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棒
单晶硅棒的生产过程

单晶硅棒的生产过程
哇塞,你知道单晶硅棒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这可真是个神奇的过程啊!
先来说说原材料吧,那就是高纯度的多晶硅。
就好像是做菜要有最好的食材一样,这多晶硅的纯度那是超级重要的。
然后呢,这些多晶硅被放进一个特殊的熔炉里,就像是把宝贝放进了一个魔法盒子。
在熔炉里,温度会升得超级高,高到你难以想象!多晶硅就会慢慢融化,变成像糖浆一样的液体。
这时候,就好像是在塑造一件艺术品,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
接下来,有一个神奇的东西出现了,叫做籽晶。
这籽晶就像是一个引导者,它被慢慢地放入那滚烫的硅液中。
然后,硅液就会沿着籽晶开始生长,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就如同盖房子一样,一砖一瓦地慢慢成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根长长的单晶硅棒就逐渐形成啦!这过程不就像是看着一个小生命慢慢成长起来吗?你能想象到那种奇妙吗?
在这个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马虎。
工人们要时刻监控着温度、压力等各种参数,就像守护天使一样,确保一切都万无一失。
单晶硅棒生产出来后,那可是有着大用处呢!它们会被用到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中,比如太阳能电池、电子芯片等等。
可以说,没有单晶硅棒,我们的生活可能就不会这么便利和精彩啦!
所以说啊,单晶硅棒的生产过程真的是既复杂又神奇,还超级重要!这就是科技的力量,这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难道不是吗?。
单晶硅生产工艺流程

单晶硅生产工艺流程
单晶硅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1. 原料准备:将硅矿石经过破碎、筛分、洗涤等处理,得到纯度高的硅矿石粉末。
2. 炼制硅棒:将硅矿石粉末与氢气在高温下反应,得到气相硅,再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或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将气相硅沉积在硅棒上,形成单晶硅棒。
3. 切割硅片:将单晶硅棒用钻头切割成薄片,厚度通常为200-300微米。
4. 清洗硅片:将硅片放入酸碱溶液中清洗,去除表面杂质。
5. 氧化硅层形成:将硅片放入高温氧气中,形成氧化硅层,用于保护硅片表面。
6. 晶圆制备:将硅片切割成圆形,形成晶圆。
7. 掩膜制备:将晶圆涂上光刻胶,然后用光刻机进行曝光和显影,形成掩膜。
8. 沉积金属层:将晶圆放入金属蒸发器中,沉积金属层,形成电路。
9. 蚀刻:将晶圆放入蚀刻液中,去除未被金属层覆盖的氧化硅层和硅片,形成电路。
10. 清洗:将晶圆放入酸碱溶液中清洗,去除蚀刻液和其他杂质。
11. 封装:将晶圆封装在芯片封装中,形成芯片。
光伏单晶硅棒生产工艺流程

光伏单晶硅棒生产工艺流程英文回答: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rods for photovoltaics involves several steps. I will explain each step in detail.1. Seed crystal production: The first step is to produce the seed crystals. These are small pieces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that will act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growth of the silicon rods. The seed crystals are carefully grown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to ensure their quality and purity.2. Silicon purification: The next step is to purify the silicon. Impurities are removed from the silicon using various purific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zone refining or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This process ensures that the silicon