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蚓蛔线虫

合集下载

《似蚓蛔线虫》课件

《似蚓蛔线虫》课件

头部结构
头部具有口孔,周围有3个唇片 ,用于吸附肠壁。
尾部结构
尾端钝圆,具有交合伞,用于 交配时抱持异性虫体。
地理分布与生态习性
地理分布
似蚓蛔线虫主要分布于 温带和热带地区,在我
国各地普遍存在。
宿主范围
主要寄生于人及动物的 肠道内,引起蛔虫病。
感染方式
感染方式主要为摄入感 染性虫卵,经口感染。
生态习性
在肠道内寄生,以肠内 容物为食,繁殖迅速。
生命周期与繁殖
01
02
03
04
生活史
似蚓蛔线虫的生活史包括虫卵 、感染性虫卵、幼虫和成虫四
个阶段。
繁殖方式
雌雄异体,交配后雌虫产卵, 每条雌虫每天可产卵数万个。
生命周期
在适宜条件下,感染性虫卵经 口摄入后约1个月可发育为成
虫。
环境适应性
蛔虫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可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并传播
防治挑战
防治工作需要持续加强,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和参与度,加 强监测与控制,提高治疗效果等。
05Leabharlann 似蚓蛔线虫的研究 价值在生态学研究中的价值
生态平衡
似蚓蛔线虫作为生态系统 中的一部分,对于维持土 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
生物多样性
似蚓蛔线虫的存在丰富了 土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03
似蚓蛔线虫的传播 途径
传播媒介与方式
传播媒介
似蚓蛔线虫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蚯蚓。
传播方式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时,似蚓蛔线虫幼虫会从蚯蚓体内逸出,进入土壤。
流行病学特征
人群普遍易感
01
似蚓蛔线虫感染不受年龄、性别、种族和地域限制,人群普遍

寄生虫-似蚓蛔线虫

寄生虫-似蚓蛔线虫
在肺脏中,幼虫脱皮后进入气管和支 气管,再移行至咽喉部随痰进入消化 道,在胃液的作用下回到小肠中发育 为成虫。
02
似蚓蛔线虫的寄生方式与宿主
寄生方式
寄生部位
似蚓蛔线虫通常寄生于人体肠道中, 特别是小肠。
生活史
似蚓蛔线虫的成虫在人体内产卵,卵 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环境下, 卵孵化成幼虫,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 育,幼虫会再次感染人体。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在极少数情况下,似蚓蛔 线虫可能通过人与人之间 的密切接触传播。
03
似蚓蛔线虫对宿主的影响
致病性
寄生部位
似蚓蛔线虫主要寄生于人 体小肠,少数情况可寄生 于肺部。
感染症状
感染后可能出现食欲不振、 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 症状。
并发症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肠梗阻、 肠穿孔、肺部感染等并发 症。
寄生虫-似蚓蛔线虫
• 似蚓蛔线虫简介 • 似蚓蛔线虫的寄生方式与宿主 • 似蚓蛔线虫对宿主的影响 • 似蚓蛔线虫的防治与控制 • 研究展望
01
似蚓蛔线虫简介
生物分类
动物界
蛔属 钩口科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形态特征
成虫
呈圆柱形,两端尖细,体表光滑, 乳白色。雌虫长20~35cm,直径 约3mm;雄虫长15~31cm,直径 约2.5mm。
04
似蚓蛔线虫的防治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避免接触可 能被似蚓蛔线虫污染的
土的肉 类和蔬菜,确保饮用水
清洁。
环境卫生
保持家庭和周围环境的 清洁,定期清理垃圾和
粪便。
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似蚓蛔线虫 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
径和预防方法。
治疗方式

