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牙痛
中医论牙痛 偏方针灸齐上阵

中医论牙痛偏方针灸齐上阵
牙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症状,中医认为牙痛是由于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
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所以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宜从肾治,中医治疗手段很多,针灸按摩偏方等等,效果都很好,赶跑牙痛,轻松好胃口。
*一、中药方剂
*1、风火牙痛: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薄荷连翘方::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竹叶12克,绿豆衣12克,知母12克,生地黄15克,薄荷6克(后下),牛蒡子10克。
水煎服。
中成药:牙痛一粒丸,每次取1~2丸,填人龋齿洞内或肿痛的齿缝处,外塞一消毒小棉球,防止药丸滑脱,并注意将含药后渗出的唾液吐出,不宜咽下。
民间偏方:
(1)生石膏18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9克,荆芥6克,
防风6克,青皮4.5克,生甘草3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2)白菜洗净捣烂用纱布挤汁,左牙痛将菜汁滴入左牙?
右牙痛将菜汁滴人右牙,数量少许不宜多。
*2、胃火牙痛:清胃泻热,凉血止痛。
清胃散:黄连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牡丹皮12克,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升麻6克。
水煎服。
若胃腑积热,大便秘结。
加大黄以通里泻热。
若肿连腮颊,加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等,以清热解毒。
若胃火上蒸,灼伤血络,齿龈出血,宜选加鲜芦根、西瓜翠衣、竹叶、绿豆、丝瓜络、金银花,以清胃凉血。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牙痛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牙痛邵亚男、黎芳(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2级高职针推四班,湖南省株洲市412000)【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灸对治疗牙痛的疗效。
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对症以针灸治疗。
结论中药联合针灸对治疗牙痛有效。
【关键词】牙痛;中药;针刺选穴;牙痛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中的龋齿、牙髓炎、跟腱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等,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牙痛发作或加重,属中医学“牙宣”“骨槽风”范畴。
中医认为牙痛是由于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所以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其辨证前贤论述颇多,如《临证指南医案》认为:“牙证不外乎风、火、虫、虚,此言其痛耳。
”张景岳指出:“齿牙之痛有三证:一曰火,二曰虫,三曰虚。
”[2]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止痛是牙痛患者就诊的主要目的,也是治疗全过程的首要任务,依照“通则不痛”的原理,首先必须给邪以通畅的出路,对牙痛而言,牙齿有病变,邪才可以乘虚而入,驱邪外出,方可止痛。
邪不仅要给出路,而且要足够通畅,否则,达不到彻底止痛的目的。
其次,注意扶正以祛邪,出路通而邪不能去者,多责之以正气虚弱,不能鼓邪外出。
因此牙痛治疗以清热通络止痛为主,方中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金银花、荆芥、牛蒡子、连翘疏散风热,桔梗载药上行,薄荷、竹叶清热解毒,淡豆豉清心除烦,刺蒺藜通络止痛,细辛散寒祛风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通络止痛之功[3]。
针灸远取合谷,为阳明胃经原穴,“头面合谷收”,是治疗头面部一切疾病之首选,下关、地仓、颊车均为阳明胃经之穴,取之标本同治。
目前对牙痛的治疗常常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药,往往效果欠佳。
我们采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牙痛,疗效显著。
