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合集下载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情况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情况

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提高免疫力
①优势厌氧菌在肠壁形成一层菌 膜阻止外来细菌与肠壁特异性受 体结合,从而阻断外来细菌的侵 入,提高了机体抗感染能力,对 宿主起到保护作用;②由代谢产 物释放出来的抗原物质被动物吸 收后直接刺激动物免疫系统;③ 通过影响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 衡,间接影响免疫系统。
提供营养素,提高饲料转化率,促 进生长
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家禽
在鸡日粮中添加益生素,可提高肉鸡的日增重、饲 料转化率和产蛋率。
Dalloul等试验表明益生素具有高效的肠道免疫能 力;王玉梅等试验发现添加益生素组的平均体重、日 增重、饲料转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 0.4%水平益生素组为最佳。
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反刍动物
真菌如酵母菌曲霉菌等添加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可以改变 瘤胃的发酵形式,提高消化道尤其是瘤胃微生物的活性,促 进反刍动物生长发育。
调控肠道微生物平衡, 形成优势 菌群,抑制病原菌繁殖
微生态制剂是通过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宿主肠道正常菌群的组成而 起作用的。这些有益微生物可以 调节肠道内的微生物系统,使有 益微生物在肠道内占据优势地位, 防止机体发病。益生素中的有益 微生物可竞争性抑制病原菌附着 到肠细胞上,即屏障作用,并在 消化道内形成菌膜, 防止病原菌 吸附于肠壁上,促使其随粪便排 出体外 。
许多微生态制剂进入动物体后, 与肠道内有益菌相互协同,有效 增强肠的活动能力,提高蛋白质 的利用率。同时,由于肠道有益 菌的大量增殖,势必会抑制大肠 杆菌等的活动,从而减少蛋白质 向氨和胺的转化,使肠内和血液 中氨的浓度下降,减少随粪便排 出的氨量,臭味得到有效控制, 改善了舍内空气质量,减少了机 体应激,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
微生态制剂在养殖业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应用微生态制剂是指由一种或多种微生物菌种,通过一定的培养技术和工艺制成的一种生态功能单元,主要包括益生菌、复合酶、发酵菌等。

根据其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微生态制剂可以分为蛋白质菌株、酵母菌株、酵菌菌株和单细胞藻菌株等。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方式主要有饲料添加剂、环境修复剂和预防性抗菌剂等。

微生态制剂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来应用,在畜禽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动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养殖效益。

益生菌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改善肠道环境,增强免疫功能,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复合酶可以分解饲料中的复杂多糖、蛋白质等,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动物的饲料转化率,降低虚食率,减少粪便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养殖废弃物的排放。

微生态制剂还可以作为环境修复剂来应用,在养殖场的环境中添加适量的微生态制剂,可以优化土壤和水质环境,降低养殖废水和养殖废弃物的污染。

酵母菌可以分解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减少污水的浑浊度。

单细胞藻菌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稳定水质环境。

微生态制剂还可以减少氨气和硫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养殖场周边的空气质量。

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通过饲料添加剂、环境修复剂和预防性抗菌剂的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畜禽养殖的生态环境,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养殖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微生态制剂的筛选和培养技术的提高,应用方式的精细化和智能化,以及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等。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应用的研究和推广,以实现畜禽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微生态制剂在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浅谈微生态制剂在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浅谈微生态制剂在健康养殖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微生态制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微生态制剂是由一种或多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制剂,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菌的扩散,改善动物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微生态制剂在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1.微生态制剂的分类及特点微生态制剂可以分为单一菌株制剂和多种菌株混合制剂两类。

单一菌株制剂是将一种有益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制成一种或几种菌株的制剂。

多种菌株混合制剂则是将多种不同菌种混合起来,通过互相作用协同发挥作用。

微生态制剂的菌株来源包括自然界中的有益菌株、动物的肠道细菌、泥沼等环境中的微生物、人工培养的菌株等多种途径。

微生态制剂的特点是能够调整肠道内微生物的平衡,维护肠道健康,并且能够降低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数量,提高养殖效益。

在种苗饲养期间,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可以促进种苗消化吸收,增加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死亡率和消耗。

