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物理与防护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 高中物理 选修3-5 19.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 高中物理 选修3-5 19.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9.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1.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的原子核的过程中叫_________________,与衰变一样,该过程中也遵守____________守恒和_____________守恒。

2.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应用它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作为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核反应方程,并注明对应的人名:发现质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中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正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工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不过40几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已达到1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在、、和等许多方面都得了广泛的应用。

5.关于放射性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性元素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半衰期,衰变规律一样B.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可以生成另一种新元素C.放射性同位素只能是天然衰变时产生的,不能用人工方法测得D.以上说法都不对6.关于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B.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C.原子序数相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D.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7.用中子轰击铝27,产生钠24和X粒子,钠24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生成镁24,则X粒子和钠的衰变过程分别是( )A.质子,α衰变B.电子,α衰变C.α粒子,β衰变D.正电子,β衰变8.一质子以107m/s的速度撞击一个静止的铝原子核后被俘获,铝原子核变成硅原子核。

1-第一章X射线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1-第一章X射线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1-第一章X射线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X 射线物理习题一解答1-1 产生X 射线需要哪些条件?答:首先要有产生电子的阴极和被轰击的阳极靶,电子加速的环境条件即在阴极和阳极间建立电位差,为防止阴极和阳极氧化以及电子与中性分子碰撞的数量损失,要制造压强小于4-Pa 的真空环境,为此要有一个耐压、密封的管壳。

1-2 影响X 射线管有效焦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有效焦点大小的因素有:灯丝大小、管电压和管电流、靶倾角。

1-3 在X 射线管中,若电子到达阳极靶面的速度为1.5?810ms -1,求连续X 射线谱的最短波长和相应的最大光子能量。

答:此题的思路是由动能公式221v m 求出电子的最大动能,此能量也是最大的光子能量,从而求出最短波长。

但当速度可与光速c=3?810ms -1相比较时,必须考虑相对论效应,我们可以用下面公式求出运动中电子的质量此题的结果告诉我们,管电压为73.8KV 。

反过来,如果知道管电压,求电子到达阳极靶表面的电子速度时,同样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

1-4 下面有关连续X 射线的解释,哪些是正确的?A .连续X 射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B .连续X 射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的原子核电场相互作用的结果;C .连续X 射线的最大能量决定于管电压;D .连续X 射线的最大能量决定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E .连续X 射线的质与管电流无关。

正确答案:B 、C 、E1-5 下面有关标识X 射线的解释,哪些是正确的?A .标识X 射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B .标识X 射线的质与高速电子的能量有关;C .标识X 射线的波长由跃迁电子的能级差决定;D .滤过使标识X 射线变硬;E .靶物质原子序数越高,标识X 射线的能量就越大。

正确答案:A 、C 、E1-6 影响X 射线能谱的因素有哪些?答:电子轰击阳极靶产生的X 射线能谱的形状(归一化后)主要由管电压、靶倾角和固有滤过决定。

辐射防护考前练习题含答案

辐射防护考前练习题含答案

辐射防护考前练习题含答案1、人体安全检查用X射线装置辐射防护要求,《微剂量透射式X射线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中,单次检查吸收剂量应()。

A、≤3μGyB、≤4μGyC、≤5μGyD、≤6μGy答案:B2、X射线衍射仪在额定功率时,在打开射线束出口时,距离防护罩外表面()的任何位置,射线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均不应超过25μGy·h-1。

A、2cmB、5cmC、10cmD、50cm答案:B3、()作为辐射安全事故第一负责人。

A、市级生态环境部门B、省级生态环境部门C、核技术利用单位D、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门答案:C4、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制定,主要包括国务院条例实施细则及其附件、行政管理规定等两部分,以()发布,具有法律约束力。

A、国务院令B、部长令C、国务委员D、主席令答案:B5、CT机房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要求为:有用线束方向和非有用线束方向分别不小于()mm铅当量。

A、1.02.0B、2.01.0C、1.01.0D、2.52.5答案:D6、柜式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工作时,不允许身体的()部位通过通道口和窗口进入射线束内。

A、四肢B、躯干C、头颈D、任何答案:D7、核技术使用单位在申请许可证前需要编制什么文件?A、环境影响评价文件B、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C、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答案:A8、反应堆主要发生裂变反应,重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原子核,释放200MeV能量,释放()个中子。

A、1-2个B、2-3个C、3-4个D、4-5个答案:B9、内警戒区初始半径建议值:在建筑物外从潜在危险源大量散落,内部警戒区初始半径为()A、散落区域外再增加100mB、300mC、散落区域如果发生周围再增加30mD、400m或更大答案:A10、确定性效应,针对那些情形A、针对小剂量慢性照射。

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B、针对大剂量急性照射,一般指事故照射C、针对中等剂量急性照射D、没有关系答案:B11、辐射防护最优化是指()。

辐射防护练习题

辐射防护练习题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填写在括号内。

1.一个人受到的总的辐照是(C)A:内照射的量减去外照射的量B:外照射的量减去内照射的量C:外照射的量加上内照射的量2.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外照射个人剂量的监测周期一般为()天,最长不应超过()天。

( A )A:30,90 B:60,90 C:90,90 D:60,1203.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 A )年。

