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干扰与噪声

合集下载

光纤通信系统的噪声与干扰分析

光纤通信系统的噪声与干扰分析

光纤通信系统的噪声与干扰分析光纤通信系统是现代通信技术中一种重要的传输媒介。

它以光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具有大带宽、低能耗和抗干扰性强等优点。

然而,正如所有通信系统一样,光纤通信系统也受到噪声和干扰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噪声与干扰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背景介绍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噪声和干扰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来源。

内部噪声主要来自光纤的材料特性和光学器件的非线性特性,如自发产生的噪声和光子噪声。

外部干扰则来自电磁辐射、电源漏磁、其他通信系统和环境因素等。

二、噪声分析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噪声是指与信号同频,并且会引起信号质量下降的非理想信号。

光纤通信系统中常见的噪声有热噪声、光子噪声和非线性噪声。

1. 热噪声热噪声是由于光纤和光学器件的材料内部的热运动引起的。

它与温度有关,通常用热噪声功率谱密度来描述。

提高系统的温度稳定性和降低传输功率可以减小热噪声的影响。

2. 光子噪声光子噪声是由于光的本质特性而引起的噪声。

它与信号光子数有关,通常用光子噪声功率谱密度来描述。

增加信号光功率和提高接收灵敏度可以减小光子噪声的影响。

3. 非线性噪声非线性噪声是由于光纤和光学器件的非线性特性而引起的噪声。

光纤通信系统中常见的非线性效应有激光功率饱和、自相位调制和光纤色散等。

通过优化光纤和光学器件的设计,可以减小非线性噪声的影响。

三、干扰分析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干扰主要是指系统与外界环境或其他通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

干扰可以分为有线干扰和无线干扰两种。

1. 有线干扰有线干扰主要是由于电磁辐射和电源漏磁等因素引起的。

这些干扰源可以通过对通信线路和设备进行屏蔽和隔离来减小其对系统的影响。

2. 无线干扰无线干扰主要来自其他通信系统和环境因素。

其他通信系统可能使用相同的频率范围,导致互相干扰。

环境因素如大气中的电磁波干扰和电源设备的辐射也会对光纤通信系统造成影响。

通过频谱监测和合理的系统规划,可以减小无线干扰的影响。

Ch09 第九章 干扰与噪声

Ch09 第九章 干扰与噪声
3
9.1 电磁干扰和噪声的分类
按电磁干扰的来源分类: 按电磁干扰的来源分类:电磁干扰按照其来源可 以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以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自然干扰是指各种自然界电磁现象的产生电磁干扰, 自然干扰是指各种自然界电磁现象的产生电磁干扰, 是指各种自然界电磁现象的产生电磁干扰 包括:大气噪声,如雷电;太阳噪声, 包括:大气噪声,如雷电;太阳噪声,如太阳黑子活 动时产生的磁暴; 动时产生的磁暴;来自银河系或其它河外星系的宇宙 射线噪声;以及静电放电等。 射线噪声;以及静电放电等。 人为干扰是指由电气电子设备和其它人工装置所产生 人为干扰是指由电气电子设备和其它人工装置所产生 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这些干扰包括功能性的无用信号和非功能 性的电磁噪声。 性的电磁噪声。
11
按噪声的频谱特点分类
白噪声
白噪声的特点是在很宽的频率范围上功率谱密度是个 常数。如果这个白噪声信号的幅度呈高斯分布, 常数。如果这个白噪声信号的幅度呈高斯分布,就称 为高斯白噪声。热噪声和散粒噪声都是高斯白噪声。 为高斯白噪声。热噪声和散粒噪声常数, 有些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不是常数,这种噪声称为有色 噪声。 噪声。
按电磁干扰的发生机理分类
放电噪声
放电时回路里伴随着脉冲电流或浪涌电流, 放电时回路里伴随着脉冲电流或浪涌电流,这是产生 电磁噪声的根源, 电磁噪声的根源,同时火花和电晕本身也会向外辐射 不同频率的噪声,或在附近形成感应电磁场。 不同频率的噪声,或在附近形成感应电磁场。
接触噪声
接触噪声是由于触点间接触电阻发生变化而产生的, 接触噪声是由于触点间接触电阻发生变化而产生的,
15
差模电流和共模电流
共模电流和差模电流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16
输入电压U 输入电压 1和U2可表示为它们两者之和或两者之差

