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与人性的思索——评日本影片《入殓师》

合集下载

入殓师影评

入殓师影评

《入殓师》:生命之重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一个极其传统的巨大民族。

在这样的传统教育下“死”成为了不能提及的词,小的时候只要我一说到这个字,姥姥就会马上跺脚说“呸呸呸”。

“死”在中国人的字典里是黑色的,消极的,它意味着腐烂,僵硬,恶心,所以多数人不愿意去触碰死者,甚至不愿意在生活中提到或想到死。

.在美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生前就为自己买下墓地,而这一切在东方文化中都是鲜见的。

在《入殓师》这部电影中,死”这个字由刻意避讳到充满温暖,好像那张模糊不清的脸最后被瞧出了模样,只要你愿意接近它,它就不是冰冷的。

看这部电影请抛开国别,它讲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

个人觉得入殓师其实是非常典型的日式电影。

他的角度细节都比较出色,略微太煽情了,幸好不太做作。

比较欣赏的是编剧,从一个小小的葬礼就能使观众了解那个人的平生。

这一点我甚是钦佩。

他们做这部电影还是非常认真细致的。

这样细腻的影片不花点时间去细细品味那可就是大大的损失了。

《入殓师》在主题处理的手法上,切入点主要在生者面对亲人离别时的情绪反映,通过此来引申出人们的生死观。

以它的中心来看,它强调的是一个对“死亡”的接受过程。

死亡,有多少人亲身经历过死亡呢,我相信看完这部影片大家脑海中都会回想起亲人离去的场面,说实话我还没有真切的感受过,也很怕自己亲身去感受,20年来两个离我而去的亲人都是在我还没记事的时候离开的,想到这里不禁觉得幸运,但你得到的越多失去是就会越痛。

虽未亲身经历却也感同身受过,我最好的朋友在高三那年失去了母亲,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身边人经历这种痛苦。

我劝她不要哭,我说: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要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生老病死,但人都是笑着离开的,因为一切都结束了。

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影片中火葬场的老头在桥上遇见小林君看鱼时的对话让我感触颇深。

“真是让人悲伤,为了死而努力。

终归是一死,不那么辛苦也可以吧.....”对啊,不那么辛苦不可以吗,哈,当然不可以啦,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都有信念,终归沿着自己的路努力向前,即便前方是死亡。

1入殓师影评3

1入殓师影评3

入殓师影评入殓师的文化交流“死亡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然后走向下一程。

”没有精彩的画面,没有神奇的特效,有的是缓缓如流水般的朴实平淡情节,为观众描述了导演对死亡的不同理解,《入殓师》,就是这样一部咋听起来像日本惊悚片的电影,却摘得了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桂冠。

看完整部电影,影片所表达的东西很多,电影讲述的是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本是一名大提琴演奏家,由于乐团的解散从东京来到乡下,迫于生活的压力,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一名入殓师,由于人们对入殓师的忌讳,亲人、朋友对他的职业充满了厌恶与羞耻,小林大悟经受着来自家庭与朋友的压力,甚至是死者家属认为他是“靠死人吃饭的”。

在不断的入殓过程中他感受着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最终仍然坚定了自己的选择,通过给澡堂老奶奶、小林父亲的入殓让大家都得到了情感的释怀。

人生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相比没有区别的出生和死亡,正是这点差别,人才之所以成为人,才有真正的人生意义。

在看完《入殓师》之后,犹如在路边书摊淘到了求知若渴却难得的绝版旧书一般,在安静、清醒的头脑中充满感动。

电影故事本身极具普通,主人公也是普通人,但就是他做了一项极不普通的事,让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人往往受到主观偏见影响,群居的人把这种偏见固定下来,就形成了禁忌,死亡是人们无法回避的终点,但就是这样的自然事件,却被所有人都忌讳着,因此,小林大悟在转行入殓师后,昔日玩伴、相濡以沫的妻子、甚至死者的家属都觉得这是一件羞耻的工作,都毫无例外的选择远离他,这正是人性的可悲之处,人们对传统文化往往选择的是顺从和不理解,没有信仰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我特别痴迷道教的道法自然、尊重生命思想,宗教远胜过唯物主义在对人情感上的人文关怀,《入殓师》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极致,影片中一遍遍的入殓仪式就是生死之交的终极关怀,让死者得到了尊重,让生者得到了慰藉。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传承与碰撞中交响辉映,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入殓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日本在尊重个人文明理念与对抗牺牲奉献为荣的野蛮信仰之间找到了平衡,日本人崇拜死亡,将“切腹”作为最高灵魂解放,因此,《入殓师》在这种军国统治思想下的切入点十分独特。

