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信托融资相关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及建议

浅谈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及建议

浅谈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及建议【摘要】房地产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讨论。

在引言中,介绍了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常见融资方式、融资难点探讨,并提出了融资建议和风险提示。

在总结回顾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建议实施的意见。

通过对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的深入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当前融资挑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常见融资方式、融资难点、融资建议、风险提示、总结回顾、展望未来、建议实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房地产是一个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市场也日益繁荣。

而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主体,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尤其是在项目规模较大、周期较长的情况下,必须通过融资方式来满足资金需求。

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涉及到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当前金融环境下,融资途径和方式多样化,但同样也存在着种种挑战和难点。

对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难点并提出解决建议,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及建议,希望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为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推动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当前房地产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融资困难的原因,为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融资方式、融资难点的分析,以及对风险提示和建议的探讨,旨在全面了解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的本质,为有关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融资建议,帮助其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实现稳健增长。

本研究将对未来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趋势和融资环境进行展望,为相关企业提供可行的发展和融资策略,助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发展的现状障碍及路径选择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发展的现状障碍及路径选择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发展的现状障碍及路径选择房地产投资信托是指通过信托公司发起设立,以募集资金作为投资主体对房地产进行投资的一种金融创新工具。

在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现状、障碍和路径选择的问题。

首先,就房地产投资信托的现状来看,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的规模迅速增长。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有148家信托公司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房地产信托产品达到了6000余只,产品余额超过4.5万亿元。

房地产信托的投资方向主要包括商业地产、住宅地产、工业地产等。

然而,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障碍。

首先,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不断收紧,限制了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由于房地产投资信托是一种高风险投资工具,风险管理机制相对不完善,对于投资者来说风险较大。

此外,房地产投资信托的产品设计和业务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差异化和创新。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发展可以选择以下路径。

第一,加强监管,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针对房地产投资信托的高风险性质,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机制,提高房地产信托产品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第二,加强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对于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发行应当加强市场准入门槛,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防止产生系统性风险。

第三,推动创新和差异化发展。

房地产投资信托应鼓励创新和差异化发展,加强与其他金融产品的衔接,提高对不同投资需求的满足,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信托公司和产品。

总之,房地产投资信托在我国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现状、障碍和路径选择的问题。

要推动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监管,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同时加强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创新和差异化发展。

只有在政府的扶持和监管的引导下,房地产投资信托才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并为投资者带来更稳定和可持续的收益。

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分析及应对研究

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分析及应对研究

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分析及应对研究摘要:近年来房地产企业的资本投资边际贡献明显递减,融资风险持续加大,防范融资风险遂成为了行业的当务之急。

本文分析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因素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对策1.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因素及成因分析要研究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类型及成因,首先要准确理解房地产的行业属性及这个行业对金融秩序和市场经济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在土地购置环节,还是在开发建设和商品销售环节,都需要大体量的资金予以支撑,如果仅靠企业自有资金进行业务拓展显然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具备强劲的融资管理能力。

房地产行业是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它关联着上下游数十个产业链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市场经济的稳健运行,从某种程度上看,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是确保国家金融秩序安全的“定海神针”。

基于对房地产行业属性及其行业对金融秩序和市场经济影响的理解,我们可以把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归纳为外部宏观经济政策应对风险和内部微观财务管理应对风险两大因素,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由表及里的成因分析就会更加有的放矢。

1.1外部宏观经济政策风险因素及其成因分析(1)国家房地产政策调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的实施,人民群众对新增城市住房的需求激增,供需两旺的局面迅速拉升了商品房价格,导致近年来的地价、房价均维持在高位运行。

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情形一方面对房地产企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房地产企业的投资与日俱增,融资总额不断扩增,资产负债率屡攀新高,潜在债务爆雷风险逐步加大。

另一方面加剧增长了社会刚需族的购房成本,限制了购房主体的其他类别消费,间接侵蚀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现实需求不符,影响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战略定位,将“房住不炒”作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旋律。

房地产行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房地产行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房地产行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房地产行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加强以及金融市场的变化,房地产行业融资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如何应对融资问题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房地产行业融资现状入手,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分析当前房地产行业融资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房地产行业融资现状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贷款、债券融资、信托融资、股权融资等多种方式,其中银行贷款一直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

但是近年来,随着监管层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也趋于谨慎,融资渠道变窄。

债券市场也面临着政策调整、发行难度加大以及利率上升等问题,债券融资的难度也在增加。

信托融资在过去几年也曾是房地产行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但是随着信托市场的逐渐规范和严格,信托融资的难度和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股权融资虽然可以为房地产企业带来更好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市场行情的不稳定和投资者信心的不足,股权融资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房地产行业融资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融资渠道的收缩、融资成本的上升以及融资难度的加大等方面。

