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串并联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串联和并联ppt课件(好)

各部分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在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压与对应的电阻成正比,即$U_{1}:U_{2}:U_{3}:...:U_{n} = R_{1}:R_{2}:R_{3}:...:R_{n}$。
电阻特点
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R$等于各部分电阻$R_{1}, R_{2}, R_{3}, ... , R_{n}$之和,即$R = R_{1} + R_{2} + R_{3} + ... + R_{n}$。
电流方向一致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始终保持一致 ,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压特点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U$等于各部分电压$U_{1}, U_{2}, U_{3}, ... , U_{n}$之和 ,即$U = U_{1} + U_{2} + U_{3} + ... + U_{n}$。
串联和并联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串联和并联简介 • 串联电路的特点 • 并联电路的特点 • 串联和并联的转换 • 串联和并联的实例分析
01 串联和并联简介
串联和并联的定义
串联
在电路中,元件逐个首尾相接,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一处断处处 断。
并联
在电路中,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两 点之间,每一元件两端的电压相 等,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并联电路的总电电路中,当所 有支路电阻相等时, 总电阻最小。
04 串联和并联的转换
串联转换为并联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从 电源正极流到负极。若要将其转换为 并联电路,需要将每个电阻的两端分 别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
在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压与对应的电阻成正比,即$U_{1}:U_{2}:U_{3}:...:U_{n} = R_{1}:R_{2}:R_{3}:...:R_{n}$。
电阻特点
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R$等于各部分电阻$R_{1}, R_{2}, R_{3}, ... , R_{n}$之和,即$R = R_{1} + R_{2} + R_{3} + ... + R_{n}$。
电流方向一致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始终保持一致 ,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压特点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U$等于各部分电压$U_{1}, U_{2}, U_{3}, ... , U_{n}$之和 ,即$U = U_{1} + U_{2} + U_{3} + ... + U_{n}$。
串联和并联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串联和并联简介 • 串联电路的特点 • 并联电路的特点 • 串联和并联的转换 • 串联和并联的实例分析
01 串联和并联简介
串联和并联的定义
串联
在电路中,元件逐个首尾相接,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一处断处处 断。
并联
在电路中,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两 点之间,每一元件两端的电压相 等,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并联电路的总电电路中,当所 有支路电阻相等时, 总电阻最小。
04 串联和并联的转换
串联转换为并联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从 电源正极流到负极。若要将其转换为 并联电路,需要将每个电阻的两端分 别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
电容器的连接与电容器中的电场能PPT课件

①电感中的电流不能发生突变。
②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发生突变。
(2)换路定律:
如果把换路操作的瞬间定为t=0,并且以t= 0− 代表换路前的一瞬间,以t= 0+ 代表换路后的一瞬间,那么
根据上述两条结论可得换路定律:电感中的电流或电容两端的电压在开闭前一瞬间应和开闭后一瞬间相等,其
数学表达式为 ( 0+ )= ( 0− ), ( 0+ )= ( 0− )。
适用情形:当单独一个电容器的耐压不能满足电路要求,而它的容量又足够大时,可将几
个电容器串联起来,再接到电路中使用。
电容串联电路等效电容的计算公式为
1
1
1
1
= + +
1 2 3
知识清单
电容器串联时,等效电容C的倒数是各个电容器电容的倒数之和。总电容比每个电容器的
电容都小。这相当于加大了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d,因而电容减小。
4−8
在10~12ms时, =C =10× 12−10=-20μA;
4−4
在12~14ms时, =C =10× 14−12=0μA;
0−4
在14~16ms时, =C =10× 16−14=-20μA。波形图如图3-2-8所示。
在4~6ms时, =C =10×
标志。
知识清单
4.小结(表3-2-1)
表3-2-1 电容器的串、并联
物理量
串联
并联
电荷量
= 1 = 2 = ⋯ = n
= 1 + 2 + ⋯ + n
电压
= 1 + 2 + ⋯ + n
电压分配与电容成反比
