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伪装涂料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浅析迷彩伪装涂料的仿生学理论与技术论文[五篇]

浅析迷彩伪装涂料的仿生学理论与技术论文[五篇]

浅析迷彩伪装涂料的仿生学理论与技术论文[五篇]第一篇:浅析迷彩伪装涂料的仿生学理论与技术论文迷彩伪装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然而,人类的迷彩伪装是对动物奇妙的伪装术的不断学习和研究中成长起来的。

迷彩涂料仿生就通过研究生物界的色彩伪装现象和机理,从而不断启示和充实伪装的理论与技术。

一、达尔文和AbbotThayer对迷彩涂料仿生的贡献达尔文对自然界各种伪装的研究工作和AbbotThayer对动物身上斑纹明暗对比的研究极大地影响了生物色彩理论,并对后来的迷彩伪装做出了重要贡献。

达尔文在他的旅行中注意到具有某种颜色搭配的动物要比其他没有这些颜色的动物存活的可能性大些。

他在英国发现有一种深色的蛾由于颜色接近于它们栖息的树木的颜色,易于躲避食蛾鸟类的眼睛而降低被捕食的概率。

达尔文同时也发现还有一些动物能够模拟其他的生物,还有一些能够通过身上的图案使自己从环境中突出出来,或者利用自身的毒气警告捕食者。

达尔文在自己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自然选择和动物自我保护等理论。

AbbotThayer 进一步发展了达尔文的理论,他开创了哺乳动物身上的明暗搭配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从侧面看身体下侧颜色较浅的动物更难被捕食者发现。

因为上下部分的明暗对比打破了动物自身的轮廓线,使之更难被识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AbbotThayer在具有打破物体轮廓功能的图案上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并向美国和英国军事伪装的领导人提出了应用建议。

为了推进这种图案和明暗对比概念在战争中的应用,AbbotThayer描述了保护色是建立在它们各自生存优势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士兵们和各种装备在其优势的基础上,通过选择色彩应当能够有效地实现隐蔽效果。

他还指出,军事伪装要比动物伪装更为复杂多变。

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其生存空间是很有限的,因为它们的伪装不需要非常复杂或是经常更换,一般来说,能够让动物们有充分的变化经历的时间足够长,能够让动物们有充分适应时间。

外军伪装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外军伪装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外军伪装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外军伪装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摘要:在现代化战争中,伪装能隐蔽军队作战行动,迷惑和欺骗敌人,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因而备受各国军队青睐。

近年来,外军尤其是一些军事强国,为研制、开发和生产伪装器材,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注重吸收和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从而大大促进了伪装器材的发展,提高战术技术性能,加快了作业速度,增强了隐真示假的效果。

关键词:外军、军事、伪装、发展、多元化、多样化一、迷彩伪装器材向全波段化发展迷彩伪装技术的运用,使伪装涂料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但种类多,用途广,而且性能好,向全波段方向发展,光学伪装不仅具有与背景相似的颜色,而且具有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的反射特性,还能对付昼间目视侦察、全色照相、近红外的反射特性,还能对付昼间目视侦察、全色照相,近红外观察和昼间近红外照相;热伪装涂料能以亮暗不匀和不规则斑点来破坏和歪曲目标的热图像轮廓,使之与周围背景的热图像相吻全,致使热成像侦察器材难以发现和识别目标;防激光探测涂料,可吸收激光,大大减弱目标对激光的反射。

如瑞典巴拉居达公司研制的C5-350自干型醇酸伪装涂料有多种伪装色可用于涂敷在目标表面上,而结构型吸收材料则直接作用于目标外壳的结构材料。

这种重量轻、超薄层、宽波段新型涂料,可使迷彩伪装器材随环境的物理特征变化,针对敌方侦察,制导光谱波段,自动或通过人工控制来改变器材波段,从而提高彩伪装器材的智能化。

目前、美、俄、英、法、日等国军队已将微波吸收材料广泛运用于飞行器、坦克、舰艇等的反雷达伪装,收到了很好的伪装效果。

如美军B-2轰炸机的机架和外壳采用钛和碳素/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结构为蜂窝状,入射雷达波在蜂窝的多个内表面来回反射,达到吸收效果,大大增强了飞机隐蔽性能。