一、辨证治疗(一)中药治疗1、风火牙痛牙痛剧烈,呈阵发性发作,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牙龈红肿,全身常出现恶寒、发热、口渴、脉数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中医针灸口腔、牙齿疾病处方1

1、针外三关穴
2、针三重穴,四花中穴、四花下穴
3、针金营上穴、金营下穴,下泉穴、中泉穴、上泉穴
4、四花中穴点刺出血,针四花上穴。
2针灵骨穴大白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
中医针灸口腔、牙齿疾病处方1
牙痛
1、针三齿穴
2、针灵骨穴、大白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
3、针三重穴,门金穴
4、口齿神经痛引起牙痛:针外白穴、内白穴。
5、上排齿引起牙痛:小腿外侧见青筋放血,三齿穴。
6、下排齿引起牙痛:足跗上青筋放血,针三齿穴、灵骨穴。
一针治牙痛,不找合谷也有效

一针治牙痛,不找合谷也有效导读牙痛是临床常见的疼痛症状,多因牙齿和牙周局部组织疾患所引起。
一般分为火牙痛和虫牙痛两大类,火牙痛又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三种,虫牙痛即龋齿牙痛。
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所以牙龈肿痛多属胃火应清胃,牙齿松动而痛多属虚火应滋阴。
从经络学角度看,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所以下牙痛多取大肠经穴位,上牙痛多取胃经穴。
NO.1翳风治疗风火牙痛。
风火牙痛的特点是牙痛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或伴恶寒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用翳风治风火牙痛是从著名针灸专家彭静山教授《针灸秘验》一书中发现的,用于临床,常用针如止痛之效。
究其理,翳风属三焦经穴,针之可泻三焦之火,又是祛风要穴,针治牙痛可直达病所,所以对风火牙痛有良效。
翳风是三焦经的第17个穴位,在耳朵后下方,耳垂后方的凹陷中。
NO.2内庭治疗胃火牙痛。
胃火牙痛的特点是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可伴有口渴、口臭、尿黄、便秘、舌苔黄腻等胃热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
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性擅清热,又按五腧穴生克补泻法,胃经实证当取历兑,因历兑浅不好用手法,所以根据“泻井当泻荥”的原则,改用内庭,针时用泻法。
此穴对多数胃火牙痛有效,若胃火较甚,可加刺下关,颊车等穴,加服清胃散等清热泻火解毒中药,标本兼治。
同时应嘱禁食辛辣、牛羊肉等性温助火之品。
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的第44个穴位,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赤白肉际处。
NO.3太溪治疗虚火牙痛。
虚火牙痛的特点是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或夜间或性生活后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
可伴有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
多见于老年人慢性牙周病,但年轻人患虚火牙痛者也时见。
齿为骨之余,肾主骨,所以牙齿疼痛多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年老体虚、素体禀赋不足或房劳纵欲过度等,均可导致本病。
牙痛伴有热证针灸可治

牙痛伴有热证针灸可治牙痛民众大都会去看牙医,中医师秦佳铃在门诊中曾碰过牙痛患者求诊,主诉已经看过牙医,也服用过西药,还是感到很痛,甚至痛到不能睡,只要一张嘴就痛,且右脸下方有肿胀,这种情况可用针灸缓解。
秦医师指出,经诊断後针灸对侧手部的二间、合谷等穴道,然後再针灸翳风、下关、颊车、风池、迎香等穴道,後来患者回诊时主诉牙痛有所改善,不过,由於是合并西药治疗,所以不能确定针灸发挥多少效果,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自古以来中医就在治疗牙痛,因为古代并没有牙医。
秦佳铃医师进一步指出,中医认为急性下牙痛伴随肿胀微热者,研判属热证,因此,针灸时适合采用二间穴,这个穴位属大肠经;合谷穴也属大肠经,常用於头面部毛病,可以加强治疗效果,两穴合用可望疏散面口风热。
此外,针灸翳风穴能祛散风邪,此穴属三焦经;针灸下关穴能够清解阳明热盛,同时还可以改善张口的问题,此穴属胃经;针灸颊车穴可以治疗口腔或脸部病症,这个穴位属胃经。
针灸风池穴可望祛风解表,这个穴位属胆经,适用於五官疾病;针灸迎香穴能够清热,这个穴位属大肠经,适用於鼻病、牙痛等病症。
【记者郑绵绵/台北报导】中医师陈潮宗表示,牙龈肿痛容易发生在蛀牙附近的牙龈处,严重时,红肿可能连及腮颊、下颚等处。
中医可配合「清热解毒」,搭配「补气益血」著手内服调养。