A:2 B:3 C:4 D:14.吸收剂量的SI单位是( B )A. 伦琴(R)B. 戈瑞(Gy)C. 拉得(rad)D. 希沃特(Sv)5.在相同吸收剂量的情况下,对人体伤害最大的射线种类是( C )A. X射线B. γ射线C. 中子射线D. β射线6.GB18871-2002标准规定: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年有效剂量不应超过(D )A. 5remB. 15mSvC. 50mSvD. 1mSv7.辐射防护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D )A.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B.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C. 个人剂量限制D. 以上都应予以同时考虑8.Ir192射线通过水泥墙后,照射率衰减到200mR/h,为使照射率衰减到10mR/h以下,至少还应覆盖多厚的铅板?(半价层厚度为0.12cm)( D )A. 10.4mmB. 2.6mmC. 20.8mmD. 6.2mm9.离源200mm处的照射率为100mR/h,照射率为2mR/h辐射区边界标记离源的距离约为()A. 0.7mB. 1.4mC. 2.8mD. 1m10.射线的生物效应,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 D )A. 射线的性质和能量B. 射线的照射量C. 肌体的吸收剂量D. 以上都是11.热释光剂量计用于(B )A. 工作场所辐射监测B. 个人剂量监测C. 内照射监测D. A和B12.下列有关照射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 辐射防护常用辐射量的物理量B. 当量计量的剂量单位C. 只适用于X射线和γ射线D. 以上都是13.辐射损伤随机效应的特点是( A )A. 效应的发生率与剂量无关B. 剂量越大效应越严重C. 只要限制剂量便可以限制效应发生D. B和C14.辐射损伤确定性效应的特点是(D )A. 效应的发生率与剂量无关B. 剂量越大效应越严重C. 只要限制剂量便可以限制效应发生D. B和C15.GB18771-2002关于应急照射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D )A. 应急照射事先必须周密计划;B. 计划执行前必须履行相应的批准程序;C. 应急照射的剂量水平应在标准范围内;D. 经受应急照射后的人员不应再从事放射工作。

