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放射物理与防护大专习题集.doc

合集下载

放射物理与防护题附答案

放射物理与防护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谁在1904年提出一个原子结构模型(B)A . 卢瑟福B . 汤姆逊C . 巴耳末D . 玻尔2.H的特征谱中的可见光部分是(C)A . 赖曼系B . 帕邢系C . 巴尔末D . 布喇开3.电子在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B)A . 基态B . 原子的能级C . 第一激发态D . 第二激发态4.壳层电子在原子中的结合能和原子能级是(C)A . 它们的数值不等B . 它们的数值相等C . 它们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D . 它们的绝对值相等且符号相同5.比释动能的SI单位(D)A . 贝可(Bq)B . 焦耳(J)C . 居里(Ci)D . 戈瑞(Gy)6.光电效应不受以下哪方面因素的影响(D)A . 物质原子序数的影响B . 入射光子能量的影响C . 原子边界限吸收的影响D . 电子的结合能7.X线检查中最大的散射线来源是(B)A . 光电效应B . 康普顿效应C . 电子对效应D . 相干散射8.在光子能量较低时,除低Z物质以外的所有元素,都以(B)为主A . 康普顿效应B . 光电效应C . 电子对效应D . 相干散射9.在距离所致的衰减中,距离增加1倍,则射线强度将衰减为原来的(C)A . 1/2B . 1/3C . 1/4D . 1/510.宫内节育器的X线检查( B )A . 带环后第一年不得超过1次,以后每1-2年不得超过一次B . 带环后第一年不得超过2次,以后每1-2年不得超过一次C . 带环后第一年不得超过3次,以后每1-2年不得超过一次D . 带环后第一年不得超过4次,以后每1-2年不得超过一次五.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1.人类所患全部癌症中,80%以上来自生活与环境,其中大约1%来自天然本底和人工辐射源的照射。

(√)2.种系演化越高,组织结构越复杂,辐射敏感性越高。

(√)3.未满16岁者,不得参与放射工作。

放射物理与防护练习题

放射物理与防护练习题

放射物理与防护练习题为A A (t)、A B (t),达到放射平衡后 A .N A (t)=N B (t) B .A A (t)=A B (t)C .N A (t)、N B (t)不随时间变化D .N A (t)、N B (t)的比例不随时间变化E .以上都不对14.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A .居里 B .秒-1 C .戈瑞 D .伦琴 E .贝可勒尔15.下列公式中错误的是 A .Te=T+T b B .λτ1= C .T t N N )21(0= D .λ2ln =T E .t e A A λ-=0 1 6.关于放射性核素衰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放射性核素分为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B .人工核素主要由反应堆和加速器制备 C .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遵守电荷、质量、能量、动量和核子数守恒定律 D .放射性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本身的特性 E .放射性核素所放出的射线种类都是单一的17.原子核数因衰变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是 A .平均寿命 B .衰变常数C .放射性活度D .半价层E .半衰期18.贝可勒尔(Bq)与居里(Ci)的关系是 A .1Bq=1Ci B .1Bq=3.7×1010CiC .1Bq=3.7×109CiD .1 Ci===3.7×109BqE .1Ci===3.7×1010Bq19.在电子俘获过程中,可能出现外层电子填补内层电子空位,而产生 A .特征X 线 B .俄歇电子 C .轫致X 线 D .γ光子 E .A+B1.氢原子光谱的谱线系可用一个通式表达为 A .⎪⎭⎫ ⎝⎛+=2211n KR H ν B .⎪⎭⎫ ⎝⎛-=2211K n R H ν C .⎪⎭⎫ ⎝⎛-=221n K R H ν D .⎪⎭⎫ ⎝⎛-=221n K R H ν E .⎪⎭⎫ ⎝⎛-=2211n KR H ν 2.在原子中,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称为结合力,距核愈近的电子结合力愈大,移动该电子所需要的能量愈大。