used for the rods is of high quality and has a low level of impurities.3. Silicon melting: Once the silicon is purified, it is melted in a high-temperature furnace. The molten silicon is then carefully cooled to form a solid ingot. This ingotwill serve as the source material for the silicon rods.4. Ingot slicing: The solid ingot is sliced into thin wafers using a wire saw or a diamond blade. These wafers are then further processed to remove any defects or impurities.5. Wafer polishing: The sliced wafers undergo a polishing process to achieve a smooth and flat surface. This is important for the subsequent step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6. Wafer cleaning: The polished wafers are thoroughly cleaned to remove any particles or contaminants. This ensures that the wafers are ready for the next step.7. Doping: Doping is the process of introducing impurities into the silicon wafers to create the desiredelectrical properties. This step involves the use of dopant materials such as boron or phosphorus.8. Photolithography: Photolithography is used to create the pattern on the wafers. A layer of photoresist isapplied to the wafers, and then a mask is used to exposethe desired pattern. The exposed areas are then etched away, leaving the desired pattern on the wafers.9. Metallization: The wafers are then coated with metal contacts, usually made of silver or aluminum. Thesecontacts allow for the extraction of electrical currentfrom the solar cells.10. Cell testing: The finished solar cells are testedto ensure their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This involves measuring parameters such as efficiency, voltage, and current.11. Module assembly: Finally, the solar cells are assembled into modules. These modules are then ready for installation and use in photovoltaic systems.中文回答:光伏单晶硅棒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几个步骤。
光伏单晶n型硅棒切硅片的数量计算

光伏单晶n型硅棒切硅片的数量计算光伏单晶n型硅棒切硅片的数量计算一、引言在光伏发电领域,光伏电池是转化太阳能为电能的核心组件。
而光伏电池的制作过程中,光伏单晶硅棒的切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切割出来的硅片的数量直接关系到产量和成本。
光伏单晶n型硅棒切硅片的数量计算对于光伏电池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二、光伏单晶n型硅棒切硅片的数量计算方法1. 硅棒的直径和长度需要明确光伏单晶n型硅棒的直径和长度。
通常情况下,光伏单晶n型硅棒的直径为156mm,长度为2200mm。
2. 硅片的厚度硅片的厚度通常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定制的,常见的厚度有180μm、200μm等。
