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论文——以《泰坦尼克号》电影音乐为例
《泰坦尼克号》配乐赏析

《泰坦尼克号》配乐赏析第一篇:《泰坦尼克号》配乐赏析《泰坦尼克号》配乐赏析詹姆斯·霍纳是美国著名的影视配乐大师。
影片开头是泰坦尼克号首航仪式,一曲从主题曲《我心永恒》变奏而来的《永不后悔》由女歌手哼唱声在苏格兰风笛的深情伴奏中悠悠响起,让人感到淡淡的忧伤,也感到远航的希望,略带感伤的音乐奠定了影片感情基调。
随着大型管弦乐队的演奏,使观众得以领略泰坦尼克号的壮观恢弘气派,以及全体乘客的激动心情。
作曲家对苏格兰音乐情有独钟,杰克领罗丝到三等舱参加派对,苏格兰舞曲的热烈奔放与欢快自由的风格让出身贵族的罗丝把内心的情绪畅快淋漓的释放出来,两人的感情升温。
杰克为罗丝画像,主题音乐时而轻柔、时而高昂、时而安详,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恋人沉浸在爱河之中的辛福感,音乐中将苏格兰风笛与钢琴巧妙地结合,通过风笛凸显了爱情的纯洁,通过钢琴的厚重流畅凸显了爱情的庄严。
当两人躲避罗丝未婚夫时,伴随着节奏欢快的苏格兰民族音乐,表现了两人兴奋开心之情,后柔和的《我心永恒》钢琴缓缓响起,把浪漫气氛烘托到了极致。
当杰克把生的希望让给罗丝,片头音乐再度响起,节奏逐渐明朗,紧接着女声演唱的主题曲深情响起,贯穿影片的主题既是对影片的一个总结,又是对杰克和罗丝爱情的赞歌,更是对人性本质的颂扬。
[史林漫谈] 简雍简雍(公元170年—公元243年),字宪和,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著名的谋士、说客。
简雍是刘备的发小,后来投到刘备的帐下,成为重要谋士。
在三国历史中,简雍虽然并不是出类拔萃的政治人物,却是个性突出、不可多得的政治人物。
据《三国志》记载,简雍为人不拘礼法,有时甚至疯疯癫癫。
刘备大摆筵席,招待文武百官,别人都能正襟危坐,只有简雍放浪形骸、坐姿歪歪斜斜,不理威仪。
酒酣之时,简雍甚至光着膀子,大呼小叫,大口大口的喝酒,在刘备面前丝毫不避讳群臣的礼节。
由于简雍和刘备是故交,刘备往往对他很迁就,纵然任之。
简雍聪明善辩,老成多谋,是一个很有辩才的人,高谈阔论起来,语惊四座。
论《泰坦尼克号》音乐歌曲赏析

论《泰坦尼克号》音乐歌曲赏析余晓峰中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泰坦尼克号》的内容是灾难和爱情两个部分。
片中的音乐也是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以表现杰克与罗丝的爱情,另一部分用以表现影片的情节和事件。
为着这两部分的内容,作曲家写作了两个音乐主题,一个是以主题歌《我心依旧》的旋律为代表的爱情主题,一个是表现“泰坦尼克”沉没的灾难音乐主题。
关键词:《泰坦尼克号》主题音乐“我心永恒”正文:一、《泰坦尼克号》影片内容简介《泰坦尼克号》英文名称为:《TITANI C》,导演是詹姆斯·卡梅伦(JamesCamero n),这部片长为194分钟的电影上映于1997年,一举夺得第6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电影剪辑、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戏剧效果、最佳原创歌曲、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声效剪辑等11项大奖。
故事讲述的是1985年,“泰坦尼克号”的沉船遗骸被发现。
美国探险家洛维特在船舱里看见了一幅画,102岁高龄的罗丝声称她就是画中的少女,然后罗丝就开始叙述她当年的故事。
1912年4月10日,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
富家少女罗丝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一道上船,另一边,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靠在码头上的一场赌博赢到了船票。
罗丝不愿嫁给卡尔,打算投海自尽,被杰克抱住。
很快,美丽活泼的罗丝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了。
然而就在此时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
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罗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
老态龙钟的罗丝讲完这段爱情后,把那串价值连城的珠宝沉入海底,让它陪着杰克和这段爱情长眠海底……二、《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歌分析《泰坦尼克号》的内容是灾难和爱情两个部分。
泰坦尼克号音乐分析

《泰坦尼克号》片段音乐分析这段音乐所对应的影像是露丝与杰克相遇船头并且进行爱的告白的场面。
整部电影的音乐制作人是为众人所熟悉詹姆斯·霍纳,他不仅为泰坦尼克做过音乐,同样也为《勇敢的心》制作过音乐,并且都大受好评。
这段原声音乐名为《rose》总共有2分50秒左右。
根据其音乐的节奏、旋律以及相对应的影像可大致分为5个阶段——露丝的告白、杰克的告白、海洋之心、两情相悦、沉入海底的记忆。
一下为这段音乐的波形图:音乐开场的22秒以内被我简称为“露丝的告白”,也可以算是露丝在这个场景的出场曲。
是以爱尔兰风笛为主要乐器演奏的,爱尔兰风笛与其他的风笛不同,它并不是靠吹奏发音,而是靠气囊发音的,因此音色圆润,听起来缠绵委婉。
这样的音色让人感觉很内敛并且还带有几分羞涩。
配乐中使用爱尔兰风笛可以很好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人物自身的形象。