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从文学角度看日本电影《入殓师》

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从文学角度看日本电影《入殓师》

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从文学角度看日本电影《入殓师》2009年,日本电影《入殓师》获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时隔54年,日本电影重获此殊荣,是什么让一个原本放在哪个国家都是敏感禁忌的故事——帮死者入殓,深深地打动了全球各种文化背景的人?看完电影,相信每个人都能得出答案,那就是对逝者的尊敬、对生命的珍重、对人生的思索,以及对死亡的感知和体悟。

不管是日本也好,中国也好,西方也好,为死者化妆整容都不是阳光行业(因为在传统意义上,死亡本身就不是一件可以摊开在阳光下审视的事)。

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丧葬的避讳,一般人很难接触到入殓师这一行业,更是不了解也不尊重这一行业。

从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小林大悟(本木雅弘饰演)起初做入殓师也是带着羞愧的,只是迫于生计,不得已而为之。

周围的人甚至是他的妻子美香(广末凉子饰演)对他从事这个职业也都不能理解和接纳。

然而,在社长佐佐木的带领下,小林经过了初期的不适应,逐渐对这个“入殓师”的身份和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也逐渐爱上这份工作。

在为死者入殓的过程中,他是以一种爱心在为死者服务——擦身、换衣、化妆,为死者的亲属还原死者生命中最后的美丽,为死者踏上一个新的旅程而送别。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入殓师的小林一直是极其虔诚、严肃、认真的。

这虽然只是一种仪式,但却充溢着宗教般的人性的光辉。

我们看到在这一仪式中,“生”不是作为一种胜利或者幸灾乐祸凌驾于“死”,而是褪去其喧噪的外壳,袒露出温柔蕴藉的一面,静静地与“死”握手言别。

相信凡是读过村上春树作品的人想必都知道那句著名的论断:“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作为一部以殡葬业工作者为主角的电影,“死亡”是《入殓师》无法回避的问题,然而“死亡”并非影片真正的主题或者说唯一的主题,“死亡”只是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得以好好打量和审视以前走过的路以及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这个世界。

“死亡”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任何人的死亡都会对与之有联系的其他人产生深刻的影响,令人无法抗拒。

《入殓师》带来的感动

《入殓师》带来的感动

《入殓师》带来的感动近几年来,我在铺天盖地的美国大片中迷失,以为这才是电影,是高成本带来的高质量的享受。

电影就像是商品,电影人制造出来观众买单。

电影就像是流行音乐一样,追逐着时代的潮流,迎合着大众的口味。

我总是热切期待着大片的公映,因为技术的提高,现在的大片一部比一部精彩,一部比一部真实。

可随后才发现看大片就像吃泡面一样的感觉,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脑特效中刺激着自己的视觉神经。

我想,我看的重点不是电影,而是这部电影使用了什么更先进的电脑模拟技术,陶醉的也不是电影情节,而是对电脑技术的震撼。

小的时候看着简单的动画片,现在看着越来越真实的高级动画片。

电影技术的革命,带来的是人性的缺失。

电影的概念就和傻瓜相机一样,简单的才是大众的。

而我,也像傻瓜一样臣服于天花乱坠的特效场面。

没有时间思考其他的,也不需要思考,简单的剧情和少儿动画片差不多,兴许动画片的剧情还相对复杂些。

不知不觉中我的思维简单了,不知不觉中我的心灵干涸了。

《入殓师》,日本拍的低成本电影,名不见经传的导演和陌生的演员却拿到了2009年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开始的时候这让我很疑惑,也很好奇,等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已经忘记了先前的疑惑,因为我在思考,思考人生,思考我的生活。

大悟是日本东京一个乐团的大提琴手,他热爱音乐,对音乐有着执着的追求,可现实却不尽人意,乐团的冷清宣告大悟失业了,当人生走到低谷的时候大悟也会迷茫,值得庆幸的是大悟有个充满温情的妻子,妻子的理解与支持让大悟重新振作了起来。

