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西城高三一模语文作文文字评析

合集下载

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原卷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原卷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原卷解析)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孕育、巩固、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为传统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

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比较注重文艺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标,而非文辞艺术本身。

《论语·阳货篇》记载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观、群、怨既有结构逻辑,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以“兴”引譬连类,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与感;以“观”认识社会风俗的盛与衰,量度国家政治的兴与败;以“群”实现互更交流,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共同进步;以“怨”美刺不足,期于政治修明,社会和谐。

这一文艺观念滋养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意志和匡世决心,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磨难坎坷中化危为机。

唐宋以来盛行的“文以载道”观念,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

无论是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还是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弊病,摆脱文人对技巧、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重新恢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

宋代以后,“文以载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深弘气度,在践履社会责任、赓续文化传统中从事文化创造,用文学艺术的有形表达反映广泛的生活现实,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思想,引导、带动、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

可以说,“文以载道”在以文育人、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中体现出一种基础、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与生命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理解古代文艺观念的重要贡献,有助于全面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历程与发展机制,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北京市丰台区、海淀区、西城区2024届高三一模作文:“搭子社交”“说剪裁”“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导写

北京市丰台区、海淀区、西城区2024届高三一模作文:“搭子社交”“说剪裁”“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导写

北京市丰台、海淀、西城区2024届高三一模作文:“搭子社交”“说剪裁”“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导写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一模“搭子社交”解析及文章写作示范【原题回放】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有别于传统社交模式的搭子社交,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

“饭搭子”“健身搭子”“旅游搭子”“考研搭子”……一个人可以有多个搭子。

搭子之间,或为临时伙伴,亦可精准陪伴。

请以“我看搭子社交”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精准审题】本次作文是单话题、单概念的作文,体现了时代性。

除了理解核心概念,更需要多维解读概念,才能让议论深刻。

1、核心概念界定:(1)搭子:指的是由相同或相近的目标、爱好、价值观组合而成的能够相互协作的团体或组织。

(2)搭子社交:搭子社交是一种新型的,因某一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或共同需求而结合成的能够相互协作的社交关系。

搭子社交的参与者通常不认识彼此,但他们都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或需求,所以会互相搭伴,共同完成某个任务或体验某个活动。

搭子社交的本质是让用户可以方便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伙伴,解决他们在特定时间和场合下的社交需求。

2、多维解读:(1)分类:“饭搭子”“健身搭子”“旅游搭子”“考研搭子”……一个人可以有多个搭子。

(2)本质属性:有别于传统社交模式的搭子社交,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

+搭子之间,或为临时伙伴,亦可精准陪伴。

3、立意及论证方向:(1)搭子社交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新型的社交模式,是增进友谊的催化剂。

(2)为什么需要搭子社交:时代发展需要新型社交的模式;搭子之间,即可成为临的时伙伴,亦可精准陪伴。

(3)怎么实现搭子社交:寻找相同或相近的目标、爱好、价值观的人;开展搭子社交活动。

(4)搭子社交有什么样的作用:能够增进友谊,能够成就事业;能够使我们的力量从“人”到“从”,从“从”到“众”得到良性发展。

【精彩语段】Part.1所谓“搭子文化”,是指一种新型的社交方式,是相互陪伴,但又互不打扰。

2020年西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西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2020.4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

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

而1347-1353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当时,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增长,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

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

应该说,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到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

1519年,西班牙人试图征服位于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

阿兹特克人最初抵挡住了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

16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19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20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

而现代医学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展。

可以说,人类正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捍卫着自身的安全与幸福。

(取材于张大庆等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不属于疫病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一项是(3分)A.引发民众恐慌情绪B.改变社会结构形式C.动摇阿兹特克文明D.开展全球卫生防疫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在世界最早的英雄史诗中也能找到一些疫病的讯息。

西城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解析

西城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解析

西城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解析作为一名经历过高考“洗礼”的过来人,每次看到高三一模的语文作文题,都仿佛被拉回到那段充满压力与期待的时光。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西城高三一模的语文作文。

这次的作文题目,乍一看,还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过别急,咱慢慢分析。

题目大概是这样的:给了一段材料,说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然后让咱们谈谈对“选择”的看法。

嘿,您瞧瞧,这“选择”二字,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得很呐!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当年高三的时候,那选择可真是一个接着一个。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知识竞赛。

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真是个两难的选择。

参加吧,意味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本来高三的学习任务就重得像座山,再加上这额外的负担,真怕自己吃不消。

可不参加吧,又觉得这是个难得的锻炼机会,能拓宽知识面,还能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那几天,我是吃不好睡不香,心里一直在纠结。