噪声与干扰讲解

噪声与干扰讲解
电气干扰的强弱取决于产生干扰的电气设备的多少、性质及分布情况。当这些干扰源离接收机很近时,产生的干扰是很难消除的。电气干扰传播的途径,除直接辐射外,还可沿电力线传输,并通过接收机的交流电源线直接进入接收机,也可能通过天线与有干扰的电力线之间的分布电容耦合而进入接收机。
电气干扰沿电力线传播比它在相同距离的直接辐射强度大得多。在城市中的电气干扰显然比农村严重得多。电气设备越多的大城市,情况越严重。
1.天电干扰
天电干扰的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雷电现象,地球上平均每秒钟发生100次左右的空中闪电,而每次雷电都产生强烈的电磁场骚动,并向四面八方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因此,即使距离雷电几千公里以外,在看不到雷电现象的情况下,也可能有天电干扰。此外,带电的雨雪和灰尘的运动,以及它们对天线的冲击都可能引起天电干扰。一般在地面接收时,主要的天电干扰是雷电放电所引起的。
本本章
小小结
电力线传播的干扰进入用交流电作为电源的接收机和测量仪器,通常对输入这些设备的交流电进行滤波。
本章小结
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是对微弱高频信号进行不失真放大的功能电路。它有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矩形系数)、稳定性和噪声系数等5项技术指标。
2.谐振放大器是用LC谐振回路作负载的放大器,谐振放大器既有放大作用又有选频作用。谐振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与所用LC谐振回路相同。单调谐放大器选择性较差,双调谐放大器选择性较好。为实现阻抗匹配,提高电压增益,减少晶体管输入、输出参数对回路谐振特性的影响,谐振回路与信号源和负载的连接通常采用部分接入方式。
5.降低放大器的工作温度
热噪声是内部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降低放大器,特别是接收机前端放大器件的工作温度,对减少噪声系数是有作用的。对灵敏度要求特别高的设备来说,降低工作温度是一个重要措施。如在卫星地面站接收机的高频放大

干扰与噪声

干扰与噪声

串连电压源 形式
并连电流源
形式
4 从干扰对电路作用的形式分类 (续)
共模干扰:共模干扰又称共态干扰、同 相干扰、对地干扰及纵向干扰。
它是相对于公共的电位基准点(通常为接 地点),在检测系统的两个输入端子上同时出 现干扰。它虽不直接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但当信号输入电路不对称时,它会转化为差 模干扰,进而对测量产生影响。
共模干扰等效电路
4 从干扰对电路作用的形式分类 (续)
共模干扰抑制比:
式中: Kd——差增益;
Km——共模增益。
5.1.3 噪声形成干扰的三要素
噪声形成干扰必需具备三个条件,噪声 源、对噪声敏感的接收电路和噪声源到 接收电路之间的耦合通道。 噪声源 耦合通道 接收电路
差模干扰进入电路后使检测系统的一个信号输入端子相对于另一个信号输入端子的电位发生变化即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按电势源串联起来作一起进入输入端
5.1 干扰与噪声
(1)噪声指在信号检测的领域内,检测 系统检测和传输的有用信号以外的一切 信号均被称为噪声。
(2)干扰指具有一定幅值和一定强度、 能够影响检测系统正常工作的噪声被称 为干扰。
差模干扰:差模干扰又称串模干扰、串 联干扰、正态干扰、常模干扰及横向干扰等。
差模干扰进入电路后,使检测系统的一 个信号输入端子相对于另一个信号输入端子 的电位发生变化,即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按 电势源串联起来作一起进入输入端。因为这 种干扰和有用信号迭加起来直接作用于输入 端,所以它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
3 从干扰出现的区域分类
(1) 内部干扰:来自检测系统内部的干 扰称为内部干扰。如电路的过渡过程、 寄生反馈、内部电磁场等引起的干扰, 都属于内部干扰。
(2)外部干扰。来自检测系统外部的 干扰称为外部干扰。如电网电压波动、 电磁辐射、高压电源漏电等,都属于 外部干扰。

