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过程中四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海参养殖过程中四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海参养殖过程中四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海参养殖过程中四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海参不下礁

往往有三种情况:一是礁上饵料丰富,足够海参摄食,而礁上溶氧相对较高,所以海参会先摄食礁上饵料;二是水位过深(1.2米以上),底层溶氧较上层相差较大,海参也会不下礁;三是底质状况差,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应对海参出爬后的常见问题,海参出爬阶段的主要管理工作有哪些?

1.海参在摄食期间建议降低水位。保证底层有较高的溶解氧。而且降低水位会让水温回落的快,海参出爬较早;

2.海参出爬前使用“海参底安”改底2~3次。将池底沉积的有机质分解掉,既减少海参肿嘴、化皮的发病率,还可降低底层耗氧,促进海参生长。

3.发现海参有零星出爬后,使用“抗应激灵”降解底层氨氮等有害物质、提高海参的抗应激能力和抗低氧能力。因为海参一夏天没摄食,此时海参的体质和免疫力都很低,外泼“抗应激灵”以保证海参较高的出爬率,延长海参的摄食时间,加快海参生长。

4.适当投喂配合饵料。出爬后海参的摄食量比较大,一些放苗时间较大,苗种规格较大、放苗密度较高的池塘一般到后期海参就会没有足够的饵料,这时要有选择性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勤观察,一定要仔细看海参够不够吃的,否则就会影响海参的生长速度。但投饵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少量多餐,喂多了就易造成底臭,易造成海参慢性中毒。

5.在海参的摄食期间,尽量少换水或不换水, 保持水体稳定,减少进水对海参的刺激,加快海参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6.有增氧机的池塘要多开增氧机,没有的要尽量创造条件安装增氧机。海参耐低氧能力强,但溶氧越高,海参的生长速度会越快。保证池塘充足的溶氧(5毫克/升左右),有利于加快海参生长。

二、海参越冬前处理

降温来临时请使用”“鱼虾蟹参救星”“四黄应急金水”可有效防范降温带来的诸多问题。上冻前请使用“科力碘”对水体进行一次消毒,用“海参池底安”对底质再进行一次。

三、海蛰放苗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答:清淤、消毒工作结束后圈内即可蓄水,时间选择在放苗前一个月以上。圈内蓄水至1~1.2米,选择晴天泼洒“肥力壮”6-8亩/袋,并与“益源生”合用。注意不要向圈内泼洒鸡粪、化肥等,以防臭底,污染水质。待水色较为稳定,透明度在40-50厘米左右即可择机放苗。

四、放苗初期pH值偏高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结合近几年放苗的经验,第一茬苗放苗阶段经常出现pH值偏高的现象,一般在8.8至9.2之间,有的甚至超过9.5。过高的pH值极容易导致小苗死亡。其主要原因主要有(1)养殖前期水质过肥,小型鞭毛藻大量繁殖,而浮游动物却很少,这主要是放苗前水位偏低、不合

理肥水所致,尤其是使用鸡粪、化肥等肥水后,pH值极易迅速升高;(2)一些越冬或清淤不彻底的池塘容易出现此现象,主要是因为池塘底泥老化所致。放苗前应科学合理施肥,“肥力壮”、”“活水素”都是属于全价有机肥,而且经过充分发酵处理,全部可溶、无残渣,是前期肥水和后期追肥的理想肥料。配合“益源生”肥水效果更佳。适当加高水位。对于老化的池塘,应及时改底处理。低温期肥水可用“科达肥水膏”“液体精肥”。

