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定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广泛的的存在于社会经济之中的前提下产生的。
央行独立性的定义是:中央银行拥有不接受来自政府的命令的权力, 在制定或者更改货币政策时,不必与政府交涉。
但事实上, 哪怕是最为独立的中央银行也不可能在完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自行运作,换而言之,就是央行的独立性其实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其多多少少都会有受到政府制约的地方,所以,衡量央行的独立性关键在于看央行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干涉。
二、衡量标准(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标准主要有以下四点: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2、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3、经济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财政的独立性,即其是否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和财政的支持。
4、业务的独立性。
主要指中央银行是否可以自主决定其业务的实施,办理业务时否受政府机关的干预。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政策自主权《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不受其他任何部门、地方的干涉”,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47年来首次被确认其独立性。
2.相对于财政部的独立性这是衡量各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一个具体标志。
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行政关系上,人民银行与财政部不存在隶属关系,这在组织上保证了人民银行对财政部的独立地位。
②资金关系上,《人行法》第27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这样从法律上基本割断了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直接融资关系。
央行的独立性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政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进行。
但是要使这种作用更好地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旅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获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使决策的自由程度,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问题。
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而不受政府约束,或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的制定、执行货币政策,这就是当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研究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即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货币政策执行自由权,即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不受其他任何部门、地方的干扰;二,相对于财政部的独立性,我国央行与财政部的关系具体表现在行政关系上;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并不明显存在这隶属关系,在资金关系上,人民银行与财政部无直接融资关系;3,相对于地方政府的独立性,这也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关系,《人行法》规定,各地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从总体看来,相对于经济整体,金融只是一个子系统。
作为金融核心的央行,应该服从经济和社会大系统的运转,服从国家的根本利益。
央行是整个宏观调控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也需要其它政策部门的协调配合。
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行政约束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当局,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与政府有着共同的目标,即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两者存在着制约,中央银行听命于政府会是货币政策带有通胀的偏向。
相反,独立的中央银行也并非总是能够成功运用其独立性,譬如美联储,是一家高度独立的央行,曾实行过度货币政策而导致通胀。
实际上,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就是关于中央银行权责的大小、政府对央行的干预程度以及央行对政府保有大局观的程度的问题。
总之而言,中央银行要真正发挥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保持经济、金融的稳定,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即找好与政府之间最佳的平衡点,以实现稳定币值、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三、独立性含义
• 1 实质:法律赋予 • 2 核心:是政府与银行的关系 • 3 结论:中央银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不论是某家 大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中央银行,比如 英国,还是政府出面直接组建成立中央银行, 比如美联储,都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 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三个特性。各个国 家的中央银行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所不 能解决的问题。中央银行独立性,一般就是指 中央银行在履行制定与实施货币职能时的自主 性。费雪把中央银行独立性划分为目标的独立 性与手段的独立性两个方面。
2 •
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上不独立
货币金融的制定权在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只有货币 的建议权和执行权
• 受到商业银行,财政等部门的制约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强弱 与通货膨胀率密切相关,与国 民经济的增长率和劳动就业的 发展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对独立性
相对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政府 的干预和指导下,根据国家的总体经济 发展目标,独立的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责, 独立的完成中央银行的任务。
五、四种央行独立性模式
• 美国模式,直接对国会负责,较强的独立性。美国1913年《联 邦储备法》建立的联邦储备系统行使制定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监 管的双重职能。美联储(FED)实际拥有不受国会约束的自由裁 量权,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部门”。 • 英国模式,名义上隶属财政部,相对独立性。尽管法律上英格兰 银行隶属于财政部,但实践中财政部一般尊重英格兰银行的决定, 英格兰银行也主动寻求财政部支持而相互配合。1997年格兰银 行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向第一种模式转化。 • 日本模式,隶属财政部,独立性较小。大藏大臣对日本银行享有 业务指令权、监督命令权、官员任命权以及具体业务操作监督权, 但是1998年4月日本国会通过了修正《日本银行法》以法律形式 确认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实现向第一种模式转化。 • 中国模式,隶属于政府,与财政部并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 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 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国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探讨

国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探讨1913年12月23日美国国会通过《联邦储备条例》,美联储成立。
该条例赋予美联储很高的独立性,规定美联储直接对国会负责,禁止美联储向财政透支或直接购买政府债券;美联储完全不依赖于财政拨款,能够拒绝审计总署的审计。
此外,所有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成员任期14 年,不仅任期超过总统,而且还存在与所提名总统交错任职的情况,从而避免了总统直接操纵的可能。
因此,美联储是世界上公认的独立性较高的中央银行。
