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合集下载

第六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六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状况和中国吸引外资 的情况
• 1. 国际资本流动方式 ——资产组合投资(包括国际借贷和国际 证券投资两种形式) ——外国直接投资(FDI)
• 2. 国际资本流动的状况 • 3. 中国吸引外资的情况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续)
•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变动分析
• 资本输出国:工人受损;资本获益;资本收益>劳 动力损失,净收益为正
• 资本输入国:工人获益;资本受损(未考虑资本 输入的外部经济效应,若考虑则资本也可能获 益);劳动力收益>资本损失,净收益为正
第三节 跨国公司
• 介绍:跨国公司的定义及三要素 • 一、跨国公司发展历程 • 二、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 (1)促进了全球的商品生产和流通 • (2)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 (3)促进了技术的国际转移(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
• 劳动力自由流动:墨西哥 100 美国
• 劳动力自由流动后:墨西哥:就业量450,均衡工资2.0;美国:就业量 300,均衡工资4.0
第一节 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续)
• 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分析 • 美国:工人-c;厂商c+d;净收益d • 墨西哥:工人a;厂商-a-b;净收益-b • 墨西哥移民:净收益≥b+e • 两国整体:净收益≥d+e
第四节 国际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关系(续)
• Mundell模型的假设: • (1)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 (2)两种可贸易商品:棉花和钢铁 • (3)两个国家:A国和B国,A国是劳动充裕的小国,
B国是资本充裕的大国 • (4)生产技术假定:两国生产技术相同,边际收益
递减,规模报酬不变 • (5)要素假定:要素可在国内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第六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6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6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要素国际流动的结果就是使要素的国内外价格趋于一致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3
二、实际情况下的不完全替代
尽管从纯经济意义上来说,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似乎是两种完 全可替代的战略,但是实际的经济生活中两者不仅同时存在, 而且都不可或缺。两者之间是非完全替代的,它们之间还存在 着其他关系。
23
本章重要概念
要素流动
国际借贷
期间贸易 外国证券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
垂直一体化
静态成本
动态成本
水平一体化 剩余劳动力
反向贸易效应 熟练劳动力 非熟练劳动力 国际资本流动 的福利效应
人才流失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24
跨国公司的国际性生产可分为三种类型:资源依赖型、当地市场 导向型和国际一体化生产型。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17
第三节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一、国际劳动力流动的产生、发展及原因
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在空间的位移。 国际间的劳动力大流动在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高潮。
第一次国际劳动力大流动发生在15世纪新大陆发现 至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第二次国际劳动力大流动发生在一战和二战期间。 第三次国际劳动力大流动是从二战结束后至今。
首先,应考虑外部规模经济
国家外部规模经济 国际外部规模经济
其次,商品流动和要素流动存在互补性
再次,国际间要素流动比商品贸易更易受到政治因素影响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4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产生、发展及其原因
经 历 了 三 个 发 展 阶 段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PPT43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PPT43张)

