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放疗肿瘤标准最新规范

放疗肿瘤标准最新规范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放疗肿瘤标准规范显得尤为关键。
以下是针对放疗肿瘤的最新规范内容:一、患者评估与选择1. 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2. 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位置及患者的整体状况,评估放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患者应充分了解放疗的目的、可能的效果及潜在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放疗计划制定1. 放疗计划应由多学科团队(MDT)共同制定,包括放疗科医师、肿瘤科医师、放射科技师等。
2. 利用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如CT、MRI、PET-CT等,精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3.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患者的耐受性,选择合适的放疗技术,如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或立体定向放疗(SBRT)。
三、放疗剂量与分割1. 放疗剂量应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和患者的耐受性来确定。
2. 放疗剂量通常分为总剂量和每次分割剂量,总剂量应达到足够的生物效应剂量(BED)。
3. 分割剂量应根据肿瘤的增殖特性和正常组织的修复能力来调整,以最大化疗效和最小化副作用。
四、放疗实施过程1. 在放疗实施前,应进行精确的体位固定和影像引导,确保放疗的精确性。
2. 放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以监测肿瘤的反应和可能的副作用。
3. 放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心理状态,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
五、放疗后的随访与管理1. 放疗结束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2.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肿瘤的控制情况,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3. 对于放疗后的长期副作用,应给予适当的干预和管理。
六、放疗的伦理和法律问题1. 放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隐私权。
2. 放疗相关的法律问题,如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应依法妥善处理。
临床诊疗规范指南规范肿瘤科分册.doc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一、概述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1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一)高危因素。
有吸烟史并且吸烟指数大于400支/年、高危职业接触史(如接触石棉)以及肺癌家族史等,年龄在45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刺激性干咳。
(2)痰中带血或血痰。
(3)胸痛。
(4)发热。
(5)气促。
当呼吸道症状超过两周,经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1)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癌肿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癌肿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
(6)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7)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当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8)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当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10)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
(三)体格检查。
1.多数肺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患者出现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肺外征象,如杵状指(趾)、非游走性肺性关节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皮肤黝黑或皮肌炎、共济失调、静脉炎等。
肿瘤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

肿瘤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明确肿瘤科诊疗的常规规范和技术操作要求,以提高诊疗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本规范适用于肿瘤科专业医务人员。
二、诊疗常规规范1. 患者初诊:对于初次就诊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家族史、症状等信息,并进行详细体格检查,以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2. 患者随访: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随访内容包括病情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3. 诊断和分期:根据临床表现、病理学、影像学等综合信息,医务人员应确诊肿瘤类型,并进行分期,以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4. 多学科协作:肿瘤科诊疗涉及多学科合作,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多学科会诊,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优势,共同制定最佳的诊疗方案。
三、技术操作规范1. 手术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肿瘤科手术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手术区域清洁、消毒。
