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隧道控制测量方案1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布设1.1洞内导线精度设计马石梁隧道长3686m,洞内导线控制测量应按三等导线的精度施测,设讣测角中误差为土2.0",边长相对精度为2/100000o1.2洞外导线网形设计111设计院交桩的GPS点接入导线控制网,在马石梁隧道进、出口和斜井入口处分别建立1个三角网控制进洞导线,在隧顶地表布设1条复合导线连接进岀口三角网,以保证洞内测量贯通。
1.3洞内导线网形设计洞内导线网应布设为闭合导线环,以加强测量检核和提高测量精度,每个导线环的边数为4〜6条;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导线边长应尽量放长,洞内导线设计平均边长不小于300m,特殊惜况下最短边长应不低于150m,相邻边长的比不宜小于1: 3o 导线网可参照下图布设:多边形闭合环1.4导线点的埋设导线点埋设时,在确保视线清晰的条件下,应尽量将导线边长放长,以减少洞内测站数,削弱误差的积累;导线点应沿中线附近布设,以削弱旁折光对水平角测量精度的影响;导线点应成对埋设,埋设时成对的两个导线点应在里程方向前后错开5〜10m,左右错开0.5〜lm,以便于观测和防止导线点在使用过程产生混淆;导线点的埋设位置应在隧道边墙上用红油漆进行标记,并注明距边墙的距离,以便于寻找。
1.5洞内导线点的编号原则由于导线点埋设时询后错开,各导线点里程不同,为避免导线点编号重复, 建议按照导线点里程作为点名,里程取整至m,点号前冠以“M”,斜井按照斜井的里程编号,前冠以“X”,例如:M101+758、X+102分别表示正洞101+758、和斜井102m处的导线点,如导线点遭到破坏,第一次补设的导线点在点名前再冠以字母A,如补设点继续被破坏第二次补设的在点名前再冠以字母B,依次类推。
1.6控制网观测的仪器要求鉴于洞内导线测量环境差、施工干扰大、占用时间长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 洞内导线测量应采用高精度、稳定性好的全站仪进行导线网的观测,即应采用拓普康602和7502全站仪进行观测。
一种特长隧道的控制测量方法

一种特长隧道的控制测量方法隧道的控制测量是隧道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隧道施工的安全、高效和精度提供了关键性保障。
特长隧道控制测量的要求比较高,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控制测量方法来实现。
本文将介绍特长隧道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和常用的控制测量方法。
首先,简要介绍特长隧道的特点和控制测量的目标;其次,分析现有的一些控制测量方法的优缺点;最后,介绍几种针对特长隧道控制测量的新方法,阐述其原理和优点。
一、特长隧道的特点和控制测量的目标特长隧道通常是指长度大于5 公里的隧道,它们往往修建于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必须在山体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中施工。
这就使得特长隧道的控制测量变得更为困难和复杂。
特长隧道的控制测量的目标是精确测量隧道轴线、高程、横断面和偏差等参数,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和精度。
二、现有控制测量方法的优缺点(一)传统测量方法传统的隧道控制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地面测量和地下测量等。
全站仪测量精度比较高,但在长距离和走形较大的隧道中使用困难,并且在地下环境中易受到光源干扰;地面测量可以有效地解决隧道轴线和横断面的测量问题,但在地形复杂的区域中使用困难,并且需要大量的测量人手;地下测量可以规避地形因素的干扰,但在长距离和小半径曲线的隧道中使用效果不佳。
(二)激光扫描测量法激光扫描测量法使用激光测距仪对隧道内部进行无缝扫描,将扫描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隧道的三维模型。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全面的特点,可以有效地解决隧道控制测量中的各种问题,但成本较高,操作难度较大。
(三)GPS 测量法GPS 测量法使用GPS 设备进行测量,可以获得隧道的空间位置和高程等信息。
由于GPS 测量需要具备比较良好的视野,因此在复杂地形或长隧道中使用效果较差。
三、特长隧道的控制测量新方法(一)捆绑光纤传感技术捆绑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地下结构监测技术,通过在隧道内部安装光纤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隧道内部的温度、形变和应力等参数。
高海拔超特长隧道的控制测量

③测量方法及具体操作规程:使用全站仪 TCRA1201 进行测量,2 个方向分别测量左右角 2 次,每一次测量的 左右角之和为 360°,精度满足±5″内,左右角之差精度满 足±5″,测量数据见表 3。
表 3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一测回内各方 归零后同一方向 仪器等级 半测回归零差/″
向 2C 互差/″ 值各测回较差/″
0.5″级仪器
4
6
4
四等
1″级仪器
6
9
6
及以上
2″级仪器
8
13
9
一级 2″级仪器
12
18
12
及以下 6″级仪器
18
-
24
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 2C 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 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各方向 2C 互差的限值。