似蚓蛔线虫

似蚓蛔线虫
第四页,共35页。
Ascaris lumbricoides –
Lips En Face“
第五页,共35页。
雄蛔虫(huíchóng)交合刺
第六页,共35页。
Section of the Anterior End of Ascaris
(蛔虫(huích)óng)横切面
?The elongated oesophagus is
形状
宽椭圆形
长椭圆形
颜色
棕黄色
棕黄色
卵壳 内容
厚、外披蛋白膜,
凹凸不平
含一个圆形卵细胞, 壳间有新月形空隙
壳及蛋白膜均薄
含大小不一的
折光性卵黄颗粒
第十六页,共35页。
3. 幼 虫
第十七页,共35页。
第十八页,共35页。
二. 生活史
成虫(chéngchóng)
卵(受、未)
感染性蛔虫(huíchó肠n壁g)微卵静脉、
农村 —— 人粪施肥、随地大便
城市—— 菜篮子 Food: 虫卵污染的生菜、泡菜、生水 —熟食。 Fly: 蝇(鸡、犬)机械性携带。
第三十五页,共35页。
卵细胞,卵细胞 与卵壳间有新月
形空隙
第九页,共35页。
Fertilized Ascaris Egg
(受精(shòu jīng)蛔虫卵)
?A fertilized Ascaris egg, still
at the unicellular
stage, as they are when passed
in stool. Eggs
? 3. 驱虫治疗性诊断 根据成虫形态特征进行 鉴别。
第三十一页,共35页。
五、流 行
? 蛔虫的流行农村(nóngcūn)多于城市、儿童多于成人。目 前,我国农村(nóngcūn)多数地区感60染%率-9为0% 。

似蚓蛔线虫蛔虫

似蚓蛔线虫蛔虫

似蚓蛔线虫(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预习提要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虫卵随粪便排出,在外界适宜土壤环境中发育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被人吞食后,幼虫在小肠内孵出,侵入肠粘膜静脉经血液移行至肺,再进入消化道而发育为成虫。

目的要求一.掌握蛔虫受精卵及未受精卵的形态。

二.掌握诊断蛔虫病的粪便直接涂片技术操作。

三.熟悉蛔虫成虫的基本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一.虫卵临时玻片。

载玻片上滴加保存在5%福尔马林中之浓集粪渣虫卵悬液一滴,加盖玻片,先置低倍镜找虫卵后,小心转向高倍镜(勿使液体接触镜头)观察。

(一)受精卵:椭圆形,卵壳较厚而透明,壳的表面通常有一层粗糙不平的蛋白质膜,新鲜粪便中的卵因受宿主胆汁染色呈棕黄色,卵内有一大而圆的卵细胞。

(二)未受精卵:多为狭长椭圆形,也呈棕黄色,卵壳及蛋白质膜均较受精卵薄,卵内含有许多折光性强的卵黄颗粒。

(三)脱蛋白质膜卵(示教):受精卵及未受精卵外面的蛋白质膜有时可脱落,此时虫卵无色而透明,观察时应注意与其他虫卵和植物细胞(多角形)鉴别。

(四)感染性卵(示教):受精卵排出体外,在外界经过一定时间可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卵内含有幼虫。

此种虫卵在新鲜粪便中看不到。

二.成虫(示教)(一)液浸标本1.外部形态:(1)色泽形状:活体为肉红色,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呈灰白色。

虫体圆柱形,形似蚯蚓,两端较细,体表光滑而有细纹,两侧可见明显的侧线。

(2)雌雄虫识别:雌虫比雄虫大,雌虫尾端钝圆,雄虫尾端向腹面弯曲。

(3)头尾端识别:头端中央有口孔及三片唇瓣围绕,尾端或直或弯曲。

(4)背腹面鉴别:腹面有肛门(尾端)及雌虫阴门(虫体前1/3处)的开口。

(5)雄虫交合刺:仔细观察雄虫弯曲的末端,有二根白色的交合刺,有时因脱落或缩入泄殖腔内不能见到。

2.内部器官:(1)消化器官:为一连续纵行直管。

前端始自口腔,下连食道,食道以下依次为中肠和直肠,雌虫直肠通于尾端肛门,雄虫直肠与射精管相通而成为泄殖腔。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和生活史似蚓蛔线虫是一种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成虫体长约20-40厘米,呈白色或淡黄色,外形像蚯蚓。

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人类感染似蚓蛔线虫主要通过食用受污染的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如生蚝、生鱼片等。

似蚓蛔线虫的卵可经粪便排出,若排出的卵进入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孵化成为幼虫,幼虫再被摄食进入人体,完成生活史。

二.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内,通过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来生存。

其寄生会导致宿主出现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等症状。

同时,宿主的免疫系统也会对似蚓蛔线虫产生免疫反应,但这种免疫反应并不能完全消除寄生虫。

三.预防和治疗预防似蚓蛔线虫感染的关键在于避免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和驱虫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守医生的指导,避免食用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以免再次感染。

