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鉴定与欣赏结课论文
钻石鉴赏论文

钻石鉴赏论文钻石文化及鉴赏结课论文钻石——天使之泪院别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提交日期 2014年 6月 9日作为一名机电专业的学生,时常给人的印象是思维敏捷但不解风情,之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强调惊喜、乐趣,而不是单调的重复,这是源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需求,也正是因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生活质量也有了一个新的定义,而被称为“宝石之王”的钻石理所当然成为了生活质量提高的代表性物品,而在学习了钻石文化及鉴赏这门课程后,通过老师的悉心讲解,我从各个方面对钻石都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对钻石的认识,大部分人都明白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天然物质,无坚可摧,永不磨损,一经切磨便光辉永恒。
但还有很多的误解,比如说有人认为金刚石就是钻石,但其实它们之间并不是对等的关系,确切地说是原料与产品的关系。
人们将钻石称为“宝石之王”、“无价之宝”。
英文中钻石(diamond)一词,其实源自于希腊文,即是不可征服的意思。
远於亿万年前,钻石已经深藏於地壳深处,至今仍是大自然最坚硬持久的瑰宝。
正因为钻石历经千万年仍保持璀璨的光芒,因而赢得“永恒”的美誉,成为今日“恒久真爱”的象徵。
如今说起钻石,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它能引发女人尖叫。
戴比尔斯的经典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更是像魔咒一般,一个多世纪以来蛊惑了全世界女人的芳心。
而了解钻石,并不仅仅从它象征的含义去入手,在课堂当中,我们也详细了解了钻石的由来和它的特性。
讲到钻石的由来和特性,不得不提的是它的组成成分,钻石虽贵为宝石之王,其实组成元素很单一,只由平凡无奇的碳元素组成。
而科学家们经过对来自世界不同矿山钻石及其中原生包裹体矿物的研究发现,钻石的形成条件一般为压力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
而钻石之所以珍贵,与它具有的特性不无关系,首先它具有坚不可摧的硬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硬的矿物。
同时,钻石的折射率很高,达到了2.417,钻石还具有色散强,高密度,高导热率等特点。
珠宝鉴赏课程类 论文

欣赏石的起源与开展摘要:中国赏石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传,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局部。
然而迄今依然未能形成科学合理、辨证统一的赏石文化理论体系,这是印记在中国乃至东方传统赏石文化活动史岁月上的苍白。
关键词:欣赏石起源开展奇异的石头令人惊叹,虽然他们没有钻石的绚烂夺目,没有珍珠的雍容华贵,也没有宝石的那些奇异绚烂的外表,但其自身的神秘和灵秀同样吸引着许多人。
奇石,可以说是大自然赐予人们最珍贵而又最廉价的收藏品,只要你肯到山野或江河湖海边去拾捡寻找就可以了。
然而珍奇之石得来谈何容易!只有具较高欣赏收藏价值的奇石才称石玩。
它们有的形象怪异,有的色彩斑斓,有的玲珑剔透,有的质地优良,有的亮丽妩媚,有的魅力无穷,有的寓意深远,有的生机盎然……假设把这些具有大自然灵秀之气的奇石配上精致优美的底座,摆放在书架上、或把玩于手掌之间,那么更显高雅不俗,令人赏心悦目。
一、启蒙期〔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世界上最早收藏欣赏石而见诸文字记载的,是春秋时期《阙子》中的“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现焉。
〞我国欣赏石文化起源于商代,是赏玉文化的衍生与开展。
在商王朝,灵璧石已被做成“虎纹石罄〞。