这里开场的爱尔兰风笛的音乐所对应的影像是露丝走到船头寻找杰克,想告诉他她改变主意愿意跟他在一起。
这里用爱尔兰风笛来刻画露丝的出场是与其性格和内心相当吻合的,之前露丝很明确地告诉过杰克,他们不能在一起,但是突然改变主意的她,内心走有些紧张和羞涩,她担心杰克的反应,害怕杰克会不接受她突然改变的事实,而爱尔兰风笛的圆润和委婉演奏出的缓缓的旋律正是女主人公露丝当时的内心写照。
如果说前22秒“露丝的告白”是一段影子,那么接下来到1分08秒的时候就是主旋律的开场了,这段被我简称为“杰克的告白”。
这段主要是由来自挪威的北欧女歌手希斯尔哼唱的。
女声吟唱是影视作品中很独特的一类配乐,相较于器乐的演奏,声乐显得更加灵活。
无论是在影片的叙事、情绪的渲染或是人物的刻画上,声乐的效果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同电影使用画面讲述一段有血有肉故事一样,女声吟唱等同于用哼唱的方式来讲述一段血肉丰满的故事,它所蕴含的情绪是可以由演唱者本身控制的,而器乐想要做到情绪控制很灵活是比较困难的。
希斯尔的吟唱所对应的影像是杰克露出微笑并示意露丝闭上双眼,引导她来到船头,让她体验海的广阔,与此同时也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
泰坦尼克号音乐分析

泰坦尼克号音乐分析泰坦尼克号(Titanic)是一部1997年上映的经典爱情片,该电影由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执导。
电影的音乐由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创作,该配乐在影片的成功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这篇文章将着重分析电影中的音乐,探讨配乐如何与情节和角色相互作用,并强化电影的情感效果。
电影的开头,音乐通过在主要角色罗斯(Rose)和杰克(Jack)登上泰坦尼克号时的场景中起到了导向作用。
音乐采用了柔和的钢琴和弦乐器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悠然的氛围,预示着浪漫的故事即将发生。
这种柔和的配乐与船上人们的欢快氛围形成了对比,强调了罗斯和杰克的不同和特殊。
随着剧情的发展,电影中的音乐变得更加戏剧化,并通过不同的乐器和音调变化来传达不同的情感状态。
例如,在罗斯与她未婚夫卡尔(Cal)的场景中,配乐采用了高亢的弦乐器,加强了卡尔的强势角色和罗斯的束缚感。
而当罗斯和杰克之间的浪漫关系发展时,音乐变得更为柔和和浪漫,使用了钢琴和小提琴等乐器,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电影的音乐还通过在重要情节和场景中表达角色的内心感受。
比如,电影中有一场令人难忘的场景是船体开始沉没,罗斯被困在充满水的走廊中。
这一场景中,配乐采用了高亢而悲壮的乐器和音调,传达了罗斯的恐惧和绝望感。
这种音乐的使用加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并使得该场景显得更加令人心碎并深有印象。
除了在情节中,电影的音乐还通过一首主要旋律来强化电影的整体效果。
电影中的主题曲《我的心将(My Heart Will Go On)》由CélineDion演唱,这首歌曲因其感人的歌词和旋律而成为了一首经典。
这首歌在整个电影中多次出现,特别在片尾的船体沉没场景中,使得故事的情感高潮达到了顶峰。
这首歌通过其深情的歌词和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传达了罗斯和杰克之间的爱情和牺牲。
综上所述,泰坦尼克号的音乐在电影的情节和角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泰坦尼克号音乐赏析

泰坦尼克号音乐赏析泰坦尼克号音乐赏析一、电影《泰坦尼克号》简介《泰坦尼克号》(Titanic)这部根据1912年北大西洋海难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自1997年上映以来,在电影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几乎获得了所有属于影视界的奖项,成为新时期以来影坛的一座丰碑,而随着2012年影片3D版的上映,《泰坦尼克号》在影坛又掀起一股热潮。
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以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为代表的制作团队的努力。
而在这个团队中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对影片的成功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詹姆斯·卡梅隆与詹姆斯·霍纳的珠联璧合成就了《泰坦尼克号》的经典。
在这部辉煌的史诗巨制中,音乐成了影片浑然一体的部分,尤其是席琳·迪翁(Celine Dion)演唱的主题曲《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也成了家喻户晓的音乐经典。
影片通过在那场空前海难中的幸存者之一,即由凯特·温丝莱特(Kate Winslet)饰演的女主角罗丝(Rose),讲述了84年前发生在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上的一段爱情故事。
已与贵族订婚的罗丝极其厌倦浮华无趣的生活,决定在船上跳海自杀,而恰巧被身无分文而且靠赌博赢来的船票登上“泰坦尼克号”的三等舱乘客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饰演的杰克(Jack)戏剧性解救,二人因此相识,并从此开始了他们的浪漫爱情。
