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在职学历提升管理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工在职学历提升管理办法

1目的

1.1彭励并支持员工参加在职学习,提升学历及专业知识水平,促进个人价值增值。

1.2吸引并保留优秀人才,在公司营造学习型文化氛围,持续优化员工学历层次及专业结构。

1.3规范公司员工参加在职学习提升活动的管理。

2范围

2.1员工参加在职“本升研”及“硕升博”学历提升教育活动的补贴申办适用于本办法。

2.2公司派送员工参加与员工本职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提升相关的外部培训活动适用于本办法。

3原则

3.1择优支持原则

公司择优给予员工学历提升补贴,择优派送员工参加外部培训活动。

3.2专业对口原则

员工享受补贴的学历提升专业原则上应与本职岗位工作对口或强相关,外派参加培训活动应于本职工作所需知识技能提升相关。

3.3就近参与原则

为保障岗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工作与学习的平衡,员工进行在职学历提升应就近选择就读学校,公司派送员工参加外部培训原则上应就近选择培训机构。

4学历提升补贴相关规定

4.1补贴条件及名额

4.1.1申请学历提升补贴的员工需入职满12个月,且近6个月绩效考评应达到B级及以上级别。

4.1.2公司每年学历提升补贴名额应按择优支持的原则控制在员工总人数的5%以内。

4.1.3重复参加同一层次的学历提升进修的,只享受一次补贴。

4.2补贴申请流程

4.2.1各部门/中心负责人结合员工个人意愿,推选出初步人选并填写《员工学历提升补贴推选表》报人力资源部进行资格审核。(各部门及中心负责人由分管副总进行推选。)

4.2.2人力资源部结合4.1.1的规定对各部门及各业务线推选的人选进行资格审核,并将审核通过的人选报总裁审批。

4.2.3经总裁审批通过的人选获得当年度学历提升补贴资格。

4.2.4由总裁特批的员工可直接获得当年度学历提升补贴资格。

4.2.5人力资源部将获得学历提升补贴资格的员工列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并录入个人培训档案。

4.3补贴额度及补贴方式

4.3.1考取985院校研究生或国内知名商学院MBA/EMBA等项目的员工,一次性补贴学费30000元。4.3.2考取其他一本院校研究生的员工,一次性补贴学费15000元。

4.3.3考取一本以下院校研究生的员工,一次性补贴学费5000元。

4.3.4享受学历提升补贴的员工凭录取通知书、入学证明及学费发票走相关报销流程领取补贴。

4.4享受补贴员工的服务期限

4.4.1享受学历提升补贴的员工应与公司签订培训协议,并约定在公司的服务期限。

4.4.2享受学历提升补贴员工在司服务期限原则上按每获得5000元补贴,需服务6个月的要求累计计算,服务期限自获得补贴之日起计。

4.4.3享受学历提升补贴的员工在未满服务期限离职的,按剩余服务月数折算为补贴金额数返还公司。4.5其他相关支持政策

4.5.1对于在职学历提升的员工,公司每年给予5天的带薪考试假。

4.5.2确因重要课程学习需要占用工作时间的,可经总裁审批同意后根据加班情况给予适当调休。

5外送培训相关规定

5.1外送培训资格

5.1.1公司高管、各中心/各部门管理人员以及骨干员工为公司外送培训的主要对象。

5.1.2因公司进入新的经营领域或开展新业务的需要,确须具备相应新的知识技能的员工可作为外送培训的对象。

5.1.3申请公司外送培训的员工需满足近6个月内绩效考评达到B级及以上级别的要求。

5.2外送培训申请流程

5.2.1由拟外送参加培训员工的直接上级填写《外送培训申请表》,经中心/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审批后报人力资源部进行资格审核。

5.2.2人力资源部将审核通过的人选报总裁进行审批,经总裁审批同意的员工方可外送参加培训。

5.2.3高管人员参加外部培训的,由总裁直接审批决定。

5.2.4人力资源部将外送培训的员工列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并录入个人培训档案。

5.3培训机构及费用

5.3.1外部培训机构的选择应由招采部根据培训需要及人力资源部专业意见按公司培训供应商引入的流程进行招标引入。

5.3.2外部培训所产生的费用由公司全额承担,由人力资源部按培训费用执行。

5.4外送培训的服务期限

外送培训员工的在司服务期限参照4.4享受学历提升补贴员工的服务期限相关规定执行。6其他相关说明

6.1人力资源部应在年度培训预算中纳入在职学历提升补贴预算及外送培训预算。

6.2本办法自审批通过后开始施行。

6.3本办法的最终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