同时,微生态制剂也可以调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防止肠道感染和病毒的传播。

在肉禽、蛋禽养殖期间,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可以促进禽类肠道内有益菌株的生长,限制有害菌的繁殖,提高免疫力,同时也能够降低环境中的氨气含量和臭味,改善环境质量。

在水产养殖中,微生态制剂可以净化水质,防止水中有害物质的积聚,维护水质的生态平衡。

此外,微生态制剂的应用还能够促进水产动物肠道内有益菌的繁殖,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死亡率和消耗。

5.微生态制剂在畜禽粪便处理中的应用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元素,如果不加以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可以促进粪便中各种有机物的降解,降低氮、磷的含量,减少了有机废弃物的污染。

综上所述,微生态制剂在健康养殖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促进有益菌的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养殖效益,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三种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三种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三种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三种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益生菌”、“益生元”之类的或是相关的术语经常可以遇见,或是于某个杂志、新闻偶然看见,或是某个药品盒上不经意的瞥见,总感觉像一个难以忘却的广告语一般印在脑海里。

其实,这些都隶属于微生态制剂范畴,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 用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或其生长促进物制成的制剂,用以补充和扶持宿主生理性微生物特别是其中的有益菌, 改变不正常的微生物菌落成分, 调整和维持微生态平衡, 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微生态制剂目前主要分为三类: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一、益生菌制剂益生菌又称促生素,此类制剂是指含有活菌和/或是死菌包括其组成和产物的细菌制品,可经口或其他途径投入,可以改善粘膜表面微生物或酶的平衡, 或者是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制剂, 此类制剂可以促进菌群生态平衡, 是对宿主起有益作用的细菌制品。

此类制剂有:1.单一活菌制剂:代表性的如整肠生、丽珠肠乐胶囊、乳酶生、促菌生、降脂生、抑菌生等。

2.多菌联合制剂:代表性的如培菲康、吗咪爱、乳康生、金双歧。

3.死菌制剂:代表性的如乳酸菌素片、乐托尔等。

二、益生元制剂益生元也称前生素、原生素或化学益生素,此类制剂是指能够选择性的刺激肠内一种或是几种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菌群,促进机体健康的目的。

其化学本质是一些不能被消化的短链碳水化合物。

目前常用的益生元主要是:寡糖、多糖和酸化剂1.寡糖:包括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乳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棉籽糖、水苏糖、褐藻寡糖和卡拉胶寡糖等。

2.多糖:包括菊粉、微生物多糖、壳聚糖和中草药类多糖( 黄芪多糖、云芝多糖、枸杞多糖和山药多糖) 等。

3.酸化剂:包括乳酸、富马酸、柠檬酸、甲酸和乙酸等短链有机酸等。

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益生元是非消化性的功能性低聚糖。

另外,一些中药诸如人参、党参、黄芪、枸杞、五味子、刺五加、云芝、阿胶、四君子汤、扶正固本丸等也能起到益生元的作用, 并能提高机体免疫机能, 达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20.06.2020
A
3
• 微生态制剂的类型
目前国际上已将其分成3个类型:
益生菌(Probiotics) 益生元(Prebiotics) 合生素(Synbiotics)
①益生菌(Probiotics)又称益生素,是指投入后通过
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达到提高宿主 (人和动物)健康水平和健康佳态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
20.06.2020
A
25
四、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
●胃肠道疾病的防治 ●医源性感染疾病的防治 ●肝脏疾病的防治 ●便秘的防治 ●婴幼儿保健 ●防治高胆固醇血症 ●防治癌症
20.06.2020
A
26
1、胃肠道疾病的防治
■微生态制剂一般都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改 善微生态环境的作用,故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急、 慢性肠炎、痢疾、结肠炎等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 疗效果。
20.06.2020
A
33
8、人常用微生态制剂
① 米雅BM:为宫入菌(即酪酸菌)芽胞活菌制剂,能促进肠 道有益菌群的增殖。
② 丽珠肠乐及金双枝:含有双歧杆菌,口服后在肠道定植,从 而阻止有害菌的入侵。
③ 整肠生:为地衣芽胞杆菌无毒菌株活菌制剂。
④ 培菲康及贝飞达: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和粪链球菌
二、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 生物平衡理论(优势种群论) • 屏障理论 (生物屏障与化学屏障) • 生物夺氧理论 • 三流循环学说 (能量流、物质流、基因
流)
• 免疫增强学说
20.06.2020
A
10
1、生物平衡理论(优势种群论)
■宿主、正常微生物群和外环境构成一个微生态系统。 ■在正常条件下,这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少数优势群对 整个群落起着决定作用,而在微种群内部中优势个体对整个群落 起着控制作用。 ■如果优势种群更替,并改变了微生态平衡 ,病原微生物占优势, 则引发各种疾病。 ■微生态制剂则补充正常微生物优势菌群成员的益生菌 的数量, 调节失调的菌群,恢复优势种群,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饲用微生态制剂概述

