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诱发地震
2006-2012地震记录

南纬9.4,东经107.4 南纬15.6,东经167.5 南纬6.1,东经107.7 南纬13.3,西经76.5 南纬11.6,东经165.7 北纬3.0,西经78.2 南纬4.4,东经101.5 南纬2.5,东经100.9 南纬2.1,东经99.6 北纬22.1,东经142.8 北纬10.5,东经145.7 南纬49.3,东经163.9 南纬22.1,西经69.7 南纬22.9,西经70.1 北纬15.0,西经61.3 南纬26.1,西经177.3 南纬22.6,西经70.1 北纬51.3,西经179.6 北纬10.7,西经41.9 北纬2.8,东经96.0 南纬2.4,东经100.0 南纬2.2,东经99.8 北纬35.6,东经81.6 南纬20.2,东经168.9 南纬55.6,东经158.4 北纬36.1,东经141.6 北纬31.0,东经103.4 北纬41.8,东经144.0 北纬54.2,东经154.3 南纬31.0,西经176.9 南纬0.7,东经132.8 北纬46.8,东经155.3 南纬23.0,西经174.7 北纬16.8,西经86.2 南纬45.7,东经166.4 北纬29.3,西经112.9 北纬33.1,东经138.2 北纬14.1,东经92.9 南纬1.5,东经99.5
有经度和纬度的 时间(未标记北京 时间的默认北京) 上午8时左右 上午 夜晚 3时24分 7时40分 1时08分 1时04分 7时40分 9时05分 9时49分 19时10分 7时49分 11时35分 21时38分 10时08分 13时23分 23时40分 23时06分 3时00分 15时28分 16时09分 17时30分 17时38分 16时08分 16时36分 5时02分 6时33分 20时46分 8时30分 0时45分 14时28分 8时20分 17时02分 14时24分 3时43分 1时49分 2时17分 16时24分 17时22分 1时59分 18时56分 3时55分 15时38分 数据来源:中国地震台网 地点 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 日本福冈县以西海域 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 印尼 秘鲁 瓦努阿图 印尼爪哇岛以北近海 秘鲁海岸近海 圣克鲁斯群岛 哥伦比亚沿岸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北马里亚纳群岛 马里亚纳群岛以南地区 奥克兰群岛地区 智利 智利 向风群岛 斐济以南地区 智利北部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中大西洋海岭 印尼苏门答腊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区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区 新疆于田县 洛亚尔提群岛 麦夸里岛地区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中国四川汶川 日本北海道地区 鄂霍次克海 克马德克群岛地区 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群岛北部 千岛群岛地区 汤加地区 加勒比海 新西兰南岛西海岸远海 加利福尼亚湾 日本本州以南地区 安达曼群岛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 纬度 北纬3.9,东经95.9
1976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六级以上大地震

1996年3月19日新疆伽师-阿图什地区发生6.9级地震。
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固阳县发生6.4级地震。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5亿元。
1997年1月21日新疆伽师地区发生6.4级地震,此后仅1分钟,又发生6.3级地震。1997年4月11日伽师地区再次发生6.6级地震。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7年1月25日18时59分,在台湾以东海域(东经122.1度,北纬22.8度)发生里氏5.5级地震,震中距台湾岛约80公里。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江西省九江市境内的九江县和瑞昌市间发生里氏5.7级地震,随后还发生了多次余震。
2004年8月10日晚18时26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里氏5.6级地震,震中位于这个县桃源乡境内,涉及鲁甸县文屏镇、茨院乡,昭阳区永丰镇、布嘎乡、守望乡和小龙洞乡等乡镇。其中,鲁甸县文屏镇、昭阳区永丰镇等因人口密度大受损较重。
2004年3月28日西藏班戈、青海间发生6.3级地震。
2004年4月6日兴都库什山脉发生6.2级地震。
2004年5月19日台湾以东沿海发生6.7级地震。
2004年7月12日西藏仲巴县与隆格尔县间发生6.7级地震。
2004年10月15日台湾以东海中发生6.2级地震。
2004年11月8日台湾以东海中发生6.5级地震。
建国以来中国发生的重大地震灾害
2008-06-02 15:36:04.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大中小】
察隅地震
时间: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
地点:西藏察隅县
震经/震中:8.5级/12度
波及范围/损失: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
地震大事记

