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ppt课件

药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ppt课件
险较小 · 保存期比较短, · 反复传代有引 · 比较容易掌握 起变异的可能;
A:甘油冷冻管保藏法
保藏温度
缺点:操作相对复杂,成本较高。 操作简便, 斜面低温 4℃左右 1~3个月 · · 成本低, 保藏法 B:斜面低温保藏法
· 铜绿假单胞菌 保藏温度4℃左右,保藏时间1~3个月,但铜绿假单胞菌不宜 不宜用本法保 用本法保存。
ppt课件
17
2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 或 canidia Albicans),是一 种真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 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 道,是医学全身性真菌感染 病的重要途径,可以引起心 膜炎、肺炎、尿布疹、鹅口 疮、阴道炎、脑膜炎、及败 血症。
白色念珠菌沙氏葡萄糖琼脂白色念珠菌
“种”是最本的分类单位,例:大肠埃希菌
ppt课件 3
一、微生物基本介绍
3、微生物的特点
体形微小;
结构简单;
生长繁殖快;
种类繁多,分布广,适应性强。
包括: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和病毒等。
ppt课件 4
一、微生物基本介绍 4.1细菌 药典收录的有代表性的常见细菌有
1大肠埃希菌
ppt课件 25
二、培养基
4、培养的再融化方式 水浴加热 微波炉 电热炉加热 注意: 固体培养基灭菌后的再融化只允许一次 融化的培养基应置于45℃~50℃的水浴中,不得超过8小时
ppt课件 26
二、培养基 5、培养基的性能评估
所有购回的、配制好的培养基均应进行质量控制试验(培养 基适应性检查) 理化指标(P55) 微生物学指标(P55)
ppt课件
45
四、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1、定义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个人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说明
实验服与护目镜
进入实验室需穿着实验服,佩戴合适的护目镜, 防止试剂飞溅或粉尘刺激。
手套与口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 接触有害试剂或吸入有害气体。
实验操作规范
规范实验操作,避免产生气溶胶或飞溅物,减少 交叉污染的风险。
实验废弃物处理及环保要求讲解
废弃物分类处理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 整版x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 常见病原微生物介绍 • 微生物检验技术与方法 • 临床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01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微生物营养
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四类。
02 03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摄取营养物质、合成细胞物质、增加 细胞数量的过程称为生长。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 衰亡期四个时期。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和 分析,了解其基因组成和功能, 为微生物的鉴定和分型提供准确
依据。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特异性基因探针固定在芯 片上,通过与待测微生物DNA杂
交来鉴定其种类和型别。
宏基因组学技术
通过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 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分析,了解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为环 境微生物检测和生态学研究提供
尿液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尿常规检查

微生物检验7ppt课件

微生物检验7ppt课件
新生儿结膜分泌物可见胞内、胞外大量革兰阴性双球菌可 初步诊断为淋球菌性结膜炎
4.分离培养与鉴定
选择培养基如MTM,Martin-Lewis(ML) ,或NYC
置于5%CO2气体条件下35~37℃孵育 每隔24h观察平板
(1)形态和生化学鉴定
可疑菌落
直径0.5~1mm,灰褐色、光滑、半透明呈露滴 状凸起的菌落
血琼脂平板或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呈光滑、湿润、 透明或半透明、直径1~2mm的不溶血、圆形、灰兰色菌
落 卵黄琼脂平板上为无色、光滑、湿润奶油状菌落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轻度或中度混浊生长,无菌膜 脑膜炎奈瑟菌于孵育24h后在培养基上发生自溶
3.生化特性
氧化酶阳性,触酶阳性(除延长奈瑟菌外) 对糖分解能力、硝酸盐还原能力和DNA合
革兰阴性球菌
奈瑟菌属(Neisseria) 布兰汉菌属(Branhamella)
概述
“伯杰鉴定细菌学手册”第9版
将奈瑟菌属和布兰汉菌属归于群4,将奈瑟菌属、莫拉 菌属、金氏菌属和不动杆菌属都归于奈瑟菌科
奈瑟菌属中的淋病奈瑟菌(N.gonorrhoeae)、脑 膜炎奈瑟菌(N.meningitidis)以及莫拉菌属中的 卡他莫拉菌(M.catarrhalis)是主要的致病菌。
告为阴性
(二)淋病奈瑟菌
1.检验程序
2.标本采集
阴道和宫颈分泌物
用无菌塑料棒涤纶拭子,伸入阴道后穹隆或宫颈内1cm处 停留10~15秒时间,蘸取
采集尿道分泌物
弃去前段脓性分泌物,留取后段作为标本
尿液 直肠肛拭标本
废弃第一根污染棉签,用第二根棉签醮取的分泌物
新生儿结膜炎时应采取眼结膜表面分泌物
目前对卡他莫拉菌是归属尚未定论
第一节 奈瑟菌属