不同厚度的硅片在切割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损耗。
3. 切割工艺的损耗率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硅片的切割工艺会造成一定的损耗。
通常情况下,硅片的切割工艺损耗率约为20%。
4. 计算方法(1)计算出每根硅棒可以切割出的硅片数量。
由于硅片的厚度、切割工艺的损耗率以及硅棒的直径和长度都是已知的,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每根硅棒可以切割出的硅片数量:硅片数量 = 硅棒长度 / 硅片厚度 * (1 - 切割工艺损耗率)(2)根据实际生产中的需要,计算出所需的硅片数量。
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可以计算出需要的硅片数量。
如果有多根硅棒需要进行切割,可以将每根硅棒可以切割出的硅片数量相加,得出总的硅片数量。
5. 举例说明举例来说,如果一根长度为2200mm的光伏单晶n型硅棒可以切割出厚度为180μm的硅片,那么根据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这根硅棒可以切割出的硅片数量为:硅片数量= 2200mm / 180μm * (1 - 20%) = 2200 / 0.18 * 0.8 = 9764.44也就是说,这根硅棒可以切割出约9764片硅片。
6. 总结在光伏单晶n型硅棒切硅片的数量计算过程中,需要明确硅棒的直径和长度,硅片的厚度,切割工艺的损耗率,并通过简单的计算方法得出所需的硅片数量。
12英寸半导体单晶硅棒产品规格

12英寸半导体单晶硅棒产品规格一、12英寸半导体单晶硅棒的产品概述12英寸半导体单晶硅棒,简称12英寸硅棒,是一种具有高纯度、高均匀性、高导电性的半导体材料。
它主要由硅单晶生长而成,经过切片、抛光等工艺处理,呈现出圆柱状的外观。
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基础材料,12英寸硅棒在电子、光电子和微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12英寸半导体单晶硅棒的规格参数1.直径:12英寸(300mm)2.长度: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一般为100mm至600mm3.纯度:99.9999%(五个9)4.电阻率:10-30欧姆·厘米5.导电类型:n型、p型6.晶体取向:<100>、<111>、<110>等三、12英寸半导体单晶硅棒的应用领域1.集成电路(IC)制造:12英寸硅棒是制造集成电路的关键材料,用于生产晶圆,进而加工成各种半导体器件。
2.光电子器件:如发光二极管(LED)、激光器等光电子器件的制造。
3.太阳能电池:12英寸硅棒可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芯片,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
4.微波射频器件:如放大器、滤波器等微波射频器件的制造。
5.传感器:利用12英寸硅棒生产传感器芯片,应用于各种检测和控制领域。
四、12英寸半导体单晶硅棒的市场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崛起,对12英寸硅棒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我国政策扶持下,国内半导体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12英寸硅棒市场前景广阔。
五、我国在12英寸半导体单晶硅棒产业的发展状况近年来,我国在12英寸半导体单晶硅棒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生产工艺、产品品质、市场份额等方面不断提高,部分企业已具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竞争的实力。
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产业链配套、技术创新、产能规模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六、12英寸半导体单晶硅棒的生产工艺12英寸硅棒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熔融生长、区熔生长、Czochralski (CZ)生长等。
不同生产工艺得到的硅棒品质、成本和产量有所差异。
单晶硅棒的制备方法

单晶硅棒的制备方法
单晶硅棒制备方法是指将硅熔体通过特定的制备工艺,制成直径较大的单晶硅棒,常用于制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单晶硅棒的制备方法及其流程。
1. 材料准备
单晶硅的制备要求原材料纯度高,一般采用高纯度的硅块或硅片作为原料,同时还需要使用高纯度的氧化物作为熔剂。