地震大事记地震是一种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对人类和环境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地震通常由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引起,这种运动会导致地壳上的断层破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在地震事件中,人们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性瞬间。
以下是地震的一些重要里程碑事件。
1. 1556年:中国汉中发生了历史上最为致命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武威地震”或“益州大地震”。
据估计,这次地震导致了约830,000人死亡。
它震动了整个华北平原,并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2. 1755年:葡萄牙的里斯本地震是欧洲历史上最为致命的地震之一。
地震的震中位于里斯本附近,估计有8.7至9.0级的强震。
这次地震造成了约10万至15万人死亡,并且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190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地震是美国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地震之一。
地震的震级为7.9级,造成了约3,000人死亡,15万人无家可归。
这次地震导致了约4.8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几乎摧毁了整个旧金山市区。
4. 1960年:位于智利的瓦尔迪维亚地震是已知记录中最强的地震。
地震的震级达到了9.5级,造成了约5,700人死亡。
这次地震引发了一系列的海啸,影响了太平洋地区的许多国家。
5. 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致命的地震之一。
这次地震的震级为7.8级,导致了约24万人死亡,16万人受伤。
这次地震几乎完全摧毁了唐山市,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 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
地震的震级为6.8级,造成了约6,400人死亡,26万人受伤。
这次地震导致了大规模的建筑物崩塌和火灾,并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7.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也被称为“亚洲海啸”,是有记录以来最为致命的地震之一。
地震的震级达到了9.1至9.3级,触发了一系列的海啸。
这次地震和海啸造成了约22万人死亡,影响了数十个国家。
8. 2010年:海地地震是卡里布海地区历史上最为破坏性的地震之一。
诱发地震

10.1 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的工程活动可以诱发地震,诸如修建水库、城市或油田的抽水(液)或注水(液)、矿山坑道的崩塌、以及人工爆破或地下核爆炸等都能引起当地出现异常的地震活动,这类地震活动统称为诱发地震。
诱发地震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地震活动(Human Activity-induced Sesismicity)。
其形成一方面依赖于该区的地质条件、地应力状态和有待释放的应变能积累程度等因素外;另一方面也与工程行为是否改变了一定范围内应力场的平衡状态密切相关。
一般说来诱发地震的震级比较小,震源深度比较浅,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范围也比较小。
但是水库诱发地震曾经多次造成破坏性后果,更有甚者,水库诱发地震还经常威胁着水库大坝的安全,甚至可能酿成远比地震直接破坏更为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因此对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应予以高度重视。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发现于本世纪30年代。
最早发现于希腊的马拉松水库,伴随该水库蓄水,1931年库区就产生了频繁的地震活动。
此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水库蓄水过程中伴随有水库诱发地震现象。
6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方面是几个大水库相继产生了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造成大坝、附近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的死伤;另一方面是发现了深井注水可以诱发地震,为水库诱发地震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于是这方面的研究重新活跃起来。
10.2 诱发地震的成因分类及特征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具有多种成因机制,其强度和破坏性有所不同,有必要通过成因分类加以区别。
一、内动力地质因素诱发型1.断裂活化型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停止活动或活动性微弱的断层又加强,形变和能量积累率加大,产生新的断裂活动而诱发地震,也有人称之为构造型诱发地震。
水库蓄水、深井注水和抽液活动所诱发的地震多属此种类型。
2.热能型这种类型主要出现于现代火山或高地热能地区,与地壳含热区或热异常区热应力较高有关。
这类诱发地震的储能体主要在地热能影响下变形,积累能量。
某水利枢纽水库诱发地震的监测分析

Z
的近两年内库 区 2 m范围内只发生了 4次 ML 2 0级 的地震 , 5k >  ̄ .
但在第二阶段蓄水初期一年 内就发生 了 6次 ML 20的地震 , >  ̄ . 且 地震 强度较第 一阶段有所增强 、 震源深度有所减 小。
2 3 第三 阶段 (06年 6月 ~ 08年 1 . 20 20 2月)
.