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当时各地贡品中偶有青洲“铅松怪石〞和徐洲“泗滨浮磐〞。
这些3000多年前的“怪石〞和江边“浮磐〞是作为赏玩之物列为贡品的,可以认为是我国早期以天然奇石为欣赏对象的赏石。
春秋时期已开场有人藏石,据《阔子》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悟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
秦始皇的“阿房宫〞,汉代的“上林苑〞中均置有许多天然奇石、雅石。
伴随秦汉王朝园圃的出现,欣赏石逐渐流行起来,其文化突出地表现为是一种阶级文化,产生的起源是人类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后才逐步开展起来,它主要在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中流传。
由此可以认为,我国欣赏石文化起源于商、周时代,秦汉时期在统治阶层中流行并开场开展,到南北朝时期,已到达一定水平。
珠宝鉴赏结课论文

澳大利亚另一个仅有的钻石开采矿山为North-ern Territory的Merlin。由Ashton矿业发现,并十1999年2月投产。该矿与加拿大Ekati矿山类似,从4一7个小金伯利岩筒采矿,矿石质量很好,据报道每克拉130美t}。在第一批采出的矿石中,回收了一14. 76ct的优质钻石,这种钻石后来又有所发现。
阿盖尔(Argyle)钻石矿发现十1979年,并从1986年起得到开发。这一事件无论从地质上、矿物学上还是宝石学或商业上看,都给钻石价值的钻石首次在早古生代活动带发现,而不象以前所有的矿床,均发现十克拉通的太古代地核。在1980年以前,含钻石的金伯利岩一直被认为仅产出十古老克拉通的内核,即地壳早十1600百万年(My)的稳定的、刚性的、未受到形变部分。(有人据Clif-ford规律作了仔细推论,有经济价值的金伯利岩仅产十下伏早十2500百万年的太古代基岩的太古代克拉通地块)。然而在西澳的金伯利岩地区,有经济价值的阿盖尔煌斑岩和Ellendale的次经济的煌斑岩并不在稳定的太古代地块,而是在早十1200百万年的早古生代Halls Creek和Kingleopold活动带发现,且围绕着稳定的太古代金伯利岩地台。
关键词:钻石产地 、非洲、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
引言:
目前绝大部分钻石产自原生矿。据1990年的统计数据, 20世纪全球钻石总产量的94%主要产自5个国家,即澳大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原称扎伊尔)、博茨瓦纳、俄罗斯及南非(按产量)。据最新资料统计,在21世纪,非洲(包括博茨瓦纳、南非、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将成为主要的钻石产地。此外,南极洲也有可能成为潜在的钻石产地
宝石欣赏与鉴定论文

一:描述●名称:南红玛瑙手链●外观:形状——手链圆形大小——12毫米手链15珠子●光学性质:色彩相当有层次。
有半透明或不透明的。
●力学性质:硬度6.5-7。
比重2.6-2.7。
适合雕刻加工。
●表面和内部特征:表面平坦光滑玻璃光泽;有的较凹凸不平,蜡状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击碎,断面可见到以受力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波纹,似贝壳状。
具锋利棱角,可刻划玻璃并留下划痕。
无臭,味淡。
迅速磨擦不易热。
以质坚、色红、透明者为佳。
二:特点●色彩:南红玛瑙.,常见的色彩为甘肃的柿子黄.(橙红),大红,粉.也有不常见的紫红,以及这些色彩的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变化色,包孕接近透明的无色,都大致的定义为南红的色彩规模.而其白的色彩的兽首玛瑙杯纹路多少则看情况,有像丝带一样的纹理也有白红相间一半一半.这里注意,南红的纹路十分锐利,所有的纹路转折时候都会有明显的角度,(一个判定的重要标准之一)给人一种干净利索的感觉.(即是说红白分明!)南红除开白的色彩纹路,红色向透明逐渐变化之外不会有其他变化,(有时候会夹杂一些伴生矿,为黑色或者青绿色)。