期末复习放射物理与防护大专习题集

期末复习放射物理与防护大专习题集

1. 关于物质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物质由原子组成B. 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C. 一般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是2n2个D. 核外的带负电荷的电子出现的几率称为“电子云”E.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0个2. 关于原子核外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原子均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B. 电子沿一定轨道绕核旋转C. 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D. K层电子轨道半径最小E. K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3. 关于原子能级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电子在各个轨道上具有的能量是连续的B. 原子能级,以电子伏特表示C. 结合力与原子序数有关D. 移走轨道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为结合能E. 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叫基态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能级是指电子与核结合成原子时,能量的减少值B. 结合能表示将电子从原子中移走所需的最小能量C. 原子能级是结合能的负值D. 原子中结合能最大的电子,能级最低E. 原子能级和结合能数值相等5. 轨道半径最小的壳层是A. K层B. L层C. M层D. N层E. O层6. 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的壳层是A. K层B. L层C. M层D. N层E. O层7. 电子伏特(eV)与焦耳(J)的的关系是A. 1eV=1.6×10-19JB. 1J =1.6×10-19 eVC. 1eV=1JD. 1eV=1.6×1019JE. 以上都不对8. 原子能级与结合能的关系是A. 原子能级是结合能的负值B. 二者绝对值相等C. 二者符号相反D. 以上都对E. 以上都不对9. 描述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所处的状态的量子数有A. 主量子数nB. 角量子数LC. 磁量子数m LD. 自旋量子数m sE. 以上都可以10. 原子中壳层电子吸收足够的能量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变为自由电子的过程称为A. 基态B. 激发C. 跃迁D. 特征光子E. 电离- 1 -- 2 - 11. 可以用来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是A. 衰变常数B. 半衰期C. 平均寿命D. 放射性活度E. 以上都是12. 一放射性核素经过3个半衰期的时间后放射性核素数为原来的A. 1/2B. 1/3C. 1/4D. 1/8E. 1/1613. 放射系母体为A ,子体为B ,其核素数目分别为 N A (t )、N B (t ),放射性活度为A A (t )、A B (t ),达到放射平衡后A . N A (t )=NB (t ) B . A A (t )=A B (t )C . N A (t )、N B (t )不随时间变化D . N A (t )、N B (t )的比例不随时间变化 E. 以上都不对14.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A. 居里B. 秒-1C. 戈瑞D. 伦琴E. 贝可勒尔 15. 下列公式中错误的是A. b e T T T +=B. λτ1=C Tt N N ⎪⎭⎫⎝⎛=210D. λ2ln =TE.teA A λ-=016. 关于放射性核素衰变的说法错误的是A. 放射性核素分为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B. 人工核素主要由反应堆和加速器制备C. 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遵守电荷、质量、能量、动量和核子数守恒定律D. 放射性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本身的特性 E. 放射性核素所放出的射线种类都是单一的17. 原子核数因衰变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是A. 平均寿命B. 衰变常数C. 放射性活度D. 半价层E. 半衰期18. 贝可勒尔(Bq )与居里(Ci )的关系是A. Ci Bq 11=B. Ci Bq 10107.31⨯= C. Ci Bq 9107.31⨯= D. Bq Ci 9107.31⨯= E. Bq Ci 10107.31⨯=19. 在电子俘获过程中,可能出现外层电子填补内层电子空位,而产生A. 特征X 线B. 俄歇电子- 3 -C. 轫致X 线D. γ光子E. A+B二、A2 型题:试题由1个简要叙述作为题干和4~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

放射物理与防护(自整)

放射物理与防护(自整)

放射物理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人类受到电高辐射的来源不包括()DA.医疗照射B.核爆炸C.天然本底照射D.电视发射塔2.谁在1911年提出的另一个原子结构模型()AA.卢瑟福B.汤姆逊C.巴耳末D.玻尔3.当原子处于n=1的状态时,能量最低,也最稳定,称为()AA.基态B.原子的能级C.第一激发态D.第二激发态4.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不能有()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量子数BA.1个或1个以上B.2个或2个以上C.3个或3个以上D.4个或4个以上5.照射量的单位()AA.库伦·千克B.焦耳·千克C.居里·千克D.戈瑞·千克6.下列()是辐射敏感性最高的细胞(下面五种细胞,对电离辐射敏感性由高到低是淋巴细胞、原红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

