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景点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启示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不仅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还有助于文化交流和地区形象宣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发展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都取得了快速增长。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旅游,追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风景。
同样,一些国家也积极开展入境旅游,吸引外国游客参观和消费。
中国的旅游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从长城到故宫,从张家界到丽江,中国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扩大落地签政策、提供更多的旅游机会等手段,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增长。
二、面临的挑战但是,旅游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境和资源压力。
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过度的人流量可能会导致景区拥挤和资源过度开发,影响游客的体验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假冒伪劣商品、不合理的价格、旅游陷阱等。
这些问题损害了游客的利益,也对旅游业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未来趋势面对挑战,旅游业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未来,旅游业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首先,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重要方向。
各国政府和旅游企业将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
通过合理规划旅游路线、控制游客数量、推广绿色旅游等形式,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智能科技将推动旅游业的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旅游业将进一步提高效率和便利性。
游客可以通过智能导游、在线预订、虚拟现实等方式,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旅游目的地。
第三,多元化消费需求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提升,他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关于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这是一个涉及到我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性发展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各方共同探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我市全域旅游的现状出发,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以期能够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市全域旅游的现状在我市全域旅游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我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比如黄山、九华山、蒙山、龙川、古楼、枞阳鹫峰等等,这些景点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给我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贡献。
但是另一方面,我市的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1.景区设施和服务更加完善的需求。
虽然很多景区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增加了新的游玩项目、完善了游客服务等等,但仍然存在游玩安全问题、游客用餐条件差等等问题,特别是在节假日,容易形成旅游资源过度利用现象。
2.旅游信息化程度不够高。
在全球互联网时代,旅游信息已经成为了当下旅游消费者选择目的地和出游方案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我市在旅游信息化方面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没有很好地把握好目前这个机遇。
3.旅游环保措施不够到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突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市的旅游环保工作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在旅游垃圾管理、能源使用等方面需要加强。
二、关于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旅游产品、旅游提供者、旅游政策进行全面分析和思考。
