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麻醉剂和麻醉方法(人医和动物均有)

合集下载

动物麻醉剂及麻醉剂量

动物麻醉剂及麻醉剂量

动物麻醉方法及给药剂量一、动物麻醉的目的1.清醒状态的动物虽然更加接近其生理状态,但是试验过程中的各种强刺激容易引起动物大脑皮质的抑制,使动物机体发生生理机能障碍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甚至引起动物死亡或休克。

2.防止动物伤害实验操作者。

3.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麻醉是动物保护所必需采取的措施。

二、麻醉的类型和方法1.全身麻醉的方法:吸入麻醉:吸入麻醉是将挥发性麻醉剂或气体的麻醉剂经过动物的呼吸道进入体内产生麻醉的效果。

常见的麻醉剂有乙醚、安氟醚、三氟乙烷等,其中乙醚因麻醉深度容易掌握、安全、动物容易恢复等优点,使用最为广泛。

1)大鼠、小鼠、豚鼠的乙醚麻醉:将含有乙醚的棉球/纱布放在大烧杯中,将动物放入,封口。

动物先兴奋后抑制,自行倒下。

当动物角膜反应迟钝,肌肉紧张度降低时,即可取出动物。

如果动物逐渐恢复肌肉紧张(挣扎),可重复麻醉一次,待平静后即可开始试验。

如果试验时间较长,可将动物固定在其口鼻处放置含有乙醚的棉球或纱布,并在实验中注意动物的反应,适时追加乙醚的吸入量,以维持麻醉的深度和实践。

2)猫、兔的乙醚麻醉:将动物放进内装含有乙醚的棉球/纱布的麻醉瓶中,封口。

经过1~2min,从动物后腿依次出现麻痹现象,而后失去运动能力,表明动物进入麻醉状态。

4~6min后可以将动物麻醉,如观察到动物倾斜不能站立、跌倒时,说明动物已经深度麻醉,立即取出动物,这时动物肌肉松弛、四肢紧张度降低,角膜反射迟钝,皮肤痛觉消失,可进行试验。