第九章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

第九章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

r2=r1×10 △L/20 =1023/20=14.1m
* 距离衰减
2. 线声源衰减值:
1 L1 10 lg 2rl
△L1 ——距离增加产生衰减值,dB; r——线声源至受声点的垂直距离,m; l——线声源长度。 当r/l <1/10时,可视为无限长线声源,此时距离声源 r1~r2处的衰减
第九章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1. 噪声和噪声评价量
1.1环境噪声和噪声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条规定:
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
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污染: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
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电冰箱声压级46dB,即L2 =46dB。 查表法: L2-L1=6dB ,△L=1dB, 两者同时工作时L合=46+1=47dB 或公式法:L合=46.97dB≈47dB
(2)分贝的相减
公式法
已知两个声源在某一预测点产生的合成声压级为LpT和其
中一个声源在预测点单独产生的声压级Lp2,则另一个声源在 此点单独产生的声压级Lp1可用下式计算: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c f
(2)分贝
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如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
数并乘以10(或20)即
分贝符号为“dB”,是无量纲的。
式中A0是基准量(或参考量),A1为被量度的量。 被量度量与基准量取对数,所得值称为被量度量的“级”; 表示被量度量比基准量高出多少级。
2.声功率和声功率级
例题
1.求70、76、73、82、70、79dB的声压级叠加后的总声压级。 70 73 70 73

第3讲 干扰和噪声

第3讲 干扰和噪声

4 远近效应
近端对远端比干扰:当另一部靠得很近的移动台发射 机的信号强度足以压倒基站的有用信号时引起的干扰。 大小的计算:由于接收点位置和两个分开的发射机之 间的路径损耗的差异而引起的功率差。 近端对远端比干扰=Lp1/Lp2 近端对远端比干扰=40lg(距离比) dB 措施: 增加工作频率的间隔 采用时分复用编码技术 扩展频谱技术
① 以上差值:1,2,3,4,5.8,10,14
② 相邻二个差值的和:3,6,9,I 3.18,24 ② 相邻三个差值的和:7,11,17,23,32 ④ 相邻四个差值的和:12,19,27.37 ⑤ 相邻五个差值的和:20.29.41
⑥ 相邻六个差值的和:30,43
⑦ 相邻七个差值的和: 44
②差值阵列表和图解法判别是是否存在3阶互调
2 邻道干扰和同频干扰
2)发射机边带噪声:
在发射机工作频率的两侧存在着频谱很宽的 噪声,称为边带噪声。
减小发射机噪声干扰的措施: ① 设法减小发射机本身的边带噪声。如减小倍 频次数;降低振荡器的噪声,电源去耦,尽量 少采用低电平工作的电路及高灵敏度的调制电 路等。 ② 采取减小发射机边带噪声干扰的措施。如在 发射机输出端插入高Q带通滤波器或增大各工作 信道的频距,移动台发射机采用自动功率控制 等。
受下列因素的影响1调制方式2波传播特性1调制方式2波传播特性要33要求可靠通信概率4无线区半径r5选用的工作方式单频单工方式同频单工方式的同信道干扰示意图两基站之间d即是同频复用距离它等于被干扰接收机至干扰发射机的距离即是同频复用距离它等于被干扰接收机至干扰发射机的距离dt也可以表示为
第3讲 干扰和噪声
3 互调干扰
3)利用空腔谐振器构成天线公用器 发射机1至2的Lc: Lc=10+20+20=50dB Ll=15dB 空腔谐振器的邻道衰减:10dB

通信工程中的噪声与干扰分析

通信工程中的噪声与干扰分析

通信工程中的噪声与干扰分析在当今信息时代,通信工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让我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准确地传递信息。

然而,在通信过程中,噪声与干扰的存在却常常给信息的传输带来诸多问题。

了解和分析通信工程中的噪声与干扰,对于提高通信质量、保障信息的可靠传输具有重要意义。

一、通信工程中的噪声噪声,简单来说,就是在通信系统中除了有用信号之外的各种随机的、不可预测的信号。

它就像是信号传输道路上的“绊脚石”,会使信号发生失真、误码等问题。

热噪声是通信中常见的一种噪声,它是由电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无论通信设备是否在工作,热噪声始终存在。

在导体中,电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导致了电流的微小波动,这种波动就形成了热噪声。

热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是均匀分布的,因此也被称为白噪声。

散粒噪声则主要出现在电子设备的半导体器件中,比如二极管、晶体管等。

当电流通过这些器件时,由于载流子的离散性,电流会出现微小的起伏,从而产生散粒噪声。

还有一种常见的噪声是闪烁噪声,也称为 1/f 噪声。

它的功率谱密度与频率成反比,通常在低频段较为显著。

闪烁噪声的产生机制比较复杂,与半导体器件中的缺陷、杂质等因素有关。

二、通信工程中的干扰干扰与噪声有所不同,干扰通常是指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具有一定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的信号。

