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柏西普的应用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分析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分析
摘要: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糖尿病患者中一种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会导致视力障碍和眼底病变。
康柏西普是一种新型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
本文针对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一、引言
二、康柏西普的作用机制
康柏西普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从而减少视网膜血管渗漏和黄斑区的水肿。
康柏西普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
三、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的研究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可以显著减少视网膜水肿和改善视力。
研究对象为12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分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组和单纯激光组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组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单纯激光组(P < 0.05),且康柏西普联合激光组的视网膜水肿程度明显减轻。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具有以下优势:康柏西普可以有效抑制VEGF 的分泌,从而减少视网膜水肿的发生;激光治疗可以消除异常新生血管,达到控制黄斑水肿的目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具有改善视力的显著效果。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需要长期服药和多次激光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耐药性或药物过敏反应;治疗费用相对较高,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五、结论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明显减轻视网膜水肿和改善视力。
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对比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对比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MD)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是导致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种疾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是当前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两种常用药物,它们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对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在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方面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康柏西普是一种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它通过抑制异常血管生长并减少黄斑水肿来治疗湿性AMD。
已经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康柏西普在改善视力和延缓病情进展方面的有效性。
雷珠单抗也是一种抗VEGF药物,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湿性AMD,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疗效、安全性和使用便捷性三个方面对两种药物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是疗效方面的比较。
根据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在治疗湿性AMD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疗效。
研究表明,康柏西普治疗12个月后,约40%的患者眼睛的病情得到了稳定或者明显改善,而雷珠单抗的疗效也相当显著。
但是在个别病例中,康柏西普治疗的疗效更持久一些,而雷珠单抗在某些患者身上可能会出现药效衰减的情况。
两者在治疗疾病的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
其次是安全性方面的比较。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在临床上都被证实是相对安全的药物,但也存在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如眼部疼痛、视力模糊、眼睑水肿等。
在这方面,康柏西普可能稍优于雷珠单抗,因为其在个别患者身上可能会出现更少的不良反应。
但两种药物的安全性都是可控的,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身体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不良反应。
最后是使用便捷性方面的比较。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在使用上都比较方便,都可以通过注射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
康柏西普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通常为每两个月一次,而雷珠单抗则需要每月一次的注射。
从使用便捷性上来说,康柏西普可能更受一些患者的欢迎。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Conbercept-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Conbercept英文名:Conbercept Ophthalmic Injection汉语拼音:Kang Bo Xi Pu Yan Yong Zhu She Ye【成份】活性成份:康柏西普(Conbercept)是利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表达系统生产的重组融合蛋白(由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1中的免疫球蛋白样区域2和VEGF受体2中的免疫球蛋白样区域3和4,与人免疫球蛋白Fc片段经过融合而成)。
