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
名人孔子的故事

名人孔子的故事名人孔子的故事1战国期间,孔子及他的弟子常常到其余国家游学。
那次,孔子到晋国游学。
途中,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就要到临。
于是,子路就去处邻近的一户人家借伞,但是,这户人家生活贫困,假如是雨天,要么不出门,要么摘莲叶或芋叶挡雨,根本用不起雨伞,更别说有雨傘能够借给他人了。
子路一脸无奈,只能无功而返。
子贡听闻子路借不到伞,便毛遂自荐地再次去借伞。
他到达此外一户人家,见房舍齐整,牛羊成群,鸡鸭绕户,心中暗暗地喜,这下必定能借到了。
但是这家主人看到是陌生人,语言又不通,不过一个劲儿赶他走,子贡根本没有机遇与他沟通,只能绝望而归。
正在大家束手无策之际,子路忽然说:“先生,子夏家就在邻近,我们到他家去借伞吧。
”孔子一听,连忙摇摇头说:“不要去!不要去!”子路焦急地说:“先生,我们连续去了两家,都借不到伞。
子夏是你的弟子,必定能借到。
”孔子捋着胡须,轻轻一笑,说:“我们仍是到此外一家去借吧。
”说完,孔子率领子路他们,持续向下一户人家走去过后,子路请教孔子,孔子感触地说:“子夏是个护财的人,假如看到是老师来借伞,就会牵强借给我,但他内心会很难过;假如他不借,他人就会说他小气,说他不敬爱师长。
我不去借伞,既能够让他不难过,又能够保全他的名望,何乐而不为?”子路如有所思地址点头。
在与人交往时,情愿自己多受点苦,也不牵强他人做其不肯意做的事,也要保护他人的名誉,这正是孔子被后代尊称为“圣人”的原因之一。
名人孔子的故事2一日,孔子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
弟子曾参、子贡,坐在外厅,侧耳聆听。
一曲终了,只见曾参自言自语道:“咦!怎么会是这样呢?老师的琴声里,怎么会表露出,贪狠邪僻的情调呢?琴音中,趋利不仁的滋味,怎么会这么严重呢?”对曾参所说的话,子贡在内心,也认为然。
可是,他没接曾参的话,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内走去。
孔子见子贡进来,面有犯难进谏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说话。
子贡便将方才曾参所说的话,照实报告。
孔子听完子贡的话,对曾参赞美不已。
孔子的故事50字(通用23篇)

孔子的故事50字(通用23篇)孔子的故事篇1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为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
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
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
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
孔子的故事篇2孔子的弟子公孙赤,有一天出使齐国,冉求(冉有)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所以,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才是君子真正的态度。
孔子的故事篇3宰我问道孔子。
他说:“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面掉下去一位仁人,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下去呢?君子是可以到井边去救人,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君子做事,要从符合理性精神的现实逻辑出发。
即使他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仁,也要保持充分的理性,可以利用,但绝不能上当。
要用充分理性的精神去生活,成全了自己也就是成全别人。
孔子的故事篇4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
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
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
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孔子的故事篇5孔子的一生,充满了色彩,他不理学生是好是坏,他只想羧绾谓毯盟。
孔子的小故事【经典9篇】

孔子的小故事【经典9篇】孔子的小故事篇一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孔子一直是后世人景仰的对象,他常常被后人供奉于庙堂之上,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他是圣人,是高呼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一生挚友;是”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的鹤发老者;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学者。
他是平凡人,又是如此伟大。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
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纥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身处乱世却能够坚持践行自己的主张,孔子的精神和勇气实在是令人佩服。