1.成虫的形态为长圆柱形,类似蚯蚓,活着时呈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

头部较尖细,尾部较钝圆。

雌虫比雄虫大,长20-35cm,尾部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2.蛔虫的虫卵有三种类型:受精卵、未受精卵和感染期虫卵。

受精卵宽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卵壳蛋白质膜较薄,卵壳内含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

感染期虫卵是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而形成的幼虫,盘曲在壳内。

生活史方面,蛔虫的生命周期是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

寄生部位是人的小肠,感染阶段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为经口感染。

蛔虫的幼虫会引起蛔蚴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病症,而成虫则会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引起超敏反应和并发症(如肠道蛔虫症和蛔虫性肠梗阻)等问题。

蛔虫的实验诊断方法有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或沉淀法。

造成蛔虫感染的主要原因是蛔虫的生活史简单,雌虫产卵量大,人们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和随地大便的惯,以及缺乏完善的卫生设施等。

人体寄生虫学—似蚓蛔线虫(蛔虫)

人体寄生虫学—似蚓蛔线虫(蛔虫)

肠 道 里 的 蛔 虫
二、虫卵
(一)受精卵
• 蛋白质膜:凹凸不平,棕黄色
• 卵壳:宽椭圆形,中等大小,60× 4 0 μ m。 分三层,由外向
内为:①受精膜②壳质层③蛔苷层(蛔甙层) • 卵细胞:未分裂的 • 新月形空隙:卵细胞与卵壳之间
受精蛔虫卵
脱去蛋白质膜 的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与脱蛋白质膜的受精蛔虫卵
(三)消化道症状
腹部不适,阵发性脐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 或便秘等
(四)并发症
• 胆道蛔虫病:最为常见,侵入部位常在总胆管 • 蛔虫性肠梗阻:发病特点是脐周或右下腹突然阵发性
绞痛 • 蛔虫性胰腺炎 • 蛔虫性阑尾炎 • 蛔虫性肠穿孔
蛔虫钻入胆道与肝脏
第三部分 人体寄生虫学
二、粪便查虫卵
• 直接涂片法(必要时连续涂片3张) • 饱和盐水浮聚法
(一)直接涂片法
• 1、于清洁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1~2滴 • 2、用竹签挑取米粒或绿豆大小(约0.5g)新鲜粪便于生理盐水中涂磨,制
成直径约1cm大小的圆形粪膜,厚薄以透过粪膜还刚可辨认书上字迹为宜 • 3、盖上盖玻片后在低倍镜下顺序观察,必要时用高倍镜观察 • 4、注意事项:涂片应均匀,不宜过厚,注意防止干涸,否则其形态将发生
饱和盐水浮聚法
第三部分 人体寄生虫学
似蚓蛔线虫(蛔虫)—蛔虫的致病
蛔虫的致病
一、幼虫致病
(一)幼虫移行引起组织损伤
• 蛔蚴性肝炎:短暂的肝功能异常 • 蛔蚴性肺炎:咳、痰、喘
(二)变态反应
荨麻疹、哮喘、干咳、胸痛等症状
二、成虫致病
(一)夺取营养
重度感染儿童可出现发育障碍
(二)毒素作用

似蚓蛔线虫

似蚓蛔线虫

(适宜的温度、湿度、O2) (外界土壤中发育3周)
虫 卵
(人体内发育60~75天)
Hale Waihona Puke (肠道)成 虫(小肠-胃-咽-气管-肺-心-肝-血管-肠壁)
幼 虫
(小肠)
(组织移行)
蛔虫含蚴卵(感染期虫卵)
生活史要点

1. 感染阶段:感染期蛔虫卵(含蚴卵) 2. 感染途径与方式:通过污染食物、饮水,经粪-口途 径感染

男 10个月
蛔虫
腹痛、腹泻、排虫
医院,询问 母乳喂养、奶奶带去猪圈或菜地 怀疑寄生虫感染
查虫卵
未检查出虫卵
驱虫疗法
排出467条虫





似蚓蛔线虫
简 介

诊 流 致 生 形 断 防 活
治 行 病 史 态
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round worm),是寄生人 体的肠道线虫中体形最大者,感染率高达71% 以上。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蛔虫病