2 6. 4
第3 8卷 第 1 8期 20 12 年 6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o . 8 No. 8 13 1
J n 2 1 u . 02
文 章 编 号 :0 9 6 2 (0 2)8 0 4 —2 10 — 8 5 2 1 1— 2 6 0
4 6 2 6 0
㈣
2 0 20 2 0 2 O 20 2 0 20 2 0 2 1 03 04 0 5 O6 07 08 09 01 0 0 1 / , 水 .8m d
水位下降速率为 0 1 / , .1m d 库水位最大年变幅为 2 .6n。 4 7 l
中 图 分 类 号 .V 9 .4 T 67 2 文献标识码 : A
某 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某河 中下游河段峡谷 内 , 大坝为粘土心 2 2 第二 阶段 蓄 水初期 (05年 6月 一 06年 5月) . 20 20
墙坝 , 大坝 高 18m, 最 0 总库容 超过 1 0亿 1 , / 是集灌溉 、 1 防洪和发
L 0 1—09 .) 区的地震危 险性提 供依 据 , 建设 单位 于 2 0 0 1年 委托 新疆 地震 局 震活动强度较蓄水前有所 减小 。其 中在震级 区间 M ( . 14 %增至 7 .7 ; ( . 0 8 % ML 10~1 9 占 .) 对水库数字遥测 地震 台 网进行设 计建 设 。该水 库 台网 由台 网记 占地震 总数 由蓄水 前的 6 . 5 45% 6 3 % ML 2 0~ . ) 录中心 , 数字遥测地震 台, 中继站组 成。2 0 4个 2个 0 3年 8月水 库 地震 总数 由蓄水前 的 3 . 5 减至 2 .8 ; ( . 2 9 占地 震 总数 由蓄水 前的 4 O . %减 至 2 7 % 。3 此期 间虽 然在 库坝 区 .5 ) 地震 台网正式投入运行 。该 台网孔径约 2 m, 5k 基本覆 盖库坝 区, 0k 但库 区 2 m范 围 内 5k 网内地震 监测 能力可达到 ML 0 5级地震不漏记 , ≥1级地震 5 m范 围内地震活动 强度整体 有所 减小 ,  ̄ > . ML 地震 活动强度 有明显 增大。据地 震 目录统 计 , 一 阶段 蓄水 前期 第 定位精度 可达 I ( 类 见图 1 , ) 为研究某 库区 的地 震活 动提供 了基 本条件 。
三峡水库与诱发地震

民安置 3 1亿 元 ,价 差及 利 息 3 9亿 元 。长 6 9 江 大江 已在 19 97年 1 1月 8 日截 流 ,标 志着 第一 期工 程胜 利完 成 ; 03年 通航 发 电 , 20 标
三 峡水 库为 河谷 型狭 长 水 库 , 于 长 江 位 上游 下 段 , 回水影 响水 库 淹 没 区和 移 民安 受 置涉及 的 2 0个 县 市 为 库 区 ,总 面 积 5 00 50 k ; 长 60k 宽 10~15k ,总水 m 全 6 m, . . m 域 面积 14 m 。 0 5年 末 库 区共 有 人 口 0 8k 20 2 1.5 , 中农 业 人 口 19 . 7万 ;耕 06 1 万 其 33 2
’ 收稿 日期 : 0 60 -1 修 回 日 : 0 7 1 9 20 - 3 , 7 期 20 - - 。 0 0
资1 2 亿 元 ,其 中 枢纽 工 程46 元 , 0 2 2亿 移
维普资讯
第 3期
王儒述 :三峡水库与诱发地震
1 3
图 1 三峡水利枢纽近 貌
蓄水 至 16m; 0 9年 全 部工 程竣 工投 产 。 5 20
三峡水库 已初步形成,随着蓄水位上升, 库容加大, 诱发水库地震 的可能性也将加 大 。根 据最 大 历史地 震 震级 并适 当加 权 ,确定 库 区最 大 可信 地 震 为 6级 左右 。在 仙 女 山 和九湾溪 断裂 一带( 距坝址为 1 k ) 8 m 存在诱发地震 的可能, 震级 Ms 50— . 级。 = . 58 对坝
三 峡 水 库 与诱 发 地 震 术
王儒 述
( 中国长 江三 峡工 程开发 总 公 司 , 昌 4 30 ) 宜 4 02
摘 要 三峡水利枢纽规模宏大, 举世瞩 目,具有巨大 的防洪、 电、航运等综合效 发 益, 是开发治理长江 的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 已于20 年 6月 1 03 5日蓄水至 15m, 3 永久船 闸通航 , 7月第一批机组发 电; 06年 5月 2 日 20 0 大坝 15m高程全线贯通, 0月 2 日 8 1 7
地震与历史:记载中的大地震事件

地震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地壳中断层发生滑移或断裂而引起的振动。