●质感:质感上,南红是胶质感的.就算全红的珠子也不是不风化透光的,可以看到色彩由内到外是通透的,相符的.反之,就算无色的珠子也有种朦胧的感觉,这里注意,这种质感是暂时无法作假的,除非老料新工.以是假南红基本都是做纯红的。
●风化纹:珠子外表上,大部门老珠,出格是老玉髓/玛瑙珠都会有半月形的风化纹,这种纹路首要是由于长时间使用的原因,天珠和其他贵重价值的老珠已经出现新仿的敲打制成的风化纹,但是可明显看出和表面粉和水发酵制成的浆不符,而且巨细统一,呆板,纹路深处无光泽(新月形内部,老风化纹新月内部是有光泽的)但这里注意,暂时没发现大批量产的染色南红做有风化纹,大部门都是直接高温烧色时候做出的玛瑙表面的裂痕。
三:南红玛瑙的发现●云南保山南红其典型的南红产地主要云南,最具代表性区域为该省区保山市的玛瑙山,当年徐霞客所记,“上多危崖,藤树倒罨,凿崖迸石,则玛瑙嵌其中焉。
宝石鉴赏论文

宝石鉴赏论文::通过《宝石鉴赏》课的学习,我对宝石的各个方面有了深刻的了解.宝石可以分为三种高档宝石、中档宝石、低档宝石。
高档宝石:包括钻石、红宝、蓝宝、祖母绿、金绿猫眼、变石、高档珍珠7种。
其中钻石、红宝、蓝宝、祖母绿被西方国家称为名贵宝石。
钻石是珠宝之王。
中档宝石:包括海蓝宝石、碧玺、锆石、尖晶石等等,较为常见。
品级一般珍珠、翡翠、欧泊也被列为中档宝石。
低档宝石:包括松石、黄玉、紫晶、橄榄石、黄晶、青金等品种。
关键词:中国,翡翠,传统玉中国人对翡翠玉石的特殊爱好自古有之,喜爱翡翠甚于黄金和其它玉石,在古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并以玉的温润色泽代表仁慈、坚韧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敲击时发出的清脆舒畅的乐音是廉直美德的反映。
正因为此,自古以来得到人们由衷的偏爱。
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唯中国深奥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有关她的趣闻,更是丰富多彩,光怪陆离,足见中华民族爱玉至深至诚、至迷、至痴。
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
一、翡翠玉石的美学中华祖先爱玉,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稀有或色泽美丽的外观,而是有着更深一层的美学价值:因为玉凝结着人们深深的感情——对故乡的怀念,对祖先的崇拜。
这种恋乡怀祖之情,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人格,孕育着中国传统美学;这个美的传统,一直沿续了数千年,始终焕发着不朽的光彩。
玉作为装饰品,作为信物,作为法器,作为礼物,都是实用的,都与人类息息相关。
玉的美感即源于此。
玉的美学追求歌颂的,是自然的象征,它是天、地、虹、日、月,是中国的宇宙观念。
它是精神,是意念,是理想,更是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升华。
古代人们佩玉,主要不是简单的装饰,不仅仅是表现外在的美,而是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的程度,也就是表现德,同时还具有体现人的身份、感情、风度,以及语言交流的作用。
古代君子必佩玉,也即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人的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人的行为动作。
宝玉石鉴赏选修课结课论文

浅谈中国观赏石摘要:中国观赏石的开发拥有悠久的历史,它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明清各朝。
观赏石,俗称石玩、雅石、奇石等,是指天然形成的具有观赏、玩味、陈列和收藏价值的各种石体,。
他们以奇特的形状、艳丽的色泽、漂亮的花纹或细腻的质地等特点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关键字:观赏石特点分类鉴赏正文:中国的石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
而观赏石一直以其观赏价值、装饰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整个石文化中表现的光鲜亮丽,尤为突出。