)BA.肌肉细胞B.食管上皮细胞C.神经节细胞D.软骨细胞7.下列那种射线穿透能力最强()CA.x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α射线8.对于公众,要求平均每年的有效剂量限值为不超过()DA.5mSv.B.10mSv.C.20mSv.D.1mSv.9.谁在1904年提出一个原子结构模型()BA.卢瑟福B.汤姆逊C.巴耳末D.玻尔10.电子在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BA.基态B.原子的能级C.第一激发态D.第二激发态11.与康普顿效应无关的是()DA.散射光子B.反冲电子B.入射光子 D.俄歇电子12.铝靶软组织X射线摄影是利用哪种效应而产生高对比度照片的()AA.光电效应B.康普顿效应C.电子对效应D.相干散射13.光核作用,只有当光子能量大于该物质发生核反应的调能时才能发生,其发生率不足主要过程的()BA.1%B.5%C.10%D.20%14.轨道半径按从小到大排列,第二位的壳层是()AA.K层B.L层C.M层D.L层15.原子的半径约()10-15mA10 m B.10 m C.10 m D.10 m16.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不太稳定,容易()到低激发态.DA.基态B.激发C.电高D.跃迁17.一放射性核素经过二个半衰期后放射性核素数变为原来的()BA.1/2B.1/4C.1/8D.1/1618.在放射治疗中常用()来衡量放射性物质的纯度BA.放射性活度B.放射性比活度C.半衰期D.平均寿命.19.γ射线的特点不包括()DA.是光子B.不带电C.无静止能量D.对原子质量的影响大20.铀族母体U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最后生成稳定的20682pb.CA.2次B.4次C.8次D.16次21.下列哪项对深度剂量变化的描述是正确的()DA.射线能量增大,射线轴上同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不变B.射线能量增大,射线轴上同一深度的吸收剂量增大C.射线能量增大,射线轴上同一深度的吸收剂量减小D.射线能量增大,射线轴上同一深度的吸收剂量的变化无规律22.壳层电子在原子中的结合能和原子能级是()CA.它们的数值不等B.它们的数值相等C.它们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D.它们的绝对值相等且符号相同23.比释动能的SI单位()DA.贝可(Bq)B.焦耳(J)C.居里(Ci)D.戈瑞(Gy)24.光电效应不受以下方面因素的影响()DA.物质原子序数的影响B.入射光子能量的影响、C.原子边界限吸收的影响D.电子的密度25.X线检查中最大的散射线来源是()BA.光电效应B.康普顿效应C.电子对效应D.相干散射26.轨道半径最小的壳层是()AA.K层B.L层C.M层D.L层27.原子能级与结合能的关系是()DA.原子能级是结合能的负值B.二者绝对值相等C.二者符号相反D.以上都对28.原子中壳层电子吸收足够的能量脱高原子核束缚变为自由电子的过程称为()CA.基态B.激发C.电离D.跃迁29.一放射性核需经过三个半衰期后放射性核素数变为原来的()CA.1/2B.1/4C.1/8D.1/1630.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BA.居里B.贝克C.伦琴D.戈瑞31.在电子俘获过程中,可能出现外层电子填补内层电子空位,而产生()AA.特征x射线B.韧致辐射C.反冲电子D.γ光子32.原子核数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是()BA.平均寿命B.半衰期C.放射性活度D.半价层33. CO源也是人工放射性核素,其半衰期为()BA.2.3年B.5.3年C.7.3年D.9.3年34.人类受到电高辐射的最主要來源是()AA.医疗照射B.核爆炸C.天然本底照射D.核动力生产35.辐射敏感性最高的细胞是()BA.淋巴细胞B.食管上皮胞B.神经节细胞 D.软骨细隐36.下列哪种射线电离能力最强()DA.x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α射线37.对于职业人员,要求平均每年的有效剂量为()CA.5mSvB.10mSvC.20mSvD.50mSv二、填空题1.x射线的微粒性主要体现在具、、等现象。

期末复习放射物理及防护大专习题集

期末复习放射物理及防护大专习题集

放射物理与防护第一章核物理基础(物质的结构、核转变)第一节学习目标及学习指导一、学习目标(一)掌握内容1.放射性核素衰变的类型。

2.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二)熟悉内容熟悉原子结构、原子核结构(三)了解内容衰变平衡。

二、学习指导1.从初期理论的实验基础入手展开对原子结构的介绍,通过玻尔的原子模型引入玻尔假设、氢原子的玻尔理论,得出轨道半径、能量与量子数n的关系。

核外电子结构、原子能级、原子核外壳层电子的结合能,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的结合能。

2.核素有两大类,即放射性核素和稳定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又分为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发生衰变过程中遵守电荷、质量、能量、动量和核子数守恒定律。

3.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用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放射性活度来衡量。

有些放射性核素可以发生递次衰变。

第二节习题集一、A1 型题:每道试题由1个以叙述式单句出现的题干和4~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

