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蚓蛔线虫

合集下载

《似蚓蛔线虫》课件

《似蚓蛔线虫》课件

头部结构
头部具有口孔,周围有3个唇片 ,用于吸附肠壁。
尾部结构
尾端钝圆,具有交合伞,用于 交配时抱持异性虫体。
地理分布与生态习性
地理分布
似蚓蛔线虫主要分布于 温带和热带地区,在我
国各地普遍存在。
宿主范围
主要寄生于人及动物的 肠道内,引起蛔虫病。
感染方式
感染方式主要为摄入感 染性虫卵,经口感染。
生态习性
在肠道内寄生,以肠内 容物为食,繁殖迅速。
生命周期与繁殖
01
02
03
04
生活史
似蚓蛔线虫的生活史包括虫卵 、感染性虫卵、幼虫和成虫四
个阶段。
繁殖方式
雌雄异体,交配后雌虫产卵, 每条雌虫每天可产卵数万个。
生命周期
在适宜条件下,感染性虫卵经 口摄入后约1个月可发育为成
虫。
环境适应性
蛔虫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可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并传播
防治挑战
防治工作需要持续加强,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和参与度,加 强监测与控制,提高治疗效果等。
05Leabharlann 似蚓蛔线虫的研究 价值在生态学研究中的价值
生态平衡
似蚓蛔线虫作为生态系统 中的一部分,对于维持土 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
生物多样性
似蚓蛔线虫的存在丰富了 土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03
似蚓蛔线虫的传播 途径
传播媒介与方式
传播媒介
似蚓蛔线虫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蚯蚓。
传播方式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时,似蚓蛔线虫幼虫会从蚯蚓体内逸出,进入土壤。
流行病学特征
人群普遍易感
01
似蚓蛔线虫感染不受年龄、性别、种族和地域限制,人群普遍

寄生虫-似蚓蛔线虫

寄生虫-似蚓蛔线虫
在肺脏中,幼虫脱皮后进入气管和支 气管,再移行至咽喉部随痰进入消化 道,在胃液的作用下回到小肠中发育 为成虫。
02
似蚓蛔线虫的寄生方式与宿主
寄生方式
寄生部位
似蚓蛔线虫通常寄生于人体肠道中, 特别是小肠。
生活史
似蚓蛔线虫的成虫在人体内产卵,卵 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环境下, 卵孵化成幼虫,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 育,幼虫会再次感染人体。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在极少数情况下,似蚓蛔 线虫可能通过人与人之间 的密切接触传播。
03
似蚓蛔线虫对宿主的影响
致病性
寄生部位
似蚓蛔线虫主要寄生于人 体小肠,少数情况可寄生 于肺部。
感染症状
感染后可能出现食欲不振、 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 症状。
并发症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肠梗阻、 肠穿孔、肺部感染等并发 症。
寄生虫-似蚓蛔线虫
• 似蚓蛔线虫简介 • 似蚓蛔线虫的寄生方式与宿主 • 似蚓蛔线虫对宿主的影响 • 似蚓蛔线虫的防治与控制 • 研究展望
01
似蚓蛔线虫简介
生物分类
动物界
蛔属 钩口科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形态特征
成虫
呈圆柱形,两端尖细,体表光滑, 乳白色。雌虫长20~35cm,直径 约3mm;雄虫长15~31cm,直径 约2.5mm。
04
似蚓蛔线虫的防治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避免接触可 能被似蚓蛔线虫污染的
土的肉 类和蔬菜,确保饮用水
清洁。
环境卫生
保持家庭和周围环境的 清洁,定期清理垃圾和
粪便。
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似蚓蛔线虫 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
径和预防方法。
治疗方式