医学放射物理与防护练习题

医学放射物理与防护练习题

放射物理与防护习题与答案第一章核物理基础物质的结构、核转变第一节学习目标及学习指导一、学习目标一掌握内容1.放射性核素衰变的类型;2.原子核的衰变规律;二熟悉内容熟悉原子结构、原子核结构;三了解内容衰变平衡;二、学习指导1.从初期理论的实验基础入手展开对原子结构的介绍,通过玻尔的原子模型引入玻尔假设、氢原子的玻尔理论,得出轨道半径、能量与量子数n的关系;核外电子结构、原子能级、原子核外壳层电子的结合能,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的结合能;2.核素有两大类,即放射性核素和稳定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又分为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发生衰变过程中遵守电荷、质量、能量、动量和核子数守恒定律;3.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用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放射性活度来衡量;有些放射性核素可以发生递次衰变;第二节习题集一、A1型题:每道试题由1个以叙述式单句出现的题干和4~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1.关于物质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由原子组成B.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C.一般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是2n2个D.核外的带负电荷的电子出现的几率称为“电子云”E.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0个2.关于原子核外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均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B.电子沿一定轨道绕核旋转C.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D.K层电子轨道半径最小E.K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3.关于原子能级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电子在各个轨道上具有的能量是连续的B.原子能级,以电子伏特表示C.结合力与原子序数有关D.移走轨道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为结合能E.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叫基态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能级是指电子与核结合成原子时,能量的减少值 B.结合能表示将电子从原子中移走所需的最小能量C.原子能级是结合能的负值D.原子中结合能最大的电子,能级最低E.原子能级和结合能数值相等5.轨道半径最小的壳层是A.K层B.L层C.M层D.N层E.O层6.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的壳层是 A.K层B.L层C.M层D.N层E.O层7.电子伏特eV与焦耳J的关系是 A.1eV=×10-19JB.1J=×10-19eVC.1eV=1JD.1eV=×1019JE.以上都不对8.原子能级与结合能的关系是A.原子能级是结合能的负值 B.二者绝对值相等C.二者符号相反D.以上都对E.以上都不对9.描述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所处的状态的量子数有A.主量子数nB.角量子数LC.磁量子数mLD.自旋量子数msE.以上都可以10.原子中壳层电子吸收足够的能量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变为自由电子的过程称为 A.基态B.激发C.跃迁D.特征光子E.电离11.可以用来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是A.衰变常数B.半衰期C.平均寿命D.放射性活度E.以上都是12.一放射性核素经过3个半衰期的时间后放射性核素数为原来的 A.1/2B.1/3C.1/4D.1/8E.1/1613.放射系母体为A,子体为B,其核素数目分别为NA t、NBt,放射性活度为AAt、ABt,达到放射平衡后A.NA t=NBtB.AA t=ABtC.NA t、NBt不随时间变化D.NA t、NBt的比例不随时间变化E .以上都不对14.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A .居里B .秒-1C .戈瑞D .伦琴E .贝可勒尔15.下列公式中错误的是A .Te=T+T bB .λτ1=C .T t N N )21(0= D .λ2ln =TE .t e A A λ-=01 6.关于放射性核素衰变的说法错误的是A .放射性核素分为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B .人工核素主要由反应堆和加速器制备C.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遵守电荷、质量、能量、动量和核子数守恒定律 D.放射性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本身的特性E.放射性核素所放出的射线种类都是单一的17.原子核数因衰变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是A.平均寿命B.衰变常数C.放射性活度D.半价层E.半衰期18.贝可勒尔Bq与居里Ci的关系是A.1Bq=1CiB.1Bq=×1010CiC.1Bq=3.7×109CiD.1 Ci===3.7×109BqE.1Ci===3.7×1010Bq19.在电子俘获过程中,可能出现外层电子填补内层电子空位,而产生A.特征X线B.俄歇电子C.轫致X线D.γ光子E.A+B二、A2型题:试题由1个简要叙述作为题干和4~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1.氢原子光谱的谱线系可用一个通式表达为A.⎪⎭⎫⎝⎛+=2211nKRHνB.⎪⎭⎫⎝⎛-=2211KnRHνC.⎪⎭⎫⎝⎛-=221nKRHνD.⎪⎭⎫⎝⎛-=221nKRHνE.⎪⎭⎫⎝⎛-=2211nKRHν2.在原子中,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称为结合力,距核愈近的电子结合力愈大,移动该电子所需要的能量愈大;反之,亦然;移走原子中某轨道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就叫做这个电子在原子中的A.电离能B.激发能C.能级D.动能E.结合能3.一种核自发的变成另一种核,其质量数不变,而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向前或向后移一个位置,这是A.α衰变B.γ衰变C.β+衰变D.β-衰变E.β衰变4.原子核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把全部能量交给核外电子,使其脱离原子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一过程称为A.电子俘获C.轫致辐射D.俄歇电子E.内转换5.无论是电子俘获还是内转换过程,由于原子的内壳层缺少电子而出现空位,外层电子将会填充这个空位,因此这两个过程都将伴随着发射A.特征X线B.俄歇电子C.轫致X线D.γ光子F.A+B6.如果母核俘获一个K层电子而变为原子序数减压的核,这个过程叫K俘获;如果母核俘获L层电子,叫做A.K电子俘获B.L电子俘获C.M电子俘获D.N电子俘获7.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有两种释放能量的方式A.发射γ射线B.内转换C.光电效应D.电子俘获E.A+B三、A3型/A4型题:试题叙述一段文字,然后提出2~3个相关问题,每个问题均与上述文字有关,但测试要点不同,而且问题之间相互独立;请你从相关问题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1~7题共用题干物质由原子组成,每个原子均由原子核及电子组成,电子由于受原子核的吸引力沿一定的轨道绕核旋转;核外的电子因距离核远近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壳层;每个可能轨道上具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l.电子的能量是A.动能B.势能C.零E.动能和势能之和2.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是A.基态B.跃迁C.激发能D.电离能E.结合力特3.表征原子的能量状态的称为A.轨道半径B.结合能C.电离能D.激发能E.原子能级4.移走原子中某壳层轨道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是 A.高能级C.电离能D.结合能E.跃迁5.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叫 A.激发态B.第一激发态C.第二激发态D.跃迁E.基态6.K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 A.18B.10C.8D.1E.27.同一原子中,电子结合能最大的壳A.L壳层B.N壳层C.M壳层D.O壳层E.K壳层四、B1型题:试题开始是3~5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后提出至少2道试题,请为每一道试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密切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以选用数次,也可以不选用;A.