其体积大至广场石,庭院石,小到掌中石。
观赏石的特点,简单说来要具有形态美、色彩美和神韵美。
具体符合做观赏石者,其主要特点有:天然性,区域性,稀罕性、奇特性、艺术性、科学性、可采性和可玩性以及商品性。
对于观赏石的分类,袁奎荣教授在《中国观赏石》一书中,根据石质品产出背景、形态特征及所具意义等的不同,将观赏石分为造型石、纹理石、矿物晶体、古生物化石、事件石、纪念石和文房石等七类。
造型石,一般造型奇特,如江苏太湖石、桂林钟乳石;纹理石,具有清晰美丽的纹理、层理或平面图案,如南京雨花石;矿物晶体,指那些漂亮且完整的小晶体,比较有名的有雄黄、辰砂、水晶等;古生物化石,顾名思义就是远古动植物的化石;事件石,是指外星物质坠落,火山、地震等重大事件遗留下的特殊岩石或在某件历史事件中有特殊意义的石体;纪念石,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石体或者名人雅士曾收藏过的石质品,如盛唐时期宰相李勉藏有“罗浮山石”、“海门山石”等名石;文房石,是质地细腻和形奇色怪的具有一定实用性的石体,砚石和图章石就是典型代表。
如今也有人从鉴赏的角度和形式把观赏石分为两大类:天然类观赏石和石艺类观赏石。
天然观赏石又称自然赏石,是指天然石头在自然界中被原生态的开发、开采出来,保持石头本身的自然形态,不做人工加工的纯天然观赏石。
石艺类观赏石,是指以天然石头为基材,经人工设计、加工制作的石制装饰、装置,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的观赏石。
我国主要的观赏石有以下九类。
一,砚石,属文房石类观赏石,是东方人习用毛笔,讲究书法、绘画文明的象征。
宝石鉴赏与评估结课论文

宝石鉴赏与评估结课论文题目:我眼里的紫水晶学号:********姓名:***班级:资勘四班我眼里的紫水晶一,描述1外观2,基本物理特性(一)光学性质:具有抛光面玻璃光泽,在自然光与室内灯光下均呈颜色为紫色。
透明度极好,达到透明。
(二)力学性质:硬度为7,比重2.65,密度2.66(+0.03,--0.02)g/cm3,折射率1.544-1.553,双折射率为0.009,色散0.013,具二向色性,从不同角度观看可见蓝或红的紫色调,在晨光或夕阳映照下尤为明显。
(三)一般性质一般为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无解理,有典型贝壳状断口,光性特征为非均质体,一轴晶正光性,干涉图为中空的牛眼干涉图。
无色水晶没有多色性,其他颜色水晶一般多色性弱。
但紫水晶可随体色深浅变化而变化,一般体色越深多色性越明显,这是由于其成分中含微量氧化铁造成色心所致。
紫水晶多色性明显,呈深紫色至浅紫色,常见生长色带。
其包裹体为柱状晶体,空洞及指纹状包裹体。
经加热后能变成黄色、棕黄色、无色、绿色等,加热或长期暴晒会褪色。
天然紫晶在颜色上分布不均,呈不规则片状展布,放大后只有断续不规则的裂理。
二,我所了解的紫水晶紫水晶是2月,即水瓶座的守护石和诞石。
紫水晶的能量很高,其能量相对于七轮系统中的眉轮。
所以说啰,紫水晶不仅可以开发智慧、帮助思考、集中念力、增加记忆能力,并且可以增加脑细胞的活力及脑袋的运转,对于需要长时间动脑的学生及上班族,紫水晶是不可或缺的水晶宝石利器。
紫水晶也是社交之石,但这边指的社交并不是像粉晶所带来的人缘,而是属于内敛型的心而发吸引之缘,经常佩带有助于常遇贵人,增加机智,提高直觉力与浅意识。
当主管或上司的长官们也应该多佩带紫水晶饰品,可以消除霸气,带来贵气,加强包容心、容忍性,是最有利于领导统驭的水晶,也可以让部属信服的为您卖命效劳,具有中国风水学里「因贵得财」之意。
紫水晶有一个美丽的希腊神话……相传酒神巴斯卡有一次酒后搞恶作剧,将一名叫作阿麦斯特的美丽少女推到一只猛兽面前,恰好女神戴安娜看见了这一切,为使少女免遭残害,便施法术将少女变成了一块白色的石头雕塑,巴斯卡顿然醒悟,后悔不迭,因为他发现他已经被这尊洁白的雕像深深迷住了。
宝玉石鉴赏论文

《宝玉石鉴赏》结课论文浅析珍珠的鉴别及鉴赏姓名:厍颖2010级英语3班学号:3101221301指导老师:宁广蓉一、珍珠的基本特征珍珠的化学成分主要以CaCO3文石为主。
常见的颜色从无色至浅黄色、粉红色、浅绿色、浅蓝色、黑色等。
一般来说,珍珠层越厚,光泽越强(贝珍珠表面具有火焰状结构,不具珍珠光泽)。
二、真假珍珠的鉴别真正的珍珠,色泽非常自然、圆润。
它的光泽是从内部发出来的,看起来晶莹剔透。
仔细观察它的表面,我们会发现它的光泽是分层次的,有的时候会有环纹。
