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平台科技成果总结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成果展示工作报告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成果展示工作报告一、引言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工作。
本报告旨在展示我们团队在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二、成果概述1.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我们团队以遥感技术为基础,结合无人机、卫星、船载传感器等多种监测手段,实现了对海洋环境参数如水质、叶绿素浓度、温度、盐度等的高精度监测。
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够及时掌握、预测和评估海洋环境的变化情况。
2. 海洋环境评估技术在海洋环境评估方面,我们开发了一套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生物多样性、水质、沉积物质量、海岸带变化等方面。
通过定量评估海洋环境的质量状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支持。
三、具体研究成果展示1. 水质监测与评估通过对海洋水体中各种物理化学指标的监测与评估,我们能够快速判断水质的好坏,并对可能存在的污染源进行识别与溯源。
我们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多个海洋保护区的管理与决策中。
2. 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基于遥感数据和水下声纳技术,我们开发了一套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
通过对海洋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并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3. 海岸带与海洋生态系统演变研究我们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高精度激光雷达技术,对海岸带的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并模拟了不同场景下海岸带变化的情况。
这些研究成果为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管理与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展望与挑战在展示了我们团队在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技术方面的成果后,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领域依然存在诸多挑战。
例如,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复杂性、传感器和设备精度的提升、监测与评估方法的标准化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然而,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这些挑战将能够被克服。
五、结论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技术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手段。
威海海洋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近年来,威海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紧紧围绕海洋经济发展这一核心,全面加强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威海市海洋工作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1)加强海洋资源调查与监测。
通过开展海洋资源调查,摸清海洋资源家底,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推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加大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力度,提高海洋渔业产量;发展海洋能源、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2.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海洋污染防治力度,强化海洋生态修复,提高海洋环境质量。
(2)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3. 海洋科技创新(1)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
支持海洋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2)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4. 海洋法治建设(1)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海洋法律法规,规范海洋开发利用行为。
(2)加强海洋执法监管。
加大海洋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1. 存在问题(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矛盾突出。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