主量子数B.角量子数C.磁量子数D.自旋量子数E.电子壳层1.决定原子能级的主要因素是7.决定轨道量子数的是3.决定电子的自旋状态的是4.决定同一电子壳层中电子具有的能量及运动形式的是5.原子系统的量子态分为许多层,每层都有许多量子态,可以容纳许多电子,所以称为参考答案一、A1型题1.E 2.E 3.A 4.E 5.A 6.B 7.A 8.D 9.E lO.E11.E 12.D 13.D 14.E 15.A 16.E 17.E 18.E 19.E二、A2型题1.E 2.E 3.E 4.E 5.E 6.A 7.E三、A3型/A4型题1.E 2.E 3.E 4.D 5.E 6.E 7.E四、B1型题1.A 2.C 3.D 4.B 5.E第二章 X线的产生第一节学习目标及学习指导一、学习目标一掌握内容掌握X线的性质、产生条件、产生原理、产生效率、X线的强度概念及空间分布、能谱;二熟悉内容1.X线的发现;2.阳极效应的定义及应用;三了解内容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二、学习指导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线;X线本质是波粒二象性,具有物理、化学、生物效应三方面的特性;高速带电粒子撞击物质而受阻突然减速时产生X线;产生连续X线、特征X线的物理过程;X线强度由光子数目和光子能量两个因素决定;X线的产生效率是在X 线管中产生的X线能与加速电子所消耗电能的比值;薄靶、厚靶周围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X 线能谱;第二节习题集一、A1型题:每道试题由1个以叙述式单句出现的题干和4~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1.发现X射线的物理学家是A.贝克勒尔B.居里夫人C.戈瑞D.拉德E.伦琴2.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的时间是 A.1901年11月8日B.1895年12月8日C.1898年8月11日D.1896年11月8日E.1895年11月8日3.产生X射线的必备条件是A.电子源B.高速电子流C.阳极靶面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4.关于X线产生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电子源B.高速电子流C.阻碍电子流的靶面D.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E.X线管的靶面均由钼制成5.X线管的靶面材料通常是A.铁B.钼C.金D.铜E.钨6.软组织摄影用X线管阳极的靶面材料是A.钨B.铁C.金D.铝E .钼7.与连续X 射线的最短波长有关的是A .管电流B .照射时间C .电子电量D .光子数量E .管电压8.对于给定的靶原子,各线系的最低激发电压最大的是A .K 层B .L 层C .M 层D .N 层E .O 层9.连续X 线的最短波长为A .m kV U )(24.1min =λ B .nm kV U )(4.12min =λC .m kV U μλ)(24.1min = D .pm kV U )(24.1min =λ E .nm kV U )(24.1min =λ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 射线最短波长越短B .X 射线的最短波长对应于最大光子能量C .管电压越高,X 射线的产生效率越大D .阳极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X 射线的产生效率越大E .管电流越高,X 射线的产生效率越大11.能量80keV 的电子入射到X 射线管的钨靶上产生的结果是A .连续X 射线的最大能量是80keVB .特征X 射线的最大能量是80keVC .产生的X 射线绝大部分是特征X 射线D .仅有1%的电子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沉积在钨靶中E .以上都是12.关于特征X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X线最短波长仅与管电压有关B.管电压升高特征射线的百分比减少C.X射线谱是连续能量谱D.电压升高特征放射能量增加E.内层轨道电子发射出的X线为特征放射13.X线发生效率的公式是A.η=KZ/UB.η=KZ2UC.η=KZU2D.η=K2ZUE.η=KZU14.影响连续X射线产生的因素是A.靶物质B.管电流C.管电压D.高压波形E.以上都是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连续X射线强度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成反比B.连续X射线强度与管电流成反比C.连续X射线强度与管电压成正比D.连续X射线强度与高压波形无关E.以上都不对16.关于X线强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靶面倾斜角度无关B.阴极端X线强度弱C.照射野内分布均匀D.与靶面状况无关E.X线管短轴方向两侧对称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速电子碰撞阳极靶面产生的X射线分布与阳极倾角有关B.近阳极端X射线强度弱,近阴极端X射线强度强C.阳极倾角越小,阳极效应越明显D.阳极倾角指垂直于X射线管长轴的平面与靶面的夹角 E.以上都不对18.关于X线物理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穿透作用B.电离作用C.荧光作用D.热作用E.着色作用19.计算150kV的管电压产生的X射线的最短波长A.0.012399nmB.0.020665nmC.0.016532nmD.0.024798nmE.0.008266nm二、A2型题:试题由1个简要叙述和4~-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1.关于连续X线光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X线是一束混合能谱B.能量决定于电子的能量C.能量决定于核电荷D.能量决定于电子接近核的情况E.能量大X线波长长2.X线束成为混合射线其原因为A.固有滤过材料不同B.靶物质的材料不同C.由于光电效应所致D.由于康普顿效应所致E.阴极产生的电子能量不同3.X射线在传播时,具有频率和波长,并有干涉、衍射等现象,突出表现的性质是A.微粒性B.波粒二象性C.物理特性D.生物效应特性E.波动性4.X射线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具有能量、质量和动量,突出表现的性质是A.波动性B.微粒性C.波粒二象性D.物理特性E.生物效应特性和keV两个单位,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错误的是5.在描述X线时,经常用到kVkVpA.kV是指X线管两极间管电压的千伏值是指峰值管电压的千伏值B.kVpC.keV表示单个电子或光子等基本粒子能量的千电子伏值D.如果电子从100kV管电压的电场中,获得100keV的高速运动能量E.如果电子从100kV管电压的电场中,撞击阳极靶物质发生能量转换时,产生的光子最大能量是100kV6.在放射工作中,应注意阳极效应的影响;错误的做法是A.拍片时使肢体长轴与X线管长轴平行B.将厚度大的部位置于阳极端C.将密度高的部位置于阳极端D.将厚度大的部位置于阴极端E.B+C7.根据薄靶产生X线的空间分布特点,错误的是A.管电压较低时,利用发射式靶在技术上很有好处B.管电压过高时,采用透射式靶C.透射式靶是电子从靶的一面射人,X线从另一面射出D.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使用的就是透射式靶E.管电压较低,如100kV时,X线最大强度方向逐渐趋向电子束的入射方向三、A3型题/A4型题:试题叙述一段文字,然后提出2~3个相关问题,每个问题均与上述文字有关,但测试要点不同,而且问题之间相互独立;请你从相关问题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 1~5题共用题干经典的电磁学理论指出:当一个带电体在外电场中速度变化时,带电体将向外辐射那磁波;当高速电子穿过靶原子时,若它能够完全绕道电子就有可能会非常接近原子核,并受其影响;由于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那么在它们之间就会有静电吸引;高速电子越接近原子核,它受到原子核的电场的影响就越大,因为原子核中包含了许多质子,并且质子与高速电子间的距离又十分的小,因此这个电场是非常强的;当高速电子经过原子核时,它会慢下来,并改变其原有的轨迹;按照上述理论子将向外辐射电磁波而损失能量△E,电磁波的频率由ΔE=hν确定;1.电子的这种能量辐射叫A.轫致辐射B.特征辐射C.能量分布是线状的D.能量分布是不连续的E.以上都不对2.产生的X线光谱的频率是连续分布的原因是A.每个高速电子与靶原子作用时的相对位置不同B.各相互作用对应的辐射损失不同C.当高速电子基本上没有受原子核影响的时候,就会产生能量相对低的射线D.当高速电子直接撞击在原子核上,电子失去了它的全部动能,产生的X射线的能量等于入射电子的动能E.以上都对3.连续X线光子的能量取决于A.电子接近核的情况B.电子的能量C.核电荷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4.当入射电子把全部动能转换为X射线光子能量时对应于A.最大波长B.最强波长C.平均波长D.最小频率E.最短波长5.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在X射线能谱中,曲线下所包括的总面积代表X射线的能量B.单能X射线的强度I与光子能量成反比C.单能X射线的强度I与光子数目成反比D.单能X射线的强度I与光子数目无关E.