辅料:枸橼酸、蔗糖、精氨酸、聚山梨酯20等。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澄清液体。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治疗:1) 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2) 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引起的视力损伤。
3) 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引起的视力损害【规格】10 mg/ml,0.2 ml/支【用法用量】本品应在有资质的医院和眼科医师中使用。
医院应具备该疾病诊断和治疗所需的相关仪器设备和条件,由具备确诊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引起的视力损伤的能力和丰富的玻璃体腔内注射经验的眼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操作。
1) 一般给药信息本品仅用于经玻璃体腔内注射给药。
2) 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推荐给药方案为:推荐剂量为每次0.5mg(相当于0.05ml的注射量),初始3个月,每个月玻璃体腔内给药1次,之后每3个月玻璃体腔内给药1次。
或者,在初始3个月连续每月玻璃体腔内给药1次,之后按需给药。
这种方案需要患者每月随访,由眼科医师根据患者的视力和影像学结果,评估是否因活动性病变而需要再次给药治疗。
初始连续给药3次后,按需给药与每3个月给药1次相比,需要更多的随访和检查,但患者可能在更合理的给药次数情况下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治疗期间应关注患者视力变化情况,如果出现显著的视力下降,患者应根据眼科医师的评估进一步接受本品注射治疗。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引言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眼部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视网膜病变之一,临床上以视网膜黄斑区出现渗出和水肿为特征。
目前,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主要手段包括激光光凝、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康柏西普是一种新型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
本文旨在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并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眼科门诊的5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42-72岁,平均年龄56岁。
患者均接受了临床检查和眼科医生的评估,并排除了其他眼部疾病的影响。
所有患者在临床诊断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后,均接受了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每4周重复一次,连续注射3次,并于注射前后分别进行了视力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睛OCT检查等临床检查。
治疗前后视力采用标准视力表进行检测,并采用眼底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
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并对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经过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患者的视力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50例患者中,34例(68%)的患者视力提高了1行以上,14例(28%)的患者视力维持不变,2例(4%)的患者视力下降了1行。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也明显减少。
在治疗前,患者的平均CMT为450μm,治疗后平均CMT为300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除了视力和CMT的改善外,患者的眼底血管造影也显示治疗后视网膜水肿程度有所减轻。
在使用康柏西普治疗DME时,也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如药物过敏反应、眼内感染等。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强调患者的定期复查和随访。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对比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对比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AMD是一种使人失去中心视觉能力的眼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湿性AMD 是AMD的一种严重形式,其特征为异常血管增生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导致视网膜出血和瘢痕形成,加速视网膜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目前,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已经成为治疗湿性AMD的两种常用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为患者提供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分别介绍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的作用机制,并从临床研究的角度对它们在治疗湿性AMD中的效果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选择。
康柏西普(Ranibizumab)是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片段,其通过结合和中和VEGF,从而抑制异常血管的增生和渗漏,减轻视网膜的水肿和出血。
临床试验显示,康柏西普注射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眼部症状,对湿性AMD的治疗效果显著。
目前,康柏西普的常规用法是每月注射一次,治疗期限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通常需要长期持续治疗。
相对而言,雷珠单抗(Aflibercept)是一种可溶性VEGF受体融合蛋白,其通过结合多种VEGF亚型,从而更为有效地抑制异常血管的形成和发展。
临床研究表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的效果优于安慰剂或激光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和减少眼部病变。