二、对策分析1. 多元化融资渠道在面对融资难题时,房地产企业可以尝试多元化融资渠道,包括寻找境外融资机会、拓展跨境融资渠道等。

与金融机构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难度。

2. 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加强内部管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做好了企业自身的基础工作,才有可能获得更多金融机构的支持。

3. 多角度降低融资成本企业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协商,寻找更加优惠的融资方式,控制融资成本。

企业还可以加大与投资机构的合作,寻找更加灵活的融资方式,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4. 风险管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规避各种融资风险,确保企业融资稳健。

正确应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避免因政策调整带来的融资风险。

浅谈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及建议

浅谈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及建议

浅谈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的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身其中。

随之而来的是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的日益凸显。

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且现阶段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带来了融资环境的日益严峻。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更加注重稳定和规范,政府对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也让房地产企业面临了更多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问题显得更加棘手,如何有效解决融资问题成为了摆在房地产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围绕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现阶段的融资方式,探讨融资渠道的分析,提出解决融资问题的建议,同时展望未来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发展趋势。

1.2 问题提出房地产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企业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融资挑战。

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资金成本高、融资渠道不畅、担保方式有限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并且也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有效解决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探讨房地产企业融资面临的挑战、现阶段的融资方式、融资渠道分析以及解决建议,同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 正文2.1 房地产企业融资面临的挑战1. 楼市政策风险:房地产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政府出台的调控政策可能对企业的融资计划产生不利影响,如限购、限贷等政策会使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

2. 行业周期性波动:房地产行业具有周期性波动特点,市场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状况,一旦市场行情不佳,企业融资渠道将会受到挑战。

3. 风险控制难度大:房地产项目的投资规模巨大,涉及的风险种类繁多,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政治风险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类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试论房地产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试论房地产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试论房地产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研究了融资存在的问题,如资金压力、债务负担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多元化融资渠道、财务规划和预算控制等解决措施。

本文的研究成果旨在为相关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以更好地应对房地产企业融资挑战,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对策引言: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演变,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逐渐凸显。

这包括融资压力、债务负担、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以及资产质量问题等。

本文旨在探讨创新解决方案,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繁荣。

一、房地产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房地产行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快速扩张的现象,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关注。

这种局面使得房地产企业需要大量的融资来支持项目的开发和扩张。

尽管房地产企业融资是行业常态,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1. 资金压力首先,房地产开发项目通常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购置、建设、市场推广和维护等多个环节。

这种高额资金需求可能超出企业内部资金的覆盖范围,导致资金短缺。

其次,市场波动性会增加资金压力。

房地产市场受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市场供需等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企业需要具备足够的流动性,以应对价格下跌、市场需求减弱等突发情况。

此外,高额的贷款利息和短期还款期限可能导致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进一步增加了资金压力。

为了维持融资,企业可能需要支付高昂的融资成本。

最后,由于房地产市场波动性和政策不确定性,企业需要积极管理资金流,以确保能够按时履行承诺并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资金压力的核心问题,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稳定性构成挑战。

1.债务负担首先,房地产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借款来支持土地购置、建设和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的资金需求。

《2024年我国当前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当前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当前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房地产企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行业健康。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预售等方式。

然而,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加强,以及金融监管的严格,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难度逐渐加大。

尤其是对于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资金压力较大。

三、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1. 融资渠道单一: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仍以银行贷款为主,对银行的依赖度过高,一旦政策调整,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链。

2. 资金成本高:由于融资难度大,许多房地产企业不得不选择高成本的融资方式,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压力。

3. 政策风险大: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频繁变动,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变得不稳定。

4. 信用风险:部分房地产企业因经营不善或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信用风险增加,影响其融资能力。

四、解决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的策略1.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房地产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融资,如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海外融资等,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2. 降低资金成本: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如降低贷款利率、提供税收优惠等。

3. 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房地产企业应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提高盈利能力,增强信用等级,提高融资能力。

4. 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降低政策风险和信用风险,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五、结论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共同努力解决。

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为房地产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同时,企业应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提高盈利能力,增强信用等级,提高融资能力。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状况与发展对策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状况与发展对策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状况与发展对策1. 发展现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是指由专业机构通过募集资金,投资于各类房地产项目,并通过向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的方式进行融资的一种金融工具。

我国自2006年开始探索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并于2014年首次试点发行了REITs基金。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但总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发展尚不成熟。