古来圣贤皆寂寞,他们异于常人之处就是要承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寂和苦闷,就算千夫所指,就算穷途末路,也要坚持把“仁”推行到底。
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年代,他为了让更多的穷人孩子能够读书,在年轻的时候建立了第一所私学,广招学徒,一时之间竟也誉满乡里,成为德高望重的万世之师。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乱连连国家尚且不能自保,人民自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生存的第一条件是食物,粮食对于战乱中的人民是极其珍贵的,连饭都吃不起何谈国家政治。
因此,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受学生,学费就是“束修”,也就是肉干。
要知道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春秋战国,能吃到粗茶淡饭已经很不错了,能吃到鱼、肉更是难上加难。
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原因让孔子三月不知肉滋味?据《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齐国,听到舜的音乐“韶” ,三月不知肉味。
这里并不是说,孔子失去了味觉和嗅觉,更不是他三个月不知道肉放在哪里,找不到肉吃,以致不知道肉的味道。
而是说孔子他听到舜的这首音乐以后,他的思想就定在无邪这个境界,他在这个境界定了多久呢?三个月。
名人孔子的故事精选7篇

名人孔子的故事精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名人孔子的故事精选7篇名人孔子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一点_孔子的真实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一点_孔子的真实故事在古代如果说一个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那么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令人敬佩的。
而我们的孔圣人就是这样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一点,供大家参考。
孔子的故事1圣者情怀一次,孔子北游农山,随从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渊。
来到山顶,孔子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
此情此景,同学们,何不在此说说,各自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子路见老师说得如此感慨,便率先回道:“子路不才,愿有一天,遇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旌旗飞扬,席卷大地;战鼓钟声,响彻云天。
白羽箭,如月光倾洒;赤羽箭,如日光飞动。
此时,唯有我子路,能率领众军,英勇驱敌,一鼓作气,夺回千里失地。
而子贡与颜渊两为同学,可作为我的随从高参。
”听了子路的豪言壮语,孔子点评道:“壮哉!勇士,一个奋不顾身的雄杰。
”子贡看着踌躇满志的子路,笑了笑,然后轻步上前,洒然说道:“子贡不才,愿有一天,见齐国与楚国合战于苍莽原野,两军对垒,实力相当。
正当旌旗相望,战尘相接,千钧一发之际,我子贡,身着白袍白冠,从容游说于白刃之间,不费一兵一卒,顿解两国纷争。
此时,子路与颜渊两位同学,可为我临阵助势。
”“俊哉!辩士,一个神貌若仙的英才。
”孔子点头称赞。
颜渊听完子路、子贡的述说,站在后面,继续静默无语。
孔子见此,便对他说:“颜渊!过来。
你难道就没有理想可说吗?”颜渊近前回道:“文事、武功,两为同学都已说得很好了。
我哪里够资格,参与其中?”“不是吧?”孔子笑着道:“你似乎对他们,不敢恭维。
但说无妨”颜渊沉吟了一会,说道:“我听说,咸鱼与兰花,是不能放在同一个筐子里收藏的。
尧舜与桀纣,也是不可能在同一个国家里,共理政事的。
两位同学的志愿,与颜回理想,是有差异的。
颜回希望:自己能在一个小国,辅佐一位圣明的君主。
使君主在上,可道应天下;使臣子们在下,能德化群生。
百姓讲信修睦,人民安居乐业;兵器铸为农具,城池复为良田;怀恩近邻,柔接远方;周边各国,无不感召德义,寝兵释战;天下从此,无斗战之患。
孔子的故事精选40则

孔子的故事精选40则中国的历史就是孔子思想的影响史.《四书五经》成了学校的教科书,我们都应该熟记,下面是一些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孔子和他的弟子,和他的家人,友人,孔子的思想,孔子的佳话向来不断被传扬,这些故事既能增长知识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1、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2、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4、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孔子的故事精选5篇

孔子的故事精选5篇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孔子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孔子的故事1在很久之前,孔子路过一个地方,正巧前面有一条河,没成想他们还没走过去呢,就有人掉进了河里面。
