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的泰坦尼克号》的美学意义
浅谈电影《泰坦尼克》的艺术性

浅谈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艺术性摘要:对电影欣赏视角的更新无疑是每一个观众应该重视的,当代电影从演员的选择、空间的架构、色彩的调和、叙事内涵的处理,为我们的视觉艺术欣赏搭建了更高的平台。
电影艺术是关于“人”的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决定着一部电影作品的成败。
本文以《泰坦尼克号》为例,分析电影的艺术性。
关键词:《泰坦尼克号》艺术的本质情绪情感电影艺术一、前言《泰坦尼克号》是由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和派拉蒙影片公司在1997年联合摄制而成的著名电影,编导为詹姆斯·卡梅隆,主演为凯特·温斯莱特(饰露丝)、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杰克)、比利·泽恩(饰卡尔)等。
该片在1998年获得14项奥斯卡奖提名,最终获得平历史记录的11项奥斯卡大奖。
袁智忠在《影视鉴赏》一书中告诉我们,该影片几乎有两成的观众至少看过两遍,而一般好片子的回头率只有4%-8%。
该片也创造了一个经济上的奇迹,大约3个月的时间,全球票房就达到了12亿美元,同时,其它周边的产业也是财源滚滚。
可以说,《泰坦尼克号》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神话。
为什么《泰坦尼克号》会在那个时候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宏观的与笼统的分析把其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巨大的投资、饱和的包装与宣传等,然而这些原因都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这部影片本身。
在美丽的美学看来,《泰坦尼克号》是一部真正的电影,是一部活的电影教科书,是一部活的艺术教科书,她应该教会人们懂得什么是电影、什么是艺术。
下面我们就结合影片的具体内容与形式来探讨一下这部影片取得巨大成功的奥秘所在。
二、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影片一开始是一些关于现代的内容。
一支寻宝队正在打捞“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以寻找那颗名叫“海洋之心”的钻石吊坠。
这个打捞过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先进的打捞技术、梦幻般的海底世界、打捞的宝贝等无疑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情绪与兴趣。
但是,这个打捞过程也是有起伏的,随着船上保险箱的打开,所寻宝贝并没有出现,观众的情绪就一下子变成消极的了,观众与寻宝人员一样充满了失望之情。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评价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评价电影《泰坦尼克号》是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于1997年上映的一部史诗级爱情片。
该片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讲述了一对跨越社会阶层的年轻情侣,在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爱情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因其精美的制作和感人的故事情节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下面将对《泰坦尼克号》进行评价。
首先,该片的制作精良,可谓是一部技术上的杰作。
导演卡梅隆以其出色的视觉效果和精细的场景布置,将观众带入了泰坦尼克号的世界。
无论是巨大的船体还是精致的内部布景,都展现了当时的豪华和细腻。
特别是对于泰坦尼克号的真实重建,使得观众仿佛亲临现场,感受到了当时的恢弘和壮丽。
同时,电影运用了先进的特效技术,将沉船的场景表现得惟妙惟肖,令人震撼。
这些制作上的精细之处,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加深了对电影情节的投入感。
其次,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充满了浪漫和悲剧的元素。
影片以一名名叫杰克的贫民窟艺术家和罗丝这位富家千金之间的爱情为主线,通过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展现了爱情的力量和社会阶层的差异。
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令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同时,电影还巧妙地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虚构的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观众不仅可以领略到爱情的美好,也能够感受到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不公。
此外,电影中的演员表现也是该片的一大亮点。
凭借着精湛的演技,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丝莱特成功地塑造了杰克和罗丝这两个角色。
他们的表演自然真实,情感表达到位,使得观众对于角色的命运产生了共鸣。
两位主演的出色表演为整部电影增添了许多亮点,也成为了他们事业的里程碑。
最后,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音乐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詹姆斯·霍纳创作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成为了经典之作,深入人心。