②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发生突变。
(2)换路定律:
如果把换路操作的瞬间定为t=0,并且以t= 0− 代表换路前的一瞬间,以t= 0+ 代表换路后的一瞬间,那么
根据上述两条结论可得换路定律:电感中的电流或电容两端的电压在开闭前一瞬间应和开闭后一瞬间相等,其
数学表达式为 ( 0+ )= ( 0− ), ( 0+ )= ( 0− )。
适用情形:当单独一个电容器的耐压不能满足电路要求,而它的容量又足够大时,可将几
个电容器串联起来,再接到电路中使用。
电容串联电路等效电容的计算公式为
1
1
1
1
= + +
1 2 3
知识清单
电容器串联时,等效电容C的倒数是各个电容器电容的倒数之和。总电容比每个电容器的
电容都小。这相当于加大了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d,因而电容减小。
4−8
在10~12ms时, =C =10× 12−10=-20μA;
4−4
在12~14ms时, =C =10× 14−12=0μA;
0−4
在14~16ms时, =C =10× 16−14=-20μA。波形图如图3-2-8所示。
在4~6ms时, =C =10×
标志。
知识清单
4.小结(表3-2-1)
表3-2-1 电容器的串、并联
物理量
串联
并联
电荷量
= 1 = 2 = ⋯ = n
= 1 + 2 + ⋯ + n
电压
= 1 + 2 + ⋯ + n
电压分配与电容成反比
电容的串联并联

Q Q1 Q2 Qn
电容器并联使用时应注意:并联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和总电 容量要符合使用要求。
【例】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第四章
有一电容电路,其工作电压为120 V,需要电容量﹥80 µ F。 现有几种规格的电容器为:100 µ F/50 V;47 µ F/160 V; 22 µ F/250 V;10 µ F/400 V。请选择合适规格的电容器 接入电路中。
U2
C 1.8 U 100 82 V C2 2.2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第四章
由以上计算可知,2.2 µ F的电容器额定电压值(63 V) 低于使用电压值(82 V),电容器将因耐压不足而损坏。 一旦此电容器击穿短路,100V电压将加在10µ F的电容 器上,还会造成10µ F的电容器击穿损坏。 所以在电容器串联电路中,各电容器的耐压一定要符合 电路要求。串联电路中各电容器的质量要好,因为质量 差的电容器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能电容量会下降,造成电 容器两端电压上升而使电容器击穿。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第四章
•
2. 电容器串联
串联电路如上图所示,电路具有以下特点: (1)电容器串联时,各电容极板上所带电荷量相等,即
Q Q1 Q2 Qn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第四章
(2)电容器串联电路的总电容量C的倒数等于各电容器电容 量的倒数之和,即
1 1 1 1 C C1 C 2 Cn
练习: 有三个电容器串联起来后,接到60V的电压上,其中, C1=2µ F,C2=3µ F,C3=6µ F,求每只电容器所承受的 电压U1,U2,U3各是多少?
练习:
1、当单独一个电容器的( 耐压 )不能满足电路要求, 而它的( )足够大时,可将电容器串联起来使 容量 用。 2、当单独一个电容器的( 电容量 )不能满足电路要 求,而其( 耐压 )能够满足电路要求时,可将电 容器并联起来使用。 3、串联电容器的总电容比每个电容器的电容( 小 ) 每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和自身的电容成( 反比 )。
第二章 电容器的串并联以及微积分电路ppt课件

你还记得吗?
• 电阻串联的特点? • 电阻并联的特点?
呵呵, 太简单 了!!!
精品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一、电容器串联电路
1.电容器的串联
电容器的串联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容器的极板首尾 依次相连,中间无分支的连接方式。
电容器串联的特点?
精品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一、电容器串联电路
解:CC 1C2 20F=20F C 1C2 2010 3
q q 1 q 2 C U 2 3 0 1 0 6 3 6 C 2 .4 1 0 4 C
U1C q11C q122.04 110064 12V U2C q22C q22 1.04 11006424V C1和C2都会被击穿,因此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解:串联后的等效电容为 CC 1C 2 105 F =10 F = 3.3 F C 1C 2 105 3
精品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例现2】有两个电容器,其中电容器C1的容量为20 F,额定工作电压为
25V,电容器C2的容量为10F,额定工作电压为16V。若将这两个电
容器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6V的电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问电路能否正常工作?
⑵ 电荷量特点 qq1q2q3
总电荷量等于各个电容器的带电荷量之和。
⑶ 电容特点
CC1C2C3
总电容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之和。
精品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二、电容器并联电路
2.电容器的并联电路的特点
(4)电荷与电容的关系
Q1/Q2=C1/C2
(5)若有几只电容量均为C0的电容器并联, 等效电容为C=n C0
• 电阻串联的特点? • 电阻并联的特点?
呵呵, 太简单 了!!!
精品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一、电容器串联电路
1.电容器的串联
电容器的串联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容器的极板首尾 依次相连,中间无分支的连接方式。
电容器串联的特点?