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我却在下面走神,琢磨着到底该怎么选。

回到家,做作业也没心思,满脑子都是知识竞赛的事儿。

我跟爸妈也商量了好几次。

我爸说:“闺女,参加吧,多锻炼锻炼没坏处,大不了辛苦这一阵儿。

”我妈却有点担心:“孩子,高三了,还是以学习为主,别把自己累垮了。

”听了他们的话,我更纠结了。

后来,我决定找老师聊聊。

老师听完我的苦恼,微微一笑说:“这事儿啊,还得看你自己。

你想想,参加竞赛对你的成长有没有帮助?如果有,那辛苦一点又何妨?但如果你觉得会影响学习,那就要慎重考虑。

”老师的话让我恍然大悟,对啊,关键在于我自己的内心想法。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最终决定参加知识竞赛。

从那以后,每天放学我就一头扎进图书馆,找各种资料,做笔记,背知识点。

有时候累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但一想到自己的决定,就咬咬牙坚持下去。

那段时间,真的是累并快乐着。

和队友们一起讨论问题,互相鼓励,那种感觉特别棒。

虽然准备的过程很辛苦,但当我们站在舞台上,面对一道道难题,冷静思考,从容应对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考试逐题解析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

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

而1347-1353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当时,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增长,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

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

应该说,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到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

1519年,西班牙人试图征服位于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

阿兹特克人最初抵挡住了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

16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19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20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

而现代医学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展。

可以说,人类正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捍卫着自身的安全与幸福。

(取材于张大庆等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不属于...疫病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一项是(3分)A.引发民众恐慌情绪B.改变社会结构形式C.动摇阿兹特克文明D.开展全球卫生防疫【答案】A【解析】正确答案为A选项,通过题干可以得知应该选择的是“不属于疫病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的一项”,B对应文本第二段“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C选项对应文中“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D选项对应文本最后一段“共同推进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展”,A选项“民众恐慌情绪”并不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所以选择A选项。

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2)(已审阅)

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2)(已审阅)

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材料一(1)曲艺是演员以本色身份采用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门类。

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民族与人群,大都有着各自的曲艺表演形式。

如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的演述方式,就是古希腊的曲艺表演,这部史诗的主要搜集整理与吟诵传唱者荷马,就是古希腊的曲艺艺人。

(2)曲艺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传统深厚。

中国从隋唐至今,曲艺的成熟发展至少绵延了1500年。

已知最早的曲艺品种,是隋唐时期的“说话”。

之后历代均有其代表性样式,如唐代有“转变”,宋代有“诸宫调”“鼓子词”,元代有“散曲”“平话”,明代有“词话”“道情”,清代有“弹词”“子弟书”“莲花落”等。

中华各民族古今拥有的曲艺品种有1000个左右,至今依然存活的在500个以上。

(3)中国曲艺品类虽然庞杂,特征却很鲜明。

曲艺扎根在深广的地域和独特的方言环境中,就是说,不管何种曲艺样式,都是采用形成地区的方言土语(或民族语言),运用或说、或唱、或连说带唱、或似说似唱的方式进行以语言性叙述为主的口头表演。

说的如相声、评书;唱的如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等;连说带唱的如安徽琴书、云南扬琴等;似说似唱的如山东快书、锣鼓书等。

其他如表情、动作、身姿、意态,乃至乐器伴奏、口技模拟等等,均为口述表演的辅助手段。

这也使曲艺演员的表演姿态不似戏曲和影视剧,即由演员化装成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假托性的角色化代言模仿,而是以本色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进行第三人称统领的口语性说唱式叙述,即便要表现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也仅是通过口吻、语音、动作、神态等进行模拟和演示。

与之相应,曲艺的“唱亦即“曲唱”,也与唱歌的“歌唱”和唱戏的“扮唱”不同,属于“说唱”,即“说着唱”或“唱着说”。

一个人、一张嘴,或两三个人、三五件乐器,就会演出一个曲种,表演一个节目。

(4)但形式的简便,并不意味着艺术的简陋。

曲艺也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样式,语言(材质)、文学(脚本)音乐(唱腔、伴奏)、杂技(口技)、美术(化妆、服饰、道具、灯光、背景、音响)、舞蹈等等,都是不同曲种的基本构成要素。

2023北京西城一模语文讲评

2023北京西城一模语文讲评

2023年北京西城一模语文试卷总体来看难度适中,题型较为多样,考查内容全面。

以下是本人对该试卷的讲评:一、阅读理解部分1. 本部分的阅读材料选取了多个领域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体,内容包含了人文历史、科学知识等多方面内容,符合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阅读材料的选择较为贴合当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值得肯定。

