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文化的发展和继承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摘要: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饮食礼仪文化,很多优良的、传统的饮食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饮食礼仪是饮膳宴筵方面的社会规范与典章制度,餐饮活动中的文明教养与交际准则,赴宴人和东道主的仪表、风度、神态、气质的生动体现。
中国饮食礼仪是一种精神,贯穿在整个饮食活动中,已演变为包含在饮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它是中华饮食文化光辉的思想结晶。
关键词:饮食礼仪文化继承发展1 中国古代饮食礼仪中华饮食源远流长,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食礼之国”,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
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礼仪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以贯通的特点。
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这些饮食礼仪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行为规范的一部份。
饮食礼仪的涵盖面很广,不同朝代有不同的食礼。
按阶层划分,有宫廷皇家食礼、官府缙绅食礼、军营将士食礼、学院士子食礼、市场商贾食礼、行帮工匠食礼、城镇居民食礼和乡村农夫食礼;按用途划分,有祭神祀祖食礼、重教尊师食礼、敬贤养老食礼、生寿婚丧食礼、贺年馈节食礼、接风饯行食礼、诗文欢会食礼、社交游乐食礼、百业帮会食礼和民间应酬食礼种种,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
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与之发生广泛的联系,无不倚靠它进行社会交际。
据《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而最早出现的食礼,又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
对此,《礼记·礼运》又有一段概括性的描述,其大意是:原始社会的先民,把黍米和猪肉块放在烧石上烤炙而献食,在地上凿坑当作酒樽用手掬捧而献饮,还用茅草扎成长槌敲击土鼓,以此来表示对鬼神的敬畏和祭祀。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传承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传承首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传承至今主要体现在饮食的讲究上。
古代中国人讲究的是饮食的色、香、味,以及刀工的精细程度。
他们将饮食视为一种艺术,追求卓越的品味和精美的摆盘,注重味觉和视觉的享受。
这种注重细节和追求完美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特点。
其次,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传承在于食材的选择和烹饪的方法。
古代中国人倡导均衡的饮食,注重五谷杂粮的搭配,并以季节性食材为主。
古代饮食文化中的烹饪方法也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炒、煮、炸、炖、炊、蒸、煎、烤等多种方式。
这些传统的烹饪方法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使用,例如炒菜、炖汤、蒸鱼等。
另外,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传承还体现在食文化的习俗上。
古代中国人注重饮食礼仪,尊重吃饭的仪式感。
他们注重餐桌上的礼仪,包括用餐前要洗手、不用筷子挑食、不发出吧唧之声等。
此外,古代中国人还有许多与饮食相关的吉祥习俗,如春节时吃年糕寓意“年年高”,中秋节时吃月饼寓意团圆等。
这些习俗至今仍然被人们所重视和遵循。
最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传承还体现在饮食的养生保健上。
古代中国人相信饮食与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注重选择食物的营养价值。
他们注重饮食的均衡和调理,在菜品中搭配各种食材,以达到不同的保健功效。
例如,他们常用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如山药、枸杞、花菜等进行烹饪。
这种用饮食来调理身体的观念至今被人们所传承,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传承可以从饮食的讲究、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方法、食文化的习俗以及饮食的养生保健等方面来解析。
这种古老而独特的饮食文化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并在现代的中国社会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它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传统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从饮食文化来看,中国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饮食的传承与创新、食材的讲究、餐饮礼仪的尊重、饮食的养生理念。
一、饮食的传承与创新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古代的名著中就有许多对于饮食的描写和推崇。
《诗经》中有“食非饮酒,酒酗彼乡”之言。
说明古人就十分重视饮食的品质和讲究。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在各个朝代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
在继承传统的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例如,粤菜的烹饪技艺对传统的创新,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广东菜。
川菜则是将传统的食材和调味方式融入其中,形成了极具麻辣风味的川菜。
近年来,随着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和吸收外来美食文化的精髓,推动了中国的饮食文化的发展。
二、食材的讲究中国的饮食文化讲究食材的选用和烹饪方法。
中国人一向讲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理念。
食材的选取要符合季节和地域的特点。
中国人对于食材的营养价值十分重视。
比如,北方人喜欢面食,面食中的小麦面粉营养丰富,而南方人则食用米饭,米饭易于消化。
中国人还重视药食同源的理念,将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融入饮食中,以达到滋补养生的目的。
比如,人参、枸杞等食品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饮食文化中。
三、餐饮礼仪的尊重中国的餐饮礼仪源远流长,尊重餐桌礼仪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餐桌礼仪讲究吃饭时的行为举止,讲究宴客和宴请的礼节。
比如,在宴席时,主人要掌握一些宴客的规矩,遵循营造和谐氛围,让每一位宾客都能愉悦的享用美食。
在用餐时,还要尊重长辈和宾客,尊重对方的饮食习惯。
这些礼仪规矩的形成和传承,彰显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四、饮食的养生理念中国人对饮食有着独特的养生理念,例如养生饮食、药膳食疗、饮食调理等。
中国古代医学“黄帝内经”中即提出了“饮食有节”之说,强调了“饮食营养和利水清火”等理念。
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勇敢。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多姿多彩。