海参网箱养殖技术

《CCTV7农业种植正版光盘——刺参的人工养殖》(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辽阔的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刺参就是其中之一。本片就向您介绍刺参的人工养殖技术:刺参苗种的繁殖和选育、产品参的养殖。 《CCTV7水产养殖正版光盘——刺参养殖》(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1.虾池养殖刺参 2.刺参的繁殖与养殖(上) 3.刺参的繁殖与养殖(下) 4.海中丑八怪。 《正版图书——无公害刺参养殖技术》图书 目录 一、概述 (一)我国主要的海参品种 (二)海参的价值 (三)山东省刺参增殖、养殖的发展沿革 (四)海参养殖的现状 (五)海参养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刺参的生物学 (一)刺参的外部形态 (二)刺参的内部构造 (三)刺参的生态习性 (四)刺参异常的生理活动 (五)刺参的摄食和生长 三、刺参的繁殖

(一)繁殖能力 (二)生殖腺的发育与分期(三)刺参的生殖习性 (四)刺参的个体发育 (五)刺参的敌害 四、刺参的人工苗种繁育 (一)刺参人工育苗的设施与要求(二)亲参的采捕与促熟 (三)刺参幼体饵料的培养(四)采卵与孵化 (五)幼体选优 (六)浮游幼体的培育 (七)稚参培育 五、刺参的中间育成 (一)刺参室内中间育成 (二)虾池及高潮区水池中间育成(三)低潮区水下中间育成(四)内湾笼式中间育成 (五)海上筏式中间育成 (六)塑料大棚中间育成 六、刺参的池塘养成 (一)养殖场的选择与建造

(二)清池除害与池塘处理 (三)隐蔽物的制作与投放 (四)进水及饵料生物的培养 (五)参苗的出池与运输 (六)参苗放养 (七)水质调控 (八)饵料与投饵 (九)日常观测与管理 七、其他养殖方式 (一)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及参鲍混养(二)海上筏式养殖 (三)海底沉笼养殖 (四)陆上水泥池养殖 (五)潮间带围堰养殖技术 八、刺参增殖技术 (一)增殖场的环境及选择要点(二)放流增殖途径与方法 九、刺参的采捕 (一)采捕期 (二)采捕方法 十、刺参的加工 (一)刺参鲜品的加工

海参产品购销合同(示范合同)

( 合同范本 ) 甲方: 乙方: 日期:年月日 精品合同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海参产品购销合同(示范合同) The contract concluded after the parties reached a consensus through equal consultations stipulates the mutual obligations and the rights they should enjoy.

海参产品购销合同(示范合同) 合同编号:________ 签定时间:______年_____月____日 签定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协商一致的原则,就海参苗种的销售和海参成品的回购事项达成一致的意见,签定如下合同。 一、甲方供给乙方海参大小为_______规格的苗种______头,每头的单价为___元/头,合计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元。 乙方先行支付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元,余款甲方在乙方海参回购时应付的货款中予以扣除。 二、甲、乙双方约定,海参成品在______两以上的,甲方必须以______元/斤向乙方收购。乙方在将赊欠甲方的海参苗种款全部

结清,并在征得甲方同意的前提下,允许在______元/斤以上的价格销售给其他客户。 三、甲方同时承诺,为帮助乙方度过台风季节和贝类繁殖高峰期的危险,______两以下的海参半成品甲方也予以收购,价格随行就市,双方协商。同时,乙方在将赊欠甲方的海参苗种款全部结清,并在征得甲方同意的前提下,允许销售给其他客户。 四、苗种、成品的规格 苗种的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成品的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苗种交付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海参养殖技术 (2)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的日常管理养殖技术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1、池塘条件 海参一般栖息在3m-15m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它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海参生长较快。 海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海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海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2、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为3cm-10cm、无伤病的苗种,每1/15公顷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3、养殖管理 海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海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海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 海参烂边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烂边病 该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一般较高。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经苏木一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lentus)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d停药3d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用 药剂量为3×10-6:而治疗时,剂量升高到5×10-6,每日施药1次,直至痊愈。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随着我国海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北方池塘海参养殖已取得了不少成功之例,为提高海参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特将海参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推荐给大家,以供参考。 建造养参池