雷珠单抗的常规用法是每两个月注射一次,治疗期限也需要长期持续。
在临床实践中,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已经成为治疗湿性AMD的两种主要药物选择,但它们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上是否有所差异,仍然存在争议。
我们需要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比较这两种药物在治疗湿性AMD中的效果。
一项针对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的比较研究发现,两种药物在改善患者的中心视力和减少视网膜厚度方面均有显著的疗效,但在注射频率和视力恢复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康柏西普需要每月注射一次才能维持治疗效果,而雷珠单抗每两个月注射一次即可,因此雷珠单抗的治疗频率较低,对患者来说更为方便。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对比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对比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疾病,它会导致中央视觉逐渐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是目前用于治疗湿性AMD的两种常见药物,它们可以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帮助患者保持视力。
本文将对这两种药物进行效果对比,并探讨它们在治疗湿性AMD中的优劣势。
1. 康柏西普的治疗效果康柏西普(ranibizumab)是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它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减轻视网膜水肿,并帮助恢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康柏西普对湿性AMD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研究还显示,定期注射康柏西普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受损的视力。
康柏西普被广泛认为是治疗湿性AMD的一线药物,已经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
2. 雷珠单抗的治疗效果雷珠单抗(aflibercept)也是一种抗VEGF药物,它与康柏西普相似,可以抑制血管新生并减轻视网膜水肿。
与康柏西普相比,雷珠单抗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和更高的亲和力,因此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出更持久的疗效。
一项名为VIEW1和VIEW2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的效果优于安慰剂,并且在视力改善方面与康柏西普相当。
雷珠单抗的用药频率相对较低,可以减少患者的治疗负担。
雷珠单抗也被认为是治疗湿性AMD的有效药物之一。
3.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的比较从临床数据和研究结果来看,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在治疗湿性AMD方面的效果相当。
两种药物都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力,并可以有效地延缓病情的进展。
与康柏西普相比,雷珠单抗具有更长的疗效持续时间和更低的用药频率,这使得患者可以更便捷地接受治疗。
一些研究还表明,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雷珠单抗可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疗效持续时间和视力改善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在价格上存在一定差异,雷珠单抗相对更昂贵一些。
康柏西普对提高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的临床效果分析

康柏西普对提高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的临床效果分析引言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眼病,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约1.64亿人患有AMD,其中湿性AMD占比较大。
AMD患者的视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AMD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光动力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而康柏西普是一种新型的治疗AMD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旨在探讨康柏西普对提高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的临床效果。
康柏西普的药理作用康柏西普(Conbercept)是一种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融合蛋白,具有抗血管新生和抗炎症作用。
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能够同时结合多种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B(VEGF-B)和富血管生成素(PlGF),从而有效抑制血管新生和炎症反应。
康柏西普通过抑制VEGF信号通路,减少视网膜黄斑区的血管渗漏和渗出,从而减轻湿性AMD的病理过程,保护视网膜细胞,提高视力。
康柏西普的临床应用临床研究表明,康柏西普已被证实可以有效治疗湿性AMD,提高患者的视力。
2013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康柏西普用于治疗湿性AMD。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康柏西普治疗湿性AM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得到了良好的验证。
康柏西普可通过抑制血管新生、减少视网膜渗出,从而明显改善AMD患者的视力。
康柏西普对提高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的临床效果根据国内外临床研究资料分析,康柏西普对提高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的临床效果显著。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临床研究案例:1. 一项中国临床研究纳入了100例湿性AMD患者进行了12个月的康柏西普治疗观察。