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它可以在瞬间摧毁城市和村庄,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历史上,世界各地都曾经发生过许多大地震事件,这些事件被广泛记录在历史文件中,成为了人们对地震认识的重要来源。
一、历史上的大地震事件1. 1556年汶川大地震1556年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事件之一,其震级达到了8.0级以上。
这次地震造成了约830,000人死亡,几乎摧毁了整个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省份的城市和村庄。
这次地震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是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其震级达到了8.7级以上。
这次地震摧毁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大部分城市和建筑物,造成了约10万人死亡。
这次地震不仅对葡萄牙的政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还引发了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争端。
3.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其震级达到了7.8级以上。
这次地震摧毁了旧金山市的大部分城市和建筑物,造成了约3,000人死亡。
这场地震也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关注,成为了地震研究的一个重要事件。
4. 1960年智利大地震1960年智利大地震是世界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之一,其震级达到了9.5级。
这次地震摧毁了智利南部的大部分城市和村庄,造成了约5,700人死亡。
这次地震也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地震研究和应对行动,成为了地震研究的一个重要事件。
二、历史记录对地震认识的重要性历史记录对地震认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地震发生规律通过历史记录,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发生的大地震事件,从而总结出一些地震发生的规律和趋势。
这些规律和趋势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地震,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2. 研究地震影响历史记录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震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
水口水库地震对南平地区的影响

l9 93
l 95 9
19 97
t a /
l 9 99
17 95
1 80 9
1 5 98
19 90
l9 95
2 0 00
ta /
图 1 水 口水 库 及 南 平 地 区 的 地 震 序 列 M- 图 t
根 据 地 震 归 一 化 信 息 熵 值 公 式
K =一 l 2 /g g l 2N 百
中 图分类 号 :P l . 文 献标 识 码 :A 3 55
引 言
水 口水 库 位 于 福 建 省 闽 江 干 流 上 , 上 游 距 福 州 水 口镇 l m, 距 南 平 市 樟 湖 湾 口约 lk
3 m,下游 距福 州市闽清县 1 m,距福州市 8 m,是 目前 华东最 大的水力发 电站 。水 0k 4k 4k 1水 库 于 1 8 : 3 9 7年 3月 开 始 动 工 , 库 总库 容 26 0 m 最 大 坝 高 1 1 正 常 水 位 高 6 水 .×1 , 0 m, 5m, 装 机 容 量 1 0 0 W 。 19 . ×l。k 4 9 3年 3月 3 1日水 口水 库 开 始 蓄 水 ,蓄 水 后 5 3天 首 次 记 录 到 水
库 诱 发 地 震 ,震 级 为 06级 。此 后 ,水库 诱 发 地 震 的 频 度 和 强 度 时 起 时 落 ,但 总 体 趋 势 是 增 .