3. 体内移行:口→小肠→门静脉→肝脏→右心→肺→气 管→咽→食管→胃→小肠

4. 寄生部位(成虫):小肠 5. 致病阶段:成虫、幼虫 6. 诊断阶段:成虫、虫卵(粪检)
幼虫致病

肺蛔虫症亦称Loeffler综合征(蛔蚴性肺炎) 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哮喘、血痰等;血中酸 性粒细胞可增多;

X线可见肺部阴影,常有游走现象,多在1-2周内 自行消失

幼虫也可引起肝、脑、肾、甲状腺、脾等器官的 异位损害
蛔虫幼虫在肺泡内穿行
蛔虫幼虫在肺组织内切片(H.E)
蛔虫寄生于脑引起脑脓肿
成虫致病
1.掠夺营养与影响吸收

似蚓蛔线虫 (蛔虫)

似蚓蛔线虫 (蛔虫)

4.并发症

成虫有窜扰、钻孔习性。当宿主体温升高或
食人刺激性食物,或不适当的驱虫治疗时,常使
虫体乱窜钻孔。

成虫进入胆总管、胰管、阑尾等处引起胆道
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蛔虫性阑尾炎等常见并
发症,也可致蛔虫性肠穿孔。

感染虫数较多时,虫体可扭结成团堵塞肠管
而产生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并发症还有:肝蛔虫病、气管和支气管
活成虫
蛔虫头顶部
雄虫尾部
有三个品字形排列的唇瓣,唇瓣外缘在乳突。 雄虫尾部向腹面卷曲,可见二根伸出的交合刺。
2.虫卵
(1)受精卵