微生物检验技术培训PPT课件

微生物检验技术培训PPT课件
17
第17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法包括
• 薄膜过滤法 • 直接接种法
•只要供试品性质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供试品无菌检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应与方法适 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相同。 •无菌试验过程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中和剂 等试剂,应证明其有效性,且对微生物无毒性。
3d
培养基
生孢梭菌
空白
1支
枯草芽孢杆菌
各2支 胰酪大豆胨液体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培养基
20~25℃
5d
【10版:改良
马丁培养基】
结空果白判定:
1支
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培养基的灵敏
度检查符合规定。
16
第16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3.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法验证试验)
•当 进 行 产 品 无 菌 检 查 法 时 , 应 进 行 方 法 适 用 性 试 验 , 以 确 认 所 采 用 的 方 法 适 合 于 该产品的无菌检查。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重新进 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验 证 时 , 按 “ 供 试 品 的 无 菌 检 查 ” 的 规 定 及 下 列 要 求 进 行 操 作 。 对 每 一 试 验 菌 应 逐一进行验证。 •方法适用性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
24
第24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结 果 判 断
• 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 (1)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 不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 • (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 因素。 • (3)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 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PPT课件

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PPT课件
菌液制备 (3)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
养基上, 23~28℃培养5~7天,加3~5ml0.9%无菌氯 化钠溶液洗下霉菌孢子,吸出菌液,取 1ml菌液加0.9% 无菌氯化钠溶液9ml,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
4~ 10-6,使菌数约为50~100cfu/ml。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菌液组: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平皿法:取试验用的1ml菌液(约50~100cfu),分别注 入平皿中,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 个平皿,按平皿法测定其菌落数。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供试品对照组:取规定量供试液,按菌落计数方法测定 供试品本底菌数。(和试验组采用同法)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验证时,按供试液的制备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 计数所规定的方法及要求进行。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 应逐一进行验证。验证试验至少应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 试验,并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细菌计数验证用菌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 草芽孢杆菌。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稀释剂对照组:若供试液制备需要分散、乳化,中和、 离心或薄膜过滤等特殊处理时,应增加稀释剂对照组, 以考察供试液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受影响的程度。试验时, 可用相应的稀释剂替代供试品,加入试验菌,使最终菌 浓度为每1ml 供试液含50~100cfu,按试验组的供试液 制备方法和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其菌数。
样品稀释级的选择:最低稀释级,1g或1ml。
培养基:营养琼脂、玫瑰红钠琼脂、改良马丁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微生物检验 PPT课件

微生物检验 PPT课件

技术逐渐推 广应用
第一节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食品微生物
二、基本原理
抗体与荧光素结合后,并不影响其和相应抗原
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事先将待测抗原固定于载玻
片上,滴加荧光标记抗体,若荧光标记抗体与相应 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不能被缓冲液冲掉,在 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荧光,否则荧光抗体被缓冲 液冲掉,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荧光。
四乙基罗丹明 (RB200) 570
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TRITC) 550
最大发射 光波长
520~530
595~600
620
荧光颜色
黄绿色
橘红色
橙红色
4.荧光抗体的制备
荧光抗体的制备程序: 制备免疫血清或McAb ↓ 抗体纯化 ↓ 抗体标记: 搅拌法、透析法 方法 ↓ 标记物提纯:去除游离荧光素 去除过度标记或未结合抗体 ↓ 标记物鉴定:含量、特异性、效价、F/P 鉴定 ↓ 实际应用
3.荧光色素的要求
(1)应具有能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键的化学基因 (2) 荧光效率高 (3)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的色泽对比鲜明 (4)与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蛋白质原有的生化与免疫性质 (5)标记方法简单,安全无毒 (6)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稳定,易于保存
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 最大吸收 光波长 490~495
第一节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食品微生物
经典的免疫分析技术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溶血反应、补体结合实验 特点:成本低、技术简单、结果易于判断,但不易于实 现自动化。
现代的免疫分析技术
荧光免疫标记、放射性免疫标记、酶免疫标记、镧系 (稀土)元素免疫标记、临床化学免疫分析技术、发光免 疫标记、流式免疫微球技术及生物传感器技术等。 特点:灵敏、特异、快速、易于测定及实现自动化。

