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问策略
教师的提问策略开题报告

教师的提问策略开题报告教师的提问策略开题报告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提问,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促进学习的深入和全面发展。
然而,提问的质量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师的提问策略,包括提问的目的、类型和技巧,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提问的目的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系和整合。
此外,提问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思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提问的类型教师的提问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和引导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封闭性问题则要求学生给出明确的答案,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已有的知识。
引导性问题则是一种过渡性问题,既提供了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又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三、提问的技巧教师在提问时可以运用一些技巧,以提高提问的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提问的技巧,通过提出具体的事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追问的技巧,通过进一步的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反问的技巧,通过反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维。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提问方式,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四、提问策略的积极影响教师的提问策略对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其次,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帮助他们深入掌握和应用知识。
此外,提问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最后,提问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结论:教师的提问策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提问的技巧和策略

教师提问的技巧和策略
教师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下面是教师提问的一些技巧和策略:
1. 多种形式的提问。
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封闭性、反问等多
种形式的提问方式,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2. 渐进式提问。
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加深提问难度,
以便逐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并且不至于给学生造成过大的认知负荷。
3. 随机提问。
教师可以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避免只提问优生
或者不爱发言的学生,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
4. 探究性提问。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
行探究和发现,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5. 肯定性提问。
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适度地给予肯定,
以便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总之,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问的技巧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 1 -。
教师掌握有效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

教师掌握有效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
展开全文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目的性,问题的表述要明确
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
二、教师所提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具备三个特征:1.设疑具有思维容量,2.问题具有适合的梯度,3.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三、教师的提问是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照顾后进生
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要多问学困生。
四、课问提问时机的把握要恰当
只有当学生“心求知而未知,口欲言而不散”时提出问题进行启发,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五、提问以后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等待时间思考
不能高密度的进行提问,要考虑学生是否有时间思考问题,组织答案。
六、给予及时的教师评价
七、课堂提问要注重情感,热爱学生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教师还要对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多给点期待的时间,为毎一位学生的心中点亮一盏希望的灯,让他们充满信心。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沒有固定模式,只有教师多实践、多摸索,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集体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 - 写写帮文库

集体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 - 写
写帮文库
作为一名教师,在集体活动中提问和回答是十分重要的技能。
有
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而有效的回答
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以下是几种教师在集体活动中有
效提问和回应的策略:
1.开放式问题
教师在提问时应尽量使用开放式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
思考,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探究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问:“这个问题
的答案是什么,为什么?”这种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的本质。
2.为问题设定目标
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应该给学生设定明确的目标,例如,“请你
们在5分钟内思考某个问题,并且给出你的答案和解释。
”这可以帮
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
3.鼓励学生思考
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起点来引导学生开
始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说:“让我们一起想一想这个问题,它和我
们正在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
4.多种方式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回答学生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模拟等方式回答学生的问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5.鼓励学生提问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提问,还应该鼓励学生提问。
这可以
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认
真听取并给予回答。
最后,教师在集体活动中提问和回答时,应该注重方法和技巧。
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课堂提问策略

鼓励学生自愿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性提问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选择特 定的学生进行提问,以提高教学效果 。
04
教师课堂提问的注意事项
避免重复提问
重复提问会浪费课堂时间,影 响教学进度,并且可能使学生 产生厌烦情绪。
教师应当在提问后给予学生足 够的时间思考,而不是反复追 问,以免干扰学生的思路。
在新课导入中的应用
总结词
激发兴趣、引导思考
详细描述
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可以围绕与 新课相关的背景知识、生活实例或趣味性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新课内容的理 解和掌握。
在知识巩固中的应用
总结词
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回答
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 反馈和评价,以帮助学生了解自
己的学习状况。
积极的反馈可以激励学生继续努 力,而建设性的评价则可以帮助 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
改进。
教师应当注意评价的公正性和客 观性,避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主
观臆断或过于笼统的评价。
05
教师课堂提问的实践应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鼓励主动思考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促进课堂互动
通过提问和回答,促进师 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 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思考
启发学生思维
通过提问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 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 力。
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提问有针对性的问题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 识点和概念,加深对知识 的掌握。
试述在科学教育中教师提问的策略