天然珍珠一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微小的瑕疵,无瑕不成珠,因为完美的珍珠实在是太难得一见了。
下面列出一些具体鉴别方式。
1、视觉:真珠的形状不很规则,呈半透明状玉白色、黄白色、浅篮色、肉红色等自然而特有的五彩荧光光泽;而伪珠多为玻璃仿制品,形状规则,大小均匀,一般都在珠体表面涂有用银粉或带鱼鳞制成的“上光液”,色泽单调,缺乏晕彩。
2、磨擦:两颗珍珠互相轻轻磨擦,会有粗糙的感觉,而假珍珠则产生滑动感觉。
3、钻孔:观察钻孔是否鲜明清晰,假珠的钻孔有颜料积聚。
4、冰凉感:珍珠放在手上有冰凉的感觉,假珠则没有。
5、真珍珠用小刀刮拭,会有白色粉末!6、假珍珠完美无暇,并且颗粒大小均匀.三、珍珠的分类珍珠有天然珠和养殖珠之分,又有海水珠和河湖珠之别。
另外,珍珠虽然没有人工合成品,但却有人工制造的仿造珍珠。
1、天然珠与养珠的鉴别。
天然珠与养珠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内部构造,前者基本无核,珠层较厚,后者有一个占体积比很大的殖入核和较薄的珠层。
它们的鉴别也订以此为依据。
2、海珠和淡水珠的鉴别。
由于目前市场上所见的几乎全为养珠,所以,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养殖环境,养殖贝和插核方法的不同。
3、仿珠的鉴别。
据报道,早在1656年在法国就有人制造仿珠。
这种仿珠是用下班制成的空心小球。
球内填充有羊皮纸浆;表面涂覆有从鱼鳞提取的鱼鳞精——它可产生似珍珠般的光泽。
300多年来,仿珠已有多种不同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宝石鉴定与欣赏结课论文
院系: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日期:
玉石之王——翡翠
还记得,我对翡翠最初的印象来源于古装电视剧。
在清宫剧里,一些皇亲国戚、达官贵族们往往腰间佩戴玉佩,玉佩上雕刻有各式各样的图案,这几乎成了他们权势和地位的象征。
那时,我不懂得太多,只是觉得玉佩很水灵漂亮并产生了一种情愫。
后来,我发现自己对玉的认识是很肤浅的,连入门都谈不上。
渐渐地,从各方面了解到关于玉佩的一些普通知识,清玉佩主要是翡翠。
除了挂在腰间的玉佩,还有一些玉器也大量利用翡翠。
清代宫廷里,如顶戴上、帽子上镶的朝珠、印章等实物,玉如意,盆景、樽、观音等玉器。
乾隆年间,一对翡翠饰物“穿珠梅花”盆景就用46粒翡翠。
慈禧太后的殉葬物中有大量翡翠饰物,如降魔杖、佛、翡翠西瓜、白菜、桃等。
如此多的翡翠饰物,更加深了我对翡翠的喜爱,因此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便会有意无意地注意翡翠方面的一些知识,对翡翠的了解也进一步提高了。
特别是通过《宝石鉴定与欣赏》这一课程的学习,为在宝石方面系统地、多方面地分析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将根据相关资料对翡翠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翡翠简介宝石学特征鉴定品种品质评价保养
一、翡翠的简介
(一)翡翠名称的起源
翡翠在我国原本是鸟名。
翡翠是一种红色羽毛的小鸟,翠是一种绿色羽毛的小鸟。
以后逐渐二字合并,专指一种蓝绿色中带有棕色的小鸟。
翡翠之所以被移用在美玉上,并且专指一种含硅酸铝钠的硬玉,是因为这种硬玉颜色不匀,有时在浅色的底子上伴有红色和绿色的色块,其色彩犹如美丽的翡翠鸟。
“翡翠”之名由此而来。
(二)翡翠的定义
翡翠是具有玉石性能、达到工艺要求的以辉石族矿物为主的集合体,硬玉是其主要组成成分。
多年以来,人们总是把“硬玉”与“翡翠”等同起来,以为硬玉即翡翠。
其实硬玉是一种矿物,翡翠是达到了玉石品质要求的硬玉岩,是一种岩石;随着科学的进步与生
产的发展,“翡翠”已不仅仅限于硬玉岩,由于硬玉与透辉石、钠铬辉石等构成类质同象系列,因此也把他们划归翡翠类,把翡翠定义为“达到玉石要求的辉石岩”。
二、宝石学特征
(一)矿物组成
翡翠以硬玉为主要成分,含少量碱性角闪石、长石、铬铁矿、钠铬辉石、透辉石等,其物理性质主要取决于其矿物组成与结构。
硬玉单晶呈柱状,极少见,多呈致密块状集合体形式产出,以纤维状、粒状结构最为常见。