似蚓蛔线虫

似蚓蛔线虫
第四页,共35页。
Ascaris lumbricoides –
Lips En Face“
第五页,共35页。
雄蛔虫(huíchóng)交合刺
第六页,共35页。
Section of the Anterior End of Ascaris
(蛔虫(huích)óng)横切面
?The elongated oesophagus is
形状
宽椭圆形
长椭圆形
颜色
棕黄色
棕黄色
卵壳 内容
厚、外披蛋白膜,
凹凸不平
含一个圆形卵细胞, 壳间有新月形空隙
壳及蛋白膜均薄
含大小不一的
折光性卵黄颗粒
第十六页,共35页。
3. 幼 虫
第十七页,共35页。
第十八页,共35页。
二. 生活史
成虫(chéngchóng)
卵(受、未)
感染性蛔虫(huíchó肠n壁g)微卵静脉、
农村 —— 人粪施肥、随地大便
城市—— 菜篮子 Food: 虫卵污染的生菜、泡菜、生水 —熟食。 Fly: 蝇(鸡、犬)机械性携带。
第三十五页,共35页。
卵细胞,卵细胞 与卵壳间有新月
形空隙
第九页,共35页。
Fertilized Ascaris Egg
(受精(shòu jīng)蛔虫卵)
?A fertilized Ascaris egg, still
at the unicellular
stage, as they are when passed
in stool. Eggs
? 3. 驱虫治疗性诊断 根据成虫形态特征进行 鉴别。
第三十一页,共35页。
五、流 行
? 蛔虫的流行农村(nóngcūn)多于城市、儿童多于成人。目 前,我国农村(nóngcūn)多数地区感60染%率-9为0% 。

似蚓蛔线虫蛔虫

似蚓蛔线虫蛔虫

似蚓蛔线虫(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预习提要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虫卵随粪便排出,在外界适宜土壤环境中发育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被人吞食后,幼虫在小肠内孵出,侵入肠粘膜静脉经血液移行至肺,再进入消化道而发育为成虫。

目的要求一.掌握蛔虫受精卵及未受精卵的形态。

二.掌握诊断蛔虫病的粪便直接涂片技术操作。

三.熟悉蛔虫成虫的基本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一.虫卵临时玻片。

载玻片上滴加保存在5%福尔马林中之浓集粪渣虫卵悬液一滴,加盖玻片,先置低倍镜找虫卵后,小心转向高倍镜(勿使液体接触镜头)观察。

(一)受精卵:椭圆形,卵壳较厚而透明,壳的表面通常有一层粗糙不平的蛋白质膜,新鲜粪便中的卵因受宿主胆汁染色呈棕黄色,卵内有一大而圆的卵细胞。

(二)未受精卵:多为狭长椭圆形,也呈棕黄色,卵壳及蛋白质膜均较受精卵薄,卵内含有许多折光性强的卵黄颗粒。

(三)脱蛋白质膜卵(示教):受精卵及未受精卵外面的蛋白质膜有时可脱落,此时虫卵无色而透明,观察时应注意与其他虫卵和植物细胞(多角形)鉴别。

(四)感染性卵(示教):受精卵排出体外,在外界经过一定时间可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卵内含有幼虫。

此种虫卵在新鲜粪便中看不到。

二.成虫(示教)(一)液浸标本1.外部形态:(1)色泽形状:活体为肉红色,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呈灰白色。

虫体圆柱形,形似蚯蚓,两端较细,体表光滑而有细纹,两侧可见明显的侧线。

(2)雌雄虫识别:雌虫比雄虫大,雌虫尾端钝圆,雄虫尾端向腹面弯曲。

(3)头尾端识别:头端中央有口孔及三片唇瓣围绕,尾端或直或弯曲。

(4)背腹面鉴别:腹面有肛门(尾端)及雌虫阴门(虫体前1/3处)的开口。

(5)雄虫交合刺:仔细观察雄虫弯曲的末端,有二根白色的交合刺,有时因脱落或缩入泄殖腔内不能见到。

2.内部器官:(1)消化器官:为一连续纵行直管。

前端始自口腔,下连食道,食道以下依次为中肠和直肠,雌虫直肠通于尾端肛门,雄虫直肠与射精管相通而成为泄殖腔。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和生活史似蚓蛔线虫是一种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成虫体长约20-40厘米,呈白色或淡黄色,外形像蚯蚓。