海参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新方法

海参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新方法 近年来最为常见的疾病现象、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治方法综述: 疾病现象一:因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症状 轻者海参不落池底,生长速度缓慢,导致海参肿嘴、吐肠、化皮等疾病,重者使海参呼吸困难,甚至中毒,窒息而死亡。 疾病现象二:刺参溃烂病(腐皮综合症)是当前对刺参养殖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又称“化皮病”、“烂皮病”等。 发病特点:一是发病面广,波及到所有养殖区域;二是发病快,一旦发病很快蔓延全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可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 症状:发病初期,病参活动能力和附着力变弱,摄食量减少,身体收缩、僵直,摇头,疣足尖端开始溃烂,口部肿大,不能收缩与闭合,排脏。随着病情加重,病参溃疡处增多形成蓝白色斑点、全身溃烂、自溶,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附着物上留有一白色印痕。 溃烂病主要是细菌感染蔓延所致,日常管理中应以预防为主。益源生技术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手段! 1、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水质的调节不利,氨、亚硝酸盐超高造成。 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达到0.1mg时,海参红细胞数量的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丧失,造成海参的呼吸受阻,出现病害、呼吸困难,引起不良反应,从而导致海参不摄食,影响其正常活动能力和生长速度;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达到0.5mg/l时,海参的某些新陈代谢功能失常,体力衰退,不落池底,集结在礁石堆中,很容易引起海参腐皮综合症的发生。 水中微生物菌群平衡失调是导致海参疾病的主要原因。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水色和透明度来判断水质的好坏。要确保养殖水质长期维持在良好状态,让含氮有机物进行有效的转化是养殖成功率的关键之一。但在海参养殖或塘底净池内,由于定期使用消毒药剂等原因,容易将有害菌和有益菌全部杀灭,往往导致消化过程受阻,这是海参养殖池水,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是高温季节由于有机物质丰富,富营养老化,大型藻类大量繁殖,增加了池水有机物耗氧量和水体黏度,从而造成了硝化转过程受阻;再就是多年来未改造清淤的养参池,由于池底老化,放养密度大,有害杂藻太多,水质混浊的池塘,养殖池水最容易引起氨、亚硝酸盐超高,从而诱发海参疾病。 2、病因二:病因为饵料污染、有机物污染、油污、无机污染、重金属及pH值波动较大、水质淡化(盐度降低于17‰以下)等。 此病主要以细菌性感染为主,常伴有霉毒以及寄生虫的继发性感染,不同地区病参的致病菌种类不同,有地域性和多样性特点。

海参养殖交流模板

毕业实习报告 海参的人工培育 一、实习目的: 大学生实习是为了在毕业进入社会前,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并且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过渡。我认为大学生的实习是迈向成熟重要的一步,也是大学生正视社会和正视自己,走出自我,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工作的第一步,而且很多时候通过实践,尤其在不同的职业中的实践才会真正找到自己感兴趣并适合自己的行业,也是完成从空想到现实转变的第一步。 我的目标为以下三点 1.获得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综合性人才。 2.学会将理论运用在生产实践,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牢固,调和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3.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恪敬职守,用于创新。 二、实习时间: 2013年3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 三、实习地点: 大连红龙养殖发展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 厂址:大连市旅顺口区

