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过程中四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海参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然而,海参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影响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海参池塘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防治策略。
1. 感染性病害海参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常见的疾病有海参出血病、白化病、扁虫病等。
其中,海参出血病是最常见的疾病。
防治策略:保持水质清洁卫生,注意排污和换水,加强池塘的通风、保温和防寒措施,定期检查池塘的水质和海参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治疗。
2. 营养不良病害营养不良病害是因为海参摄入量不足或饲料质量差,导致海参身体健康受损。
常见的病症有虚弱、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等。
防治策略:饲料要科学合理配制,根据海参的生长周期和需求量进行营养分析分配饲料,可适时添加营养剂和增强剂。
3. 水质问题水质是影响海参健康和生长的重要因素。
水质问题主要包括水温过高或过低、PH值变化大、溶解氧不足、氨氮、硝酸盐等污染物质含量过高等。
防治策略:建立科学的水质监测体系,时刻关注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硝酸盐等指标,严格控制饲料和添加剂使用量,保证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基本稳定。
4. 池塘管理不当池塘管理不当也是导致海参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管理不当包括过度密度、过度投饲、清洗不彻底和不及时清理废料等。
防治策略:科学合理的管理池塘,及时调整海参的密度,合理投饲和施肥,定期清洗池塘,清理废料,及时更换水体。
综上所述,海参池塘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方案下,才能使海参健康成长,获得最佳产量和质量。
海参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控制技术

冬眠之后 的体质比较弱 ,难以对抗各种病菌 ,很容易发
病。
要问题 ,并提出有效 的控制技术 ,以期为海参养殖提供
参考 。
1 . 1 . 3海参下礁迟 。主要表现为海参机体发硬 ,活动缓
慢 ,停 留在 参礁 上 。一 方 面 是 由于参 池 在 冬 季 没有 消
1海参养殖常见问题及原因
1 . 1春 季
毒 、改底,池底积累了大量有害物质 ,环境恶化 ,致使
海 参不愿 下礁 觅食 。另 一方 面是参 池水 质浑浊 ,没 有足
1 . 1 . 1春季漂参 。春季漂浮的海参大部分没有死亡 ,也
没有 出现肿 嘴 、化皮 等现 象 ,只是参 体发 软 , 下 沉之 后
殖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最高气温常大于3 5  ̄ C ,致使
池底部的水温偏高 ,海参夏眠时间较长 ,通常从5 月开 始 ,直N1 0 月结束 。 1 . 2 . 2 外海盐度大 ,换水有较大 困难。
1 . 2 - 3雨 季 管 理有 难 度 ,漂参 现 象严 重 。很 多海参 池 塘
温度较低天然饵料比较少 , 海参只好食用池底的有害物
卉 哥 渔业 2 _ 0 1 6年 第3 3 卷第 4期
S h a n d o n g F i s h e r i e s 2 0 1 6 , 3 3 ( 4 )
圆 四 瘟围建国圃题回 魍圆圈魏
王桂青
海参作 为 “ 海产八珍”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 药用价值。近年来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海参的 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 。本文分析了海参养殖中存在的主 质 ,容易出现 中毒症状 ,轻则肿嘴 ,重则化皮 。此外 ,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海参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资源,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海参养殖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影响养殖效益。
探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对于保障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海参疾病及防治策略1. 白斑病白斑病是海参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症状为海参体表出现白色或黄色小块状斑点,严重者会出现溃疡和腐烂。
白斑病的发生与水质不佳、过密养殖和饵料不洁等因素有关。
预防白斑病的关键是要保持水质清洁,适量投喂,避免过密养殖。
一旦发现白斑病,可添加适量的食盐进行治疗,同时及时清理池塘底泥,保持水体通畅。
2. 皱塌病皱塌病是由海参体内寄生虫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症状为海参体表呈现出皱缩、塌陷,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预防皱塌病的关键是要加强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体清洁,避免饵料过量投喂和过密养殖。
一旦发现皱塌病,可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同时增加水质管理力度,加强饲料管理。
1.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海参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和监测,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
合理投喂,避免过量饲料和不洁饲料对海参健康造成影响。
定期进行养殖池塘的清理和消毒,避免寄生虫和细菌病原体的滋生。
2. 注重饲料管理饲料作为海参的主要营养来源,其质量对海参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起着重要作用。
在海参养殖过程中,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品牌,避免使用变质及污染的饲料。
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造成水质污染和海参健康问题。
3. 加强疫病防治在海参养殖中,要实行定期的疾病监测和防治工作。
定期对海参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个体,避免疾病的扩散。