强的 , 止 2 0 截 0 0年 l 2月 3 1日,已记录到 l 8 9次水库 诱发地 震 , 大地震 为 l9 年 4月 4 最 96
2 1日的 ML . 震 。 41地
年 1月 l 2日、2月 2 3日 、3月 2日和 1 9 9 5年 3月 l 2日,均 以群 发 型 方 式 相对 集 中释 放 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岩体:构造破裂岩系>裂隙岩系
出露的脆性岩类下伏的岩层性质对发生水库地震亦是十分重要, 如果下伏为硬石膏、蒙脱石、蛭石等亲水矿物组成的岩石,在 水的作用下,往往产生相变、水化、体积膨胀和放出热量等, 最终成为诱发水库地震的条件
•水库中的水沿已有的断裂、裂隙、节理和破碎带渗透到 地下深处,发生深成热化学作用。在水体运行过程中,由 于地温、热异常区的影响,使水温升高,甚至汽化,从而 形成新的局部地温异常区,促使地应力产生相对集中,使 岩体或断层沿原有的软弱结构面滑动而发生地震。
五、水库诱发地震的水诱发机制
(一)水岩作用机理
(2)非构造型(岩溶塌陷或重力) 碳酸盐岩地区的岩溶发育,水库蓄水改变了外力地质作 用的条件,导致地表和深度不等的局部岩体失稳,发生破坏 而伴生的地震现象。具有震级小、频度低、延续时间短、震 源极浅等特点。在序列上,属于群震型。 (3)混合型 在同一水库区同时或先后发生有构造型和非构造型的 地震,其特点兼而有之。
1。水的物理化学效应
★降低岩体及结构面强度 *润滑作用 *软化作用 *泥化作用
★促进岩体断裂的生长
*楔裂作用 *应力腐蚀作用
2。水的荷载效应
水荷载→附加应力→垂直变形、挠曲变形 库基垂直沉陷 挤压 拉张 浅层
深层 库基水平位移
3。水的孔隙水压力效应
τ =σ tgυ c ( σ u)tgυ c
位于大型平移断层附近的潜在走滑型应力场发生水库地震 的可能性较高
位于板块俯冲、碰撞带附近属于潜在逆冲型应力场发生水 库地震的可能性较小,有的地震活动反而减弱
2、天然构造应力场的应变能积累速率
应变能积累速率很高的天然强震区,诱发因素所起的作用 远小于天然应力变化幅度……不易诱发强震
应变能积累速率中等到较高的地区,即天然强震区外围, 特别是蓄能条件良好,应力集中程度较高的地区,是易诱发 地震区 在应变能积累速率很低的稳定地块中,产生水库地震的可 能性较低
'
(二)不同天然构造应力场条件下水库地震的诱发机制 水荷载效应:
h
V w g h H V w gh 1 1
孔隙水应力效应:
●
A
u ρ w g h σ V
正断层
σ σ
3 1
蓄水后:水荷载效应
1 V
' 1
σ σ
1
3
3 H
★少数水库区的地震活动性随着库水位的增加而明显地降 低,呈负相关
地震活动的序列特点
1.震型 震型 物质结构特征 外加应力分布 类型
均匀
均布
主-余
某种程度上不 均匀
非均匀
前-主-余
极不均匀
很集中
群震
2.地震频度与震级的关系
㏒N=a-bM
其中:N-震级≥M的地震数 a-与观测周期、观测区大小、地震活动水平有关的常数 b-受震源深度、震源均一性、震源应力条件的控制
3、水文地质条件
库区的地质构造条件是发生构造型水库地震的基础 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水库诱发地震的重要因素 有无通向深部孕震构造带的集中渗漏途径及其透水性是关键
4、地热条件 •在温度变化最大或物体物理性质不同的地方造成应力集 中,因此,由于温度场的变化、热膨胀系数的不同,加上 水体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引起应力场的局部变化而 发生地震。在库区或周围常有温泉出露或火山活动的遗迹 存在。
任丘油田位于华北地台第二沉降带的二级构造 单元……冀中坳陷中部,北北东向任西断裂和 马西断裂是区域内主要的现代活动断裂。
山西大同煤矿,据不完全统计,在1956~1980年间,因 顶板塌落而产生的有感地震达40多次,最大震级3.4级。 (1)围岩发生微量位移而导致的微震活动 (2)围岩极限应力区脆性破裂导致的冲击地震
三、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
空间分布特征
★震中位置 *震中主要集中在断层破碎带附近
*往往密集成条带状或团块状,其延伸方向大体与库区 主要断裂线平行或与X型共轭剪切断裂平行