2. 制备硅熔体
首先将硅块或硅片通过高温烧结技术制成硅砖,再将硅砖切成小块,并在高纯气氛下加热熔化成硅熔体。
这时需要将适量的熔剂加入到硅熔体中,促使硅原子结晶成大晶粒。
熔剂常用的有三氯化铝、氯化镁和氯化铁等。
3. 晶化硅熔体
将硅熔体逐渐降温,并对其进行搅拌,以促进晶粒的生长,形成大晶粒。
并在此过程中测量硅熔体的温度、压力和熔体中掺杂元素的浓度
等,来控制晶体品质。
4. 制备单晶硅棒
经过晶体生长后,可以使用加热脱附法或拉拔法等技术,在硅熔体表
面附着单晶核心晶体,从而制备出单晶硅棒。
此过程中需要准确控制
加热温度和拉拔速度等参数,以使单晶硅棒的直径、长度和结晶质量
等达到所要求的标准。
5. 切割和择优
最后将制备好的单晶硅棒进行切割和择优,依据其应用的不同,可制
成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如圆柱形、异型棒等。
总之,单晶硅棒的制备方法需要通过严谨的工艺流程进行,依次完成
材料准备、制备硅熔体、晶化硅熔体、制备单晶硅棒和进行切割和择
优等步骤。
此外,还需要对各个步骤中涉及到的参数进行科学的调控,以控制单晶硅棒的品质。
单晶硅棒和切片的用途

单晶硅棒和切片的用途一、引言单晶硅棒和切片是半导体行业中非常重要的材料。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光电子器件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单晶硅棒和切片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具体用途。
二、单晶硅棒1. 基本概念单晶硅棒是指由纯度极高的硅原料制备而成的长条形物体,其晶体结构呈现高度有序的单晶形态。
由于其晶体结构的完整性,单晶硅棒具有优异的电学和光学性能,成为制备半导体器件的理想材料。
2. 制备方法单晶硅棒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Czochralski法和浮区法。
- Czochralski法:将高纯度的硅材料放入石英坩埚中,通过电阻加热使其熔化。
然后,在恒定的温度和转速条件下,通过向上拉扯的方式使硅熔体逐渐凝固形成单晶硅棒。
- 浮区法:将高纯度的硅材料放入石英坩埚中,通过电感加热使其熔化。
然后,在恒定的温度和拉扯速度条件下,通过控制熔体中的温度梯度和电感磁场分布,使硅熔体凝固形成单晶硅棒。
3. 用途单晶硅棒作为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器件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制备硅晶体管:单晶硅棒通过切割、抛光等工艺制备成晶体管,用于制造集成电路、放大器等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等领域。
- 制备光电子器件:单晶硅棒可以制备成光纤、光栅等光电子器件,用于光通信、光储存等领域。
- 制备传感器:单晶硅棒可以制备成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三、单晶硅切片1. 基本概念单晶硅切片是指将单晶硅棒切割成薄片状的硅材料。
由于其表面平整度高、纯度高和晶体结构完整性好,单晶硅切片成为制备半导体器件的重要材料。
2. 制备方法单晶硅切片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切割法和抛光法。
- 切割法:使用钨丝或金刚石刀片将单晶硅棒进行切割,得到所需的薄片。
切割时要控制切割速度和加工厚度,以保证切割面的平整度和薄片的质量。
- 抛光法:将切割得到的单晶硅切片进行机械抛光和化学抛光处理,使其表面更加平整光滑。
一种单晶成品硅棒自动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单晶成品硅棒自动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制作一种单晶成品硅棒自动检测系统涉及多个步骤和技术。
下面是一种可能的制作方法:
1. 系统设计和规划:首先,对单晶成品硅棒自动检测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
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检测指标、设计参数,并进行系统的构思和方案设计。
2. 硬件组装:根据系统设计,准备所需的硬件设备,包括传感器、执行机构、电路板等。
进行硬件的组装和安装,确保各个组件能够正常运行。
3. 软件开发:开发控制系统所需的软件,包括图像处理、数据分析和设备控制等功能。
根据系统的检测要求,编写相应的算法和程序代码。
4. 传感器安装和校准:将适当的传感器(如相机、光学传感器等)安装到系统中,并进行校准,以确保准确的检测结果。