中医师陈潮宗表示,牙龈红肿痛,常见多发於龋齿周围牙龈,初起齿龈红肿,坚硬,掀热疼痛,遇冷则痛稍减,咀嚼时痛甚,渐渐形成脓肿,有牙齿高起的感觉,叩诊患牙疼痛难忍,脓肿溃後肿痛减轻。
严重者可能使红肿连及腮颊、下颚等处。
全身可能伴随有寒热、头痛,口苦,舌红苔黄厚,脉红数。
陈医师表示,内服调理用药上,可配合清热解毒,选用五味消毒饮。
若胃火偏盛者,宜清胃泻火,可选用清胃汤。
而排便密结者,可加大黄,玄明粉。
若久治不愈,反覆溢脓,疮口不收者,宜补气益血,托里排脓,可选用托里消毒散、八珍汤等。
牙痛的蜂针疗法

牙痛的蜂针疗法廖子俊;朱万云【期刊名称】《蜜蜂杂志》【年(卷),期】2014(034)001【总页数】1页(P后插12)【作者】廖子俊;朱万云【作者单位】湖南桃源县城莲花湖东路墨缘蜂疗研究室,湖南桃源415700;湖南桃源县城莲花湖东路墨缘蜂疗研究室,湖南桃源415700【正文语种】中文牙痛是口腔科常见的病症之一,根据牙痛的性质、部位、病程、持续时间与外界刺激等可分为风火牙痛、风寒牙痛、胃火牙痛和虚火牙痛。
中医治疗牙痛往往只用传统的针灸就能解决问题。
对于实火牙痛,一般针灸大肠经的合谷、曲池和手三里,再加上胃经的内庭,胆经的风池。
合谷是治疗实火牙痛的特效穴,能疏风解表,镇痛通络;曲池是大肠经的合穴,连接大肠经气,深入到大肠的穴位,最能清热排毒;手三里可以调理胃肠,消肿止痛;内庭能够通调腑气,清胃止痛;风池可以祛风解表,消除肿痛。
如果是虚火牙痛,只要针灸肾经的太溪,肝经的行间和太冲就能起到效果。
太溪能够滋阴补肾,调理冲任;行间可以泻火清热,理气镇痛;太冲可以泄热理血,平肝镇惊。
采用蜂针疗法治疗牙痛就是用活蜂蜇刺上述穴位,能起到镇痛消炎,修复组织的作用。
典型病例:2010年夏天,笔者邻居李某,饭后牙齿开始剧烈疼痛,满脸通红。
观察其牙龈鲜红,胃火很盛,为实火牙痛一类。
于是用活蜂试蜇手三里,半个小时后,无过敏反应。
接着蜇合谷和曲池两穴,等到蜂针的疼痛消失后,牙痛也随之治愈。
黄某,男,65岁。
患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隐隐作痛,牙龈微红肿,牙龈肉萎缩,咬物无力,午后疼痛加剧,伴有咽干舌燥,五心烦热,这是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的表现。
试蜇后确定无过敏反应,选刺太溪、太冲和行间3穴,每天1次,每次3针,第2天疼痛止住,蜇完1个疗程后(10次),便已痊愈。
中医针灸治疗牙痛效果如何

中医针灸治疗牙痛效果如何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由此可见牙痛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会造成多大影响。
牙痛真的是别人感受不到的但是却痛到不能吃饭,甚至严重了连话都不能说的,简单的吃止痛药是暂时的,并且是药三分毒,吃多了药物对我们的身体也不好,我们也不敢吃那么多.目前针对牙痛的治疗方法较多,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使用镇痛消炎等西药进行治疗,但是从实际的治疗来看,所取得的效果欠佳,很难发挥立即止痛的治疗效果,并且病人对药物具有依赖性,经常会出现停药后又出现疼痛的症状,使病人承受巨大痛苦。
而中医针灸治疗牙痛具有独到见解,下面详细进行介绍。
1.中医对牙痛的认识牙痛是指引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以牙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口腔疾患症状,多见于西医的牙周炎、牙髓炎、龋齿以及牙本质过敏,当牙齿遭受冷热、酸甜等刺激后,可导致疼痛发作或症状加剧。
中医学将牙痛归属于“牙宣”“牙槽风”等范畴,依据辨证分型,通常可将牙痛主要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等类型[1]风火牙痛:此种牙痛多见于初期根尖周炎以及急性牙髓炎,病人牙痛呈现的主要特点是遇风发作或症状加重,遇冷时疼痛减轻,遇热加重,牙龈红肿,还可同时伴有口渴、恶寒以及发热等症状,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胃火牙痛:此种牙痛多见于化脓性根尖周炎以及冠周炎,病人疼痛剧烈,牙龈红肿程度严重,部分病人还会出现溢脓的症状,还可同时伴有口臭、口渴、便秘、尿黄等胃热症状,舌红苔黄,脉滑数。
虚火牙痛:此种牙痛多见于慢性牙周病,老年人为高发人群,有时也见于年轻人。
病人牙齿多为隐隐疼痛,且疼痛多为间歇性发作,白天的疼痛程度较轻,而在午后或者夜晚时的疼痛程度加重,牙龈不存在明显的红肿,但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缩,多伴有牙齿松动症状,咬东西时感觉无力,或者出现牙龈出血症状,患者还会同时伴有口干咽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阴虚火旺症状,舌红苔少,脉细数。
2.牙痛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案从整体观念出发,中医认为牙痛的产生与肾虚火旺、外感风邪以及胃火炽盛等原因所造成的,病人接受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止痛,因此遵循“不通则痛”的原理,应当注意驱邪外出、扶正祛邪以及清热通络为主。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牙痛136例疗效观察