具体如下:1.在旅游产品上,我市需要更注重文化旅游,发挥好黄山的文化内涵、文化元素,更好地推广我市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
2.在旅游提供者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管理和培训,使他们具备更丰富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同时要倡导旅游从业者勇于创新,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3.在旅游政策方面,我们需要从破解制约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入手,加大对旅游业的关爱程度,在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无景点旅游: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及影响研究

一
、
引言
旅游 相对 应 的全新 旅游形 式 , 种极 富存在 价值 和生 这 命力 的 新型旅 游方 式正成 为我 国旅游 的一 种新趋 势 ,
它 的兴起 是对 传统 旅游 的超越 、 形式 的背离 和实 质的
长期 以 来 , 们对 于 出游地 点及 形式 的 选择 , 人 已 经建 立 了一 些最基本 的概念性 认知 : 出游地 点的选 对 择 一般 都认 为是去 被定 义为 比较 固定 的“ 间场所 ” 空 或“ 域综合体 ” 地 的景 区( 有专 门 的经营和 管理 ) 如 具 ,
第 3卷 第 5期
21年 l 00 O月
旅 游 论 坛
Tou im rs For um
Vo . L 3 No 5
oc .. 01 t 2 0
[ 旅游市 场研 究]
无景点旅游 : 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 及影响研究
郭 文h
(. 京师 范 大学 地 理 科 学 学 院 , 苏 南 京 2 0 9 ; . 锡 商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旅 游 管 理 系 , 苏 无 锡 2 4 5 ) 1南 江 1 0 72 无 江 1 1 3 [ 摘 要] 过对“ 通 无景 点 旅游 ” 兴 起 及 对 行业 的影 响 分 析 , 为旅 游 者 消 费 渐趋 成 熟 、 闲 方 式 的 多 元化 及 理 性 回 归 、 的 认 休 旅游
回归 , 是个 体 自发形 成 的 民意表 达 , 在 改变 着 人 更 正
们 的旅游 消费 观念和 行为特 征 , 在某种 程度 上也将 对 旅游 行业 的发 展态势 产生一 定影 响 。
自然 资源禀 赋较 好 的风景 区 , 主题性 突 出的人造 旅游 景 区等 ; 对于 出游 形式 , 们 出于 “ 目的地 信息掌 握 人 对
无景点旅游对我国旅游景区开发的启示

敦煌 、泰 山、庐 山和九寨沟等旅游热点 的
住 、行 、游、购 、娱”六大要 素中 , 门票 仅
合 自己的地点 “ 驻扎 ” 来 , 下 喝茶 、吃饭 、
费用一项就 占组 团总费用的 6 % 以上。这 0
样 ,许 多觉 得门票费用过高 ,但又希望 出 游放松 的人们 ,愿意 选择无景点的 目的地 进行旅游。
村地 区的旅游发 展有 重要意 义 ,也 为 些 旅 游 目 的 地 尝 试 新 的 资 源 开 发 模
一
点涨价最 高、最普遍 的是在 2 0 年 ,这一 05
年被旅 游业 界称 为 “ 涨价年 ” ,当时 ,不仅 国内具 有代 表性的景点淡季 门票全面上 涨
变化 、独特 的风 景与物 产。
‘ 游我近的 ‘ 景新游谓景 一” 统区) 无点 是国出 旅 与所现 种的 的( 点”。“ 游传 点 全是景 旅旅新无
旅游相对应的 , 是指Nz 旅游景 区( ) l l  ̄ 点 进 行 的以轻松体验 目的地 的文化 、社会 生活 方式与 民风 为主 的一种旅游 。如 “ 山不 黄 爬黄 山, 只逛古村” “ 、 新疆 不入 喀纳斯 , 只 望大草原 ” 西安不赏兵马 俑 ,只兜小吃 、“ 街” 的旅游 , 等 与传统 的景点旅游相 比 , 它 在方式上一般不参团、 不赶 时间赶 景点 , 而 是 自由自在 、轻松舒适地在 目的地游 览风 光 、体验民俗 和生活。
愉悦 精神 的功能 。
乡 村 旅 游 的 发 展 。 乡 村 旅 游 作 为 既
古老 又 新颖 的旅 游 活动 ,逐 渐成 为 旅游
705 1 0 4)
者 的新 宠 ,广 阔的 乡村 逐渐 由旅 游 活动
的 背 景 走 向 旅 游 活 动 的前 台 ,乡村 生 态 、
论新兴乡村旅游方式之“无景点旅游”的发展

论新兴乡村旅游方式之“无景点旅游”的发展作者:赵欣彤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11期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相比较,“无景点旅游”是一种既与之存在区别又存在内部关联的新型旅游模式。
它改变了出游逛景点的传统思维定式,而是利用闲暇时间选择一个并不固定的出游目的地进行的一次新鲜的旅行体验。
在乡村旅游需求日趋个性化的背景下,这种张扬个性、无拘无束的新兴旅游方式正在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
它的兴起,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文章介绍了“无景点”旅游的内涵与形成背景,分析了其成因及特点,并以西安地区为例,在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西安“无景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
一、“无景点旅游”兴起的背景与成因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随团式旅游方式早已不能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乡村旅游业带来机遇,给旅游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旅游者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到各种旅游信息、借鉴别人的旅游经历、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旅游地等等,这逐渐改变了传统旅游方式对于旅行社的依赖。
