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辆进排气格栅的气动特性试验研究与防护性能分析
装甲车气动设计与流体力学分析

装甲车气动设计与流体力学分析在现代军事领域中,装甲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战装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战任务的成败。
而装甲车的气动设计和流体力学分析则是提升其性能的关键环节之一。
装甲车的气动设计主要关注如何减少空气阻力,提高车辆的行驶速度和燃油经济性,同时增强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从外形上看,装甲车通常需要具备较为流畅的线条,以减少空气的湍流和分离。
例如,车头的形状应该尽量圆润,避免尖锐的棱角,这样可以降低空气在撞击车头时产生的阻力。
车身的表面也应该尽量光滑,减少突出物和缝隙,以减少空气的摩擦阻力。
在流体力学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空气在装甲车周围的流动情况。
当空气流经装甲车时,会在车身表面形成一层边界层。
这层边界层的特性对空气阻力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边界层从车身表面过早地分离,就会产生较大的尾流,增加阻力。
因此,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控制边界层的发展,使其尽可能地保持附着在车身表面,从而降低阻力。
同时,装甲车的底盘设计也与气动性能密切相关。
底盘的形状和高度会影响空气在车底的流动情况。
较低的底盘可以减少车底的空气阻力,但同时也要考虑到通过性和防护性能的要求。
此外,车轮的形状和布局也会对空气流动产生影响。
合理的车轮设计可以减少车轮旋转时产生的空气阻力。
为了更准确地进行装甲车的气动设计和流体力学分析,通常会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空气在装甲车周围的流动进行模拟计算,预测车辆的气动性能。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体积法等。
通过建立装甲车的三维模型,设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就可以模拟出不同速度、不同工况下空气的流动情况,并计算出阻力、升力等相关参数。
然而,数值模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模型的简化可能导致结果的误差,对复杂流动现象的模拟不够准确等。
因此,实验研究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实验研究可以在风洞中进行,通过将装甲车模型放置在风洞中,测量不同风速下的空气动力参数。
重卡外气动性能评估与优化

重卡外气动性能评估与优化唐克兵;赵禧元;谢庆喜;赵曜【摘要】利用数字仿真方法对某重卡的整车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获得整车的风阻系数;并且根据对整车流场的压力云图分析,发现影响空气阻力系数的关键零件,并对导流罩进行了优化改进.优化后的分析表明改进效果是明显的,空气阻力系数得到了有效降低.【期刊名称】《汽车科技》【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4页(P39-41,51)【关键词】外流场;风阻系数;导流罩;压力云图【作者】唐克兵;赵禧元;谢庆喜;赵曜【作者单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武汉430056;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武汉430056;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武汉430056;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武汉4300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85+1节能、安全与排放是当今汽车工业的三大课题,而汽车空气动力学特性与这三大课题紧密相关。
汽车空气动力学特性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汽车空气动力学特性已成为评价汽车造型优劣的重要依据。
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进行风洞试验;第二、通过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
风洞试验能够得到具有较高可靠性的结果,但是它也有诸如成本高、周期长等局限性,而这显然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由于其计算精度接近风洞试验,而又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的优点,从而被广泛的应用。
本文论述了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计算整个卡车的外流场特性。
这种方法允许保留所有的几何细节包括最小的元件如管子和电线。
几何可以包括外部和内部的部件。