同频干扰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使用相同频率的多个信号源之间相互干扰。

例如,在移动通信中,如果多个基站使用相同的频率,并且它们的覆盖区域有重叠,那么手机在这些区域就可能接收到多个相同频率的信号,从而导致干扰。

邻频干扰则是由于相邻频段的信号泄漏到有用信号的频段内而产生的干扰。

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相邻频段之间的隔离不够充分,就容易出现邻频干扰。

互调干扰是当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非线性器件时,产生的新的频率成分对有用信号造成的干扰。

这种干扰在通信系统中的放大器、混频器等非线性部件中较为常见。

三、噪声与干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噪声和干扰会严重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

《干扰噪声及其抑制》课件

《干扰噪声及其抑制》课件
的部分与其他设备或系统隔离开来,减小干扰传播。
自适应滤波器的应用
自适应滤波器是一种能自动调节其参数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干扰噪声。
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自适应滤波器通过不断调整其参数,使得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之间的误差最 小化,从而抑制干扰噪声。
反馈型自适应滤波器的应用
频域滤波的应用
频域滤波方法通过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并去除干扰噪声的频率成分来实现抑 制。
频域滤波的基本原理
频域滤波是利用傅里叶变换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并在频域上进行滤波 处理的方法。
直接切入噪声源的方法
直接切入噪声源的方法通过改变噪声源的工作条件或牵制源来抑制干扰噪声。
干扰噪声抑制应用实例
信号间隔干扰
由不同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如串扰。
内部电子器件噪声
由电子器件本身的内部电压、电流引起的随机噪声。
外部干扰源
由外部电磁场、电源波动、辐射等干扰源引入的噪声。
干扰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1 信号质量下降
干扰噪声引起信号失真、抖动等问题,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2 系统性能恶化
干扰噪声会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系统性能恶化,甚至失效。
反馈型自适应滤波器通过引入反馈信号来优化滤波效果,提高干扰噪声的抑 制能力。
基于时域平均的抑制方法
基于时域平均的抑制方法通过对信号进行多次采样并取平均值,抑制干扰噪声的随机性。
定制滤波器的应用
定制滤波器是为特定干扰噪声设计的滤波器,能够更好地适应噪声特征,提 高抑制效果。
定制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定制滤波器根据干扰噪声的频谱特征设计滤波器参数,以实现对噪声的精确抑制。
《干扰噪声及其抑制》 PPT课件
干扰噪声是指在信号传输或系统操作过程中引起干扰的噪音信号。本课件将 介绍干扰噪声的类型、影响以及抑制方法,让您深入了解这一重要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电子工程原理
第九章 干扰与噪声
机械工业出版社
基本概念
干扰是指外部因素对系统施加影响而造成的随机 效果。
噪声被看作一种幅度和频率都随机变化的信号, 它们可能是系统内部电场和电磁场造成的,也可 能是材料的热效应等物理过程在电路元件内部产 生的。
机电系统工作时,往往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内 部也产生对外的干扰。研究这两方面问题的新兴 学科称为电磁兼容性学科。
NF=10lg(SNRin/SNRout)
13
9.2 干扰的传播途径
干扰的传输途径有两种:
1)通过导体传导,也称传导传播;传导传播是通过传输导 线以电流的方式传播。
2)通过空间辐射,也称辐射传播。辐射传播主要以电磁耦 合的形式或以电磁波发射的方式传播。
工程中,这两种传播途径也简称“路”的途径和“场” 的途径。
4) 内燃机点火系统、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电刷等。