“无景点旅游”的快速发展对于传统旅游模式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基于这种背景下,它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景区门票不断上涨国内门票涨价声音频频出现,据相关调查显示,国内5A景区门票基本都在一百元以上,这对于自行出游的游客来讲,影响较大,而“无景点旅游”却可以为游客省去一大部分门票的开销。
(二)传统景区旅游环境拥挤。
五一、十一黄金周等旅游旺季给国内知名景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许多景点都不堪重负,景区内人满为患。
“无景点旅游”可以避开这种局面,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知名旅游景区人潮拥挤的局面。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的特殊性与唯一性使得“无景点旅游”深受年轻人的追捧,其出游目的地、出游行程与出游方式的个性化和自由化成为了它最吸引人的特点。
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光需求的增加,旅游景区在当今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旅游景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旅游景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 交通拥堵随着人们对旅游景区游览需求的不断增加,交通拥堵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部分著名景区周边道路无法承受大量车辆进出,导致交通阻塞,给游客带来不便。
2. 环境破坏部分旅游景区由于人流量过大或管理不善,导致环境破坏。
乱扔垃圾、破坏自然资源等行为使得景区面貌日益恶化,长期下去也会影响到可持续发展。
3. 缺乏文化内涵一些景点过分商业化,追逐眼前利益而忽略了文化内涵的传承与保护。
这样的情况下,旅客仅仅是完成了“打卡式”旅行,无法真正感受到景区的独特魅力。
二、解决方案1. 交通优化在交通规划上,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缓解景区周边的交通拥堵。
例如,加强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以及与景区之间的连通,引导游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合理安排车流量峰值,通过实时管控和智能调度来减少拥堵情况。
2. 环境保护为了避免环境破坏,景区管理应该制定严格的环保规章制度,并对游客进行教育宣传。
同时,建立健全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系统,并增加投放垃圾桶等设施,提供便利条件给游客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3. 文化传承景区开发应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
通过编排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展览和讲解等形式,使游客了解并体验当地历史、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
同时,在商业开发中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商业化,维持景点原有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特色。
4. 提高管理水平景区管理者应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同时,在游客进入景区之前,可以设置人流量限制或时间段限制,以保证景区内不会出现过度拥挤的情况。
5. 合理疏导游客流量针对景区游客流量峰值期间的问题,可以采取分时段、错峰旅行等措施,引导游客进行合理安排。
此外,在景区周边开发一些配套设施,如停车场、餐饮服务点等,以缓解交通压力,并增加游客在周边地区的就餐、购物需求。
无景点旅游的现状和对策探析

第 4期
黄子 燕 : 景 点旅 游 的现状 和对 策 探析 无
37 1
仍 呈 现上 升趋 势 :0 8年 国 内旅游 人 数达 1 亿 人次 , 长 约 6 ; 内旅游 收入 87 9 元 , 20 7 增 国 4 亿 增长 约 1 ; 3 20 0 9年 国内旅游 人数 达 1 . 2亿人 次 , 90 增长 1. ; 1 1 国内旅游 收 入 1 0 . 2万亿 元 , 长 l . 5 ]旅游 消费 增 64i .
游方式 . 两种 观点 都涉及 到“ 非景点 ” 义 , 并未进 行 十分 明确 的界 定. 者认 为无景 点旅 游是指 异地 性 、 含 但 笔 暂 时性 、 往享受 旅游 资源 或者免 费核 心旅游 产 品的健 身 型体 育旅 游 休 闲行 为 , 前 个人 游 、 自驾游 、 租车 游 、
睐, 呈迅猛 发展 态势 . 但在 实 际发展 中暴露 出一些 问题 . 章采 用 文献 调研 、 文 数理 统计 和 案 例分 析 方法 , 对 其 进行分 析 , 出促 进其健 康发 展 的 5点措 施. 提 关于该 领 域 的研究 目前还 比较薄 弱 , 章亦 期 能为 该 领域 文 研究 提供 支持.
摘 要 :运 用 文 献 调 研 、 理 统 计 、 例 分 析 等 方 法 , 结 出 无 景 点 旅 游 具 有 休 闲 性 、 验 性 、 实 性 、 数 案 总 体 真 自由 性 、 约 性 等 特征 , 出 其 目前 存 在 的 问 题 : 全 性 难 以保 障 、 点 安 全 配 套 设 施 不 足 、 乏 专 门 救 援 机 构 、 险 节 找 安 景 缺 保
Vo1 9 NO 4 . .