1. 关于物质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物质由原子组成B. 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C. 一般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是2n2个D. 核外的带负电荷的电子出现的几率称为“电子云”E.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0个2. 关于原子核外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原子均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B. 电子沿一定轨道绕核旋转C. 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D. K层电子轨道半径最小E. K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3. 关于原子能级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电子在各个轨道上具有的能量是连续的B. 原子能级,以电子伏特表示C. 结合力与原子序数有关D. 移走轨道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为结合能E. 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叫基态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能级是指电子与核结合成原子时,能量的减少值B. 结合能表示将电子从原子中移走所需的最小能量C. 原子能级是结合能的负值D. 原子中结合能最大的电子,能级最低E. 原子能级和结合能数值相等5. 轨道半径最小的壳层是A. K层B. L层C. M层D. N层E. O层6. 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的壳层是A. K层B. L层C. M层D. N层E. O层7. 电子伏特(eV)与焦耳(J)的的关系是A. 1eV=1.6×10-19JB. 1J =1.6×10-19 eVC. 1eV=1JD. 1eV=1.6×1019JE. 以上都不对8. 原子能级与结合能的关系是A. 原子能级是结合能的负值B. 二者绝对值相等C. 二者符号相反D. 以上都对E. 以上都不对9. 描述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所处的状态的量子数有A. 主量子数nB. 角量子数LC. 磁量子数mLD. 自旋量子数msE. 以上都可以10. 原子中壳层电子吸收足够的能量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变为自由电子的过程称为A. 基态B. 激发C. 跃迁D. 特征光子E. 电离11. 可以用来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是A. 衰变常数B. 半衰期C. 平均寿命D. 放射性活度E. 以上都是12. 一放射性核素经过3个半衰期的时间后放射性核素数为原来的A. 1/2B. 1/3C. 1/4D. 1/8E. 1/16 13. 放射系母体为A,子体为B,其核素数目分别为 N A(t)、N B(t),放射性活度为A A(t)、A B(t),达到放射平衡后A. N A(t)=N B(t)B. A A(t)=A B(t)C. N A(t)、N B(t)不随时间变化D. N A(t)、N B(t)的比例不随时间变化E. 以上都不对14.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A. 居里B. 秒-1C. 戈瑞D. 伦琴E. 贝可勒尔15. 下列公式中错误的是A. beTTT+=B.λτ1=C.TtNN⎪⎭⎫⎝⎛=21D.λ2ln=TE.teAAλ-=16. 关于放射性核素衰变的说法错误的是A. 放射性核素分为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B. 人工核素主要由反应堆和加速器制备C. 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遵守电荷、质量、能量、动量和核子数守恒定律D. 放射性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本身的特性E. 放射性核素所放出的射线种类都是单一的17. 原子核数因衰变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是A. 平均寿命B. 衰变常数C. 放射性活度D. 半价层E. 半衰期18. 贝可勒尔(Bq )与居里(Ci )的关系是A. Ci Bq 11=B. Ci Bq 10107.31⨯=C. Ci Bq 9107.31⨯=D. Bq Ci 9107.31⨯= E. Bq Ci 10107.31⨯= 19. 在电子俘获过程中,可能出现外层电子填补内层电子空位,而产生A. 特征X 线B. 俄歇电子C. 轫致X 线D. γ光子E. A+B二、A2 型题:试题由1个简要叙述作为题干和4~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

放射物理与防护题附答案.docx

放射物理与防护题附答案.docx

一. 1.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谁在 1904 年提出一个原子结构模型(B)A .卢瑟福B .汤姆逊C .巴耳末D .玻尔2.H的特征谱中的可见光部分是( C)A . 赖曼系B . 帕邢系C . 巴尔末D . 布喇开3.电子在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 B)A . 基态B . 原子的能级C . 第一激发态D .第二激发态4.壳层电子在原子中的结合能和原子能级是(A .它们的数值不等B .它们的数值相等C .它们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D .它们的绝对值相等且符号相同C)5.比释动能的 SI 单位( D)A . 贝可( Bq)B . 焦耳( J)C .居里( Ci ) D .戈瑞( Gy)6.光电效应不受以下哪方面因素的影响( D) A .物质原子序数的影响B . 入射光子能量的影响C .原子边界限吸收的影响 D .电子的结合能7.X 线检查中最大的散射线来源是(B)A .光电效应B .康普顿效应C .电子对效应D .相干散射8.在光子能量较低时,除低A .康普顿效应B .光电效应C .电子对效应D .相干散射Z 物质以外的所有元素,都以(B)为主9. 在距离所致的衰减中,距离增加 1 倍,则射线强度将衰减为原来的(C)A . 1/2B . 1/3C . 1/4D . 1/510.宫内节育器的 X 线检查( B )A . 带环后第一年不得超过1 次,以后每1- 2 年不得超过一次B .带环后第一年不得超过 2 次,以后每 1- 2 年不得超过一次二.是非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人类所患全部癌症中, 80%以上来自生活与环境,其中大约 1%来自天然本底和人工辐射源的照射。