3)犬的乙醚麻醉:首先将犬用绳子绑定,根据犬的大小选择适合的麻醉口罩,将纱布/棉花放到口罩内,加入乙醚。

一人固定犬的前后肢,另一人用膝盖顶住犬的胸颈处,一手捏住头颈(注意力量,防止窒息),将口罩套在犬嘴上。

开始乙醚用量可大一些,之后逐渐减少。

犬开始兴奋后出现挣扎、呼吸不规则现象,而后呼吸逐渐平稳,肌肉紧张度逐渐消失,角膜反射迟钝,对皮肤刺激无反应,此时可开始试验。

乙醚吸入如果出现呼吸窒息应暂停吸入乙醚,等呼吸恢复后在继续吸入。

动物实验技术2

动物实验技术2

小鼠的皮内注射
4.肌肉注射 (i.m)
因小鼠肌肉较少,一般不作肌肉注 射。如实验必须作肌肉注射时,由助手 抓住小鼠两耳和头部皮肤,并提起。操 作者用左手抓住小鼠一侧后肢,右手取 连有 6 号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大 腿外侧肌肉,将药液注入。 小鼠一侧后肢的用药量不超过 0.1mL。
5.腹腔注射 (i.p)
小 鼠 的 尾 静 脉 注 射
7.脑内注射 常用于微生物学动物实验,将病原体等接种于被检动物脑内, 观察接种后的各种变化。 8.涂布给药 小鼠常采用浸尾方式经尾皮给药,用以定性地判定药物或毒物 经皮肤的吸收作用。 9.呼吸道给药 呈粉尘、气体、蒸气或雾等状态存在的药物或毒气,均需通过 呼吸道给药。 10.脚掌注射法 小鼠脚掌注射时一般取后脚掌,一次最大注射量为 0.25mL。
3.皮内注射 (i.d)
常用于观察皮肤血管的通透性变化及观察皮 内反应,多用于接种、致敏实验等。皮内注射通常 选用背部脊柱两侧的皮肤。先将注射部位及其周围 的被毛剪去,酒精棉球消毒局部。然后用左手将皮 肤捏成皱襞,右手持有 5 号针头的注射器,使针 头与皮肤呈 30 °角刺入皮下,然后将针头向上挑 起并稍刺入,即可注射。注射后,可见皮肤表面鼓 起一小丘。注射后5分钟再拔出针头、否则药液会 从针孔漏出。通常小鼠皮内一次注射量不超过 0.05mL。
麻醉时
静脉注射必须缓慢,同时观察肌肉紧张性、角膜反射和对皮 肤疼痛的反应,当这些活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时,要立即停止注射, 并进行抢救。 ① 采取保温措施。在麻醉期间,动物的体温调节机能受 到抑制,会出现体温下降,影响实验结果。 ② 必须保持动物气道的通畅和组织(眼球、舌、肠等器 官)的营养。 ③ 出现麻醉过深情况后,应立刻采取抢救措施。
小 鼠 的 灌 胃 方 法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生理学实验方法与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操作【目的要求】1、了解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2、了解生理学常用实验器械,熟悉并掌握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使用。

3、学习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

【实验内容】一、生理学实验方法1、实验动物的选择2、常用动物的捕捉方法3、常用动物的麻醉方法(1)常用的麻醉剂(2)常用麻醉给药途径4、用动物的固定方法5、常用手术的基本操作二、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操作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是配置在微机上的4通道生物信号采集、放大、显示、记录与处理系统。

它具有记录仪+示波器+放大器+剌激器+心电图仪等传统的实验仪器的全部功能。

可记录动作电位、神经放电、肌电、脑电、心电、慢速电信号、压力、张力、呼吸、温度以及液滴计数等信号。

可输出电压、电流用于刺激。

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微型计算机。

2.BL-420生物信号采集、放大、A/D转换及刺激输出等多功能硬卡和前面板。

3.BL-420生物信号显示与处理软件。

实验二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与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目的要求】学习两栖类的毁髓方法;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实验原理】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近似,但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

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蟾蜍或蛙的离体组织或器官作为实验标本。

如用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兴奋性、兴奋过程、刺激的一些规律及骨骼肌收缩特点等。

因此,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实验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材料与器械】蟾蜍或蛙、任氏液、蛙类手术器械(普通剪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金属探针)、玻璃分针、蛙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小烧杯、锌铜弓等。

【实验步骤】1、破坏脑和脊髓(双毁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

左手握住蟾蜍,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

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2-1)。

动物麻醉方法及麻醉药剂量

动物麻醉方法及麻醉药剂量

常用麻醉药的剂量和用法
1、戊巴比妥钠:适用于犬、猫、兔时多采用静脉和腹腔注射的方法,静脉时剂量为30mg/kg常用浓度为3%,用药量为1.0ml/kg,腹腔时剂量为40-50mg/kg,常用浓度为3%。

当对象为豚鼠时,用腹腔注射剂量为40-50mg/kg常用浓度为2%。

大,小鼠时,用腹腔,剂量为45mg/kg,常用浓度为2%。

2、氨基甲醛:主要用于犬、猫、兔采用腹腔和静脉注射的方法,一般剂量为750-1000mg/kg常用浓度为25%。

3、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适用于豚鼠和大,小鼠时,多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剂量为1350mg/kg,常用浓度为20%家兔,可以静脉,也可以腹腔注射。

剂量1g/kg。

4、异戊巴比妥:适用于犬、猫、兔时,如果采用静脉时,剂量为40-50mg/kg常用浓度为5%,用药量为0.8-1.0mg/kg,如果采用腹腔和肌肉注射时,剂量为80-100mg/kg常用浓度为10%。