3.2.4 洞内控制测量注意事项。在进行洞内控制测 量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 测量仪器
根据高海拔超特长隧道中洞内洞外测量的要求,选 取一定精度的仪器,仪器配置要求稳定可靠,经检验合格 后方可进场使用。对仪器的管理需要由专人负责,及时检 查仪器故障,避免测量误差。测量仪器配置情况见表 1。
表 1 测量仪器配置表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仪器精度
全站仪
TCR1201+
1〞±1mm
精密水准仪
总 652 期第九期 2018 年 9 月
河南科技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交通与建筑
高海拔超特长隧道的控制测量
杨云
(中建交通建设集团南分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巴基斯坦SK水电站特长引水隧洞施工测量方法的研究

巴基斯坦SK水电站特长引水隧洞施工测量方法的研究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巴基斯坦SK水电站特长引水隧洞施工测量的全过程,并对关键的作业步骤作了具体的叙述,;总结了在施工测量中测量作业的发展,采用了测量作业新工艺、新方法。
随着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方法运用到实践生产中,而巴基斯坦SK水电站特长引水隧洞工程由于工程浩大,测量精度要求高,工期较紧,因此在实践中大量的运用了新的测量工艺、方法。
关键词:巴基斯坦SK水电站特长引水隧洞施工测量测量新方法一工程简介巴基斯坦SK水电站位于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开伯尔-普什图省的昆哈(Kunhar)河上,是一座高水头、长隧洞引水式水电站工程。
大坝和进水口位于Kunhar河畔的Andherabela村附近,距伊斯兰堡256km,距主要海港城市卡拉奇1956km。
电站尾水出口位于Paras村附近,距大坝和进水口35km。
苏基克纳里水电站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221MW的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84MW,最大净水头922.72m,最小水头845.76m,电站运行多年平均年发电量32.12亿kW·h。
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233m,最低运行水位为2223m。
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为1037万m3。
电站由拦河坝、溢洪道、电站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管道、地下厂房及尾水隧洞等主要建筑物组成。
其中,引水隧洞长23.19km,内径为6m。
设计引水流量为114.6m3/s,最大引水流量为126.06m3/s。
,引水洞洞身开挖为马蹄形,断面尺寸7.20*7.40m。
二引水隧洞施工控制网测量引水隧洞施工控制网测量旨在洞内标定出引水隧洞的设计中心线和高程,为开挖、衬砌和施工指定方向和位置;特别是保证两个相向开挖面的掘进中,施工中线在平面和高程上按设计的要求正确贯通,保证开挖不超过设计规定的界线。
引水隧洞施工控制网测量内容包括地面和洞内两部分:即对地面(洞外)平面与高程施工控制网及洞内平面与高程控制网测量。
特长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特长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隧道洞内的控制测量是为实现隧道内的比例分配,保证规定的洞内精度而实施的技术手段。
它包括三个主要的技术环节:1)建设前的方案设计;2)施工期间的控制测量;3)施工结束后的控制测量校核。
本文将从以上三个主要环节,探讨特长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一、建设前的方案设计1.1调查依据实施控制测量必须结合本施工段隧道洞内比例分配、洞内要求精度等调查依据,制订出综合性的控制测量计划,指导施工控制测量实施。
1.2建立控制测量的控制网络控制测量的控制网络是由测量点、参考点和连接点等构成,其中测量点主要是洞口、洞尾、隧道中部和隧道周边的各个角点,参考点包括地面参考点和空中参考点,连接点主要是引用参考点以及测量点之间的连接点。
1.3确定测量点的量测方法此处要确定具体测量点的量测方法,可根据施工隧道洞内环境及本施工段要求的洞内精度,考虑采用哪种水平、垂直或全站(含水平、垂直)的测量方法。
1.4确定控制测量的量测时机根据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技术要求及洞内精度要求确定控制测量的量测时机,以便在施工中及时调整洞内设计尺寸。
二、施工期间的控制测量2.1准备控制测量施工要素施工前要准备两套测量仪器及各种配件,并将其运送至测量点。
此外,还要准备其它控制测量施工要素,如单位参考点、测量点及洞内参考线、洞内各类标志物,等等。
2.2定位参考点将测量仪器布置于洞口或洞尾,同时确定参考点的位置,将参考点坐标定位到施工绘图或综合测量系统中,确定控制测量的网络体系。
2.3施工特殊点控制测量施工特殊点要采用特殊的测量方法,例如洞口浇筑底部、中部、洞体围拱及高出洞体的洞顶部、施工前洞体的顶部、洞内塞口位置等等,都必须采取特殊的测量方法进行控制测量。
2.4测量过程中的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任何偏差都要立即进行调整,以保证控制测量的准确性。
三、施工结束后的控制测量校核3.1校核测量数据完成施工后,对洞内控制测量数据进行校核,确认与洞内设计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或者可能存在较大误差时,进行修正校核。
特长隧道的控制测量

1 工程概 况
11 概 况 .