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人类感染似蚓蛔线虫主要通过食用受污染的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如生蚝、生鱼片等。

似蚓蛔线虫的卵可经粪便排出,若排出的卵进入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孵化成为幼虫,幼虫再被摄食进入人体,完成生活史。

二.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内,通过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来生存。

其寄生会导致宿主出现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等症状。

同时,宿主的免疫系统也会对似蚓蛔线虫产生免疫反应,但这种免疫反应并不能完全消除寄生虫。

三.预防和治疗预防似蚓蛔线虫感染的关键在于避免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和驱虫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守医生的指导,避免食用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以免再次感染。

1.成虫的形态为长圆柱形,类似蚯蚓,活着时呈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

头部较尖细,尾部较钝圆。

雌虫比雄虫大,长20-35cm,尾部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2.蛔虫的虫卵有三种类型:受精卵、未受精卵和感染期虫卵。

受精卵宽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卵壳蛋白质膜较薄,卵壳内含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

感染期虫卵是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而形成的幼虫,盘曲在壳内。

生活史方面,蛔虫的生命周期是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

寄生部位是人的小肠,感染阶段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为经口感染。

蛔虫的幼虫会引起蛔蚴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病症,而成虫则会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引起超敏反应和并发症(如肠道蛔虫症和蛔虫性肠梗阻)等问题。

蛔虫的实验诊断方法有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或沉淀法。

造成蛔虫感染的主要原因是蛔虫的生活史简单,雌虫产卵量大,人们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和随地大便的惯,以及缺乏完善的卫生设施等。

似蚓蛔线虫

似蚓蛔线虫

(适宜的温度、湿度、O2) (外界土壤中发育3周)
虫 卵
(人体内发育60~75天)
Hale Waihona Puke (肠道)成 虫(小肠-胃-咽-气管-肺-心-肝-血管-肠壁)
幼 虫
(小肠)
(组织移行)
蛔虫含蚴卵(感染期虫卵)
生活史要点

1. 感染阶段:感染期蛔虫卵(含蚴卵) 2. 感染途径与方式:通过污染食物、饮水,经粪-口途 径感染

男 10个月
蛔虫
腹痛、腹泻、排虫
医院,询问 母乳喂养、奶奶带去猪圈或菜地 怀疑寄生虫感染
查虫卵
未检查出虫卵
驱虫疗法
排出467条虫





似蚓蛔线虫
简 介

诊 流 致 生 形 断 防 活
治 行 病 史 态
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round worm),是寄生人 体的肠道线虫中体形最大者,感染率高达71% 以上。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蛔虫病

3. 体内移行:口→小肠→门静脉→肝脏→右心→肺→气 管→咽→食管→胃→小肠

4. 寄生部位(成虫):小肠 5. 致病阶段:成虫、幼虫 6. 诊断阶段:成虫、虫卵(粪检)
幼虫致病

肺蛔虫症亦称Loeffler综合征(蛔蚴性肺炎) 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哮喘、血痰等;血中酸 性粒细胞可增多;

X线可见肺部阴影,常有游走现象,多在1-2周内 自行消失

幼虫也可引起肝、脑、肾、甲状腺、脾等器官的 异位损害
蛔虫幼虫在肺泡内穿行
蛔虫幼虫在肺组织内切片(H.E)
蛔虫寄生于脑引起脑脓肿
成虫致病
1.掠夺营养与影响吸收