单能X射线的强度I与光子数目成正比6~7题共用题干用于医疗诊断方面的X射线管,其阳极靶较厚,称为厚靶X射线管;当高能电子轰击靶面时,由于原子结构的“空虚性”,入射的高速电子不仅与靶面原子相互作用辐射X射线,而且还穿透到靶物质内部一定的深度,不断地与靶原子作用,直至将电子的能量耗尽为止;因此,除了靶表面辐射X射线外,在靶的深层,也能向外辐射X射线;而且这种愈靠近阳极,x射线强度下降愈多的现象,就是所谓的“足跟”效应,也称阳极效应;由于诊断X射线管靶倾角小,x射线能量不高,足跟效应非常显着;6.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X射线强度下降的程度与靶倾角θ无关B.靶倾角θ愈小,X射线强度下降的程度愈小C.靶倾角θ愈大,X射线强度下降的程度愈大D.靶倾角θ愈小,X射线强度下降的程度不变E.靶倾角θ愈小,X射线强度下降的程度愈大7.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在放射工作中,当成像的解剖结构在厚度或密度上差别比较大时,阳极效应就颇为重要了B.由于诊断X射线管靶倾角小,X射线能量不高,足跟效应非常显着C.应尽量使用中心线附近强度较均匀的X射线束摄影D.将厚度大、密度高的部位置于阴极侧E.将厚度大、密度高的部位置于阳极侧四、B1型题:试题开始是3~5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后提出至少2道试题,请为每一道试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密切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以选用数次,也可以不选用;A.化学特性B.生物效应特性C.热作用D.荧光作用E.电离本领1.X射线的发现基于2.量热法依据的原理是3.感光作用属于4.肿瘤放射治疗的基础是利用5.照射量的测量利用的是参考答案一、A1型题1.E 2.E 3.D 4.E 5.E 6.E 7.E 8.A 9.E 10.E 11.A 12.A 13.E 14.E 15.E 16.E 17.E 18.E 19.E 二、A2型题1.E 2.E 3.E 4.B 5.E 6.E 7.E三、A3型/A4型题1.A 2.E 3.D 4.E 5.E 6.E 7.E四、B1型题1.D 2.C 3.A 4.B 5.E第三章 xγ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在物质中的衰减第一节学习目标及学习指导一、学习目标一掌握内容1.掌握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2.掌握射线束的衰减规律;二熟悉内容1.熟悉线衰减系数、能量转移和能量吸收系数;2.熟悉各种作用发生的相对几率;三了解内容1.相干散射;2.光核作用;3.诊断放射学中X线的衰减;二、学习指导单能窄束、单能宽束、连续能谱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质量、电子和原子减弱系数;能量转移和吸收;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及相对重要性;第二节习题集一、A1型题:每道试题由1个以叙述式单句出现的题干和4~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1.不是光电效应的产物的是A.光电子B.正离子C.特征辐射D.俄歇电子E.轫致辐射2.关于光电效应的发生几率正确的是A.和管电流成正比B.和原子序数的四次方成反比C.和原子序数的三次方成正比D.大约和能量的四次方成正比E.大约和能量的三次方成反比3.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错误的是A.不发生电子对效应B.不发生光核反应C.相干散射不产生电离过程D.康普顿效应产生的几率与能量成反比E.光电效应产生的几率与能量成正比4.关于康普顿效应的发生几率错误的是 A.与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B.与入射光子的频率成反比C.与入射光子的能量成反比D.与入射光子的波长成正比E.与入射光子的频率成正比5.关于电子对效应的发生几率正确的是 A.与物质的原子序数的平方成反比 B.与入射光子的能量成正比C.与入射光子的波长成正比D.与单位体积内的原子个数成反比E.与物质的原子序数的平方成正比6.产生了特征X射线现象的是A.光核反应B.电子对效应C.康普顿效应D.相干散射E.光电效应7.散射线主要产生于A.汤姆逊效应B.光电效应C.电子对效应D.光核效应E.康普顿效应8.在影响X线减弱的因素中,错误的是A.入射光子能量越大,X射线穿透力越强 B.射线能量越高,衰减越少C.原子序数越高的物质,吸收X射线愈多 D.电子数多的物质更容易衰减射线E.物质密度越高,衰减越小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衰减系数与吸收物质的密度成反比B.质量衰减系数与物质密度有关C.质量衰减系数与物质上的物理形态有关D.水、冰和水蒸气的线衰减系数相同E.水、冰和水蒸气的质量衰减系数相同10.关于X线滤过的说法,错误的是A.滤过是把X线束中的低能成分吸收掉B.固有滤过,是指X线管本身的滤过C.总滤过为附加滤过与固有滤过之和D.一般对低能量射线采用铝滤过板E.固有滤过用铅当量表示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低能量射线采用铝滤过板B.高能量射线采用铝滤过板C.高能量射线采用铜滤过板D.使用复合滤过板是原子序数大的背向X线管E.使用复合滤过板是原子序数大的朝向X线管三、A3型题/A4型题:试题叙述一段文字,然后提出2~3个相关问题,每个问题均与上述文字有关,但测试要点不同,而且问题之间相互独立;请你从相关问题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1~5题共用题干X射线光子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作用过程是能量传递的过程;当入射光子的能量取值不同时,发生的作用形式是不同的;A.光电效应B.康普顿效应C.电子对效应D.光核作用E.相干散射9.在诊断射线能量范围内不会发生的作用过程是A.相干散射B.光电效应C.康普顿效应D.电子对效应E.以上都会发生10.对半价层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以表示X射线质B.即HVLC.可以用mmAl表示D.反映了X线束的穿透能力E.对同一物质来说,半价层大的X线质软11.一单能X射线通过3个半值层的厚度后强度为原来的 A.1/2B.1/3C.1/4D.1/8E.1/1612.导致X线行进中衰减的原因是A.X线是电磁波B.X线频率C.X线波长D.X线能量E.物质和距离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窄束是指几何学上的细小B.窄束是指不存在散射成分C.宽束是指含有散射线成分D.不同类型的X射线通过物质时,其衰减规律是不一样的 E.单能窄束X射线通过均匀物质时线质变硬14.线衰减系数的SI单位是A.cm-1B.S-BlC./sD.m2/kgE.m-115.质量衰减系数的SI单位是A.m-1B.cm-1C.m/kgD.kg/m2E.m2/kg16.质能转移系数的单位是 A.m-1B.cm-1C.m/kgD.kg/m2E.m2/kg17.质能吸收系数的单位是 A.m-1B.cm-1C.m/kgD.kg/m2E.m2/kg18.人体各组织器官对X射线的衰减程度最大的是 A.肌肉B.脂肪C.空气D.软组织E.骨骼19.连续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特点是A.平均能量提高、能谱变宽、线质提高B.平均能量降低、能谱变宽、线质降低C.平均能量提高、能谱变宽、线质降低D.平均能量降低、能谱变窄、线质提高E.平均能量提高、能谱变窄、线质提高20.能表示固有滤过的是A.铅当量B.半值层C.铝当量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21.铝当量的单位是A.cmAIB.mAlC.dmAID.nmAlE.mmAl22.对宽束而言积累因子B为A.1B.0C.小于1D.有时小于1,有时大于1E.大于l23.理想窄束条件下,积累因子B为 A.大于1B.小于lC.0D.有时等于0,有时等于lE.124.窄束与宽束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考滤了A.原射线的影响B.物质衰减C.距离衰减D.衰减的影响E.散射线的影响25.X线穿过物体时,决定其衰减程度的因素有 A.物质的密度B.原子序数C.X线本身的性质D.每千克物质含有的电子数E.以上都是26.属于X线管的固有滤过的是A.X线管的玻璃管壁B.X线管的绝缘油C.管套上的窗口D.不可拆卸的滤过板E.以上都是二、A2型题:试题由1个简要叙述和4~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1.对X线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A.X线的硬度大——波长长——穿透力强B.X线的硬度大——频率高——穿透力弱C.X线的硬度大——波长长——穿透力弱D.X线的硬度大——HVL小——穿透力强E.X线的硬度大一频率高一穿透力强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X线能量增加,光电作用的百分数下降B.原子序数大的物质μ值大C.组织密度决定组织阻止射线的能力D.每克物质的电子数是X线减弱的主要因素E.物质密度大的μ值小3.关于康普顿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子自身波长变短,产生散射现象B.光子与内层电子作用产生康普顿效应C.与光电效应是同一种作用形式D.当光子能量增加时康普顿效应递减E.产生的散射线使胶片发生灰雾4.11C、13N、15O、18F等是PET常用的放射性核素,这些核素会发生β+衰变放出正电子β+,β+与电子β- 发生湮灭时,产生一对飞行方向相反的光子,每个光子的能量为A.140keVB.635keVC.1.022MeVD.0.256MeVE.511keV5.下列各组织对X线衰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放射物理与防护练习题