回到老家之后他竟意外找到了一份入殓师的工作。

迫于生活的压力大悟接受了这份工作,但他真正接受这份工作却是在他看到了入殓师工作的伟大之处之后。

大悟受到了众人的排挤,甚至他深爱的妻子也经受不住压力离他而去,生活再次陷入危机,对于入殓师的工作大悟也曾打算放弃,但是入殓师的神圣使命确让大悟难以放下。

在最艰难的时间,大悟用音乐滋润着自己的心灵。

之后,大悟的妻子回到了他的身边,在看了大悟的工作过程之后才理解到了丈夫伟大。

入殓师观后感10篇

入殓师观后感10篇

入殓师观后感10篇入殓师观后感1人们不会将大提琴手和入殓师相提并论,甚至很难将二者建立某种联系,但这种印象恐怕都在接触泷田洋二郎导演作品《入殓师》之前形成;随着大悟工作的日臻熟练,表情庄重、动作舒展、步骤娴熟,想必观影者会在入殓的细节上领会一些关于音乐演奏的魅力,如有送别亲人的经历则感触更为强烈。

管弦乐团解散了,从幼儿即苦练琴技的大提琴手大悟失业,不得不卖琴偿还高额的购琴款,去乡下老家渡过窘迫的日子。

告别热闹繁华的都市回到乡村小镇,每一次我都难免凄惶,那种让人感伤的凋敝,让人揪心的冷清和让人惧怕的寂静始终挥之不去。

泷田洋二郎也发现了这种反差,并不经意地表现出来,失望、颓唐而消极。

好在大悟的母亲留下了一栋小木屋,一间陈旧但精致的咖啡店,工作之余,大悟和妻子围着吧台吃火锅,上上网,拉拉琴。

原野空旷,一望无垠,小镇点缀其间,顿生天地浩淼之感。

站在桥上看流水,看鱼,或在庭院赏如雪的樱花,在花木葱郁的屋顶花园吃河豚卵。

疲乏了,去大澡堂泡泡,聊聊陈年旧事。

小镇的日子,像落花、像飞絮,岑寂,闲散、惬意,无拘无束。

曾经抱负远大的提琴手消失,让位于为人不屑的入殓师,过程不可谓不艰难,但放在大工业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也不难实现。

在城市里,工业化耐心地摧毁关于美的一切,艺术、想像,包括回忆。

或许,我们都只有在人人选择逃避而又向往的乡村复原被一点点抛弃的童话。

回到入殓这个话题。

无可厚非,我们一如既往地欣欣然期盼新生,恐惧甚至诅咒死亡,但死亡始终无法抗拒,每个人都无法决定死亡的时间。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好好活着,珍惜在世的每一寸光阴。

入殓师观后感2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不抒发一下心情总感觉有点不舒服啊,因为这部电影真的让我感慨良多。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死是一扇门,它并不是终止,而是超越,是踏上新的旅途。

”这种说法有点像我们所说的轮回吧!这部电影深刻地表现出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对逝者的尊重。