5) 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移动通信系统、广播、电 视、雷达、导航设备等。
6) 高速数字电路设备、计算机、嵌入式处理器、各种 可编程序器件及其相关设备。
7) 其他:如摩擦生电,磁盘驱动器转速抖动,核爆炸
造成的电磁冲击等。
5
按电磁干扰的发生机理分类
电磁兼容指两种以上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 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
2
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是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 或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
电磁干扰可能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传播介质自身 的变化所引起的。
电磁噪声是指一种并不传送信息的时变电磁现象,它 可能与有用信号叠加或组合,例如电气设备运行中经 常产生的放电噪声、浪涌噪声、振荡噪声,这些噪声 不携带任何有用信息。
人为干扰是指由电气电子设备和其它人工装置所产生 电磁干扰。这些干扰包括功能性的无用信号和非功能 性的电磁噪声。
4
容易产生人为干扰的设备
1) 家用电器和民用设备:
有触点电器;使用整流子电动机的机器;家用电力半 导体器件装置。
2) 高频设备:
工业用高频设备;高频医疗设备。
3) 电力设备:
电力传动设备;晶闸管组成的变流装置;电力传输设 备;电气化铁道系统。
24
9.3 干扰对敏感设备的影响
敏感度门限
设备的敏感度门限是衡量设备抗干扰能力的指标,一 台设备的敏感度门限定义为:使设备产生不希望的响 应或造成其性能降低的最小干扰电平。
一种设备的敏感度门限越低说明这种设备的抗干扰能 力越差。
工程中,每一类设备对特定的干扰源能耐受的输入信 噪比由试验测定,据此可确定该类设备对该种干扰的 敏感度门限,提出对干扰强度的限制值。或者反过来, 在既定的干扰强度下设法降低设备的敏感性。
白噪声
白噪声的特点是在很宽的频率范围上功率谱密度是个 常数。如果这个白噪声信号的幅度呈高斯分布,就称 为高斯白噪声。热噪声和散粒噪声都是高斯白噪声。
有色噪声
有些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不是常数,这种噪声称为有色 噪声。
功率密度
白噪声
一种有色噪声
O
频率
12
噪声因子
噪声因子NF用来表示系统内部产生的噪声强度。 它着眼于输入端信噪比SNRin与输出端信噪比 SNRout的比较。
外界干扰在传输线上引入的噪声对两根传输线来 说是共模信号,在其一端的两个接口采用阻抗匹 配的平衡差分式驱动器输入差分信号,可以抑止 共模干扰,并达到很高的传输速率。带有滤波器 的连接器也可克服传输线上的共模干扰。
Zs/2
Zr/2
Zs/2
Zr/2
+ ~-
30
输入端隔离
输入端隔离的目的是切断信号源与输入端的回路, 使干扰电流不能流通。
降低干扰强度和降低设备对干扰的敏感性同等重 要。
在输入端可采用各种技术减少噪声干扰,如光纤 传输、隔离、改善共模抑制比、平衡输入、光电 耦合等。滤波、屏蔽和接地也是最常用的技术。
电磁感应引起的干扰比静电引起的干扰难消除得 多,当系统本身各部分的电流形成干扰磁场源的 时候消除尤其困难。
28
输入端传导防护
经由“路”的途径,干扰可以通过导线传输,即通过设备 的信号线、控制线进入系统的输入端口,也可能通过电源 线、地线直接侵入敏感设备,这种干扰称为传导干扰。
经由“场”的途径,干扰源周围空间存在着的电场和磁场, 会对附近的敏感设备产生干扰,这种干扰称近场耦合干扰; 干扰能量也可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远处传输,从而影响远 处的敏感设备,这种干扰称为远场辐射干扰。
25
干扰对模拟电路的影响
为了定量描述由输入端进入的干扰对模拟设备的 影响,引入输入信噪比(SNR)的概念。
信噪比的定义是:在一个参考电阻上所通过的信 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参考电阻的阻值通常是1 欧姆。 SNR=10lg(Vsig2/ en2)
式中,en为噪声电压;Vsig为信号电压。
在输入端有噪声存在时,一个系统加工、传递信 号的能力可以用输入信噪比表示。输入信噪比直 接影响到系统所能检测出的最弱信号水平。
非功能性噪声 无用信号
6
按噪声的发生机理分类
热噪声 散粒噪声 闪变噪声 天体或宇宙射线噪声
7
热噪声
导体内电子的热随机运动会在导体两端造成电压 随机波动。这种噪声信号的功率可表示如下
Pn=4kTB 式中,Pn为噪声功率,单位为W;k 为波尔兹曼常数;T