这首歌曲旋律悠扬,歌词富有诗意,与影片中的爱情故事相得益彰。
《泰坦尼克号》电影影评

《泰坦尼克号》电影影评在观看了《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后,我被其中深刻的情感和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所打动。
这部电影以其壮丽的制作、精彩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题而闻名,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影片以 1912 年泰坦尼克号号的首次航行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跨越阶级和贫富差距的爱情故事。
富家女露丝与贫穷的艺术家杰克在船上相遇,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世界,但他们的心灵却相互吸引。
然而,泰坦尼克号的命运注定是悲惨的,当船撞上冰山并开始沉没时,杰克和露丝的爱情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电影的视觉效果令人惊叹,泰坦尼克号的重现令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从宏伟的船身到细致入微的内饰,每一个场景都展现出了制作团队的精心制作和对历史的尊重。
同时,电影的音乐也为其增色不少,詹姆斯·霍纳的配乐贴切地营造出了浪漫、悲伤和紧张的氛围,与剧情相得益彰。
电影中的演员们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凯特·温丝莱特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表演非常出色,他们成功地诠释了露丝和杰克这两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温丝莱特将露丝的坚强和内心的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迪卡普里奥则将杰克的善良、热情和执着演绎得十分动人。
他们的表演让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角色的痛苦和快乐,使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然而,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关于爱情,它还深入探讨了人性、社会阶层和生命的价值等重要主题。
在灾难面前,人们的行为和选择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
有勇敢的救援者,也有自私的利己主义者;有坚定的信仰,也有绝望的挣扎。
这些描绘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的本质和面对困境时的反应。
此外,电影还通过一些细节和情节的设置,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平等和阶级差异。
露丝作为一个富家女,被束缚在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包办婚姻中,而杰克则代表了社会底层的人民,追求自由和梦想。
他们的爱情不仅是个人的选择,也是对社会束缚的挑战。
在影片的结尾,当泰坦尼克号最终沉入大海时,留下了无尽的悲痛和感动。
原创:《泰坦尼克号》:悲剧的美学价值和震撼力量

原创:《泰坦尼克号》:悲剧的美学价值和震撼力量寻梦向天歌/文看过在美国曾经创造了票房收入新高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之后,心情就象当年大西洋的波涛一样,久久难以平静。
承载量最大、规模最壮观、气势最豪华的“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大西洋上的处女航途中不慎撞上冰山以后就那样悲壮惨烈地沉入海底。
船上2200多条生命除了700多人死里逃生之外其余无一幸免地葬身大海;船上分成不同等级的舱室,各色人等所谓的悬殊地位、贫富贵贱等一切世俗虚无的东西全都随之而化为乌有;杰克与萝丝之间萍水相逢、激情荡漾、轰轰烈烈的浪漫传奇爱情也随着大西洋上的海风飘然而逝;留给人们的仅仅只是深情悲叹、无穷回味。
沉睡在海底的“泰坦尼克影片采用全景式的纪实、倒叙手法,在“泰坦尼克号”巨轮遇难84年之后对当年轰动一时的沉船事件进行了逼真的“克隆”、原原本本的复制以及回放,让人们透过银幕镜头和艺术形象详细地了解整个沉船事件的全过程,身临其境地感悟在重大灾难面前人类本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和当时社会的世相百态。
美国航海探险家布洛克·罗威特对沉船84年之后依然沉睡海底的“泰坦尼克号”残骸发生浓厚兴趣,他们利用具备多种功能的俄国潜艇,先后六次登临船体进行了探测、勘察,从沉船的残骸上打捞到了可能隐藏巨大财富的保险箱,企图找到象征王室富贵、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钻石项链,可惜的是只找到了一幅裸体画像及一面梳妆铜镜。
他和同事们通过细致入微的探测、考证,拍摄记录了他们从船体上所看到的真实情景,并借助找到的遗物对当年的沉船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
而“裸体画像”正好引起当时通过电视收看“泰坦尼克号”探险活动新闻报道的萝丝老太太的密切关注,这位沉船时年轻漂亮的靓丽少女、沉船事故的幸存者如今已是101岁高龄的老人。
萝丝老太太带着孙女儿坐飞机专门赶到布洛克·罗威特他们在海上开展探险乘坐的轮船上,百岁老太太看到了自己当年的裸体画像与铜镜,面对遗物,睹物伤情,84年前亲身经历的一幕幕往事如今又历历在目,随着萝丝老太太深情的讲述,影片引领观众一起开始了那次由恢宏壮观开始、以惨败毁灭结束的海上传奇之旅。
泰坦尼克号 影评

泰坦尼克号影评
《泰坦尼克号》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展现人性、勇气和希望的作品。
