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2、A3、A4、B 5、C6、B 7、C8、A 9、A 10、B 11、D 12、A13、A14、A 15、C 16、A 17、A18、A 19、B 20、D21、B 22、B 23、A

24、B 25、B 26、D 27、A28、A 29、D 30、D31、B 32、C33、C34、A 35、

D 36、C37、A 38、A 39、D 40、C 41、B 42、C 43、D 44、A 45、B46、A 47、D 48、D49、B 50、A51、B 52、A53、A 54、A55、B56、C 57、A58、B59、D 60、A61、D 62、A 63、B64、D65、A 66、C67、A 68、A69、B70、D71、C 72、B73、D74、B 75、C 76、B77、B 78、A 79、C80、B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广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

2、狭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不论这种教育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还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但都发生在在家庭生活之中,并以亲子关系为中心。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优良传统以及国外家庭教育成功经验提炼出来的,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所选择和运用的策略及措施,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

5、环境熏陶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

6、兴趣诱导法: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通过各种机会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需要,捕捉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使孩子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一种方法。

7、暗示提醒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言语上去提示孩子,从感情上去感染孩子,从行为上去引导孩子的一种方法。

8、活动探索法: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让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尝试探索,经受磨难,掌握多种技能,培养顽强意志的一种方法。

9、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10、儿童情商:儿童的情商是针对智商提出来的。儿童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的是儿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综合特性,包括儿童的情绪的愉悦性、反应性、表达性和交往的礼仪性、幽默性、融洽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等。

11、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主要是指家长运用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技能、策略和艺术,既包括了解认识孩子、观察记录孩子的能力,也包括分析评价孩子、指导发展孩子的能力。

12、社会互动: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的约束下,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递而进行相互作用的社会交往活动。

13、常人方法论: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等人创建的常人方法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以一些背景知识和基本规则为基础的,如果忽略了内隐的知识,违背了隐含的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14、印象管理论:美国社会学者戈夫曼等人创立的印象管理论认为,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注的是给观众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一方总是想方设法去控制另一方,使另一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期望的行为反应。人际互动的礼仪主要有四种:(1)表达式礼仪,即问候、恭维和感谢别人;(2)回避式礼仪,即尊重别人的隐私及个人空间;(3)维系式礼仪,即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认可式礼仪,即认同别人的角色和身份。

15、社会交换论:美国社会学者霍曼斯等人建构的社会交换论认为,人与人互动的实质是交换奖赏和惩罚,这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命题表现的:(1)价值命题,即如果某一行动对某人越有价值,那么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该项行动;(2)成功命题,即如果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越经常得到奖赏,那么这个人就越愿意做出该种行为;(3)刺激命题,即如果某种刺激曾是一个人行为得到奖赏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与过去的刺激越相似,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类似的行动;(4)攻击-赞同命题,即如果某个人的行为没有得到期望的酬赏,或受到了未曾想到的惩罚,那么这个人就会被激怒,并可能做出攻击行为;如果某个人的行为获得了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料的惩罚,那么这个人就会很高兴,并可能做出赞同行为。

16、参照群体论:美国社会学者海曼等人构建的参照群体论认为,非面对面的人际接触是社会互动的特殊方面;参照群体是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个体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作为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标准;参照群体具有规范作用和比较作用。

17、符号互动论:美国社会学者布鲁默等人提出的符号互动论认为,符号是传播意识的一种标志,能代表其他事物,在社会互动中具有中介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通过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互动;人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要理解某种行为,就要对行为者赋予其行为的意义做出具体的解释;人的行为的意义是会发生变化的,意义的确立依赖于互动的情境和互动双方的协商;人们通过扮演别人的角色,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解释行为的意义,并指导自己的行为;人们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来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意识。18、调查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自身的接触和充分的了解,在全面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地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今后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19、观察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连续的、系统的观察,及时、准确、详细地加以记录,以全面而又具体地把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真实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

20、实验法:在人工控制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象的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21、个案法:是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单独的人或事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的一种方法。所研究的人或事既可以是典型的,也可以是非典型的。

22、历史法:是通过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的分析研究,去认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今天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