(2)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海洋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2. 建议(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优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
(2)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3)加强海洋法治建设,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海洋资源安全。
四、展望未来,威海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法治建设,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海洋科技成果汇编

目录一、海洋科技成果汇编(一)海洋生物制品及药物1.脂肪酶抑制剂Orlistat的研制开发 (6)2.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生产技术 (7)3.大海里的小巨人--有孔虫及其模型/雕塑制作与开发 (9)4.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核酸探针点杂交检测试剂盒 (10)5.富含EPA或DHA海洋微藻胶囊开发技术 (10)6.高密度培养雪藻生产不饱和脂肪酸 (11)7.国家一类新药——抗动脉粥样硬化海洋药物几丁糖酯 (11)8.海水养殖鱼虾清洁生产及其产品安全技术 (12)9.海水养殖鱼虾用肽聚糖免疫增强剂的研制与应用 (13)10.海洋保健食品海奇 (13)11.海洋碱性蛋白酶和溶菌酶的研究与开发 (14)12.海洋生物蛋白酶的开发与应用 (14)13.海洋生物活性豆奶开发技术 (15)14.海洋生物酶绿色生态制剂的产业化开发 (16)15.海洋生物溶菌酶的研究与开发 (16)16.海洋生物源磁性纳米材料的开发应用 (17)17.海藻多糖胶囊产业化项目 (17)18.成果名称:红球藻工程开发技术 (18)19.降血糖海洋新药OSS的研制 (18)20.抗艾滋病海洋药物聚甘古酯 (19)21.抗老年性痴呆海洋新药HSH-971 (20)22.抗脑缺血海洋药物D-聚甘酯 (20)23.抗尿路结石海洋药物古糖酯 (21)24.抗血管生成药物-重组鲨鱼软骨蛋白因子 (22)25.抗肿瘤海洋生物新药 (22)26.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镭普克 (23)27.抗肿瘤新药红藻多糖酯(CPS) (23)28.孔石莼多糖的提取 (24)29.皮肤组织修复海洋生物材料 (24)30.新型鱼虾复合免疫增强剂研究与开发 (25)31.烟草专用海洋生物制剂农乐二号 (25)32.一种适用于海参育苗生产的特效杀虫剂 (26)33.有毒亚历山大藻种群识别与计数方法的研究 (26)34.藻胆蛋白的分离纯化技术及应用 (27)35.真鲷、河鲀、牙鲆促生长剂的研究 (27)36.新型海藻植物生长剂 (28)37.新型化控植物生长营养素 (28)38.“海状元818”液体生物肥 (29)39.大型海藻―海带综合利用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0)40.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小分子甲壳胺生产技术 (31)41.寡糖新产品开发技术 (31)42.海洋活性化妆品生产技术 (33)43.甲壳质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应用 (34)44.稼棵安——植物营养素生产技术 (35)45.牡蛎壳土壤调理剂 (36)46.鱼肉水解蛋白粉工厂化生产技术 (37)47.智能盐碱土壤修复材料制备技术 (38)48.海洋生物源杀虫剂JMT简介 (38)49.海藻多酚抗氧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39)50.海藻抗逆植物生长剂 (39)(二)海洋化工51.AE活性酯 (40)52.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40)53.高性能水中防腐涂料 (41)54.功能陶瓷制备技术 (41)55.甲磺酸达氟沙星 (42)56.零排放非晶态耐蚀合金镀液 (42)57.绿色综合水处理剂 (43)58.马尾藻碘晶 (44)59.镁系溶雪剂的低成本生产新工艺 (44)60.纳米级浆料的研制及在纯棉高密织物浆纱中的应用 (4444)61.室温固相反应法生产高纯纳米碳酸钡 (45)62.水热晶化法制备阻燃型氢氧化镁 (46)63.甜菜碱系列产品 (4646)64.溴系列精细化学品 (48)65.盐酸二氟沙星 (48)66.一种新型阻燃增强材料——镁盐晶须 (50)67.油田注水管道内壁防腐蚀涂层的研制 (50)68.钢铁设施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及其防腐技术 (51)69.工业废水处理絮凝剂与工业固体废弃物固化剂生产技术 (51)70.废弃物白泥综合利用技术 (52)(三)海洋工程、电子、信息设备71.海洋测量仪器 (53)72.海洋钢结构物腐蚀智能检测机器人研究开发 (55)73.海洋钢铁设施腐蚀状态跟踪扫描系统 (55)74.基于GIS的应用信息系统开发 (56)75.可遥控腐蚀电位测量仪 (61)76.宽视角水下激光电视 (62)77.海洋平台局部损伤检测技术 (62)(四)海洋环境78.贝类养殖区老化和荒芜滩涂修复与调控试验示范……….. .. 6479.对虾养殖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64)80.改性粘土体系治理有害赤潮的机制研究 (65)81.海湾系统养殖容量与环境优化技术 (66)82.海洋环境防腐蚀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 (67)83.海洋环境腐蚀能力现场监测技术 (67)84.海洋生态与环境评价技术 (68)85.海藻资源高值化利用及环境治理新途径 (6868)二、中科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科技成果汇编1. 一种非激素类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69)2. 富硒胶原蛋白-菊粉胶囊 (69)3. 钒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及其降血糖应用 (70)4. 天然高效抗海洋生物污损活性剂……………………………………….71.5. 