手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报告任何意外情况。
2. 化疗操作:在进行化疗时,医务人员应准确计算药物剂量,并确保正确的给药途径和时间。
化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3. 放疗操作: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放疗计划进行操作,保证放疗部位和剂量的精确性。
放疗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放射损伤,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1. 药物安全: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药物管理制度,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正确使用。
减少药物误用和滥用的风险。
2. 感染控制:医务人员应遵循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器械消毒等,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安全问题,提供安全的就诊环境和护理服务。
在诊疗过程中,减少操作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五、总结本文档明确了肿瘤科诊疗的常规规范和技术操作要求,旨在提高诊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并不断优化诊疗过程,提升医疗水平。
肿瘤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肿瘤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肿瘤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章肺癌第二章食道癌第三章胃癌第四章原发性肝癌第五章胰腺癌第六章大肠癌第七章乳腺癌第八章胸、腹腔积液第九章肾癌第一章肺癌肺癌是原发于支气管一肺的肿瘤,居我国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吸烟、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及电离辐射等因素有关。
【诊断】一、临床表现: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胸痛、胸闷,肿瘤阻塞气道引起气促、喘鸣、局限性肺炎等间接表现,也有些患者是以触及锁骨上、颈部等部位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或体检发现肺部肿块而就诊。
二、检查:(一)常规检查:血、尿、粪三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肿瘤标志物(如:CEA、肺癌单抗、CyFRA21、NSE、GRPC等)(二)肺癌相关检查:1.诊断性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中央型肺癌易取材,阳性率较高;经皮肺穿刺活检:适于近胸壁或近肺野外周的病灶;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60%~80%,痰液咳出后应于1小时内送检;转移灶活检(有胸水者胸水送检常规、生化、病理)2.肿瘤测量性检查:胸部正侧位片+肺门断层,CT:包括胸部CT、头颅CT、腹部CT(必要时),腹部B超MRI骨扫描【治疗】一、治疗原则(1)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综合治疗1.局限期:(1)全身化疗+局部放疗(2)全身化疗+手术获完全缓解(CR)者作全脑预防性照射手术:见外科部分放疗:见放疗部分2.广泛期:全身化疗或对症支持3.化疗方案:(1)新辅助化疗:首选:EP(EC)和CAV交替(2)辅助化疗:首选:EP(EC)和CAV交替,备选VIP、CAE方案,NVB+PDD(CBP)方案(3)复发、转移病例:紫杉类+PDD(CBP),TPT+PDD(CBP),GEM+PDD(CBP),CPT-11+PDD(CBP)(二)非小细胞癌症治疗原则:首选手术,根据情况在手术后加其他治疗1.治疗原则:Ⅰ、Ⅱ期、ⅢA期部分病例:主张手术士放疗士化疗;ⅢA、ⅢB期病例:主张放疗+化疗,争取手术;Ⅳ期病例:主张化疗或对症支持士姑息性放疗;手术:见外科部分;放疗:见放疗部分。
肿瘤科临床诊疗指引及操作规范

肿瘤科临床诊疗指引及操作规范一、前言为了规范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提高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本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肿瘤科及相关专业的临床诊疗工作。
二、肿瘤的诊断2.1 病史采集详细采集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症状、体征、既往史、家族史等,为后续检查和治疗提供依据。
2.2 体格检查全面进行体格检查,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皮肤、淋巴结、脏器肿大等,并做好记录。
2.3 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包括:-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超声等;-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等;- 病理学检查:如组织病理、细胞学检查等;- 基因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2.4 诊断综合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做出临床诊断,并适时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共同确定诊断。
三、肿瘤的治疗3.1 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肿瘤类型、分期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3.2 治疗措施-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局部肿瘤患者;- 放射治疗:适用于各期肿瘤患者,尤其是局部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 化学治疗:适用于全身性、晚期肿瘤患者,或辅助手术、放疗;- 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根据肿瘤分子生物学特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等。