放射物理与防护练习题

放射物理与防护练习题为A A (t)、A B (t),达到放射平衡后 A .N A (t)=N B (t) B .A A (t)=A B (t)C .N A (t)、N B (t)不随时间变化D .N A (t)、N B (t)的比例不随时间变化E .以上都不对14.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A .居里 B .秒-1 C .戈瑞 D .伦琴 E .贝可勒尔15.下列公式中错误的是 A .Te=T+T b B .λτ1= C .T t N N )21(0= D .λ2ln =T E .t e A A λ-=0 1 6.关于放射性核素衰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放射性核素分为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B .人工核素主要由反应堆和加速器制备 C .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遵守电荷、质量、能量、动量和核子数守恒定律 D .放射性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本身的特性 E .放射性核素所放出的射线种类都是单一的17.原子核数因衰变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是 A .平均寿命 B .衰变常数C .放射性活度D .半价层E .半衰期18.贝可勒尔(Bq)与居里(Ci)的关系是 A .1Bq=1Ci B .1Bq=3.7×1010CiC .1Bq=3.7×109CiD .1 Ci===3.7×109BqE .1Ci===3.7×1010Bq19.在电子俘获过程中,可能出现外层电子填补内层电子空位,而产生 A .特征X 线 B .俄歇电子 C .轫致X 线 D .γ光子 E .A+B1.氢原子光谱的谱线系可用一个通式表达为 A .⎪⎭⎫ ⎝⎛+=2211n KR H ν B .⎪⎭⎫ ⎝⎛-=2211K n R H ν C .⎪⎭⎫ ⎝⎛-=221n K R H ν D .⎪⎭⎫ ⎝⎛-=221n K R H ν E .⎪⎭⎫ ⎝⎛-=2211n KR H ν 2.在原子中,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称为结合力,距核愈近的电子结合力愈大,移动该电子所需要的能量愈大。

辐射防护复习题(含答案)

辐射防护复习题(含答案)

辐射防护复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是()。

A、电子线与物质间的主要作用方式B、X(y)线与物质间的主要作用方式C、中子射线与物质间的主要作用方式正确答案D、质子射线与物质间的主要作用方式正确答案:B2、医疗机构使用F-18、Tc99m、1-125粒子源相关活动视为()。

A、“简单操作”B、“困难操作”C、“很简单操作”D、“-般操作”正确答案:C3、α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使原子的激发的说法错误的有()。

A、轨道电子从自己原来的能态跃迁到一个较高的能态B、使轨道电子摆脱原子核对它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C、退激释放能量D、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正确答案:B4、辐射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多长时间?A、3年B、2年C、1年D、5年正确答案:D5、放射学工作场所必须做好屏蔽防护设计与工程建设,并配备必要的辐射防护设施,就技术规范而口言,我国现行辐射防护基本标准(),以及与基本标准原测一致的各项有关次级专项辐射防护标准,是必须认真遵循的指南和准则。

A、GB18871-2004B、GB4792-1984C、GB8703-1988D、GB18871-20026、相同厚度的下列物质,哪种对MeV能量量级的γ射线屏蔽效果好()。

A、铅B、水泥C、铁D、水正确答案:A7、根据射线装置分类,X射线血液辐照仪属于()射线装置。

A、V类B、II类C、I类D、III类正确答案:D8、放射性是指()A、原子分裂了B、不稳定核素发生衰变,同时发射出特有的射线C、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D、原子电离了正确答案:B9、下面有关应急人员配备剂量仪表描述正确的是()。

A、必须根据事故具体情况配备累积个人剂量计,事故不严重时,可不佩戴具有音响报警的电子式个人剂量仪。

B、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配备个人剂量仪或者报警式电子式个人剂量仪。

C、必须佩戴具有音响报警的电子式个人剂量仪,事故不严重时,可不配备累积个人剂量计。

辐射防护习题答案解析

辐射防护习题答案解析

11.一个动能E=10Mev 的正电子进入体积V ,通过碰撞损失掉1Mev 的能量之后发生湮没,产生能量相等的两个光子,其中的一个逸出体积V ,另一个在V 内产生动能相等的正负电子对。

正负电子在V 内通过碰撞各自消耗掉其一半动能后负电子逸出V ,正电子发生飞行中湮没,湮没光子从V 逸出。

求上述过程的转移动能tr ε、碰撞转移能τεtr 和授与能ε。

第一章3、吸收剂量、比释动能和照射量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三者联系:带电粒子平衡:不带电粒子在某一体积元的物质中,转移给带电粒子的平均能量,等于该体积元物质所吸收的平均能量。