行 车道 宽度 :2 35 x. m。高 度 :5 m . 0
路缘带 宽 度 :2 O5 x. m。余 宽 :2 O2m x .5
双侧 检修 道 :宽× 07 x . 高= .5 25 m 荷载 等级 :汽 超一 0 2 。挂一 2 10 隧道结构 安全 等级 :一 级 隧道 防水 等 级 :二级 路 面 :水 泥砼 刚性路 面
地 段均在 直线段 上 。 由于 受 曲线影 响 ,两 座 隧道 中
为减轻 施工 压力 。及早 打通 全线 第二 大控 制性
工程 ,采取 在进 出 口分 别 组织 队伍 ,按 相 向掘进方
式施 工 ,左 、右 两 幅四个工 作面循 环施 工 。
3 特 长隧道 的控 制测 量
3 1 平 面 控 制 测 量 .
LU Q-in I il g a ( aog Hgw y& B deSprio Hut i a n h i r g u ev in& C nutinC mpn ,B in 00 4 hn ) s o slt o ay eig 10 2 ,C ia ao j Abtat nodrt m rv h rcs n,i o e pl stepat a v u fjs etagrh src:I re oipoetepeio t fl o tm i t e i l a m i
me h d u e a l r g a C X i r v r al h f ce c n r c so f c c lt n, a d r d c t e t o s s tb e p o r m al mp o e g e t t e e i n y a d p e iin o a u ai y i l o n e u e h
特长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浅谈特长隧道的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摘要】:本文陈述长距离隧道的平面控制网布设情况。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先进的gps技术,采集数据经过合理处理后,满足隧道施工规范的要求;洞外控制测量的导线铺设采用左右双导线网布设和线性交叉导线网布设联用的方式,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规范规定要求。
关键词:隧道;gps;控制测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便于人员来往交流和提高货物的流通速度,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任务越来越多,同时需要修建的长大、特长隧道也越来越多。
如何有效地控制好隧道的贯通误差,无论是从经济方面还是从技术方面考虑都显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以电磁波测距仪、全站仪为代表的测绘技术快速发展,使勘测手段得到很大改进。
然而,随着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技术的问世及其被广泛应用于勘探领域,勘测设计与施工必将取得更大的改进。
本文根据以往控制测量经验,结合秦岭某隧道实际测量情况,研究长大隧道的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1、工程概况某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自然环境复杂、植被茂密、气候条件差、交通十分不便及测区相对高差大、控制点不易布设等不利条件。
隧道由两座基本平行的隧道组成,两隧道中线水平间距为28m,垂直距离2.4m。
线隧道全长16.85km,隧道进口端洞口高程约863m,出口端洞口高程约981m。
ii线隧道全长16.71km。
隧道进口端洞口高程约865m,出口端洞口高程约983m。
隧道两端洞口均位于半径为450m的曲线地段。
本文的讨论是以线隧道为例。
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考虑到隧道所处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如果采用常规的三角控制测量,工期长且精度也难以保证,所以应用gps技术进行平面控制网设计,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隧道贯通精度,而且有利于施工测量、减小施工强度。
控制点正确合理的选择有助于gps外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为后续施工提供可靠便利条件。
控制点选在四周较开阔且稳定的岩石上,以便满足接收卫星信号的要求,控制点远离高压线附近以减少电磁辐射源的影响,每个洞口有4个控制点是为了后续施工放样的检核和控制点稳定性的检验,每个洞口两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在300~500m之间且相互通视,便于全站仪的施工放样。
特长隧道测量的贯通误差控制