表面/气流的相互作用和自动格子生成方法可以使仿真准备时间大大缩短。
同时,该方法高数值效率允许使用大规模的单元,因此会有较高精度的结果。
本文仿真计算是采用商业LBM算法软件PowerFLOW来进行的。
利用装甲车辆排气引射的红外抑制器

n l, ep c vl, a i ua dwt F U N o w r.T et a e co c e c n eea a zda d es rset e w s m l e i L E Tsf ae h tl j t of i t w r nl e n i y s t h t o e r i es y
A s at A kn ±nrrdsp rso hc ss r rdv h l ehut oe c cl i t dce s b t c : idO i ae u pesr i ue moe e i e x a s t j t oda erae r f w h a c e ro tetm ea r w sd s n d h efr a c f h u pesr i n ,toa dtree c rc a— h p r ue a ei e .T ep r m n eo tesp rso t o e w n he j t h n e t g o wh eo
Su yo nr r dS p rso jce yAr rdVe i eE h ut td nI fae u p esrE etdb mo e hc x a s l
U i— h n ,YANG C u HENG Ho g F i Ja C u h n ,Z n — e
T etoe c ca n l u pesr a s dep r na y h o a n m ea r o tew ri h -j t h n e sp rs st t x ei t l.T ef w rt a dt p rt e f h okn w e ow ee me l l e e u g
摘要 : 了一种利用装 甲车辆排气引射冷空气进入 , 设计 实现排气降温 的红 外抑制器 。利 用 F U N L E T软 件分别对该 抑
优化装甲车辆动力进气系统的技术途径

优化装甲车辆动力进气系统的技术途径
郝丽茹
【期刊名称】《车辆与动力技术》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由于受我国相关技术水平的制约,履带装甲车辆动力传动及辅助系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样势必制约着装甲车辆整体式推进系统的发展,本文仅就动力进气系统提出了一些优化的技术途径.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郝丽茹
【作者单位】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81+0.31
【相关文献】
1.提高履带装甲车辆加速性的技术途径 [J], 姜基平;凌云
2.某混合动力轿车进气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J], 高广伟
3.475Q1发动机用于混合动力轿车后进气系统的优化设计 [J], 陈宇航
4.飞机辅助动力装置进气系统风门框静强度分析 [J], 郁思佳
5.民用飞机辅助动力装置进气系统降扬雪适航验证要求研究 [J], 王晗;刘昊;张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发展研究_房凌晖

第11卷第1期2014年2月现代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作为陆军的主战装备,受到陆地和空中各种智能化反装甲武器立体攻击的威胁,传统装甲防护面临严峻挑战。
在不断提升装甲车辆的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能以抵御各种威胁的同时,对已暴露目标的坦克装甲车辆实施有效的主动防护已成为各国增强坦克装甲车辆防护能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发展研究房凌晖,郑翔玉,汪伦根,周迎春(陆军军官学院,合肥230031)摘要:为了对当前国内外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阐述了主动防护系统的产生、定义、分类及组成,并详细介绍了“窗帘”、“竞技场”、“战利品”、“速杀”和AMAP-ADS等几种国外典型的主动防护系统,分析了主动防护系统的主要技术、系统发展水平及存在的不足,并对主动防护系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关键词:装甲车辆;主动防护;技术发展DOI:10.7643/issn.1672-9242.2014.01.012中图分类号:TJ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242(2014)01-0063-05Study on Development of Tank&Armored Vehicle Active Protection ystemsFANG Ling-hui,ZHENG Xiang-yu,WANG Lun-gen,ZHOU Ying-chun(Army officer Academy PLA,Hefei Anhui230031,China)ABSTRACT:The complex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demands a higher level of tank and