海参的培育 实习公司简介: 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占地56亩,注册资金1500万,分四个车间,一车间是贝类养殖池,二、三、四车间为海参育苗池,主要从事于海参育苗工作。现有固定员工有46人。 养殖单位的主要设施 主要包括抽水站,育苗车间,养成池,亲鱼池,工作室,实验室,办公区,养殖区等。孵化池,增氧机,发电机,进排水设施都要有 实习物种与项目 海参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是名贵的水产珍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达到每公斤160元,我国沿海海参养殖面积逐年扩大,造成参苗供应紧张,参苗生产成为制约养参业发展的瓶颈。由沧州市南大港海运冷冻加工有限公司承担的海参工厂化育苗新技术项目通过孵化室科学选址,科学建设,配套设施科学安装,亲参的安全采集与蓄养,产卵、孵化及幼体培育技术,中间暂养及活饵培育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培育出足量健康、健壮、优质各种规格参种,满足养殖户生产需要。为河北省养参业提供优质参种,为河北省养参业发展做出贡献,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找到一条致富路。 海参为棘皮动物们海参楯首目动物。全世界共有1100种,在我国海域有100多种,可食用有增养意义的得有20余种,其中以黄、渤海的刺参和南海、西沙群岛产的梅花参最为珍贵,其经济效益可称为“参”中之冠。刺参属温带种,我国辽宁、山东、河北等省浅海沿岸均有分布其南限达江苏连云港外的平山岛周围海域。刺参体长一般20—30cm,宽3-6cm,体成筒状,形似黄瓜,垂直分布从潮间带至水深20-30cm的浅海海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靠自然采捕参苗养殖,已经满足不了需要,因此许多研究者开始了海参的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我国进行人工育苗研究始于1954年,1957年张风瀛等在我国首次培育出参苗,到70年代初,山东、辽宁等省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78

海水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发展报告

海水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1-11-14信息来源: 刘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71) 1 发展历程 1.1 国内的海水循环水技术发展历程、研究与应用现状 我国的海水循环水技术研究与应用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信息开始传入国内,北京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研究所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工作者开始跟踪研究,但国内并没有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的生产应用;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和技术逐渐进入中国,当时浙江、辽宁等地花巨资引进了西德和丹麦约30余套循环水养鳗设施,但由于高昂的投入和运行、维护成本,生产难以为继,上述成套设备很快就被束之高阁。198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国内第一个生产性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养殖业和物流的迅速发展,北方冬季的吃鱼问题得到很大改善,鱼价在北方大幅下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经济性受到质疑,加上技术上的不成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进入了低谷。20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环境意识的增强,循环水养殖模式逐渐引起重视,在国家各级项目、课题的支持下,循环水养殖相关技术和成套设备的研发取得了良好进展。如国家“863计划”分别在“九五”海洋生物技术(819)主题、“十五”海水设施养殖与工程化技术专题安排了3个课题。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指标: “九五”项目:工厂化养殖海水净化和高效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1)高效过滤技术研究;(2)高效氮源净化技术;(3)水质指标自动监测与控制技术;(4)养殖技术研究。 “十五”项目1:工厂化鱼类高密度养殖设施的工程优化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研制快速过滤器、高效氮源生物净化设施和新型水处理配套设备,研究集约化养殖排污水集中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优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工厂化养鱼车间的排放水达到国家的标准要求,单位水体的产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养殖模式的先进生产水平,提供设计规范,系统建设造价比国际同类养殖系统降低50%。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1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养成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海参养殖技术规范、养成环境与条件、参苗培育、养成管理、采捕与质量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海参增殖、潮间带围塘、池塘养殖的无公害养殖全过程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在本部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与条件 2

3.1 底质 硬沙质、沙质、软泥沙或泥沙质皆可,过于稀的泥底应铺设厚塑料膜、包装布或密聚乙烯网布隔开稀泥,池底平坦或有环沟。环境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深 小潮汛水深应保持在1.5m以上。 3.3 水质 自然海区水质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规定,附近没有大量淡水、油污和工业三废水流入。 3.4 人工礁 人工礁为海参提供栖息场所,供其爬行、摄食、隐蔽、夏眠和冬眠。一般有如下几种: a)石块礁 石块不宜过大,每块30kg~100kg即可。堆积时尽可能多留空间,可堆成条形,宽2m~4m,高0.5m~1.om,长度不限,一般30m~60m即可,条间距2m~3m。也可搞成堆形,每堆石头3m2~5m2,堆距2m~3m。 b)水泥管礁 水泥管Φ外26cm,长93cm,面积为0.76m2,壁厚20cm,每根管内外的总面积为1.34m2,每667m2放400根~600根,按每池的进排水流向平放,或每2根管”井”字型摆放,或每3根管垒在一起呈三棱形摆放。 3