*常分布于库区岩溶发育部位或断裂构造与岩溶裂隙 带的复合部位 ★震源较浅,震源体较小,一般发生在低烈度区
★等震线形状
主要与库区构造、岩性条件有关 *构造型水库地震:椭圆形,长轴方向与所在地段的主 要构造线或发震断层走向一致或平行
" 1 ' 1
= u 3 H V 3
" 3 ' 3
σ3
σ1
σ
逆断层
σ
3
蓄水后:水荷载效应 σ
1
1 H
' 1
σ
1
3 V
' 3
σ
3
长期蓄水后:孔隙水压力效应
τ
= u 1 H V 1
" 1 ' 1
*发生于新老地层接合部位的水库地震:等震线的长 轴方向与新老地层的接合线方向一致
*岩溶区发生的水库地震:等震线多为不规则的多边 形或近似圆形,且与当地发育的岩溶形态一致或基本 一致
地震活动与库水位的关系
★绝大多数水库的地震活动与库水位呈正相关 *随着水库的蓄水,库区的地震活动逐步增强,且 经过几个高水位之后即发生主震。 *当库水位达到某一特定高程时并突然增高,便 随之发生主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震级最高的:1967年印度柯依纳水库
M=6.5 据世界大坝登记:至1986年,共有29个国家 报导了116例水库地震,其中:美国19例, 中国18例,印度12例,其中6级以上4例。 ※我国震级最高的:1962年新丰江水库地 震
M=6.1
新丰江水库位于广东省的河源县,坝高105米,库容 149亿立方米,具有发电、防洪和改善航运等效益。
' 3
长期蓄水后:孔隙水压力效应
τ
= u 1
" 1 ' 1
= u 3 H V 3
" 3 ' 3
σ3
σ1
σ
走滑型 σ
1
蓄水后:水荷载效应 σ
3
1 H
' 1
3 H
' 3
长期蓄水后:孔隙水压力效应
τ
= u 1 H V 1
历史上地震极少且弱,处于北东向的河源-邵武活 断裂带上,延伸数百公里,沿线有6级地震的背景, 基本烈度建库前定为Ⅵ度。
1959年10月关闸蓄水后不久,库区出现了频繁的地 震活动。自1960年起,大坝按Ⅷ度标准进行紧急加 固,可就在1962年3月19日即加固工程临近竣工的时 刻,在大坝附近的双搪一带发生了6.1级地震,震中 烈度达到了Ⅷ度。
(3)顶板崩塌而发生的塌陷地震
二、水库诱发地震的类型
李祖武等(1984)建议,以水库地质环境和释放应变能的类 型,把水库地震分为3类: (1)构造型 构造应变能聚集于活动断层的活动地段,初始应力较高的状 态下,由于库水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而诱发。这类水库地震震 级大、频度高、延续时间长、震源较深等特点。地震序列上,多 属于前震—主震—余震型。
水库地震:b值大于当地同震级的天然地震,b≥1,前震的b 值一般略高于余震。
3.主震M0与最大余震M1的震级关系 水库地震:M0-M1<1 M1/M0≈1
天然地震:M0-M1=1.2 (浅源大震) M0-M1 与地震区应力状态和介质的不均一性有关
四、水库地震的地质背景条件
(一)区域背景条件 1、大地构造单元及构造应力场的类型 位于大陆断陷盆地或地堑、裂谷边缘的潜在正断型应力场 发生水库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二)库区内的地质条件
1、构造条件 水库地震主要发生在构造复杂、断层众多、新构造运动明显 的水库。 45个发震水库与地质构造关系
构造类型及其他
发震水库数
占%
断裂、节理均发育
断陷盆地 新生代褶皱带
26
8 17
57.7
17.7 33.7
古生代褶皱带
周围有温泉
6
6
13.3
13.3
溶洞暗河发育
5
11.0
2、岩石性质条件
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一、概述
定义: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对特定的地质环境施加影
响 ,而导致无震区地震活动或有震区地震加强或减弱 的现象。
类型(诱发成因分类或人类活动方式)
▼水库地震 ▼向地下深部注液或抽液引起的地震 ▼采矿诱发地震 ▼地下爆炸诱发地震
▼岩溶气冒型地震
最早的:1931年希腊马拉松水库诱发地震
= u 3
" 3 ' 3
σ3
σ1
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