研究结果显示,康柏西普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视力情况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其中约有60%的患者视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以上两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康柏西普对提高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浅谈康柏西普在眼底病中的应用

网址:浅谈康柏西普在眼底病中的应用任毅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AMD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湿性AMD更大的可能对视力产生严重危害①。
湿性AMD的治疗在过去10年发生了巨大变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玻璃体内注射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湿性AMD的标准治疗。
康柏西普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药物,已被批准上市。
但该类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康柏西普、应用、疗效、风险1药品简介1.1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商品名:朗沐。
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重组融合蛋白药物。
1.2主要成分:是利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系统产生的重组融合蛋白。
1.3剂型及规格: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10mg/ml,0.2ml/支。
2主要用途及用法、疗程2.1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即抗血管内皮生长药物通过行玻璃体腔注射来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病理性近视等由于脉络新生血管膜而引起的视力功能的损坏。
2.2本品应用应在有专业资质的医院和眼科医师使用,经玻璃体腔内注射。
3.3初始三个月,每月给药0.5mg/眼/次,之后每三个月给药一次,或之后按需给药。
3在眼底病中的应用2013年年底我国批准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用于治疗湿性AMD②,后逐渐应用于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可控制因以上疾病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渗漏性改变,从而改变患者视力。
4主要疗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可致新生物血管闭锁、减少出血和液体的渗漏,达到稳定视力和减缓视力下降的目的。
然而,康柏西普仍然不是针对病因的治疗,有的患者病情重,视网膜结构已严重破坏,治疗效果不佳,有些患者一次治疗后仍然有复发,可能需要重复治疗。
5应用风险5.1护理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药房出药后,病区护士提专用取药小冰箱到药房,箱内放3-4块相变蓄冷剂,与药房护士共同仔细检查药品质量、标签名称、有效期及批号,有无过期变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在新生血管性AMD患者的所有控制剂量组中,最佳矫正视力(
BCVA)3个月时的显着增加,在12个月时相同或更好。可以使用
不同的给药方案(Q1M和PRN)到12个月 , 这些患者反复玻璃体 内注射康柏西普的耐受性良好。 Nhomakorabea14
对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 的治疗,同样, 在AURORA研究12个月的数据,回顾性分析五十三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其中 0.5 mg组32例,2.0mg组21例。比较两种剂量组的疗效。在基线矫正视力,视网膜厚度,
5
3.激光治疗
眼底激光治疗,氪激光是激光治疗中的常见 方法。但激光治疗很容易产生视觉暗点, 影 响其正常视力功能; 同时,激光治疗还伴随有
AMD
一定的复发率。
4.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老年黄斑变性治疗的一种新型治
疗方法, 且属于比较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 ,
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64
5.光动力治疗
3
1.药物治疗
1. 1 皮质类固醇药物 临床中应用皮质类 固醇药物来治疗AMD 继发的CNV,但治疗过 程中还可能伴随相关并发症( 如眼内压增高、
白内障以及眼内炎等) 发生。
1. 2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雷珠单抗、贝
AMD
伐单抗和康柏西普是 VEGF 抑制剂典型的代 表药物。但临床中使用雷珠单抗与贝伐单抗
4.随访和再治疗。抗VEGF治疗先行每月1次连续3月的初始 治疗,再次治疗的方法依据每月随访临床结果按需选择。 再次治疗见于下列情况:( 1) 活动性病变有改善但仍持续存 在; ( 2) 病变改善但又重新出现活动性病灶; ( 3) 对于浆液性 PED治疗前后无变化的可以考虑暂时终止治疗; ( 4) 无应答 的病变可以考虑其他治疗。
减少 152.1mm 减少 170.8mm
11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耐受性良好。发生最常见的 眼部不良事件与玻璃体内注射有关,如暂时性眼内压 升高,玻璃体溢出,白内障,结膜出血和角膜炎。大 多数不良事件报告为轻度或中度,且无需治疗即可消 失。
研究期间没有心血管或脑血管事 件,如心力衰竭,中风或血栓形 成。研究期间没有明显的过敏反 应,也没有死亡。
光动力疗法(PDT )治疗通过激光活化光敏 剂而达到治疗目的。
AMD
PDT 疗法具有选择性强, 对周围正常组织的 损伤较小等显著优点,但 PDT 治疗仅对已经 成型的新生血管有效,对于正在形成或是将 要形成的新生血管不能发挥作用, 导致需要 重复治疗。
64
常见的治疗手段只能减慢视力下降的速度,但不能有 效提高视力并且容易复发。 为了规范AMD的治疗,2013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眼底病学组成立“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指南与临床 路径制订委员会“,委员会结合我国AMD类型的特殊性和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订适合我国的临床路径。 委员会明确指出:由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 物的治疗效果已得到大量临床研究证据的证实。路径推 荐新生血管性 AMD 首选抗VEGF药物注射治疗。
高亲和力的优势,可同时抑制 VEGF-A、VEGF-B 和 PlGF,从
而有效抑制脉络膜/视网膜新生血管,融合蛋白能更全面治疗 新生血管性相关疾病。
与雷珠单抗相比,玻璃体腔注射后,在半衰期相似的情
况下,康柏西普具有延长眼内停留时间长,血药浓度低的优势。