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对各类药物及化学制剂的使用管理,避免药物滥用对海参养殖产生不良影响。
4. 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技能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海参养殖中的常见疾病,需要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增强其对海参疾病防治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浅谈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海参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食品,其营养丰富、滋补养生的特性备受人们青睐。
为了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海参养殖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产业。
然而,随着海参养殖规模的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1. 污染问题:由于养殖环境不够清洁,以及投饵不当,会导致养殖池塘卫生状况恶化,容易引起疾病,从而影响养殖效益和质量,另外由于养殖场的废弃物和粪便未经处理,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中,会给水质带来严重污染。
2. 种质问题:海参在育种上面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养殖过程中海参品种的基因会发生突变,如果出现不合理的选择繁殖,海参的品质和体型都会出现较大改变,不利于养殖出高效的优质珍稀品种。
3. 疾病问题:由于海参的养殖环境复杂,海洋环境波动性大,极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常见的疾病如奶芽菌、水生动植物细菌性病害、蠕虫等等。
4. 成本问题:海参养殖食料的成本往往较高。
特别是那些需要海参粉饲料的养殖企业,运营起来的成本很难降低。
二、应对措施1. 改善池塘环境:养殖池塘应该定期清洁,掌握良好的养殖技术,防止不当投饵和饵料的反应,提高海参的生存率和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2. 引进优质品种:为了养殖出更具有经济价值的品质出众的海参,养殖企业应积极引进高质量的品种,采用先进育种技术培育珍稀品种,并掌握科学管理技能,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提高产能。
3. 预防疾病: 每年要定期做好防疫工作,加强饵料管理和采鲜处理。
另外对于别的水生动植物,建议将海参养殖区域划定出来,避免用药物污染海洋环境。
4. 降低食料成本:为了减少食料成本,养殖企业可采用人造饵料、饲草等替代品来改善饲料结构。
同时,加强与海参粉饲料的技术合作,可改善其质量属性,提高生产效益。
综上所述,对于海参养殖业而言,应该在提供市场产品的同时重视养殖环境的卫生、垂直运营模式的调整,加强科学管理和防疫工作,进行产业兼并及规模经济的发展等措施,促进其长期发展。
浅谈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海参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洋生物,在市场上有较高的需求,因此海参养殖成为了一个利润较高的产业。
海参的养殖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水质污染、疾病传播、养殖技术不成熟等。
下面将对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着水质污染的问题。
由于海参的饲料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这些物质在被排泄进水中后很容易被细菌和藻类利用,导致水质恶化。
养殖过程中可能会使用更多的饲料,导致过度饲养,进一步加剧了水质污染。
应对这一问题的措施是合理控制饲养量,避免过度投喂,并定期清理底泥,保持水质的清洁。
海参的疾病传播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由于海参在养殖过程中密集养殖,疾病易于传播,一旦发生疫情,损失将会很大。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疾病防控,包括压力消除、合理饲养和提高池塘水质等。
注重养殖环境的卫生和消毒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海参养殖的技术还不成熟。
由于海参的生长条件较为特殊,传统的养殖方式往往无法满足海参的需求。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养殖技术,包括海参的饵料配方、养殖环境的优化以及疾病的防治等。
海参养殖还面临市场需求的波动、成本的上升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应采取市场调研等方法,掌握市场需求的动态,合理安排养殖规模和销售渠道。
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养殖效益,降低成本,以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着水质污染、疾病传播、养殖技术不成熟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合理饲养量、定期清理底泥、加强疾病防控、改进养殖技术、科学管理等方面入手。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海参池塘养殖的效益,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海参养殖过程中四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海参养殖过程中四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一、海参不下礁往往有三种情况:一是礁上饵料丰富,足够海参摄食,而礁上溶氧相对较高,所以海参会先摄食礁上饵料;二是水位过深(1.2米以上),底层溶氧较上层相差较大,海参也会不下礁;三是底质状况差,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何应对海参出爬后的常见问题,海参出爬阶段的主要管理工作有哪些?1.海参在摄食期间建议降低水位。
保证底层有较高的溶解氧。
而且降低水位会让水温回落的快,海参出爬较早;2.海参出爬前使用“海参底安”改底2~3次。
将池底沉积的有机质分解掉,既减少海参肿嘴、化皮的发病率,还可降低底层耗氧,促进海参生长。
3.发现海参有零星出爬后,使用“抗应激灵”降解底层氨氮等有害物质、提高海参的抗应激能力和抗低氧能力。
因为海参一夏天没摄食,此时海参的体质和免疫力都很低,外泼“抗应激灵”以保证海参较高的出爬率,延长海参的摄食时间,加快海参生长。
4.适当投喂配合饵料。
出爬后海参的摄食量比较大,一些放苗时间较大,苗种规格较大、放苗密度较高的池塘一般到后期海参就会没有足够的饵料,这时要有选择性投喂人工配合饵料。