糖衍生物类吸湿保湿剂 (72)6. 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的生物吸附剂 (72)7. 海洋生物制品物性仪 (73)8. 户用自动化沼气罐项目………………………………………………….74.三、其他院所项目(一)山东大学1、海洋生物蛋白资源的高值化加工 (76)2、红蓝藻藻胆体纳米荧光颗粒的研制与应用 (76)3、低分子肝素脂质体喷胶 (77)4、LMWH-SOD……………………………………………………………..78.5、重组南瓜胰蛋白酶抑制剂 (79)6、硫酸皮肤素项目简介 (79)7、依诺肝素钠(Enoxaparin sodium),原料药和预灌装注射剂 (82)8、达替肝素(Dalteparin sodium), 原料药和预灌装注射剂 (82)9、那曲肝素钙(Nadroparin calcium),原料药和预灌装注射剂 (82)10、帕肝素钠(Panaparin sodium),原料药和预灌装注射剂 (82)11、硫酸皮肤素及低分子硫酸皮肤素 (82)12、治疗关节炎口服制剂 (82)13、用于解酒的保健食品 (83)14、生物多肽原料及其制剂生产 (83)15、口服胰岛素制剂研究 (83)16、水溶性芦丁片的研究 (83)17、一种治疗妇女更年期的药物 (84)(二)山东中医药大学1、银络胶囊 (84)2、肺积宝胶囊 (84)3、舒心胶囊 (85)4、消渴降糖颗粒 (85)5、清营抗感颗粒 (85)6、痤疮净凝胶…………………………………………………………………85.7、徐长卿规范化种植研究 (86)8、全蝎规范化养殖研究 (86)(三)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1、目前独立开发的可转让项目及技术服务……………………………….86.2、联合开发的可转让项目 (87)3、地麦宁心颗粒 (87)4、金虎胆康颗粒 (88)5、血升康颗粒 (89)6、功劳去火颗粒 (90)7、八正颗粒 (91)8、参苓白术咀嚼片 (91)一、海洋科技成果汇编(一)海洋生物制品及药物1、脂肪酶抑制剂Orlistat的研制开发肥胖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是基因(遗传)与生存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海洋平台工艺知识总结汇报

海洋平台工艺知识总结汇报海洋平台工艺知识总结汇报一、概述:海洋平台是指在海洋上建造的大型钢结构平台,用于进行海洋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和生产。
海洋平台工艺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海洋平台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和方法。
下面将对海洋平台工艺知识进行总结汇报。
二、海洋平台工艺的重要性:1. 提高工作效率:合理的工艺能够提高建造平台的效率,降低工期,使平台尽快投入生产,实现资源的开发利用。
2. 提高安全性:科学的工艺设计能够确保平台的结构稳定、船员的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
3. 降低成本:合理的工艺设计能够减少材料浪费,提高利用率,降低了平台建造的成本。
三、海洋平台建造的主要工艺:1. 设计:海洋平台的设计是整个建造过程的基础。
包括结构设计、强度计算、材料选取、预应力设计等内容。
2. 模块化建造:海洋平台采用模块化建造的方式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每个模块都在陆地上制造完成后,通过船运方式将其运送到海洋平台建设地点进行安装。
3. 吊装:吊装是指将大型模块或设备从陆地上通过吊机等装置吊装安装到海洋平台上。
吊装作业需要考虑重量、平衡、高度等因素,保证安全顺利进行。
4. 焊接与拼装:海洋平台的构件多采用钢结构,需要进行焊接与拼装。
焊接工艺要求高,要保证焊接强度和质量。
5. 装备安装:包括设备、管道、阀门等的安装,需要保证正确连接、良好密封和可靠性。
6. 防腐保温:海洋平台需要考虑到海洋环境的腐蚀性和气候条件,进行合适的防腐保温处理,延长平台的使用寿命。
7. 海底管线铺设:海洋平台需要与陆地或其他设施进行管线连接,涉及到海底管线的铺设,需要考虑水深、地质条件、管道材料等问题。
四、海洋平台工艺的关键问题:1. 结构强度:海洋平台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承受海浪、风力等外力的作用,因此结构强度是一个关键问题,需要结构设计师进行精确计算。
2. 耐腐蚀性:海洋平台需要经受海水的腐蚀,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材料和进行防腐保护措施,确保平台的使用寿命。
科研攻关取得突破,总结成果启示

科研攻关取得突破,总结成果启示总结成果启示人类的发展史上,科学技术一直是推动灵魂的不懈追求。
因为科技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攻关突破,所以科学研究从来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一直都是迅速提高的。
从到太空探索,每一项科研攻关都在推动着国家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美好。
本文将着重从科研攻关取得突破、总结成果和启示方面展开论述。
一、科研攻关取得突破1.1是当今世界上的热门技术领域之一,也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发展重点之一。
在机器学习、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比如,在图像识别领域,凭借深度学习的法,我国的企业在数据集、算法和计算力等方面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比如腾讯的Face++人脸识别技术。
1.2 海洋探索海洋生态环境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中国长期以来的战略重点。
我国在海洋探索领域取得了多个突破。
例如,海洋深部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制突破,比如海底多普勒测流仪、深海舱内环保设施等等。