似蚓蛔线虫医学课件

似蚓蛔线虫医学课件

饶虫
• 蛲虫是另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 得了蛲虫病常会有肛门、 会阴部瘙痒等症状。蛲虫病很容易广泛流行和传染, 其传 染的途径可以通过接触、吸入空气等。如果宝宝得了蛲虫 病, 全家都要注意, 孩子在学校、幼儿园等也很容易被集体 感染, 所以在治疗时应该同时集体服药治疗, 这样才能达到 根治的目的。
• 对有并发症的患者, 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不要自行用药, 以免贻误病情。
• 饶虫是常见寄生虫, 又叫绕虫 也叫蛲虫, 尖尾科、蛲虫属, 成虫细小, 乳白色线状。比蛔 虫小得多。主要寄生于人体 的盲肠, 一般在体内存活四个 星期左右, 儿童感染率居高, 感染率城市大于农村, 主要通 过手感染饶虫卵后, 经口传入 人体内, 具有易治难防的特点。
婴幼儿常见问题13—蛔虫病
预防蛔虫病
• 1.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卫生知识。 • 2.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 不饮生
水, 防止食入蛔虫卵, 减少感染机会。
常用驱虫药
• 常用的驱虫药物有阿苯达唑(肠虫清)、甲苯咪唑 (安乐士)、左旋咪唑(宝塔糖)和枸橼酸呱嗪(驱蛔 灵), 驱虫效果都较好, 并且副作用少。
发生胆管坏死、穿孔、以及肠扭转和肠坏死。
临床表现
• 临床上以肺部炎症症状为主,伴有全身表现: 患者发热、 咳嗽、哮喘、血痰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X线检 查可见浸润性病变,重度感染时可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等。
小儿蛔虫
• 小儿蛔虫轻者可无明显症状, 重者食欲不振, 或喜食异物, 面黄形瘦, 脐 周腹痛, 时作时止, 触之腹部柔软, 或可扪及虫团聚散, 并可见吐蛔或便 蛔, 且大便干稀不稠。有些患儿出现淡色白斑、巩膜出现兰色斑点, 下 唇或出现颗粒样大小白点, 舌苔薄腻或花剥, 舌尖红尖。

医学蠕虫—医学蠕虫图谱(寄生虫检验技术课件)

医学蠕虫—医学蠕虫图谱(寄生虫检验技术课件)
医学蠕虫
一、线虫
1.似蚓蛔线虫


简介
似蚓蛔线虫俗称蛔虫是人体最
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 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
感染方式
食入感染期虫卵
致病
幼虫在体内移行造成机械性损 害,如蛔蚴性肺炎;成虫夺取 宿主的营养、造成超敏反应, 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肠 梗阻、肠穿孔、胆道蛔虫症等。
♀♂
2.毛首鞭形线虫
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成虫
寄生于人体肝胆管内,可引起 华支睾吸虫病。
感染方式
误食含有活囊蚴的淡水鱼 虾而感染。
致病 症状
肝吸虫的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 引起胆管内膜炎、阻塞性黄疸、 胆石症、肝硬化、腹水,甚至 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昏迷而死 亡。儿童严重感染可致侏儒症。
2.布氏姜片吸虫


雌雄同体 人体寄生吸虫最大者


行症,能引起多个器官损伤, 最严重的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
或脑膜炎。
二、绦虫
成虫 ♂
头节
1.链状带绦虫

孕节
简介 感染方式
链状带绦虫俗称猪肉绦虫、猪 带绦虫、有钩绦虫,古籍中称 为寸白虫或白虫。雌雄同体,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幼虫 可寄生于人或猪的组织内。
人误食含囊尾蚴的“米猪肉” 感染猪带绦虫病;误食虫卵 或孕节可感染猪囊尾蚴病。
4.斯氏狸殖吸虫


