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概况

合集下载

我国地热资源分布

我国地热资源分布

我国地热资源分布根据开发利用目的,可将水热型地热资源分为高温(大于150度)、中温90-150度、低温小于90度,而从热量传递的方式又可将上述地热资源分为传导型和对流型。

根据我国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地热背景,将中国地热资源分为:高温对流型地热资源、中低对流型地热资源、中低传导型地热资源。

现分布情况简述:一、高温对流型地热资源高温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滇藏及台湾地区。

西藏南部,地表共有600多处高温地热显示,包括间歇喷泉(Geysers)、沸泉(Boiling spring)、喷气孔(Fumaroles)、冒气地面(Steaming ground)、水热爆炸(Hydrothermal explosion)等,其中345处在20世纪70年代既经过实地考察。

热水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热水含有丰富的Li、Rb、Cs、B等元素,总矿化度介于1-3g/L之间。

据估算,西藏地区的地表天然气放热量为622.8*10的6次方J/s。

腾冲为现代火山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并与缅甸接壤。

该地区已确认出的水热区共有58处,其中“热海”热田最具开发前景。

地球化学温标显示,腾冲地球热储存温度可达230度-240度,其热源可能是一个正在冷却的高温岩浆囊。

从全球地热系统及地球资源分布来看,滇藏地热带实际上是地中海地热带的东延部分。

滇藏地热带总的发电潜力为5817.60MW。

其中西藏为3040.04MW,占整个地热带的52%。

大家知道,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目前总的装机容量为25.18MW,只占西藏地热资源发电潜力的1/121。

可见地热发电潜力巨大。

台湾地热上属全球“环太平洋地热带”,既火山学上的环太平洋火环的一部分,高温地热资源丰富。

据陈肇夏报道,台湾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屯现代火山区和中央山脉变质岩带,前者温度高达293度,后者在清水地区深部热水温度在197-229度之间。

据陈肇夏估计,大屯火山区的地热发电潜力在20*10的4次方KW之间,而中央山脉变质岩地区的地热发电潜力不会超过10*10的4次方。

中国能源资源结构及分布特点及对能源工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能源资源结构及分布特点及对能源工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能源资源结构及分布特点及对能源工业发展的思考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

我国各种能源资源在地域分布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性。

煤炭资源分布的面较广,全国2300多个县市中1458个有煤炭赋存,但90%的储量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是晋陕蒙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量的63.5 %。

从东西方向看,煤炭85%分布于中西部,沿海地区仅占15%。

在煤炭资源比较贫乏的大区中有相对较富的省份,如东北区的黑龙江,华东区的安徽,华中区的河南;而在能源比较富裕的大区中又有相对贫乏的省份,如西北区的甘肃,华北区的京、津两市。

从分省探明储量看,超过1000亿吨的有山西、陕西、内蒙古;200〜1000亿吨的有新疆、贵州、宁夏、安徽、云南和河南六省区,合占全国的25.3 %。

人均能源资源量是衡量能源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

按照可开发资源数量计算,全国人均246 吨标煤。

以大区论,西北达695吨,华北682吨,西南367 吨,均有一种或数种能源特别丰富,具有全国意义。

分省区看,西藏、宁夏、内蒙古、新疆、山西均超过1000吨,青海、云南均超过500吨,可算为最富裕省区。

而另一方面,广东、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吉林、广西均在80吨以下,可视为极贫乏省区。

省区是黑龙江(占全国31.8 %)、山东(18.6 %)、辽宁(12.7 %)和京津冀(12.7 %),其次是新疆(8.1 %)、河南(4.4 %)我国风能资源储量与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到南澳岛之间的东南沿海及其岛屿,这些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风能资源区以及风能资源丰富区,包括山东、辽东半岛、黄海之滨,南澳岛以西的南海沿海、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内蒙古从阴山山脉以北到大兴安岭以北,新疆达板城,阿拉山口,河西走廊,松花江下游,张家口北部等地区以及分布各地的高山山口和山顶。

我国地热能的资源储量与分布广泛,其中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在2000亿吨标准煤当量以上。