(√ )2.种系演化越高,组织结构越复杂,辐射敏感性越高。

(√ )3.未满 16 岁者,不得参与放射工作。

(√)4.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简称 ICRU。

(×)5.临时调离工作岗位的放射工作人员可继续享受保健津贴,但最长不超过 3 个月(√ )6.正式调离放射工作岗位的放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保健津贴。

放射物理与防护复习题届医学影像技术

放射物理与防护复习题届医学影像技术

放射物理与防护复习题单项选择题(共40道)1.贝可勒尔(Bq)与居里(Ci)的关系是A.1Bq=1CiB.1Bq=3.7×1010CiC.1Bq=3.7×109CiD.1 Ci===3.7×109BqE.1Ci===3.7×1010Bq2.在电子俘获过程中,可能出现外层电子填补内层电子空位,而产生A.特征X线B.俄歇电子C.轫致X线D.γ光子E.A+B*3.描述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所处的状态的量子数有A.主量子数nB.角量子数LC.磁量子数m LD.自旋量子数m sE.以上都可以4.原子中壳层电子吸收足够的能量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变为自由电子的过程称为A.基态B.激发C.跃迁D.特征光子E.电离*5.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A.居里B.秒-1C.戈瑞D.伦琴E.贝可勒尔6.关于物质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由原子组成B.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C.一般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是2n2个D.核外的带负电荷的电子出现的几率称为“电子云” E.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0个7.关于原子核外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均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B.电子沿一定轨道绕核旋转C.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D.K层电子轨道半径最小E.K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8.关于放射性核素衰变的说法错误的是A.放射性核素分为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B.人工核素主要由反应堆和加速器制备C.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遵守电荷.质量.能量.动量和核子数守恒定律D.放射性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本身的特性E.放射性核素所放出的射线种类都是单一的*9.原子核数因衰变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是A.平均寿命B.衰变常数C.放射性活度D.半价层E.半衰期*10.一种核自发的变成另一种核,其质量数不变,而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向前或向后移一个位置,这是α衰变B.γ衰变C.β+衰变D.β-衰变E.β衰变11.可以用来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是A.衰变常数B.半衰期C.平均寿命D.放射性活度E.以上都是12.一放射性核素经过3个半衰期的时间后放射性核素数为原来的A.1/2B.1/3C.1/4D.1/8E.1/1613.轨道半径最小的壳层是A.K层B.L层C.M层D.N层E.O层14.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的壳层是A.K层B.L层C.M层D.N层E.O层*15.与在X线产生应具备的条件无关的是()A.电子源B.高真空C.球管套D.高速电子流E.阳极靶16.不属于X线物理效应的作用是()A.穿透作用B.电离作用C.荧光作用D.着色作用E.干射与衍射作用17.原子能级与结合能的关系是A.原子能级是结合能的负值B.二者绝对值相等C.二者符号相反D.以上都对E.以上都不对18.人体对X线照射不敏感性的组织是( )A.胚胎组织B.淋巴组织C.神经组织D.皮肤上皮E.骨骼组织*19.吸收X射线能力最强的组织结构是( ) A.肌肉B.脂肪C.骨骼D.肺组织E.肝脏20.电子伏特(eV)与焦耳(J)的关系是A.1eV=1.6×10-19JB.1J=1.6×10-19eVC.1eV=1JD.1eV=1.6×1019JE.以上都不对*21.在原子中,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称为结合力,距核愈近的电子结合力愈大,移动该电子所需要的能量愈大。

放射物理与防护题附答案

放射物理与防护题附答案

欢迎阅读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谁在1904年提出一个原子结构模型(B )A.卢瑟福B.汤姆逊C.巴耳末D.2. H A.B.C.D.3. A.B.C.D.4. 壳层电子在原子中的结合能和原子能级是(C )A.它们的数值不等B.它们的数值相等C.它们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D.它们的绝对值相等且符号相同5.比释动能的SI单位(D)A.贝可(Bq)B.焦耳(J)C.D.6.A.B.C.D.7.XA.B.C.D.8.A.康普顿效应B.光电效应C.电子对效应D.相干散射9.在距离所致的衰减中,距离增加1倍,则射线强度将衰减为原来的(C)A.1/2B.1/3C.1/4D.1/510.宫内节育器的X线检查(B)A.带环后第一年不得超过1次,以后每1-2年不得超过一次B.C.D.二.是1.2.3.4.5.3个6.7.8.严格掌握乳腺X线检查的适应证,避免对无临床症状的育龄妇女(特别是20岁以下的妇女)进行乳腺X线健康检查(√)9.已从事放射工作的孕妇、授乳妇不应在甲种工作条件下工作。