翡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Na2O、Al2O3、SiO2,与硬玉的理论成分相当,由于类质同象替代的缘故,总含有一些其他辉石族矿物成分,如钙、铁、镁等。
(二)物理性质
翡翠的摩氏硬度为6.5,密度3.34g/cm3,折射率为1.666~1.680,玻璃至油脂光泽,紫外荧光为无色至弱白色、绿色、黄色,吸收光谱有437nm吸收线,绿色翡翠还存在630nm、660nm、690nm吸收线。
(三)颜色
翡翠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纯白、各种色调的绿色、黄色、红橙色、褐色、灰色、黑色、浅紫色、紫色、蓝色。
其中最普遍又变化最多的是绿色,其按照颜色色调主要有:祖母绿色、翠绿色、苹果绿色、秧草绿色、黄杨水绿、葱心绿、豆绿、菠菜绿、油绿、灰绿;按照不同形态展布有:带子绿、点子绿、丝状绿、地张绿、串皮绿。
三、翡翠的鉴定
翡翠主要的识别特征有:
翠性:不论翡翠原料或成品,只要在抛光面上仔细观察,通常可见到花斑一样的变斑晶交织结构。
在一块翡翠上可以见到两种形态的硬玉晶体,一种是颗粒稍大的粒状斑晶,另一种是斑晶周围交织在一起的纤维状小晶体。
一般情况下同一块翡翠的斑晶颗粒大小均匀。
石花:翡翠中均有细小团块状,透明度微差的白色纤维状晶体交织在一起的石花。
这种石花和斑晶的区别是斑晶透明,石花微透明至不透明。
颜色:翡翠的颜色不均,在白色、藕粉色、油青色、豆绿色的底子上伴有浓淡不同的绿色或黑色。
就是在绿色的底子上也有浓淡之分。
光泽:翡翠光泽明亮,抛光度好,呈明亮、柔和的强玻璃光泽。
包裹体:翡翠中的黑色矿物包裹体多受熔融,颗粒边缘呈松散的云雾状,绿色在黑色包裹体周围变深,有"绿随黑走"之说。
密度和折射率:翡翠的密度大,在三溴甲烷中迅速下沉,而与其相似的软玉、蛇纹石玉、葡萄石、石英岩玉等,均在三溴甲烷中悬浮或漂浮。
翡翠的折射率为1.66左右(点测法),而其它相似的玉石均低于1.63。
托水性强:即在翡翠成品上滴上一滴水,水珠突起较高。
总之,翡翠主要的识别特征是:颜色不均,绿色走向延长;带油脂的强玻璃光泽;变斑晶交织结构;有凉感,在查尔斯镜下颜色不变。
翡翠是玉石之王,在玉石中是独一无二的,但也不乏有些与翡翠相似的,目前市场上与翡翠相似的玉石主要有软玉、水钙铝榴石、葡萄石、蛇纹石玉、石英玉、独山玉、水沫子、钠长石、符山玉。
下面就举几个例子说说他们与翡翠的区别:
品种颜色
密度
(g/cm3)
硬度外观特征
翡翠祖母绿色、苹果绿色、
豆绿色、浅绿色、白色、
紫色
3.34 6.5
颜色不均匀分布,柱粒变晶
结构、有脆性、光泽强
软玉白、绿、黄、黑 2.95 5.5~6 质地细腻、呈微晶交织的毡
状结构
四、翡翠品种
翡翠的品种有很多,划分的标准也不同,按照翡翠的颜色与质地,可有以下品种:来坑种、有种无色、芙蓉种、干青种、豆种、金丝种、白底青、花青种、油青种、马牙种、翡、春、蓝花、脏。
五、品质评价
翡翠因华贵深沉稳重的品格,以其无以替代的优势,赢得了玉石之王的美称。
它的优劣应从颜色、透明度、形状和杂质这四方面来看。
颜色——颜色是决定其价值的重要环节,颜色要浓艳并且均匀,必须色正。
透明度——好的翡翠透明度好,质地细润,翠绿和深绿均具有透明感,如清澈的泉水,并赋有光泽,水份好。
形状——翡翠的形状、大小、厚度应适宜,磨工粗细均匀。
杂质——质地是否干净,是否含有杂质决定了翡翠的优劣,翡翠中应无黑点、斑点、无裂纹、无花痕。
六、翡翠的保养
翡翠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因此保养相对简单容易。
“玉养人,人养玉”,翡翠越戴越美,经常佩带翡翠就是对翡翠最好的保养。
日常保养,只需要用清水清洗,去掉尘垢,再用干净柔软的布擦干即可;佩带或脱下时最好在有沙发、地毯等安全的地方进行;佩带翡翠挂件,要注意检查红绳、项链是否结实,发现坏了要即时更换。
通过《宝石鉴定与欣赏》这一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其他许多宝石的鉴定技巧,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对宝石的兴趣也增强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积极吸取这方面的知识,保持自己的兴趣,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此忠心地感谢老师的教学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