全国已发现地热点3200 多处,打成的地热井2000多眼,其中具有高温地热发电潜力有255处,预计可获发电装机 5800MW ,现已利用的只有近目前开发利用量不到资源保有量的千分之一,总体资源保证 程度相当好。

我国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现状

我国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现状

[论文关键词]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利用存在问题[论文摘要]介绍了我国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现状,从地热发电和地热采暖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地热资源在我国的利用,对我国地热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等角度指出地热资源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地热资源概述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

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统称为新能源,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加以比较,地热能是新能源中最为现实的能源。

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4种类型:一是热水型,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到的热水或水蒸汽;二是地压地热能,即在某些大型沉积盆地深处(3~6 km)存在着高温、高压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三是干热岩地热能,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条件造成高温但少水甚至无水的干热岩体;四是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7001 200℃)熔融岩浆体中的巨大热能;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地热能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我国是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7.9%(表一),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亿t标准煤。

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热储温度≥150℃)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台湾省,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我国的台湾省,高温温泉达90处以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

西藏高温热田主要集中在羊八井裂谷带,其中藏南西部、东部及中部约有108个高温热田,构成中国高温热田最富集的地带;云南是全国发现温泉最多的省,高温热田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的腾冲-瑞丽地区,约2O处;川西分布着8个高温地热区,为藏滇高温地热带的一部分。

中国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概况

中国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概况

中国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概况
立志当早,存高远
中国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概况
【一】中国地热概述
最近两年,在中国的东北高纬度寒冷的大庆地区和西北干旱的宁夏银川地区
开展了地热勘探和开发利用工作,巨大的盆地型地热资源已被证实。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区云南腾冲近代火山地区也开展了以动力开发为主的高温地热勘探工作,为拟建单机10MW 以上电站提供资源参数,在首都北京市区钻取到88 ℃地热流体,为减轻城市环境污染作出贡献。

目前,地热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国家正在制订20012010 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规划,十五清洁能源科技发展计划。

地热开发规模和科学技术将以崭新面貌迎接21 世纪。

【二】地热资源
通过地质调查,全国已发现地热异常3200 多处,其中进行地热勘查的并已
对地热资源进行评价的地热田有50 多处。

全国已打成地热井2000 多眼。

发现高温地热系统255 处,经过评估总发电潜力5800MW?30a,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的西部。

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ZK4002 孔,孔深2006 米,已探获329.8℃的高温地热流体。

发现中低温地热系统2900 多处,据调查,总计天然放热量约1.04 乘以10。

地热这么火!你需要知道的各省地热资源全解析!

地热这么火!你需要知道的各省地热资源全解析!

地热这么火!你需要知道的各省地热资源全解析!1新疆新疆的区域构造概况新疆幅员辽阔,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地壳活动频繁,各时代地层齐全,宏观排列序次明显,由山地到平原所出露的地层一般是由老到新序列产出,在地质构造形态上从褶皱山地到山前坳陷至广大台原,多呈叠瓦式断块构造形迹向盆地内梯状陷落。

由于受青藏隆起的影响,其宏观地势的变化具有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少环山封闭盆地的特点。

总之,新疆境内呈“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格局。

新疆地热(温泉)分布概况新疆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南坡、天山西段和西昆仑山北坡等广大地区。

各热水区带的水热活动强度自北而南逐渐增强,自西向东逐渐减弱;温泉的分布密度自北而南也逐渐增大,水温逐渐升高。

新疆地热资源类型新疆地区地热水分基本可分为褶皱山地断裂型和沉降盆地型两大热水区。

褶皱山地断裂型热水该类型是指地壳隆起区(古老的褶皱山系或山间盆地)多沿构造断裂展布的呈条带状分布的温泉密集带,其规模大小因地而异,取决于断裂构造带的规模和新构造活动强度,一般为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

该类型地下热水按其所处的地理、地貌位置以及二级地质构造和控水断裂划分为3个热水带:•阿尔泰地热水区•天山山地热水区•昆仑山西部山地热水区。

•沉降盆地型地下热水该类型主要指分布于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等三大盆地中的热水。

