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糜汤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辨治体会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辨治体会

•820 •光明中医2021 年 3 月第36 卷第5 期CJGMCM March 2021. Vol 36.5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辨治体会任玉兰卢卫强摘要:慢性糜烂性胃炎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辨证突出一个“痛”字。

用药忌过度“消炎”,过用清热解毒药物而伤胃气。

临证所见,由于心理抑郁或者情绪急躁,而引起胆汁反流表现者屡见不鲜,每用疏肝解郁配合心理疏导调理好转。

临证三焦兼顾,整体治疗;轻清发散,通降并施。

关键词:慢性糜烂性胃炎;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doi:10.3969/j. issn. 1003-8914.2021.05.052 文章编号:1003-8914(2021)-05-0820-03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Erosive Gastritis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REN Yulan LU Weiqiang(Departm 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the Second P e o p le's Hospital of Qidong,Jiangsu Province,Qidong 226241 ,C hina) Abstract:Objective 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 is mainly located in the stomach.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ver and spleen.The word “pain”is highlighted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It should avoid excessive “anti-inflammatory”m edication,excessive use of antipyretic and detoxification drugs and hurt stomach qi.Clinical findings,because of depression or irritability,bile reflux is not uncommon,every use Shugan Jieyu with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onditioning to improve.Triple energizer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reatm ent,holistic treatm ent;light and clear divergence,pass and descend simultaneously.Key w ords: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慢性糜烂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指在慢 性胃炎的病变基础上胃镜下可见单个或者多个糜烂 灶,或者胃黏膜上可见疣状隆起,其顶端可见黏膜缺 损,中央有糜烂m。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46例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46例
以上各型均可加用蒲公英30g。挟瘀血者,可加丹参、桃仁;胆汁返流者加郁金、佛手、竹茹、赭石、枳实、大黄等;合并出血者加地榆、三七粉等。1剂/d,煎水分2次口服。疗程在5~7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评定疗效。
3 治疗效果
痊愈(症状消除,胃镜复查粘膜病变消失)36例;有效(症状消除,胃镜复查粘膜病变明显好转)7例;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复查粘膜病变无好转或加重)3例。总有效率达93.5%。有效的病例中,胃痛消失时间最短者3天,最长者21天,平均11.5天。腹胀、纳呆、嗳气返酸、呕恶等症状多在1周后史,纤维胃镜检查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胃镜检查主要见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有乳头状突起,顶端粘膜缺损或脐样凹陷。46例病例中,浅表性胃炎22例,伴糜烂性胃炎10例;浅表性萎缩性胃炎23例,萎缩性胃炎1例,其中伴有溃疡病者10例,伴胆汁返流者6例。
1.3 主要脉证
46例患者除有胃脘部疼痛外,伴痛连胸胁者26例,口干口苦者35例,嗳气返酸者22例,腹胀者36例,纳呆者29例,舌质偏红者22例,舌苔黄或黄腻者36例,脉弦(弦细或弦数)者37例。
2 辨证论治
2.1 肝胃不和
证见胃脘胀痛,痛连胸胁,嗳气返酸,口干口苦,或恶心欲吐,大便时结,舌质偏红,苔白或微黄,脉弦或弦数。治以疏肝和胃。方用四逆散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返酸者合左金丸,大便秘结者加大腹皮或大黄。
5 体会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根据本组患者的临床统计,除3例不明原因外,其余均与情志及饮食不节有关。故认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一般而言,本病起初多见肝气犯胃,复加饮食所伤,屡发不愈,而成肝郁脾虚。又因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湿聚中焦化热,出现脾虚胃热,寒热夹杂之证。

抗糜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42例疗效分析

抗糜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42例疗效分析

抗糜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42例疗效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抗糜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

方法采用抗糜散治疗。

结果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21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3.8%。

讨论抗糜散治疗糜烂性胃炎症状消除快,疗效好,尤其是黄芪、党参、薄公英、灵芝、三七等众多药物含有多种抗癌物质,具有较好的抗癌,防癌作用,可预防糜烂性胃炎的癌变,故本方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抗糜散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分析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是临床上较为特殊的胃炎,主要是以胃粘膜糜烂,隆起红肿充血为病理改变的胃粘膜炎症。

以上腹痛烧心灼热,腹胀纳差为临床特征。

治疗上较为棘手,笔者近五年来自拟抗糜散治疗该病4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42例,男25例,女17例;<30岁8例,30~40岁29例,>40岁5例,病程6月~13年,多为2~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病情反复发作,具不规律不同程度上腹部疼痛,灼痛烧心,腹胀纳差,恶心泛酸,上腹部轻压痛等,舌红、苔黄、脉弦数。