5、硫喷妥钠: 适用于犬、猫、兔时采用静脉和腹腔方法,剂量为25-50mg/kg,常用浓度为2%。

当是大白鼠时,采用静脉和腹腔方法,剂量为50-100/kg,常用浓度为1%。

麻醉时间为15-30min,效力强,宜慢注射。

6、乙醚:适用于各种动物,采用器官内插入吸入。

常用的麻醉剂和麻醉方法(人医和动物均有)

常用的麻醉剂和麻醉方法(人医和动物均有)

常用的麻醉剂和麻醉方法常用的麻醉剂大致分为三类,即挥发性麻醉剂、非挥发性麻醉剂和中药麻醉剂。

麻醉方法一般分为吸入、注入〔静脉、皮下、肌肉、腹腔等〕、口服、灌胃等。

麻醉药物应用的方法和剂量如下:一最常用的挥发性麻醉药物为乙醚放开麻醉法是用脱脂棉浸湿乙醚后,小动物如大鼠、小鼠可将头部放入蘸有乙醚棉球的广口瓶内,4~6分钟后即处于麻醉状态。

适用于各种实验动物。

如实验过程较长,可在其鼻部放棉花或纱布,不时滴加乙醚维持,也可用乙醚先麻醉后再用非挥发性麻醉剂维持麻醉。

较大动物可用麻醉口罩滴药法。

封闭麻醉法是将小动物置于一封闭容器中,该容器中预先置于浸泡乙醚之棉球,乙醚挥发后使动物吸入而置麻醉。

在给药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动物的变化,如果觉察动物的角膜反射消逝,瞳孔突然放大,应马上停止麻醉。

预防麻醉过深,引起死亡。

常用全身麻醉剂:乙醚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各种动物都可应用。

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所以其平安度大。

但由于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并且简单引起窒息,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

但总起来说乙醚麻醉的优点多,如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平安,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

其缺点是需要专人负责治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出现强烈的快乐现象,对呼吸道又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需在麻醉前给予肯定量的吗啡和阿托品(根底麻醉),通常在麻醉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盐酸或硫酸吗啡(每公斤体重5~10mg)及阿托品(每公斤体重0.1mg)。

盐酸吗啡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快乐性,提高痛阈,还可节约乙醚用量及预防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快乐期。

阿托品可对抗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粘液的作用,可预防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堵塞,或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

进行手术或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给予吸入乙醚,以维持麻醉状态。

慢性实验预备手术的过程中,仍用麻醉口罩给药,而在一般急性使用,麻醉后可以先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连接麻醉瓶继续给药。

动物麻醉方法及麻醉药剂量

动物麻醉方法及麻醉药剂量

常用xx的剂量和用法
1、戊巴比妥钠:
适用于犬、猫、兔时多采用静脉和腹腔注射的方法,静脉时剂量为30mg/kg常用浓度为3%,用药量为1.0ml/kg,腹腔时剂量为40-50mg/kg,常用浓度为3%。

当对象为豚鼠时,用腹腔注射剂量为40-50mg/kg常用浓度为2%。

大,小鼠时,用腹腔,剂量为45mg/kg,常用浓度为2%。

2、氨基甲醛:
主要用于犬、猫、兔采用腹腔和静脉注射的方法,一般剂量为750-1000mg/kg常用浓度为25%。

3、氨基甲酸乙酯(xx):
适用于豚鼠和大,小鼠时,多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剂量为1350
mg/kg,常用浓度为20%家兔,可以静脉,也可以腹腔注射。

剂量1g/kg。

4、异戊巴比妥:
适用于犬、猫、兔时,如果采用静脉时,剂量为40-50mg/kg常用浓度为5%,用药量为0.8-1.0mg/kg,如果采用腹腔和肌肉注射时,剂量为80-100mg/kg常用浓度为10%。

5、硫喷妥钠:
适用于犬、猫、兔时采用静脉和腹腔方法,剂量为25-50mg/kg,常用浓度为2%。

当是大白鼠时,采用静脉和腹腔方法,剂量为50-100/kg,常用浓度为1%。

麻醉时间为15-30min,效力强,宜慢注射。

6、乙醚:
适用于各种动物,采用器官内插入吸入。

常用麻醉药大全

常用麻醉药大全

常用麻醉药大全引言麻醉是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用于使病人失去意识、消除疼痛、放松肌肉,以便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