armored vehicle battlefield viability.Here is a tracting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nk&armored vehicle active protection systems at home and abroad currently.This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compositions of active protective systems.Then,some foreign typical active protective system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Meanwhi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ey technologies,development level and shortcomings of active protective systems.And on this basis,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active protective systems is also discussed.KEY WORDS:armored vehicle;active protection;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收稿日期:2013-10-13;修订日期:2013-11-30Received:2013-10-13;Revised:2013-11-30基金项目:学院资助基金项目(2012XYJJ-078)Fund:Project Supported by Acadenuj Fund(2012XYJJ-078)作者简介:房凌晖(1973-),男,安徽庐江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装甲装备保障。
基于PowerFlow的重型载货汽车前扰流板气动特性分析

基于PowerFlow的重型载货汽车前扰流板气动特性分析随着重型载货汽车设计的不断发展,前扰流板作为一种重要的气动装置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车型中,其优越性能在工程上也被广泛认可。
在重型载货汽车运行过程中,前扰流板对气动特性的影响非常明显,对于提升汽车的稳定性和减少油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基于PowerFlow软件对重型载货汽车前扰流板进行气动特性分析,通过绘制3D模型和设定工况条件,对前扰流板的气动流场和气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究了不同工况下前扰流板的作用机理和优化方式。
首先,利用CAD软件建立重型载货汽车的3D模型,包括车头、前挡风玻璃、车身和货箱等部件,然后在PowerFlow中进行模拟分析。
在模拟分析中,将汽车的运行速度设置为70km/h,车辆的前进方向与风向夹角设定为0度,使得汽车正面受到来自风的冲击,然后将前扰流板加入模型中,并分别对35度和45度两个倾角进行测试研究。
经过分析发现,加入前扰流板的汽车会在车头和前侧出现高压区域,同时在后侧出现低压区域。
这种高压和低压的压力分布形成了一股向车尾的气流,对于减少汽车行驶时的气动阻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同时,对于前扰流板倾角的选择,当倾角为45度时相比于35度时更为有效,因为45度的倾角可以更好地引导空气流动,进一步减少汽车行驶时的气动阻力。
此外,通过对比不同倾角下前扰流板上方与下方的气流压力分布情况,我们发现增加倾角可以有效促进汽车行驶时的空气流动,并且能够让高压区域更稳定地被保持。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逐渐增加前扰流板的倾角以及提高其位置,以更好地减少汽车行驶时的气动阻力和提升汽车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使用PowerFlow进行了重型载货汽车前扰流板的气动特性分析,对于求解前扰流板的作用机理以及进行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通过综合分析实际应用中前扰流板的摆放角度、位置等因素,能够进一步提高汽车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物流行业的需求。
1.4叶栅的气动特性

叶栅几何特性 1、叶型、型线:叶片截面的形状、周线分别称为叶型、型 叶型、型线:叶片截面的形状、周线分别称为叶型、 线; 2、等截面叶片和变截面叶片:叶型及面积沿叶高不变的叶 等截面叶片和变截面叶片: 片称为等截面叶片,反之为变截面叶片。 片称为等截面叶片,反之为变截面叶片。 3、叶栅几何参数:(如右图) 叶栅几何参数: 如右图) d m ------平均直径; ------平均直径 平均直径; l ——叶高; 叶高; 叶高 t ——节距; 节距; 节距 叶片宽度; B ——叶片宽度; 叶片宽度 弦长; b ——弦长; 弦长 ∆ ——出口边厚度; 出口边厚度; a a1 a 2 ——进出口宽度。 进出口宽度。 进出口宽度
