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在《论十 大关系》中说: “提出这十个问 题,都是围绕一 个基本方针,就 是要把国内外一 切积极因素调动 进来,为社会主 义事业服务。”
(1)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5)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6)党与非党的关系 (7)民族关系 (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 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 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 造性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 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和四 个方面主要观点。

分配制度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对外关系
“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建立独立的工 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四 个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发展战略
发展阶段
经济体制 七

分配制度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对外关系
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分为: 两个阶段。
必要的:
1)“一五计划”是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 全面展开




划 与



中 国



业 化
援 华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划”,周恩来率团访苏。 期间,苏联共派遣3000多名专家,带来的资料重量达600多吨 ,共完成156个重点工程项目

18版毛概第四章教案

18版毛概第四章教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带领学生们梳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让学生们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我党取得的成就及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我党的失误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到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思想理论探索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思想和理论奠定认识基础。

教学重难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课时:4课时新课导入:大家阅读与讨论《论十大关系》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体现: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中共八大政治报告》1956年9月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认为,要学会建设一个新国家,首先要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开始。

因而,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选择了苏联这个别无选择的样板。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成为了当时中国各族人民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

“苏联共产党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

”【案例】毛泽东向斯大林70寿辰拜寿的伟大纪实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资料】《条约》规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在1952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

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在此处的建设费用。

大连的行政归还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

2018版 毛概 第四章 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2018版 毛概  第四章  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 会主义事业服务 。
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3、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人民内部矛盾 (是非问题) (非对抗性质) 社会矛盾
(性质:对抗性与 非对抗性统一)
民主方法
转 化
敌我矛盾 (敌我问题) (对抗性质) 专政方法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
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民主集中制原则 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既反对大汉族主义,又反对地方主义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赫鲁晓夫秘 密报告揭了盖子,“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 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忧”的 是赫鲁晓夫“捅了漏子,搞突然袭击,将斯大林一 棍子打死会造成混乱。”
毛泽东的思考
鉴于对苏共二十大的上述基本看法,毛泽东开始对正 在进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产生了积 极的作用。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 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 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 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
和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明确
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
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1956毛泽东在《论十 大关系》中论述的第 一大关系,便是重工 业、轻工业和农业的 关系。
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 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毛泽东、刘少奇、周 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 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 充的思想。
朱德提出了要注 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 多种经营的思想。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 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 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表现为一种突变性或革命性,在不太 长的时间内较迅速地建立了国内的现代工业化体系。
• 矛盾:工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不匹配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苏联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
第一、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 失调(重太重,轻太 轻,农无足轻重)
第二、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 (重积累、轻消费)
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 补充”的思想
领域
地位
主体
工商业经营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
生产计划 流通领域
计划生产 国家市场
补充 个体经营 自由生产 自由市场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 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毛泽东还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 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总结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总结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 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 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党的七届 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 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加之 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党确定以工 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改造 时期,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为党在过渡时期总 路线的主体。
毛 泽 东 做 论 十 大 关 系 的 报 告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 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 质、特点和解决途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 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974年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
5. 发展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1972年 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
如果没有中华人 民共和国和它的七亿 五千万人民参加,就 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 的和平。
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 克松(Richard M. Nixon)
——乔治· 桑特尔《尼克松 传》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P.244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 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 事业服务的思想

2018年版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18年版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匈牙利事件
当天深夜,党中央和政府举行紧急会议,决定纳 吉复任总理,同时通过戒严令,请求驻匈苏军进入 首都协助维持秩序。25日党中央又举行会议,解除 格罗职务,改选卡达尔为中央第一书记。但这时拥 有90万成员的劳动人民党已陷于瓦解。 从24日起,坐落在慕尼黑的“自由欧洲电台” 加强了对匈的煽动性广播;西方帝国主义者从维也 纳方面加紧派进特务并送来武器;逃亡在外的匈牙 利地主资产阶级分子也纷纷回国; 国内监狱被打开, 上万名刑事犯和政治犯被释放;全国一下出现了几 十个形形色色的政党和政团;首都的武装冲突日益 加剧,并蔓延到外省各地。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党与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义 建 设 需 要 重 点 把 握 的 重 大 关 系 。
报 告 从 十 个 方 面 论 述 了 我 国 社 会 主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 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 意义。
>>
退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二节
第四章 第五章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六章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三章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 八至十二章 教训
<<
第 四 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理论成果
★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党对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进行的初步探索和形成的一些重要思想 成果,以及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经验教 训。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1956年上台的卡达尔充 分吸取匈牙利事件的惨痛教 训,致力于推行一项比较适 合国情的政策。他强调指出 不应该"奴隶般地模仿外国的 榜样",而应该使匈牙利在一 条符合本国经济和历史传统 的民主道路上向前发展"。

毛概课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分析

毛概课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分析

(二)第三条工业化道路
•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代表作。正如邓小平1975年7 月10 日给毛泽东的信中所说的,“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今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 指导意义”。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以苏联 为戒,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如毛泽东所强调 的那样: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 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 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 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1958 年3 月10 日, 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说:1956 年4 月提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 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后来,在几次会议上都强调, 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 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来反映中国客 观经济规律”。这就是中国第三条工业化道路。
• 根据这一方针,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 “一五”计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编制第一个 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展开了以“156 项工 程”为中心的工业布局,共安排大中型建设项 目694 个,实际施工的达921 个,内有苏联援 建的156 项,实际施工的150 项,东欧6 国援 建的68 项。苏联援建的这些项目,主要配置 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其中东北 地区50 个,中部地区32 个,44 个国防企业布 置在中部和西部的35 个,其中21 个安排在四 川,陕西两省。这是帮助我国建立比较完整的 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骨架,起到了 奠定我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大作用。