2. 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监管政策不够完善。

我国对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监管政策尚不够完善,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导致市场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2)市场认知度低。

由于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时间较短,市场认知度低,投资者对其风险和收益特性了解不够全面,导致投资意愿不足。

(3)资产证券化程度不高。

我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资产来源受限,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

二、发展对策1. 完善监管政策应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完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监管政策,明确发行、持有、交易等各个环节的监管责任和规范,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确保市场秩序良好,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 提高市场认知度应加强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宣传推广,引导投资者了解其投资特性和风险收益特点,鼓励金融机构和媒体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和信息披露工作,提高投资者的市场认知度。

3. 加大资产证券化力度应积极推动房地产的资产证券化进程,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运营机构将其持有的房地产项目通过信托基金进行资产证券化,拓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资产来源,提高其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

4. 加强风险管理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投资标的、融资结构、资金运作等方面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和控制,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5. 注重专业团队建设应加强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管理人的监管和评估,鼓励金融机构和资产管理公司加强自身的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名称】体制改革【专题号】MF1【复印期号】2005年11期【原文出处】《重庆金融》2005年06期第24~30页【作者简介】朱泰,唐万勇,杨文颖,新华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重庆400010一、国内房地产融资的现状(一)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格局1998年以来,随着住房体制市场化改革,国内居民潜在需求不断释放,房地产发展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近六年来,房地产投资额年均增长率达到20.79%,房地产销售额也以每年超出27%的速度增长。

2003年中国房地产投资超过1万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8.3%(如表1)。

表1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和GDP的比重单位:亿元年份GDP 全社会投资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全/GDP(%)社会投资(%)1986 10201.4 3846 101 1.0 2.61991 21662.5 7517 336.2 1.6 4.61997 73142.7 28457.6 3178.4 4.3 11.21998 76967.2 29545.9 3614.2 4.7 12.21999 80579.4 30701.6 4103.2 5.1 13.42000 88228.1 32499.8 4984.1 5.6 15.32001 94346.4 37460.8 6245.5 6.6 16.72002 102397 43202 7790 7.6 18.02003 116694 55118 10106 8.6 18.3注: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和《固定资产统计年鉴》各期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自1997年以后房地产业开始飞速发展并迅速成长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55%,城镇人口将达到7亿以上,按人均需住房20平方米计算,仅城镇新增人口每年就需增2亿平方米以上。

房地产的行业整体发展趋势还将持续下去,房地产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伴随着这一轮房地产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渴求愈发强烈。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2002年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结构情况(见表2),目前我国国内主要的房地产融资渠道有: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包括外商直接投资)、自筹资金(包括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其他资金(包括定金及预付款)等。

表2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单位:亿元年份2000 2001 2002 三年合计所占比例国家预算内资金 6.87 13.63 11.84 32.34 0.14%国内贷款 1385.08 1692.20 2149.09 5226.37 22.49%债券 3.48 0.34 2.40 6.22 0.03%利用外资168.70 135.70 156.39 460.79 1.98%自筹资金 1614.21 2183.96 2720.44 6518.61 28.05%其他资金 2819.29 3670.56 4501.47 10991.32 47.30%资金来源总额 5997.63 7696.39 9541.63 23235.65 100.00%注:1.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整理。

2.国内贷款部分仅包含房地产开发贷款部分,未包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在房地产开发中,虽然从2000-2002年自筹资金比例在逐年增高(分别为26.9%、28.4%、28.5%),但每年的自筹资金占比都不足30%。

2.由于近年来实行的低利率政策,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倾向尽量采用外部融资的策略。

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中平均有22.49%来源于国内贷款,每年基本上比较稳定(23.1%、22%、22.5%);有平均47.30%的来源主要是定金和预付款,每年基本上趋于稳定(47%、47.7%、47.2%)。

3.其他部分(国家预算内资金、债券、利用外资)融资所占比重很小。

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自筹资金中并非全额是自有资金,也有相当部分的其他负债资金。

在其他资金中,较大部分(约6-8成)依靠各商业银行的预售房按揭贷款方式实现,实际上也体现为金融机构贷款,因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在70%以上,而且超过50%的融资来源于银行金融机构。

(二)金融机构中银行对房地产的金融支持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主要以银行信贷为主,其他金融方式如上市融资、信托融资、债券融资以及基金融资等占比较小。

银行信贷贯穿于土地储备、交易、房地产开发和房产销售的整个过程(见图1)。

从图中可见,在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上,商业银行的信贷几乎介入了房地产业运行的全过程,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各种相关主体的主要资金提供者。

