油公司。

公司在上游资源的占有方面优势明显,控制着我国70%以上的原油和天然气储量,而且最近完工的“西气东输”工程,使中国石油控制了我国陆上天然气运输的主干网络,为公司下一步天然气业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石化也是一个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规模较中国石油小,其主要优势在下游业务领域——炼油、化工及销售网络;中海油是一个以上游业务为主的石油公司,规模最小,但成长迅速,主要业务范围为我国海域油气的勘探与生产。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基于SCP框架的我国石油产业现状分析

基于SCP框架的我国石油产业现状分析

4 . 3 8 3
7 . 0 3
2 000 2O1 O
资料来 源 : 中国国 家统计 局及 各集 团公 司 年鉴
道达 尔 1 5 5 8 8 7 1 1 1 7 4 0 . 9 1 8 3 3 1 2 8 7 5
英 国石油 2 4 6 1 3 8 O 1 6 5 7 8 . 0 2 3 5 9 6 8 . 0 6 7 中石 化 1 8 7 5 1 7 _ 7 5 7 5 5 6 1 8 8 7 9 3 1 中石油 1 6 5 4 9 6 5 1 0 2 7 2 . 5 3 2 5 3 8 4 1 3 . 1 6 _ 2
资料 来源 : h t t p : / / a p p f o r t u n e c h i n a c o m/ s e a r c h / f 5 O O b e t a / 从上 表 中可 以看出 ,我 国石油 产业 的企业 盈利状 况 与跨 国公 司 相 比存 在 较 大差 距 。 虽然 我 国两 大 石油 巨头 的营 业 收入 比较
MOD E R N — R PR E N TE I S E 乙 乒~ 对策建议
C UL T UR ∈
… ~

基于 S C P框架的我国石油产业现状分析
文, 柴燕灵 刘波
石油 被誉 为经 济活动 的血液 , 其重要 性不言 而喻 。自改革 开放 以来 , 我国 石油产业经 历 了几次 重大的体 制 变革 , 从政 府高度 集 中
单 一经营 逐步 向企业化经 营方 向发展 , 从完全产 业垄断 向海 陆、 上 下 游 、内外贸等部 门分 割分 治垄 断经营转 变。近年来 , 随着市 场化
改革 的不断深入 , 石 油产业在体 制上逐 步实现 了政企分 离。但由于

中国石油行业SCP分析

中国石油行业SCP分析
对 策。 关键 词 : 石油行业 ; 市场结构 ; 市场行为 } 市场绩效 ; 发展 对策
中图分 类号:E一2 T 一9 1 ;E
文献标识码 : A
石油被喻为经济活动的m液 , 石油工业是 国 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因此 , 理性地对待石油
种分割分治和垄断经营的市场结构[ 。
司之间业务能力、 服务水平的差异都微乎其微 , 以 服务、 品牌 、 广告等手段创造产品差异化的意识不
市场集中度反映 了市场卖者或买者对产品的
垄断程度。一般情况下 , 市场上卖者或买者的数
目越少 , 市场集 中度越高。我 国石油行业不论是
重组前还是重组后 , 一直保持一种高垄断型市 场
1 对 石油行业现 状的 S P分析 C
ll 市场 结构 _
1 1 l市场 集 中度 ._
份额和较高 的市场 占有率 , 提高集 中度水平 。而 由于石油及其石油产 品本身的特点 , 差异并不 其 是很大 , 同质化程度极高。国外石油公 司通过 提 高服务水平 、 树立品牌形象、 增加广告投入等手段 来创造差异 , 以提高竞争优势 而在石油供不应 求、 石油产业市场化程度 尚低的中国, 国内石油公
前在 国内从事石油开采的民企基本上是咀嚼中石
化、 中石油的“ 残羹剩饭” 。民企 即使可 以去 国外 采油 , 也不能顺利进入国内市场 。除了政策性壁
加工 占全 国 9 . 9 , 断依然 存在。中石油在 垒外 , 1O 垄 中国石油行业还存在资源性壁垒、 技术性壁
收 稿 日期 :06—0 —0 ; 回 日期 :0 6—0 20 3 4改 20 5—1 7
发难度加大 , 大多数老油 田含水增高 、 加 以及 递减 快的趋势 , 石油行业增产增效对科技进步 的依赖 程度加大 , 这就对石油行业加快技术研发提 出了 更高的要 求。各集 团也 加大 了投 入研 发 力 度 ,