“入殓师”并不是一个让人崇拜的职业,在日本甚至让人看不起。

生死与人性的思索——评影片《入殓师》

生死与人性的思索——评影片《入殓师》
畏惧 , 而是透过死亡更 能领悟到活着 的真谛和 秀 关键在 于“ 是否在人性 思索的层面上作 出了 考. 价值所在 影片 中的主 人公小 林 , 一个执 着 令人心 灵 为之倾倒 的 美学发现 ”《 殓 师 从 ,入 地 要做 大提琴 师的梦想破 灭之后 , 开始 为人 生 观众展现 了人性 的善 良与丑陋的两面性 , 人 让 寻找另外一个适合 自己的职业。 万般 无奈 之中 更加发现 人性 中美好 的元素。 影片 中塑造 了一 的他 , 在报 纸上寻 找工 作 , 并且 去面试 了报纸 系列 善 良的人物形 象 , 如小 林的社 长 , 堂 诸 澡 上所谓 的“ 旅游助理 ” 的工 作 一切仿佛在冥 冥 的老板 娘等 。 对于 主人公 小林 性成果” 。 … 从影 片的名字 , 不难看 出 就 影片 的主题是 跟死亡 有关 , 但看过 影片之 后 ,
又 该去 向何处 , 都是一 个未 知数 更耐 人寻 味 颜 色都 变了 , 但是 他却 只能忍 气吞 声 这其 实 的是 , 面对着亡故 的父亲 时, 发出感叹 , 从一 个侧面反映 出了当时的 曰本人 , 入殓 小林 他 对于 “ 个人 的一生 , 这 最后 就只有 这么一 个/ J J 、 w 的 师这 个职业的歧视和侮 辱 , 当针对 着小 林的 但
你就会发现 , 在这部影 片背后的意蕴 是多重性
的 、
纸盒 子”这是一个儿 子对 自己的父 亲的感慨 , 时候 , , 就不 仅仅 是对于 职业 的歧视 , 而是在 恣 首先 , 《 八殓 师 》 是对传统 的话题 死与生的 也是他对人活着 的真谛和价值 的质 问和反省。 意地 践踏 着小林 的人格 。 正因为有 了对 比才使 重新解 读 , 通过 对咫尺 天涯 的死生 两个世 界 、 其次 ,人殓 师》 部影 片更能启发观众对 得人 性中美好和善 良显 得更为崇高 , 《 i 塞 使得 人的 不同境界的展现 , 让观 众对死亡并不是 充满着 人性本质 进行进一步 的思索。 一部影 片是 否优 真诚 和理解显得更 为重 要 , 更给人 以启迪 和思

高二杂文作文:评电影《入殓师》_1200字

高二杂文作文:评电影《入殓师》_1200字

评电影《入殓师》_1200字死亡,入殓,面对这一系列冰冷的词语,我们改如何应付,饰以温暖。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我们甚至来不及驻足,观望,所有便是在须臾间逝去,曾经所有的恩怨,纠葛都化为灰烬。

生前的憎恨都幻化为死后的体谅,欣慰。

然而付出的代价则是自身对逝者的缅怀。

电影《入殓师》由泷田洋二郎导演执导,本木雅泓、广末凉子主演,讲述了一个大提琴家因生活所迫成为入殓师,从开始的不适应到最后享受上这个职业的过程。

《入殓师》获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等无数大奖。

这样一部被无数光环所环绕的电影,可见其影片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一部极具日本式的哲理的电影,以一个入殓师的角度,去描述了斑驳陆离的世事,所带给我们强烈的感概。

在电影开场镜头,小林大悟和佐佐木社长驾驶着车在浓雾弥漫的公路驶出,此处和《夜半歌声》开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观众不知不觉带入了随着摄影机的移动去融入了故事情节中。

开场白也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第一人称的设计将观众带入一个内心挣扎的入殓师的生活情境——主人公小林父亲在他六岁时和咖啡厅的服务员走了,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当这样的生活持续了30年,主人公内心的怨恨便慢慢沉淀,筑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围墙,从此父亲便成了小林心中抛弃妻子不负责人的代名词,以致他对父亲抗拒,他甚至不愿去看清那个男人的脸庞。

影片中的背景音乐由久石让谱写为本片增色不少。

以大提琴为主要乐器的背景音乐。

时而柔和,时而沉稳,时而激越。

与主人公的心情相匹配,也让观众的心情随之跌宕。

小林在为变性男生入殓的时候,先是以小提琴为背景的音乐一声声响起,配合者主人公为其入殓的系列动作有节奏的演奏,营造出一份庄重肃穆的意境。

再来亲人的啜泣声渐渐响起,随后大提琴成为主要背景音乐,交叉哭声,直至哭声越来越大盖过乐声,背景音乐以一个隐蔽的方式结束。

小林望着他们的泪眼,眉头由皱开始舒展,他知道所有的不可理喻都在人逝去的那刻得到了谅解。

《入殓师》观后感

《入殓师》观后感

《入殓师》观后感《入殓师》观后感6篇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入殓师》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入殓师》观后感1两节课看完了日本电影《入殓师》,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入殓师从刚开始工作一直到成为职业入殓师的心理历程。

从这部影片里可以看出很多与心理人类学有关的知识。

首先,男主人公入殓师,以及他的妻子和朋友们,在一开始对入殓师这一行业抱有极端的反感,他们认为这一行业常常与死人为伴,工作的性质便是接触死人。

按照世俗观点,这是晦气的,肮脏的,低贱的工作。

因此男主人公在从事这项工作之后,他的妻子回了娘家,他的朋友不再乐意和他打招呼。

但是到后来,由于男主人公的执著和努力,人们逐渐发觉入殓并非是低贱的。

因为人死之后并不意味着就变成了妖魔鬼怪,而是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从繁忙不息的工作走向了从容安稳的`休息。