资料来源:Business Week,July 15,2002
6.3.3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促进了全球商品生产和流通
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促进了技术的国际转移
一、跨国公司促进全球商品生产和流通
• 当前,国际贸易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 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三分之一在国 家与国家之间进行。即与跨国公司有关的贸易已 占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多。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特点: • 1.一般集中在研发密集度较高的产业部门;(防外溢) • 2.最终产品是公司内部贸易的最主要产品; • 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价格采用转移价格。
(万人)
5 4 3 2 1 0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美国
加拿大
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向北美地区的移民大幅增加,主要由三个因素:1. 台湾和香港的经济起飞(自费留学和投资移民增加);2.政治冲击波(台海危 机、97回归等);3.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
6.2 国际资本流动
6.2.1 国际资本流动的状况
一、 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
国际借贷 单纯货币资产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 (或资产组合投资) 国际证券投资 国外直接投资(FDI)
(1)国际借贷
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外国商业银行贷款 国际银团贷款(即辛迪加贷款) 项目贷款 出口信贷
(2)国际证券投资
国际股票投资
国际债券投资
(3)国外直接投资(FDI)
FDI指国外公司对本国进行实物资产投资, 包括对本国企业的并购、在本国建立合资或独 资企业,进行厂房和设备投资,购买房地产等。 FDI不包括证券投资,FDI的主要形式是: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特点: • 1.一般集中在研发密集度较高的产业部门;(防外溢) • 2.最终产品是公司内部贸易的最主要产品; • 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价格采用转移价格。
跨国公司对全球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 渠道来实现:
横向渠道:指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出口的直接贡献和通过自己 在各国的分公司生产和销售最终产品——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 降低商品价格、规避关税壁垒,并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利外流”(brain drain),使这些人才原 居国的教育投资效益下降甚至丧失。
当然,人才外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不完 全是损失。这些人才与本国的关系不会割 断,有可能回流。
• 三、 外在成本和收益
知识收益:新移民带来知识、商业关系、 艺术才能、食品烹饪技术等
拥挤成本:过多的噪音、冲突与犯罪 社会摩擦:种族歧视与种族冲突
• 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分析 • 美国:工人-c;厂商c+d;净收益d • 墨西哥:工人a;厂商-a-b;净收益-b • 墨西哥移民:净收益≥b+e (这部分收益归谁?) • 两国整体:净收益≥d+e
• 结论:从整个世界范围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 自由贸易一样,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整个世 界总体上获得收益
2. 对子公司所在国的负面影响
控制所在国的经济:比如美国跨国公司直接或间接控 制拉美70%以上的资源和原材料开发,巴西100的汽 车工业,57%的化学工业,76%的家电,60的电力工 业都在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 跨国公司将大量利润汇回母国,导致所在国经济“增 长而不发展”。 吸纳所在国的高级人才; 跨国公司不愿意转让关键技术,导致所在国对跨国公 司技术的依赖。
增长趋势 资本流动加速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入发达国家总量减少。发达国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概论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概论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概论引言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指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知识等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利与弊。

资本的国际流动资本的国际流动是指资本家通过各种途径将投资资金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资本的国际流动可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首先,资本的国际流动可以带来直接投资,促进外国企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工资收入。

其次,资本的国际流动还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跨国传递,促进全球经济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然而,资本的国际流动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一方面,资本的国际流动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不稳定。

资本短期炒作的行为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波动,影响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稳定。

另一方面,资本的国际流动可能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大量资本的流出可能使得富人更富,而不利于贫困地区的发展。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是指劳动者从一个国家移居到另一个国家工作。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在一些发达国家,劳动力供应不足,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存在高失业率和过剩的劳动力资源。

通过国际劳动力流动,劳动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而目标国家可以满足劳动力需求。

其次,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还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传递。

移民者往往具备较高的教育和技能水平,他们可以带来新的技术和创新,促进目标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然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可能加剧目标国家的社会不稳定。

移民者的到来可能导致本地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减少,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