药品GMP卫生管理与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图文

药品GMP卫生管理与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图文
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酸奶、酒 类、抗生素、疫苗等。
▪ 2. 微生物的危害 ▪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
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 ,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 (3)微波 是一种波长为1mm~1m的电磁波,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及陶瓷等物质,但 不能穿透金属表面。多用于检验室用品、无菌室的用具的消毒。
▪ 病毒没有细胞构造,病毒粒子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协助下,通过核酸 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病毒的结构通常有螺旋对称型、20面体立体对称 型和复合对称型。
▪ 2. 病毒的增殖
▪ 病毒只有在宿主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增殖。病毒的增殖不是二分裂方式,而是以其基因组 为模板,藉DNA多聚酶或RNA多聚酶以及其它必要因素,经过复杂的生化合成过程,复制 出病毒的基因组。此时宿主细胞的生化合成受到抑制,病毒基因则经过转录、翻译等过程 ,产生大量病毒蛋白质,再经过装配,最终释放出子代病毒。病毒这种以核酸分子为模板 进行增殖的方式称为自我复制。
▪ 2. 细菌的繁殖
▪ 二分裂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染色体复制为二 ,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 横隔壁,这样便产生两个子细胞。
▪ 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分裂一次。若按此速度计算,细菌群体将庞大到难以想 象的程度。但事实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逐渐积累,细 菌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无限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菌繁殖速度逐渐减慢,死亡菌 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验PPT课件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验PPT课件