这部电影以其精美的画面、出色的表
演和令人动容的剧情而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首先,我被电影中的画面所深深吸引。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以其精湛的技艺再现
了泰坦尼克号的壮丽和恐怖。
无论是船上的华丽宴会厅,还是沉船时的混乱和
恐慌,每一个场景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特别是当杰克和罗斯站在船头,伸开
双臂感受风的吹拂时,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自由和勇气。
其次,电影中的演员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丝莱特的精彩表演让我完全沉浸在他们的角色中。
他们的爱情故事不仅仅
是一段浪漫的爱情,更是关于勇气和牺牲的故事。
他们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爱
情的美好和无私。
最重要的是,电影中的主题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共鸣。
《泰坦尼克号》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船沉的故事,它更是关于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电影中的人物们面临着生
死抉择,他们展现出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
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了自私,而
另一些人选择了无私。
这让我思考自己在面临困境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总的来说,电影《泰坦尼克号》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
它通过精美的画面、出色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题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它让我们思考
生命的意义和我们在关键时刻的选择。
这部电影将永远被铭记在电影史上,成
为一部经典之作。
泰坦尼克号 影评

泰坦尼克号影评
《泰坦尼克号》是一部永恒的经典,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段浪漫的传奇。
这部电影以其震撼人心的场景、动人的故事和精湛的表演而著称,让观众们沉浸在爱情和悲剧之中。
首先,影片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电影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真实模样,巨大的船体和壮丽的海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之中。
尤其是在船体沉没的场景中,观众能够感受到逼真的恐惧和绝望,这种视觉冲击力让人难以忘怀。
其次,影片的爱情故事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杰克和罗斯之间的爱情让人们相信真爱是存在的,他们在生死关头仍然不离不弃,这种坚定的爱情让人感动不已。
影片中的经典对白和动人的音乐更是加深了观众对这段爱情的共鸣,让人们不禁为之动容。
最后,影片中的社会寓意也值得我们深思。
通过展现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对女性的束缚,影片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社会画面。
这种社会寓意让观众不仅仅是被影片的故事所吸引,更是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总的来说,电影《泰坦尼克号》以其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动人的爱情故事和深刻的社会寓意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它让观众们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电影将永远铭记在观众的心中,成为了一部不朽的作品。
泰坦尼克号 影评

泰坦尼克号影评
《泰坦尼克号》是一部让人心碎的爱情电影,它不仅在视觉上令人震撼,而且在情感上也让人深受触动。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成功地将历史事件与虚构的爱情故事相结合,创造出了一部令人难忘的作品。
首先,影片的视觉效果令人惊叹。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场景被精心呈现,令人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
特效的运用让人们感受到了当时的恐惧与绝望,同时也让人们对那场灾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影片中的爱情故事让人动容。
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不仅是跨越社会阶层的,更是在生死关头的坚定守护。
他们的爱情故事让人们相信爱情的力量,让人们明白到爱情可以超越一切障碍,甚至是死亡。
最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令人难忘。
男主人公杰克的勇敢和女主人公罗丝的坚强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他们的形象让人们相信在面对困难时,人们可以展现出最美好的一面。
总的来说,《泰坦尼克号》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让人们