试述在科学教育中教师提问的策略在科学教育中,教师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深入了解科学的核心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联。
以下是一些教师可以采用的有效提问策略。
1.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用开放性问题开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并且鼓励学生通过解释、推理和实验来构建他们的理解。
例如:“你认为为什么会下雨?”或“你觉得是什么力量使得物体沉下去或浮起来?”2.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需要学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样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这种问题通常是“是或不是”或“对或错”的形式。
例如:“在地球上,日出是东边还是西边?”或“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吗?”3.引导性问题:引导性问题可用于指导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你认为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温度?”或“你觉得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4.比较性问题:通过提出比较性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进行思考和分析。
例如:“从构造的角度来看,植物和动物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或“在光学中,平面镜和凹透镜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5.扩展性问题:扩展性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下,并深化他们的理解。
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你认为如果地球的自转速度变快或变慢,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你觉得如何利用地球自转来解释日月潮汐现象?”6.层次性问题:层次性问题鼓励学生考虑一个问题的不同层面和细节,并逐渐深入思考。
通过提出层次性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知识的整体和细节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科研实验中,我们为什么要制定实验步骤和控制变量?控制变量可以使得我们的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吗?”7.想象性问题:想象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帮助他们将具体的概念和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提问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1. 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思考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可以问:“你们能给出一个解方程2x + 5 = 9的方法吗?有多少种不同的解法?”2. 引导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问:“你们能否找到一个特殊的三角形,使其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根?”3. 推理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推理问题,让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思考解决问题。
可以问:“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16,那么这个数可能是什么?”4. 比较性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比较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可以问:“两个矩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6. 应用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应用性的问题,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可以问:“如果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它行驶100公里需要多长时间?”7. 反思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反思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的合理性。
可以问:“你认为你的解题过程是否有效?有没有其他更简单和直接的解法?”9. 讨论性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或全班中进行讨论和交流。
可以问:“在你们看来,代数和几何哪个更重要?为什么?”10. 创新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问:“如果给你一个圆规和直尺,你能通过画直线和圆来画出一个正三角形吗?”。
教师提问的八大策略