它们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热储层具有一定的展布空间,热储层结构为孔隙含水介质,埋藏深度较大。

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地带,划分为2个区:•准噶尔盆地东西边缘地下热水区;•塔里木盆地边缘地下热水区。

•新疆地热资源分布规律新疆温泉分布与板块构造关系略图1-水温20~40℃;2-水温41~60℃;3-水温>60℃;4-热汽泉;5-收集前人温泉点;6-自喷地表热水体;7-板块缝合线;8-大断裂;9-蛇绿岩(蛇绿混杂岩);10-蓝片岩产出地;11-湖泊;12-第四系覆盖区热水的分布与地貌的关系新疆地下热水的分布密度受地貌控制极为明显,分布从中高山区、中低山区、低山丘陵区到盆地坳陷区,随地形高度的降低数量逐渐减少,水温也逐渐降低,对地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构成了不利条件。

中国地热资源

中国地热资源

“中国地热资源”资料合集目录一、中国地热资源及其潜力评估二、中国地热资源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三、中国地热资源及其潜力评估四、中国地热资源潜力评价五、中国地热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六、中国地热资源特点与发展对策中国地热资源及其潜力评估引言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提高,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受到。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地热资源国之一,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于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中国地热资源及其潜力评估展开,以期为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地热资源分布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构造活动带和大型盆地中。

按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中国地热资源可分为三大区域:东南沿海地区、云贵川渝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其中,东南沿海地区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云贵川渝地区以中高温地热资源为主,青藏高原地区则以高温地热资源为主。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目前,中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产量方面,中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数十万千瓦,年发电量逐年递增。

此外,地热供暖、温泉旅游等也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质量方面,中国地热资源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品质。

同时,在可持续利用方面,也需要注意合理规划和管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地热资源潜力评估地热资源潜力评估是预测未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关键环节。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评估、环境评估和经济评估等方面。

地质评估主要是根据地质条件、储层特征等参数进行计算,从而预测地热田的规模和产能量。

环境评估则地热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生态、地质、水文等方面。

经济评估主要是对地热资源的开发成本、投资回报、经济效益等进行评估。

根据综合评估结果,中国地热资源的潜力巨大。

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和云贵川渝地区,中低温和中高温地热资源的储量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青藏高原地区的高温地热资源潜力也十分可观,但因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等因素,开发难度较大。

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图

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图

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图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图发布⽇期:2011-11-02 来源:全球新能源⽹作者: 浏览次数:2402核⼼提⽰:热资源是指能够为⼈类经济地开发利⽤的地球内部的热资源,也是⼀种清洁能源。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较⼴,资源也较丰富。

地热资源分布,温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的台湾省,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的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

⽬前已发现地热点2000多处,⼰经进⾏过不同程度勘查的有739处。

地热资源是指能够为⼈类经济地开发利⽤的地球内部的热资源,也是⼀种清洁能源。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较⼴,资源也较丰富。

据预测,在距地表2000m以浅范围内,约有相当于137亿吨标准煤的地热资源量,若可采率为1%,则有相当于137亿吨标准煤的地热可采资源量。

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图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图地热资源分布,温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的台湾省,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的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

温泉⼏乎遍及全国各地,多数属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福建、⼴东、湖南、湖北、⼭东、辽宁等省。

中国400万km2的沉积盆地的地热资源也⽐较丰富,但差别⼗分明显,除青藏⾼原外,总的来说盆地的地温梯度是由东向西逐渐变⼩。

地处东部的松辽平原、华北盆地和下辽河盆地等地温梯度较⾼,⼀般为2.5-6℃/hm;位于中部的四川盆地⼀般为1.7-2.5℃/hm;位于西部的柴达⽊盆地和塔⾥⽊盆地仅为1.5-2℃/hm。

⽬前中国已发现的⽔温在25℃以上的热⽔点(包括温泉、钻孔及矿坑热⽔)约4000余处,分布⼴泛。

⽬前已发现地热点2000多处,⼰经进⾏过不同程度勘查的有739处。

以低于150度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于150度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和台湾。