全部病例经胃镜检查确诊,随机设对照组41例,其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抗糜散治疗。

处方:黄芪25克,党参15克,黄精10克,黄连3克,灵芝10克,丹参10克,田三七5克,薄公英20克,白芨15克,淮山15克,甘草3克。

加减:腹胀加苏梗10克,香附10克,嗳气泛酸盛加瓦楞子15克,法夏10克。

纳差加炒麦芽15克,炒山楂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4周1疗程。

对照组:维酶素片5片,1日3次,雷尼替丁胶丸1.5mg,1日3次,疗程同治疗组。

1.3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胃粘膜炎性改变恢复正常。

显效:症状体征及胃粘膜炎性改变明显减轻。

中药治疗胃溃疡150例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胃溃疡150例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胃溃疡150例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2-06-22T05:23:53.06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9期作者:宋绪卿1 宋佳奇2 [导读]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采用中药进行治疗。

宋绪卿1 宋佳奇21.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中医院针灸科山西静乐邮编0351002.山西老区医学院医学美容专业山西太原邮编 030027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on gastric ulcer. Methods: 15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Results: After 15 to 45 days of treatment, 105 cases were cured, 21 cases were obviously effective, 16 cases were improved, 8 cases 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66%.?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150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15-45 days.?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gastric ulcer.?The method is feasible, simple and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 It is a good method for treating gastric ulcer.Keywords:Gastric ulcer/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采用中药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糜烂性胃炎经验方

中医治疗糜烂性胃炎经验方

幽门螺杆菌所致的糜烂性胃炎,诊断是很明确的,因为有纤维胃镜及HP试验阳性的支持。

余认为该患者久治不愈,是因难以耐受西药的治疗而已。

患者所出现的恶心、呕吐、饮食减退很可能是甲硝唑以及克拉霉素对胃粘膜刺激所产生的副作用,西医从病源学角度出发做出很有针对性的治疗,往往收效快捷,但也常出现缺乏个性化的不足,中医则不然,着重在于辩证,有是证用是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故有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之妙。

西医认为:胃糜烂和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原则是: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则加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胃糜烂并发的食管炎,大都是返流性食管炎。

这种情况不用手术。

治疗主要从几个方面:禁食烟酒辣等剌激性食物;以易消化的流汁半流汁饮食为主;平时少食生冷、甜食及容易产酸的食物;药物治疗:1)胃动力药物如吗叮啉、胃复安;2)抗酸剂如氢氧化铝凝胶剂、氢氧化铝片剂、复方氢氧化铝、胶体次枸橼酸钮;3)抑酸剂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雷尼替丁;4)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建议服用洛赛克10mg/次,2次/日;吗丁啉10mg/次,3次/日。

若仍无效,不妨服一些中药配合调养。

此外,切记胃病是三分治疗七分养,戒烟酒,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身心愉悦中医认为;常见类型如下:1.脾胃湿热型胸脘痞满胀痛,口苦口腻,纳呆头昏,四肢重滞,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滑。

治疗以清热化湿为主。

处方给予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6g、半夏10g、茯苓10g、积壳10g、米仁30g、石菖蒲10g、胆星10g、佩兰10g、黄芩10g。

方中黄连、黄芩、茯苓、石菖蒲、陈皮、甘草经国内以及日本学者研究均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2.肝胃郁热型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以疏肝泄热和胃为主。

处方给予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蛇舌草30g、青陈皮各10g、白芍20g、甘草10幽门螺杆菌所致的糜烂性胃炎,诊断是很明确的,因为有纤维胃镜及HP试验阳性的支持。