2018年,中国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探险中,还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单细胞生物。
1.3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我国在航天器发射、火箭发动机、目标识别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比如,我国发射的首个天基互联网卫星,成功地实现了我国高速互联网全球覆盖。
我国还在2019年成功实施远航深空探测任务,包括嫦娥四号陆地着陆探测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着陆月球背面的紫金山和大王山两个位置等任务,被誉为“人类历史上开启月球背面探测新篇章的重大事件”。
二、总结成果2.1 领先科技科技领域的进步离不开人们对生活需求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追求和探索。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先进的科技和技术是应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国在推进现代科技时不断地与国际先进科技接轨和对标,这些领先的科技和技术,并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元素。
2.2 人才培养人才是现代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成果落实中付出了巨大努力。
海洋平台结构振动控制

2023-12-02CATALOGUE目录•海洋平台结构概述•振动控制理论•海洋平台结构振动分析•海洋平台结构振动控制设计•海洋平台结构振动控制实验及结果分析•结论与展望海洋平台结构概述01包括重力式、桩基式、张力腿式等,主要通过基础固定在海底。
固定式海洋平台浮式海洋平台新型海洋平台包括半潜式、张力腿式、Spar式等,主要通过浮力支持并固定在海面上。
包括自升式、锚链式等,结合了固定式和浮式平台的特点。
030201用于制造平台的主体结构,如钢柱、钢梁等。
钢材用于制造平台的底座和基础,具有较好的抗风浪性能。
混凝土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用于制造平台的上层结构和辅助结构,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
复合材料海洋平台结构复杂,尺度较大,需要考虑风浪、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大尺度海洋平台需要承受较大的外力,如风、浪、流等,同时还需要承受海底地质条件的影响。
高要求海洋平台结构设计涉及结构力学、材料科学、地质工程、海洋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多学科性振动控制理论02振动的分类按频率分为低频振动和高频振动。
振动的定义物体围绕平衡位置进行的往返运动。
振动的危害结构疲劳、设备损坏、人员不适等。
振动原理通过优化结构设计,降低结构的固有频率,避免与外力频率匹配。
减震设计通过增加隔震支座或隔震沟等,切断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隔震设计通过增加阻尼材料或阻尼器等,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
消震设计振动控制策略通过传感器监测地震动,计算机系统实时调整支撑刚度或阻尼,抑制地震反应。
主动隔震通过传感器监测结构振动,计算机系统实时调整结构阻尼,抑制结构振动。
主动阻尼振动主动控制技术振动被动控制技术被动隔震通过增加隔震沟、隔震支座等,切断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被动阻尼通过增加阻尼材料、阻尼器等,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
海洋平台结构振动分析03确定平台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包括固有频率和模态形状。
分析不同振型下平台结构的响应,为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考虑平台结构在不同海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固有振动特性变化。
我国在海洋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

我国在海洋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在海洋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在拓展海洋资源方面,不断积累丰富的海洋技术和设备以外,积极开展海洋潜水勘探,发掘我国潜力巨大的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勘探开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二是在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建立了“中国东海联动、保护、开发、利用一体化”的技术体系;推动海洋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沿海经济带和经济海岸线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的集约发展;
三是在环境保护方面,实施“中国海洋垃圾清洁行动”,围绕垃圾类型和治理技术,积极探索垃圾清理等技术措施,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治理,确保海洋生态安全稳定,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四是在国际舆论场上,我国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改善国际海洋秩序,坚持“以协商促和平、以柔制刚、以情求理”的外交原则,为实现共同、综合、可持续的海洋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成就,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海洋开发利用上的优秀技术实力和贡献力度。