5. 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传感器获取单晶成品硅棒的相关数据,利用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6. 系统调试和优化: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保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协调运行和准确检测。
7. 自动化控制:将所需的控制和判决逻辑嵌入到系统中,实现自动化的检测和判别能力。
8. 系统测试和验证:对制作完成的单晶成品硅棒自动检测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和验证,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
9. 系统应用和集成:将单晶成品硅棒自动检测系统应用到实际生产环境中,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自动化生产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一种单晶成品硅棒自动检测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具体步骤和技术可能因项目需求和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制作过程中,建议参考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规范,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晶硅棒、单晶硅片加工工艺关于硅材料知识(2008/03/18 10:36)
目录:太阳能行业资料
浏览字体:大中小单质硅有无定形及晶体两种。
无定形硅为灰黑色或栗色粉末,更常见的是无定形块状,它们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质硬,主要用于冶金工业(例如铁合金及铝合金的生产)及制造硅化物。
晶体硅是银灰色,有金属光泽的晶体,能导电(但导电率不及金属)故又称为金属硅。
高纯度的金属硅(≥99.99%)是生产半导体的材料,也是电子工业的基础材料。
掺杂有微量硼、磷等元素的单晶硅可用于制造二极管、晶体管及其他半导体器件。
由于半导体技术不断向高集成度,高性能,低成本和系统化方向发展,半导体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单晶硅片按使用性质可分为两大类:生产用硅片;测试用硅片。
半导体元件所使用的单晶硅片系采用多晶硅原料再经由单晶生长技术所生产出来的。
多晶硅所使用的原材料来自硅砂(二氧化硅)。
目前商业化的多晶硅依外观可分为块状多晶与粒状多晶。
多晶硅的品质规格:
多晶硅按外形可分为块状多晶硅和棒状多晶硅;等级分为一、二、三级免洗料。
多晶硅的检测:
主要检测参数为电阻率、碳浓度、N型少数载流子寿命;外形主要是块状的大小程度;结构方面要求无氧化夹层;表面需要经过酸腐蚀,结构需致密、平整,多晶硅的外观应无色斑、变色,无可见的污染物。
对于特殊要求的,还需要进行体内金属杂质含量的检测。
单晶硅棒品质规格:
其中电阻率、OISF密度、以及碳含量是衡量单晶硅棒等级的关键参数。
这些参数在单晶成型后即定型,无法在此后的加工中进行改变。
测试方法:
电阻率:用四探针法。
OISF密度:利用氧化诱生法在高温、高洁净的炉管中氧化,再经过腐蚀后观察其密度进行报数。
碳含量:利用红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
单晶硅抛光片品质规格:
单晶硅抛光片的表面质量:正面要求无划道、无蚀坑、无雾、无区域沾污、无崩边、无裂缝、无凹坑、无沟、无小丘、无刀痕等。
背面要求无区域沾污、无崩边、无裂缝、无刀痕。
(2)加工工艺知识
多晶硅加工成单晶硅棒:
多晶硅长晶法即长成单晶硅棒法有二种:
CZ(Czochralski)法
FZ(Float-Zone Technique)法
目前超过98%的电子元件材料全部使用单晶硅。
其中用CZ法占了约85%,其他部份则是由浮融法FZ生长法。
CZ法生长出的单晶硅,用在生产低功率的集成电路元件。
而FZ 法生长出的单晶硅则主要用在高功率的电子元件。
CZ法所以比FZ法更普遍被半导体工业采用,主要在于它的高氧含量提供了晶片强化的优点。
另外一个原因是CZ法比FZ法更容易生产出大尺寸的单晶硅棒。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CZ法
CZ法主要设备:CZ生长炉
CZ法生长炉的组成元件可分成四部分
(1)炉体:包括石英坩埚,石墨坩埚,加热及绝热元件,炉壁
(2)晶棒及坩埚拉升旋转机构:包括籽晶夹头,吊线及拉升旋转元件
(3)气氛压力控制:包括气体流量控制,真空系统及压力控制阀
(4)控制系统:包括侦测感应器及电脑控制系统
加工工艺:
加料→熔化→缩颈生长→放肩生长→等径生长→尾部生长
(1)加料:将多晶硅原料及杂质放入石英坩埚内,杂质的种类依电阻的N或P型而定。
杂质种类有硼,磷,锑,砷。
(2)熔化:加完多晶硅原料于石英埚内后,长晶炉必须关闭并抽成真空后充入高纯氩气使之维持一定压力范围内,然后打开石墨加热器电源,加热至熔化温度(1420℃)以上,将多晶硅原料熔化。