微生物药敏试验是测定微生物对 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的方法。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了解致病菌对 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
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等。
03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污染 来源与控制
微生物污染来源
生产环境
生产车间、设备、容器具 等可能成为微生物的来源, 污染药物制剂。
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法有直接计数法、 间接计数法和流式细胞计数法等。
微生物鉴定的方法
微生物鉴定的方法是根据微生 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等对 其进行分类和识别的技术。
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有形态 学鉴定、血清学鉴定、基因型 鉴定等。
微生物鉴定对于确定病原微生 物、研究新发传染病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药敏试验
水源传播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源,如清洗用 水、冷却水等,可能含有微生物, 进而污染药物制剂。
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
环境控制
定期清洁和消毒生产环境,保 持车间卫生,降低微生物的滋
生。
人员管理
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严格遵 守卫生规定,定期检查手部卫 生。
原材料控制
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 不携带微生物,并对辅料等进 行灭菌处理。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介质,由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组成,根据不同微 生物的需求,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比也有所不同。
微生物培养法常用于分离、纯化特定的微生物,以及测定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征。
微生物计数法
微生物计数法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 对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计数的方 法。
微生物计数法在药物制剂的微生物限 度检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原材料
药物制剂的原材料,如药 材、辅料等,可能携带微 生物。
生产人员
操作人员的手部、衣物等 可能成为微生物的来源, 污染药物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 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秒
后水洗,吸去水分。
13
染色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呈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引起腹泻,统称致病性大肠杆菌。人体感染致病EHEC
后,会发生严重的痉挛性腹痛和反复发作的出血性腹泻,
同时伴有发热、呕吐等表现,多为EHEC产生的毒素所
致。
6
2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 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 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有“嗜 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 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 严重感染。
水和少数人体肠道中,亦可暂
时寄生于皮肤,主要寄生在肛
门、生殖器部位、腋窝和外耳
道等处。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
致病,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
致病,还可引起病人死亡。
11
细菌鉴别革兰氏染色
格兰仕阳性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也称“金葡菌”,细胞壁含90% 的肽聚糖和10%的磷壁酸。其肽聚糖的网状结构比革兰氏阴性菌致密, 染色时结晶紫附着后不被酒精脱色故而呈现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例如:大肠埃希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薄、交联度差,脂类含 量高,所以紫色复合物被酒精冲掉然后附着了沙黄的红色。
24
二、培养基
3、培养基的贮藏
贮藏注意: 灭菌后的培养基应迅速取出,避免长时间保存在灭菌锅内, 造成过度灭菌; 培养基保存前应标上名称和制备日期(或到期日期); 琼脂培养基不得在0℃或0℃以下存放; 琼脂平板最好现配现用,如置冰箱保存,在验证的期限内使 用;
25
二、培养基
4、培养的再融化方式 水浴加热 微波炉 电热炉加热
4生孢梭菌
5铜绿假单胞菌
5
1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通常被称为大肠杆菌,是 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 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 为是非致病菌。
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
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 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 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 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7
2金黄色葡萄球菌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 串状。
8
枯草芽胞杆菌,是芽胞杆菌属 的一种。单个细胞0.7~ 0.8×2~3微米,着色均匀。无 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革 兰氏阳性菌,芽孢0.6~ 0.9×1.0~1.5微米,椭圆到柱 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 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菌落表 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 色,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 常形成皱醭。需氧菌。
14
染色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呈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15
4.2真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
1黑曲霉菌 2白色念珠菌
一、微生物基本介绍
16
黑曲霉,半知菌亚门,丝孢 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曲 霉属真菌中的一个常见种。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粮食、 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
1黑曲霉菌
17
2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
“种”是最本的分类单位,例:大肠埃希菌
3
一、微生物基本介绍
3、微生物的特点
体形微小; 结构简单; 生长繁殖快; 种类繁多,分布广,适应性强。 包括: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和病毒等。
4
一、微生物基本介绍
4.1细菌
药典收录的有代表性的常见细菌有
1大肠埃希菌
2金黄色葡萄球菌
3枯草芽孢杆菌
或 canidia Albicans),是一
种真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
口腔,上呼吸Biblioteka ,肠道及阴道,是医学全身性真菌感染
病的重要途径,可以引起心
膜炎、肺炎、尿布疹、鹅口
疮、阴道炎、脑膜炎、及败
血症。
白色念珠菌沙氏葡萄糖琼脂白色念珠菌
18
白色念珠菌
左图:白色念珠菌在该批念 珠菌显色对照培养基表面培 养 24 小时的生长形态;
3枯草芽孢杆菌
9
生孢梭菌 (Clostridium sporogenes) 又译产孢梭菌,能够产生孢 子,革兰氏染色阳性,以周 生鞭运动,严格厌氧的梭菌。
4生孢梭菌
10
5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的学名是
Pseudomonas aeruginosa ,
绿脓假单胞菌属为革兰染色阴
性需氧菌,存在于土壤、尘埃、
加热助溶,注意不要过度加热;
如需要添加其它组分,加入后应充分混匀;
配制用的容器最好用中性玻璃或聚乙烯容器;
23
二、培养基
2、培养基的灭菌
已配制好的培养基最好尽快灭菌; 一般培养基采用湿热灭菌,即高压蒸汽菌,通常是121℃15 分钟; 湿热灭菌必须严格控制灭菌温度和时间,不可重复高温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锅在使用时,内置物品不能太多,不要堆积形 成死角。 要定期对压力表等进行检定,检定周期一般为半年;
微生物检验技术 基础知识
1
一、微生物基本介绍 二、培养基 三、菌种 四、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目录
2
一、微生物基本介绍
1、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是一些形体微小,以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甚 至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形式存在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域、界、门、纲、目、科、 属、种、变种、亚种(小种)、型、菌株(品系)
注意: 固体培养基灭菌后的再融化只允许一次 融化的培养基应置于45℃~50℃的水浴中,不得超过8小时
右图:白色念珠菌在该批念 珠菌显色对照培养基表面培 养 48 小时的生长形态。
19
一、微生物基本介绍
5、微生物与我们
每张人民币带细菌:900万个;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20
一、微生物基本介绍
(未清洗的手)
(清洗过的手)
21
二、培养基
1、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的配制: 按处方配制,使用按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
培养基
22
二、培养基
配制时注意:
不得使用结块或颜色发生改变的脱水培养基;
常用的溶剂是纯化水、蒸馏水,避免使用自来水,因其中含 有氯等抗菌物质;
脱水型培养基应完全溶解于水中,再分装灭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