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精选5篇
孔子的故事50字(通用23篇)

孔子的故事50字(通用23篇)孔子的故事篇1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为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
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
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
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
孔子的故事篇2孔子的弟子公孙赤,有一天出使齐国,冉求(冉有)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所以,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才是君子真正的态度。
孔子的故事篇3宰我问道孔子。
他说:“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面掉下去一位仁人,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下去呢?君子是可以到井边去救人,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君子做事,要从符合理性精神的现实逻辑出发。
即使他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仁,也要保持充分的理性,可以利用,但绝不能上当。
要用充分理性的精神去生活,成全了自己也就是成全别人。
孔子的故事篇4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
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
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
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孔子的故事篇5孔子的一生,充满了色彩,他不理学生是好是坏,他只想羧绾谓毯盟。
孔子诚实故事(大全5篇)[修改版]
![孔子诚实故事(大全5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830aee6c175f0e7dd13708.png)
第一篇:孔子诚实故事孔子诚实故事不知为不知孔子一辈子勤于学习,知识渊博,后人尊称他为圣人。
其实他本人还是很诚实,很谦虚的。
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一次,孔子到齐国去,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辩论。
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凉飕飕的,一点也不热;可中午的太阳却像开水一样烫人,这不就说明早上太阳距离我们远,中午太阳靠我们近吗?”另一个争辩道:“不对!早上太阳又大又热,就像车顶上的篷盖那么大;可到了中午,太阳就变小了,顶多也不过菜盘那么大,近的东西大,远的东西小,这是普通常识。
”两个孩子争得不可开交时,抬头看见两个大人站在现前,就问那位年长者“你是谁?”年长者回答:“我叫孔丘,是鲁国人。
”一个孩子高兴地说:“噢,原来是孔夫子呀,听说你很有学问。
就请你评一评,看谁说得对。
”孔子老老实实地承认:“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以后我向理解学问的人请教一下,再来回答你们吧。
”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人家都说孔夫子是个圣人,原来也有回答不了的问题呀!”孔子望着笑着离去的孩子,对身边的学生子路说:“在学习上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只有抱着这种诚实态度,才能学到真正知识。
”第二篇:诚实守信故事有关诚信的成语抱诚守真抱柱之信达诚申信表里如一诚心诚意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开诚布公一诺千金拾金不昧推心置腹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光明正大海枯石烂讲信修睦竭诚相待开诚相见开心见诚传守不渝口血未干披肝沥胆披心相什剖心析肝歃血为盟推诚相见推诚不饰物微志信心虔志诚信誓旦旦信以为本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一言之信以诚相见忠信乐易诚信寓言故事:诚信的花朵有一个国王因为没有孩子,就想找一位诚实的孩子做王子。
他对前来应招的孩子们说:“今天给你们一粒种子,三个月后,看谁能给我种出最美丽的花,谁就是王子了。
”三个月过去了,聪明的或伶俐的孩子们捧着一盆盆五彩的花儿,前来参加最后的竞争。
只有一位小孩盆中空空、泪眼涟涟:“尊敬的国王,我每天辛勤的浇水,细心的施肥,即使睡觉,也把花盆搂在怀里,但是,我却什么也没种出来……”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诚实的王子呀,你不会种出任何的花草,因为我给你们的,都是炒熟的种子呀!”故事中,孩子靠诚实做了王子。
最全的孔子故事【七篇】

最全的孔子故事【七篇】最全的孔子故事(篇1)在我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对孔子的了解,仅限于读过的一些格言,知道他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暑假里,我读了李长之的著作《孔子的故事》。
这在我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对孔子的了解,仅限于读过的一些格言,知道他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暑假里,我读了李长之的著作《孔子的故事》。
这本书讲述了孔子在当时的行为,以及人们是怎样对待孔子的。
从中,我对孔子的生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他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孔子的祖先在宋国,是贵族的后代,后来渐渐没落。
因为孔子的父母结婚不符合当时礼制,受人歧视,孔子渐渐养成一个谨慎小心、敏感、善于应付人、遇事有所思索的性格。
由于后来刻苦学习,孔子渐渐成为一个博学多能的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孔子周游列国,希望在各国推行他的治国政策——仁。
由于身处乱世,他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很多权贵妒忌他的才能排挤他。
经过一次次的碰壁,最终,孔子回到了鲁国,专心从事教育事业。
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位弟子。
孔子一生历经磨难坎坷。
然而,他非常好学,终其一生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即使自己已经成名,仍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为了推行自己的思想和治国之策,他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惜牺牲一切,直至暮年。
这种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用心学习。
孔子的故事精选5篇