石油行业scp分析

石油行业scp分析

课程作业:我国石油产业的SCP分析专业、班级:08金融学课程:产业经济学****:***小组成员:傅俊祺、袁森、邵正悦完成日期:2011 年11 月目录1、概念与理论说明 (3)1.1 SCP是什么? (3)1.2SCP分析模型 (3)1.3SCP分析法常与五力模型.......................................... .3 2.文献回顾....................................................... ..43.石油产业发展历程和特点.................................. ...... (5)3.1生产日趋集中 (5)3.2重心向亚洲转移............................................... (6)3.3国际石油产业进入高新技术取胜时代............................ . (6)3.4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现状......................................... .6 3.5石油产业的特点.. (6)4.我国石油产业发展的市场结构.................................... (7)4.1.市场结构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 .. (7)4.2产业集中度分析 (8)4.3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8)4.4中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特征 (11)5.我国石油产业发展的企业行为 (11)5.1垄断分割的局面影响石油产业绩效 (11)5.2行政手段仍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式 (12)5.3总体规模扩大不等于企业效率提高 (12)5.4具体市场策略 (13)6.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绩效 (14)6.1、规模结构效率分析 (14)6.2 经济效益分析 (16)6.3科技进步分析 (17)7.结论 (19)7.1完善市场竞争秩序,形成有效竞争 (19)7.2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19)7.3加快石油产业市场化进程............................ . (20)7.4持续推进科技创新 (20)参考文献 (21)附录 (21)我国石油产业的SCP分析摘要:中国石油企业虽然经历了多年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实践和探讨,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运作下的惯性作用,中国石油产业市场结构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现状石油工业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石油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获得了长足发展。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六大石油生产国,在国际石油供应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石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1、我国主要石油资源和储量分布中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前两个主体是松辽和渤海湾盆地,后一个包括河南和苏北等盆地,这里的累积探明石油储量占全国的近3/4;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松辽和渤海湾盆地,共占全国储量的70.53%,居全国之首。

东部以外的石油资源储量主要是在新疆和我国海域,占全国储量的16.65%。

目前新疆的储量又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分别占全国储量的8.28%、6.28%和1.55%。

目前,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72.7×108t,其中约71.61%分布在陆上,约22.93%分布在海洋,具体见下表:表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石油资源状况2、中国石油市场现状(1)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石油需求量日益扩大。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这种快速增长使得石油消耗量急剧增加。

中国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

目前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仅次于美国)。

(2)国内石油供给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的石油生产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根据国内外能源机构的中长期预测,中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缺口达到2.3亿吨,到时预期将有70%的石油必须依靠进口。

因此,中国石油供给形势不容乐观。

(3)石油价格波动频繁,国内油价滞后于世界油价水平。

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是在纽约、鹿特丹和新加坡3地成品油的加权平均的基础上制定的。

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在中准价的基础上,在8%的变化幅度内制定具体价格。

这种定价方式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政府行为,具有滞后性;且仅仅是被动的跟踪石油国际油价的变化,无法反映我国过内石油供求关系。

这必然会使国际油价波动的风险转移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石油市场的波动,也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被动的地位。

3、中国石油发展的总体战略与应对策略(1)总体战略中国石油发展的总体战略是:“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多种形式、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以满足中国经济对石油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国内石油的产量却徘徊不前,而石油的短缺将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长期的制约作用。

因此,中国应未雨绸缪,制定并实施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石油供应的战略计划,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应对策略面对国际油气勘探发展新形势和挑战,要保持我国石油工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任务十分艰巨。

为此要从长计议实现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A 加大国内资源勘探。

资料表明我国目前的石油探明储量为183 亿桶,尚有196 亿桶的储量增长和146 亿桶的未发现储量,远景石油总量为525 亿桶。

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西部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在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川西北等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现。

由于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逐渐进步,近期在东海、南海等地也有较大规模的资源发现。

新油田的发现还可以弥补老油田产量的下降,以保障国内石油产量的稳定。

B 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

经过近10 多年来“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为主体的中国石油工业海外业务已遍及全球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

海外石油合作主要以合作开采、产量分成、风险勘探、购买石油作业权、购买油气资源,参股或收购具有石油资源的公司,通过这些方式获得份额油。

也通过参与勘探作业服务或油田其他服务在获得收益同时获得一定的石油贸易话语权。

C 加强石油资源管理,保证石油开采的合理秩序。

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有关法律,严格办矿秩序,从组织上和行业管理上理顺各乡镇企业、各企事业单位、各劳动服务公司的归属关系,坚决取缔各种非法采油活动,制止滥采乱挖现象。

必须加大管理力度,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探索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业管理规范,形成有利于资源有效利用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要建立“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走“资源开发与环保并举”的资源节约型经济的道路。

d采取一切行动控制能源需求增长。

一是开展节油行动,二是燃油替代,进行技术攻关,包括非常规石油的提炼,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在研发和探索中选准技术方向,发展最具长期效益的可替代能源,建设必备的生产设施。