20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到来,AMD的发病率将会不断上 升,加重社会负担,因此,AMD已经成为老年人群中一个重 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朗沐的上市,填补了国产眼底黄斑 变性疗药物的市场空白,打破了高价进口药物对中国眼科领 域市场的垄断地位。朗沐在临床效果、安全性和患者接受度 上,完全能与进口药相比,而且比进口药更便宜,更能为广 大的患者所接受。 随着研究的深入,朗沐可以扩大治疗宽度和广度,让更 多的患者受益,接受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药物,未来之路将越 走越明亮。
8
新一代多靶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融合蛋白类国 家一类生物新药——康柏西普(朗沐),以其多靶 点、强效持久的卓越疗效成为抗 VEGF 药物的新选 择,为眼底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突破。
9
在 AURORA研究中,122名患者接受了为期12个 月,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II期试验,评估新生血 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使用可变剂 量方案多次注射0.5和2.0 mg 康柏西普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2.视网膜瘤样增生(RAP)的治疗推荐抗 VEGF 注射。 PCV 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PDT和抗 VEGF 及联合疗法。 对于活动性病变影响黄斑区的PCV,治疗是必需的,而有 些静止的病变病灶有可能自然减小或吸收。
16
临床路径中关于注射抗 VEGF药物的治疗解读
3.单纯的息肉样病灶可以单独行 PDT治疗,如PDT禁忌或无 法实现,可采用抗 VEGF 药物治疗。联合治疗适用于分支 血管网和息肉均有渗漏者、以及 PCV 和典型 CNV 混合病 变者。一般情况下,抗 VEGF 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要在PDT 治疗48~72 h后进行。
1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 是治疗用生物制品Ⅰ类新药,系一种VEGF 受体与人免疫球蛋 白Fc段基因重组的融合蛋白,该药物通过结合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VEGF,竞争性抑制VEGF与受体结合并阻止VEGF家族受体 的激活,从而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达到治疗湿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目的。
方法:患者随机 1:1接受0.5 或 2.0毫克玻璃体腔conbercept 连 续 3 月每月一次。第三次给药后, 每组再次随机重新分配至每月 ( Q1M 组)或根据需要( PRN 组) 治疗而不改变药物分配。
10
最佳矫正视力 (BCVA)
最佳矫正视力 (BCVA)
中央视网膜 厚度(CRT) 减少
18
康柏西普0.5mg玻璃体腔注射后,约4小时后能在血清检
测到, 34 小时能到达峰浓度 5ng/ml, 比玻璃体内浓度低 1000
倍。(0.5mg雷珠单抗注射后,6小时达峰浓度150ng/ml) 玻璃体腔注射15天后,血清测不到康柏西普,基本清除。
半衰期4-5天。(雷珠单抗3.59天)
19
对比康柏西普和传统的单抗类药物,前者具有多靶点、
119.8mm 减少 129.7mm
主要终点 改善8.97个 0.5mg组 治疗三个月 字母 →
次要终点 治疗12个月 →
0.5mg PRN改 善14.31个字 母 0.5mg Q1M改 善9.31个字母 2.0mg PRN改 善12.42个字 母 2.0mg Q1M改 善15.43个字 母
主要终点 改善10.43个 次要终点 2.0mg组 治疗三个月 治疗12个月 字母 → →
康柏西普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
报告人:李超 2018.05
1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 是引起全球老年人视力 丧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AMD 是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和视网膜退行性变引 起的一种不可逆性视力下降或丧失的疾病。临床上主要分 为萎缩型( 干性)和新生血管型( 湿性或渗出型) 两种类型, 大约10%~20%的 AMD 患者为新生血管性即湿性,但对
21
22
4
2.手术治疗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术是治疗新生血管 性黄斑变性的重要方法。但会引起增殖性玻
AMD
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可能。
临床放射治疗能够较好地抑制其血管内皮细 胞增殖,并可降低炎症反应与瘢痕,但是对 于放射治疗的剂量依然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 分析,选取合理的剂量治疗,提高整体效果 ,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平均黄斑体积,视网膜下动脉厚度,息肉平均面积,平均总损伤面积等主要目标中均有大
幅的改善。
14
所以从实验中可得到: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AMD及PCV具有非常良好的视敏度和解剖学优势,能
有效地稳定视力,减少渗出,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15
临床路径中关于注射抗 VEGF药物的治疗解读
1.新生血管性 AMD 根据解剖位置决定治疗,任何类型中心 凹外的病变都可以采用局部激光光凝及抗 VEGF 治疗。中 心凹下及中心凹旁病变推荐抗VEGF注射治疗。。
视力的损害远大于萎缩型AMD。
AMD 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视力,我国有 500 多万患者,
随着我国经济、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及人均寿命的增加,
AMD患病率也随之上升。
2
AMD 的致病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种族、吸烟、饮酒、 日光暴露、内眼手术及遗传因素等,多数学者认为,环境 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 AMD 的发生。 AMD 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大量的调 节因子及细胞因子参与其中。是由多种因素诱发并与年龄 相关的一类黄斑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 被证实为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 和黄斑变性的主要病理因素。
会 出现 较 严 重 的 不良 反 应 。 康 柏西 普 治疗
AMD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1. 3 抗氧化剂 如 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 )。 ω-3 PUFAs 摄入能改善老年人的视网膜功能,减 缓神经功能衰退,并能够提高老年人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