妊娠6个月内不应接触射线(√)10.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保健休假。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实际工作中,一般是用管电流(mA)和照射时间(s)的乘积来反映x线的量(以毫安秒(mAs)为单位)。

2.X线的质又称线质,它表示X线的硬度,即穿透物质本领的大小。

X线质完全由光子能量决定,而与光子个数无关。

3.影响X线量的因素中,在U、I、T相同的情况下,阳极靶的原子序数愈高,X线4.四1.2.五1.①电子以速度v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绕核运动时,只有电子的角动量Pφ等于h/2π的整数倍的那些轨道才是稳定的。

称为波尔的量子化条件②当原子从从能量状态E n跃迁到能量状态E k时,要发射(或吸收)频率为ν的一个单色光子。

称为波尔的频率条件2. X 线的产生条件一个电子源、高速电子流(高电压产生的强电场、真空)、一个能够经受高速电子撞击而产生X 线的靶3. X 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相干散射、光核作用4.六. 计1. 质量为d E en 则该物质的吸收剂量和吸收剂量率为:2. 某次胸部检查(胸片或胸透)病人各组织器官受到的当量剂量(mSv )见表,试比较病人接受的有效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物理与防护第一章核物理基础(物质的结构、核转变)第一节学习目标及学习指导一、学习目标(一)掌握内容1.放射性核素衰变的类型。

2.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二)熟悉内容熟悉原子结构、原子核结构(三)了解内容衰变平衡。

二、学习指导1.从初期理论的实验基础入手展开对原子结构的介绍,通过玻尔的原子模型引入玻尔假设、氢原子的玻尔理论,得出轨道半径、能量与量子数n的关系。

核外电子结构、原子能级、原子核外壳层电子的结合能,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的结合能。

2.核素有两大类,即放射性核素和稳定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又分为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发生衰变过程中遵守电荷、质量、能量、动量和核子数守恒定律。

3.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用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放射性活度来衡量。

有些放射性核素可以发生递次衰变。

第二节习题集一、A1 型题:每道试题由1个以叙述式单句出现的题干和4~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

1. 关于物质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物质由原子组成B. 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C. 一般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是2n2个D. 核外的带负电荷的电子出现的几率称为“电子云”E.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0个2. 关于原子核外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原子均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B. 电子沿一定轨道绕核旋转C. 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D. K层电子轨道半径最小E. K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3. 关于原子能级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电子在各个轨道上具有的能量是连续的B. 原子能级,以电子伏特表示C. 结合力与原子序数有关D. 移走轨道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为结合能E. 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叫基态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能级是指电子与核结合成原子时,能量的减少值B. 结合能表示将电子从原子中移走所需的最小能量C. 原子能级是结合能的负值D. 原子中结合能最大的电子,能级最低E. 原子能级和结合能数值相等5. 轨道半径最小的壳层是A. K层B. L层C. M层D. N层E. O层6. 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的壳层是A. K层B. L层C. M层D. N层E. O层7. 电子伏特(eV)与焦耳(J)的的关系是A. 1eV=1.6×10-19JB. 1J =1.6×10-19 eVC. 1eV=1JD. 1eV=1.6×1019JE. 以上都不对8. 原子能级与结合能的关系是A. 原子能级是结合能的负值B. 二者绝对值相等C. 二者符号相反D. 以上都对E. 以上都不对9. 描述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所处的状态的量子数有A. 主量子数nB. 角量子数LC. 磁量子数mLD. 自旋量子数msE. 以上都可以10. 原子中壳层电子吸收足够的能量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变为自由电子的过程称为A. 基态B. 激发C. 跃迁D. 特征光子E. 电离11. 可以用来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是A. 衰变常数B. 半衰期C. 平均寿命D. 放射性活度E. 以上都是12. 一放射性核素经过3个半衰期的时间后放射性核素数为原来的A. 1/2B. 1/3C. 1/4D. 1/8E. 1/16 13. 放射系母体为A,子体为B,其核素数目分别为 N A(t)、N B(t),放射性活度为A A(t)、A B(t),达到放射平衡后A. N A(t)=N B(t)B. A A(t)=A B(t)C. N A(t)、N B(t)不随时间变化D. N A(t)、N B(t)的比例不随时间变化E. 以上都不对14.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A. 居里B. 秒-1C. 戈瑞D. 伦琴E. 贝可勒尔15. 下列公式中错误的是A. beTTT+=B.λτ1=C.TtNN⎪⎭⎫⎝⎛=21D.λ2ln=TE.teAAλ-=16. 关于放射性核素衰变的说法错误的是A. 放射性核素分为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B. 人工核素主要由反应堆和加速器制备C. 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遵守电荷、质量、能量、动量和核子数守恒定律D. 放射性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本身的特性E. 放射性核素所放出的射线种类都是单一的17. 原子核数因衰变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是A. 平均寿命B. 衰变常数C. 放射性活度D. 半价层E. 半衰期18. 贝可勒尔(Bq )与居里(Ci )的关系是A. Ci Bq 11=B. Ci Bq 10107.31⨯=C. Ci Bq 9107.31⨯=D. Bq Ci 9107.31⨯= E. Bq Ci 10107.31⨯= 19. 在电子俘获过程中,可能出现外层电子填补内层电子空位,而产生A. 特征X 线B. 俄歇电子C. 轫致X 线D. γ光子E. A+B二、A2 型题:试题由1个简要叙述作为题干和4~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