福鼎白茶质量技术要求

附件1: 福鼎白茶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福鼎大毫茶品种和其他适合加工白茶的品种。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100 m至1000 m,坡度≤25°的红壤和黄壤丘陵地或山坡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pH值4.5至6.0。 (三)栽培管理。 1. 苗木选择: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根系正常的一年生扦插苗。 2. 建园:根据地形、地貌和原有植被情况合理规划茶园;坡度≥15°的应建立梯级茶园,茶园开垦深度50厘米以上。 3. 茶树种植: (1)种植时间:春季2月中旬至3月上旬;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 (2)种植密度≤9万株/ha。 4. 茶园耕锄: 秋季深耕宜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采摘结束后进行,深度25cm至30cm左右。 5. 茶园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肥深度20cm以上,每公顷饼肥施用量3吨以上或者农家有机肥15吨以上。追肥在茶叶开采前20天至30天开沟施入。

6. 茶树修剪:幼龄茶园进行3次定型修剪;成龄投产茶园通过轻修剪,一般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视树势情况确定重修剪或台刈重新培养树冠。 7.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鲜叶采摘。 1. 采摘的时间:白毫银针的原料在每年清明前进行,高级白牡丹原料每年谷雨前进行,其他产品的原料在茶季生产季节均可进行。 2. 采摘原则:白毫银针坚持“十不采”,即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霜冻伤芽不采。白牡丹坚持“三不采”:一是季节未到不采摘;二是雨天不采摘;三是露水未干不采摘。 3. 采摘标准:白毫银针原料为只采1个单芽,白牡丹的原料为采1芽1叶或1芽2叶,新工艺白茶采1芽1至3叶。 (五)加工工艺。 1. 白毫银针和白牡丹: 工艺流程:鲜叶→萎凋→烘焙→毛茶→拣剔→复焙→成品茶。 加工工艺: (1)萎凋: ①室内温、湿度:采用自然萎凋工艺的春茶,萎凋温度15℃至25℃,夏秋茶温度25℃至35℃。加温萎凋室内温度25至35℃。

海参育苗养殖

海参育苗、保苗、车间内养成及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 示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海参作为一种珍贵的海味品,被列为“八珍”之一,是一种极具滋补价值的高档营养食品,这决定了其售价一直不菲。但是,近几年来,海参养殖企业越来越多,海参的产量越来越大,可价格仍然不见下降的迹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海参供应量增加的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需要,海参需求量也在大幅增长,且涨幅可能超过供应量的涨幅,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这也大大刺激了海参养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海参养殖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许多育苗厂家从事刺参的人工育苗,可是因为许多条件的制约,导致产量低、养殖周期过长、参皮过薄且成品率低,从而制约了刺参养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产业化。同时,刺参在自然海区生长,具有夏眠的习性。即体重超过20克的个体均会出现夏眠,不论是在辽宁、河北还是山东省,既在黄、渤海生存的刺参,均具有此习性。由于休眠期间,刺参不食、不动,且出现因缺水而造成体重减轻的现象,这给养殖带来很大不利。为缩短养参的生产周期,创造一个使刺参能常年生长的良好条件,是海参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实验结果证实,“水温”是刺参休眠与否的决定因素,通过陆上车间内人工控温,可以解除因夏眠、冬眠而造成的失重,可以缩短人工养殖生产周期。 绥中电厂三益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绥中发电有限公司的海滨,常年拥有得天独厚的电厂循环热海水资源;电厂高压蒸汽资源;今年三益公司又投资106万元上马两台螺杆制冷机组,对海水进行降温。在根本上解决了陆上车间内控温环节中的“瓶径”问题。从而形成陆上车间内常年不间断的育苗、养成与海上增养殖相结合的全方位、无间歇海参集约化高效养殖模式,达到全年时间中任何时段都有各规格的海参幼苗、稚参、商品参。这样从营销方式中寻求突破水产养殖经营者要改变过去“长年养鱼,年终卖鱼”的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营销方式和策略,如“随养随卖”;什么时候价格合适什么时候卖;节假日或重大活动的时候可随时上市;还可以抓住地域性价差信息的机会,实现异地销售;也可以以参苗换取养殖户的成品参、半成品参等等。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一体化集成养殖模式,达到海参养殖业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海参养殖主要模式及要点