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将坚定不移地践行好海洋发展的思路,努力实现海洋文明和和谐发展的宏伟蓝图。
海洋科技发展后感

海洋科技发展后感海洋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感受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开发也日益深入。
海洋科技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这个蓝色星球的认知。
从深海的神秘宝藏,到海洋生态的微妙平衡,海洋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充满奇迹的新世界。
海洋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得以深入探索这个占地球表面70%的蓝色领域。
曾经,深海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充满未知和神秘的领域,而如今,借助先进的深海探测技术和设备,科学家们可以自由地探索这片神秘之地。
从深海热液喷口到黑暗的深渊,从奇特的深海生物到可能存在的海底矿产资源,每一次深海探索都让我们对海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海洋科技的发展也让我们更加关注海洋生态的保护。
随着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岌岌可危。
借助先进的遥感技术、生态监测设备等,科学家们能够实时监测海洋生态的变化,为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这也促使我们反思人类与海洋的关系,重新审视我们的行为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此外,海洋科技的发展还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从深海矿产的开发,到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再到海洋能源的探索,海洋科技为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资源和机会。
同时,这也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随着海洋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深海矿产的开发可能会对深海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海洋能源的开发可能会引发新的环境问题;而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则可能导致生态失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在享受海洋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机会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可持续的海洋开发。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海洋的深入探索,我相信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我们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保护海洋,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存。
同时,我们也需要培养更多具有海洋科学素养的人才,以应对未来海洋科技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面向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行星传动齿轮-齿条爬升与锁紧系统∙项目大类科技发明制作A类∙项目小类机械与控制∙项目简介传统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采用液压系统进行传动,该系统体积庞大、后期维护复杂、难以适应恶劣的海洋作业环境;作品采用齿轮齿条传动方式,使系统机构精简、运行精度高、维护方便。
本作品是一种面向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行星传动齿轮齿条式爬升与锁紧系统,设计出多级串行行星齿轮减速器与具有自动调整及自动复位功能的锁紧装置,很好地实现传动装置的扭矩输出以及平台的载荷转换。
∙项目图片:项目介绍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主要有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船、浮式钻井船等。
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工作区域为靠近陆地的沿海一带,工作水深较浅。
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由平台、支腿以及爬升机构组成,平台可沿支腿升降。
其中,爬升机构按动力源形式一般可分为电动升降装置和液压升降装置。
电动升降平台也称齿轮-齿条式升降平台,它采用电动机作为原动力,利用减速器将转动力矩传动到攀爬齿轮上,由多个啮合于支腿齿条上的攀爬齿轮的同时动作来实现平台的升降。
液压升降平台则采用电动机-液压泵-液压马达的传动方式。
升降时,液压系统可以缓冲各马达负载的不均衡,支腿升降与刹车之间也可以由液压系统来完成。
但是液压系统升降平台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与新型的齿轮-齿条式爬升系统平台相比处于劣势,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1)需要独立的液压泵站和铺设大量的液压管路,占据空间大,且容易产生油液泄漏,污染工作环境;2)体积相对庞大、臃肿,相比采用齿轮-齿条结构的电动系统升降平台的移动性较差;3)油液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发生变化,或因为油液泄漏等原因导致系统控制精度低。