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分析

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分析

12 诊断标准 .
根据 《 实用 内科学》 的有关 诊断标准 ,
并参照卫生部药政局颁布的《 中药新药治疗慢性 浅表性 胃
慢性浅 表性 胃炎 的发病 有 明显关 系 , 重视 患者 的精神生 活, 帮助其调 整精 神情绪 , 确立 积极健 康的 生活态度 。选
炎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 的诊 断标准 拟定 : 慢性 反复 中 ① 发作性、 周期性及节律性腹上 区疼 痛为主要症状 ; ②泛酸 、 暖气、 恶心 、 呕吐等消化系统症 状为次要症状 ; 内镜 下符 ③ 合慢性 浅表性 胃炎诊 断; ④组织染色幽 门螺旋杆菌 (i ) t 检 p
V 12 N . o 1 o7 .
Ae o p c e i i e r s a e M d cn
Jl O O u 2 1
中 医药 治 疗 慢 性 浅 表 性 胃炎 4 0例 疗 效 分 析
韦 佳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 黑龙江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 慢性浅表性 胃炎; 临床体会
短 8个 月 , 长 2 最 0年 , 均 4 5年 。 平 .
行气止 痛而不 留滞 , 以砂仁 、 佐 茯苓淡 渗利湿 , 丹皮 、 乌梅 酸涩祛瘀 , 甘草 调和诸 药。上药合 用共奏 疏肝解 郁 、 脾 健
和 中 、 气 止 痛 之功 用 , 究 表 明 : 药 乌 梅 、 公 英 、 皮 行 研 中 蒲 丹 等对清除 H p有 良好效果 j 。同时精神 因素 、 饮食 习惯 与
宜清淡易消化 , 不宜过饱 、 避免受寒 , 情绪保持乐观。
2 结 果 ’
4 张 万岱 , 治水 , 北 海 .慢 性 胃 炎 的 中西 医结 合 诊 治 陈 危
方案( 草案) J .中国 中西 医结合 杂志 ,0 5 2 2 : [] 20 ,5( )

糜胃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80例临床观察

糜胃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80例临床观察
1 . 3 治 疗 方 法
3 . 7 5 %; 总有 效 率 9 6 . 2 5 %; 对 照组 5 0例 中 临床 治 愈 l 1例 , 占2 2 . 0 0 %; 有效 2 2例 , 占4 4 . 0 0 %; 无效 1 7 例, 占3 4 . 0 0 %; 总 有效 率 6 6 . 0 0 %; 两 组 总 有 效 率 比
两组 患 者服 药期 间均需 忌辛辣 油 腻 、 烟酒 , 注 意休
息, 调节 情 志 。2个疗 程后 总结 疗效 。
2 结 果
2 . 1 疗 效标 准 参 照 卫 生 部 《 中药 新 药 治 疗 慢 性 胃
人, 按 就诊 先 后 顺 序 随 机 分 为 治 疗 组 8 0例 和 对 照 组
1 . 3 . 2 对照组
硫糖铝 0 . 7 5 g , 每 日 3次 , 口服 ; 奥 美
其病 程迁 延 , 时轻 时重 , 难 以根 治 。本 症 目前病 因 尚不
拉唑 2 0 m g , 每 日 3次 , 口服 ; 甲硝 唑 0 . 2 g , 每 日 3次 口 服 。疗 程 同治疗组 。
甚 加 白芷 、 厚朴 ; 胁胀 甚加郁金 、 川楝子 ; 反 酸 甚 加 佛 手、 煅 瓦楞 子 、 浙 贝母 ; 胃出 血加 炒 蒲 黄 、 仙鹤草 ; 大 便 干 结加 大黄 。
较有 显 著 性 优 于 对
照组 。
1 . 3 . 1 治疗组
均 用 自拟糜 胃汤 治疗 , 药物 组 成 : 柴
胡 1 2 g , 枳壳 1 5 g , 白芍 2 0 g , 延胡 索 1 5 g , 八 月札 1 5 g , 炒
范 围缩 小 一半 , 活动 性炎症 基本 消失 或减轻 , 慢 性炎症