二、遮障伪装器材向多元化发展1、突出多谱性高新技术的运用,提高和增强了伪装材料的多谱性能。

外军采用合成材料,如聚氯已稀制成的防可见光、近红外伪装网,可使网的两面各具不同的颜色斑点,在尺寸、形状和饰片切割上,均能适应不同背景下的特定要求;用合成纤维制作的伪装遮障系统,可适应战场的各种地形,背景条件和种种军事准备的伪装要求,能对付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各种频段雷达的侦察;复合结构连续膜式的隔热毯和伪装网构成的伪装遮障,是集远红外发射特性,近红外反射率和可见光颜色为一体的宽波段伪装器材,可对付可见光;近红外和中远红外侦察器材,这些新型遮障材料的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遮器材对付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探测的能力。

热红外伪装涂料的制备研究

热红外伪装涂料的制备研究
p ro a c o it r p r a ii we r r ssa c a d o v n e itnc fr t e o tn s fl , tt s e f r n e fr mosu e e me b lt m y, a e itn e nme,h n a e miso fc ai g d c e s d t 61, ih me h a i e u r me t ri fa e a i t e i f r d e s in o o t e r a e o0. wh c tt e b sc r q ie n sf n r d c m— r n o r o f g a rc . u a e fb is l
昂 l苍 昂 删
抹 料 工 业
P NT & CO I AI AT NGS I NDUS RY T
Vo . No 9 141 . S p. 01 e 2 1
2 1 年 9月 01
热 红 外 伪 装 涂 料 的 制备 研 究


亮, 周桂 娥 , 邢宏龙
( 安徽理 工大 学化 学工程 学 院 , 徽 淮 南 220 ) 安 30 1
要 : 自制 的水性粘合 剂制 备了一种 热红外伪装涂 料 , 涂于 载体上 , 以 刷 制得 热红外伪 装涂层 。研 究 了载体 的
种类和涂层增质量率对涂层红外发射率 的影响 , 并研究 了涂层 增质 量率对 涂层 透湿 、 耐磨 和耐 有机溶 剂等 性能 的影 响。研究结果表明 : 选用涤纶布 为涂层载体 , 当涂层增质量率为 3 %时 , 0 制备 的织 物涂层具有 良好 的透湿性 、 耐摩 擦性
Absr c Th i e i fa e a u a e c ai g wa r p r d wih a s l t a t: e t l n r d c mo f g o tn sp e a e t ef—ma ewae t r l d t r—b s d a h sv s a e d e ie , wh c sb us d o hec ri r f r n h h r li fa e a u a e c a ig. e i fu n e o a r— i h wa r he n t a re ,o mi gt e t e ma n r d c mo f g o t r l n Th n e c ft c ri l he e pe is a i h an r t n t e i fae misvt fc ai g l , n ft e c ai g weg an r t r s c e nd weg tg i ae o h n r d e s iiy o o t sf m a d o h o tn ihtg i ae r n i o h it r e me bi t we rr ssa c n o r so e itn e o h l wee su e n te mo su e p r a l y, a e itn e a d c ro i n r ssa c ft e f m r t did.Ex e i ntl i i p rme a

仿生自主变色伪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仿生自主变色伪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第33卷第3期中国表面工程Vol.33No.32020年6月CHINA SURFACE ENGINEERINGJune 2020收稿日期:2020-03-24修回日期:2020-05-25通信作者:金青君(1979—),男(汉),博士;研究方向:复合功能材料设计与应用;E-mail :jinqingjun502@163.com 引用格式:吴昱,金青君,崔志峰,等.仿生自主变色伪装材料的研究进展[J ].中国表面工程,2020,33(3):1-17.WU Y ,JIN Q J ,CUI Z F ,et al.Recent progress of bionic adaption camouflage materials [J ].China Surface Engineering ,2020,33(3):1-17.doi :10.11933/j.issn.10079289.20200324001仿生自主变色伪装材料的研究进展吴昱1,金青君1,崔志峰2,毕鹏禹1,张梦清1(1.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北京102205;2.北京化工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29)摘要: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随着各波段侦察技术水平和多波段数据获取、融合及处理速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高光谱的图像分辨能力和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能力的急剧提升,传统伪装器材中的静态固定信号特征匹配技术不仅逐渐失去应有的防护能力,反而更容易暴露其装备特征。

伪装能力的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作战行动和生存能力的短板,而现有的人工技术和方法又一时难以解决诸多的矛盾和难点问题。