2018年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案

2018年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思想和理论奠定认识基础。
授课内容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
(2)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两步走”战略
1954年9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宣布了“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科学)”的宏伟目标。
1964年,周恩来提出了分两步走的宏伟目标。
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教学反思
多媒体课件1份、
视频资料:“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课程导入
大家阅读并讨论《论十大关系》
新课
讲授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体现:
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2、《中共八大政治报告》1956年9月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在经济上: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在政治上:坚持“团结—批评—团结”;
在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吹越离谱的高产小麦
• 小麦亩产: • 河南杨庄社:3540斤 • 河北红光社:3650斤 • 湖北永胜社:3664斤 • 湖北星光社:4353斤
浮夸风:文化上的体现
• 文学方面:“人人会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 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跳舞,人人能演戏,人人能 创作。” • “每县出一个郭沫若,两年超鲁迅,一个晚上写出60 个剧本。”
分清敌我
区分对待
分清是非
3总方针:
农业为基础、 工业为主导、农轻 重为序。
两 条 腿 走 路
重工业 轻工业
中央工业 地方工业
沿海工业 内地工业
大企业 中小企业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1、经济快速发展
大跃进的发动——“浮夸风”的兴起为标志
经济 农业
文化
LOREM
浮夸 风
LOREM
工业
教育
生活
浮夸风:农业上的体现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稻粒赶黄豆,黄豆象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 “花生象山芋,山芋超冬瓜;鱼秧洒下千万条,条条养得扁担大。”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文革造成的影响
经济
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民主
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文教
文教事业受到打击
一代人的芳华—知青下乡
(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 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为改变我国落后面貌, 1958年3月成都会议提出 总路线: 鼓动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 义。
(一)苏联模式——建国初期中国的选择
苏联模式特点
经济上: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高度集权 的行政体制
对外关系上:严重 的官僚主义
苏联模式,为应对紧张
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
力、物力,适应战争需要, 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 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 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的强国。
吃大锅饭
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
01.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大跃进影响
03.
02.
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 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 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 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 品紧缺。
(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 建设 (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 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科书约为1400种,其中包括中小
学课本。
苏联艺术影响 《消愁》这首歌前奏的旋律有
着前苏联民谣一般静谧的忧伤,
手风琴的演绎颇具复古的韵味。
毛不易就出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
受前苏联艺术分影响比较大。
苏联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
01 02
重太重,轻太轻, 农无足轻重
重积累、轻消费
03
管理体制过分 集中统一
2 .工业建设取得可喜成就
1958年“杭州制氧机厂”的名字正 式诞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氧气厂。70 年代,该厂职工工资已达70元,当时一 根油条才三分钱。 那个可以同时容纳数千人用餐的、 当时亚洲最大食堂。“最标准的杭氧名 菜——青菜肉,只要1毛钱。浙江只有两 台的奔驰车一台给了杭氧。目前老厂区 将被打造成最具国际化潮流特色的戏剧 艺术中心和城市文化新地标。
“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50年代中国掀全民学习“苏联老大哥”浪潮
A
B
C
重工业 为主
D
高度计 划经济
E
苏式建 筑风格
生活 习惯
教育 制度
教育制度影响
苏联的教材和教学计划被翻
译过来参考,有的干脆照抄。据
调查,1954年到1957年之间出版
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
占38%到45%。译成中文的俄文教
1.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
2.对中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深刻认识 3.没有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
(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 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生产这间矛盾 主要任务: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
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 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矛盾 主要任务:阶级斗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目录
二、初步探索的意义
三、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 主义事业服务思想
1
2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3
4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思想
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氢弹爆炸
原子弹爆炸
1967年首颗氢弹爆炸成功
75年,袁隆平研制出籼型杂交水稻 17年超级杂交稻平均 亩产1149.02公斤
17年中科院“巨型稻”长得比人高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工业建设取得可喜成就
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
1957年,周总理亲自批准, “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兴 建的项目,厂房为苏联专 家设计;建筑面积30000 多平方米的“亚洲第一大 厂房”;当时全国丝绸行 业中规模最大、技术先进、 配套加工能力最强的丝绸 印染联合企业。
每秒9.3亿亿次 每秒一万次
1959年第一台大型快速通用数字计算机成功。
04
所有制结构过 分单一
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中指出“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
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
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矛盾促进历史发展。
经济基础 生产力
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
敌我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浮夸风:工业上的体现
• 甘肃省在 1 至 3月,办起 厂 矿 3000 多 个,到 6 月 猛增到22万个。 • 波澜壮阔,声势浩大, 万马奔腾,势如破竹地 大办地方工业高潮。
全民炼钢运动
超英赶美
卫星人民公社的钢铁厂
群众把家里所有铁器都拿去炼钢
浮夸风:生活上的体现 • 在1957年至1958年冬春的农田改造中,由于涉及到 地方关系,许多地方就实行小社并大社。在这次并 大社中,有的地方办起了人民公社。 毛泽东:还是叫人民公社好, 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 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 导。于是,“人民公社”的口 号传遍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