J 1 2 1 u. O 0
DOI 0 3 6 /.sn 1 7 — 3 X. 0 0 0 . 1 :1 . 9 9 jis . 6 42 2 2 1 . 4 0 7
我国景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景区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承载者,位于旅游产业上游,其数量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及当地旅游业发展程度。
在这篇文章里,《正略顾问旅游景区研究课题组》将根据当前我国旅游景区的开发情况,综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症结。
一,中国景区旅游开发的现状11、景区旅游资源量大面广,景点类型较多从级别上看,目前国内的旅游景区有5A, 4A, 3, 2, A等类型。
正略咨询研究显示,截止到2018年11月份,全国旅游景区总数突破2.6万多个,全国5A级旅游景区不断增多,总数达259个,比去年多10个。
从属性上划分,中国旅游景区可划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人造主题类景观3大类。
自然景观类景区指由地貌,水体,气候和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组成,吸引人去从事旅游活动并带有鲜明天赋性质的自然景观,如黄山和九寨沟。
人文景观类景区指范围较广,种类较多的景区,其中有各类历史古迹,古代及近代大建筑,民族风俗等,都是人类活动中的艺术结晶与文化成就,如少林寺,莫高窟。
人造主题类景区以创意性游园为线索,以策划性的活动为手段,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游憩需求与选择为目的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式,如宋城,欢乐谷,迪士尼等等。
总体而言,正略咨询表示,高品质自然景观型旅游景区因其资源稀缺、不可复制等特点,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游客偏好亲近自然之湖光山色及海滨岛屿之类自然景观,文化内涵浓厚之民族,古镇风情及历史遗迹之类人文景观次之。
资料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2018年来,我国旅游景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景区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并举,传统业态与新业态齐发展。
正略咨询显示,中国景区旅游市场中休闲度假游占比增长明显。
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外出观光游为主的人数比例是32.1人,休闲度假游为主的人数是25.1人,而2017年的这两项数据是22.1人、30.1人。
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外出旅游主要是观光游的比例是12.1%,主要是休闲度假游的比例是6.1%, 2017年的两项数据是21.1%, 2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景点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启示摘要:无景点旅游是旅游发展新时期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
它强调旅游活动的休闲型和自主性,在旅游活动中也更注重多元性和人文性。
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相比,它一般表现为不参团,不以景点为游览重心,不走马观花,更注重旅游活动的自主多样和体验感知。
本文分析了“无景点旅游”的内涵、特点、及其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并根据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相应启示。
关键词: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启示固有思维模式下的旅游活动往往是单纯的参观游览旅游景点,这些旅游资源禀赋较好,交通相对便利,基础设施齐备的固定空间场所是刺激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原因。
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思维意识逐步提高,大家追求的不仅仅是参观游览,更强调旅游活动的休闲型、自主性和体验性。
无景点旅游应运而生,它作为休闲类旅游产品的典型代表,逐渐成为旅游者所追捧的一种旅游方式。
这种极具价值和生命力的新型旅游方式正在成为我国旅游的一种新趋势,看似与传统旅游的极大不同,实质是对旅游认识的良性回归,是注重旅游休闲性的体现。
一、无景点旅游的内涵与特征1.无景点旅游的内涵无景点旅游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2007年,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学界尚未出现统一的概念界定,而大多都是对内涵进行阐述。
伍延基(2008)指出无景点旅游是一种注重休闲与体验,追求无拘无束的游历,并不十分看重景点的反传统的旅游方式。
戚永晔(2008)认为,无景点旅游是不被“旅游”本身所累,选一个旅游目的地,在当地悠闲地住上几天,深入地了解异地他乡的风土人情,真正做把“外乡人”的旅游方式。
方田红等(2009)指出,无景点旅游是相对于有景点旅游提出来的,指那些不刻意、不专门游览景区景点的旅游活动。
姚磊(2011)认为,无景点旅游,即不随旅行团走马观花,不去知名景点,选择一个地方,随意而行、随性而游、随机而停。
而本文认为,无景点旅游是不以景区景点游览为中心,充分发挥游客自主性,追求体验性和休闲型,重视活动多元和人文感知的一种旅游方式。