3.3 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治疗效果适时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四、肿瘤的预防和随访4.1 预防根据肿瘤的病因学特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 疫苗接种:如乙型肝炎病毒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等;- 高危人群筛查: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等。
4.2 随访对已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生存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转移等问题。
放疗科操作规范

临沂市肿瘤医院放疗一科常用临床操作规范目录一.骨髓穿刺操作规范 (3)二.腰椎穿刺操作规范 (6)骨髓穿刺操作规范一概述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二适应证1.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作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三工具准备1.骨髓穿刺包(穿刺针、纱布)2.洞巾3.手套4.无菌注射器2个(10ml或20ml,5ml)5.治疗盘(碘酒、酒精或碘氟、棉棒、胶布、局麻药)6.培养基(需要时)四操作方法1.穿刺部位选择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 处作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髂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处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严防穿透发生危险,较少选用;④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极少选用。
5.2岁以下婴幼儿选择胫骨粗隆前下方。
2.体位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
髂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
腰椎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直至骨膜。
做"品"字形多点麻醉。
等待2min 左右,使骨膜得到充分的浸润和麻醉。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胸骨柄穿刺约1.0cm),以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柄穿刺,穿刺针与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肿瘤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PTCD手术步骤1.术前准备及穿刺方法及PTC。
2.先用22号细针作PTC造影,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3.根据造影结果,选择一较粗、直、水平方向的胆管,备作内引流插管用。
4.另从右侧腋中线第8肋间作穿刺点,局麻后用尖刀在皮肤上戳一小口。
嘱病人暂停呼吸,在电视监视下将粗针迅速刺入预先选好的胆管,有进入胆管的突破感后,拔出针芯,待胆汁顺利流出后插入导丝,不断旋转和变换方向,使导丝通过梗阻端或狭窄段进入远端胆管或十二指肠,退出穿刺针,用扩张管扩张通道后,将多侧孔导管随导丝通过梗阻端或狭窄段,使导管的侧孔位于梗阻端或狭窄段之上、下方,固定导管,胆汁从导管内顺利流出后,注入造影剂拍片。
5.引流一周后,再造影,以观察导管位置和引流效果。
编辑本段术中注意事项1.为确保插管成功,可将穿刺针的针尾向头侧倾斜10°~15°,使针尖进入胆管后略向下倾斜,便于导丝沿胆管顺利向下,进入狭窄的远端或十二指肠,如平行进入或针尖向上,导丝易碰到对侧管壁而卷曲或导丝向上并可进入左侧肝管。
2.虽然PTC显示胆道梗阻,但有时导丝仍可通过梗阻端进入十二指肠,如导管不能通过梗阻时,可先行近端引流5~7日,使胆道内感染引起的炎性水肿消退后再插入导丝和导管到梗阻远端。
3.应防止引流导管脱落和阻塞,每日用5~10ml生理盐水冲洗1~2次,每3日更换导管一次。
长期置管有发热时,表示导管有淤塞或移位,需更换导管。
一般经引流10~14日后,肝实质内已形成一大于导管的肉芽通道,如导管脱落,可通过导丝引导在24小时内再插入导管。
脱管有四种情况:①术后因膈肌和肝脏随呼吸上下移动,使引流管不能完全留于胆管腔内,表现为通而不畅;②管脱入肝实质;③管脱入腹腔;④固定不牢,或被病人误拔。
为预防脱管,可在置管时设法将套管深入胆管内3~4cm,在没有导丝穿入胆管时,不急于将套管直插胆管。
因此时胆管结石阻塞或角度较小,套管可能顺原针道进入肝实质,需注入造影剂后,胆道较穿刺前扩张、增粗、结石松动、角度增大,再缓慢插入套管,方易深入胆管腔。
肿瘤科放疗治疗过程详解

肿瘤科放疗治疗过程详解肿瘤科放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通过利用高能辐射直接破坏癌细胞的DNA,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肿瘤科放疗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经历一系列步骤和措施,下面将详细介绍肿瘤科放疗治疗过程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初诊评估肿瘤科放疗治疗的第一步是进行初诊评估。
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放疗治疗。
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放疗计划设计在确定患者适合接受放疗治疗后,医生会制定详细的放疗计划。
放疗计划包括放疗的部位、剂量、次数、照射方向等具体参数。
专业的放射治疗师会根据计划进行放射治疗的模拟,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放疗准备在开始放疗治疗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放疗准备工作。
这包括定位标记、头模制作、CT扫描等步骤。
通过这些准备工作,可以确保放疗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四、放疗治疗当放疗计划确定并完成准备工作后,患者即可开始放疗治疗。
放疗治疗一般分为定位、照射和安全措施三个步骤。
放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姿势稳定,配合医生和技术人员的操作,确保放疗的准确性。
五、放疗后护理放疗治疗完成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放疗后护理。