为热力学温度;B为带宽。
热噪声功率Pn还可用一个等效噪声电压源或等效 噪声电流源和一个噪声电阻表示
14
干扰通过导线传输到输入端口
差模电流和共模电流
干扰电流在导线上传输时有两种方式:共模方式和差 模方式。
一对导线上的电流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称为差 模电流,造成差模电流的信号称为差模信号。有用信 号电流电压多已被人为地以差模方式传输。
一对导线上如果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同,称为共模电流。 由于传输信号用的两条导线往往绞合在一起或平行,
隔离变压器可在低频场合使用。 光电耦合器广泛用于脉冲数字电路的隔离,但在
放电噪声
放电时回路里伴随着脉冲电流或浪涌电流,这是产生 电磁噪声的根源,同时火花和电晕本身也会向外辐射 不同频率的噪声,或在附近形成感应电磁场。
接触噪声
接触噪声是由于触点间接触电阻发生变化而产生的,
过渡现象的噪声 反射现象的噪声
反射现象指空间电磁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并与 原信号叠加,
IDC =Is[exp(qVj/KT)-1] 式中,Is为反向漏电流;Uj为结电压。
9
闪变噪声
闪变噪声又称频闪噪声、低频噪声,是由电荷载 体在不连续介质中运动所产生的,用一次函数近 似表示,闪变噪声与频率成反比,且主要在 100Hz以下。用闪变电流描述闪变噪声的公式如 下:
if2=KIDCαB(1/f)β 式中,K为常数,因器件而定;IDC为介质中的直流电流;
B为带宽;f 为频率。
10
天体或宇宙射线噪声
天体或宇宙射线噪声的来源多种多样,其总声级 称为天电噪声温度。
通常天电噪声比别的噪声级低,除非系统的接收 天线之类的装置直接对准强大的天体射电源。在 微波波段天电噪声温度最低,这个波段里有一个 低噪声窗口,微波通讯就利用这个窗口。
11
按噪声的频谱特点分类
23
远场辐射干扰
远场又称辐射场,对于距离较远的系统间的电磁 兼容问题一般都用远场来分析。
远场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都以1/r的速率随距场 源的距离r减小。
远场辐射比较容易分析和测量,只需测量电场就 能算出磁场;反之,测量到磁场可以计算出电场。 干扰源向周围空间的远场辐射可以根据天线与电 波传播理论来计算。
Rn
en
i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n
a) 等效噪声电压源
b) 等效噪声电流源
8
散粒噪声
在半导体器件中有一种载流子越过势垒的随机运 动,这一随机运动导致器件输出信号里的噪声成 分。用噪声电流表示如下:
in2=2qIDCB 式中,q为电子电荷,q=1.6×10-19C;IDC为通过势垒的
电流;B 为信号带宽。
对于二极管
电磁干扰往往对两条导线作用同等,所以干扰在传输 线上常以共模方式出现。如果干扰对两条导线作用不 相等,也可以以差模方式出现。另外,共模电流会因 传输线或电路的不对称而在输入阻抗上形成差模电压 降,从而对电路造成干扰。
15
差模电流和共模电流
共模电流和差模电流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Icm1
Idm
Zs
Zr
近场感应干扰
近场又称感应耦合场。近场又区分为电场和磁场。 当干扰源是高电压、小电流时,其辐射场主要表
现为电场。当干扰源具有低电压和大电流时,其 辐射场主要表现为磁场。 在系统内部,特别是同一设备内,由于距离近, 各部分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常用近场耦合方式处 理。 近场干扰的分析比较复杂,电场和磁场不易互相 转换,需要分别测量和计算。
改善共模抑制比的措施有:把两个输入信号分别 对地隔离;把放大器输入端调平衡;增加防护电 路和屏蔽。
18
干扰通过共阻抗耦合
当多个设备或元器件共用电源线和地线时,电源 阻抗和地线阻抗就是这些设备或元器件的公共阻 抗。
设备或元器件之间会通过公共阻抗产生相互干扰。 由共用电源引入的干扰称共电源阻抗干扰,共用 地线引入的干扰称共地线阻抗干扰。
无用信号是指一些功能性的信号,例如广播、电视、 雷达等信号,本身是有用的,但如果干扰其它设备的 正常工作,则对被干扰的设备而言它们是无用信号。
3
9.1 电磁干扰和噪声的分类
按电磁干扰的来源分类:电磁干扰按照其来源可 以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自然干扰是指各种自然界电磁现象的产生电磁干扰, 包括:大气噪声,如雷电;太阳噪声,如太阳黑子活 动时产生的磁暴;来自银河系或其它河外星系的宇宙 射线噪声;以及静电放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