d f e c nc m ai n P< . 1 . n cmp r o f h f c —t eo n l s e en t ogo p t ie n ei o p r o ( 0 0 ) I o a sn o ee et i f ag i b t e w u , e fr s i t f m a ea w r h
,
・
临 床研 究 ・
中药 联 合 针灸 治 疗 牙痛 16例 疗效 观察 3
赵 彤 彤 【 摘要 】 目的 观察 自拟大黄蒺藜细辛汤联合针灸治疗牙痛 的临床疗效 。方法
汤联合针灸治疗 , 3d为 1个疗程。结果
16例病 例随 3
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 每组 6 。对照组采用甲硝唑 、 8例 布洛芬治疗 , 治疗组采用 自拟大黄蒺藜 细辛 对 照组治疗后 总有效率为 5 .9 , 5 8 % 治疗 组治疗后 总有效
率 为 9 .8 , 组 比较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11 % 两 差 P< . 1 。两 组 止 痛 起 效 时 间 比较 , 疗 组 明 显 优 于 对 治 照 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两 组 止 痛持 续 时 间 比较 , 差 P< .5 ; 差异 无 统 计 学 意义 ( > .5 。结 论 P 00 )
【 src】 O jci T be eteci cle i c nto ah r t i e Abtat bet e oo sr h l ia fc yo ot cet ae wt sl r a d v v n fa h e d h f—pe r pe
d h a gji i nd c c o o bn dw t a u u cue n x u t n M eh d 16 c ss e n o a u n l x i e ot nc m ie i c p n tr a d i x i h moi s o . t o s ae r r d m— b i 3 w e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牙痛
邵亚男、黎芳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2级高职针推四班,湖南省株洲市
412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灸对治疗牙痛的疗效。
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对症以针灸治疗。
结论中药联合针灸对治疗牙痛有效。
【关键词】牙痛;中药;针刺选穴;
牙痛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中的龋齿、牙髓炎、跟腱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等,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牙痛发作或加重,属中医学“牙宣”“骨槽风”范畴。
中医认为牙痛是由于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齿
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所以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其辨证前贤论述颇多,如《临证指南医案》认为:“牙证不外乎风、火、虫、虚,此言其痛耳。
”张景岳指出:“齿牙之痛有三证:一曰火,二曰虫,三曰虚。
”
[2]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止痛是牙痛患者就诊的主要目的,也是治疗全过程的首要任务,依照“通则不痛”的原理,首先必须给邪以通畅的出路,对牙痛而言,
牙齿有病变,邪才可以乘虚而入,驱邪外出,方可止痛。
邪不仅要给出路,而且要足够通畅,否则,达不到彻底止痛的目的。
其次,注意扶正以祛邪,出路
通而邪不能去者,多责之以正气虚弱,不能鼓邪外出。
因此牙痛治疗以清热通络止痛为主,方中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金银花、荆芥、牛蒡子、连翘疏散风热,桔梗载药上行,薄荷、竹叶清热解毒,淡豆豉清心除烦,刺蒺藜通络止痛,细辛散寒祛风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通络止痛之功[3]。
针灸远取合谷,为阳明胃经原穴,“头面合谷收”,是治疗头面部一切疾病之首选,下关、地仓、颊车均为阳明胃经之穴,取之标本同治。
目前对牙痛的治疗常常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药,往往效果欠佳。
我们采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牙痛,疗效显著。
一、辨证治疗
(一)中药治疗
1、风火牙痛
牙痛剧烈,呈阵发性发作,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牙龈红肿,全身常出现恶寒、发热、口渴、脉数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8克,连翘18克,牛蒡子10克,竹叶10克,荆芥10克,白芷10克,知母10克,生地15克,僵