请思考,中央银行为什么需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各国银行的独立性如何呢?中央银行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所不能解决的信用货币发行、票据交换和清算、支付能力保证、金融监督、政府融资等问题。
因此从中央银行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了和普通的商业银行所不同的特性和任务。
其中独立性问题可以说是首要问题,这是因为中央银行所具有的独特的属性所要求的。
我们经常听说经济学家呼吁中央银行要独立。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中央银行不能随便听命于政府首脑的,要相对独立于政府。
比如在美国,美联储不能随便听从美国总统的;在英国,英格兰银行不能随便听命于英国首相的。
要是中央银行完全听命于行政部门,后果会很严重。
其实在中央银行出现早期并没有人关注独立性这个问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期间中央银行基本上是不独立,只是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调控手段而存在。
这主要是由于战争期间,为政府筹集战争经费的需要和战后对于经济恢复的需要,政府加大对于中央银行的控制,从而扩大货币的发行,刺激经济增长。
这就使得许多的国家发生了通货膨胀,出现经济的危机。
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以凯恩思为首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流行,使得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大削弱。
在此期间,1920年在布鲁塞尔和1922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两次国际经济会议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提出了减少政府的干预,实行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的主张,如当时的英格兰银行总裁诺曼,德国国家银行总裁薛德,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司托朗等人都支持这一观点。
第2章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 ⑷在政策关系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作 为宏观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需要中国人 民银行与财政部的协调配合。
• 3、中国人民银行与发改委的关系
• 中国人民银行与发改委均是国务院的直属 机构,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 发改委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速度,必 须考虑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情 况。 • 为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央行不会通过多 发货币的方式满足政府的资金所需以及保 障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不同模式
1、独立性较强的模式 如:欧洲中央银行、美联储 2、独立性次强的模式 如: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 3、独立性较弱的模式 如:韩国银行、意大利银行、
法兰西银行
• 四、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判断标准
1、法律地位 2、隶属关系 3、人事制度 4、与财政部门的关系 5、收入来源及其支配
第四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 • • •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隶属关系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三、中国人民银行与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隶属关系
• 2003年修正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 行,全部资本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 •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 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 金融稳定。
•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
•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 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 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主要反应在中央银行 与政府的关系上。 • 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同 时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又是相对的。
• 二、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主要内容
1、垄断货币发行权 2、保持政治上的独立 3、拥有操作上的自主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摘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在中央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曾经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争论的焦点无非是中央银行对政府应该保持多大的独立性,这一争论及其结果对各国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产生了直接影响。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历史背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那时的英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在此之前,世界经济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战争、饥荒和疾病等方面。
但是当工业革命首次在英国蓬勃发展时,它也为英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由于新兴工厂需要大量资金,银行将个人的储蓄贷给工厂,使得银行没有准备金来支付日常的取款,银行不得不提高利息吸引存款,以至于存贷款息差缩小;另外由于工厂经营的好坏会给银行的资金链带来很大影响,当还款困难时,银行缺少现金,导致了倒闭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运而生。
当银行出现危机时,英格兰银行就会贷款给处在危机中的银行。
由于大家相信英格兰银行不会倒闭,因此,它的贷款会帮助商业银行渡过难关。
这种贷款制度带来的结果是:低利率、高资产价格以及银行倒闭数量迅速减少。
货币本位制的确定和二战后各国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政策日益显示其重要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相应的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央银行能否有效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概述根据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文献,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策的干预,在解决中央银行与政府间矛盾时存在公开的和透明的程序,并且中央银行的管理和财务是独立的。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四 、 中 央 银 行 与 财 政 的 关 系
1. 中央银行资本金的所有权大多 由财政部门代表国家持有; 2. 绝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的利润 除规定的提成外全部缴国家财 政,如有亏损,则全部由国家 财政弥补; 3. 财政部门掌管国家财政收支, 而中央银行代理国库; 4. 中央银行代理财政债券发行, 需要时按法律规定向政府财政 融资;
二、不同时期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
1.从中央银行的产生到第一次世界 从中央银行的产生到第一次世界 大战为止这一段时间, 大战为止这一段时间,中央银行 处于高度独立的阶段。 处于高度独立的阶段。 古典自由经济理论时期 金本位制
2.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 世纪 年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 世纪70年 代初这一期间中央银行基本上是 不独立, 不独立,只是作为政府的职能部 调控手段而存在。 门,调控手段而存在。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时期 信用货币但与黄金挂钩
5. 许多国家财政部门的负责人参 与中央银行的决策机构,有的 有决策权,有的只是列席; 6. 有的国家中央银行在行政关系 上直接隶属于财政部门; 7. 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 和执行方面,中央银行与财政 部门需要协调配合。
3.从上世纪 年代到至今是中央银 从上世纪70年代到至今是中央银 从上世纪 行相对独立阶段。 行相对独立阶段。 新古典主义时期 完全的信用货币
三 、 中 央 银 行 独 立 性 的 具 体 模 式
1.