1. 氢原子光谱的谱线系可用一个通式表达为A. ⎪⎭⎫ ⎝⎛+=-2211n KR H νB. ⎪⎭⎫ ⎝⎛-=-2211K nR H ν C. ⎪⎭⎫ ⎝⎛-=-221n K R H νD. ⎪⎭⎫⎝⎛-=-221n K R H νE. ⎪⎭⎫ ⎝⎛-=-2211n KR H ν 2. 在原子中,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称为结合力,距核愈近的电子结合力愈大,移动该电子所需要的能量愈大。

反之,亦然。

移走原子中某轨道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就叫做这个电子在原子中的 A. 电离能 B. 激发能 C. 能级 D. 动能 E. 结合能3. 一种核自发的变成另一种核,其质量数不变,而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向前或向后移一个位置,这是A. α衰变B. γ衰变C. β+衰变D. β-衰变E. β衰变4. 原子核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把全部能量交给核外电子,使其脱离原子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一过程称为A. 电子俘获B. 光电效应C. 轫致辐射D. 俄歇电子E. 内转换5. 无论是电子俘获还是内转换过程,由于原子的内壳层缺少电子而出现空位,外层电子将会填充这个空位,因此这两个过程都将伴随着发射A. 特征X线B. 俄歇电子C. 轫致X线D. γ光子E. A+B6. 如果母核俘获一个K层电子而变为原子序数减1的核,这个过程叫K 俘获。

如果母核俘获L层电子,叫做俘获A. K电子俘获B. L电子俘获C. M电子俘获D. N电子俘获E. O电子俘获7.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有两种释放能量的方式,即A. 发射γ射线B. 内转换C. 光电效应D. 电子俘获E. A+B三、A3 型/A4 型题:试题叙述一段文字,然后提出2~3个相关问题,每个问题均与上述文字有关,但测试要点不同,而且问题之间相互独立。

请你从相关问题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

(1~7题共用题干)物质由原子组成,每个原子均由原子核及电子组成,电子由于受原子核的吸引力沿一定的轨道绕核旋转。

核外的电子因距离核远近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壳层。

每个可能轨道上的电子都具有一定的能量,且电子在各个轨道上具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1. 电子的能量是A. 动能B. 势能C. 零D. 正值E. 动能和势能之和2. 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是A. 基态B. 跃迁C. 激发能D. 电离能E. 结合力3. 表征原子的能量状态的称为A. 轨道半径B. 结合能C. 电离能D. 激发能E. 原子能级4. 移走原子中某壳层轨道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是A. 高能级B. 激发能C. 电离能D. 结合能E. 跃迁5. 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叫A. 激发态B. 第一激发态C. 第二激发态D. 跃迁E. 基态6. K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A. 18B. 10C. 8D. 1E. 27. 同一原子中,电子结合能最大的壳层是A. L壳层B. N壳层C. M壳层D. O壳层E. K壳层四、B1 型题:试题开始是3~5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后提出至少2道试题,请为每一道试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密切的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以选用数次,也可以不选用。