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对饮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态度,这种认识和态度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心理情感和社会行为。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史书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祖先就开始烹饪和食用各种食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传统的保留。
中国饮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这些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所保留和发扬。
比如,中国的八大菜系就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和丰富起来的,它们代表了中国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传统。
2.文化符号的传承。
中国饮食文化中有很多文化符号,比如春节的年夜饭、中秋的月饼、端午的粽子等,这些文化符号都传承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3.饮食礼仪的传承。
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有着丰富多彩的饮食礼仪,比如宴席礼仪、饮茶礼仪、酒文化等,这些礼仪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一直都很重要,代表着中国人对待客和亲友的态度和情感。
4.传统饮食知识和技艺的传承。
中国的传统饮食知识和技艺在历史上一直都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比如烹饪、美食制作、餐具制作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发扬中国饮食文化的发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文化的传承。
中国饮食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良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比如,中国美食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大亮点,很多中国美食都成为了国际知名的美食。
2.保护传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扬也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推动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建立了许多美食文化的保护机构和项目,以保护和发扬中国的传统美食。
论述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论述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至今,中华饮食文化不断传承发展,不但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本文将从历史、传承、发展角度,对中国饮食文化作出论述。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开始种植粮食和食用肉类,开展饮食文化活动。
尤其是商代和周代,中国饮食文化进入了一个高度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各地区的饮食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广泛而深厚的菜系和饮食文化传统。
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是在这个时期逐步形成的。
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饮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在这个时期,诸侯国地域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增加,不仅豆腐、面食等食物在这个时期出现,而且饮食礼仪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发展。
从唐代开始,中国饮食文化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饮食文化也随之发展。
在唐代,菜肴的妆点和口味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形成了“唐菜”的特色。
唐代还形成了许多著名的饮食文化场所,如杨士达粥铺、琳琅园月浦酒家等。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也是不断演变的。
自唐代以后,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传承到当今。
随着近年来人们口味的变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饮食文化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和进步。
例如,火锅、茶艺等新型饮食文化被广泛接受和喜爱。
当前,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话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发生变革。
例如,健康饮食、绿色环保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饮食文化需要弘扬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饮食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魅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顺应时代的需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国饮食文化不断发展和繁荣。
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更代表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国的情怀。
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在饮食方面的精益求精和发扬光大,不仅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传统,更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美食文化的精髓。
通过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之道。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的古代,随着华夏文明的兴起,饮食文化也逐渐走向了繁荣。
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被视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中华民族的饮食传统、饮食习俗和饮食礼仪,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体系。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变,但其核心理念始终保持着对美食的追求和对饮食艺术的推崇。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和内涵中国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大亮点。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食材的选用和烹饪的技巧,追求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讲究食物的营养搭配和菜肴的搭配技巧,体现了华夏文明对饮食艺术的高度人文关怀和精致追求。
与此同时,中国饮食文化还有着浓厚的节令和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节日都有着对应的美食文化,形成了让人百吃不厌的中国饮食文化的绚丽风貌。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离不开一代代中国人的努力与拼搏。
中国古代的美食家和饮食文化大师们以其对美食追求的毅力和智慧,打下了中国饮食文化传承的基础。
现代中国人在继承中国饮食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发扬光大。