孔子的故事精选5篇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孔子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孔子的故事1在很久之前,孔子路过一个地方,正巧前面有一条河,没成想他们还没走过去呢,就有人掉进了河里面。
孔子的徒弟会水,下去就把人给救了上来,而这件事也是轰动了整个村庄。
落水的人家人闻讯赶来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对救命之恩的感谢,就把自己家的一只牛给了孔子的徒弟。
后来这片村庄就开始流传孔子教导无方的话,说是:救人一命还收人家的钱财。
这事情不知道怎么样又传回了孔子的耳朵里面。
孔子见自己的徒弟还是有些伤心的,就对徒弟说他做的很对,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被救的人家心里好受,也可以推动更多的人愿意去救人,这是一件好事。
这番言论没过多久又传回了那个村庄,曾经对此事进行过抨击的人都不再议论了,孔子就这样用客观的做事方法推动了好事。
孔子的故事2在春秋的时候,孔子经常会带着自己器重的几名弟子周游别国,来传扬他的思想还有政治主张。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打算去晋国,在路上行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孩子在路上玩碎石子,挡住了这一行人的去路。
孔子说:“小朋友你是不应该在路中间玩石子的,这样会挡住车的去路。
”小孩指了指自己的石子堆对孔子说:“老先生,您看到我搭的是什么了吗?”孔子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发现小孩子搭建的是一座城堡。
孩子接着就说:“现在您看到我在搭建什么了,那到底是应该车让路给城,还是城让路给车呢?”孔子一下子被问的不知道怎样回答了,他发现在这交流中,孩子一直保持着礼貌的问答,就问了小孩子名字,小孩子也如实告诉了孔子。
在交流中,孔子知道了孩子才七岁,孔子转头就跟自己弟子讲:“这孩子如此小就能够懂得礼数,也是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啊。
”孔子的故事3众所周知,孔5261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时也是一位音4102乐家,既会唱歌,又会1653弹琴作曲。
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
孔子的故事最短的故事7篇

孔子的故事最短的故事7篇孔子的故事最短的故事精选篇1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
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
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
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
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
”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
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
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
用手工作是好的。
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
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
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
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
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
不要做头头。
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
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
“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
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说明孔子是个虚心接受别人批评和建议的人。
孔子的故事最短的故事精选篇2一天。
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
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
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
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有关孔子的故事5篇

有关孔子的故事5篇1、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
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
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
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
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
”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
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
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
用手工作是好的。
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
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
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
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
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
不要做头头。
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
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
“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
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2、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
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
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四则

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四则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与他有关的故事可谓是多如牛毛。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四则,欢迎阅读。
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四则故事一:孔子改错诗一天。
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
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
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
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
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
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
’ 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
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门生招拢在一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句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罢,顺口吟出小诗一首: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故事二:孔子被问倒《》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
”“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
这“项橐”何许人也?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这项橐是燕国一少年。
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五篇