1饲用微生态制剂概述

饲用微生态制剂概述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将已知的有益微生物进行培养、发酵、后处理等工艺制成的微生物制剂。

微生态制剂包括活菌制剂和微生物培养物,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三类。

1、益生菌(Probiotics),也称活菌制剂,即能够促进肠内菌群生态平衡,对宿主起有益作用的活菌制剂。

2、益生元(Prebiotics),指能够选择性地刺激肠内一种或几种有益菌生长繁殖,而且不被宿主消化的物质。

3、合生元(synbiotics),指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制剂。

微生态制剂能有效改善畜禽消化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代谢以及饲料的吸收利用能力、降低动物体内有害物质的积累,从而达到防治消化道疾病和促进生长等多重作用。

微生态制剂具有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无污染,不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是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

一、微生态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用途1、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即通过添加到饲料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改良动物体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目前应用较多的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醇母菌等。

代表性产品如挑战集团的益菌健,由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胞杆菌组成,性能卓越,效果卓著。

2、改善养殖环境。

主要是水质微生态改良剂,即通过投放到养殖水环境中以改良底质或水质,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

国内一定规模的水产微生态制剂企业有数百家,年销量5万吨以上,所产的单一菌种制剂及复合菌种制剂多达50多种,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

另外,也有应用于改善动物养殖环境的微生态制剂,如发酵床养猪技术。

二、饲用微生态制剂菌种选用标准及国家准用菌种根据动物的生理特性及饲料加工工艺的特点,饲用微生物菌种选用标准为:1、安全,非致病菌,最好来自动物自身肠道中;2、易生长,繁殖快;3、耐酸性,耐胆盐,并能植入肠粘膜;4、能产生乳酸和过氧化氢等有益物质;5、能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肠道致病菌而不影响自己的活性;6、耐高温,易加工;7、有利于促进宿主的生长发育及提高抗病能力。

四、微生态制剂医学微生物学

四、微生态制剂医学微生物学

四、微生态制剂医学微生物学微生态制剂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医学微生态制剂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通过调节微生态平衡来维护人体健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微生态制剂医学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1. 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微生态制剂是指含有活性微生物的制剂,如益生菌、益生元等。

它们通过口服或局部应用的方式进入人体,与人体内的微生物共同生存,调节微生态平衡,提供益处菌群,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微生态制剂可以根据其组成和功能进行分类。

根据组成可以分为单一菌种制剂和多菌种制剂。

根据功能可以分为保护性制剂、恢复性制剂和调节性制剂。

保护性制剂主要通过增加有益菌群的数量来提高宿主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恢复性制剂用于恢复微生态平衡,常用于抗生素使用后的菌群失调。

调节性制剂可以调节微生态平衡,帮助改善宿主的健康状态。

3.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微生态制剂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对人体产生影响:3.1 菌群平衡调节微生态制剂可以作用于人体肠道内的菌群,通过增加有益菌群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从而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

它们能够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对宿主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3.2 免疫调节微生态制剂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提高宿主的抵抗力。

它们能够激活和调节免疫细胞,增强炎症应答和免疫反应,从而增加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3.3 抗菌作用部分微生态制剂具有抗菌作用,它们能够产生物质与病原微生物竞争营养物质,抑制其生长。

此外,它们还能够分泌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如抗菌肽。

3.4 肠道屏障保护微生态制剂能够增加肠道黏膜的防御屏障,减少有害物质通过黏膜进入血液循环,从而保护肠道健康。

3.5 营养物质合成部分微生态制剂具有能够合成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能力,从而为宿主提供额外的营养支持。