蚕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
2、胃火牙痛
疼痛剧烈,牙龈与颜面部红肿,或牙龈溢脓、牙龈出血,有时张口困难,同时可见头痛、口渴、口臭、尿少、便秘、发热、舌苔黄腻等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炎。
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痛。
方用清胃散加减:黄连1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升麻6克,黄芩12克,生石膏30克,连翘15克,白芷10克,细辛3克,大黄6~12克。
素体阴虚者,可用玉女煎加地骨皮、玄参。
3、虚火牙痛
牙根浮动,隐隐作痛、牙龈微红肿或不红肿、牙龈萎缩、咬物无力,食后疼痛较重,痛牙高起、咽干颧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常用中药:玄参、牛栀、当归、生地、丹皮、知母、黄柏、熟地、山萸肉、山药、荆芥、外用乌梅一粒、甘草、冰片各少许研磨为丸、含口中涎流出、痛即止。
(二)毫针疗法
毫针治疗牙痛多注重辩证取穴,根据牙痛性质,部位的不同选取相应经脉的腧穴进行治疗,对于牙痛的急性期干预效果较好。
高光宏针灸配合中药含漱治疗急性牙髓炎。
针灸取穴:合谷、颊车、内庭、下关强刺激用泻法。
随证配穴:遇风遇热加重者配外
关、风池;前三齿上牙痛配迎香、人中,下牙痛配承浆;后五齿上牙痛配加颧髎。
下牙痛配翳风、大迎。
(三)腧穴特种疗法
王兵等电针合谷穴治疗牙痛。
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先行毫针刺,运行得气后毫针与电针仪的负极连接,电针仪的正极结在电极板上,作为无关电极,治疗组固定在同侧下臂内皮肤上,刺激强度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
(四)风热侵袭
【诊断要点】牙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得冷痛减,受热加重,牙龈肿胀;形寒身热,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处方】风池、外关
(五)胃炎上蒸
【诊断要点】牙痛剧烈,牙龈红肿或出脓血,得冷痛减,咀嚼困难;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或滑数。
【处方】二间、内庭
(六)虚火上炎
【诊断要点】牙痛隐隐,时作时止,日轻夜重,牙龈暗红萎缩,牙根松动,咬物无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嫩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太溪、照海、悬钟
二、结论
由上述综述可见,许多研究者在应用针灸治疗口腔科牙痛证方面做了许多临床观察和研究,也找到很多有效穴位的针刺点,但对于具体哪一类型牙痛针灸有特效及哪些病因造成的牙痛证更有
效还较少研究。
同时,在应用针灸治疗牙痛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治疗引起牙痛证的原发病灶。
牙痛的发生原因很多,应针对不同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注意口腔卫生,避免过度的硬物咀嚼和冷、热、酸、甜等刺激。
三、参考文献
[1]李小刚.清胃散和玉女煎配合针灸治疗牙痛2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4):46.
[2]吴芳芳,吴瑾,刘拉娣.中西医结合治疗牙痛临床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8):21.
[3]万成林.针药结合治疗牙痛124例[M].上海针灸杂志,2000,19(1):36.
[4]杨卫国,房俊.针灸治疗牙痛630例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02,17(6):21.
[5]林茜,竺海玮,李万瑶.针灸治疗牙痛痛症概括[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12):47.
[6]吴迎涛,刘立安.针灸治疗牙周炎临床研究进展[M].中国针灸,2007,27(8):620.
[7]赵彤彤.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牙痛136例疗效观察[J].世界中
西医结合杂志,2011,6(1):48.
[8]刘丽,李文丽.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牙痛90例[J].江西中医药,2006,37(281):46.
[9]高光宏.中医治疗急性牙髓炎25例[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 001,8(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