本作品采用了多级串行行星齿轮减速结合齿轮—齿条机构作为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爬升与锁紧系统的传动机构,该新型的齿轮-齿条式传动机构相比传统的液压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作业环境整洁;2)后期维护保养方便;3)控制精度高、响应快;4)系统结构精简、可移动性好。
本作品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海洋钻井平台的设计分为新型多级串行行星减速器、齿轮-齿条爬升装置与锁紧装置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其特点如下:1)大传动比新型多级串行行星齿轮减速器作品使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多级串行行星齿轮减速器,采用三级行星轮系及两级平行轴轮系传动,传动比达5400,相对于现有的海洋钻井平台中使用的行星减速器,可获得更大传动比,并有效地提高了传动效率。
2)自调节锁紧装置作品中的锁紧装置中采用自行设计的自调节弹簧复位装置。
其成本相对较低,结构优化,能有效地实现卡爪垂直方向的位置调节。
与此同时,本作品所涉及的原理与方法不仅适用于海洋钻井平台的爬升作业过程,同样适用于货场起重设备,其中,该新型多级串行行星齿轮减速器更可应用于多个相关领域(如风力发电)。
作品中新型多级串行行星齿轮减速器及具有自动调节及复位功能的锁紧装置已申报国家专利并获批,该装置具有较高创新性,其主要创新点如下:1.自行设计新型多级串行行星减速器目前,在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爬升机构中使用的行星减速器大都采用直线形结构,若和原动机相连,则沿轴线方向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且若要上下并排安装多台减速器时,与之相连的原动机布置、安装变得极为困难。
为了解决行星减速器和原动机相连在安装位置空间带来的局限性,本作品中采用的减速器的创新点在于提供一种传动比大,外形安装尺寸小的模块化L型混合式减速器。
该减速器创新点主要有:1)自行设计的多级串行行星齿轮减速器作品使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多级串行行星齿轮减速器,该减速器采用三级行星轮系及两级平行轴轮系传动,相对于现有的海洋钻井平台中使用的行星减速器,可获得更大传动比,并有效地提高了传动效率。
与传统海洋钻井平台液压升降系统相比,本减速器具有尺寸结构紧凑、重量轻、定位精确以及能够输出较大扭矩等优点。
2)L型减速器外型模块化布置的三级行星齿轮系相串联保证在尽可能小的径向尺寸下能够获得5400的传动比,具有传动比大的特点。
模块化布置的2级定轴齿轮传动,其作用除了获得一定传动比以外,主要作用是与行星轮系组成一个L形的外形,以保证原动机的合理布置;即采用定轴轮系和行星轮系组合(构成L形),从而改变整个轮系组成的减速器的输入轴线和输出轴线间的位置,输入轴、输出轴线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又保持相互平行;可以有效解决多台行星减速器平行并排安装时,给原动机的布置、安装带来的不便,充分利用了径向和轴向空间;在保证传动比大的情况下,具有结构紧凑、外形安装尺寸小、重量轻的特点。
可以用于设备安装空间不是很大的起重运输等行业的传动系统。
2.自行设计具有自动调节及自动复位功能的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具有以下两个创新点:1)卡爪齿条锁紧装置,具有结构简洁,锁紧更加稳固,平台锁紧操作方便,锁紧反应速度快的特点。
2)锁紧装置的弹簧复位装置,锁紧时保持卡爪的准确对位,退出时通过弹性结构复位,使得桩腿的齿间受力更加均匀,并能减少卡爪与齿条间的磨损,保证了卡爪与桩腿齿条的寿命。
该研究作品是具有包括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混合式、高效、大功率减速传动机构和锁紧机构以及成套装置,是国产第一套自主创新的现代海洋石油钻井平台高性能传动齿轮-齿条爬升与锁紧系统。
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1.设计目的旨在丰富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提高我国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设计水平,使我国早日具备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齿轮-齿条爬升与锁紧系统的设计研发能力。
2.基本思路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传动系统体积庞大且造价较高,我小组采取样机试制的方式对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爬升与锁紧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出新型多级串行行星减速器、齿轮-齿条爬升装置、锁紧装置三个重要组成部件,按1:120制造出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静态模型以及以1:5的减速器样机设计制造出相应爬升与锁紧系统物理样机,其中减速器传动比仍保持1:1设计的5400,为样机的运行提供足够大的传动力矩。
3.创新点1)设计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多级串行行星齿轮减速器,具有高效、大传动比、结构紧凑等优点;2)设计出具有自调整及复位功能的锁紧装置,在优化结构的同时较好地实现平台的锁紧功能。
4.技术关键1)多学科集成的机械系统设计技术;2)虚拟样机技术的设计方法。
5.主要技术指标1)最大爬升高度:2m;2)最大爬升速度:0.103m/min;3)减速机构总传动比为:5400。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与液压系统升降平台相比,新型齿轮-齿条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具有以下优点:1)作业环境整洁;2)后期维护保养方便;3)控制精度高、响应快;4)系统结构精简、可移动性好。