所以,在一个人逝去后为他打点装扮是为了让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从而使一个人有着完整的一生,其实这在实质上是对一个人的尊重。

其次,从影片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待人处世的点滴行为大多是由自己内心情感所造成的。

一个人从心理上对某一件事情敬佩欣赏,那么表现于外的必然是礼貌尊敬的行为举止,反之则表现出藐视的行为。

所以,要想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是改变他人对某事的看法,首先就要调整心理。

而具体来说,调整心理也就是调整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也就是人性之根。

最后,从片中可以发现,日本是一个很讲礼仪的国度。

人们内心之间的相互尊敬,表之于外便是礼仪,而反过来,礼仪也可以促进人们内心生起敬重之心。

这就是《论语》中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孔子认为祭祀中的羊代表了一种礼,能唤起人们内心的庄重感,因此不可为了节约而免去贡羊)。

《入殓师》观后感2带着复杂而又凝重的心情看完的《入殓师》,这部日本电影,入殓师观后感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O 年 2月 2 09 3日 ,
生 死 与 人 性 的
日本影片 《 入殓 师》 获 得第 8 届 奥斯 卡 金像 1 奖之最佳外语 片奖 ,这 是 日本 时隔 5 4年后 再 评 日本影片( ( 入殓师) ) 次荣获奥斯 卡最佳外语 影片奖 的电影 。 《 入殓 师》之 所 以取得 成功 , 不 仅因其有着多重的意 蕴 ,给观众带来理性的


1 6
他却 以他 自己独特 的哲 学 ,乐观而从容地 坚持做着 自 己的工作 。在他 的身上 ,能够让人感受到人性 内在美 的静穆无声。而相 对 于人 性美 好 的一 面 , 《 入殓 师》 也着意地刻画 了一些人性 丑陋的一面 。在小林 工作 的 过程 中,曾为一个 因事故 而死掉的正值青春年华 的女 孩子妆扮 ,在小 林 为其 妆 扮 之后 ,她 的母 亲哭 着说 道 :“ 这不 是我的孩 子 ,我 的孩子不 是这 个样 子的 ! ” 之后就是这个死去 的女 孩子的父亲对 于造成这 次事故 的男孩子的责骂和痛斥 ,他 毫不顾忌地说道 :“ 去吧 , 让你也做个像那个人 ( 指小林 )的工作吧 ,让你一 辈 子赎罪吧 ! ”当时的小林 ,面对 着 自己被 无端 地作 为