特长隧道测量的贯通误差控制发布时间:2022-08-23T03:11:35.384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1月1期作者:马勇[导读] 为了减少铁路隧道贯通事故的出现,确保贯通施工的安全问题,需要在测量铁路隧道贯通时,保证马勇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为了减少铁路隧道贯通事故的出现,确保贯通施工的安全问题,需要在测量铁路隧道贯通时,保证贯通测量的精度,同时应制定合理的贯通测量方案,解决实际铁路隧道贯通作业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本文从仪器装备、团队建设、方案设计等方面综合考量,设计了贯通测量方案,在实践中分析了贯通测量技术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措施,提高了铁路隧道贯通测量的精度。
关键词:隧道测量;贯通;误差控制前言铁路隧道贯通测量直接影响铁路隧道建设效率,该环节对贯通精度的要求较高,需要得到高水平的测量技术支持。
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铁路隧道贯通测量精度控制不当的情况很容易出现,为尽可能规避相关问题,正是本文围绕铁路隧道贯通测量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铁路隧道贯通测量技术及精度控制方法1.1常用技术铁路隧道贯通测量可应用多种技术,常用技术包括:①测量勘察技术。
在贯通测量技术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其中的核心为科学测量勘测,测量勘察需要基于要求在贯通测量前完成,进而保证测量效果。
测量勘察需要重点关注静态测量,隧道掘进带来的视觉影响也需要得到重视,进而控制隧道导线测量。
在斜井,需要采用三角高程进行测量,测量过程需要布设三角高程导线。
隧道横正洞的高程测量使用水准测量方法,测量过程需要重点关注隧道中线与腰线的标定,激光指向仪及全站仪的科学应用也需要得到重视。
②陀螺定向技术。
在铁路隧道贯通测量中,陀螺定向技术同样属于常用技术,该技术的精度较高且能够适应隧道内环境,在铁路隧道贯通工程拥有较长距离时的表现更为出色,能够精准完成测量,保证施工质量。
陀螺定向技术能够较好用于高埋深隧道测量,对于存在相对较低气温的隧道来说,井深对陀螺定向技术造成的影响相对较低,因此基于该技术的测量精确度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天门特长隧道控制测量方案重庆高速公路第NL4合同段五工区二〇一八年八月1、测量人员春天门隧道进口端施工设1个测量组,共9名成员(具变动性),包括1名测量组长、进口端6名测量员、通风斜井2名测量员。
根据测量规范要求,定期对隧道洞内、外的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轮廓线的复测,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
2、测量设备3、施工控制网测量成果标记(1)根据重庆南川至两江新区高速公路第NL4合同段第一册总体、路线S5-14第3页、第NL5合同段第一册总体、路线S5-14第2页控制测量成果表要求对适用于春天门隧道内部控制点的寻找和点位标记并做好保护措施。
4、施工控制网的加密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控制测量成果表为基础,布设控制网加密点;布设的控制网加密点必须满足测量相关规范要求和结合现场施工需求。
设计院提供的导线点为:进口端(D63、D64、D65),出口端(D13、D14、D67)。
控制网加密点为进口端(JM01、JM02、JS02)、通风斜井(XJ0、XJ01、XJ02)、出口端(JM03、JM04)。
为方便春天门特长隧道洞外导线联测工作开展,布设一条进口端JM02、JM01起至出口端JM03、JM04止途经通风斜井的附和导线,附和导线点为:JM02、JM01、JS02、Y1、Y2、XJ02、Y3、Y4、Y5、Y6、Y7、Y8、JM03、JM04。
由于附和导线线路过长,达到10.828km,测量累计误差影响导线观测质量。
故在隧道趋近于中线且边长较长的Y5、Y6加密点作为二等控制点布设,分段进口端、出口端附和导线过长问题。
春天门特长隧道控制网布置图:图3、施工控制网的复测5.1 洞外控制网复测5.1.1 GPS控制网测量。
GPS静态控制网观测5.1.2 全站仪导线测量。
GPS控制测量处理成果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
1、JM02、JM01至Y5、Y6途经JS02、Y1、Y2、XJ02、Y3、Y4的附和导线复测;2、JM04、JM03至Y6、Y5途经Y8、Y7的附和导线复测;3、进口端JM01、JM02、JS02三角形控制网复测;4、通风斜井XJ0、XJ01、XJ02三角形控制网复测;5、出口端D13、D67、JM03三角形控制网复测;5.2 洞内导线测量根据隧道施工的进度分别在左右洞洞口、人行横通道、车行横通道处埋设洞内控制点,并结合施工要求,及时与洞外加密点进行闭合导线测量,确保隧道测量的准确性。
6、隧道测量参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JTG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4 施工测量1、多数隧道要对向施工,两个工作面分别使用不同的导线,而两个工作面还要实现贯通,并且不能误差过大。
2、隧道测量条件较差。
地面起伏大且视线不好,洞内场地狭窄、受施工影响大、有旁遮光影响、视线很不好。