雌雄同体 虫体窄长呈梭形
简简简简介介介介 感染方式
斯氏狸殖吸虫是我国独有的虫 种。可引起皮下型并殖吸虫病。 成虫主要寄生于果子狸、猫、 犬等动物的肺部, 在人体一般 不能发育为成虫。
误食含有活囊蚴的淡水蟹 而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多数为自生生活,仅少 数营寄生生活。寄生人体的重要线虫有十余种。
1.肠道线虫: 蛔虫、鞭虫、钩虫
蛲虫、粪类圆线虫
土源性线虫
2.组织线虫:
旋毛虫 生物源性线虫
丝虫
二、形态特点
(一)线形或圆柱形,体表光滑不分节,外被角皮层
(二)♀♂异体 (三)大小 1mm(旋毛虫)—1m+(麦地那龙线虫)因种而异 (四)原体腔 (五)消化道完全 (六)生殖系统管状 口→咽管→肠→直肠→肛门 ♂睾丸 输精管 贮精囊、射精管 交合刺 ♀卵巢 输卵管 受精管 子宫 阴道
蛔虫成虫外观形态
结构特点: 体表:横纹、两侧有明显的侧线
顶端:口孔围以“品”字形排列的三 个唇瓣
内含物:肠管、生殖器管
蛔虫唇瓣结构模式图
切片显微镜下观察
解剖镜下观察
清楚地见到伸出体外的两根交合刺。
(二)虫卵
受精蛔虫卵 宽椭圆形 60µmX40µm 中等偏大 未受精蛔虫卵 长椭圆形 中等偏大
异位寄生有无:
寿命 : 离体阶段与途经: 产卵量:
常见
1 年 卵、成虫,随宿主大便排出引起组织损伤(移行)
肺病病变更为明显,重度感染时,可出 现肺出血、肺水肿、支气管扩张及粘液分 泌增加等。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哮喘、 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 床症象。当重度感染时,幼虫也可侵入甲 状腺、脾、脑、肾等器官,引起异位损害。 若通过胎盘,也可到胎儿体内寄生。
胆道横切面见一虫体,经证实为蛔虫
肠梗阻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梗阻原因 是由于大量成虫纽结成团,堵塞肠管,寄生 部位肠段发生蠕动障碍所致,阻塞部位多发 生在回肠。临床表现为脐周或右下腹突发间 歇性疼痛, 并有呕吐、腹胀等,在患者腹部 可触及条索状移动团块。
• 患者,男,36岁,农民,入院前1周出现脐 周疼痛伴腹胀、呕吐胃内容物2次,无腹泻 及脓血便,无类似发作史。 • 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痣, 全腹饱满无压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 音阳性,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 :肝肾 功能及电解质均正常,腹水常规检查示漏 出液,外周血、尿、粪便常规均正常。肝 脾胆B超检查示:腹水,肝胆脾未见异常。 入院第三天排出成团蛔虫数十条,腹痛缓解, 第四天腹水消失。诊断肠道蛔虫症,行驱 虫治疗痊愈出院。
生物源性
丝、旋等组织线虫多属此型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蛔 虫
是最常见的肠道大 型寄生虫。寄生于人体 小肠内引起蛔虫病 (Ascariasis)特别是蛔 虫引起的并发症,是对 人体的主要危害。
一、形态
(一)成虫:
颜色:淡红/微黄(活) 灰白(死) 形态:长圆柱形,似蚯蚓状 头尖细尾钝圆 大小:♂13—31cm ♀20—25cm 雄虫比雌虫大