另一方面,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可能带来文化冲击。

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劳动者的到来可能导致社会文化的混杂和冲突。

技术知识的国际流动技术知识的国际流动是指技术人员、研发机构和技术成果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传播和交流。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资本的国际 流动:是指 资本从一国 或地区跨越 国界向别的 国家或地区 转移的一种 国际投资活 动。
资产组合投资 : 国际借贷(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 组织贷款、外国商业银行贷款、出口 信贷);国际证券投资(国际股票投 资、国际债券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 :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
并购方式和创建方式
当代国际资本国际流动 的特点
输入国,成为该国公民。 像中国每年向中东国家
像美国、澳大利亚、加 大量输出的建筑劳工,
拿大等国所接受的高技 也包括各国母公司向海
术移民就属此类。
外子公司派遣的商务人
员,都属于此类短期劳
动力流动。
当代劳动力国际流动的主要特点
问题:当代劳
动力国际流动的 主要特点有哪些? 并具体解释之。
特点一:劳 动力国际流 动的多向化
使外部市场内部化,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 企业内部资源流动与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 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企业内部化超越国界就是企业对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接投资 的过程
决定企业内部化的因素就成为决定企业对外 直接投资的因素
结论:
市场的不完全导致许多交易无法通过外部市场 达成,即使达成,也要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 因此,企业作为一种组织便具备了一定意义上 替代市场的功能,一旦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 本低于市场的交易成本,企业便获得了扩张的 动力,该扩张过程跨越国界便产生了跨国企业。 而企业制造内部“市场”的过程,即为内部化 过程。
特点二:劳 动力国际流 动的二元结 构
劳动力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 流动 ; 发达国家之间的劳动力国际流动; 发展中国家之间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二元结构,是指 参与国际流动的劳动力总体是由智 力型和体力型两个不同层次的劳动 力构成。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1. 引言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指劳动力、资本、技术和资源等生产要素跨越国家边界进行流动的现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的意义、原因和影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的意义2.1 优化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可以促进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通过流动,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可以引进外国劳动力,满足劳动力需求;资金不足的地区可以吸引外国资本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这样,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有助于促进各国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全球经济的效率。

2.2 促进技术转移与创新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也有利于技术转移与创新的扩散。

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合作使得技术和知识得以流动,从而促进技术的传播和创新的发展。

技术转移和创新不仅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竞争力,还可以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2.3 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起到积极作用。

外国直接投资的引进可带来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国际劳动力的流动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就业问题和经济发展的困境。

3.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3.1 经济利益驱动经济利益是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主要推动力。

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可以获得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利润率。

比如,一些发展中国家拥有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以降低成本并扩大利润。

此外,国际间的资金流动和技术转移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3.2 市场需求和供给不平衡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也受到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影响。

一些国家的劳动力供给过剩,而其他国家则面临劳动力短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不断变化,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可以实现供需的平衡,满足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PPT课件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PPT课件

E0
C
e
D F
n
N
K0 KA KB
OB
10
世界
MPKA
M
资本流动前
资本流动 后
变化
OAMDKA OAME0K0
产量 +

+E0E!D E
OBmE1KB OBmE0K0
A
n
OA
.
MPKB
m
E1 a
E0
C
e
D F
N
K0 KA KB
OB
11
四、国际资本流动的其他影响
1、引起输出国国内不同要素收入的重新分配 2、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3、对税收的影响 4、对技术地位和经济独立的影响
资本收 益
OAADKA
OAECKA
+AECD
E
劳动收 益
MDA
MEE0
-EE0DA
A
再分配资本
对外投 资收入
0
K0E0CKA + K0E0CKA
投资收入-产量减少= E0CD
OA
.
投资国:A国
MPKB
m
E1 a
E0
C
e
D F
n
N
K0 KA KB
OB
9
资本量
资本流动 资本流动