这两个特点决定我们必须重视隧道施工测量工作,加强测量的过程控制。
4.0.1施工前应进行测量方案设计,选定控制测量等级,确定测量方法,估算误差范围。
《细则》给出了隧道工程测量等级的具体规定。
一方面要注意和《公路勘测规范》、《公路勘测细则》、《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GB_T18314》相协调,另一方面更关键的还是估算的贯通误差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超长隧道如果估算限值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应采取工程措施保证不侵界。
4.0.2施工前应对设计交桩进行复测。
4.0.3当洞内有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时,测量工作必须采取防爆措施。
防爆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防爆型测量仪器,二是加强通风和检测,保证测量仪器周围20 米以内瓦斯等可燃气体的浓度低于允许值。
即使采用防爆型测量仪器,即使是低瓦斯隧道,都也要加强测量仪器周围20 米范围内的瓦检,保证测量工作时瓦斯浓度低于允许值(0.5%)因为可能会有局部瓦斯积聚。
4.0.4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控制测量桩点必须稳固、可靠。
2 测量工作中的各项计算,均应由两组独立进行;计算过程中应及时校核,发现问题应及时检查,并找出原因。
3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应在隧道进洞施工前完成。
4用于测量的设计图资料应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引用数据资料必须核对。
5在控制网误差调整时,不得将低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误差传入隧道控制网。
除了计算的复核外,还应对输入测量仪器的数据、测量仪器控制参数、测量数据计算机后处理时选择参数等的复核。
通过对计算和测量的全过程复核和测量冗余避免粗差、提高精度。
4.1.1 隧道施工测量的平面坐标系和高程系统应与定测隧道控制网坐标系和高程系统一致。
平面控制网的运算及平差计算的基准平面,宜采用隧道纵断面设计高程的平均高程面。
DA1C2B如上图所示:A —B —C —D 为隧道三等平面控制网,1、2 为线路四等平面控制网点,A 、 B 、C 、D 可参加评差,1、2 不能参与其评差。
4.0.5 用中线法进行洞内测量的隧道,中线点点位横向偏差不得大于 5mm 。
4.0.6 隧道贯通后,贯通误差调整后的线路中线应满足4.0.7 交(竣)工验收时,应提交隧道总体检验项目结果,见表 4.0.7。
表 4.0.7 隧道总体检验项目表序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1 车行道宽(mm ) ±10 尺量:每 20m (曲线)或 50m (直线)检查一次 2净总宽(mm )不小于设计尺量:每 20m (曲线)或 50m (直线)检查一处3隧道净高(mm )不小于设计水准仪:每 20m (曲线)或 50m (直线)测一断 面,每个断面测拱顶和拱腰 3 个点4隧道偏位(mm )20全站仪:每 20m (曲线)或 50m (直线)检查一 处5 路线中心线与隧道中心线的衔 接(mm )20 分别将引道中心线和隧道中心线延长至两侧洞 口,比较其平面位置 6边坡、仰坡的坡度不大于设计坡度板:检查 10 处4.0.8 隧道施工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 的有关规定。
4.1 一般规定投影长度变形值宜不大于 10mm/km。
如果不能满足,要分段设定基准平面。
定测控制网应该是满足这条规定的,那么我们复测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应该也没有问题。
但要有这个概念,万一定测存在这个问题而交桩时没有交代,我们在复测中要搞清楚。
4.1.2隧道施工测量方案设计,应根据隧道规模和贯通误差要求,综合考虑控制网等级和图形、测量仪器精度和测量方法,估算误差范围,确保测量结果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这一条是对《规范》4.0.1 条的细化。
4.1.3隧道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桩点的交接应由建设单位主持,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逐桩逐点交付资料确认桩点,遗失的应由设计单位补桩,资料与现场不符的应更正。
施工单位对设计交桩的复测结果应报送监理工程师批准。
4.1.4控制测量对隧道两相向施工贯通面的贯通中误差影响值应符合表 4.1.4 的规定。
表4.1.4 贯通中误差4.1.5隧道施工测量所用仪器,应按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相关法规检定和维护,确保达到标称精度要求。
4.1.6瓦斯隧道施工测量防爆措施包括:1采用检测通风等手段保证测量作业区瓦斯浓度小于 0.5%。
2采用防爆型测量仪器。