反观,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生存的进化竞争中,逐渐形成了神奇的伪装本领,演化出形式多样、精致巧妙和无以伦比的高效动态伪装方式与策略。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仿生自主变色伪装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仿生制备相关功能复合材料的生产制备工艺。

通过回顾和展望该领域研究动态,为研究者提供仿生自主伪装研究新概念、新思路和新途径,以期实现伪装材料研究的革命性转变。

热红外伪装涂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热红外伪装涂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考 文 献] 参
[ ]Yeo hn A I, n X, eln e 1 Pamade— 1 rk i Ni L yad A, t . ls c a t ls o uf e egnei J . S r C a Teh o, r y i fr sr c n i r g[ ] u f o t c n l o s a e n
缺少 的组成 部分 。
l 热 红 外 仪器 的 侦 察原 理
热 红外 侦察 与制 导武器 的工作 原理是 通 过 目标
传导 、 热容 量 以及 大气 湿 度 有 关 。要 使 目标 在 热 红
外波 段有较 好 的伪 装效 果 , 必 须 减 小 目标 与 背 景 就 在热 红外探 测器 上的 虚拟 温度差 别 。
体 部分是 在基 体 上原 位 生 长 的 Al 陶 瓷 相 , 予 z o。 赋 铝合 金 氧化膜 高硬 度 、 的 耐腐 蚀 性 能 和 良好 的绝 好
缘性 能 。
[] o ra o inUnv ri ( c ne E io ) 2 0 , 3 J .J un l f l i s y S i c dt n , 0 5 4 Ji e t e i
( ): 8 7 1 6 — 2.
[ ]NeX, lt ,I G JC e a.A rs ewer/ 5 i Me i E IJAN ,t 1 bai a es v
c r o i op r is nd o r son pr e te a TEM a l i of 1 O3 c tng nayss A 2 oa i s
热红 外 成 像 仪 器 的空 间分 辨 率 已达 01 02 . ~ 。
mrd 温 度 分 辨率 可 达 0 1 0 3℃。据 不 完 全 统 a, .~ 。 计, 过去 1 0年 中被击落 、 毁 的武 器 装 备有 9 以 击 0 上是 热红 外制导 导 弹的牺牲 品_ 。热红外 伪装 技 术 1 J 的研 究与 应用 , 是我 军 装 备现 代 化 防护 技 术 中不 可

浅析车辆迷彩伪装涂料技术的研究

浅析车辆迷彩伪装涂料技术的研究

浅析车辆迷彩伪装涂料技术的研究【摘要】提高军用车辆的战场生存能力必须用伪装涂料对车辆进行伪装。

我国对车辆装备一直是采用草绿色或其它单色伪装涂料将装备涂覆成与活动地区的自然背景相一致的颜色,无法应对现代侦察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如何通过伪装涂料对车辆进行伪装是汽车部队的新课题。

本文试论车辆迷彩伪装涂料技术,以应对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侦察技术。

【关键词】车辆;迷彩;伪装当今,世界各国对伪装涂料的研究都十分重视,不仅是军事装备,一些露天作业的民用商业设施,也常常用伪装涂料进行涂覆。

市场对伪装涂料的需求也正日益增大。

我国对车辆装备实行伪装装饰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但一直是采用草绿色或其它单色伪装涂料将装备涂覆成与活动地区的自然背景相一致的颜色。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侦察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红外线夜瞄、红外线摄影及微电子探测技术的发展,对车辆目标的外表涂装不仅要求有良好的防护性能,更要能满足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把迷彩伪装涂料及技术应用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迷彩伪装中要消除目标与背景之间的颜色差别,达到融合隐蔽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背景颜色的复制水平和实施迷彩的方法。

在车辆装备的迷彩伪装中,复制背景的颜色,就是要在目标表面近似地复制出背景表面的光谱反射特性和粗糙程度。

前者是用调配颜料的方法解决,后者是在目标表面上用粗糙加工的方法解决。

一、伪装涂料的配色涂料由颜料和胶结剂调配而成。

迷彩伪装常用的颜料有红色(大红、朱红、集成红、铅红、普鲁士红)、黄色(铬黄、柠檬黄、地板黄)、绿色(铬绿、翠绿、油绿、酞青绿)、青兰色(群青、普鲁士兰)、褐色(褐土、哈巴粉、红土粉)、白色(钛白、锌钡白)、黑色(炭黑、铁黑)等七种。