孔子的徒弟会水,下去就把人给救了上来,而这件事也是轰动了整个村庄。
落水的人家人闻讯赶来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对救命之恩的感谢,就把自己家的一只牛给了孔子的徒弟。
后来这片村庄就开始流传孔子教导无方的话,说是:救人一命还收人家的钱财。
这事情不知道怎么样又传回了孔子的耳朵里面。
孔子见自己的徒弟还是有些伤心的,就对徒弟说他做的很对,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被救的人家心里好受,也可以推动更多的人愿意去救人,这是一件好事。
这番言论没过多久又传回了那个村庄,曾经对此事进行过抨击的人都不再议论了,孔子就这样用客观的做事方法推动了好事。
孔子的故事2在春秋的时候,孔子经常会带着自己器重的几名弟子周游别国,来传扬他的思想还有政治主张。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打算去晋国,在路上行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孩子在路上玩碎石子,挡住了这一行人的去路。
孔子说:“小朋友你是不应该在路中间玩石子的,这样会挡住车的去路。
”小孩指了指自己的石子堆对孔子说:“老先生,您看到我搭的是什么了吗?”孔子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发现小孩子搭建的是一座城堡。
孩子接着就说:“现在您看到我在搭建什么了,那到底是应该车让路给城,还是城让路给车呢?”孔子一下子被问的不知道怎样回答了,他发现在这交流中,孩子一直保持着礼貌的问答,就问了小孩子名字,小孩子也如实告诉了孔子。
在交流中,孔子知道了孩子才七岁,孔子转头就跟自己弟子讲:“这孩子如此小就能够懂得礼数,也是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啊。
”孔子的故事3众所周知,孔5261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时也是一位音4102乐家,既会唱歌,又会1653弹琴作曲。
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
孔子的故事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

孔子的故事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篇一: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
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篇二: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
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关于孔子的小故事篇三: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论语。
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会关系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 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关于孔子的小故事篇四:以强凌弱凭借强力欺负弱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故事》教学设计海门市通源小学徐勇一、作品解读李长之写作《孔子的故事》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同时,作者选取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角度写作孔子——孔子的故事——“我们讲孔子的故事,主要是想使大家看一看孔子在当时是怎样生活的,以及当时的人是怎样看待孔子的”。
所以,当我们读完全文,我们会认为这是一本通俗读物,但是作者却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于相关史料的取舍上都做到有根有据,一丝不苟。
全文从孔子的幼年开始,逐渐过渡到学习成长,从事教育事业,开展政治工作,周游列国,专心从事教育事业,在叙述方式上尽量客观地讲述孔子的生活,但是作为批评家,作者还是不忘在叙述之余发表三言两语的短论。
《孔子的故事》往往引用《诗经》和《论语》上的话,作者把它们译成流畅生动的现代汉语,不仅准确地转译了原意,而且将口吻神态也惟妙惟肖地传递了出来,令人回味无穷。
二、设计意图《孔子的故事》是一本人物传记,所以我们把设计意图定位在了解孔子的人生轨迹,把握孔子是如何一步步地从“孔丘”成为“孔子”的,紧紧把握关键节点上对其产生影响的人或者故事,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为孔子撰写小传。
三、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的一生,把握其人生轨迹。
2.感悟在关键节点上对孔子产生影响的人或者故事,从中获取启示。
3. 为孔子撰写人物小传。
四、教学过程(一)导读课1.了解作者(1)投影出示:图片(李长之)(2)认识他吗?说说自己对李长之的了解。
(3)交流资料:李长之(1910--1978年),原名李长治、李长植,笔名何逢、方棱、棱振、张芝、梁直。
利津县城区庄科村人。
1910年10月30日生于书香门第,清华大学毕业。
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