4.2 控制测量4.2.1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 GPS 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导线测量。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宜利用已有的定测控制网,并符合本细则关于隧道贯通误差的有关规定和隧道施工的要求。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应按表 4.2.1 确定。
4.2.2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2.-1 至表4.2.2-7 的规定。
注:① 表中n 为测站数。
② 以测角中误差为单位权中误差。
③ 导线网节点间长度不得大于表中长度的0.7 倍。
表4.2.2-4 水平角方向观测技术要求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
②根据具体情况,测边可采取不同时间段观测代替往返观测; ③a ——标称精(b —标称精系D ——测距表 4.2.2-6 测距仪精度等级表4.2.3 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洞外四、五等高程控制测量也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可按表 4.2.3-1 确定。
i2 高程控制点可利用稳固坚硬的基岩刻凿,如无稳固坚硬的基岩可以利用,应埋设有金属标志的混凝土桩。
3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3-2 和表 4.2.3-3 及表 4.2.3-4 的规定。
4 高程控制网的竖井联系测量应采用全站仪或光电测距仪传递高程。
表 4.2.3-2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计算往返较差时线长度表 4.2.3-3 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 4.2.3-4 高程测量的数字取位要求测量等级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km)往返测高差总和(mm)往返测高差中数(mm)高程(mm)各等0.1 0.1 0.1 0.1 1 14.2.4GPS 控制测量应根据隧道贯通精度的要求按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建网。
GPS 基线测量的中误差应小于按式(4.2.4)计算的标准差,固定误差 a、比例误差系数 b 的取值应符合表4.2.4-1 的规定。
GPS 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4-2 的规定。
σ=式中:σ——标准差(d——基线长度(k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公式 4.2.4)表4.2.4-1 GPS 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级别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b(mm/km)二等≤5≤1三等≤5≤2四等≤5≤3一级≤10≤3表4.2.4-2 GPS 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测量等级二等三等四等一级卫星高度角(°)≥15≥15≥15≥15时段长度静态(min)≥240≥90≥60≥45快速静态(min)-≥30≥20≥15平均重复设站数(次/点)≥4≥2≥1.6≥1.4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个)≥4≥4≥4≥4数据采样率(s)≤30≤30≤30≤30 GDOP ≤6≤6≤6≤64.2.5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宜采用导线测量。
洞内导线应布置成多边形导线环。
2洞内导线,应根据贯通精度的要求布点,宜选择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通视良好的地方;施工时应保护好导线点。
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小于 200m,在曲线地段不宜小于70m。
a 2+(bd )23联系洞外和洞内的控制测量,宜选在洞外和洞内观测条件接近的时段进行观测。
主要是为了减少因洞内外不同观测条件产生的误差。
4平面控制测量的竖井联系测量应采用光学垂准仪投点、陀螺仪辅助定向。
应根据竖井长度和贯通精度要求选择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估算贯通误差,调整并确定测量方案。
因联系测量精度较洞外甚至洞内测量低,为了满足贯通精度的要求,可提高对其他部分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来弥补联系测量部分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