在麻醉过程中,常用麻醉药物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其分类、作用机制以及适应症。

一、局部麻醉药1. 利多卡因•作用机制:利多卡因是一种钠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神经细胞的电信号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适应症:利多卡因常用于局部麻醉,适用于手术或其他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控制。

2. 普鲁卡因•作用机制: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类似,也是一种钠通道阻滞剂,能够阻止痛觉信号的传导。

•适应症:普鲁卡因也常用于局部麻醉,在手术或其他非手术治疗中起到止痛作用。

二、全身麻醉药1. 巴比妥类药物•作用机制:巴比妥类药物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产生全身麻醉效果。

•适应症:巴比妥类药物常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适用于各种手术。

2. 高氟醚•作用机制:高氟醚是一种静脉麻醉药,通过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和通道,阻断神经传导,产生全身麻醉效果。

•适应症:高氟醚常用于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可用于诱导和维持麻醉状态。

3. 芬太尼•作用机制: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镇痛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产生镇痛和全身麻醉效果。

•适应症:芬太尼常用于全身麻醉过程中的镇痛,可用于各种手术。

三、神经肌肉阻断剂1. 苯海明•作用机制:苯海明是一种非脱枝剂,通过阻断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阻断信号传导,达到肌肉松弛和麻醉效果。

•适应症:苯海明常用于手术过程中的肌肉松弛,便于操作。

2. 棉囊化气体•作用机制:棉囊化气体是一种通过阻止神经肌肉接头上乙酰胆碱的作用,使肌肉不能收缩,达到松弛作用的药物。

•适应症:棉囊化气体常用于手术过程中的肌肉松弛和操作。

结论以上是一些常用的麻醉药物,涵盖了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以及神经肌肉阻断剂。

不同的麻醉药物有各自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医师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

在麻醉药物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药物副作用,以确保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皮下注射 (二)皮内注射 (三)肌肉注射 (四)腹腔注射 (五)静脉注射 (六)淋巴囊注射 (七)经口给药 (八)其它途径给药
如呼吸道给药、皮肤给药、脊髓腔内给药、小脑延 髓池给药、脑内给药、直肠内给药、关节腔内给药等。
六、实验动物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醉
(一)常用的麻醉剂 1、挥发性麻醉剂;2、非挥发性麻醉剂; 3、中药麻醉剂。
(五)兔的抓取固定方法
1、抓取:一般以右手抓住兔颈部的毛皮提起,然后左手托其 臀部或腹部,让其体重重量的大部分集中在左手上。
2、 固定:一般将家兔的固定分为盒式、台式和马蹄形三种。 盒式固定,适用于兔耳采血、耳血管注射等情况;若做血压
测量、呼吸等实验和手术时,则需将兔固定在兔台上;马蹄形 固定多用于腰背部,用马蹄形固定器可使兔取用背卧位和腹卧 位,所以是研究中常采用的固定方法。
(二)动物的麻醉方法 1、全身麻醉 (1)吸入法;(2)腹腔和静脉给药麻醉法 2、局部麻醉 3、麻醉注意事项 (1)静脉注射必须缓慢 (2)麻醉时需注意保温
七、实验动物采血方法
(一)小鼠、大鼠采血法 1、割(剪)尾采血 2、鼠尾刺血法 3、眼眶静脉丛采血 4、断头取血 5、心脏采血 6、颈动静脉采血 7、腹主动脉采血 8、股动(静)脉采血
(一)小鼠抓取固定方法 小鼠温顺,一般不会咬人,抓取时先用右手抓取鼠尾提
起,置于鼠笼或实验台向后拉,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拇 指和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颈部皮肤,将鼠体置于左手心中, 把后肢拉直,以无名指按住鼠尾,小指按住后腿即可。
尾静脉注射时,可用小鼠尾静脉注射架固定,先根据动物 大小选择好合适的固定架,并打开鼠筒盖,手提鼠尾巴,让动 物头对准鼠筒口并送入筒内,调节鼠筒长短合适后,露出尾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麻醉剂和麻醉方法常用的麻醉剂大致分为三类,即挥发性麻醉剂、非挥发性麻醉剂和中药麻醉剂。