海参养殖主要模式及要点 海参属棘皮动物,名列海味八珍之首,营养十分丰富,被誉为"海中人参"。据统计,全世界有海参1100种,仅我国海域便有100多种,其中可供食用的20多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的药用价值不断得到开发,价格一路攀升,目前全世界海参缺口近1万吨。近几年,人们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养殖海参并取得了成功。现将其主要养殖方式及要点简介如下。 一、虾池养殖要点 1.利用现有虾池,投放石头、瓦片、旧轮胎等作人工参礁,供海参栖息。 2.幼参投放密度为体长5厘米左右,每亩投苗3000头~5000头。 3.海参以参礁上附着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饵料。同时,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或投喂鼠尾藻、海带、裙带菜等藻类。 4.虾池的水深应保持在1.5米~2.0米,夏、冬季水位要纳至高位,以利海参顺利夏眠与越冬。 5.严禁施用化学消毒药品、向虾池排放油污等以防参体自溶。另须注意池水的温度、盐度,纳水时要密切注意参池周围的水环境,保证池水的日交换量在10%~15%。 二、海上筏式养殖要点 1.海区潮流畅通,无大的风浪侵袭,无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2.养殖时一般采用扇贝笼、鲍笼、塑料桶养殖,并大都与鲍混养。参苗体长为5厘米左右,密度为200头~300头/平方米,吊挂水层在5米~8米之间,笼间距为3米~4米。 3.饵料为鼠尾藻、海带或人工配饵。应随着参个体的长大渐疏密度,并随时检查网笼的破损程度。 4.在台风或风暴潮来临前要及时将笼网下沉,以免造成损失。 5.海上筏养海参也可与藻类混养。 三、海底沉笼养殖要点 1.选择风平浪静、潮流通畅、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海区,用粗钢筋制成网笼,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长方形,外罩网衣,内放若干石块(3公斤~5公斤/个)。

海参养殖技术修订稿

海参养殖技术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的日常管理养殖技术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1、池塘条件 海参一般栖息在3m-15m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它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海参生长较快。 海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海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海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2、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为3cm-10cm、无伤病的苗种,每1/15公顷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3、养殖管理 海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海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海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 海参烂边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烂边病 该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一般较高。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经苏木一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 lentus)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

大连市海参产品购销合同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616 (合同范本系列) 甲方:XXXXXX 乙方:XXXXXX 签订日期:XXXXXX 大连市海参产品购销合 同标准版本

大连市海参产品购销合同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合同文件为经过平等协商和在真实、充分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本着诚实守信、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达成如下条款,并由双方共同恪守。,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合同编号: 签定时间:年月日 签定地点: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协商一致的原则,就海参苗种的销售和海参成品的回购事项达成一致的意见,签定如下合同。 一、甲方供给乙方海参大小为____规格的苗种___头,每头的单价为___元/头,合计人民币(大写)元______________。