(3)缩颈生长:当硅熔体的温度稳定之后,将籽晶慢慢浸入硅熔体中。
由于籽晶与硅熔体场接触时的热应力,会使籽晶产生位错,这些位错必须利用缩劲生长使之消失掉。
缩颈生长是将籽晶快速向上提升,使长出的籽晶的直径缩小到一定大小(4-6mm)由于位错线与生长轴成一个交角,只要缩颈够长,位错便能长出晶体表面,产生零位错的晶体。
(4)放肩生长:长完细颈之后,须降低温度与拉速,使得晶体的直径渐渐增大到所需的大小。
(5)等径生长:长完细颈和肩部之后,借着拉速与温度的不断调整,可使晶棒直径维持在正负2mm之间,这段直径固定的部分即称为等径部分。
单晶硅片取自于等径部分。
(6)尾部生长:在长完等径部分之后,如果立刻将晶棒与液面分开,那么效应力将使得晶棒出现位错与滑移线。
于是为了避免此问题的发生,必须将晶棒的直径慢慢缩小,直到成一尖点而与液面分开。
这一过程称之为尾部生长。
长完的晶棒被升至上炉室冷却一段时间后取出,即完成一次生长周期。
单晶硅棒加工成单晶硅抛光硅片
加工流程:
单晶生长→切断→外径滚磨→平边或V型槽处理→切片
倒角→研磨腐蚀--抛光→清洗→包装
切断:目的是切除单晶硅棒的头部、尾部及超出客户规格的部分,将单晶硅棒分段成切片设备可以处理的长度,切取试片测量单晶硅棒的电阻率含氧量。
切断的设备:内园切割机或外园切割机
切断用主要进口材料:刀片
外径磨削:由于单晶硅棒的外径表面并不平整且直径也比最终抛光晶片所规定的直径规格大,通过外径滚磨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直径。
外径滚磨的设备:磨床
平边或V型槽处理:指方位及指定加工,用以单晶硅捧上的特定结晶方向平边或V 型。
处理的设备:磨床及X-RAY绕射仪。
切片:指将单晶硅棒切成具有精确几何尺寸的薄晶片。
切片的设备:内园切割机或线切割机
倒角:指将切割成的晶片税利边修整成圆弧形,防止晶片边缘破裂及晶格缺陷产生,增加磊晶层及光阻层的平坦度。
倒角的主要设备:倒角机
研磨:指通过研磨能除去切片和轮磨所造的锯痕及表面损伤层,有效改善单晶硅片的曲度、平坦度与平行度,达到一个抛光过程可以处理的规格。
研磨的设备:研磨机(双面研磨)
主要原料:研磨浆料(主要成份为氧化铝,铬砂,水),滑浮液。
腐蚀:指经切片及研磨等机械加工后,晶片表面受加工应力而形成的损伤层,通常采用化学腐蚀去除。
腐蚀的方式:(A)酸性腐蚀,是最普遍被采用的。
酸性腐蚀液由硝酸(HNO3),氢氟酸(HF),及一些缓冲酸(CH3COCH,H3PO4)组成。
(B)碱性腐蚀,碱性腐蚀液由KOH或NaOH加纯水组成。
抛光:指单晶硅片表面需要改善微缺陷,从而获得高平坦度晶片的抛光。
抛光的设备:多片式抛光机,单片式抛光机。
抛光的方式:粗抛:主要作用去除损伤层,一般去除量约在10-20um;
精抛:主要作用改善晶片表面的微粗糙程度,一般去除量1um以下主要原料:抛光液由具有SiO2的微细悬硅酸胶及NaOH(或KOH或NH4OH)组成,分为粗抛浆和精抛浆。
清洗:在单晶硅片加工过程中很多步骤需要用到清洗,这里的清洗主要是抛光后的最终清洗。
清洗的目的在于清除晶片表面所有的污染源。
清洗的方式:主要是传统的RCA湿式化学洗净技术。
主要原料:H2SO4,H2O2,HF,NH4HOH,HCL
(3)损耗产生的原因
A.多晶硅--单晶硅棒
多晶硅加工成单晶硅棒过程中:如产生损耗是重掺埚底料、头尾料则无法再利用,只能当成冶金行业如炼铁、炼铝等用作添加剂;如产生损耗是非重掺埚底料、头尾料可利用制成低档次的硅产品,此部分应按边角料征税。
重掺料是指将多晶硅原料及接近饱和量的杂质(种类有硼,磷,锑,砷。
杂质的种类依电阻的N或P型)放入石英坩埚内溶化而成的料。
重掺料主要用于生产低电阻率(电阻率<0.011欧姆/厘米)的硅片。
损耗:单晶拉制完毕后的埚底料约15%。
单晶硅棒整形过程中的头尾料约20%。
单晶整形过程中(外径磨削工序)由于单晶硅棒的外径表面并不平整且直径也比最终抛光晶片所规定的直径规格大,通过外径磨削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直径。
损耗约10%
-13%。
此外,由于单晶硅的电阻率范围、电阻率均匀性、杂质种类、缺陷状态等参数在不同客户的要求下,都会对成品的实收率有影响,即使是同一规格的产品,不同厂家生产该产品的合格率也会不同。
一般来讲,由于晶体质量原因造成的损耗率为7.5%。
从多晶硅--单晶硅棒总损耗率:4英寸约为45.3%
5英寸约为43.8%
B、单晶硅棒--单晶硅抛光片
单晶硅棒加工成单晶硅抛光片过程中损耗主要在切片工序,如采用内园切割机在切割过程中由于刀片的研磨及切片过程中刀片的摆动造成。
此间的损耗约34%-35%。
如采用线切割机则损耗较小。
其他工序的净损耗从切片到最终抛光,此间损耗约16.67%-19.23%。
从单晶硅棒到抛光片的损耗还包括切片过程中的崩边、裂缝,磨片过程中的碎片和缺口,碱腐蚀过程中的沾污、花斑,抛光等过程中的碎片划伤造成的损耗,具体如下:切片5%、倒角1%、磨片5%、腐蚀2%、退火2%、抛光5%、清洗2%,此间损耗率约20%从单晶硅棒--单晶硅抛光片的总损耗率:4英寸约为57.4%
5英寸约为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