不幸的是,处女航的“泰坦尼克号”在航行的第4天撞上了冰山,全船人员陷入灾难时刻,而就在这接近毁灭的几个小时里,我们除了看到杰克与露丝的浪漫伟大爱情之外,也看到了20世纪初英国各个阶层的芸芸众生相,从而了解了人性之伟大与低劣,因此,《泰坦尼克号》不仅仅是一段凄美的爱情之旅,更是一段令人回味反思的人性之旅。
本文主要以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为立足点,对《泰坦尼克号》中的音乐简要赏析,并试以探讨影片蕴涵的人性问题。
泰坦尼克号音乐片段赏析

《泰坦尼克号》音乐片断赏析电影作为一种综合叙事艺术,其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影片的真实感,所以在电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探索的重点是电影画面本身,而声音只是它的一个手段,一色增彩,一副调味。
因此当电影没有了声音,我们仍旧可以欣赏它的画面,它的构思,它的除声音之外的因素。
但是目欲色,耳欲声,电影要想尽可能的增加其艺术感染力,就必须用好声音这个工具。
下面通过赏析《泰坦尼克号》里的一个片段来解析声音在电影里的魅力。
这个船头片段是这部电影的经典片段之一。
画面中首先是女主角罗丝在一群谈话的贵妇中思考。
此时的声音除了有贵妇们的谈笑声还有餐厅乐队的欢快音乐,罗丝在这个氛围中突出出来,形成强烈反差。
接下来地点就是船头了。
首先画面交代了地点。
镜头是海中行驶的泰坦尼克号,所以此时的画面声音主要是海水拍击船的声音。
男主角杰克出现,站在船头思考,头发和衣服被海风吹拂着,此时由船的镜头到杰克身上,海水拍击的声音减弱,主要是海风的声音。
海水拍击船的声音和海风声音的配合使使画面更具真实感。
接下来是这个片段的主要部分。
罗丝出现在船头,缓缓走向杰克,音乐《Rose》响起。
音乐开头一段是舒缓的钢琴。
罗丝给杰克打招呼,告诉他她改变想法了。
两人此时心态都很平和,就像这段音乐。
罗丝走向杰克,她显得那样从容不迫,沉稳得就像一尊雕像,杰克看到罗丝抑制不住的快乐情绪使他容光焕发。
这时音乐里出现了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起源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约公元1世纪流传到古罗马。
苏格兰风笛并不是单指乐器本身而言,它还连接着一长串代表苏格兰高地传统文化的历史。
直到今天,苏格兰的高地风笛曲在社会中仍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这里风笛的加入配合舒缓的钢琴使音乐悠扬而感染人。
“嘘……”杰克用手指按了一下嘴唇,表示要露丝安静别出声,杰克让丝把手给他,罗丝把手放在杰克手上,音乐中缓缓加入了女生的吟唱,杰克把罗丝拉到船头。
女生的吟唱开始了两人此时的情感交流。
泰坦尼克号电影赏析

电影音乐赏析——《泰坦尼克号》为例音乐是一部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
音乐进入电影以后,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
它以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为电影增添意蕴和魅力,并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它与电影视觉画面一起展现在银幕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剧情的表现力,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
我想以电影《泰坦尼克号》为例说一下我对电影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众所周知,这部著名的电影的主题音乐是《My Heart Will Go On》。
该曲在影片中共出现11次。
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詹姆斯·霍纳,泰坦尼克号主题曲的创作者,好莱坞主流电影著名作曲家,1989年,Horner因<光荣>一片荣获葛莱美大奖,而先前他为动画片《美国鼠谭》谱写的歌曲《出门在外》(Somewhere Out There)不仅使他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提名,更是勇夺该年度葛莱美“最佳歌曲”和“最佳电影插曲”双料大奖,从而一举成名。
从1995年起,他又以《燃情岁月》、《勇敢的心》等一系列风格迥异的电影配乐建立其创作领域的霸主地位。
两年之后,他为史诗巨片《泰坦尼克号》创作的音乐不仅使他在奥斯卡奖上满载而归,更为该片夺得“年度最佳”立下汗马功劳,由此,詹姆斯·霍纳理所当然成为当今乐坛最炙手可热的王牌电影配乐大师。
电影《泰坦尼克号》荣获了第7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歌曲等11项大奖。
其音乐方面则是以一首主题曲带多段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其他乐曲组成。
一开片我们看见一副黄色的象征着回忆与过去的画面,泰坦尼克号在岸边停靠,岸边的人们挥着帽子与双手,与船上的人们告别。
这时,传来一个柔美而悲凉的女声,这是主题曲的第一次出现。
缓缓的哼唱,仿佛时间停滞,一切都回到那个时候,人们挥手的动作很慢,白色的海鸟停留在船身。
这个穿透我们心灵声,仿佛鬼魅一般带我们进入那个悲痛的时刻。
电影音乐对电影的情感表达——以《泰坦尼克号》为例

87音乐鉴赏电影音乐对电影的情感表达—以《泰坦尼克号》为例摘 要】【电影的重要表现手段就是音乐,它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视觉体验的配合和特定氛围的渲染,共同对影片的的艺术魅力进行了构筑,塑造了良好的电影形象。
《泰坦尼克号》中的音乐已经成为经典,流传甚广,音乐使情境更加完美的展现。