肺组织切片中可见蛔虫幼虫的横切面,有体腔和体壁,组 织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二)成虫
⑴掠夺营养与影响吸收:患者常有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 重度感染的儿童,甚至可引起发育障碍。 ⑵引起变态反应:蛔虫病患者也可出现荨麻 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 膜炎等症状。
四、实验诊断
依据:从粪便查见虫卵或虫体,从呕吐物排出虫体。 粪检查虫卵 产卵量大,直接涂片检出率高
• 一张涂片 检出率 80%
• 三张涂片 检出率 95%
粪中可查见小蛔虫 痰中可查见蛔虫幼虫 (感染后7天左右) 诊断性治疗,如急腹症——作手术治疗和诊断。
五、流行
(一)分布:全球性 13亿人感染 (二)流行环节 1. 传染源:蛔虫感染者 仅有单雌感染的人是否为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 产卵量大,对外界抵抗力强,强酸不影响蚴虫在卵内 的发育; 蛔虫卵污染土壤,手指、生菜、瓜果、泡菜、甘薯、 胡萝卜、淹菜、施肥、随地大便; 鸡、犬、蝇携带; 3. 易感人群
蠕 虫 概 述
医学蠕虫 医学原虫 医学昆虫
线形动物门
线虫纲 吸虫纲
(Nemathelminthes (Nematoda ) )
医学蠕虫
扁形动物门
(Trematoda )
(Cestoda )
(Platyhelminthes 绦虫纲 ) 棘头动物门 后棘头虫纲
(Acanthocephala ) Metacanthocephala ( )
医学蠕虫重要种类
动物学 分类法 线形动物门 线虫纲 蛔 虫 鞭 虫 钩 虫 蛲 虫 粪类圆线虫 直接型 土源性蠕虫 扁形动物门 吸虫纲 绦虫纲 日本血吸虫 牛带绦虫 华支睾吸虫 猪带绦虫 卫氏并殖吸虫 细粒棘球绦虫 布氏姜片吸虫 微小膜壳绦虫 丝 虫 旋毛虫 生 间 物 曼氏迭宫绦虫 接 型 源 性 蠕 虫
⑶并发症: 蛔虫有钻孔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 时,常可刺激虫体活动力增强,容易钻入开 口于肠壁上的各种管道。如胆道、胰管、阑 尾等,可分别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 炎,阑尾炎或蛔虫性肉芽肿等。胆道蛔虫病 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合并症。主要症状是突发 性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 射。
钻入胆道的蛔虫
六、预防
•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驱虫治疗:丙硫咪唑、 甲苯咪唑等 • 处理粪便 无害化,防止污染环境及水源 • 管好水源 • 预防感染 注意饮食卫生
线虫体表与内部结构
侧(索)线 角皮层
消化道
生殖器管
2、虫卵
• 外观:椭圆形,无卵盖 • 三层结构:外层-----受精膜 中层-----壳质层 内层-----脂层 蛋白膜 • 内含物
三、生活史
模式:卵
幼虫 ↖蜕皮4次↗
♀♂成虫
(一)不需中间宿主 虫多属此型 (二)需要中间宿主
土源性 蛔、鞭、钩、蛲、粪等肠道线
医学蠕虫主要区别
主要特征 线形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形状 线形或长圆柱形 扁形 消化道 完全 无或不完全 附着器官 无 有 性别 雌雄异体 雌雄同体 与人体有关的蠕虫
线 虫 吸 虫 绦 虫 (roundworm) (fluke, trematode) (tapeworm)
一、线 虫
(roundworm)
重要种类
生活史类型 斯氏分类法
斯氏分类法
土源性蠕虫(geohelminth) 1.完成发育不需转换宿主(生活史类型:直接型) 2.人体直接从外界环境(如土壤等)或宿主获得感 染 *大部分线虫属于此类 生物源性蠕虫(biohelminth) 1.完成发育需转换宿主,就是要经过中间宿主体 内发育,再传给终宿主(生活史类型:间接型) 2.人体感染来源于另一生物 *吸虫、绦虫和少数线虫属于此类
形态 大小
颜色 结构 内含物
棕黄色 卵壳:受精膜、壳质层、蛔甙层 蛋白质膜 大而圆的卵细胞 大小不等的折光 性颗粒
左为未受精蛔虫卵,右为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右)和未受精蛔虫卵(左),两者都没有蛋白膜
两个正在发育中的蛔虫卵(卵细胞已经分裂)
发育成熟的蛔虫卵,内含一条幼虫
二 、生活史
受精卵 人 体 外
适宜条件2W
含一期蚴卵
1W 蜕皮1
含二期蚴卵(感染性卵)
入肠
幼虫(孵出、移行:肠壁→门V→肝→心→肺 人 体 内
童虫
支气管(蜕皮2 ,3)

(蜕皮4)
成虫
感染阶段与方式:食入感染期虫卵 移行阶段与途经:幼虫:肠壁 寄生习性与寄生部位: 血管 肺 气管 小肠 定居阶段与方式:成虫;游离肠腔,逆肠蠕动而游动 钻孔性、扭结成团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