野战条件下,也可根据当地条件,使用白灰、大白粉、各色土壤、煤灰、磨成粉末的木炭、砖和染色的木屑等就便器材充当迷彩颜料,实施迷彩伪装。

常用的胶结剂有油质的(如桐油、青油、清漆)和水质的(如水胶、浆糊、桃胶、酷素胶等)两种。

伪装涂层附着力影响因素研究

伪装涂层附着力影响因素研究

a 取 样 。在 伪 装 布 .
的待 测 试 位 置 采 取 1 0 7 mm× 1 0mm 大小 的 试 2
样。
高战场 生 存 率 的有 效 手 段 。伪 装 涂 料 由于 实 施 方
便、 成本 较低 而 成 为最 常 用 的 一 种伪 装 措 施 。作 为 战备使 用 的需要 , 装 涂层 与基 材 之 间 必 须满 足 一 伪 定 的结 合强 度 , 才能保 证 正常 的伪 装 效果 。否 则 , 伪 装 涂料 就失 去 了使用 意义 。 由 于 伪 装 涂 料 的 特
间的 附着力 。 ]
2 1 机 械 接 合 力 .
9 u
R — H +H M 一 io O
O H
O H
— 一 U 0 R § M 2 + 一 卜0
oH i
上 述硅烷 中 的 R基 团 与涂 料 中 的 活性 基 团形
任何 底 材 的表面从 微 观上来 说 都不是 十 分光 滑 的, 在显 微镜 下 观察都 是 多孑 的 , L 涂料 可 以渗 透到这 些 凹凸 或空 隙 中去 , 固化 之后 把 涂 层 和 底 材 接 合 到
化 学键包 括 氢键 的强 度 , 比范德 华力 大得 多 , 涂 层 和底材 之 间形成 氢键 或 化学键 会极 大地 提 高涂层
的 附着力 。涂 层分 子 中 的羟基 、 羧基 、 氨基 等极 性基
团容 易 与底材 表 面氧原 子 或氢氧 基 团等发 生 氢键作 用, 而使 附着 力增 强 。
1. y Ke r s: m o lge c t y wo d Ca ufa — oa ,Pe ls r ng h, A d nson s r n h,A m ei a e s e te t he i t e gt l or t r