勤观察,一定要仔细看海参够不够吃的,否则就会影响海参的生长速度。
但投饵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少量多餐,喂多了就易造成底臭,易造成海参慢性中毒。
5.在海参的摄食期间,尽量少换水或不换水, 保持水体稳定,减少进水对海参的刺激,加快海参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6.有增氧机的池塘要多开增氧机,没有的要尽量创造条件安装增氧机。
海参耐低氧能力强,但溶氧越高,海参的生长速度会越快。
保证池塘充足的溶氧(5毫克/升左右),有利于加快海参生长。
二、海参越冬前处理降温来临时请使用”“鱼虾蟹参救星”“四黄应急金水”可有效防范降温带来的诸多问题。
上冻前请使用“科力碘”对水体进行一次消毒,用“海参池底安”对底质再进行一次。
三、海蛰放苗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答:清淤、消毒工作结束后圈内即可蓄水,时间选择在放苗前一个月以上。
海参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海参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近年来,沿海地区海参养殖业蓬勃发展,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参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
从2004年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中可以看出,海参病害以2月份~4月份最为严重,7月份~9月份趋于平缓,进入12月份以来又有爆发迹象。
海参病害的发生对海参养殖业产生了一定冲击,影响了海参养殖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笔者结合生产实际谈以下几点看法:一、海参养殖中存在的问题1.苗种问题全人工育苗成功解决了海参养殖的苗种数量问题,但随之而来的苗种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养殖者。
育苗生产不规范,造成苗种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了海参养殖生产的全过程。
2.环境问题首先是选址问题,没有根据海参生物学特性选址,特别是忽视了无水污染、无大量淡水流入、有适宜的生长环境等自然条件。
其次是池塘建造不合理,池形设计不科学,容易产生死角,甚至有的池塘形成了“盘子底”或楔子形池塘,不利于水体交换;池塘深度不够,在夏季高温季节不能有效地减缓日光照射,抑制水温升高,冬季不能防止水温突变对海参的不良影响;配套设施不全,有的海参养殖池进、排水口共用,不利于水体循环。
最后是虾池改造的养参池没有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特别是没有清除丝状藻,在沉积物较厚的地方没有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以促进有机物分解排出,容易引起水质败坏;新建养参池也没有经过浸泡冲洗和阳光曝晒,以清除土壤中的有害析出物,为有益生物的繁殖创造条件。
3.放苗密度问题有些养殖者为了追求高利润,盲目加大投苗量。
如体长为2cm~3cm的参苗投放密度以8000头/亩~15000头/亩为宜,但有些养殖者投放密度达到5万头/亩~6万头/亩,大大超过池塘承载能力,池塘生态环境恶化,加大了海参生存压力,也是海参在1~2个养殖周期内就发生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4.饵料单一,营养不足问题人工养殖海参密度较大,仅靠天然饵料生物不能满足海参生活、生长的需要。
投喂饲料的品种过于单一,造成海参营养缺乏,体质下降;过度投喂又影响养殖水质,恶化海参生活、生长环境。
浅谈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海参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滋补食品,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是一种高价值的水产品。
随着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海参养殖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行业。
但是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本文将浅谈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海参生长环境的卫生问题海参喜好生活在无污染、干净的环境中,然而目前海参池塘养殖发生了一些卫生问题。
一些池塘中存在废油、废渣、污水等污染物,或者存在大量浮游生物、寄生虫等,这些都给海参生长带来一定的困扰。
如果海参长时间处于污染环境中,不仅会减缓其生长速度,还会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从而影响海参的品质和市场价值。
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增强海参池塘的卫生管理。
对于不干净、有污染的海参池塘应该及时清理,排放污水和废弃料物。
加强对池塘水质监控,控制大量浮游生物、寄生虫等害虫的滋生。
通过增加滤网、增加水的氧气含量、减少池塘中的死藻、死鱼等废弃物来控制水质,并适当加入消毒剂等泡腾剂来消杀细菌,确保海参池塘环境的卫生干净。
二、饲料问题饲料问题也是影响海参成长的重要因素。
目前一些海参养殖区使用不同的饲料,但这些饲料的营养成分不一,其成分含量也没有统一标准,在饲料中添加草酸、硫酸铵、铜等重金属,过多的添加剂成分都会对海参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养殖户应该根据海参的不同生长阶段,选用合适的饲料,尽可能避免购买劣质饲料。
在饲喂时也应适量控制,不要过度饲喂,以免造成海参消化道、酸碱度失衡、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三、疾病问题海参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如果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死亡率增加。
养殖户需要通过加强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技术的水平,采取有效的疾病防治措施来控制海参疾病的发生,保证海参健康成长。
四、池塘设计问题海参池塘的设计影响养殖效果。
池塘面积、深度、水质、进出水流通、氧气含量等池塘设计都会直接影响海参生长及其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参养殖过程中四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海参不下礁
往往有三种情况:一是礁上饵料丰富,足够海参摄食,而礁上溶氧相对较高,所以海参会先摄食礁上饵料;二是水位过深(1.2米以上),底层溶氧较上层相差较大,海参也会不下礁;三是底质状况差,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何应对海参出爬后的常见问题,海参出爬阶段的主要管理工作有哪些?