五、马赫数对叶栅特性的影响 气体的可压缩性对叶栅特性的影响。 气体的可压缩性对叶栅特性的影响。图 1.4.12 Ma>0.3~0.4存在一个叶型损失系数最小的 存在一个叶型损失系数最小的 最佳马赫数。 最佳马赫数。 Ma<最佳值:随Ma增加,汽流压力降落的 最佳值: 增加, 最佳值 增加 速度增加,附面层减薄,摩擦损失减小。 速度增加,附面层减薄,摩擦损失减小。
一、叶栅的几何参数和汽流参数 汽轮机叶栅的分类:冲动式叶栅、 汽轮机叶栅的分类:冲动式叶栅、反动式叶栅
反动式叶栅
Hale Waihona Puke 冲动式叶栅反动式叶栅喷嘴叶栅、反动度较大的动叶栅,叶栅前后 喷嘴叶栅、
有静压差,汽道宽度由进口到出口显著缩小。 有静压差,汽道宽度由进口到出口显著缩小。汽 流改变方向并加速。 流改变方向并加速。 冲动式叶栅
Ma>最佳值,背弧上产生超音速汽流,产生 最佳值,背弧上产生超音速汽流, 最佳值 冲波,引起冲波损失,虽摩擦损失减小, 冲波,引起冲波损失,虽摩擦损失减小,但数 值上不能弥补冲波损失,叶型损失增加。 值上不能弥补冲波损失,叶型损失增加。 马赫数与汽流出口角的关系曲线, 马赫数与汽流出口角的关系曲线,见图 1.4.12 Ma>1,斜切部分产生偏转,汽流出口角很快 斜切部分产生偏转, 斜切部分产生偏转 增加。总的来说, 增加。总的来说,马赫数对汽流出口角的影响 不大。 不大。
高超声速栅格翼气动特性研究

21 0 0年 1月
宇 航 学 报
J u n lo s o a t s o r a fA t n ui r c
Vo . 131
No. 1
Jn ay 2 1 a u r 0 0
高超声 速 栅 格翼 气 动特 性研 究
任 怀 宇 ,蔡 昱 ,孙 洪森
之有效 的措施 之一 。其 中 , 行段 的气动 稳 定性 控 滑
④ 壁 间距 t: 两相邻 栅格 相应 点之 间的距离 ;
⑤ 壁 间相对 间距 t 翼 间距 t : 与翼弦 b之 比 ; ⑥ 格 壁安 装 角 a 翼 弦 与翼 轴 的法 线 所形 成 :
的角 。
制是满 足有 效 载 荷 级 “ 接 班 ” 行条 件 的重 要 前 交 飞 提, 由此 如何提 高控制 成效 , 目前 亟待解决 的前 瞻 是
( 国运 载 火箭 技 术 研 究 院研 究 发 展 中心 ,北 京 107 ) 中 006
摘 要 : 阐述 了用 于马 赫数 大于 50的高 超声速 飞行 控制 的栅格 翼气 动特 性 问题 。采 用 工程 计 算方 法 预示 了栅 格 . 翼气 动力 、 特性 , 了栅格 翼几何 参数 特性 合理选 取 的初步要 求 , 热 验证 这为后 续深 入研究 进行 了有 益 的探索 。
为 可行 、 实用 的技术方 案 。
0 引 言
本文 以解决 导弹无 动力 滑行段 的低 空气动稳 定 性引 起 的控 制 力 问题 , 阐述 了 用 于 马赫 数 大 于 5 0 . 的高超声 速飞行 控制 的栅格翼 几何 参数 特性和气 动 力、 热特性 的初 步研究 , 为后续 深入 研究进 行 了有 益 的探 索 。
性 课题 。鉴于在 大攻 角 、 马赫数 的超声速 气流 中 , 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双扭 线 型 的进气 段 ; ) . 。 收 缩 角使 气 流 加 速 ) 2 46 的
的设计 与 布置 原则 进行 了详细 阐述 。文 献 4对两 种
驱 动系统 由可控交 流 伺服 电机 和其 驱 动 的轴流
3 0风 扇组 成 , 扇 可 以实 现 正 、 两个 方 向 的转 9 风 反 换, 因此该 试 验装 置 可 以 分别 完成 进 气 与排 气 两 种
试验 测试 。
pe i g c e ce tme n h to g r p o e t e c pa lt n t e b ss o e t i rle mae i la d la n n o f in a s t e sr n e r tc i a bi y o h a i fc ra n g i tra n e f i v i l
防护 性 能 。
高效 循环 , 降低 系 统功耗 , 势必 要加 强冷 却系 统 的优 化 与 匹配研 究 , 格栅 作 为冷 却 系统 的重要 部 件 , 它 对
的研 究逐 渐 引起 我们 的重 视 。 装 甲车辆 格栅 的用途 就是 让冷 却空 气尽 可 能 的
1 试 验 研 究
能力越 强。
关键 词 : 体 力学 ;格栅 ;试验 研 究 ;开度 系数 ;防护 性 能 流
中图分 类号 : J1 T81 文献标 志 码 :A 文章 编号 :10 .0 3 2 1 ) 20 2 -5 0 0 19 ( 0 2 0 -1 90
Ae o y a i r d n m c Cha a t rs i s Ex r m e t lSt y a d r c e itc pe i n a ud n
1 3 0
0 引 言
兵 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报
第3卷 3
和应 用 提 供 了 一 定 的 参 考 。 本 文 以 试 验 研 究 为
主 , 用 低 速风 洞 计 与 试 验 原 理 , 拟 装 甲车 辆 动 运 模
现代装 甲车辆 动力 舱集 成化 研究 使 动力 舱 的容
积 功 率大 幅提 高 , 成倍 增 长 的发 热 量 使 冷 却 系 统 成
收 稿 日期 : 0 0— 3一l 21 0 6
作 者 简 介 : 云 龙 (9 9 ) 李 17 一 ,男 , 士研 究 生 。E m i:c l3 9 1 13 cr; 博 -a l m x2 8 @ 6 .o n
赵 长 禄 (9 3 ) 16 一 ,男 ,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 ma : l a@bteu c 教 E. i cz o i d . a l h .