伪装涂料抗老化技术研究

伪装涂料抗老化技术研究


! 组分 B100%"
20
40
60
80
100
0 250 300 350
波长 /nm
! 组分 A100%"
400
450
J2 组分含量 /%
图2
协同效应和对抗效应
图3
纳米 TiO2 与两种有机紫外线吸收剂 对紫外线吸收性能的比较
2.2
无机纳米材料在 伪 装 涂 料 抗 老 化 技 术 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因其具有量子尺寸效应 # 宏观量子隧
! IR" # Hawkins 等人 [1]认为太阳光中低于 500 红外线
聚氨酯树脂 % 醇酸 / 聚脂树脂 % 丙烯酸树脂 % 氨基树 脂等 # 一些常用树脂的户外耐候性比较见表 1#
表: 树脂名称 乙烯基树脂 醇酸树脂 胺固化环氧树脂 环氧树酯 酚醛树脂 氯化橡胶 沥青 芳香族聚氨酯 脂肪族聚氨酯 丙烯酸树脂 氨基醇酸树脂 有机硅树脂 常用树脂的户外耐候性比较 ;5< 耐光性 中 优 劣 中 中 中 劣 中 优 优 优 优 耐热性 良 良 中 良 劣 良 中 中 优 优 良 良 综合评价 良 优 中 中 中 良 稍差 中 优 优 优 优
63:3:
涂料用树脂的品种很多 $ 主要包括环氧树脂 %
3.0 2.5 2.0
相对辐照度 /%
63:35
抗老化剂的协同效应与对抗效应
当不同抗老化剂结合使用时 $ 通常可观察到协 同效应或是对抗效应 # 协同效应是指二者结合作用 超过分别单独应用的效果 ) 对抗效应是指二者结合 作用效果差于分别单独使用的效果 ) 若分别单独使 用效果之和与结合使用效果一致$ 则称为加合效 应 # 如图 2 所示 # 协同效应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 是硫代二丙酸月 桂醇酯 ! DLTDP" 或硫代二丙酸硬脂酸酯 ! DSTDP" 与 受阻酚合用作为某些塑料的长效热稳定剂 # 另一个 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实例 $ 是受阻酚与亚磷酸酯或 磷酸酯合用作为聚烯烃加工稳定剂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cent Progress of Modern Camouflage Coating
GIU Zhen- hui1 ,PENG Zhu- liang,SUN Yuan- bao1,2 ,FEI Yi- wei1 ,WEI Xian- yong2 (1 . Xuzhou Air Force Coiiege,Xuzhou 221000,China;
第 34 卷 第 1 期
表面技术
Vol . 34 NO. 1
2005 年 2 月
SURFACE TECHNOLOGY
Feb. 2005
""""""""""""""""""""""""""""""""""""""""""""""""""""""""""""""""""
现代伪装涂料的研究进展
邱贞慧1 ,彭著良1 ,孙元宝1,2 ,费逸伟1 ,魏贤勇2 (1 . 徐州空军学院油料物资系,江苏 徐州 221000;2 .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量。这样所形成的涂层具有良好的控温性。当涂层温度过高 前研制的吸波涂料只在某一频段范围内起作用,而且还存在着
时,微胶囊中的固态物质就会吸热而熔解,由于熔解是一个大量 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展宽有效频段、实现多频谱隐射效果是吸波
吸热的过程,且物态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变化不大也不会对胶 涂料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又称纳米结构材料,是指颗粒尺寸在 1 ~ 100Im 之间的粒子凝聚
而成的块体、薄膜、多层膜和纤维等。由于纳米材料尺寸小,所
! =!""4 式中," 为斯- 玻常数," 为被测目标表面温度,! 为材料的 热发射率。 由上式可以看出,因为普通涂料的发射率都很高,所以尽管 它们在可见光区颜色千差万别,但在中远红外区却都具有近似 相同的高发射率,所以难以改变目标的辐射亮度。而红外伪装 的关键就在于目标能在不同区域利用辐射亮度的差别形成热迷 彩。 涂层的发射率主要取决于所使用的粘结剂,通常所用的树 脂如醇酸、酚醛、聚酯树脂等在中远红外区的发射率都很高,因 此红外涂料研 制 的 关 键 是 寻 找 低 发 射 率,即 吸 收 率 小 的 树 脂。 有资料报道,具有环状结构的橡胶、丁基橡胶、聚乙烯和醋酸乙 烯共聚物等红外透明性能较佳,可以作为红外涂料的胶粘剂[2]。 瑞典巴拉居达公司用吹塑聚乙烯,加以低吸收颜料着色,在 薄膜上用真空沉积法镀上 1 层金属膜制成红外伪装结构层。而 发射率的控制则可通过涂层的厚度和颜料粒子的大小来控制。 热红外涂料的另一途径是利用新型半导体材料,其具有发射率 随温度变化而呈反向变化的特性,将其加入到涂料中,通过调整 发射率的变化从而消除或降低目标和背景之间的差异,这一技 术途径虽然实现起来有难度,但伪装效果良好,很有发展前途。
" 伪装降温涂料[#]
降温涂料是近年来在民用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特种涂 料,它主要采用现代红外技术,以提高涂层表面的红外发射率等 手段,达到降低 建 筑 物 内 的 温 度,减 少 空 调 等 的 能 源 消 耗 的 目 的。对于一些大型地面军事目标来说,设计出一种既能满足军 事伪装要求又能达到一定降温效果的新型涂料无论在理论研究 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在此方面的 研究工作开展的还比较少。
[收稿日期]2004 - 10 - 12 [作者简介]孙元宝(1976 - ),男,山东烟台人,博士,主要从事化工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研究。
5
邱贞慧等 现代伪装涂料的研究进展 """"""""""""""""""""""""""""""""""""""""""""""""""""""""""""""""""
0引言
在现代战争中,目标与背景在光谱反射方面的差别是敌人 发现、识别和分辨目标的根本条件。为了使目标达到降低显著 性或隐蔽的目的,必须设法减少或消除目标与背景之间在颜色 上的差别,即必须在目标或对其观察路径上仿造或复制与背景 有相似或相同外貌的颜色,因此军事伪装的基本任务可以归结 为对背景颜色及图案的复制。用涂料对重要的军事目标进行伪 装可以大大降低目标在背景上的显著性,而且其使用方便,应用 范围广,是实现军用迷彩伪装的主要手段。针对不同的目标和 不同的战场状况对伪装涂料的要求也不尽相同,1974 年美军开 始使用标准四色迷彩,80 年代中期,联邦德国用三色迷彩取代 了四色迷彩,而目前瑞典在伪装涂料的研制技术方面处于世界 前沿水平。
射曲线,而且还要在近红外区域具有高反射,从而使目标在涂覆
了这种涂料后不论在近红外还是全色照片中均难以识别,它研
制的关键是颜料的选择与配合。美国某军用迷彩涂料的配方见
表 !。
表 ! 军用近红外迷彩涂料的配方
!!!!!!!!!!!!
成分 氧化铁红
铬黄 铁蓝 炭黑 滑石粉
用 量/份 3 . 74 9 . 29 6 . 71 0 . 75 14 . 79
某研究所早在几年前就取得红外辐射降温涂料的实验研究 的成功。主要结构如下:选择在 8 ~ 13 . 5!m 范围外具有良好反 射特性的固态基料,而且具有不易粉化变色、价格便宜的特点, 并配比一定量的超精细碳化硅为配料,以强化在 8 ~ 13 . 5!m 波 段内的辐射能力;以改性的硅氧硅树脂作为涂料的液态基料,在 固化成膜后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可以起到在 8 ~ 13 . 5!m 波段内 辐射的作用,这样涂料固化后所形成的涂层的发射率在 0 . 9 以 上,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而且对于单调背景的红外伪装也有良 好效果。另外为了兼顾可见光方面的伪装要求,需要将固体基 料研磨成粒度在某数值范围内,且均匀性要高。这样在反射光 线时不但增强了反射能力,而且不会在涂料的局部形成闪光。
1 光学伪装涂料与近红外伪装涂料
可见光是指肉眼可见的光线,其波长范围为 380 ~ 760nm。 防可见光侦察的根本任务是消除目标与背景在颜色上的差别, 即经过伪装的目标的颜色要与背景颜色相一致。可见光伪装对 付的是敌方肉眼和光学仪器的观察。
造成目标和背景在光学波段(UV、VIS、INF)反射差异的因素 比较多,主要有 物 体 表 面 的 光 谱 反 射 特 性,物 体 表 面 的 粗 糙 程
涂层温度上升过高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涂层的热惯量小,从 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采用增加热惯量的方法来控制温度的 上升,这样不但达到了降温的目的,也兼顾了目标的红外伪装要 求。比较可行的方法是采用微胶囊技术。微胶囊是指一种具有
6
第 34 卷 第 1 期
表面技术
Vol . 34 NO. 1
2005 年 2 月
成分
用 量/g
成分
用 量/g
650 聚氨酯树脂 92 . 5
铁黄 3920
39