1.海参在摄食期间建议降低水位。
保证底层有较高的溶解氧。
而且降低水位会让水温回落的快,海参出爬较早;
2.海参出爬前使用“海参底安”改底2~3次。
将池底沉积的有机质分解掉,既减少海参肿嘴、化皮的发病率,还可降低底层耗氧,促进海参生长。
3.发现海参有零星出爬后,使用“抗应激灵”降解底层氨氮等有害物质、提高海参的抗应激能力和抗低氧能力。
因为海参一夏天没摄食,此时海参的体质和免疫力都很低,外泼“抗应激灵”以保证海参较高的出爬率,延长海参的摄食时间,加快海参生长。
4.适当投喂配合饵料。
出爬后海参的摄食量比较大,一些放苗时间较大,苗种规格较大、放苗密度较高的池塘一般到后期海参就会没有足够的饵料,这时要有选择性投喂人工配合饵料。
勤观察,一定要仔细看海参够不够吃的,否则就会影响海参的生长速度。
但投饵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少量多餐,喂多了就易造成底臭,易造成海参慢性中毒。
5.在海参的摄食期间,尽量少换水或不换水, 保持水体稳定,减少进水对海参的刺激,加快海参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6.有增氧机的池塘要多开增氧机,没有的要尽量创造条件安装增氧机。
海参耐低氧能力强,但溶氧越高,海参的生长速度会越快。
保证池塘充足的溶氧(5毫克/升左右),有利于加快海参生长。
二、海参越冬前处理
降温来临时请使用”“鱼虾蟹参救星”“四黄应急金水”可有效防范降温带来的诸多问题。
上冻前请使用“科力碘”对水体进行一次消毒,用“海参池底安”对底质再进行一次。
三、海蛰放苗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答:清淤、消毒工作结束后圈内即可蓄水,时间选择在放苗前一个月以上。
圈内蓄水至1~1.2米,选择晴天泼洒“肥力壮”6-8亩/袋,并与“益源生”合用。
注意不要向圈内泼洒鸡粪、化肥等,以防臭底,污染水质。
待水色较为稳定,透明度在40-50厘米左右即可择机放苗。
四、放苗初期pH值偏高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结合近几年放苗的经验,第一茬苗放苗阶段经常出现pH值偏高的现象,一般在8.8至9.2之间,有的甚至超过9.5。
过高的pH值极容易导致小苗死亡。
其主要原因主要有(1)养殖前期水质过肥,小型鞭毛藻大量繁殖,而浮游动物却很少,这主要是放苗前水位偏低、不合
理肥水所致,尤其是使用鸡粪、化肥等肥水后,pH值极易迅速升高;(2)一些越冬或清淤不彻底的池塘容易出现此现象,主要是因为池塘底泥老化所致。
放苗前应科学合理施肥,“肥力壮”、”“活水素”都是属于全价有机肥,而且经过充分发酵处理,全部可溶、无残渣,是前期肥水和后期追肥的理想肥料。
配合“益源生”肥水效果更佳。
适当加高水位。
对于老化的池塘,应及时改底处理。
低温期肥水可用“科达肥水膏”“液体精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