2.无景点旅游的特征(1)休闲性游客之所以选择无景点旅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避开热门景区拥挤的人流,转而去选择相对冷门但却拥有一定质量自然资源或者人文景观的地区,放慢节奏去体验异地的闲暇时光。
通过亲近自然、感受文化,把旅游重点转移到休闲放松的过程中。
(2)自主性传统的团队旅游,所有的旅游行程都是旅行社事先安排妥当的,游客大多是被牵着鼻子走,免不了出现“下车看庙,上车睡觉”的情况。
而无景点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都由游客自己选择,时间安排也由自己掌控,游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与兴趣点来调整或变更行程,摆脱了旅行社安排的固定“景点式游览”的束缚,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3)多元性2008年前后随着各大景区的普遍涨价,旅游景点门票价格高涨的现实形势加速了无景点旅游的发展。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许多知名景点的门票票价都有20%―30%不等的涨幅。
无景点旅游的游客摒弃了传统旅游景点的游览,节省下的门票开支可以很好的分流于其它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中,比如品尝特色美食,体验市井菜场,寻访寻常百姓,了解风土人情,感受自然美景等。
游客自己能够安排时间和活动之后,无景点旅游体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4)广泛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导致自然资源的分布和人文景观的布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而传统的团队旅游往往集中于这些旅游资源禀赋良好的区域。
但是无景点旅游的目的地不仅局限于旅游资源丰富且配套成熟的市区城镇和乡村角落,也涵盖了更加广阔的尚未开发或人烟罕至的地区,从地域空间角度来讲,相比传统团队旅游呈现出地域分布的广泛性。
二、无景点旅游的发展现状和暴露的问题1.无景点旅游的发展现状在旅游者出游意识逐渐理性的背景下,休闲自主型的无景点旅游早已成为众多旅游者向往的旅游方式。
无景点旅游的主体人群虽然是学生青年和社会白领,但是这种新兴的旅行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摆脱传统旅行社游览固定景点的束缚,去到陌生的地方,放慢节奏,重视活动多元和人文感知的旅游方式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动。
无景点旅游的兴起和发展,说明了旅游者的出游意识更趋成熟,出游档次也在提升,这将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无景点旅游方兴未艾,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参与无景点旅游的旅游者青睐的不只是国内游,出境的无景点旅游也热度不减,目的地遍及韩国巴厘岛马尔代夫等地旅游者以休闲为主要目的,别出心裁尝试无景点旅游,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新鲜[1]。
自由行是无景点旅游的一个重要形式。
根据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统计,2013年,内地赴台自由行人数为52万多人次,跟团游游客为168万多人次。
2014年内地赴台湾旅游人数达到393万人次,同比增长78.6%。
其中跟团游人数达到207万,同比增长23%;自由行则上升到117万多人次,增长幅度达到125%。
内地赴台自由行人数已经超过跟团游总人数的一半,而且未来自由行人数所占比例还会提高[2]。
英敏特在2013年11月基于3000名20―49岁的互联网用户的研究表明,28%的度假者和旅伴一起负责境内旅游的计划和预订,在境外游时,这一比例上升至39%,同时,女性比男性(91%比87%)更有可能认为,对于一次愉快的旅行而言,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是非常重要的(如能自由安排行程、弹性时间安排)。
20多岁的年轻女性(82%)更倾向认为自己安排的独创路线要比走传统旅游路线更加有意思[3]。
2.无景点旅游暴露的问题(1)游客人身财产安全难以保障“无景点旅游”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由于缺乏了旅行社的安排保障,自己计划的行程在食住行娱等各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旅途中可能遇到失窃抢劫、和商家产生经济纠纷、与当地居民摩擦冲突等问题,突发事件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参团旅游。
有的游客钟爱于无人区或是山野间的户外探险旅行,这种旅行活动本来就是充满着高挑战和高风险的,在活动过程中极有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游客盲目自信,缺乏户外经验,异常天气等问题,导致了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多起户外运动伤亡案例,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的统计,2005年至2014年这十年间登山户外运动事故中的失踪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是18和329人。
与此同时,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专业的救援队伍不足;相关旅游意外保险险种单一等也是困扰无景点旅游发展的障碍。