Pr t c i e Pe f r a e An l s s f r I t k nd Ve o e tv r o m nc a y i o n a e a nt G rle f Ar o e Ve i l s i s o m r d h c e l
L n 1n ,Z IYu .o g HAO Ch n . ,Z a g1 u HANG F - n uj ,L n ,WAN Xin — ig u IXi G a g qn
第3 3卷第 2期
20 12年 2月
兵
工
学
报
V0 . 3 1 3 No. 2 Fe b. 201 2
ACTA ARM AMENTARI I
装 甲车辆进排气格栅的气动特性试 验 研究 与防护性能分析
李 云 龙 ‘ ,赵 长禄 一 ,张 付 军 ,李 欣 ,王 湘 卿
为装 甲车 辆 的设计 难点 之 一 。为实 现冷 却 系统低 阻
力 舱 特 点 , 立 了格 栅 气 动 特 性 试 验 台 。对 国 内 建 外 十几 种 典 型 的装 甲 车 辆 格 栅 进 行 了 详 细 的气 动 性 能 试 验 , 出 了不 同 结 构 格 栅 的 气 动 性 能 试 验 得 关 联 式 ; 比分 析 了不 同结 构 格 栅 的 气 动 性 能 与 对
油管 等其 他重 要部 件 , 使其 免遭 射 弹 、 弹 和弹 片 的 子 袭 击 。格栅 的研究 主要 立 足 于车 辆 对 散 热 、 防护 与 重 量 的综 合要 求 , 以最小 的质 量 获 得 足 够 量 的冷 即 却 空 气 和防 弹能力 。国 内外对 其研 究 的资料 和相 关
特点 , 计 了一个 舱 室来 模 拟 冷 却空 气 进 出格 栅 的 设
通道 。
有效 的 。文献 2对 格栅 实 际测 量数 据 的有效 性 和影 响精 度 因素加 以分 析 , 并建 立测 量 分析模 型 , 通过 推 导计 算 , 求得 更加 接 近实 际工 况 的流量 , 并进 一 步验 证 所 建立 数学 模 型 的正确 。文 献 3对装 甲车 辆格 栅
形 式 的百 叶 窗进 行 了仿 真 与优 化 分 析 , 明 了基 于 证
C D分 析 的百 叶 窗结构 优 化模 型 的可行 性 。 F 国 内对装 甲车辆进 排 气格 栅气 动 性能 和 防护性
表 明: 军 车辆进 排 气格栅 的防护 性能 较好 , 气 动性 能较 差 。 以最 小 的 节 流 阻力 , 过足 够 量 的 美 但 通
冷 却 空气 , 并获得 最 大 的防护 能力 为格栅 设 计 的宗 旨, 文提 出了开 度 系数作 为评 价格 栅 防护性 能 本 的无量 纲参 数 , 分析 表 明 , 在格 栅材 质和 叶片厚度 一定 的条 件 下 , 开度 系数 值 越 小表 示格栅 的 防护
a d U. n S. m i tr r r d v h ce r o p r tv l n lz d. Th e u t ho t a h p o e t e l ay a mo e e il s we e c m a aie y a ay e i e r s ls s w h tt e r tc i v p ro ma c fi tk n e tg ils i S. mii r r r d v hils i et r u h i a r d n mi e fr n e o n a e a d v n rle n U. lt y a mo e e c e sb te ,b tt er e o y a c a p ro ma c s lwe . Th i o rle de in i o g tt e ma i ef r n e i o r e am fg i sg s t e h xmum o e t e c pa ii t i i m l pr tc i a b lt wih m n mu v y t r tln r su e ls n n u h c o i i