4.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包括:4.1 肠胃道疾病的治疗微生态制剂可用于治疗肠胃道疾病,如腹泻、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与特点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与特点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与特点一、概念及种类微生物制剂是将自然界有益细菌通过人工筛选培育,再经过生物工程工厂化生产出来,用于生态调控及动物营养保健的活菌制剂。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这类产品名目繁多,如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都属微生物制剂的同类产品。

就有益菌种来讲,美国发布了40种安全有效的有益菌种,我国农业部允许使用的有益菌种有干酪乳杆菌、嗜乳酸杆菌、乳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啤酒酵母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等12种。

依活菌种的组成,有单一菌制剂和复合菌制剂。

市售的多为复合菌制剂,只是其中的菌种种类和数量有别而异。

应用于水产养殖上的微生态制剂按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内服以提高鱼虾免疫力的饲料微生态添加剂,目前应用较多的菌类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另一类是用以改良水质的微生态调控剂,主要菌类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

各类菌有其自身特性,使用时要针对不同目的采用不同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

二、微生物制剂作用与特点(一)对水体的作用微生物制剂可有效降低养殖水质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浓度,抑制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繁殖和生长,净化水质。

(二)对养殖动物的作用微生物制剂可使养殖动物提高机体免疫力。

防止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有害物质产生。

同时,转化养殖动物肠道、血液及粪便中有害物质浓度,降低有害物质在机体内的累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

(三)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微生物制剂具有投资小、效益高、使用方便等优点。

既能全池泼洒,也能做为饲料添加剂。

无毒、无害、无药物残留,长期使用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量,减少病害发生,排放的污水对环境污染也较小。

三、微生态制剂用于调控水质的使用原则自然水体存在一定的细菌生态平衡系统,施用微生态制剂是人为改变条件,定向培育优势菌群并发挥其作用,形成新的动态平衡。

在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水体的理化因子正确选用菌种;其次,施放微生态制剂要达到一定的浓度、确保水体中活菌数达到一定数量,并营造适合培育菌种的生长条件,使之尽早形成并维持优势菌群,以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菌制剂。

也就是说,一切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及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制剂。

根据现在微生态制剂的产品特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一型微生态制剂,另一种为复合型微生态制剂。

单一型微生态制剂是以单独菌种为主要成分,发挥其生理活性,这类菌株包括乳酸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

由于单独菌株作用的独特性,不能完全适合动物体内的复杂变化,复合型微生态制剂在市场中受到广泛关注。

复合型微生态制剂又以成分不同分为复合菌微生态制剂和合生态微生态制剂—合生元。

复合菌微生态制剂可以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相同种属或不同种属菌株组成,以EM菌露为例,其包括菌株繁多,有光合细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发酵型丝状菌等5科10属80多种好氧性和厌氧性微生物组成的多种有益的优良微生物菌群,可应用于保健、水产、养殖、种植甚至环保等方面。

这些微生物组合在一个统一体中互相促进,共同组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具有多元功能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合生元是由益生菌和益生元组成。

益生元是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少数种菌落中的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不可被消化的食品成分,如各种寡糖类物质或称低聚糖。

常见的有乳果糖、蔗糖低聚糖、棉子低聚糖、异麦芽低聚糖、
玉米低聚糖、大豆低聚糖和酵母细胞壁等。

这些糖类不能被动物自身及其肠道内的致病菌所消化和吸收,只能为肠道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特异性利用,因此可以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间接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的目的。

2006年农业部公布的658号公告,明确说明我国允许使用的微生物添加剂包括16种,这些有益微生物分别是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保加利亚乳杆菌。

在现阶段常用的菌种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杆菌、酿酒酵母。

但由于现代饲料加工工艺、存储条件、菌种作用方式等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在以上菌种中又以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最受关注,使用范围也最广泛。

根据2006年农业部公布的658号公告中这些微生物的特性可分为三类,下面做简单介绍。

1酵母菌类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在成熟的酵母菌细胞中,有一个大型的液泡,其内含有一些水解酶等物质。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椭圆形等。

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

具有多种水解酶活性,蛋白质含量达50%~60%,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

少量存在于动
物肠道微生物菌群。

应用历史久远,现代可以直接应用在现在养殖中的菌种主要有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

摇瓶培养条件:温度30℃,pH值5.0。

对酵母菌的利用,一方面是酵母细胞作为单细胞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源;另一方面是利用了酵母细胞壁多糖的益生作用(又叫化学益生素)。