三仁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三仁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三仁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高军丽㊀杨绍桦作者单位:466000河南周口,周口市中医院ʌ摘要ɔ目的㊀观察三仁汤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㊀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上加用三仁汤.结果㊀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的70%;治疗组H P 转阴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3月后随访,对照组显效者复发2例,症状评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未见复发.结论㊀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症状,总体疗效明显,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ʌ关键词ɔ三仁汤加减;脾胃湿热;慢性胃炎;疗效观察ʌ中图分类号ɔR 969.4㊀㊀㊀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B ㊀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4-5511(2018)02-0764-01㊀㊀笔者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40例,均H P 检测阳性,胃镜㊁病理活检排除占位性疾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男11例,女性9例;年龄32-75岁,平均41.5ʃ9.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2ʃ1.5年.治疗组男10例,女性10例;年龄28-76岁,平均40.5ʃ8.7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3.6ʃ1.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1.2㊀诊断标准㊀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的专家共识意见[1],患者均经常规检测H P ㊁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脾胃湿热证型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2]制定,4项主症:①胃脘灼热胀痛;②口苦口臭;③脘腹痞闷,渴不欲饮;④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3项次症:①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糜烂明显;②小便黄;③脉滑或濡数.诊断需具备2项主症+1项次症.1.3㊀治疗方法㊀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三仁汤,药物组成:杏仁12g ㊁白豆寇12g ㊁生薏苡仁30g ㊁制半夏12g ㊁厚朴12g㊁滑石10㊁黄连6g ㊁通草6g ㊁竹叶12g ㊁栀子10g㊁枳壳10g .加减:胃脘灼热明显者加蒲公英9g ㊁连翘9g;困重㊁渴不欲饮者加藿香9g ㊁佩兰9g ;呃逆者加竹茹12g ;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续治疗30天.1.4㊀疗效判定标准㊀拟定三级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全部脾胃湿热症状消失,或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不适;有效:主要不适症状明显好转,主次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时仍存在不适感;无效:主要症状未见任何改善或加重.同时根据患者症状评分:无症状者0分;轻微症状㊁极少出现者1分;中等程度的症状并且时轻时重者2分;严重症状并且持续出现者3分.1.5㊀采用S P S 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经过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间表1);两组症状评分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但治疗后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两组H P 转阴率比较,治疗组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见表3).3个月后随访,对照组显效者复发2例,治疗组未见复发.表1㊀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20108290%对照组2077670%表2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组别时机纳呆胃痛嗳气腹胀嘈杂治疗组治疗前2.7ʃ0.42.8ʃ0.52.7ʃ0.32.7ʃ0.32.8ʃ0.4治疗后0.8ʃ0.20.5ʃ0.20.9ʃ0.20.6ʃ0.20.7ʃ0.2组别时机纳呆胃痛嗳气腹胀嘈杂对照组治疗前2.3ʃ0.32.5ʃ0.42.4ʃ0.42.5ʃ0.22.3ʃ0.3治疗后1.4ʃ0.31.2ʃ0.41.5ʃ0.31.1ʃ0.31.2ʃ0.4表3㊀两组患者治疗后H P 转阴情况比较组别总例数转阴未转阴转阴率治疗组2017385%对照组2011955%3㊀讨论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抽烟饮酒㊁不进食规律,油腻高脂㊁冷饮㊁辛辣,及各类速食㊁添加剂㊁药物刺激,都可增加慢性胃病患病的几率.在胃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就是慢性胃炎,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慢性胃炎病程较长,病情反复迁延,病理显示以炎症水肿㊁萎缩㊁生化等为主要变化,西药三联㊁四联用药以抗菌㊁保护胃黏膜为主,病因难以清除,病程难以逆转,总体疗效欠佳[4].本病中医归属于 胃脘痛 ㊁ 痞满 等范畴,或因情志不遂,气机郁滞,或因寒凉中阻,郁而化热,或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因肥甘厚味,聚湿生痰,或辛辣刺激,生热化火,或因因思虑过度,忧思郁结,皆最终引起湿热蕴藉㊁盘踞中焦,脾胃湿热又碍气机升降,脾胃功能失调,又加重湿热内蕴,不利于病退身安,所以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发展或加重.三仁汤是吴鞠通用来治疗湿温初起所拟之方,方中杏仁宣通肺气,可破除胸中郁滞之气,肺气顺畅,则湿邪可化.药理研究发现,杏仁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苯甲酵可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影响消化功能.白蔻仁性温散寒,气香醒脾,行中焦之气化脾胃之湿,气行则湿气自化.«开宝本草»描述其 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 ,药理显示,白蔻仁中含有挥发油可增强胃肠道蠕动,消毒杀菌.茯苓㊁薏苡仁健脾渗湿,半夏㊁厚朴燥湿消痞,重在燥湿理气,皆因湿在中焦,气机不畅;通草㊁滑石㊁淡竹叶清利湿热,通过利小便将湿热从下焦排出.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薏苡仁含有的脂肪油可解热㊁镇静镇痛;半夏㊁厚朴㊁茯苓具有防治胃溃疡的作用,厚朴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滑石具有保护肠胃内壁的作用.本方通过化湿㊁利湿㊁宣气㊁行气达到治疗湿热的作用,关键在于诸药合用,相互协调,标本兼治,扶正祛邪.本研究通过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㊁H P 转阴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三仁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满意,值得应用.参考文献[1]㊀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研讨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3,18(2):119-124.[2]㊀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7.[3]㊀梁木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J ].广东医学,2016,37:235-236.[4]㊀少光.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9):113-114.46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愈糜汤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9-03-29T15:48:09.5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作者:胡卫海陈林黄瑞群
[导读] 观察自拟愈糜汤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胶囊口服常规治疗
胡卫海陈林黄瑞群
(湖南省永州市中医医院内一科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愈糜汤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胶囊口服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82.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说明愈糜汤安全有效,可以进一步临床推广。