精品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一、电容器串联电路
解:CC 1C2 20F=20F C 1C2 2010 3
q q 1 q 2 C U 2 3 0 1 0 6 3 6 C 2 .4 1 0 4 C
U1C q11C q122.04 110064 12V U2C q22C q22 1.04 11006424V C1和C2都会被击穿,因此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解:串联后的等效电容为 CC 1C 2 105 F =10 F = 3.3 F C 1C 2 105 3
精品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例现2】有两个电容器,其中电容器C1的容量为20 F,额定工作电压为
25V,电容器C2的容量为10F,额定工作电压为16V。若将这两个电
容器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6V的电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问电路能否正常工作?
⑵ 电荷量特点 qq1q2q3
总电荷量等于各个电容器的带电荷量之和。
⑶ 电容特点
CC1C2C3
总电容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之和。
精品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二、电容器并联电路
2.电容器的并联电路的特点
(4)电荷与电容的关系
Q1/Q2=C1/C2
(5)若有几只电容量均为C0的电容器并联, 等效电容为C=n C0
电容器的串并联PPT课件

q1 q2 q3 (C1 C2 C3 )U 设并联电容器的总电容(等效电容)为 C ,由 q = CU ,得
C C1 C2 C3
即并联电容器的总电容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之和。
§3-4 电容器中电场能
一、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电容在充电过程中,电容器储存了电荷,也储存了能量; 在放电过程中,电容器将正、负电荷中和,也随之放出了能 量。
2.储能大小的计算
WC
1 CU 2 2
谢谢观赏
充放电过程中,电容器极板上储存的电荷发生了变化,电
路中有电流产生。其电流大小为
i q t
由 q CuC ,可得q CuC 。所以 i q C uC t t
需要说明的是,电路中的电流是由于电容器充、放电形 成的,并非电荷直接通过了介质。
电容充放电-注意事项
(1)若电容两端加直流, iC
C uC t
0
,电容器相当于开路,所以电容器具有 隔直流的作用。
(2)若将交变电压加在电容两端,则 电路中有交变的充发电流通过,即电容 具有通交流作用。
二、电容器中的电场能
1.能量来源 电容器在充电过程中,两极板上有电荷积累,极板间形成 电场。电场具有能量,此能量是从电源吸取过来储存在电容器 中的。 从能量转化角度看,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实质上是电容 器与外部能量的交换过程。在此过程中,电容器本身不消耗能 量,所以说电容器是一种储能元件。
适用情形:当单独一个电容器的电容量不能满足电路 的要求,而其耐压均满足电路要求时,可将几个电容 器并联起来,再接到电路中使用。
并联电容的计算
电容器并联时,加在每个电容器上的电压都相等。设电容器 的电容分别为 C1、C2、C3,所带的电量分别为 q1、q2、q3,则
C C1 C2 C3
即并联电容器的总电容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之和。
§3-4 电容器中电场能
一、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电容在充电过程中,电容器储存了电荷,也储存了能量; 在放电过程中,电容器将正、负电荷中和,也随之放出了能 量。
2.储能大小的计算
WC
1 CU 2 2
谢谢观赏
充放电过程中,电容器极板上储存的电荷发生了变化,电
路中有电流产生。其电流大小为
i q t
由 q CuC ,可得q CuC 。所以 i q C uC t t
需要说明的是,电路中的电流是由于电容器充、放电形 成的,并非电荷直接通过了介质。
电容充放电-注意事项
(1)若电容两端加直流, iC
C uC t
0
,电容器相当于开路,所以电容器具有 隔直流的作用。
(2)若将交变电压加在电容两端,则 电路中有交变的充发电流通过,即电容 具有通交流作用。
二、电容器中的电场能
1.能量来源 电容器在充电过程中,两极板上有电荷积累,极板间形成 电场。电场具有能量,此能量是从电源吸取过来储存在电容器 中的。 从能量转化角度看,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实质上是电容 器与外部能量的交换过程。在此过程中,电容器本身不消耗能 量,所以说电容器是一种储能元件。
适用情形:当单独一个电容器的电容量不能满足电路 的要求,而其耐压均满足电路要求时,可将几个电容 器并联起来,再接到电路中使用。
并联电容的计算
电容器并联时,加在每个电容器上的电压都相等。设电容器 的电容分别为 C1、C2、C3,所带的电量分别为 q1、q2、q3,则
电容器的并联课件

并联电容器的特点
并联电容器的特点是其容抗与频率成 反比,因此对于高频信号具有较大的 容抗,可以抑制高频干扰。
并联电容器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容抗与 电压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当电压变化 时,容抗也会随之变化。
并联电容器的作用
并联电容器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提高系 统的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减少线路损耗等。
能量
并联电容器的总能量等于 各个电容器能量的和。
公式
$P = frac{U^2}{X_1}$,
$P = frac{U^2}{X_2}$,
$ldots$,$P
=
frac{U^2}{X_n}$
电容器并联的实际
03
应用
滤波电路
总结词
滤波电路是利用电容器的并联特性,将特定频率的信号进行过滤或抑制,保留 所需频率范围的信号。