乙酸溶纤剂
甲乙酮 组
滑石粉
分 晶状二氧化硅
179 乙 氧化铁红 110
10 . 5
179
氧化铁红 160
14

211
TMP-TDI 加成物 180
141 分
甲酸溶纤剂
100
三氧化二铬
134
甲乙酮
82
! !!!!!!!!!
[摘 要] 对目前各种军用伪装涂料的研究进展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讨论了各种伪装涂料的作用原理和相应的技术
配方,指出了伪装涂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伪装涂料;降温涂料;纳米;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O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366(0 2005)01 - 0005 - 03
结构多样化、相对密度小等特点,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 防雷达波涂 料 的 种 类 很 多[6],除 了 铁 氧 体 外,还 有 以 羰 基
点在 30 ~ 50C之间固态物质(如某一分子量范围的烷烃所形成 铁、金属超细粉末、陶瓷、放射性同位素、导电高分子、席夫碱、手
的蜡)的微胶囊,将这种物质混入上述伪装涂料中,并控制其含 性物质、稀土元素等为主的吸波材料,品种繁多,各具特点。目
以上配方研制的可见光伪装涂料可使探测和识别目标的可
热红外涂料是实现热迷彩的基础,它与可见光的兼容性是
能性降到最低,其红外光谱曲线与叶绿素相同,用可见光或近红 目前此工作研究的重点,也是实现多光谱兼容性伪装的基础。
外照相都不易发现伪装后的目标。
近红外伪装涂料要求其本身具有极低的红外线吸收率,并
在高温条件下要保持性能稳定。它不仅要模拟天然叶绿素的反
2 .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iogy,Xuzhou 221008,China) [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modern miiitary camoufiage coating is discussed,and the principies of kinds of camoufiage coating are introduced too . Then the deveiopment trend of camoufiage coating in the future is pointed out . [Key words] Camoufiage coating;High taiiored coating;Nanometer;Research progr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