中国餐饮业的发展、饮食文化的国际传播、美食节目的热播等无一不彰显着中国饮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中国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对美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当代价值。
四、中国饮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国饮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志,更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文化之一,几千年来一直以其独特的食材搭配、烹饪方法和饮食习惯而闻名于世。
这一丰富的饮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包括其历史背景、饮食特点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发展和传承。
一、历史背景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受到了农耕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人民开始将食物分类,探索烹饪技艺,并在宴会、祭祀等场合中大量使用食材。
此外,饮食文化也受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等社会制度的影响。
例如,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饮食习俗和禁忌。
二、饮食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养生理念的结合。
中国各地拥有丰富的食材资源,这导致了各地口味和烹饪方式的差异。
从川菜的麻辣味道到粤菜的清淡口感,中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此外,中国人注重食物的药膳功效,讲究食材的搭配与烹饪方法,以达到健康的饮食目标。
例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葩为精”的养生理念,反映了中国人对饮食与健康关系的重视。
三、饮食文化的继承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饮食文化,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通过将传统饮食文化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和宣传。
其次,建立了各种培训机构和研究中心,培养、支持和激励在饮食行业取得成就的人才。
同时,在教育体系中加入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从小学习和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此外,中国政府还鼓励和支持餐饮企业创新,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创新发展。
四、饮食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一方面,餐饮业通过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满足人们对美食品味的需求。
另一方面,饮食文化也在融入国际元素,与世界其他饮食文化交流互鉴,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传统与创新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传统与创新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就传统与创新两方面,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一、传统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与发展传统中国饮食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注重色、香、味、形、器的完美结合。
传统饮食文化中还注重饮食礼仪和节俭,其中烹饪技艺和烹饪方法更是精益求精。
1.传承与保护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发展的基础。
诸多传统饮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项目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和重视。
举例来说,中国传统烹饪技艺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节日与食俗中国传统节日与食俗密不可分,例如春节、中秋节等节日都有特定的传统食品。
这些食俗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具有深意和象征意义,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创新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与发展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也在日趋创新,融入了现代人的需求和时尚元素。
1.融合国际化中国饮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积极融合国际化元素。
例如,西方饮食方式的普及和快餐文化的兴起都在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创新发展。
2.绿色健康近年来,中国人对饮食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
更多的人开始注重饮食的绿色健康,提倡有机食品和素食的概念也逐渐被接受。
这种创新推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转变和发展。
三、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与创新并不是二选一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的过程。
1.文化创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底蕴丰厚,历史悠久。
在推动创新的同时,还要注重文化的继承和保护。
许多传统菜品在创新的过程中,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2.文化输出中国饮食文化在国际间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中国美食的走出去,极大地促进了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例如,中餐的国际化推动了饮食文化的多元发展。
结语: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既需要传统的继承,也需要创新的推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饮食文化
论文题目:中国传统饮食文
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丰富多彩,各地的特色小吃多种多样,还有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
他在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历史阶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在中国饮食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阶段。
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继承与发展
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法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她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
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又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
孙中山《民生主义建国方略》:“中国近代文明进步,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化各国所不及。