酵母菌:(优质蛋白)富含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提供动物多种营养成分。

产酶作用,提高动物肠道消化酶活性。

酵母细胞壁: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和提高活性的能力,稳定胃肠道微生物区系。

提高免疫力,吸附致病因子,增进动物的健康。

2 乳酸杆菌类
动物胃肠道中的正常微生物,最早应用于动物生产中。

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厌氧或兼性厌氧,耐酸,但不耐热,65℃~75℃下致死。

此类菌可以产生有机酸、过氧化氢、酶类、乳酸菌素等多种物质,利于有益微生物在竞争中占优势。

常用乳酸杆菌种有:
Streptococcus lactis:乳酸链球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嗜酸乳杆菌;
Lactobacillus bifidus:双歧杆菌;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保加利亚乳杆菌;
Lactobacillus casei:酪蛋白乳酸杆菌;
Lactobacillus causasicus:高加索乳酸杆菌等
饲料添加剂中应用较多的乳酸杆菌类为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链球菌。

最适环境:最适生长pH值为5.5~5.8,最适培养温度是15~45℃,最适温度仍为37℃。

优点:是肠道中固有菌群,在肠道中的定植好;产生特异性细菌素和降低肠道的pH值:可以产生细菌素、类细菌素、过氧化氢及乳酸、乙酸等有机酸等;生物屏障:竞争性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的定植;良好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能通过淋巴循环活化全身的免疫防御系统,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刺激肠道产生粘膜抗体,增强机体抑制癌细胞增殖的能力;乳酸杆菌可使动物肠道粘膜底层细胞增加,出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细胞吞噬功能增强,机体局部免疫功能提高,从而抵御感染。

缺点:抗逆性差:这些菌种多为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在生长过程中,不形成芽胞,抗性较差,65℃~75℃下致死;不耐制粒:一般饲料的制粒会对乳酸菌的活性造成较大损失;有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在制粒后所存无几,死亡率达95%以上;微量元素破坏严重:饲料预混料中的各种高浓度微量元素也会对乳酸菌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不耐胃酸和胆盐:乳酸菌必须通过胃环境以大量活菌到达肠道并定居于肠粘膜上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由于胃酸和胆盐的杀菌作用,乳酸菌的活菌数在此过程中也会大幅度下降。

3 芽孢杆菌类
属于需氧芽孢杆菌中的非致病性菌,以内生孢子形式存在,能耐酸、耐盐、耐高温。

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还有平衡和稳定乳酸菌的作用。

此类菌在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中仅少量存在。

饲料中常用的芽孢杆菌是枯草芽胞杆菌和地衣芽胞杆菌。

3.1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芽孢杆菌属的一种。

单个细胞0.7~0.8×2~3微米,着色均匀。

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

革兰氏阳性菌,芽孢0.6~0.9×1.0~1.5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

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

需氧菌。

3.2地衣芽孢杆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
芽孢杆菌属的一种,杆状,单个细胞0.6~0.8×1.5~3.0微米,无荚膜,不成链,能运动,革兰氏阳性。

芽孢椭圆形至柱状,中生或次端生,0.6~0.9×1.0~1.5微米。

菌落粗糙,不透明,粘着,扩展。

最适环境:芽胞杆菌在低pH条件下也可生长,最适pH值为6.7~9.0℃,最适温度为37℃。

优点:抗逆性强:芽胞杆菌的芽胞比较耐受饲料加工过程的破坏,能够耐受胃内的酸性环境和消化道前端的胆盐和消化液的破坏;分泌多种消化酶:较强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同时还具有降解植物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酶,如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等酶,它
们与消化道中内源酶共同发挥作用,提高饲料消化率;生物耗氧:芽胞杆菌属菌种是需氧菌,消耗肠道中的氧气,使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在肠道生长繁殖收到抑制。

同时,促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增值;提高免疫力:刺激动物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激活淋巴细胞,提高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平衡肠道菌群:消耗肠道氧气,抑制病原菌繁殖,为有益菌生长创造条件,同时分泌益生物质促进有益菌增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