耦合电路
总结词
耦合电路是利用电容器的并联特性, 将信号从一个电路耦合到另一个电路 。
详细描述
耦合电路通常用于信号传递和转换, 通过并联电容器来实现信号的隔离、 增强或转换。在音频、通信和测量系 统中,耦合电路被广泛应用于信号处 理和传输。
电容器并联的注意
04
事项
电容器的耐压和容量匹配
总结词
在电容器并联时,应确保各个电容器的耐压值和容量相匹配,以避免因不均衡的电流分布导致过载或损坏。
电容器并联的实验
05
与验证
实验设备与器材
导线
用于连接各个设备和电容器,选择合适的 导线规格以确保实验安全。
电容器
选择两个或多个电容器进行并联。电容器 类型可以是电解电容、陶瓷电容、薄膜电 容等,容量和耐压值根据实验需求选择。
直流电源
用于为电容器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保证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电源的输出电压应大 于电容器的耐压值。
电容器的串并联(共10张PPT)

分析:导体在电容器之间会达到静电平衡,内部场 强为零,所以,左边相当于减小了板间距离,而右 边不是相当于减小正对面积,而是相当于电容器的 放电(用一根金属连接起来了),只有插入绝缘板 才行。
第8页,共10页。
( 海南卷)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与一 电压恒定的电源相连,极板水平放置,极板间距为 d;在下极板上叠放一厚度为l的金属板,其上部空 间有一带电粒子P静止在电容器中。当把金属板从 电容器中快速抽出后,粒子P开始运动。重力加速 度为g。粒子运动的加速度为()
第9页,共10页。
分析:
第10页,共10页。
D.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
第5页,共10页。
分析:这两个电容是串联还是并联呢?说是串联或并联都有道 理,根本原因是是缺少电压源。它两端都接地,相当于构成如 下回路。我们想用的结论是两端,原图中间两板上带电总量不为零
第4页,共10页。
(08宁夏)21.如图所示,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a和b为 其两极板,a板接地;P和Q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 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板与b板用导线相连,Q 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板带电后,悬线偏转 了角度α。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偏角α变大的是() A.缩小a、b间的距离 B.加大a、b间的距离 C.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但和一定),所以还是不能看成串联,电压相等,所以带电量和 电容成正比,要使得场强变大,也就是使得电压变大,,也就是要 使得右边电容器分得电量减小,所以,只改变左边的话,那就是要 使得左边电容要减小即可。
第6页,共10页。
二、往电容器中冲入介质:
第7页,共10页。
三、往电容器中间插入导体(金属板):
电容器的串并联
第8页,共10页。
( 海南卷)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与一 电压恒定的电源相连,极板水平放置,极板间距为 d;在下极板上叠放一厚度为l的金属板,其上部空 间有一带电粒子P静止在电容器中。当把金属板从 电容器中快速抽出后,粒子P开始运动。重力加速 度为g。粒子运动的加速度为()
第9页,共10页。
分析:
第10页,共10页。
D.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
第5页,共10页。
分析:这两个电容是串联还是并联呢?说是串联或并联都有道 理,根本原因是是缺少电压源。它两端都接地,相当于构成如 下回路。我们想用的结论是两端,原图中间两板上带电总量不为零
第4页,共10页。
(08宁夏)21.如图所示,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a和b为 其两极板,a板接地;P和Q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 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板与b板用导线相连,Q 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板带电后,悬线偏转 了角度α。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偏角α变大的是() A.缩小a、b间的距离 B.加大a、b间的距离 C.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但和一定),所以还是不能看成串联,电压相等,所以带电量和 电容成正比,要使得场强变大,也就是使得电压变大,,也就是要 使得右边电容器分得电量减小,所以,只改变左边的话,那就是要 使得左边电容要减小即可。
第6页,共10页。
二、往电容器中冲入介质:
第7页,共10页。
三、往电容器中间插入导体(金属板):
电容器的串并联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四章电容-PPT课件

电常数为
图 4-2 平行板电容器
0 8.86 1012 F/m
某种介质的介电常数 与真空介电常数 0 之比,称为该介质的
相对介电常数,用
r
表示,即
r
=
/
0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演示文稿
表 4-2 给出了几种常用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图 4-2 平行板电容器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演示文稿
二、电容
1.电容 C:如图 4-2 所示,当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的电荷量 Q 增加或减少时,两极板间的电压 U 也随之增加或减少,但 Q 与 U 的比值是一个恒量,不同的电容器,Q / U 的值不同。