教师提问的八大策略教师通过提问,能帮助学生掌握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各个步骤和完成教学任务等,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要在课堂提出有效的问题是一门学问,提问的策略包括:一、采用提问的方法鼓励思考。
教师应抱着具体问题的思考去激发学生脑海中的灵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思想性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提问。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实际问题或小情景,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增强他们自己针对一定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假设提问。
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分析情况,探讨解决途径,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判断能力。
四、采用反向和非人类形容词提问。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问方式,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多种可能性,发掘学生的思考潜力。
五、提建议提问。
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作深入思考,进行比较分析,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
六、采用质疑提问。
可以有效地同步学生的学习步调,帮助学生被动性的学习,将复杂的知识讲解的清楚明白。
七、采用数学问题提问。
数学问题提问是一种灵活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的复习,运用逻辑性。
八、提供分组提问。
这是一种提问的形式是通过分组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各种不同的提问方式,还是有很多好处的,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们应该善于运用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提问策略摘要:话语分析在英语课堂中被广泛运用,例如话轮转换系统,教师的反馈,还有教师的提问,等等。
然而,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大学英语课堂的话语进行研究。
本文对一节中学英语课的录音进行了转写,通过分析教师提问的口头语特征,非口头语特征和其他策略,对如何有效提问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口头语特征非口头语特征问题类型和谐氛围一、引言课堂话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话轮转换,教师的反馈和提问等方面都有许多研究成果。
然而,对中学课堂话语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因此,本文根据chaudron(1988)及richards 和lockhart(1996)对问题的分类,chaudron(1988)对话语修饰(speech modification)的分类,以及widdowson(1978)对语言课堂的交流的分析,对转写的一节中学英语课的语料进行了深入分析。
观察发现,许多提问策略都体现在这节课中,对中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二、提问的策略提问策略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前人的研究,本文侧重讨论展示型问题(display questions),参考型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会聚型问题(convergentquestions)和发散型问题(divergent questions)。
在二语课堂中,会聚型问题多于发散型问题(richards&lockhart,1996:187),另外long和sato(1983)发现以英语作为二外的课堂中老师使用参考型问题明显少于展示型问题(chaudron,1988:127)。
chaudron(1988:54-86)对修饰技巧(modification technique)进行了系统分类。
本文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了提问的修饰策略,如语音(phonology),自我重复(self-repetition),停顿(pause)等。
口头话语模式进行的交流(communication)不是通过讲(speaking)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说(saying)来实现的,因为它使用了如手势,面部表情等副语言方法(paralinguisitc devices),这些方法通过视觉媒介(visual medium)得以传达(widdowson,1978:73)。
因此,本文将口头语特征(verbal features)定义为那些能够通过听觉媒介(aural medium)传递的特征,非口头语特征(non-verbal features)定义为能通过视觉媒介(visual medium)体现的特征,如手势语,面部表情等。
基于前人的研究,我们发现还存在以下不足:(1)在sla课堂的交流分析中,提问的非口头语特征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2)前人的研究对问题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但是很少在具体的课堂中分析它们各自的功能;(3)国内研究多集中于对大学英语课堂话语的分析和探讨,较少涉及中学课堂,而且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策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因此,这篇文章对一节中学英语课进行了转写和分析,然后讨论这节课中所使用的提问策略。
三、研究设计1.研究问题(1)这节课中存在什么类型的口头语特征和非口头语特征?(2)有哪些类型的问题,它们分别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样的功能?(3)这节课中使用了什么提问策略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2.数据收集和转写本文的语料来自对一节实录的英语课视频的转写。
这节课总时长约45分钟。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仅对该视频的四个部分进行了细节分析,其中教师的问题用红色字体标出。
转写过程以riggenbach(1998:213)的转写规则为参考,再加入我们自己的话语转写符号。
教师的问题和相关特征用不同的符号进行了凸显,如“:”(表示元音拖长),“?坭?坨”(表示升调和降调)(详细见文末的转写附录)。
四、语料分析和讨论通过对这节课的转写发现这节课中教师提问时经常使用口头语特征,非口头语特征,等待时间和问题类型等策略,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以上策略在如下转写材料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transcription 100:20—01:16[the whole class are looking at the beauty in ppt.]t:so they mean...a beauty should be like this?坭or[this?坨?[with gestures indicating fat and then slim]1 pp:[this?坨this?坨. 2t:ah, so, what’s that? [gestures indicating slim]3 pp:fat. 4t:fat?坭? 5pp:slim.[in a loud voice] 6t:slim, right, slim. so a beauty should be slim. 7 but how about this one?pp:woo [woo 8t:[look at her face, right, her face? [gestures indicating wide/fat]9pp:fat.10t:yeah,a little fat.so that mean,in…tang dynasty,ok,aha beau:ty should be...[fat,should be fat. 11 pp: [fat. 12t:woo, how about these ladies? 13pp:woo woo 14t:do you want to be such a lady like...like her,ok?...15pp:[long neck xxx. 16t:[long neck, ah, xxx. 17how about these gentlemen? [(laughter)pp:[(laughter) 18t:handsome? [eyes contact with students] 19pp:no. [together, in a loud voice]20t:how to say?er? 21pp:terrible. 22t:terrible, aha, maybe terrible. 23以上例子中,教师提问的对象是全班学生,我们可以发现这位教师与学生有很好的互动。
这节课中提问的口头语特征有:首先,在第9、15、21行存在许多对某些话语的自我重复。
chaudron(1988:84)指出重复可以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对信息进行加工或者跟随教师的模范指导。
第9行的重复是为了突出重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文中所提到的美人的脸上。
21行的重复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加工输入的信息并且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此外,在第1、5、11、17行分别出现了笑,元音拖长,升调和降调,单词重音(word stress)。
其中,第1行的升降调用来对比一对反义词,如“胖”和“瘦”,当升降调和相关的手势结合的时候,这个问题就非常形象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变得更容易理解。
而且,元音拖长和单词重音的使用能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或者表达个人的情感以便更有效,更自然地与学生互动。
在第1、3、9、19行提问的时候还有许多非口头语特征,包括和学生的眼神接触和许多手势语。
当这些非口头语和口头语策略结合使用的时候,它们对课堂融洽氛围的营造起了重要作用。
transcription 209:28-10:20t:and then...true or false questions...i don’t think it’s difficult for you...en...[students are thinking about these questions] first one, do you know first one? 24 pp:false. 25t:false.why? ah, don’t tell me together.yes,don’t tell me together. any volunteer?(7.0) ah so volunteer,please.[say it very quickly] 26p1:[hand up] 27t: please?坭 28p1:keep their faith. 29t:er...keep their faith.ah(2.0) do you agree?(2.0)[eyes contact with the whole class]30pp: yes. 31t:yes. ok, thank you. you can sit down. ok, that means ×××. it’s not consistent,ok. 32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还有许多其他提问策略被使用。
在第26,30行中,一些问题的等待时间长于一秒,其中一个问题的等待回答的时间甚至长达七秒。
这种现象表明当面临较难问题时,教师会给学生空出较多时间来思考使学生能有更准确的回答和更多的语言输出。
另一个较长等待时间的原因可能是回答问题的对象是个别学生而不是全班学生,因此学生可能对自己的答案不够有信心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transcription 315:57—16:40t:ok, how about...how about this?ok,now please volunteer. [ gestures calling for answers]33pp:[in the ××× 34t:[ah in the ×××. it’s...please. [ nominate one student] 35p2:tattoo. 36t:tattoo,en...to what, for what? [gestures indicating what]37p2:××× 38t:yes, anything else? 39p2:××× and...[can’t give a right answer] 40t:ah, ok, thank you all the same. yes, please. [nominate another student] 41p3:××× 42t:er, do you agree? 43pp:yes. 44t:yes, ok. thank you. very good. 45transcription 423:30—25:17[ the question in ppt is: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what three things influence people’s ideas of beauty?] t:what three things?(2.0) 46p4:[hand up] 47t:yes [nominate p4] 48p4:××× 49t:do you agree? 50pp:no. [ in a loud voice together]51t:aha... i’m so sorry. ok. [ nominate another student] 52p5:society, history and culture. 53t:er...society:?坭 [history:?坭and culture?坨[with gestures indicating the first,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54 pp:[history 55t:yes? 56pp:[yes 57t: [yes, ok, yes. that’s it. ××× 58how about second one?p6:[hand up] 59t:ok,jing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