A. 主量子数B. 角量子数C. 磁量子数D. 自旋量子数E. 电子壳层1. 决定原子能级的主要因素是2. 决定轨道量子数的是3. 决定电子的自旋状态的是4. 决定同一电子壳层中电子具有的能量及运动形式的是5. 原子系统的量子态分为许多层,每层都有许多量子态,可以容纳许多电子,所以称为【参考答案】一、A1 型题1.E、2.E、3.A、4.E、5.A、6.B、7.A、8.D、9.E、10.E、11.E、12.D、13.D、14.E、15.A、16.E、17.E、18.E、19.E二、A2 型题1.E、2.E、3.E、4.E、5.E、6.A、7.E三、A3 型/A4 型题1.E、2.E、3.E、4.D、5.E、6.E、7.E四、B1 型题1.A、2.C、3.D、4.B、5.E第二章 X线的产生第一节学习目标及学习指导一、学习目标(一)掌握内容掌握X线的性质、产生条件、产生原理、产生效率、X线的强度概念及空间分布、能谱。

(二)熟悉内容1.X线的发现。

2.阳极效应的定义及应用。

(三)了解内容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二、学习指导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线。

X线本质是波粒二象性,具有物理、化学、生物效应三方面的特性。

高速带电粒子撞击物质而受阻突然减速时产生X线。

产生连续X线、特征X线的物理过程。

X线强度由光子数目和光子能量两个因素决定。

X线的产生效率是在X线管中产生的X线能与加速电子所消耗电能的比值。

薄靶、厚靶周围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X线能谱。

第二节习题集一、A1 型题:每道试题由1个以叙述式单句出现的题干和4~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

1. 发现X射线的物理学家是A. 贝克勒尔B. 居里夫人C. 戈瑞D. 拉德E. 伦琴2.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的时间是A. 1901年11月8日B. 1895年12月8日C. 1898年8月11日D. 1896年11月8日E. 1895年11月8日3. 产生X射线的必备条件是A. 电子源B. 高速电子流C. 阳极靶面D. 以上都是E. 以上都不是4. 关于X线产生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电子源B. 高速电子流C. 阻碍电子流的靶面D. 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E. X线管的靶面均由钼制成5. X线管的靶面材料通常是A. 铁B. 钼C. 金D. 铜E. 钨6. 软组织摄影用X线管阳极的靶面材料是A. 钨B. 铁C. 金D. 铝E. 钼7. 与连续X射线的最短波长有关的是A. 管电流B. 照射时间C. 电子电量D. 光子数量E. 管电压8. 对于给定的靶原子,各线系的最低激发电压最大的是 A. K 层 B. L 层 C. M 层 D. N 层 E. O 层9. 连续X 线的最短波长为 A. ()m kV U 24.1min =λ B. ()nm kV U 4.12min =λ C. ()m kV U μλ24.1min = D. ()pm kV U 24.1min=λ E. ()nm kV U 24.1min =λ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 射线最短波长越短B. X 射线的最短波长对应于最大光子能量C. 管电压越高,X 射线的产生效率越大D. 阳极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X 射线的产生效率越大E. 管电流越高,X 射线的产生效率越大11. 能量80keV 的电子入射到X 射线管的钨靶上产生的结果是A. 连续X 射线的最大能量是80keVB. 特征X 射线的最大能量是80keVC. 产生的X 射线绝大部分是特征X 射线D. 仅有1%的电子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沉积在钨靶中E. 以上都是12. 关于特征X 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X 线波长仅与管电压有关B. 管电压升高特征射线的百分比减少C. X 射线谱是连续能量谱D. 电压升高特征放射能量增加E. 内层轨道电子发射出的X 线为特征放射13. X 线发生效率的公式是A. η=KZ /UB. η=KZ 2UC. η=KZ U 2D. η=K 2ZUE. η=KZ U14. 影响连续X 射线产生的因素是A. 靶物质B. 管电流C. 管电压D. 高压波形E. 以上都是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连续X射线强度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成反比B. 连续X射线强度与管电流成反比C. 连续X射线强度与管电压成正比D. 连续X射线强度与高压波形无关E. 以上都不对16. 关于X线强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与靶面倾斜角度无关B. 阴极端X线强度弱C. 照射野内分布均匀D. 与靶面状况无关E. X线管短轴方向两侧对称1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高速电子碰撞阳极靶面产生的X射线分布与阳极倾角有关B. 近阳极端X射线强度弱,近阴极端X射线强度强C. 阳极倾角越小,阳极效应越明显D. 阳极倾角指垂直于X射线管长轴的平面与靶面的夹角E. 以上都不对18. 关于X线物理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 穿透作用B. 电离作用C. 荧光作用D. 热作用E. 着色作用19. 计算150kV的管电压产生的X 射线的最短波长A. 0.012399nmB. 0.020665nmC. 0.016532nmD. 0.024798nmE. 0.008266nm二、A2 型题:试题由1个简要叙述和4~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