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2020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附录1-7 居民最终消费率
XX国内外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论文(2)

XX国内外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论文(2)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转折时期。
从时代背景看,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从国际背景看,存在中国经济内外平衡问题,中国经济xx年增长10.5%,20XX年增长可能达到9.5%左右。
关键词:经济协调企业决策工业化城市化储备汇率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转折时期,正处在与联系越来越紧密时期,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家在做重大决策时,不得不既考虑国内经济环境,也要考虑国际经济变化,还要观察国内外经济的相互影响。
这里,本文就我国经济所处的大阶段、国内外经济的协调、我国经济增长近期预期及挑战等,做一简要的分析。
一、企业决策的时代背景: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及政治结构变化。
我们根据国内外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和中国发展阶段的现实,选择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核心指标,同时对比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得出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中期’区间”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特征,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双重性规律,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1、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单纯用工业化阶段或城市化阶段都难以完整地概括,必须同时考虑工业化与城市化。
首先,我们根据对中美经济史的对比分析,得出中国接近于美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结论。
我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应于美国1950-1960年的水平,即美国工业化后期阶段,就业比重对应于美国1900年的水平,即其工业化初期阶段;而我国第三产业就业相当于美国1900年,即工业化初期的水平,三产产值占GDP比重相当于美国1870年以前的水平,还达不到工业化初期水平。
只能近似地说,中国现阶段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区间”。
在现有的国内外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中,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
中国消费不足的原因_一个综述

当 代 经 济 科 学 M odernE conom icScience
N ov . 2010 Vo.l 32 No .6
中国消费不足的原因: 一个综述
刘惯超
( 中共中央党校 经济学部, 北京 100091)
摘要: 近年来, 学术界围绕扩大消费问题进行了三方面的研究: 我国的消费率是否 正常、 消费不足 的原因以及 扩大消费的对策。本文对近年来上述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并结合中国改 革开放三十年 的经济数据, 对导致我国消费不足的一些观点进行辨析。分析结 果表明: 高投资、 高 储蓄、 收 入分配 不合理是 制约我 国消费需 求扩大的重要原因; 政府消费的不断扩大排挤了居 民消费。尽 管有学 者认为流 动性约 束也是制 约消费 需求扩大 的原因, 但分析结果并不支持此种观点。 关键词: 消费; 不足; 原因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2848- 2010 ( 06) - 0029- 07
75655545孽晷誉豪虽馨晷蓉誊蓉謇???一qfq消费的相对比重口投资的相对比重图2改革开放三十年消费和投资的相对比重变化情况笔者计算了1979年至2008年的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年增长率居民消费总额的年增长率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年增长率如图3所示
2010年 11月 第 32卷 第 6 期
24. 4
27 . 7
30. 0
- - -
。晃钢令和王丽娟用钱纳
里模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数据进行分析认为, 目前我国的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大大低于按 模型所测算的消费率的标准值, 而且消费率下降速 度更是远远高于标准值的下降速度 , 消费在国民经 济发展中的结构不合理 !
[ 4- 5]
二、 消费不足的原因辩析
我国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专业水平的认可程度越深;直播间氛围的吸引力、直播平台的可信度,都将积累直播间信任优势。
六、建议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提高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和观看满意度,从产品、网红主播、直播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第一,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性价比。
产品的选用材料、功能特点和实用价值是消费者需求的出发点,因此直播团队在选品时应重点关注产品质量。
直播团队应提前调查产品用料、制作流程是否符合规范,功能、价值是否存在虚假宣传。
向消费者提供更优惠的产品是直播带货的宗旨之一,直播团队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利用团购优势压低供货价格,为消费者提供更大力度的价格优惠,提高产品整体性价比,当消费者感知到的产品价值高于其预期质量时,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同时增加粉丝黏性。
第二,网红主播保持正能量社会形象。
网红主播作为公众人物,其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影响消费者对主播个人的满意度。
网红主播应树立正确的三观,不违反法律法规,改善个人生活陋习,由内而外地向公众散发积极向上的能量。
能力范围内积极支持慈善公益事业,向社会传递善意;参加综艺节目,展现个人隐形技能,突破网红主播的身份限制,赢得更多流量,打造个人品牌;通过子IP 传递“孝顺”“仗义”“有爱心”等丰富的个人品质,夯实人气基础。
第三,网红主播提高工作专业水平。
掌握说话之道,带货主播应通过语言快速吸引消费者对产品的注意,借助绚烂的修辞,穿透消费者好奇心,利用强势的语言表达,激发消费欲望。
提高互动质量,带货主播应熟记产品信息,流畅地介绍产品性能、用途,真实使用带货产品,对消费者在弹幕、评论中的疑惑进行细致讲解,并表达真实的使用感受,唤醒消费者同理心,同时传递其对待工作的专业态度,增加消费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第四,注重直播场景布置与直播主题的配合。
直播场景虽然在镜头前只作为背景呈现,但任何细节都可以向消费者传递有用信息。
服饰专场带货可以在空旷场地布置衣架、鞋架等,将本场出现的产品同步在背景区域展示。
经济与金融运行指标