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 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美国,货币政策委员会 向国会负责,白宫无权 干涉。 德国,联邦政府可提出 要求使联邦银行的决议 推迟实施,推迟时间为 两周。
中央银 行的独 立性 非常高 比较高 比较低 非常低 中央银行 独立性指 数 4 3 2 1 代 表 国 家 通货膨 经 济 胀指数 增长率 3.1% 4.3% 3.4% 3.8%
第四讲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ECB annual report 2011
第四讲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3. 独立监督、监测金融市场(不包含) 中央银行应该在法律授权和保障下,独立行使对金 融体系的管理权、监督权和制裁权
第四讲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央行隶 属于政 府
(三)中央银行保持相对 独立性 中央银行需要独立地制定 和实施货币政策: 避免通货膨胀压力 政党非财经专家制度 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
瑞士、瑞 典、韩国、 加拿大、 新西兰
向政府 报告货 币政策
新加坡
受财政 部指示 或监督
英国、法 国、丹麦、 比利时、 日本、泰 国
澳大利亚
政策制定独立性
第四讲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1
5 6
第四讲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9
5
第四讲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学
第四讲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二)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类型与比较
第四讲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三、中央银行相对 独立性的类型 (一)决定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因素 法律地位:法律赋予中央 银行的职责及在 执行和制定货币政策上独立性大小,是决定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最根本因素。 隶属关系:对国会负责还是对政府内阁负责 中央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主动性大小: 中央银行行长产生的程序、任期长短及权力 大小 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 决策机构的组成
第四讲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提出
1920年 布鲁塞尔大会 建立央行及独立性问题
1930s
大萧条 凯恩期宏观调控理论与国家干预 1970s 滞胀 通货膨胀目标性
第四讲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Βιβλιοθήκη 主要内容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探讨
摘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该国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众所周知,如果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的的相对独立性较强,那么该国的汇率会相对稳定,这有利于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本文研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具体来说从五个方面,即中央银行的总体介绍、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机构、中央领导的任命、中央银行和财政部之间的关系、中央银行的部门设置,做种结论是中国央行独立性相对缺乏,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政府;中央银行;探讨;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的是它与一国政府之间的关系的独立性,而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相对独立性。
具体的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的是一国的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既不会完全不受政府的控制和管辖,也不会凌驾于政府之上并操纵政府的事物,而是应当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也就是说中央银行需要在政府指导下制定国家的总体货币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其他政府部门或机构的关系,尤其共同合作完成工作。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相对属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具体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1.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
在中国,中央银行指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它的相对独立是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健全中央银行制度的进程中,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中国在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相比颁布以前来说,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有很大提高,但总体来看它的独立性仍然非常局限。
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是国务院领导下的一个部级直属机构,与其他
国务院直属政府部门具有平起平坐的地位相等的位置。
《人行法》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垂直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我国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决不能受到当地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由此可见,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比以前有很大改善,但是毕竟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领导,因此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政府的关系非常微妙,可谓沾亲带故,虽然法律可以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但有个大前提就是必须始终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必须始终得到国务院的批准方能执行,总之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大大折扣的,无法实现完全独立。
2.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是行长负责制,行长拥有银行各项政策和决定的最高决策权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办公会议是最高决策机构,可以对货币政策等重大事项做出决定,也就是说最高决策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以及若干副行长组成。