麻醉方法一般分为吸入、注入(静脉、皮下、肌肉、腹腔等)、口服、灌胃等。

麻醉药物应用的方法和剂量如下:一最常用的挥发性麻醉药物为乙醚开放麻醉法是用脱脂棉浸湿乙醚后,小动物如大鼠、小鼠可将头部放入蘸有乙醚棉球的广口瓶内,4~6分钟后即处于麻醉状态。

适用于各种实验动物。

如实验过程较长,可在其鼻部放棉花或纱布,不时滴加乙醚维持,也可用乙醚先麻醉后再用非挥发性麻醉剂维持麻醉。

较大动物可用麻醉口罩滴药法。

封闭麻醉法是将小动物置于一封闭容器中,该容器中预先置于浸泡乙醚之棉球,乙醚挥发后使动物吸入而置麻醉。

在给药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动物的变化,如果发现动物的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

防止麻醉过深,引起死亡。

常用全身麻醉剂:乙醚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各种动物都可应用。

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所以其安全度大。

但由于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

但总起来说乙醚麻醉的优点多,如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安全,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

其缺点是需要专人负责管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呼吸道又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需在麻醉前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和阿托品(基础麻醉),通常在麻醉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盐酸或硫酸吗啡(每公斤体重5~10mg)及阿托品(每公斤体重0.1mg)。

盐酸吗啡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痛阈,还可节省乙醚用量及避免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兴奋期。

阿托品可对抗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粘液的作用,可避免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堵塞,或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

进行手术或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给予吸入乙醚,以维持麻醉状态。

慢性实验预备手术的过程中,仍用麻醉口罩给药,而在一般急性使用,麻醉后可以先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连接麻醉瓶继续给药。

在继续给药过程中,要时常检查角膜反射和观察瞳孔大小(如发现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

万一呼吸停止,必须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待恢复自动呼吸后再进行操作。

二非挥发性麻醉剂常用的非挥发性麻醉剂如戊巴比妥钠、乌拉担、硫喷妥钠、巴比妥钠及水合氯醛、氨基甲酸乙酯等,可用腹腔或静脉注射麻醉,其操作简便,是常用的方法。

大鼠、小鼠、豚鼠常用腹腔给药麻醉;兔、犬、猴等多用静脉给药麻醉。

此法主要用于需麻醉2小时以上的实验,麻醉过程较平稳,但麻醉深度和使用剂量较难掌握和控制,一旦过量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可用戊四氮、可拉明等急救。

常用的麻醉药1. 氨基甲酸乙酯此药是比较温和的麻醉药,安全度大。

多数实验动物都可使用,更适合于小动物。

一般用作基础麻醉,如使用全部过程都用此麻醉时,动物保温尤为重要。

使用时常配成20~25%水溶液,狗、兔静脉、腹腔注射0.75~1g/kg 体重。

但在作静脉注射时必须溶在生理盐水中,配成5%或10%溶液,及每公斤体重注射10~20ml。

鼠1.5~2g/kg体重,由腹腔注射。

2. 苯巴比妥钠此药作用持久,应用方便,在普通麻醉用量情况下对于动物呼吸、血压和其它功能无多大影响。

通常在实验前半至一小时用药。

使用剂量及方法为:狗腹腔注射80~100mg/kg体重,静脉注射70~120mg/kg体重( 一般每公斤体重给70~80mg即可麻醉,但有的动物要100~120mg才能麻醉,具体用量可根据各个动物的敏感性而定)。