变化 MPKA
M
OBKA OBK0 +K0KA
短期资本的流动:指使用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之内的资 本流动,大多属于间接资本流动的范畴。保值性的与投机 性的。 ③ 直接投资:是指资金投入到采矿业、工商企业、农业 生产的股权资本、利润再投资、跨国公司的资金转移等。
间接投资:大多属于证券投资,如各个国家之间的借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7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 防止侵占权益理论
一、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
美国学者弗农(R Vernon)等人于1966 年提出 2. 弗农认为,垄断性优势论加上时间因 素,就能使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有助于解 释美国的制造商为什么从出口商品转向 了直接对外投资。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存在问题:
雁行理论的内容
第一,重视本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经济 结构。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经济的持 续增长。 第二,坚持出口导向战略,包括向外地区提供商 品,积极促进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努力发展 外向型经济。 第三,依靠本地区内部积累,适当控制外债规模 和外债结构. 第四,政府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政府调控行 为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
2010年世界500强排行榜 /rankings/ c/2010-07/09/content_42612.htm
6.5.2 国际分工的“古典环境”
(1)国家特有优势(country-specific advantage)与市场机制 (2)要素价格均等化与资源配置效率 (3)要素流动与国际分工的利益来源
① 这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美国向西欧等国 的投资过程的考察而来的,但它无法解释日本以 及一些新兴工业国的对外投资。 ② 跨国公司在国外已经建立了从事生产和销售业 务的子公司,它可以在子公司发展新产品,然后 出口到本国。跨国公司也可能在美国发展新产 品,然后交由子公司生产,从而越过了出口阶 段。 ③ 它无法解释那些非标准化产品部门的对外投 资,对这些产品划分生命周期未免有些牵强,如 石油生产。
二、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也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早在 30年代就由科斯(R.H.Cause)提出其基本构 想,1976年经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Peter J. Beckley)和卡森(M. Casson)加以系统阐述。 该理论认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企 业之间通过市场而发生的买卖关系不能保证企 业获利,于是就有必要把市场上的买卖关系变 为企业内部的供需关系,这在所有者不同的商 品买卖中是办不到的,需要的是把市场交换变 成一个“共同所有”的企业的内部供求交换。
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运作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际贸易,其 核心特点有两个: 1
6.5.8 交易成本
1.
2.
3.
4.
罗纳德 科斯(Ronald. Coase)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 性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一文中指出,如果在 组织内部进行活动的成本,低于在市场上进行的交易成本, 则企业组织即会成立 。 他认为市场可透过价格机能运作调节交易(transaction) 然而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增加了价格 机能运作的成本。 另一方面,交易过程中 契约关系也会产生协议及谈判成 本,而影响市场机能的运用效率,厂商组织因此能替代市场 而存在。 交易成本的存在表明市场机制并不是资源配置过程中完美无 缺、唯一可用的协调机制。
6.5.10 雁行发展理论
雁行理论(日语:雁行形态论)1935
年由日本学者赤松要(Akamatsu)提出。 指某一产业,在不同国家伴随着产业转移先 后兴盛衰退,以及在其中一国中不同产业先 后兴盛衰退的过程。
由来:
发展经济学学者研究战后东亚国家经济及产业结构变 迁,认为东亚国家是雁行理论的经济发展型态:以日本为雁 头,其次为亚洲四小龙(包含韩国、台湾、香港、新加 坡),其后是中国大陆与东盟各国(包含印尼、马来西亚、 菲律宾、泰国等)。即日本先发展某一产业,当技术成熟, 生产要素也产生变化时,这些产品在日本的竞争力转弱。接 着亚洲四小龙自日本移转技术或产业转移,开始发展此一产 业。在此同时,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到另一个新的层次。同样 地,当亚洲四小龙在该一产业发展成熟后,这些产品的生产 又转移到相对更落后的国家发展。亚洲四小龙的产业结构也 相应升级,呈现出有先后秩序的发展。
二、防止侵占权益理论
1.
2.
3.
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梅基(S.P.Magee)用防止 侵占权益理论来解释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原因。 梅基认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目的之一是为了 保护自己的技术创新的权益。 根据防止侵占权益理论,跨国公司在内部各子公 司之间转让高级技术比经由市场转让技术更为有 利,因为只要技术转让置于同一公司的控制之 下,那么技术被外人摹仿和剽窃的可能性就大为 减少了。
“雁行发展理论”分析
当进入到工业化时期,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 和技术的落后,不得不把某些产品的市场向发达国家开 放。 等到这种产品的国内需求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也就 为本国生产这种产品准备了基本的市场条件和技术条 件。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经济的利用以及廉价劳 动力的优势,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上升,最终实 现这种产品的出口,达到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 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进口、进口 替代、出口、重新进口四个阶段。因为这四个阶段呈倒 “V”型,在图表上酷似展飞的大雁故得此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5国际分工与跨国公司的发展理论