各电容的电荷量
q 1 q 2 C 1 . 6 U 1 6 7 3 0 C 5 0 1 4 C 0 0
各电容器上的电压
U1
q1 C1
5104 2106
V
250V
U2
q2 C2
5104 10106
V
50V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演示文稿
图 4-3 电容器的串联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演示文稿
解:三只电容串联后的等效电容 CC 020 F 06.6 7F 33
每只电容器上所带的电荷量
q q 1 q 2 q 3 C 6 . 6 U 1 6 6 7 1 0 C 8 2 1 3 C 0 0
电流为零,电容器两端电压 UC =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电容器的串并联
这个考点概率比较低。
1
一、串并联 1.电阻的串并联: 等效的理不变。 2.弹簧的串并联:
2
3.电容器的串并联:
(1)串联:两电容器的电量相等,电压相加等于 总电压。
另:为什么要有调和平均数(倒数相加)?这是因
为在物理中有多组这样的算法。
9
分析: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缩小a、b间的距离 B.加大a、b间的距离 C.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D.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
5
分析:这两个电容是串联还是并联呢?说是串联或并联都 有道理,根本原因是是缺少电压源。它两端都接地,相当 于构成如下回路。我们想用的结论是两端电压相等的特性, 所以,最好当作并联来看待。 另外:让带上电的是b板,所以,原图中间两板上带电总 量不为零(但和一定),所以还是不能看成串联,电压相 等,所以带电量和电容成正比,要使得场强变大,也就是 使得电压变大,,也就是要使得右边电容器分得电量减小, 所以,只改变左边的话,那就是要使得左边电容要减小即 可。
3
(2)并联:两电容器的电压相等,但是电量可以 不同。
4
(08宁夏)21.如图所示,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 a和b为其两极板,a板接地;P和Q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 属板,在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板与b板用导 线相连,Q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板 带电后,悬线偏转了角度α。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 偏角α变大的是()
6
二、往电容器中冲入介质:
7
三、往电容器中间插入导体(金属板):
分析:导体在电容器之间会达到静电平衡,内部场 强为零,所以,左边相当于减小了板间距离,而右 边不是相当于减小正对面积,而是相当于电容器的 放电(用一根金属连接起来了),只有插入绝缘板 才行。
8
(2014海南卷)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与 一电压恒定的电源相连,极板水平放置,极板间距 为d;在下极板上叠放一厚度为l的金属板,其上部 空间有一带电粒子P静止在电容器中。当把金属板 从电容器中快速抽出后,粒子P开始运动。重力加 速度为g。粒子运动的加速度为()
这个考点概率比较低。
1
一、串并联 1.电阻的串并联: 等效的理不变。 2.弹簧的串并联:
2
3.电容器的串并联:
(1)串联:两电容器的电量相等,电压相加等于 总电压。
另:为什么要有调和平均数(倒数相加)?这是因
为在物理中有多组这样的算法。
9
分析: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缩小a、b间的距离 B.加大a、b间的距离 C.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D.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
5
分析:这两个电容是串联还是并联呢?说是串联或并联都 有道理,根本原因是是缺少电压源。它两端都接地,相当 于构成如下回路。我们想用的结论是两端电压相等的特性, 所以,最好当作并联来看待。 另外:让带上电的是b板,所以,原图中间两板上带电总 量不为零(但和一定),所以还是不能看成串联,电压相 等,所以带电量和电容成正比,要使得场强变大,也就是 使得电压变大,,也就是要使得右边电容器分得电量减小, 所以,只改变左边的话,那就是要使得左边电容要减小即 可。
3
(2)并联:两电容器的电压相等,但是电量可以 不同。
4
(08宁夏)21.如图所示,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 a和b为其两极板,a板接地;P和Q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 属板,在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板与b板用导 线相连,Q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板 带电后,悬线偏转了角度α。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 偏角α变大的是()
6
二、往电容器中冲入介质:
7
三、往电容器中间插入导体(金属板):
分析:导体在电容器之间会达到静电平衡,内部场 强为零,所以,左边相当于减小了板间距离,而右 边不是相当于减小正对面积,而是相当于电容器的 放电(用一根金属连接起来了),只有插入绝缘板 才行。
8
(2014海南卷)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与 一电压恒定的电源相连,极板水平放置,极板间距 为d;在下极板上叠放一厚度为l的金属板,其上部 空间有一带电粒子P静止在电容器中。当把金属板 从电容器中快速抽出后,粒子P开始运动。重力加 速度为g。粒子运动的加速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