宽椭圆形,棕
黄色,表面常有一层
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
卵壳厚,无色透明,
壳内有一大而圆的卵
细胞,卵细胞与卵壳
之间有半月形间隙。
蛋白质膜 卵壳 卵细胞 间隙
(2)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
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 • 常用驱虫药有阿本哒唑,又名丙硫咪唑或肠虫
清(成人,400mg/d,顿服)和甲苯咪唑(成 人,100mg/d,顿服)。国产新药伊维素治疗 蛔虫病治愈率高,剂量为6mg/d,顿服。 • 由虫体引起的急腹症等并发症,应及时抢救 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虫卵无色透明,无蛋 白膜。 其他结构同受精蛔虫 卵。
卵壳 卵细胞
(3)未受精蛔虫卵
• 长椭圆形,棕黄色, 蛋白质膜与卵壳均 较薄,卵内充满卵 黄颗粒。
蛋白质膜 卵壳 卵黄颗粒
(4)感染性蛔虫卵
卵内可见一条盘曲的幼虫。
二、生活史
粪-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
生活史要点
1.人是唯一终宿主 2.成虫寄生部位 小肠 3.感染期 感染性虫卵 4.感染途径 经口 5.成虫寿命 一年左右 6.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 成虫,其移行途径为侵入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入 血-右心-肺、肺泡-支气管-咽喉部-胃-小 肠。 7.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 内)、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致病
蛔虫并发症
1)胆道蛔虫症
• 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 成虫钻入胆总管引起
• 突发性右上腹绞痛,间歇性加剧
• 疼痛向右肩、背部、下腹部放射 • 恶心、呕吐、极度不安
钻入胆总管的蛔虫
19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三、致病
蛔虫并发症
2)蛔虫性肠梗阻
由大量成虫纽结成团,堵塞肠管引起, 回肠多见 腹部可触及条索状、移动性团块 呕吐、腹痛、腹胀 发展: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 和肠坏死,甚至肠穿孔、急性腹膜炎
7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一、形态
2
虫卵
(2)未受精蛔虫卵 长椭圆形,棕黄色,大小约(88~94)µ m×(39~44)µ m,蛋白质膜 与卵壳均较薄,卵内充满大小不等的折光颗粒。
8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一、形态
2
虫卵
9
未受精蛔虫卵(左)与受精蛔虫卵(右)
20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三、致病
蛔虫并发症 3)其他并发症 蛔虫性胰腺炎 蛔虫性阑尾炎 肝蛔虫病
21
甚至可上窜阻塞气管、支气管,造成窒息;也引起尿道和生
殖器官蛔虫病及其他器官组织的蛔虫卵肉芽肿。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四、诊断
1. 粪便检查
17
蛔虫引起的荨麻疹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三、致病
2
成虫致病
(3)并发症
蛔虫的主要危害 钻孔习性+寄生环境发生改变(发热、胃肠病变、 辛辣食物或驱虫不当) 刺激虫体活动力增加
18
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
各种并发症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1)主要导致蛔虫性哮喘和蛔虫性肺炎。
• 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哮喘、血痰等;血中酸性粒细胞可增 多;X线可见肺部阴影,常有游走现象,多在1~2周内自行消失。 (2)重度感染可引起肝、脑、肾、甲状腺、脾等器官的异位损害。
15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三、致病
2
成பைடு நூலகம்致病
人体寄生虫学
概述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3
概述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简称蛔虫,是最常见的人体消化道寄生 虫。成虫寄生在小肠,引起蛔虫病。生 活史简单,感染率高, 呈世界性分布。
4
请观看“蛔虫活成虫”视频
蛔虫在肠腔内寄生状态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1)掠夺营养与影响吸收
以人体肠腔内半消化物为食 损伤肠黏膜→消化和吸收障碍 临床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间歇性脐周疼痛等。重度 感染的儿童,可引起发育障碍。
16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三、致病
2
成虫致病
(2)超敏反应
症状: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 经性水肿以及结膜炎等。 可能是蛔虫变应原被人体吸收后, 引起IgE介导的超敏反应。
一、形态
6
3个唇瓣排列成“品”字形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一、形态
2
虫卵
(1)受精蛔虫卵 宽椭圆形,棕黄色,大小约(45~75)µ m×(35~50)µ m。卵壳厚, 无色透明,表面常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壳内有一大而圆的卵细胞, 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新月形间隙。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一、形态
2
虫卵
(3)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 虫卵无色透明,无蛋白质膜。其他结构同受精蛔虫卵。
10
完整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左)与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右)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一、形态
2
虫卵
(4)含蚴卵 卵内可见一条盘曲的幼虫。
四、诊断
23
B超显示的胆道蛔虫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四、诊断
腹腔镜显示的肠穿孔
24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五、流行与防治
分布
1. 分布广泛,主要流行于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较差的热带和亚热带地 区。人群感染的特点为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2. 据2002—2004年第二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调查,我国人群平均蛔虫感 染率为12.72%。
查虫卵
(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2)沉淀法和浮聚法:提高检出率 2. 痰中查蛔蚴 用于肺蛔虫症或蛔虫幼虫引 起的过敏性肺炎的诊断。 3. 驱虫 根据成虫形态特征进行鉴别。 如影像学诊断。
请观看“粪便直接涂片法”视频 请点击观看视频
22
4. 其他方法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11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二、生活史
感染性虫卵
12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二、生活史
肠黏膜
肺泡 ♀ ╳♂ (小肠) 人体 外界 吞 食
13
入静脉、淋巴管
支气管 食道


右心
小肠 幼虫 (小肠)
粪 便
卵 (土壤)
3w 21~30 ℃
五、流行与防治
27
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
粪便污染水源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五、流行与防治
防治
1. 预防 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查治感
染者、管理粪便和健康教育。 2. 治疗 苯并咪唑、阿苯达唑、甲苯 达唑等。
28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25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五、流行与防治
流行的原因
1. 生活史简单; 2. 雌虫产卵量大; 3. 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和随地大便的习惯,使蛔虫卵广泛污染土 壤和周围环境; 4. 人的不良卫生行为和缺乏完善的卫生设施; 5. 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26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一、形态
1
成虫 圆柱形,形似蚯蚓,活时呈粉红色,
死后呈灰白色。体表光滑有细横纹,体 两侧各有一条白色侧线。
雌虫:长20~35 cm ,生殖系统为双管型,
阴门位于虫体腹面中部之前。 雄虫:长 15~31 cm,尾部向腹面弯曲,
5
生殖系统为单管型,镰刀状交合刺一对。
蛔虫成虫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感染期虫卵 (土壤)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1. 终宿主 人(唯一) 2. 成虫寄生部位 小肠
3. 感染期 感染期虫卵
4. 感染途径 5. 成虫寿命 经口 1年左右
14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三、致病
1
幼虫致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