2.了解作品(1)你知道他都写过哪些作品?主要作品包括《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迎中国的文艺复兴》、《苦雾集》、《梦雨集》、《陶渊明传论》、《中国文学史略稿》、《李白》、《孔子的故事》等。
(2)你读过他的哪部作品?你对这些作品有什么自己的看法?(指名交流)(3)李长之最善于进行传记式的批评,他善于把“人格和风格互相辉映阐发,感同身受地进入文学世界,引领读者深入地把握独特的生命,把生动的人格形象写下来”。
而讲述孔子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使得李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绘声绘色地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生平事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3.了解《孔子的故事》(1)今天,老师带来了其中的一本《孔子的故事》。
(2)读了题目,你能大概猜想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吗?(3)关于孔子,你有什么了解?(交流、分享)(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现在,就让我们怀揣着对圣人的敬意,开始这一段神圣的“寻孔”的历程吧!4.了解方法(1)这是一本人物传记,与平时所读的科幻小说、童话故事、诗歌散文有很大的不同。
你觉得我们读的时候要关注什么?(2)同桌交流,寻找合适的阅读关注点。
(3)全班总结:(相机板演)a.了解书中人物的人生轨迹,能把握基本事实.b.分析人物形象:性格、品格、情感等,把握人物性格、品格、情感与典型事件之间的关系。
c.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的处理意图。
d.关注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评价,探讨传记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二)推进课《孔子的故事》海门市通源小学徐勇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读《孔子的故事》。
通过阅读,你知道孔子的原名叫什么吗?(学生板书:孔丘)后来为什么叫他孔子呢?(子是古代对有学问、道德高尚人的尊称)比如孔子、老子、孟子等。
《孔子的故事》是一本人物传纪,人物传记是一种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形式。
阅读人物传记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住两点:了解人生经历、感悟人物形象。
了解了孔子的一生,我们会发现在他的一生中的不同阶段,总会有一些故事发生,这样的故事影响着孔子,改变着孔子,使得他一步一步地从孔丘成为孔子。
那么,读完这本书,哪些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学生交流)好的。
看来大家读得非常用心。
徐老师和大家一样,也对其中的一些故事印象深刻。
(出示:《叫花子的故事》、《孔子与老子的故事》、《孔子离开鲁国的故事》、《丧家狗的故事》、《孔子教育弟子的故事》)谁来讲讲《叫花子的故事》?(学生讲述)1.《叫花子的故事》出示:父母的结合不符合当时的礼仪,孔子的母亲一直过着不称心的日子,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迫于压力,连丈夫埋葬的地方也一直没告诉过孔子,他们的日子一直很贫穷。
孔子17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有一次,孔子穿着孝服去参加一个贵族的宴会,被门口的管家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
你走吧!”孔子只好退了下来。
(1)这个故事对于童年时期的孔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吗?(学生交流)预设出示:孔子从小时候起,多懂得了一些人的脸色,多感受了一些人情的冷暖,于是养成了谨慎小心的性格,很敏感,很善于应付人,并习惯于遇事有所思索,总之有点早熟吧。
当然,由于孔子后来不断的锻炼,他并没有因此流入孤僻和冷酷。
这就是作者李长之对孔子童年的评价。
孔子就是在这样的童年中长大了。
2.《孔子与老子的故事》《叫花子的故事》讲完了,由于刻苦学习,这个叫花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
就在这个时候,孔子拜访了一个人,他就是老子。
谁来讲讲《孔子和老子的故事》?学生讲述(1)你觉得在这次会见中,老子对孔子的影响是什么?预设:a.这一次会见,对于孔子是极其有益的,这时的孔子还在壮年,在求知和修养方面,积极热情有余,但是不免有些急躁、粗枝大叶,仿佛还需要更阔大的胸襟,需要在精神层面上更加丰富一点,还需要从更高的眼界对自己所已经获得的学识技能加一番审量。
而在这些方面,老子恰是有资格对孔子有所助益的。
b.孔子想老子请教了很多东西,甚至就是孔子所熟悉的礼数方面,也证明老子比他懂得多。
c.老子送给孔子三句话:第一,不要把古人的东西看得太死。
第二,要顺其自然。
第三,要戒骄戒躁。
(2)小结: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经说过:老子比孔子略胜一筹。
所以,这次经历对于孔子来说,学到了很多,从此以后,孔子变得更加成熟了。