在西藏⽺⽕井硫磺矿地区打出⼀⼝⽔温⾼达329.8度的⾼温地热井。

温泉出露最多的西藏、云南、台湾、⼴东和福建,温泉数约占全国温泉总数的1/2以上;其次是辽宁、⼭东、江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每省温泉数都在50处以上,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构造活动带和⼤型沉积盆地之中,前者资源量较集中,如藏、滇、川带和东南沿海(闽、赣、粤、台)带以及辽东-胶东⼀带;后者资源分布⾯⼴,如华北盆地京津唐地区。

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和分析

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和分析

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和分析通过地质调查,全国已发现地热异常3200多处,全国经正式勘察并经储委审批的地热田共103处,全国已打成地热井2000多眼。

发现高温地热系统255处,经过评估总发电潜力5800MW·30a,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的西部。

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ZK4002孔,孔深2006m,已探获329.8℃的高温地热流体。

发现中低温地热系统2900多处,据调查,总计天然放热量约为1.04×1014kJ/a,相当于每年360万吨标准煤当量。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诸省区和内陆盆地区,如松辽盆地、华北盆地、江汉盆地、渭河盆地以及众多山间盆地区。

这些地区1000—3000m深的地热井,可获80—100℃的地热水。

中国地热概述最近两年,在中国的东北高纬度寒冷的大庆地区和西北干旱的宁夏银川地区开展了地热勘探和开发利用工作,巨大的盆地型地热资源已被证实。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区云南腾冲近代火山地区也开展了以动力开发为主的高温地热勘探工作,为拟建单机10MW 以上电站提供资源参数,在首都北京市区钻取到88℃地热流体,为减轻城市环境污染作出贡献。

目前,地热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国家正在制订2001—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规划,“十五”清洁能源科技发展计划。

地热开发规模和科学技术将以崭新面貌迎接21世纪。

中国地热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三种类型:①高温(〉150℃)对流型地热资源,这类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腾冲现代火山区及台湾,前二者属地中海地热带中的东延部分,而台湾位居环太平洋地热带中。

②中温(90-150℃)、低温(〈90℃)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如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区;③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地热开发与利用最近5年,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发展很快,尤其是地热供热、温泉疗养、游乐等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如在北京小汤山和河北省雄县等地均建立了温泉旅游疗养基地,在南方的湖南汝城县热水镇建立了以种植、养殖和培育良种的综合示范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概况
【一】中国地热概述
最近两年,在中国的东北高纬度寒冷的大庆地区和西北干旱的宁夏银川地区开展了地热勘探和开发利用工作,巨大的盆地型地热资源已被证实。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区云南腾冲近代火山地区也开展了以动力开发为主的高温地热勘探工作,为拟建单机10MW以上电站提供资源参数,在首都北京市区钻取到88℃地热流体,为减轻城市环境污染作出贡献。

目前,地热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国家正在制订2001—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规划,“十五”清洁能源科技发展计划。

地热开发规模和科学技术将以崭新面貌迎接21世纪。

【二】地热资源
通过地质调查,全国已发现地热异常3200多处,其中进行地热勘查的并已对地热资源进行评价的地热田有50多处。

全国已打成地热井2000多眼。

发现高温地热系统255处,经过评估总发电潜力5800MW•30a,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的西部。

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ZK4002孔,孔深2006米,已探获329.8℃的高温地热流体。

发现中低温地热系统2900多处,据调查,总计天然放热量约为1.04×10^14kJ/a,相当于每年360万吨标准煤当量。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诸省区和内陆盆地区,如松辽盆地、华北盆地、江汉盆地、渭河盆地以及众多山间盆地区。

这些地区1000—3000米深的地热井,可获80—100℃的地热水。

中国地热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高温(>150℃)对流型地热资源,这类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腾冲现代火山区及台湾,前二者属地中海地热带中的东延部分,而台湾位居环太平洋地热带中。

②中温(90-150℃)、低温(〈90℃)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如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区;
③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
【三】地热开发与利用
最近5年,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发展很快,尤其是地热供热、温泉疗养、游乐等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如在北京小汤山和河北省雄县等地均建立了温泉旅游疗养基地,在南方的湖南汝城县热水镇建立了以种植、养殖和培育良种的综合示范基地。