图1附图A:土地储备贷款B:土地出让金C:土地转让与开发贷款D:业务承包与转包资金E:房地产开发、建设贷款F、G:按揭贷款H:定金、预付金1998年以来银行对房地产业的支持,由过去单纯的企业开发贷款支持转变为对投资和销售两个方面支持。

具体表现为:(1)对房地产开发和个人住房消费的信贷增长逐年上升;(2)房地产开发的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同期整个金融机构贷款的增长速度。

其一,用于房地产开发的银行信贷逐年上升。

1998年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2028.92亿元,2003年扩大到6657.35亿元,是1998年的3.2倍;金融机构全部人民币贷款年均增长14.62%,而房地产开发贷款年均增长29.43%,全部房地产贷款(包括个人住房贷款)年均增长44.35%,房地产贷款的年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同期其它贷款(见表3);房地产开发贷款在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中余额比在2.3-4.2%之间,新增额比为4.5-7.9%。

表31998年-2003年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房地产信贷单位:亿元年份用于房地产开同比增长金融机构同比增长房地产贷款占金融机发的贷款余额(%)贷款余额(%)构贷款余额比(%)1998 2028.92 86524.13 2.341999 2350.37 15.84 93734.3 8.33 2.512000 2628.17 11.81 99371.07 6.01 2.632001 3494.32 32.96 112314.7 13.03 3.112002 4465.08 27.78 131293.9 16.9 3.402003 6657.35 49.10 158996.2 21.1 4.19注:此表口径为全部金融机构,本部分只统计银行直接对企业的房地产信贷,不包括银行对个人的房地产信贷部分。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其二,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六年来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个人消费贷款的比重高达75-97%。

2003年与1998年相比,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增加了11353.58亿元,增长了26.64倍(见表4)表41998年-2003年个人消费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单位:亿元年份个人消费同比增长个人住房同比增长个人住房贷款占个人贷款余额(%)贷款余额(%)消费贷款的比例(%)1998 456.17 426.16 93.421999 1396.4 206.12 1357.71 218.6 97.232000 4265.12 205.44 3376.92 148.72 79.182001 6990.26 63.89 5597.95 65.77 80.082002 10684.26 52.84 8268.95 47.71 77.392003 15732.59 47.25 11779.74 42.46 74.87注:2000年之前个人消费贷款为个人小额抵押贷款。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综合表2、表3可以看出,加上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房地产贷款在整个金融机构中占比逐年提高,从1998年的2.84%增长到2002年的9.1%(见表5),已经成为银行金融机构信贷投向的重要方面。

表5银行房地产贷款及其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单位:亿元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 426 1358 3377 5598 8253 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2029 2350 2628 3494 4465 房地产贷款余额2455 3708 6005 9092 12718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86524 93734 99371 112315 139803 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 2.84 3.96 6.04 8.10 9.10虽然从当前全国房地产市场总体情况看,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供求基本均衡,但部分地区存在投资增幅过大、土地供应量过大、房价上涨过快、住宅供给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高等问题,隐含了一定的金融风险。

(三)房地产融资现状面临的风险1.房地产开发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偏小由于近几年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使得房地产企业有更大的冲动利用利率杠杆加快扩张,而对企业自筹资金的比例尽量压缩。

企业自筹资金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占比从1997年到2003年,一直在25.49%到28.63%的区间内小幅波动,基本保持稳定。

而且由于我国直接融资市场渠道不畅,很难在短时期内改变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格局,房地产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

但是随着国内实施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在2003年6月5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时,其自有资金应不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在2004年4月27日国务院发出“提高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通知中,该比例被提高到35%);对土地储备机构发放的贷款为抵押贷款,贷款额度不得超过所收购土地评估价值的70%,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

加之国内土地市场逐步采用拍卖,招标方式以及期房预售标准的提高,使项目销售前的资金占用加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筹资金方面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自身的实力,增大资本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要求房地产能够通过多渠道方式增大直接融资的比例。

2.信贷资产流动性差由于银行贷款大多采用的是抵押贷款模式,而抵押贷款的期限一般较长,在国内抵押二级市场目前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常常无法有效的变现抵押资产或变现资产不足,而“借短贷长”是银行业的基本经营模式,因此存款与贷款期限的不匹配,会使银行经常面临流动性风险,这种因期限不匹配造成的流动性风险更为严重,导致银行自身的信贷和支付危机。

3.融资方式单一,风险集中度大根据统计估算,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商业银行信贷。

而另一方面,在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中,商业银行基本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

通过住房消费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等各种形式的信贷资金集中,使得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