这包括避免暴晒、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疗效,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综上所述,肿瘤科放疗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治疗措施,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与医生和护士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和反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希望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放疗肿瘤内科分册前言为规范我院医务人员得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使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我院组织各专业带头人、专家、技术骨干,于2013年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当前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为适应医学得进步,我院今年在《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3年版)得基础上,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与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人民军医出版社),结合我院得实际,重新编写完成《临床诊疗指南》与《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201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与《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容丰富翔实,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先进性、指导性得鲜明特点,供我院医疗专业人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参照使用。
由于水平所限与编写时间紧迫,201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与《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难免存在疏漏与问题。
请大家在临床实践中认真总结,及时提出建议与意见,以便再版时补充修改。
医务部2016年6月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肺癌诊疗指南 (2)第二节胃癌诊疗指南 (6)第三节乳腺癌诊疗指南 (10)第四节肝癌诊疗指南 (15)第五节胰腺癌诊疗指南 (30)第六节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19)第七节宫颈癌诊疗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食管癌诊疗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恶性淋巴瘤诊疗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节三阶梯镇痛诊疗指南 (32)第二部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胸腔穿刺术操作规范. (35)第二节人工呼吸术操作规范 (60)第三节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39)第五节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 (70)第七节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规范 (43)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一、肺癌诊疗指南1 【制定规范得依据】《临床肿瘤内科手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编著2 【诊断依据】2、1高危人群有吸烟史与/或肺癌高危职业接触史(如石棉),年龄在45岁以上者。
2、2临床表现2.2.1肿瘤所引起得局部与全身症状:咳嗽、血痰、胸闷憋气或胸痛、发热气促。
2.2.2肺癌外侵与转移得症状;上腔静脉综合症、声音嘶哑、Hornet综合症、Pancoast综合症。
2.2.3肺癌得伴随症状:继发得增殖性骨关节病、类癌综合症、男性乳房发育、其她得肺癌伴随综合征。
2、3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2.3.1胸部X线检查与CT检查。
2.3.2纤支镜气管镜检查或CT引导下穿刺获得病理学诊断。
2.3.3肺癌得细胞学检查:痰细胞学检查、胸水癌细胞检查。
2.3.4肝胆、胰腺、肾上腺超声。
2.3.5血、尿常规、内科生化与肿瘤标记物(CEA、NSE、CYFRA21-1)检查。
2.3.6必要时行脑CT或MRI检查。
2.3.7必要时行全身骨扫描与PET检查。
3 【诊断标准】病理学检查对肺癌得确诊与分型具有决定性意义,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为肺癌。
4 【鉴别诊断】肺结核、肺炎、肺部良性肿瘤、肺转移瘤、纵隔肿瘤等病鉴别。
5 【分型】5、1根据肿瘤得发生部位,肺癌大体分型可为:中心型、周围型;5、2根据组织学分型:腺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腺鳞癌、其她少见类型得肺癌还有肉瘤样癌、类癌、癌肉瘤、唾液腺肿瘤等。
5、3根据肺癌得生物学特点与治疗方法得不同:分为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得15%;非小细胞肺癌, 约占85%。
6 【临床分期】原发肿瘤(T)T原发肿瘤不能评估,或痰、支气管冲洗液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或支气管镜X没有可见得肿瘤。
没有原发肿瘤得证据。
-- T-- T原位癌。
is肿瘤最大径≤3 cm,周围被肺或脏层胸膜所包绕,支气管镜下肿瘤侵-- T1犯没有超出叶支气管(即没有累及主支气管)。
肿瘤大小或范围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肿瘤最大径>3 cm;累及主支气-- T2管,但距隆突≥2 cm;累及脏层胸膜;扩展到肺门得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 T任何大小得肿瘤已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胸壁(包括肺上沟瘤)、3膈肌、纵隔胸膜、心包;或肿瘤位于距隆突2 cm以内得主支气管,但尚未累及隆突;或全肺得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任何大小得肿瘤已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纵隔、心脏、大血-- T4管、气管、食管、椎体、隆突;同一肺叶内出现多个病灶或恶性胸水。