发生在物质层的厚度大于次级带电粒子在其中的最大射程深度处。

D=K (1-g )g 是次级电子在慢化过程中,能量损失于轫致辐射的能量份额。

对低能X 或γ射线,可忽略轫致辐射能量损失,此时D =K带电粒子平衡条件下,空气中照射量(X )和同一点处空气吸收剂量(Da)的关系为:X eW D a a = 吸收剂量与物质的质量吸收系数ρμ/en 成正比,即)/()/(a en m en a m u u D D ρρ=故空气中同一点处物质的吸收剂量Dm 为:X f X X e W D m aen m en a a en m en m ⋅=⋅=⋅⋅=)/()/(85.33)/()/(ρμρμρμρμ 三者区别见P18页表1.4。

辐射量 吸收剂量 D 比释动能K 照射量X适用 适用于任何带电粒子及 适用于不带电粒子如X 、 仅适用于于X 或γ射 范围 不带电粒子和任何物质 γ光子、中子等和任何物质 线,并仅限于空气 介质剂量学 表征辐射在所关心的 表征不带电粒子在所关心的 表征X 或γ射线 含意 体积V 沉积的能量;这些 体积V 内交给带电粒子的能 在所关心的空 能量可来自V 内或V 外 量,不必注意这些能量在何处, 气体积V 内以何种方式损失的 交给次级电子 用于电离、激发的那部分能量4、在γ辐射场中,某点处放置一个圆柱形电离室,其直径为0.03m 长为0.1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物理与防护》习题第三章X线的产生1、X线是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

2、X线的本质是电磁辐射(电磁波),频率高、能量大、具有波粒二象性,X线在传播时突出表现为波动性,在与物质作用时突出表现为粒子性。

3、X线的基本特性有不带电、穿透能力、荧光作用、电离作用、热作用、感光作用、生物效应;X线透视时主要运用X线的穿透能力和荧光作用特性;X线摄影时主要运用X线的穿透能力和感光作用特性;X线治疗时主要运用X线的穿透能力、电离作用和生物效应特性。

4、X线的穿透本领的强弱取决于X线能量、物质密度和原子序数等因素;X线的能量大小由频率决定。

5、电离作用分直接电离和间接电离,X线的电离作用属于直接电离。

6、X线的产生条件电子源、高速电子流(高压、高真空)、阳极靶面。

7、医用X线机分为诊断机和治疗机两大类;X线机由X线发生装置和辅助装置组成;X线发生装置包括X线管、高压发生器和控制装置三部分;8、X线管由阴极、阳极和管壳等部件组成;X线管的焦点分单焦点和双焦点(大小焦点);通常习惯按阳极是否转动将X线管分为固定阳极和旋转阳极。

9、管电流:阴极灯丝加热至一定温度时,释放出电子,在管电压的作用下,加速飞向阳极,形成管电流;管电流的单位毫安(mA)。

10、阳极的作用是接受高速电子的撞击产生X线,阳极产生X线的效率极低(<1%),大部分电能转变为热能。

11、X线管的玻璃管壳的作用是保持高真空条件、支撑作用。

12、X线是在高速电子与物质作用损失能量过程中产生中,在此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包括碰撞损失和辐射损失;高速电子与原子外层电子作用属碰撞损失,能量转换成为热能,与内层电子或原子核作用属辐射损失,能量转换成为X线能。

13、根据X线光谱可分为连续X线和特征 X线;与原子核作用产生的是连续 X线,与内层电子作用产生的是特征 X线。

14、连续X线的最短波长由管电压(峰值)决定,影响连续X线的因素有管电压(kV)、管电流(mA)和原子序数(Z)。

15、产生特征X线的条件是高速电子的能量大于电子的结合能,影响特征X线的因素有原子序数(Z)、管电压(kV)和管电流(mA)。

16、X线的量是指X光子的数目,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的乘积(m A·s)来反映。

17、X线的质是指X光子的能量(硬度),直接决定X线的穿透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管电压(kV)来衡量。

18、影响X线量的因数有管电压(kV)、管电流(mA)和原子序数(Z);影响X线质的因数有管电压(kV)、整流方式和过滤情况,但特征X线的质只与原子结构(原子序数)有关。

19、X线的产生效率是指X线机将电能转换成X线能的比值,一般X线机产生X线的效率极低(1%),与管电压(kV)和原子序数(Z)成正比,并且X线的利用率低(10%)。

20、阳极效应:厚靶阳极产生的X线强度分布上的特点是靠近阳极侧X线衰减大,强度小;解决办法有组织密度大、厚度大的物质体靠近阴极侧摄影、使用中心线附近较均匀的X线。

第四章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X线通过物质时,小部分直接透过,大部分被吸收和散射,最终造成生物损伤。

2、光电效应是X光子与原子的内层电子的作用过程,其实质是物质吸收X线使其产生电离的过程。

3、光电效应过程:X光子与原子一个内层电子相互作用,能量被全部吸收,电子摆脱原子束缚自由运动成为光电子,原子变为正离子,原子处于激发态,外层电子跃入填充,同时放出特征X线,若此X线又击出外层电子,成为俄歇电子。

4、光电效应的发生几率与原子序数、光子能量和边界限吸收有关。

5、光电效应对于诊断放射学而言,有利方面有不产生散射线、增加影像对比度;有害方面有增大人体吸收剂量,为此可采用高千伏摄影技术达到降低剂量的目的。

6、康普顿效应又称康普顿散射,其产生过程为:入射光子与原子中的一个内层电子相互作用,光子将部分能量传递给它,使其脱离原子射出,成为反冲电子,同时,入射光子能量降低,偏离方向后射出,成为散射光子。

7、康普顿效应的条件是hv>>W;其发生几率受原子序数和光子能量的影响。

当入射光子的能量等于或稍大于电子的结合能时,光电效应最可能发生;当入射光子的能量远大于电子的结合能时,光电效应降低,康普顿效应增加。

8、康普顿效应的有害面为降低影像质量、增大防护难度。

9、电子对效应:入射光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光子消失,转化为一对正负电子,体现了能质转换过程;湮灭辐射:正电子在停止的瞬间与自由电子结合,产生两个光子,体现了质能转换过程。