看到了爱情的伟大,也让人们对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电影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它的影响力是深远的,它让人们相信爱情的力量,也让人们对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泰坦尼克号 影评

泰坦尼克号影评
《泰坦尼克号》是一部让人心碎的爱情电影,它讲述了一对跨越社会阶层的恋
人在泰坦尼克号号沉没中的悲剧命运。
这部电影不仅在视觉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是因为它所传达的爱情和生命的真谛而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首先,影片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电影中再现了泰
坦尼克号的壮丽和沉没的惨状,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中。
船体的裂开、海水的涌入、人们的惊恐呼喊,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电影中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其次,影片中的爱情故事让人动容。
男女主角杰克和罗丝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之间的爱情克服了一切障碍,但最终却因为沉船而无法在一起。
这样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也让人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电影中的一些台词和情节,如“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永远爱你”、“我飞了,罗丝”等,都让人印象深刻,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坚定。
最后,影片中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电影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由
著名歌手席琳·迪翁演唱,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让人在观影过程中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和共鸣点。
总的来说,电影《泰坦尼克号》无论是在视觉效果、爱情故事还是音乐上都给
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观众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也让人思考了爱情的伟大和坚定。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爱情片,更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美学意义
被誉为二十世纪电影艺术“终结者”的《泰坦尼克号》,在人们心中无疑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不管是影片中再现的浓烈的海难氛围,还是表现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浪漫爱情预言,都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最终衍化为观众心中强烈的美感,可以说,《泰坦尼克号》是卡梅隆大师送给全球观众的一场视觉盛宴。
一、社会美中内容与形式之美的有机结合
社会美是现实生活中美的存在形式之一,主要包括人物、事件、场景等等,所谓“事件”、“场景”也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
社会美是人的自由创造的体现,倡导的是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围绕社会美的实质,我们就需要结合影片中的人物加以分析。
在《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中,社会美的一个方面——形式美在故事一开始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泰坦尼克号上的男士都是穿着优雅、干净的礼服,女士都穿着坠地长裙,紧身的胸衣,还带着蝴蝶结、领带、帽子等,无不透露出电影人物的外表特点:气质高雅、身份尊贵、有着良好的教养。
这些二十年代欧洲古典服饰,给大众化休闲服饰流行的二十世纪末的观众带来强烈的美感。
除去人物服饰,影片中的主人公是青春靓丽的俊男美女,男主角莱昂纳多&iddot;迪卡普尼奥年轻英俊、充满朝气,女主角凯特·温丝莱特容貌美丽、气质优雅都令观众为之深深迷恋,“明星的体貌、气质、性格,无不与观众心目中早已潜在希求的美好形象异质同构”[1]。
除去人物所带给观众的形式上的美感,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品质等等内在特质也给观众带来独特的内容美。
人的美不能只以外表来看,是和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珍贵特性在于自由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体现出人的聪明、质朴、勇敢、诚实等,因此人的美不等于长相漂亮,说某人长相漂亮只是从形式方面来看的,一个人的美应该是和人的内在品质紧密联系的。
[2]影片中的男主角是一名流浪艺术家,虽然穷困,但是活泼聪明而乐观向上,对待爱情也坚贞不渝,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可以舍弃一切哪怕是生命。
女主角是一名贵族小姐,有美丽的容貌和良好的教养,但却是一个具有反叛思想的贵族小姐,她勇敢、坚强而执着地看待自己这段跨越阶级局限的爱情。
影片中的主人公内心美好的特质为主人公赢得了更多观众的喜爱,在观众看来,他们就好像美丽的化身,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散发无尽的魅力。