【导语】孔⼦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物。
⽼百姓叫他做孔圣⼈,读书⼈称他为孔夫⼦。
下⾯是⽆忧考分享的关于孔⼦的经典故事关于孔⼦的经典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关于孔⼦的经典故事 孔⼦的⽗亲死得早,母亲含⾟茹苦地把他抚养成⼈。
在孔⼦不太懂事的时候,颜徵在就买来了很多的乐器,有时请⼈为⼉⼦演奏,有时⾃⼰为⼉⼦吹弹,有时让⼉⼦⾃⼰玩弄。
邻⾥乡⼈不解其意,颜徵在对⼈们说:让孩⼦从⼩接触这些器具,培养他的兴趣,他就会渐渐喜欢这些乐器。
做⼈要讲根基,办事要按规矩,⽆规矩不成⽅圆,乐器最讲礼仪与规矩,没有章法演奏不出动听的乐曲。
让孩⼦早点接触礼仪、⾳律、等级,对他以后的成长是⼗分有利的。
在母亲的教导下,孔⼦很快就爱上了这些乐器,并学会了吹、拉、弹、唱。
邻⾥有了婚丧等红⽩喜事,他都会拿着乐器去为他们演奏。
孔⼦成⼈以后,对⾳乐的爱好有增⽆减,把⾳乐当成⾃⼰⽣活中的⼀部分。
他在齐国听了韶乐,⼀连学了三个⽉,整⽇沉醉其中。
他说:“真没想到⾳乐的感染⼒有这么强!” 有⼀次,孔⼦向鲁国乐官师襄⼦学琴,他弹⼀⽀名曲,连续将它弹了⼗天。
师襄⼦让他换个曲⼦,孔⼦说:“虽然我已经熟悉了这⽀曲⼦,但还没有将它掌握。
” 过了⼏天,师襄⼦说:“你已经掌握了这⽀曲⼦,可以弹别的了。
” “我还没有领悟它的⽤意。
”孔⼦说。
⼜过了⼀段时间,孔⼦依然在弹那⾸曲⼦,师襄⼦不耐烦地说:“你已经了解它的⽤意了,可以换⼀⽀曲⼦了。
” “我还没有领悟它描写的⼈物形象呢。
”孔⼦说。
⼜过了⼀些时候,孔⼦终于停下不弹了,他想了想,然后抬起头,向远⽅望去,说:“我可能领悟到了,这个⼈⼜⾼⼜⼤⽪肤很⿊,眼睛向上看,好像要统⼀四⽅,这就是周⽂王。
” 师襄⼦听了⼗分惊讶,不得不佩服孔⼦对⾳乐执着的精神。
从此,孔⼦更加刻苦地学习⾳乐,他能从⾳乐中悟出很多深刻的道理。
在各种乐器的演奏中,孔⼦从中摸出了好多规律,将它们总结出来,运⽤到⾳乐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故事精选5篇
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孔子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孔子的故事1
在很久之前,孔子路过一个地方,正巧前面有一条河,没成想他们还没走过去呢,就有人掉进了河里面。
孔子的徒弟会水,下去就把人给救了上来,而这件事也是轰动了整个村庄。
落水的人家人闻讯赶来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对救命之恩的感谢,就把自己家的一只牛给了孔子的徒弟。
后来这片村庄就开始流传孔子教导无方的话,说是:救人一命还收人家的钱财。
这事情不知道怎么样又传回了孔子的耳朵里面。
孔子见自己的徒弟还是有些伤心的,就对徒弟说他做的很对,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被救的人家心里好受,也可以推动更多的人愿意去救人,这是一件好事。
这番言论没过多久又传回了那个村庄,曾经对此事进行过抨击的人都不再议论了,孔子就这样用客观的做事方法推动了好事。
孔子的故事2
在春秋的时候,孔子经常会带着自己器重的几名弟子周游别国,来传扬他的思想还有政治主张。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打算去晋国,在路上行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孩子在路上玩碎石子,挡住了这一行人的去路。
孔子说:“小朋友你是不应该在路中间玩石子的,这样会挡住车的去路。
”小孩指了指自己的石子堆对孔子说:“老先生,您看到我搭的是什么了吗?”孔子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发现小孩子搭建的是一座城堡。
孩子接着就说:“现在您看到我在搭建什么了,那到底是应该车让路给城,还是城让路给车呢?”孔子一下子被问的不知道怎样回答了,他发现在这交流中,孩子一直保持着礼貌的问答,就问了小孩子名字,
小孩子也如实告诉了孔子。
在交流中,孔子知道了孩子才七岁,孔子转头就跟自己弟子讲:“这孩子如此小就能够懂得礼数,也是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啊。
”
孔子的故事3
众所周知,孔5261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时也是一位音4102乐家,既会唱歌,又会1653弹琴作曲。
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
他的教育方针并不是培养一些死读书的呆子,而是一些全面发展的英才。
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某天师襄交给他一首曲子,让他自已练习,他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师襄忍不住了,说“你可以换个曲子练练了。
”孔子答到“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又说:“你已摸到它的规律了,可以换个曲子练了。
”不料孔子回答“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哩。
”
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发现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人样。
这次不待师襄发问,孔了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
”师襄听罢,大吃一惊,因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并未对孔子讲过。
孔子也可说是一流的音乐鉴赏家,《韶》相传是尧舜时的乐舞,孔子在鲁国一直没有机会听过,后在齐国的某次宫庭宴乐中终于欣赏到了,孔子完全被这庄严肃穆的音乐迷倒了,以至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的故事4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
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孔子的故事5
长垣县在春秋时是由蒲阪邑(即蒲城,今天的长垣县城所在地)和匡城(今长垣县张寨乡孔庄村所在地)组成,与濮阳市相毗邻。
濮阳市所在地春秋时为“帝丘”,是卫国的国都。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长垣是卫国国都通向东方、南方的鲁、陈、蔡、宁、楚、郑等国的必由之路。
孔子为了宣传他的思想,四处奔走,周游列国,曾数次经过长垣,和长垣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一次,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路过匡城。
匡人看到车上坐着的孔子很像以前在这里施过暴的阳虎,于是拦住车子,说什么也不让走,把他们围困了五天。
孔子十分平静地对弟子们说:“文王死后,周代的文化遗产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如果要毁灭这种文化,我们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
如果毁灭不了这种文化,匡人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后来经过协商,让跟随孔子的一个弟子做了卫国宁武子的家臣(人质),留在了卫国,然后孔子才得以离开。
多年之后,一次孔子又经和匡城相连的蒲地经过。
这时,正好公孙氏在蒲地作乱,他们占据蒲地和卫国国君对峙。
蒲人不问青红皂白截了孔子。
当时有个叫公良儒的弟子驾车跟随孔子,他非常有胆量,对孔子说:“我从前跟您在匡地遭到过危险,现在又在这里遇到同样情况。
如果发生战斗的话,我可以为您去牺牲生命!”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
蒲人看到孔子众多弟子身手不凡,有些害怕。
于是让人给孔子传话:“如果孔子答应不到卫国去,就可以放他过去。
”孔子听了传话之后,马上说“可以”。
他们又要孔子订立盟约,孔子说“也行”。
订约之后,他们将孔子放了过去。
孔子从蒲地放出后,就径直往卫国去了。
他的弟子子贡对此很不满意,就问孔子:“这不是不遵守盟约,不信守诺言吗?”孔子回答说:“被迫签订的盟约是没有效力的,这种盟约连神也不会理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