但是《人行法》第五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年度货币供应量、汇率、利率、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它的主要财政事项在作出决定前,必须报国务院批准方能执行。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和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方面不能完全独立自主,必须受制于国务院,因此我国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机构的设置不科学、决策模式还很合理,需要得到改善和提高。
3.中央银行领导的任命、任期
关于中央银行领导的任命、任期在《人行法》中有具体的规定和约束。
《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选择,由国务院总理提名,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该行的副行长应当依法由国务院总理任免。
对于行长和副行长的数量无具体规定。
也正是因为法律没有规定,所以在行长和副行长方面政府就可以随意变换。
4.中央银行与财政部的关系
从国务院的编制来说,中国人民银行和和中国财政部都是国务院领导的正部级单位,两者之间不存在隶属或上下级关系,是两个独立的部门,因此两者理应以平等独立的身份相互协调、配合。
而且《人行法》明文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部门透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但是在我国的具体实践中,财政部门向中国人民银行变相借款和透支的现
象屡见不鲜。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财政部的独立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二、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措施及建议
我国在1984年开始恢复中央银行建制,在1995年颁布了《人行法》,于1998年对人行分支机构的设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三个阶段的发展和变革导致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持续增强。
但是基于上述四方面独立性的有待完善和提高,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的严峻形势下,为更好的保证中国人民银行独立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促进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从而创造优秀的金融环境,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探索。
1.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任期不能与政府首脑的任期重合
建议我国的中央银行--国人民银行学习美国联合储备银行的经验和做法,使我国的中央银行的领导成员与政府首脑的任期交叉开,并且逐年轮换和增补,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为了避免政府官员的换届对中国人民银行高层领导人事变动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中国国内货币政策的连续性。
应尽快修订目前《人行法》中关于人行行长的任免规定:“副行长由总理任免的规定”,建议修改为“副行长由行长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另外,为避免因政府换届而对人行高层领导的变动,《人行法》应增设行长、副行长的任期,而且他们的任期与政府总理任期错开,并对是否可以连任作出明确的规定。
修订后的《人行法》可以确保国人民银行的最高领导层始终保持稳定的人事制度,而稳定的人事和领导有利于保持人行的独立性,这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大有益处。
2.确定货币政策委员会为最高决策机构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货币政策委员会,但货币政策委员只是一个咨询机构,没有货币政策上的决策权。
而经济政策更加稳健现金的美国,它的中央银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权不仅仅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它有着非常强大的职权,因此中美两国在货币政策委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
所以建议未来一段时间要努力赋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委员会更大的权力,改变其当前咨询议事机构的地位,提高到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机构。
同时建议在决策方法上使用投票表决重大金融政策规范,这样可确保中央银行的决策方式合法化、规范化。
另外,《人行法》应对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组成、产生、任期、离任等应有详细的规定。
目前,除了央行行长、主要副行长和一名经济学家,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十一名成员中的其余成员都是来自各部门的政府官员,没有金融实业界的代表,这里的弊端非常明显,即政府官员占比越高,其决策越容易受到政府的干扰。
因此,建议《人行法》应对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成员中政府官员的占比进行严格的限制,从而很好的避免政府通过其在委员会中的代表来体现政府的意愿。
3.中国人民银行对财政部只能提供有限的资金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需与财政部划分清楚关系,中国人民银行在行政或基金上都要限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在未来的实践中药抵抗各种压力,坚持依法办事,严格履行职责,坚决杜绝财政赤字和无条件的借款。
另一方面,当然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还要保持密切合作关系,保持资金的独立性,因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两个主要宏观调控政策,都必须互相配合使用,发挥最有效的调整。
总而言之,我国在1984年开始恢复中央银行建制,1995年颁布了《人行法》,1998年对人行分支机构的设置进行各项改革,到目前为止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持续增强,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许多方面依然缺乏,相比美联储更是差距很大,所以中国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然而我们还要明白,中国的央行年纪还轻,中国近年来在世界舞台的的良好表现和稳健的经济政策可以让我们相信中国人民银行会各项工作带入一个崭新的水平,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也会逐步得到改善和加强。
参考文献:
[1] 张贵乐,吴军.中央银行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
[2]王韩瑞芸,孙铭.央行瘦身后[N].21世纪经济报道
[3] 家福,陈晓,刘静.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J].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 刘佑凤,侯汉杰.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思考[ 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5]曹龙骐.中央银行概论[ 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