a sfu h oti g p e s r o sa d e o g o l ng arm s lx.Th rleo e i g c efce ta i n in e s e g il p n n o fi in sa d me so l s p r m ee sp o s d t v l t h rl e fsr c u e. I s s wn fo a ay i ha h mal rO a a tr wa r po e o e auae t e g i e l a tu t r l ti ho r m n lsst tte s l - e
( . c olo c a ia n hc lrE gn eig 1 S h o fMeh nc la d Ve iua n ie r ,Bej gIsi t fT c n lg n in n tu eo e h ooy,B in 0 0 1,C ia i t ej g1 0 8 i hn ;
而没 有气 流 分 离 , 证 流 动 品质 的 收 缩 段 ; ) 高 保 3 提
气流匀 直 度 、 降低 湍 流 度 的 整 流 段 ; ) 量 与 观 察 4测 的试 验段 ; ) . 。 5 4 6 的扩 散角 降低 气流 速 度 , 少 能量 减 损失 的扩 压段 ; ) 据 装 甲车 辆 进 排 气格 栅 的 布置 6根
( .北 京 理 工 大 学 机 械 与 车 辆 学 院 国 防 动力 系 统重 点 实验 室 , 京 10 8 ; 1 北 0 0 1 2 .中 国 北 方 车 辆研 究 所 , 京 10 7 ) 北 0 0 2
摘要 :以几 种典 型结 构 的装 甲车 辆进排 气格 栅 为研 究对 象 , 行格 栅 气 动性 能试 验研 究, 出 进 得 其 气 动特性 试验 关联 式 ; 比分析 了我 国与美军 装 甲车辆 进排 气格 栅 的气 动性 能与 防护 性能 , 果 对 结
1 1 试 验 装 置 及 模 型 .
大 量 通过 , 以满 足 车辆 动力 传动 装 置冷却 的需 要 , 同
时又 能够 最大 限度 的保 护 动力 舱 内的散 热器 、 扇 、 风
充分 借 鉴 国 内外低 速 风 洞 的 成熟 经 验 , 吸取 并 了美 国 陆军坦 克机 动 车局 实验 室 的格栅 气流 试 验装 置 的优 点 , 计 了 装 甲 车 辆 格 栅 气 动 性 能 试 验 装 设 置 。试 验 装置 的空 气通 道 由下 列 6部分 组 成 :
2 C iaN r e i eR s ac ,B in 0 0 2 C ia . hn o h V hc ee r t l h e i 1 0 7 , hn ) jg
Abs r c :To su y t x e i n a o r l t i fa r d n mi h r ce it so n a e a d v n rle ta t t d he e p rme tlc reai t o e o y a c c a a t rsi fi t k n e tg i s vy c l i r o e e ce ,t e a r d n m i e f r a c x e i n s o rle we e c rid o tb s d o o n am r d v hil s h e o y a c p ro m n e e p rme t fg il r a re u a e n s me tp c lsr c u e . Th e o y a c a d p oe tv e o ma c s o i n a e a e t g i e n y i a tu t r s e a r d n mi n r t ci e p r r n e far it k nd v n rl s i Ch n f l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