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灵魂,它对电影故事进行了唯美而真实的传达。
关 键 词】【《泰坦尼克号》 电影音乐 情感传达电影音乐与电影情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音乐即能抒情,又能对电影的情感进行很好的表达,帮助人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关系更好的了解,进而增强了剧情的表现力,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刻画。
本文以《泰坦尼克号》为例,分析了电影音乐对电影的情感传达。
一、深化了影片的主题在《泰坦尼克号》电影中,音乐是影片剧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推动了剧情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画面而言,产生了更加显著的抒情效果。
影片的主题音乐始终贯穿于始终,出现的频率高达11次。
成为故事情节发展的主线。
即便是在不同的情节应用相同的旋律,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影片的结尾处,杰克和罗丝一同沉入大西洋中。
在这里,再次响起了主题曲,将影片的发展推向了高潮,让观众为两个人的伟大爱情而唏嘘不已。
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这个主题音乐而成就了这部电影,借助于音乐,对电影的情感进行了传达,进一步深化了影片的主题。
主题歌《My Heart Will Go On》如诉如泣,总结了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它将整个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有一种辽阔空蒙之感,犹如从九天而来,歌声即千回百转、悱恻缠绵,又跌宕起伏,振聋发聩。
凄婉的旋律衬托了影片的爱情主题。
在出现这个旋律时,就逐渐减弱了音乐的悲剧色彩。
在对影片情感的表达上,犹如爱和誓言的颂歌,升华了悲剧事件中人的品格和思想。
在《泰坦尼克号》中,音乐有机的配合了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歌颂了伟大的爱情主题,使人们对那段永恒而凄美的爱情故事扼腕叹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音乐赏析
——以《泰坦尼克号》电影音乐为例
影视音乐赏析
——以《泰坦尼克号》电影音乐为例
音乐是一部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以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为电影增添意蕴和魅力,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发挥叙事的功能。
从最早的黑白默片开始,电影音乐就开始辅助电影画面,直到现在,各大电影公事出品的大片都配以了气氛磅礴或优雅动听的音乐。
它与电影视觉画面一起展现在银幕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剧情的表现力,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
现在,我们以《泰坦尼克号》来讨论电影音乐与电影之间的关系。
一、《泰坦尼克号》影片内容简介
《泰坦尼克号》英文名称为:《TITANIC》1997年,导演詹姆斯·卡梅伦(James Cameron)将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改编为电影搬上大银幕。
影片再现了1912 年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首次出航的壮观场景,讲述了贵族小姐露丝与穷画师杰克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并在沉船那一刻表现出人性的光芒。
该片获得第70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效、最佳摄影等11 项大奖,成为当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大的赢家。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凭借此片登上了世界商业电影的最高峰。
故事讲述的是1985年,“泰坦尼克号”的沉船遗骸被发现。
美国探险家洛维特在船舱里看见了一幅画,102岁高龄的罗丝声称她就是画中的少女,然后罗丝就开始叙述她当年的故事。
1912年4月10日,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
富家少女罗丝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一道上船,另一边,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靠在码头上的一场赌博赢到了船票。
罗丝不愿嫁给卡尔,打算投海自尽,被杰克抱住。
很快,美丽活泼的罗丝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了。
然而就在此时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
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罗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