区域淋巴结(N)N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
X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N转移至同侧支气管旁淋巴结与/或同侧肺门淋巴结,与肺内淋巴结, -- N1包括原发肿瘤直接侵犯。
-- N转移至同侧纵隔与/或隆突下淋巴结。
2转移至对侧纵隔、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 N3巴结。
远处转移(M)远处转移不能评估。
MX-- M无远处转移。
有远处转移。
-- M16、2小细胞肺癌目前多采用局限期与广泛期分类法。
局限期系指病变局限于一侧胸腔、纵隔、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但不能有明显上腔静脉压迫、声带麻痹与胸腔积液。
广泛期系指超过上述范围。
7 【治疗原则】应采取综合治疗得原则。
根据病人年龄、KPS评分、肝肾功能、血细胞情况、病理类型、TNM分期、以往就是否接受过放化疗情况对病人综合评估,制定相应治疗7、1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7.1.1Ⅰ期(T1-2N0M0)首选手术治疗。
对于不愿手术者,可行单独放射治疗。
完全性切除得ⅠA期肺癌,术后不行辅助放疗或化疗,对于ⅠB期肺癌,有高危因素,建议行术后辅助化疗。
7、1、2Ⅱ期(T1-2N1M0、T3N0M0)-N1Ⅱ期肺癌,首选手术治疗。
完全性切除N1Ⅱ期肺癌,建议行术后辅助化疗。
-T3Ⅱ期肺癌,包括侵犯胸壁、隔肌、壁层心包,侵犯主支气管近隆突不足2cm 与Pancoast瘤。
除Pancoast瘤为术前同步放化疗加手术外,均为首选手术治疗。
完全性切除T3Ⅱ期肺癌,建议行术后辅助化疗。
7、1、3Ⅲ期分为ⅢA期与ⅢB期,包括已有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或侵犯纵隔重要结构(T4)或有对侧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N3)得肺癌。
7、1、3、1T3N1M0:治疗原则同T3II期非小细胞肺癌。
7、1、3、2可切除得N2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得治疗为新辅助化疗加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加辅助化疗。
7、1、3、3T4N0-1:可切除者选择手术治疗加辅助化疗(家属不同意者例外),术后病理报告有肿瘤残留者,应给予局部根治剂量放疗;或新辅助治疗(化疗、放疗或放化疗)加手术治疗。
不可切除者得治疗为含铂方案得化疗加放射治疗。
7、1、3、4不可切除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得治疗方案为含铂方案得化疗加放射治疗联合。
如果病人小于60岁,PS评分0-2分,可选放化同步或者化放序贯;目前本科多采用后者。
NCCN临床指南对局部晚期NSCLC推荐进行同期化放后巩固化疗。
7、1、4 Ⅳ期:以化疗为主要手段,治疗目得为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方案:7.1.4、1 非小细胞癌术后辅助化疗:化疗4–6个周期,治疗后进展得患者可改二线治疗。
一线方案: GP方案:吉西她滨+顺铂(卡铂);DP方案:多西她赛+顺铂或卡铂;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TP方案:紫杉醇+顺铂;PP方案:培美曲塞+顺铂或卡铂。
二线方案:可选多西她赛(鳞癌)与培美曲塞(非鳞癌)。
靶向治疗:有条件得非小细胞肺癌可选用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作为二、三线治7.1.4、2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局限期分期为T1-2N0-1M得治疗模式为手术治疗加术后化疗,亦可采用术前辅助化疗加手术治疗模式。
不适于手术得或者家属不同意手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考虑化疗与放疗联合得治疗模式。
完全缓解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推荐预防性脑照射。
广泛期以全身化疗为主,不推荐预防性脑照射。
治疗方案:一线方案: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或卡铂AP方案:氨柔比星+顺铂或卡铂IP方案:伊立替康+顺铂或卡铂二线治疗:一线化疗后3个月内进展,二线化疗可选药物有拓扑替康、伊立替康、异环磷酰胺、紫杉醇、多西她赛、吉西她滨等。
如果半年以上复发得仍然可以采用原方案;半年以内复发得原则上应该换药。
8 【随访】治疗后2年内每3~6个月随访一次,2~5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5年后每年随访一次。
附:诊疗规范流程图3 【诊断】诊断主要依赖胃镜活检组织学病理诊断。
4 【鉴别诊断】胃溃疡、胃息肉(胃腺瘤或腺瘤性息肉)、胃平滑肌瘤、肥厚性胃窦炎等。
胃癌得TNM分期6 【治疗原则】6、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原则:手术切除就是胃癌得主要治疗手段,也就是目前能治愈胃癌得唯一方法。
6、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主要用于可手术胃癌术后辅助治疗,不可手术得局部晚期胃癌得综合治疗,以及晚期胃癌得姑息减症治疗6、3化学治疗胃癌化疗分为新辅助化疗(术前)、辅助化疗(术后)、姑息性化疗、局部化疗与增敏得化疗。
常用方案胃癌常用得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卡培她滨、替吉奥、顺铂、表阿霉素、多西紫杉醇、紫杉醇、奥沙利铂、伊立替康、阿帕替尼等。
常用化疗方案:CF方案(顺铂/5FU)ECF方案(表阿霉素/顺铂/5-FU)及其改良方案(奥沙利铂代替顺铂与/或卡培它滨代替5FU)ELF方案(依托泊苷/亚叶酸钙/5-FU)FAM方案(5FU/阿霉素/丝裂霉素)6、4 姑息性治疗姑息性治疗包括最佳支持治疗。
7 【随访】随访应当包括血液学、影像学、内镜等检查项目,治疗后3年内每3-6月一次,3-5年每6月一次,5年后每年一次。
内镜检查每年一次。
对全胃切除术后,发生大细胞性贫血者,应当补充维生素B12与叶酸。
附:胃癌诊疗规范流程图三、乳腺癌诊疗指南1 【制定规范得依据】《临床肿瘤内科手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编著2 【诊断】2、1临床表现: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最常见得就是肿瘤侵犯Cooper’s韧带后与皮肤粘连,出现“酒窝征”、乳头、乳晕异常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腋窝淋巴结肿大。
2、2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钯摄影、乳腺超声。
2、3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穿刺活检。
2、4细胞学检查:细针吸细胞学涂片、溃疡面组织学涂片及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