2. 在题型设计上,部分问题采用了拓展性的解答形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但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知识积累。

建议在阅读理解部分适当增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用文材料,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完形填空部分1. 完形填空部分内容涉及多个领域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体,难度适中,考查内容涵盖了语法、逻辑推理等多方面。

但在题目设计上,存在少数题目的选项过于简单明了,希望今后的试卷设计中能够加大难度,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考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但也需要更注重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平衡考查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三、作文部分1. 作文的题目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对社会、家庭、个人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这符合当前作文考查的要求。

2. 需要指出的是,作文部分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思路,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四、知识点的考查1. 试卷中对语文知识点的考查比较全面,包括字词、句子、段落和篇章等多个层次的考查。

但需要指出的是,部分知识点的考查过于枯燥,缺乏趣味性,希望今后试卷设计中能够更注重知识点的实际运用和跨学科性的考察。

2. 试卷中的一些知识点考查较为独立,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建议今后的试卷设计中能够更好地贯穿语文知识的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023年北京西城一模语文试卷在内容选取和题型设计上有很多值得肯定之处,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北京西城区一模语文作文少年当自强

北京西城区一模语文作文少年当自强

北京西城区一模语文作文少年当自强全文共7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北京西城区一模语文作文少年当自强篇1有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

”因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私、脆弱、经不起风浪,是大多数人赋予他们的标签。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将90后这一代人单纯的标签化,是有失偏颇的。

这种以偏概全的认知,对于90后而言其实是不公平的。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90后这一群体之中,也有着诸多出类拔萃之人的。

便如浙大“90后博导”刘明侦,以少年之姿成为博士生导师,这一成就和过往人们对于90后的印象自是截然不同的。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痛处,也有其不同的时代特点。

90后的成长时代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

他们出生于20世纪末,却成长于21世纪之初,在科技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90后有机会去接触更加新颖、前沿的知识。

在此之下,又怎么说这是“垮掉”的一代呢?更多的人诟病90后,是因为他们在宠溺中长大,缺少责任感,责任意识淡薄。

在诸如李天一之类的事件影响,舆论的导向似乎一夜之间都是对于90后自私的抨击。

宠溺中长大,似乎是90后这一代人的共同点,让人觉得这些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承受不起风雨,难以担当重任。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90后海军陆战队退伍女兵宋玺在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时表现优异。

既然她能担负起国家使命,完成国家的任务,又怎么能说这是缺乏责任心的一代呢!责任意识的关键还是在于家庭的培养,每一个不足的背后,其实都有着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青年一代,在漫漫人生岁月中,唯有保持脚步不停歇,以坚定的毅力,在砥砺奋进的路上去收获累累硕果。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少年当自强,请给予90后乃至00后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未来是属于少年的。

北京西城区一模语文作文少年当自强篇2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大,则国强大。

少年当自强。

人说自古英雄出少年。

少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气神。

当整个国家面对生死存亡之际,有多少个英雄豪杰的成功从小立志并坚持不懈走向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评析|西城高三一模作文题目看似简单,实际暗藏玄机
爱智康高中学科部董瑞瑾老师
导语:
2020西城高三一模的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了,本次大作文试题乍一看非常简单,但想要写得出彩难度超高。

升学君诚邀学而思•爱智康资深老师——董瑞瑾老师为大家第一时间带来了海淀高三期末语文试卷评析!
同学们一定要重视本次一模考试作文题的考点,并在高考前对近年考查的作文话题素材进行系统的梳理、积累。

我们现在先分别来看一下大作文中的议论文和记叙文命题该如何理解。

(一)议论文写作命题分析
在分析作文考题时,大家不仅要着眼于本次考试的命题考点,也要关注往年考试的内容,便于在高考前将近年考查的热门话题素材进行系统的积累。

对于议论文写作来说,写作素材(论据)是继中心论点之后最重要的写作要素。

从近四年的一模作文考题来看,个人成长、祖国发展、时代精神等方面是常考的内容。

这也与时事热点相关——去年是建国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

因此近年在作文考题中,频繁考查作为高中生的同学们,是如何看待时代变化、祖国发展,以及个人成长的。

这一点从去年和前年的高考作文题中也能看到:“文明的韧性”、“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本次一模考查的议论文作文试题,看似十分简单:“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情况,需要人们去面对并作出反应。