老态龙钟的罗丝讲完这段爱情后,把那串价值连城的珠宝沉入海底,让它陪着杰克和这段爱情长眠海底……
二、《泰坦尼克号》电影音乐分析
《泰坦尼克号》中的音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以表现杰克与罗丝的爱情,另一部分用以表现影片的情节和事件。
围着这两部分的内容,作曲家创作了两个音乐主题,一个是以主题歌《My Heart Will Go On》(中文译名《我心依旧》)的旋律为代表的爱情主题,一个是表现“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灾难音乐主题。
影片叙述的视角是老年的罗丝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发生在85年前的海难,所以灾难的音乐主题带有爱情主题的影子,这两个主题的语言和风格很相似,旋
律线条悠长,空灵凄迷,具有强烈的悲剧和复古怀旧的色彩。
在影片中,两个主题时而分开,时而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旋律。
影片中的音乐还包括影片中乐师们在灾难发生时现场演奏的音乐。
如果把这部分音乐也计算在内,全片差不多75%的场面都有音乐的元素。
影片的片头音乐,是女声独唱的无词歌,继而注入了悲凉的苏格兰风笛以彰显灾难即将来临的故事主题,简洁地预示了影片的主要情感氛围——一个悲伤凄美的故事。
在影片的前半部,音乐表达了崭新的“泰坦尼克”使人们对于本次航行充满着希望,南安普顿港口繁忙热闹的景象,一点一滴地展示出气势磅礴的启航曲。
这段音乐具有很辉煌大气,一方面衬托了此刻的画面,同时又与影片最后的悲剧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主题歌《My Heart Will Go On》是对这段凄美爱情故事的终极总结。
这首英文歌曲,将整个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它似从九天而来,带着一种空蒙、辽阔的豪放之感,在我们耳际回响。
歌声起伏跌宕、籁鸣啸天,却又缠绵悱恻、千回百转。
这首歌的旋律即是影片的爱情主题的最好烘托,当这个旋律出现时,悲剧色彩淡淡减弱,仿佛是爱的誓言和爱的颂歌,把在影片所表现的悲剧事件中人的思想和品格给予升华。
在这部影片中人们可以重温那段令人无限唏嘘歌颂的凄美爱情故事和感受到故事一波三折荡气回肠的情节。
永恒的历史见证了那段永恒的爱情,就像一望无垠的大海,永不褪色。
在整部电影中,音乐表现了其特有的魅力。
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和节奏随着电影的每一个情节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为故事情节的完美表述和发展增添了无限的意蕴和魅力,让人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音乐听觉与电影画面的视觉效果一起展现在荧幕上,一方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强了剧情的表现力。
电影情节与音乐的交融,即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成功塑造了完美的艺术形象。
三、分析概括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独特作用
1.剧作审美作用
巴拉兹指出: “当声音效果能对剧情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时,声音的剧作意义就变得更深刻、更重要了……这时声音不仅出现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并且影响整个过程。
”他还说,“声音不仅是画面的必然产物,它将成为主题,成为动作的源泉和成因。
换句话说,它将成为影片中的一个剧作元素。
”显然,影片中的音乐作为剧作的一个构成部分,作为一种能直接推动影片剧情发展、概括内容、深化主题的因素,它的剧作审美作用的可能性和深刻性是远远超出于一般声音的。
2.抒情审美作用
电影音乐可以用于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内心思想与情感、心理的变化等。
同时,因为它表达了作曲家对特定人物的理解和态度,带有一定的评价意义。
观众通过音乐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人物,并唤起对人物的爱憎。
所以,电影音乐的抒情审美作用通常在电影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3.烘托意境的审美作用
意境不仅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而且也是世界各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所谓“意境”,简而言之,就是情景交融的境界,也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它通过环境、气氛等外界的“景”,表现情绪、情感等内部的“意”,它既具有朦胧美、超越美、自然美等特点,又具有象征美、渲染美、强化美等特点。
中外的电影音乐,在营造意境的审美作用上,是异曲同工的。
四、总结
在一部电影中,音乐有时只可能发挥一种审美作用,但更多的时候发挥着数种作用,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趋势就预示着音乐在电影中正多方位发挥着审美作用。
电影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影视作品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