高温地热发电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在西藏、云南的高温地热分布区,其水能资源也非常丰富,当地热衷于建造10—20MW的迳流式小水电站,而对建造地热电站,实施多能互补的认识不够。

但是,无论如何当地小水电站都是季节性的,每年只在丰水期发电3000—4000小时,而枯水季节则不能满发或停发。

为改变枯季缺电现状,地热专家提出地热发电与小水电联合调度、优势互补方针,得到了共识,今后地热发电仍会稳步增长。

【四】资源状况
中国地热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据粗略计算,主要沉积盆地小于2000米的深度中储存的地热资源总量约4.0184×10^19kJ,相当于1.3711×10^12吨标准煤的发热量,以其1%作为可开采量计算,可开采地热资源总量为4.0184×10^17kJ,约相当于1.3711×10^10吨标准煤的发热量(表1)。

因中国山地多,全国平均单位面积热储存量将小于沉积盆地单位面积平均热储存量,全国960万平方千米地热资源总量若以沉积盆地单位面积平均热储存量4.415×10^13kJ的50%估算,估计约2.11920000×10^20kJ或相当于7.2310×10^12吨标准煤的发热量。

可开采热量仍以热储存量的1%计算,则全国地热资源可开采量约相当于7.23×10^10吨标准煤。

据1996年统计,全国已勘查的地热点(田)有738处,其中进行过勘探的有43处;详查的83处;普查及区域调查的612处。

探明各级可开采地热水总量为247.016万立方米/天,可利用热能约4318.96MW,每年所提供的热量约相当于4.644×10^6吨标准煤,其中:
B级:可开采地热水77.46万立方米/天,可利用热能758.49MW;
C级:可开采地热水69.18万立方米/天,可利用热能2 222.92MW;
D+E级:可开采地热水100.38万立方米/天,可利用热能1 337.55MW。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现已探明地热资源基本情况如表2。

从表中可知,中国目前探明地热资源可开采量仅是地热资源总量中很小的一部分。

表中国主要盆地地热资源量估算表
中国目前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常规能源比较所占的比重是很小的,据地质矿产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局1996年的统计,全国开发利用地热水总量为93.67万立方米/天,年利用热量5.6485×1016J,约相当于192.74万吨标准煤的发热量(表2.5.9)。

此值仅是中国目前能源消耗总量17.24亿吨标准煤的0.1%(表2.5.10)。

表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探明地热资源量简表
表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统计表(年)
表中国地热能与常规能源构成比较表
注:被表依据地质矿产部1996年《中国矿产资源报告》,地热为新补充资料。

二、地理分布
中国地热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图2.5.1;表2.5.11)。

就目前已勘查可利用地热资源而论,以
中国西南地区最为丰富,已探明可利用地热能达2 204.45MW,占全国勘查探明可利用地热能总量的51.05%;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分别探明可利用地热能达745.33MW和685.75MW,占全国可利用地热能总量的17.27%和15.89%;再次为华东地区,占9.92%;而以东北、西北地区最少,已探明可利用地热能分别仅占全国总量的 2.53%和 3.34%(表2.5.12)。

表中国主要大、中型地热田基本情况表
以各省(区、市)的情况而论,地热资源最丰富的是西藏自治区,探明地热资源可开采热能1732.2MW,其次是云南、广东、河北、天津等省(市)。

以上五省(区、市)探明地热资源可开采热能合计3157.1MW,约占全国总量的3/4(参见表2.5.8)。

表全国各地区探明地热资源可开采量比较表
资料来源:地质矿产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局内部统计资料,1996年。

中国东部的华北盆地、松辽盆地,具有很大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但其开发利用条件受到热储层埋藏深度、岩性、地热水的补给条件的限制。

开采利用40℃以上的地热水,开采深度一般都需要1 000米左右。

目前中国一些地区地热水的开采深度已达2 500米左右,利用70~90℃的地热水,单井造价可达100~300万元,开发利用成本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