学会如何应对,应该成为引领人们成长的重要方面”。

同学们围绕“应对”二字能够写出的内容应该很多,并且也不易跑题。

但越是简单的试题,想要拿到二类上或者一类文的分数,是非常难的。

我们首先需要抓住本题的“题眼”,明确作文中需要呈现的内容必须包含哪些范畴。

“新情况、引领人们成长”,这是本题最为重要两个关键词。

好的应对方式必然能够让人成长,故而“新情况”是重中之重。

结合今年最热的话题,疫情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新情况”,而从中我们获得的不仅是个人成长,还有集体的成长。

因此,这道考题看似是考查个人成长与感悟,实质上需要看
到同学们由小到大的思考,由浅入深的论证。

(二)记叙文写作命题分析
西城区比较有趣的点是,在往年的每次一模中,记叙文与议论文写作的考题话题基本一致。

这也说明,以上“考点”一栏的作文话题,大家一定要关注。

不过记叙文写作总归和议论文不同,对于考生的文笔要求更高。

哪怕是选择了非常普通的事件素材,如果能够细致刻画与中心相关的场面,并在文末对中心进行重述和升华,也能够冲刺一类文甚至是更高的分数。

本次西城区的记叙文考题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路上的情形,可能让人欣喜,也可能让人忐忑。

你有什么样的‘在路上’的经历呢”。

本题的题眼较为明显,“自己要走的路(涉及决心与目标)、欣喜与忐忑(这个经历是曲折的)”。

因此,同学们在写作时,需要在此经历中体现“为什么走上这条路?”,而在描写经历的过程中,要侧重于对经历过程以及相应情感变化的刻画。

同学们最头疼的作文题莫过于以文言文、古诗句为主的话题,但遇到这样
看似简单的试题却又容易轻敌大意。

不偏题的秘诀是,梳理清楚题干的关键信息,中心有侧重但不遗漏。

(三)高考延期,给2020届考生的复习建议
1.大作文
大作文复习起来耗时较长,因为涉及到作文的演练和反复批改。

具体的复习方式,董老师有以下建议:大作文复习首先需要掌握审题、设置结构的方法,然后用模考、高考的试题进行练习。

这里说的“练习”指的不是没有计划地随便找题写一写,保证自己写作文有话说就行了。

而是要保证每周至少有一篇作文习作,并将习作拿给自己的语文老师进行批改,结合老师的建议不断地改自己写出的作文,改到一类文为止(42分以上)。

与语文老师的沟通很重要,因为作文从没有标答,也没有统一的立意标准。

所以想要写好作文,要主动请教老师,并多听老师的建议。

2.微写作
微写作在备考时,很多同学非常自觉地先去梳理必读名著的知识内容。

这是对的,毕竟高考必考7本名著,每本名著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名著的中心主题等,都需要大家掌握。

不过本次西城区一模的考题,以及高考适应性测试的微写作试题,都出现了日常话题的微写作。

也就意味着,同学们不仅要系统复习名著知识,也要练习日常话题的微写作。

3.语言基础运用
虽然高考延期,但是目前复习时间还是很紧张的。

这个模块分值不高,但是知识点非常细碎。

同学们需要每天集中一小段时间,进行高强度的语言基础运用训练,用刷题的方式将这个部分拿下(学校练习题和教辅书上的试题都可以)。

这部分难度不高,想要将分数维持在120分的同学这部分尽量不要失分。

4.文言文阅读
《论语》所体现的孔子主要思想,以及孔子弟子们的人物画像同学们要心中有数。

《论语》在文言文模块的考查已经基本固定了。

另外,文言文翻译一向是同学们最为头疼的,但距离高考越近,我们越要迎难而上,意识到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

文言文部分同学们要着重梳理以下知识内容:
①必考的18个虚词的含义;
②常见的150个实词的含义;
③基本的语法句型(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等)。

5.古诗词鉴赏
《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对应的经典情节大家要知道,因为相关考题在古诗词鉴赏部分高频出现。

古诗词鉴赏,整体难度不高,同学们需要将以下的知识内容进行整体的梳理和多次温习、记诵:
①常见古诗词题材,以及对应的经典意象、情感类型;
②翻译诗词的基本方法;
③常考古诗词鉴赏的主观题题型(对比题、意境题、炼字题、语言风格题
等)解题方法。

6.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需要掌握文本解读和各类题型解题的方法。

在学习中,注意要先掌握文本解读(读懂文章)的方法,然后再明确各类题型的解题步骤,进行习题演练,形成知识学习的闭环。

以下必知的知识内容董老师已强调多次,希望同学们能够明白:语文的知识学习,重在反复与熟练!
①文本解读三步走:1>弄清文章主要描写的对象;2>整合文章的大意与故事情节;3>提炼文章的中心主旨。

②重要题型的解题步骤梳理:1>概括题;2>含义理解题;3>作用题;4>赏析题;5>开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