三是石油产品价格要跟踪国际市场,减少价格管控以反映价格波动和走势,将节约或寻找替代石油的压力传导到企业和民众。

二、我国石油产业发展的市场结构2.1 市场结构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市场结构就是构成市场的卖者之间,买者相互之间以及买者和卖者集团之闯的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

因为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些关系在现实市场中的综合反映就是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所以,也可以说市场结构是一个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

根据竞争和垄断的程度,一般把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四种基本类型。

市场结构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市场结构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市场进入退出壁垒。

另外管理制度也对市场结构有着很大的影响。

2.2 我国石油产业总体集中度分析从石油产业整体来说,中国石油产业实际上只有有限的几家。

我国的石油工业由三大石油公司控制,基本上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三家油公司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我国石油产业总体上都是一种高度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

2.3 我国石油产业产品差异化分析产业内相互竞争的企业所产生的具有不可完全代替关系的商品状态称为产品差别化,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差异性的存在才能使产品赢得消费者的偏好,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由于石油及石油产品的本身特点,其差异并不是很大,同质化程度极高。

国外石油公司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树立品牌形象,增加广告投入等手段在创造差异,以提高竞争优势。

而在石油供不应求、石油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我国,国内石油公司之间的业务能力、服务水平的差异都微乎其微,以服务、品牌、广告等手段创造产品差异化的意识不足,这将势必影响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4 我国石油产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2.4.1我国石油产业的进入壁垒分析石油产业的一次性投入巨大,专业化程度高,资产专用性强,沉淀费用高,使其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

从石油产业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看,石油产业的进入壁垒主要包括:A .政策性壁垒。

石油产业的进入壁垒主要是政策性进入壁垒,表现为政府的严格进入管制。

由于石油资源的稀缺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许多国家对石油产业实行特许经营,禁止特许以外的企业进入。

在我国也不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1986年颁布并执行的《矿产资源法》(后于1996年8月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有国务院行使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

“国有矿山企业是开采矿产资源的主体”。

“开采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矿产等特定矿种的可以由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证”。

根据《矿产资源法》,国家对石油产业实行特许经营,授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从事陆上及海上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特许以外的企业禁止入内。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石油产业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家对石油产业的进入限制逐步放松,但中国石油产业的市场准入方面的壁垒依然很高。

B .资源性壁垒。

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总储量有限。

石油产业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油气资源储量,新企业若要进入,需花费相当大的费用购买资源,由此产生巨大的障碍。

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基本上垄断了整个资源。

C .技术性壁垒。

石油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勘探、开发、运输、炼制等领域有大量的关键技术,如保密性专利或专有技术,这些都成为较高的进入壁垒。

D .巨额的资金及沉没成本壁垒。

石油产业投资巨大,如果投资不到位,则在竞争中就处于劣势。

由于石油产业的资产专用性较强,退出时大量的资产不能转作他用,投入资本大部分不能收回,这种高额的沉没成本也成为进入壁垒。

E .规模经济壁垒。

石油的勘探开发、炼制以及石油化工都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有效益。

按照国际常规,年炼油能力在250万吨以上才能达到最小规模经济产量。

除非进入者实力强大,能承受初始进入时的成本劣势,才能逾越规模经济壁垒。

总结:我国石油产业市场准入条件较严,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产业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来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正逐渐向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过渡,但由于石油产业的资源约束性、技术性、沉没成本、规模经济等结构性壁垒的存在,进入壁垒仍然很高。

2.4.2我国石油产业的退出壁垒分析我国的石油企业一般由中央政府、地区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建设。

在我国,对国有企业而言,负有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的责任。

为了达到超越利润之外的某些政策目标,当企业处于亏损态时,往往并不是企业独立地按照市场规律行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于种种考虑会阻碍企业的退出。

对石油企业这些大型国有企业来说,政府可能从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就业等方面考虑,而不是仅仅从财务上的损失考虑,限制亏损的石油企业从市场中退出。

由于各种行政性垄断的存在,使我国的石油产业处于一种“多元政府主体分割市场”的状态之中。

各级政府为了追求政绩或在各种局部利益的驱动下,效益虽差但却不愿使其破产或转移生产,而地方割据又阻碍了资本在各地区间的自由流动,阻挡了石油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优势互补。

产业中又缺乏依靠市场力量推进企业间兼并重组的有效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国内外竞争的日益加剧,一些企业陷入困境,但由于局部利益的存在使它们迟迟不能退出市场。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石油产业的退出壁垒较大。

2.5 管理体制分析我国传统的石油产业管理体制具有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特征:由国家石油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全国的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工作,建立了单一全民所有制、高度集中的石油管理体制。

为打破垄断,营造竞争性的石油经营市场,逐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石油企业,中国石油产业进行了几次大的重组,石油产业管理体制经过多次变迁,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家设立石油工业专门管理部门(包括石油总局、石油部、燃化部、石化部等),对石油工业上下游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