兔腹腔注射150~200mg/kg体重。

3. 戊巴比妥钠此药麻醉时间不很长,一次给药的有效时间可延续3-5小时,所以十分适合一般使用要求。

给药后对动物循环和呼吸系统无显著抑制作用,药品价格也很便宜。

用时配成1~3%生理盐水溶液,必要时可加温溶解,配好的药液在常温下放置1~2月不失药效。

静脉或腹腔注射后很快就进入麻醉期,使用剂量及方法为:狗、猫、兔静脉注射30~35mg/kg体重,腹腔注射40~45mg/kg 体重。

4. 硫喷妥钠为黄色粉末,有硫臭,易吸水。

其水溶液不稳定,故必须现用现配,常用浓度为1~5%。

此药作静脉注射时,由于药液迅速进入脑组织,故诱导快,动物很快被麻醉。

但苏醒也很快,一次给药的麻醉时效仅维持半至一小时。

在时间较长的实验过程中,可重复注射,以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

此药对胃肠道无副作用,但对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由于其抑制交感神经较副交感神经为强,常有喉头痉挛,因此注射时速度必须缓慢。

实验剂量和方法:狗静脉注射20~25mg/kg 体重;兔静脉注射7~10mg/kg体重。

静脉注射速度以15秒钟注射2ml左右进行。

小鼠1%溶液腹腔注射0.1~0.3ml/只;大鼠0.6~0.8ml/只。

5. 巴比妥钠使用剂量及方法:狗静脉注射225mg/kg体重;兔腹腔注射200mg/kg 体重;鼠皮下注射200mg/kg体重。

以上麻醉药种类虽较多,但各种动物使用的种类多有所侧重。

如做慢性实验的动物常用乙醚吸入麻醉(用吗啡和阿托品作基础麻醉);急性动物实验对狗、猫和大鼠常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对家兔和青蛙、蟾蜍常用氨基甲酸乙酯;对大鼠和小鼠常用硫喷妥钠或氨基甲酸乙酯麻醉。

三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方法很多,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和阻断麻醉等,使用最多的是浸润麻醉。

常用的浸润麻醉药是1%盐酸普鲁卡因,此药安全有效、吸收快、显效快,但失效也快。

施行浸润麻醉时,先把动物抓取固定好,再将进行实验操作的局部皮肤区域,用皮试针头先作皮内注射,然后换局麻长针头,由皮点进针,放射到皮点四周,继续注射,直至要求麻醉区域的皮肤都被浸润为止。

根据实验操作要求的深度,可按皮下、筋膜、肌肉、腹膜或骨膜的顺序,依次分别注入麻药,以达到浸润神经末梢的目的。

每次注药前,应回抽,以防药液误注于血管内。

注意事项:1、使用全身麻醉剂时,一定要掌握准用药剂量。

在麻醉过程中注意保暖,静脉注射需缓慢、药液浓度适中。

各季节作实验前应将药液加温到接近体温水平。

2、麻醉过量应及时发现,尽早采取积极措施,如施行人工呼吸,并配以苏醒剂,注射强心药、咖啡因、肾上腺素(0.1%)、可拉明等,同时静脉注射5%温热的葡萄糖溶液。

待恢复自主呼吸后再进行实验。

因乙醚易引起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导致窒息,可先注射阿托品预防。

有关各种实验动物麻醉药物的用法及剂量见表:表常用常用的非挥发性麻醉剂的用法及剂量麻醉药物实验动物给药途径浓度(%)给药剂量mg/kg 给药量ml/kg 维持时间备注乌拉坦(氨基甲酸乙酯)狗、猫、兔腹腔、静脉30 750~1000 2.5~3.32~4小时易溶于水,毒性小,更适用于小动物麻醉豚鼠、大、小鼠肌肉20 1350 7.0大白鼠腹腔20 1000 7.0戊巴比妥钠狗、猫、兔静脉 3 30 1.0 2~4小时中途加1/5量,可维持1小时以上,麻醉力强,易抑制,呼吸变慢腹腔、皮下3 40~50 1.4~1.7豚鼠腹腔 2 40~50 2.0~2.54~6小时大、小鼠腹腔 2 45 2.3苯巴比妥钠狗、猫腹腔、静脉 3.5 80~100 2.2~3.0 麻醉诱导期较长,深度不易控制兔腹腔 3.5 150~200 4.3~6.0硫喷妥钠狗、猫、兔腹腔、静脉 2 25~50 1.3~2.5 15~30分钟用前配制,麻醉力最强,注意宜慢,不宜作皮下或肌肉注射大白鼠腹腔、静脉 1 50~100 5.0~10.0氯醛糖兔以下的小动物静脉 2 50 2.5 3~4小时抑制呼吸及血管,中枢作用小,诱导期作用不明显腹腔2 50 2.5常用的麻醉剂和麻醉方法常用的麻醉剂大致分为三类,即挥发性麻醉剂、非挥发性麻醉剂和中药麻醉剂。