6.5.1 跨国公司的概念及特点
1、
跨国公司概念的提出
2、
跨国公司概念表述 跨国公司的特点
3、
1、跨国公司概念的提出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Firms),又称多国公 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 (International Firm)、超国家公司 (Supernational Enterprise) 和宇宙公司 (Cosmo-corporation)等。 70年代初,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 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跨国公 司的各种准则和定义后,于 1974年作出决议,决 定联合国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6.6 跨国公司的理论与实践
6.6.1 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扩展 Ting Gao(1999)将需求和成本相连,并将降低成 本的动机和生产区位的选择结合起来,分析了跨国 公司的区位选择问题,提出了垂直一体化的跨国公 司的一般模型 。 Peter Gourevitch 等人(2000)对计算机硬件产 业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全球化的形式与就业和工资 之间的关系,探明了公司区位决策的影响因素。文 中认为,现实世界里,大多数的产业即具有全球的 多样化经营的特征,也具有区域集中的特点。
市场导向可分为以下三类: (i)贸易障碍(Trade barrier oriented),所 形成的FDI为贸易导向,从投资国进口零配件、中 间原料、机械、设备、技术等。 (ii)寡占型的FDI;美国的FDI多属此类,为逆 贸易导向,因为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市场。 (iii)生产与营销内部化式的FDI,亦为逆贸易导 向。
6.5.4 “垄断竞争”论和“内部化”理论
一、“垄断竞争”论
又称“垄断优势论”和“国际寡占论”,由美国学 者海默(Stephon Hymer)、金德尔伯格 (C.P.Kindleberger)、凯夫斯(R.E.Caves)等人提 出并发展而形成的用以解释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 动因的理论。 海默认为,企业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主 要是为了在国外市场取得垄断权,从而排除那里的 竞争对手,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基础在于跨国公司拥 有各种垄断优势。
6.5.5 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 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定的区位优势。这些 区位优势包括: ①廉价的投资。 ②市场。 ③避开贸易壁垒。 ④经营的社会环境。
6.5.6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20世纪70年 代末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J.H.Dunning) 提出的。 综合理论用于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和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它由三个核心因素构 成: (1)所有权特定优势。 (2)内部化优势。 (3)区位优势。
6.5.2 国际分工的“古典环境”
1 国家特有优势(country-specific advantage)与市场机制
2
要素价格均等化与资源配置效率
3
要素流动与国际分工的利益来源
6.5.3 国际产业分工理论
一、国际分工的类型P171 垂直型 水平型 混合型
二、股权式并购和跨国战略联盟
1、股权式并购 跨国企业并购和合并成为目前跨国公司 不断扩张的更为重要的形式,成为当今国际直 接投资的最主要形式。 &
2、跨国公司概念表述
跨国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 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 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大大发展起 来,这时才开始出现少数跨国公司。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大型 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开始跨国性经 营。例如,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器公司、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爱迪生电器 公司、英国的帝国化学公司等都先后在国外活动。这些公司是现代跨国公 司的先驱。
第6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6.1 生产要素及其国际流动的有关概念
P154-155
资本 Text 劳动 土地
技术
生产要素
自然资源 人力资本
知识
生产三要素
管理经验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发展中国家输 出
要素 国际流动 发达国家 输出
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 之间
请自习:
6.2国际劳动力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 6.3 资本要素国际流动的动因及效应 一、国际资本输出动因分析 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一般效应分析 6.4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的替代效应 二、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的互补效应 三、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转移成本效应分析 四、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化解关税效应分析
3、跨国公司的特点
(1)它们都是一个或几个部门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 业或企业联合体。它们是国际化的垄断实体。它们 是全球技垄断企业,其目标是垄断世界。 (2)它们实行全球战略,有全球性的战略目标和战 略部署。跨国j经营的主要内容是商品贸易、直接投 资和技术转让。为实现最大限度利润,要求公司把 商品贸易,直接投资、技术转让三者结合起来,相 互利用,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以及未来发展着眼,进 行全面安排。 (3)公司内部实现“一体化”。在总公司与子公司, 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配合协作,从而形成整 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