在他的辅佐下,鲁国的实力日益强大,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却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3.《孔子离开鲁国的故事》学生讲述(1)孔子为什么要离开鲁国呢?预设:在孔子的辅佐下,鲁国的国力日益强大,这样就使得邻国齐国恐惧了,于是用离间计离间了孔子与鲁定公的关系,再加上季桓子也担心孔子就这样发展下去会把自己的势力削弱,所以也开始冷淡孔子。
(2)你觉得孔子应该离开还是留下?(辩论一下)预设:a.离开:既然得不到信任,还是离开。
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b.留下:自己的理想还没有实现,绝对不可以轻言放弃。
(3)小结《战国策》中有一句名言:士为知己者死。
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孔子就是这样的“士”,现在既然所处的环境中没有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他既然决然地选择离开。
这件事情对于孔子的打击是很大的,他伤心地离开了鲁国,一身本领无处施展,满腔热忱无人理解,所幸的是还有他的弟子们陪伴着他。
就这样,孔子和弟子们开始了长达14年的漂流生活,历史上称之为“孔子周游列国”。
4.《丧家狗的故事》在孔子周游列国的过程中,他先后来到了卫国、匡城、晋国、宋国、陈国、楚国等七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丧家狗的故事》,谁来讲讲这个故事吧?出示: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与孔子失散了,他很着急,逢人便问:于是有人笑嘻嘻地告诉他:“我看见东门有一个人,长得很体面,两腮像尧帝,脖子像有名的法官皋陶,肩膀像大政治家子产,腰以下又像治水的大禹,不过还短三寸就是了。
样子很狼狈,像条丧家狗呐。
”孔子听了笑道:“一个人的长相是不足为凭的,说我像条丧家狗,倒一点不错!一点不错!”(1)孔子为什么说承认自己像条丧家狗呢?预设:此时孔子狼狈的样子的确蛮像的,另外孔子不能回到鲁国,就像一只没有家的狗,虽有一番爱国之心,却报国无门,但是从中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孔子乐观豁达的心态。
(2)小结:经过了14年的奔波,孔子终于回到了家乡鲁国。
经历14年的风风雨雨,孔子终究认识到教育才是自己真正的使命,所以他把剩余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了教育上,终于成为一代圣人。
谁来讲讲孔子教育弟子的故事?5.《孔子教育弟子的故事》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
”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子路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
”(1)这个故事中孔子的教育方法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因材施教。
(2)你喜欢因材施教的老师吗?为什么?故事暂时先讲到这里,通过这些故事,你觉得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交流)下面,根据你的读书心得和课堂收获,为孔子写一个人物小传。
(200字左右)预设: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了,由于孔子父母的结合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纳,所以孔子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但是贫寒的生活却激发了孔子的斗志,他勤奋学习,博学多才,又得到了老子的指点,在教育和政治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14年的游学生活,孔子明白了教育才是自己的本行,将近70岁的孔子,从此专心教育弟子,编写《春秋》,整理诗歌和音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同学们,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该多读一些人物传记,从中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
下一阶段,徐老师推荐大家阅读《平民英雄林肯》、《我的一生——安徒生自传》这两本人物传记。
下课!板书设计:孔子的故事孔丘——孔子传记了解人生经历感悟人物形象(三)延伸课1.赏析电影《孔子》(1)孔子的故事已经被拍成电影在世界各地上映,而孔子的名字也因此走进了千家万户。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欣赏影片《孔子》(3)写观后感,交流分享。
2.选择《孔子的故事》相关片段,排演话剧。
(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话剧(2)班级展示(3)评选优秀表演奖作者简介徐勇,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
“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个人”、“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海门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海门市书香教师”、“海门市骨干教师”。
《设计情致作业润泽灵动童年》、《浅析小学生默读训练策略》等二十篇余论文发表于省市级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