麻醉方法一般分为吸入、注入(静脉、皮下、肌肉、腹腔等)、口服、灌胃等。

麻醉药物应用的方法和剂量如下:一最常用的挥发性麻醉药物为乙醚开放麻醉法是用脱脂棉浸湿乙醚后,小动物如大鼠、小鼠可将头部放入蘸有乙醚棉球的广口瓶内,4~6分钟后即处于麻醉状态。

适用于各种实验动物。

如实验过程较长,可在其鼻部放棉花或纱布,不时滴加乙醚维持,也可用乙醚先麻醉后再用非挥发性麻醉剂维持麻醉。

较大动物可用麻醉口罩滴药法。

封闭麻醉法是将小动物置于一封闭容器中,该容器中预先置于浸泡乙醚之棉球,乙醚挥发后使动物吸入而置麻醉。

在给药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动物的变化,如果发现动物的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

防止麻醉过深,引起死亡。

常用全身麻醉剂:乙醚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各种动物都可应用。

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所以其安全度大。

但由于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

但总起来说乙醚麻醉的优点多,如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安全,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

其缺点是需要专人负责管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呼吸道又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需在麻醉前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和阿托品(基础麻醉),通常在麻醉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盐酸或硫酸吗啡(每公斤体重5~10mg)及阿托品(每公斤体重0.1mg)。

盐酸吗啡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痛阈,还可节省乙醚用量及避免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兴奋期。

阿托品可对抗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粘液的作用,可避免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堵塞,或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

进行手术或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给予吸入乙醚,以维持麻醉状态。

慢性实验预备手术的过程中,仍用麻醉口罩给药,而在一般急性使用,麻醉后可以先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连接麻醉瓶继续给药。

在继续给药过程中,要时常检查角膜反射和观察瞳孔大小(如发现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

万一呼吸停止,必须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待恢复自动呼吸后再进行操作。

二非挥发性麻醉剂常用的非挥发性麻醉剂如戊巴比妥钠、乌拉担、硫喷妥钠、巴比妥钠及水合氯醛、氨基甲酸乙酯等,可用腹腔或静脉注射麻醉,其操作简便,是常用的方法。

大鼠、小鼠、豚鼠常用腹腔给药麻醉;兔、犬、猴等多用静脉给药麻醉。

此法主要用于需麻醉2小时以上的实验,麻醉过程较平稳,但麻醉深度和使用剂量较难掌握和控制,一旦过量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可用戊四氮、可拉明等急救。

常用的麻醉药1. 氨基甲酸乙酯此药是比较温和的麻醉药,安全度大。

多数实验动物都可使用,更适合于小动物。

一般用作基础麻醉,如使用全部过程都用此麻醉时,动物保温尤为重要。

使用时常配成20~25%水溶液,狗、兔静脉、腹腔注射0.75~1g/kg 体重。

但在作静脉注射时必须溶在生理盐水中,配成5%或10%溶液,及每公斤体重注射10~20ml。

鼠1.5~2g/kg体重,由腹腔注射。

2. 苯巴比妥钠此药作用持久,应用方便,在普通麻醉用量情况下对于动物呼吸、血压和其它功能无多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