【关键词】愈糜汤;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05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及习惯的改变,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日益渐多,且越来越年轻化。

本病简称CEG,临床表现多以上腹饱胀感或烧灼感、泛酸、嗳气为主,也可无明显不适。

CEG属现代医学的名词,中医无统一病名,我科常将其归属于“胃脘痛”的范畴。

本病西医治疗近期效果可,但容易反复、疗效不尽如人意。

中医药加减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尤其是本病湿热中阻型,远期疗效更佳。

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门诊及住院部收集的8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型胃脘痛),随机分为实验组跟对照组,每组40例。

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50.73±13.81)岁。

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49.38±14.56)岁。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具没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2.1临床诊断 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修订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中规定了其临床诊断标准为:①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可出现不规则上腹痛、早饱、嘈杂反酸、嗳气等症状;②内镜下可见黏膜红斑,糜烂出血点或斑块,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③采用快速尿素酶或13C呼气试验检测判断是否存在HP感染;④B超或其他检查(如CT)排除其他疾病及系统性疾病引起胃炎症状。

1.2.2中医脾胃湿热型辨证标准主症:①胃脘胀痛;②口黏且苦。

次症:①大便黏腻不爽;②脘腹灼热;③纳呆泛恶;④身重困倦。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和次症1或2项,症状不明显者,参考舌脉,及胃镜、病理相关检查。

1.3 方法
1.3.1治疗方法治疗组:西药奥美拉唑胶囊口服(四川科伦制药规格20mg×14粒/瓶),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2次/日,早晚饭前30分钟服用。

对照组:愈糜汤加减口服治疗。

基本方如下:黄连6g、黄芩10g、蒲公英15g、白芍10g、藿香10g、厚朴10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5g。

加减:湿邪偏重者加佩兰;热象偏重者加连翘;恶心呕吐者加竹茹、陈皮;气滞腹胀者加枳实。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疗程:1个月为一疗程。

服药期间清淡饮食、忌烟酒忌辛辣刺激之物,并停服其他治疗胃病的药物。

1.3.2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①临床痊愈: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②显效:主要症状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③有效:主要症状明显改善,30%≤疗效指数<70%;④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糜烂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根据胃镜下表现,又可分为平坦糜烂和隆起糜烂。

临床上多以慢性糜烂性胃炎(CEG)更为多见,胃镜检查时发现多数病变在胃窦部,幽门螺杆菌多数呈阳性。

临床表现不一,主要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或胀痛或灼痛感及腹胀等。

近年来发病率较高,年轻患者越来越多,对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HP感染、饮食或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及吸烟、饮酒、药物等因素有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治疗:①一般治疗,如注意休息、清淡饮食、戒烟戒酒、停服对相关药物;②根除HP(多数CEG患者合并有HP感染);③对症治疗:制酸(H2受体拮抗剂、PPI)、保护胃粘膜(铋剂、硫糖铝等)、改善胃动力(吗丁啉、莫沙必利等)。

但现在抗生素耐药、长期服用PPI类药物可致肾功能受损,所以有较多的患者疗效不佳,病情反复发作。

中医药治疗本病方法较多,且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我们常用的半夏泻心汤为汉代医圣张仲景所创,现仍广泛用于本病寒热错杂型。

又如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创“补中益气汤”,现用于治疗本病脾胃虚弱型效果明显。

现代有许多医家综合前人的经验或自己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运用复方或自拟方加减治疗本病,亦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如杨维平等所创海蛸愈糜汤治疗115例本病患者,有效率达98.3%。

吴艳春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30例本病患者,有效率达96.67%。

笔者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及人们喜饮酒、嗜食辛辣的特点,并经过临床大量实践,创立以“清热利湿”为主的愈糜汤疗效明显,方中黄连、黄芩、蒲公英清热利湿为君药;藿香祛湿解表、芳香醒脾为臣药;佐
以厚朴祛湿行气,茯苓、白术健脾祛湿扶正,白芍调理肝脾、又可防止祛湿太过伤正;甘草调和诸药,合白芍名为“芍药甘草汤”,可以缓急止痛。

全方共凑清热利湿健脾之效。

且现代药理学研究,黄连、黄芩、蒲公英等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通过临床实践观察,疗效明显,可以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杰,徐进康.中医治疗糜烂性胃炎的Meta分析[J].中国医康,2016,51(10):1092.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J].2018年1月第26卷第一期第一页.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J].胃肠病学,2013,18(1):24-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