死亡对 他来 说 ,也 开 始 变 得 如 同 社 长所说的 “ 死是一件普通 的事” 了。但真正对主人公 小林 影 响 深 刻 的死 亡 应 该 是 对 他 所 亲 近 的 人 的死 亡 , 澡堂 的老 太 太 和他 的父 亲 的 死 亡 。 在这 两个 人 的 死 亡
中, 澡堂 的老太在她临终前的那 一刻还是在忙着做
事,若不是死亡突然来袭 ,她可能还会继续开着她 的 澡堂 。死与生 ,只有一线之隔,但是却是完全不 同的 世界 。逝去的人无可挽回 ,而活着 的人呢,是不是该 好好珍惜?老太太的儿子 ,在 突然看他母 亲最后一面 时 ,紧紧地 合 住 双 手 ,低 哑 的嗓 音 颤 抖地 重 复着 : “ 妈妈 ,对不起 ……” ,这里是 生者对 已逝者 的忏悔 , 但为何忏悔 ,活着的人 以后又该去向何处 ,都是一个 未知数 。更耐 人寻 味 的是 ,小林 面对着 亡故 的父 亲 时 ,他发 出感叹 , “ 这个人 的一生 ,最后就只有这么 个小 小的纸盒子 ” ,这是一个 儿子对 自己的父亲 的 感慨 ,也是他对人活着的真谛和价值 的质问和反省 。 其次,《 入殓师》这 部影片更能启发 观众对人性 本质进行进一步的思索。一部影片是否优秀关键在于 是否在人性思索 的层 面上作 出了令人心灵为之倾 倒 首先, 《 入殓 师》是对传统 的话题死与生 的重新 “ 解读 ,通过对咫 尺天涯的死生两个世界 、不同境界的 的美学发现” 入殓 师》给观众展现了人性的善 良与 ,《 展现 ,让观众对死亡并不是充满着畏惧 ,而是透过 死 丑陋的两面性 ,让人更加发现人性 中美好的元素。影 亡更能领悟到活着的真谛和价值所在 。影片中的主人 片中塑 造 了一 系列 善 良的人 物形象 ,诸 如小林 的社 公小林 ,从一个 执着 地要 做 大提琴 师 的梦想破 灭 之 长 ,澡 堂的老板娘等 。对于主人公小林来说 ,遇到 了 后 ,开始为人生寻找另外 一个适合 自己的职业。万 般 他的社 长是他一生命运的转折点 ,也注定了他要与入 无奈之 中的他 ,在报纸上 寻找工作 ,并且去面试了报 殓师这 个职业有着不解之缘。在小林 由最初的对入殓 纸上所谓 的 “ 游助理 ”的工作 。一切仿佛在冥冥之 师的恐惧与无法忍受 ,到逐渐接受并且适应这个职业 旅 中 ,一切又仿佛在期望之外 。他茫然地就踏上 了入殓 的过程 中,他的社长在其 中起 了很大的作用 。他不仅 师这个职业的生涯。从第一次去拍摄为公 司广告宣传 在工作上对小林严厉而富有耐心 ,在生活上对小林 也 所用 的 D D开始 ,他觉得 自己的这个职业是屈辱 的 , 是关心备至 ,最 主要 的是他是从心灵深处对小林 的理 V 低贱 的,受人歧视 的,因此他对妻子和亲友都隐瞒 了 解 ,既有一份长者的智慧 ,又有 一种亲人般 的关怀。 这一事实。影片到这里 ,还未曾对死 与生的主题有真 他不仅 在工 作上 ,认 真而严 肃地对 待 自己从 事的职 正的涉及 ,但是一切也都顺利成章地把小林推到了现 业 ,而且在 心灵上帮小林摆脱以人殓师职业为耻辱 的 实的面前 。他第 一次 跟 社长 出去 做事 ,是在 炎炎 夏 阴影。即便是在对待小林辞职之时,他依然从 容地邀 日,一个 已经死去两周 ,尸 体腐烂 的老太太 ,从 未直 请小林 和他一 同进餐 ,共享人间美昧 。对小林 的社长 面过死亡的小林 ,第一次接触了人 的尸体 ,而且还是 来说 ,他可 能也被很多的人所不理解和不接受 ,但是

人 的 死 亡,
水 人 性 的思 考 。
《 入殓 师》讲 述 的 是一 个 失 业 的 大 提 琴 师 ,迫 于 生 计 ,放 弃 了 直为之奋斗的大提琴 梦想 ,回到家乡做 人殓 师 的经 历 。它 之 所 以入 田 选本届奥斯卡金像奖之 , C 最佳外语 片奖 ,是 因其 符合奥斯 卡最佳外语片 奖选 取 的宗 旨 。奥 斯 卡 最 佳外 语 片的 评 奖 主 旨 是,“ 面对世界文 化的 差异性 ,秉承平等对话 的精神 ,努力 发现海外 不 同 国族 电影 文 化 的本 质特征及 其人文 的 、审美 的创新 性成果 ”) 影 片 (。从 1 的 名字 ,就 不难 看 出影 片 的主 题 是 跟 死 亡有 关 ,但 看 过影 片之后 ,你就会发现 ,在这部影片背后 的意蕴是 多重性 的。
全 新 的 认 识 和 思考 ,更 因其 以不 疾 不 徐 的 叙述

格调 ,采用传统 的电影 艺 术 技 巧 ,却 不 落 俗 套 ,让人在时喜时悲之
余 受 到 心 灵 的震 撼 和 对
个 腐烂 的 面 目全非 的 令 他 呕 吐 不 已的 尸 体, 对死亡 的接 触就这 样开 始拉开 帷幕 了。之 后 整 部影 片 就穿 插 地 表 现 了 小林 所接 触 的 不 同 性 别 、不 同 年 龄 的陌生人 或者 熟悉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