经济与金融运行指标(一)描述宏观经济运行的指标1 GDP指数1978-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本表按不变价格计算。
(上年=100)国 民 国内生产 人均国内 年 份 总收入 总 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工 业 建筑业1978 111.7 111.7 104.1 115.0 116.4 99.4 113.8 110.2 1979 107.6 107.6 106.1 108.2 108.7 102.0 107.9 106.1 1980 107.8 107.8 98.5 113.6 112.7 126.7 106.0 106.51981 105.2 105.2 107.0 101.9 101.7 103.2 110.4 103.9 1982 109.2 109.1 111.5 105.6 105.8 103.4 113.0 107.5 1983 111.1 110.9 108.3 110.4 109.7 117.1 115.2 109.3 1984 115.3 115.2 112.9 114.5 114.9 110.9 119.3 113.7 1985 113.2 113.5 101.8 118.6 118.2 122.2 118.2 111.91986 108.5 108.8 103.3 110.2 109.6 115.9 112.0 107.2 1987 111.5 111.6 104.7 113.7 113.2 117.9 114.4 109.8 1988 111.3 111.3 102.5 114.5 115.3 108.0 113.2 109.5 1989 104.2 104.1 103.1 103.8 105.1 91.6 105.4 102.5 1990 104.1 103.8 107.3 103.2 103.4 101.2 102.3 102.31991 109.1 109.2 102.4 113.9 114.4 109.6 108.9 107.7 1992 114.1 114.2 104.7 121.2 121.2 121.0 112.4 112.8 1993 113.7 114.0 104.7 119.9 120.1 118.0 112.2 112.7GDP增长率0.02.04.06.08.010.012.014.016.0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GDP增长率1994 113.1 113.1 104.0 118.4 118.9 113.7 111.1 111.8 1995 109.3110.9105.0113.9114.0112.4109.8109.71996 110.2 110.0 105.1 112.1 112.5 108.5 109.4 108.9 1997 109.6 109.3 103.5 110.5 111.3 102.6 110.7 108.2 1998 107.3 107.8 103.5 108.9 108.9 109.0 108.4 106.8 1999 107.9 107.6 102.8 108.1 108.5 104.3 109.3 106.7 2000 108.6108.4102.4109.4109.8105.7109.7107.62001 108.1 108.3 102.8 108.4 108.7 106.8 110.3 107.5 2002 109.5 109.1 102.9 109.8 110.0 108.8 110.4 108.4 2003 110.5 110.0 102.5 112.7 112.8 112.1 109.5 109.3 2004 110.5 110.1 106.3 111.1 111.5 108.1 110.1 109.4 2005 110.8111.3105.2112.1111.6116.0112.2110.72006 113.3 112.7 105.0 113.4 112.9 117.2 114.1 112.0 2007 114.6 114.2 103.7 115.1 114.9 116.2 116.0 113.6 2008 110.1 109.6 105.4 109.9 109.9 109.5 110.4 109.1 2009 108.3 109.2 104.2 109.9 108.7 118.6 109.6 108.7 2010 110.2110.4104.3112.3112.1113.5109.8109.92011 109.6109.3104.3110.3110.4109.7109.4108.8年份 GDP 增长率1979 7.6 1980 7.8 1981 5.2 1982 9.1 1983 10.9 1984 15.2 1985 13.5 1986 8.8 1987 11.6 1988 11.3 1989 4.1 1990 3.8 19919.2从图表上可以看出,中国历年来的GDP 增长率在不断波动,特别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至于由2007年的14.2%跌至2008年的9.6%,处于 不稳定状态,经济复苏困难重重。
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