中国所发现之食物,固大胜于欧美;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
”饮食文化乃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内涵十分丰富,它至少包括饮食资源、烹调技术、食品制造、食物治疗、饮食民俗、饮食文艺等方面内容。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主要包括物质层次,包括饮食结构和饮食器具;行为层次,包括烹调技艺、器具制作工艺、食物保藏运输方法等;精神层次,包括饮食观念、饮食习俗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心理、民族特征等文化内涵。
1、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在我国历史上饮食文化出现了这么四个高峰:大约1万年前左右,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随着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的发展,我们的祖先逐渐掌握了新的谋生手段,告别了单纯依赖自然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大约50个世纪,创造出相当灿烂的原始饮食文化。
约在4000多年前,在中原地区出现了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一夏朝,经历商朝和周朝,统称“三代”,约延续了16个世纪,成为古代东方鼎盛的奴隶制国家。
三代在原始社会丰厚的食料生活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开始进行国土开发,在黄土高原、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片片以犁耕农业和沟渠工程相结合的井田,那时大抵能亩产一石,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批稳产高产田,初步奠定了大农业的基础。
三代出现了较系统的烹调理论,反映了认识食料的一定深度和广度,以及膳食制造业的成熟;对饮食卫生、保鲜与食疗等,都已积累了成套经验,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从战国到南北朝,约经历了10个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向上发展时期。
在这段历史最繁盛的汉代,除了保持黄河流域的垦区外,较大规模开垦了长江流域,并开展对周边国土开发。
由于开发周边田地和对外开放,饮食资源大大丰富起来。
由于地域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加速进行,使中国旱地农业区、稻作农业区和游牧区三类饮食资源和饮食方式得以互补和交融,大大提高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水平。
这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第二个高峰。
从隋唐到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从旺盛到极盛时期,包括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共约13个世纪。
这段历史,是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和对长江、珠江、辽河流域的进一步开发时期。
到了解放前夕,全国开垦田地约达14亿亩,养活人口约5亿。
1000多年来,由于商品经济、交通和中外交往的不断发展,涌现了许多海港、河港城市和一些边贸城市,促进了地域饮食文化的发展,孕育出
7大类别的菜:粤菜、苏菜、川菜、鲁菜、素食菜、清真菜、食疗菜,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新中国成立,伴随着大陆的解放,掀起了震撼世界的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和土地都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全国人民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加快了经济发展,大大提高了综合国力。
然而,这些还仅是个高峰的起跑点。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饮食文化必将再次掀起另一个高潮。
2、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概述
中国饮食文化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中国饮食文化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还有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
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
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3、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
风味多样: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美”食“美”食
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注重情趣: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
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
食医结合: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少数民族种类也较多。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优越性的体现,其丰富多彩的饮食种类为传统饮食文化增添了色彩,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由农业、地理位置、食材决定。
二、继承及发扬中国饮食文化
把中国的饮食文化转化为全球性的商品。
把握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研究中国的道佛教饮食文化,整理中国民族饮食文化,开拓中国民间的饮食文化,都可以从中采掘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居民认同、愉悦的美馔佳肴来,转化而成为全球性商品。
弘扬民族饮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工业。
循着中国饮食文化活动的轨迹,透视现代食品工业进程中的种种文化现象,这对今后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工业发展道路,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改善饮食结构,发展食疗品种,推出食疗菜系。
在膳食结构上,确立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多样食物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素合理平衡的具有
中国特色的膳食营养模式。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自觉树立“饮食素养”观念。
个人饮食素养的重视与提升,不仅能从自我创造层面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能从鉴赏、消费层面推动整个餐饮市场从消费需求到企业供给的全面升级。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发展中精华不断被人们所传承和丰富,作为大学生,我们应积极去了解传统饮食文化,并不断探索创新以丰富其内涵。
参考文献
1、万建中,中国传统饮食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27-30;259-263)
2、熊四智,中国烹饪概论
3、金鸣娟、王新婷、姚晚霞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4、百度百科./view/84708.htm.
5、金炳鎬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特点[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3):87—93
6、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