重视影片中社会美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当时乃至今天观众的审美要求。
二、爱情与死亡冲撞之下的悲剧之美
《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的结局是在爱情和死亡冲撞融合之后的升华。
一直以来,死亡与爱情都是人类表现的两大主题,也是艺术创作反复演绎的永恒主题。
[3]《泰坦尼克号》所讲述的灾难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导演卡梅隆在这个真实的历史悲剧中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使虚构的爱情故事与那艘梦幻之船的死亡之通过一个极其浪漫的爱情故事来展示历史真实。
旅巧妙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爱情获得了合理的根据与真实性内涵。
”[4]这艘号称永不沉没之船的“TITANIC”豪华巨轮,从它载着欢乐的人们开
始航行的那一刻起,也就一步步地走向死亡。
灾难为浪漫爱情悲剧结局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升华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爱情获得了永恒。
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冲突了传统灾难片的模式,演绎出感人至深的不朽的爱情传奇。
美学中对悲剧这样表述:“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
”[5]影片中,在生存或是死亡面前,人性的本真得以充分暴露,深沉复杂的人性内涵得以充分显现,影片的结尾部分在批判人类劣根性的同时,更表现了人类美好的本性及崇高的牺牲精神。
从男主角那句著名的“You jump,I jump!(你跳,我也跳!)”,到水满船舱时依然躺在床上相互依偎着的老夫妇,以及誓死捍卫“只许妇女儿童下船逃生”这一道德律令的水手……这一些小小的细节,触及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令观众在为灾难哀叹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魅力。
悲剧能够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情,就是在审美愉悦中产生一种痛苦之感,并使心灵受
到巨大的震撼。
毁灭的生命和不朽的爱情相互缠绕、融合,引导观众在体会激烈的情感宣泄中再去感受那悲惨的往事,电影融入了激情,不再是单纯的灾难片,让观众获得其他的描绘‘泰坦尼克号’的电影所不及的艺术魅力。
[6]
三、浪漫与写实主义交融的意境之美
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是生活、景物与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
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处处可以找到写实主义的影子。
“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导演卡梅隆为了还原出历史的真实,再现当时辉煌的工业成果,使人感受到那令人兴奋的远航,真切再现、感受到那悲剧性的沉没过程,他特意根据泰坦尼克号的原始比例搭建了电影史上最大道具船。
这个道具船是按照1:1的比例还原泰坦尼克号的,船内的各种设施,包括宴会厅、乘客生活舱、锅炉房、电灯、地毯锅炉房等等无一不是当年实物的翻版,船体、陈设的雍容华贵、美轮美奂令观众大饱眼福。
在这样的充满写实主义的意境里,观众所感受到的是真真切切的生活,仿佛自己通过时光穿梭回到了二十年代。
有学者这样评论:“卡梅隆将电影的纪实性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
然而,“艺术作品没有真假之分,艺术家首先是一位诗人”,这位诗人将浪漫的气氛贯穿了影片始终。
豪华巨轮显示了“人定胜天”的气魄,美轮美奂的陈设,恢弘壮丽的气势,船员及乘客的兴奋,自信和欢乐,首先就为影片定下了浪漫主义的基调。
意境中的“境”所指不仅是直接唤起情感的某种具体景色,而是指与这些景物相联系的整个生活。
在巨轮上发生的各种故事,宴会,派对,以及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这些浪漫色彩浓厚的生活内容,更增添了整个影片的浪漫情调。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场景:泰坦尼克号船头,男女主人公张卡双臂,沐浴着灿烂的晚霞,海风轻轻地撩起女主人公的长发,那一刻,他们就像一对比翼齐飞的海鸟,给人以温馨、浪漫之感,让人充满着憧憬,感受到浪漫的爱情。
这一和谐、美丽的画面也成为电影史上表现浪漫的经典,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写实主义与浪漫色彩的交融,使得观众真实地体验到了纯真爱情的美丽,给与观众更加触及灵魂的震撼与感动,使得观众的能够强烈的审美愉悦。
这部影片科学地定位了观众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理需求,与观
“电影画面刺激物中的力的模式与观众欣赏知觉中的力的作众内心的期待和审美需求相符合,
用模式达到了某种契合”[7],具有相当高的审美意义和美学价值。
导演卡梅隆对这部影片也做出了自己的评价,他说他之所以将泰坦尼克号再现出来,其目的不是给展示泰坦尼克号悲剧性的毁灭过程,而是要让观众看到其短暂、辉煌的一生,通过泰坦尼克号及全体乘客、工作人员表现出来的美、希望、信心,揭示人类在面临黑暗、危难时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美好品质,歌颂了人类精神的无限潜力。
从这来看,泰坦尼克号的意义不仅仅是起警示作用,从表面上来说它是一个关于人类不行的寓言、隐喻,深入思考它更是一个与勇气、爱情、牺牲有关的故事。
卡梅隆对泰坦尼克号的评价,精准地概括了他这部影片的美之所在,《泰坦尼克号》就是这样的一个不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