10、电子对效应的条件是hv>1.02MeV,所以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不可能发生,其发生几率受光子能量、原子序数和单位体积原子数的影响。

11、相干散射又称折射,是入射光子与原子内层电子相互作用,原子激发,随即又跃迁产生折射X 线,其能量相同,但传播方向改变,整个过程不产生电离作用。

12、光核作用是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原子核相互作用发生核反应的过程,会产生质子中子、γ线和放射性核素,条件是hv>阈值,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不可能发生。

13、在20~100keV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只有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是重要的,低能X线高原子序数时,光电效应占优势,高能时康普顿效应占优势,相干散射所占比例小,电子对效应不可能发生。

第五章 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1、X线的衰减包括距离衰减和物质衰减,距离衰减也称为扩散衰减,其规律满足平方反比法则,物质衰减主要是指X线通过物质时发生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等作用,是X线检查、放射治疗和屏蔽防护的理论根据。

2、单能X线是指由单一能量的光子组成的X线,窄束X线是指不含散射线的单能X线,由X线通过铅准直器产生,窄束X线呈指数衰减规律,并且只有光子数量减小,而无光子能量的变化;宽束X 线与窄束X线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散射线。

3、连续X线是指光子能量由0到最大值连续变化的X线,其衰减的特点是量减少、质提高、低能X 线衰减多高能X线衰减少。

4、影响X线衰减的因素有射线性质(能量)、原子序数、物质密度和物质每克电子数。

5、对于低原子序数物质,入射X 线能量越强衰减越少,但对于高原子序数物质,由于边界限吸收现象的影响,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锡比铅的屏蔽防护性能好。

6、X线的滤过包括固有滤过和附加滤过,滤过量通常用铝当量(mm Al)来表示;为了得到软组织和表层放射治疗用的软X线,专门设计了铍窗口。

7、低能X线的滤过通常选用铝,高能X线的滤过通常选用铜;复合滤过板材料组合上的特点是,从面向X线管开始原子序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8、高千伏高滤过条件时,能减少受检者剂量,但照片对比度会降低,同时,需延长照射时间。

9、X线影像是人体不同组织不同X线衰减的结果,若全部光子都透过,胶片呈黑色,若没有光子全被被吸收,胶片呈白色。

10、人体组织中吸收X线最多的是门牙,吸收X线最少的是充满气体的肺;X线衰减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骨骼、肌肉、脂肪、空气。

11、透视时,影像为正像,即组织密度大的呈黑色,组织密度小的呈白色;摄影时影像为反像,即组织密度大的呈白色,组织密度小的呈黑色;造影检查时,造影剂分阳性和阴性两类,阳性是指原子序数高、密度大的造影剂,阴性是指原子序数低、密度小的造影剂。

12、CR是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简称,其X线影像信息的载体是影像板(IP板);DR是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的简称,其X线影像信息的载体是平板探测器(FPD),它能将X线影像直接转化为数字图像;DSA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简称,使用的是数字减影技术;IVR 介入放射的简称,相比普通外科而言,有微创或无创的优点;X-CT/CT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的简称,形成的影像是人体体层数字图像。

第六章常用的辐射量和单位1、照射量表征的是X射的对空气电离的能力,只适用于X线或γ线在空气中的辐射场,单位是伦琴/C·kg-1。

2、比释动能表征的是X射传递给次级粒子的初始动能,适用于非带电粒子辐射在任何介质中的辐射场,单位是戈瑞/J·kg-1。

3、吸收剂量表征的是X射的用于电离或激发的能量,适用于任何辐射在任何介质中的辐射场,单位是戈瑞/J·kg-1。

4、当量剂量表征的是不同类型射线对组织或器官形成的辐射危害,单位是希沃特(Sv)。

5、有效剂量表征的是不同类型射线对不同组织或器官造成的总的随机性辐射损伤,单位是希沃特(Sv);生物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后者包括辐射致遗传性疾患和辐射致癌,用危险度来评价,辐射致癌的危险度用死亡率来表示,辐射致遗传损害的危险度用严重遗传疾患发生率来表示。

第九章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1、人类受到照射的辐射源有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其中人类受到的最主要的辐射是天然本底照射。

2、辐射生物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其中随机性效应无阈剂量,确定性效应有阈剂量,永久不育属于确定性效应,下一代畸形属于随机性效应。

3、随机性效应分为发生在体细胞内的致癌效应和发生在生殖细胞内的遗传效应。

4、皮肤效应主要由低能软X线造成的,为此可使用高千伏或厚滤过,皮肤癌的死亡率低。

5、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有电离辐射因素、受照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第十章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1、与放射防护相关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标准是《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2、屏蔽防护的基本原则有正当性、剂量限制和最优化。

3、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年平均有效剂量是20mSv,16至18岁接受就业培训人员的平均年有效剂量是6mSv,公众的年有效剂量是1mSv,16岁以下不允许接受职业照射。

第十一章放射线的屏蔽防护1、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2、若从防护效果考虑,首选铅材料;若从经济成本考虑,移动式防护屏蔽首选铁材料,建筑防护屏蔽首选砖和混凝土材料。

3、屏蔽防护性能通常用铅当量mmPb表示,6mm铁的铅当量为1mmPb;24cm实心砖的铅当量为2mmPb。

第十二章医疗照射的辐射防护1、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原则正当性和最优化。

2、X线机机房的位置最好设在建筑物的底层,200mA单管头X线机房面积应不小于24m2,双管头应不小于36m2,摄影机房主防护墙的防护厚度为2mmPb,次防护墙的防护厚度为1mmPb,透视机房各侧墙的防护厚度为1mmPb。

3、在不影响获得诊断信息的前提下,一般应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

4、在摄影中应对受检者非受检部位进行屏蔽防护,特别是性腺、眼晶体、乳腺和甲状腺等辐射敏感器官的防护。

5、孕妇一般不宜做X线检查,必要时尽量选择摄影,儿童摄影时不使用滤线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