许多研究试图通过对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分析或实证检验来探讨收入分配将如何影响总消费。这些研究中隐含着一种倾向,那就是希望证实或证伪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特征,以支持或批判更为均等的收入分配将提高总消费这一观点。Btinder(1975)试图证明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情况下,更公平的收入分配能提高总消费需求,但是,他的研究赋予了较强的假设条件,得出的结论相应有很大的局限性。国内很多研究也试图找到“缩小收入差距能扩大总消费需求”这一结论的前提条件(李军等,2003)。从这些已有的研究看,研究边际消费倾向的基本理论仍以凯恩斯消费函数为主流,基本模型为:c=a+br,其中c为即期消费,a为自主性消费(即消费者维持生存所必须的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mpc),r为当期可支配收入。为了便于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的比较,我们引入两个基本假设:第一,自主性消费对所有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均为同一常数;第二,所有的消费者同质,即除了即期可支配收入外,消费者所有其他性质均相同,在这个假设条件下,相同收入的消费者边际消费倾向相同。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每个收入阶层的代表性消费者进行分析,这也是被普遍接受的一种分析范式。
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
(一)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价格差异性
从居民自主性消费来看,其边际消费受着不同因素的影响。影响不同地区同种商品或服务价格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当地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替代商品以及互补商品的价格水平、要素或商品的供求状况、商品和服务在地区间的可贸易性等。由此可知,土地面积大、自然条件差别大、收入水平差别大、地区间不可贸易商品和服务比重高的地区之间的价格差异会比较显著。不可贸易商品和服务是影响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工农业产品易于流动,不同城市之间的价差较小,因此,衣着和食品是城市之间价格差别最小的两个类别。而房地产和服务消费在地区间基本不能流动,城市之间价格差异明显,成为构成各个城市价格差距的主要因素。从大类来看,房地产和教育是差别最大的两个类别,从小类来看,教育类中的小学(免费教育)和市重点高中收费差别最大。而医疗方面的住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还要用经济与制度因素来解释中美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别。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而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高考政治专项题型总结及突破—描述、体现类(是什么)主观题

高考政治专项题型总结及突破—描述、体现类(是什么)主观题【题型特点】“是什么”类主观题主要是要求学生概括归纳经济、政治或文化现象与体现的哲学基本原理,基本可以分为描述类与体现类,二者主要突出考查准确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突出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题型分类】1.描述类一般是试题提供数据、图表等,要求学生进行概括和归纳,解答此类试题一般不需要练习教材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答案中并不出现教材的相关理论,但侧重“获取信息”,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得满分比较难。
从考查的方式看,主要依托表格、坐标、曲线、饼状图、柱状图等图示,考查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焦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其具有内容的鲜明时效性、形式的灵活多样性、设问的层次递进性等特点。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反映了什么问题”“包含了什么信息”“分析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
从考查的知识看,集中考查经济生活中的主干知识,特别是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密切相关的知识。
【解题方法】首先,认真分析图表中蕴含的信息,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①读图表的标题(即名称)。
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把握住图表的标题,联系图表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不同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
同时图表的标题又对作答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
②读图表的内容(即各种数据),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
对此,要做到纵向和横向结合,既要从纵向上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又要从横向上看到不同数据间的差别;要做到共性与个性结合,既要看到数据变化间的共同之处,又要看到数据间的区别所在;要做到成绩与问题结合,既看到数据变化反映出的经济发展成绩,又要看到数据变化反映出的经济发展不足;要做到现象与本质结合,既要对图表信息进行表面性梳理和归纳,又要通过表面信息把握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
以稳预期、促投资、优供给为抓手合力扩大居民消费

以稳预期、促投资、优供给为抓手合力扩大居民消费作者:***来源:《唯实》2024年第04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居民消费占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江苏占比超七成,扩大居民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经济长期向好的关键,更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为进一步为扩大居民消费指明了方向。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居民消费发展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提高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活力、激发消费潜力,一揽子促进消费政策落地生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居民消费呈现规模持续壮大的向好趋势,但也凸显部分结构问题,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出现短期波动。
具体特征如下:居民消费持续扩大,但居民消费率总体偏低。
2012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落实扩大居民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全省居民消费持续增长。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23》,2021年全省居民消费规模达42002.5亿元,为2012年的2.7倍,年均增长11.8%;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从2012年的67.8%提高至2021年的74.0%。
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增速大幅回落,2020—2021年居民消费两年平均增速下滑至5.8%,远低于2012—2019年的平均增速(13.6%)。
从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居民消费率)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此比重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从2012年的28.6%提高至2019年的38.1%,2020年、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分别降至35.4%、35.8%(见图1)。
但总体而言,江苏居民消费率仍然偏低,多年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60%以上)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55%以上),这与地区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观念,居民更加偏好储蓄,房贷、教育、医疗养老负担较重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
GDP首破100万亿——详解2020年中国经济成绩单

40特别报道Special Report显高于9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
2020年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
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4%,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全年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比上年减少517万人,下降1.8%。
其中,本地农民工11601万人,下降0.4%;外出农民工16959万人,下降2.7%。
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072元,比上年增长2.8%。
外贸正增长,机电产品出口占比59.4%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
其中,出口179326亿元,增长4.0%;进口142231亿元,下降0.7%。
进出口相抵,顺差为37096亿元。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占出口总额的59.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6%,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6,比上年缩小0.08。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754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8%。
全国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名义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007元,名义下降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名义增长2.9%。
房地产开发投资14.1万亿元,同比增长7%2020年1—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