(2)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无景点旅游的特征之一是自主性,由于单个游客流动性大而且较分散,监管部门很难妥善提醒和警示游客保护好旅游目的地的区域环境,如果游客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擅自进入生态保护区、随意丢弃废物垃圾等行为都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无景点旅游的另一特征是休闲性,即是提倡体验当地文化,与当地居民交通沟通,但对于一些文化较封闭的地区,游客的大量进入会对当地的本源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人文环境产生失衡。
由于旅游者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自己不同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旅游者消极颓废意识和生活方式,极易使旅游地部分居民失去淳朴的美德,诱发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欲望,从而败坏当地的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4]。
三、无景点旅游的发展启示1.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旅游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而作为新兴旅游形式的无景点旅游是这个朝阳产业中的一轮新曙光。
从区域角度来看,无景点旅游不一定能给旅游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应,但是因为其旅游目的地的广泛性,能使其它一些相关行业获利;游客这种自发性的分流,拉动旅游周边产业经济发展,虽然旅游景区的收入可能减少,但在减少的量可能附加于区域内的其它相关行业之中。
因此在发展无景点旅游的同时,要明确其旅游产业地位,充分考虑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内需等发面的作用。
2.对政府旅游职能部门监督管理的启示(1)游客的安全监督管理无景点旅游人群分散,不易统计,无形中更加大了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难度。
为了增强无景点旅游者的安全意识,预防事故发生,政府旅游职能部门应当通过旅游交通运输、住宿接待等各部门做好旅游统计,采取多种形式针对无景点旅游者进行深入广泛的安全宣传和教育,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旅游安全和出行指导。
另一方面,政府旅游职能部门应当优化旅游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力争在第一时间对旅游意外事故做出有效救援和善后处理。
前文提到了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多起户外运动伤亡案例,而目前我国仅有14个省市自治区共31个专业的山地救援队,相比我国日渐庞大的无景点旅游人群而言,救援队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快协助更多专业救援队伍的组建和督促保险企业推行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户外旅游保险,确保无景点旅游的良性发展。
(2)文明旅游行为的弘扬从“到此一游”之类的刻画,到攀爬雕塑照相,许多旅游地都存在游客不文明现象,游客不顾及公序良俗的行为给旅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使得旅游业出现了不协调发展。
政府旅游职能部门要发挥指导性,在加大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的同时,更要加强公序良俗原则及其功能作用的宣传和教育,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如此,国民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才能慢慢减少。
3.对旅游业发展的启示传统的旅游开发,往往是集中于旅游资源丰富,可进入性良好的地方。
通过二次加工把旅游产品呈现给游客。
而无景点旅游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个新的观点,即:未经加工的原始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也能成为旅游消费的吸引点。
原本一些被认为没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区域反而成得到了无景点旅游游客的喜爱。
在注重休闲体验的旅游目的下,旅游开发要以游客偏好为导向,提供个性化体验的旅游产品。
无景点旅游是在景区普遍涨价的背景下被推到大众面前的,它向我们展现了单一的“门票经济”是不可取的这一事实。
因此现有景区应努力寻求由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再到区域经济的转变,构建旅游产业、休闲产业集、使其成为区域经济一部分。
无景点旅游看似与传统旅游有极大不同,实质是对旅游认识的良性回归,是注重旅游休闲性的体现。
旅游企业应迅速捕捉游客消费方式的变化,激发旅游发展的新活力。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参考文献:[1]涂沁. 休闲视野下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 科技广场,2012.(11):193-196.[2]北京商报. 2014年大陆赴台自由行人数同比增长125%[ EB / O L]. (2015-01-08)[2015-07-10]. http:///article/87980.[3]旅游圈. 英敏特发布《2014中国旅游度假与假日预订流程》报告[ EB / O L]. (2015-01-26)[2015-07-10].http:///article/11774.html.[4]陈慧琳.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