该作品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体现在以下方面:1)自行设计的多级串行行星齿轮减速器采用三级行星传动与两级平行轴传动,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传动比大及输出扭矩大等优点,传动比达5400;2)自行设计的锁紧装置具有自动调整及自动复位功能,结构简洁且能显著提高系统安全性及可靠性;3)采用虚拟样机技术,为产品的开发带来全新的设计、验证和演示手段,缩短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
使用说明及技术特点和优势,作品的适应范围、推广前景、市场分析和经济效益预测本作品经过巧妙设计,物理样机具有结构优化、体积小、承载大、调速方便以及传动比大的特点。
虚拟设计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
特点与优势:自行设计的多级串行行星齿轮减速器,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传动比大等优点并可用于各种不同的工程领域(如风力发电),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多级串行行星齿轮减速结合齿轮齿条机构完成对电机旋转运动到爬升机构直线运动的转换,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市场分析:由于能源战略需要,世界各国积极向海洋推进,海工设备供不应求。
目前,一般的钻井平台日租金为20多万美元,深海钻井平台的日租金已升至50-60多万美元。
因此,海工设备尤其是海洋钻井平台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其核心传动部件—爬升与锁紧系统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
经济效益预测:目前欧美进口大型海工设备上使用的减速器价格约为3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300万元,而通过预估,该设计方案研制的减速器成本可控制在200万元人民币以内,并且可用于风力发电、高楼爬升装置等领域,经济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十分乐观。
专利申报情况提出专利申报垂直升降与锁紧装置(发明专利)申报号 200710051832.6 申报日期 2007年04月10日已获专利权批准模块化L型混合式减速器(发明专利)批准号 ZL2007 1 0051700.3 批准日期 2009年03月11日风力发电增速装置(实用新型专利)批准号 ZL2008 2 0068317.9 批准日期 2009年04月01日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目前,海洋钻井平台主要有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船、浮式钻井船等。
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工作区域为靠近陆地的沿海一带,工作水深较浅。
但随着材料、设计与建造水平的不断进步,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工作水深不断提高。
2003年建成的Rowan“波勃. 帕尔麦号”创下在墨西哥湾168m(550ft)水深工作的记录,总高度约273m。
据RIGZONE 网站统计,到2002年底全世界共有39 7座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
然而,与国际上先进的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设计制造技术相比,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还显得十分落后。
我国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发展的主要差距:我国对于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研究自80年代后就处于停滞状态,其中主要部件(如减速器、新型传动系统等)需从国外进口,并为此支付高昂的费用。
我国设计的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作业深度在80m以下,作业对象均为浅海油气田,与国际主流的1 20m作业深度差距明显。
我国该领域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较少使用现代计算机设计技术和最新软件设计手段进行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设计;缺乏主要部件的设计能力,未使用新型的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机械结构来实现其作业功能,整体优化力度不够;缺乏深水钻井平台的设计和制造的实践与经验等。
付勤业[1]对海洋石油931钻井平台升降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海洋石油931钻井平台升降系统采用了齿轮齿条结构,但仅采用单级行星齿轮减速器,减速比为2341;同时,该升降系统中的锁紧机构不具备调节及复位功能。
李文华,张银东[2]等介绍了自升式海洋石油平台的液压升降系统,分析其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同步平衡控制,并指出齿轮齿条式升降系统具有升降速度快、操作简单和易对井位的优点。
大连理工大学李金澎[3]对海洋钻井平台齿轮齿条爬升系统中采用的大模数齿轮进行相关研究,应用ANSYS软件对齿轮建模,并借助该软件对国内某海洋钻井平台升降系统的齿轮齿条啮合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参考文献:[1] 付勤业.海洋石油931钻井平台升降系统的分析[J].中国修船,2009,(01),49-51.[2] 李文华,张银东,陈海泉,孙玉清,张敬.自升式海洋石油平台液压升降系统分析[J].液压与气动,2006,(08),23-25.[3] 李金澎.大模数直齿轮轮齿弯曲强度与齿面接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