乙方先行支付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元,余款甲方在乙方海参回购时应付的货款中予以扣除。 二、甲乙双方约定,海参成品在2两以上的,甲方必须以______元/斤向乙方收购。乙方在将赊欠甲方的海参苗种款全部结清,并在征得甲方同意的前提下,允许在______元/斤以上的价格销售给其他客户。 三、甲方同时承诺,为帮助乙方度过台风季节和贝类繁殖高峰期的危险,2两以下的海参半成品甲方也予以收购,价格随行就市,双方协商。同时,乙方在将赊欠甲方的海参苗种款全部结清,并在征得甲方同意的前提下,允许销售给其他客户。 四、苗种、成品的规格: 苗种的规格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品的规格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苗种交付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 五、苗种、成品验收地点:均在嵊泗县海一方水产有限公司内。 交、提货方式:由乙方自行负责苗种、成品的运输和费用,甲方给予技术服务。 六、结算方式和期限:交、提货时现金或转帐一次性结清。 七、甲方免费负责技术服务,乙方需要邀请甲方到场服务的,甲方应当到场,产生的费用(交通、食宿费用)由乙方负责。 八、违约责任: 甲方如不能按照规格提供苗种,或提供苗种的数量不足,乙方为此付出的有关费用由甲方承担。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养成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海参养殖技术规范、养成环境与条件、参苗培育、养成管理、采捕与质量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海参增殖、潮间带围塘、池塘养殖的无公害养殖全过程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部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与条件 3.1 底质 硬沙质、沙质、软泥沙或泥沙质皆可,过于稀的泥底应铺设厚塑料膜、包装布或密聚乙烯网布隔开稀泥,池底平坦或有环沟。环境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深 小潮汛水深应保持在1.5m以上。 3.3 水质 自然海区水质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规定,附近没有大量淡水、油污和工业三废水流入。 3.4 人工礁 人工礁为海参提供栖息场所,供其爬行、摄食、隐蔽、夏眠和冬眠。通常有如下几种: a)石块礁 石块不宜过大,每块30kg~100kg即可。堆积时尽可能多留空间,可堆成条形,宽2m~4m,高0.5m~1.om,长度不限,一般30m~60m即可,条间距2m~3m。也可搞成堆形,每堆石头3m2~5m2,堆距2m~3m。 b)水泥管礁 水泥管Φ外26cm,长93cm,面积为0.76m2,壁厚20cm,每根管内外的总面积

农作学复习重点

名解 农作学:亦称耕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农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农艺学的一个分支。 农作制度:亦称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养地制度等的综合技术体系。 植物生活要素:植物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生态因素—对植物有直接关系的环境因素(直接影响植物种群结构及个体生命代谢) 作物生产潜力:是指某一地区的农田在特定农业资源组合条件下,人们种植作物应能实现的最大生产能力。 持续农业:是指在一个长时期内有利于改善农业所依存的环境与资源,提供人类对食物与纤维的基本需要,经济可行并有利于提高农民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作法。 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结构与空间配置的总称 作物生态适应性:是指一定地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种植模式:是指一个地区在特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和农田作物高产高效,在一年内于同一农田上采用的特定作物结构与时空配置的规范化种植方式。 多熟种植:是指在一年内,在同一块农田上前后或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带状种植:是指在一年内,在同一田地上前后或同时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立体种养: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作物与食用微生物、农业动物或鱼类分层利用空间种植和养殖的结构。如玉米和蘑菇、水稻和鱼共同种养。在同一水体内,高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与鱼类、贝类相间混养、分层混养的结构。如海带和扇贝、海参共养。 种植指数:作物总收获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的百分数 土地当量比:为获取与某种种植方式单位面积同等产量所需该种植方式中各作物单作面积之和; 熟制:我国对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指一年内种植作物的季数。 多熟制:对播种面积大于耕地面积,即种植指数大于100%的熟制统称为多熟制 休闲制:而三年二熟制、五年四熟制的播种面积小于耕地面积,即种植指数小于100%,属于休闲制 复种:在一年内,在同一田地上顺序接茬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休闲: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土地利用方式。 撂荒:荒地开垦种植几年后,较长时期弃而不耕,待地力恢复时再行垦殖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生态位又称生态龛、小生境,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主要包括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时间生态位。 边际效应: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而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产量效益 补偿效应:多种作物共处,能减轻病虫害、草害和旱涝风自然灾害的效应 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而对另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有益或有害作用 带宽:间套种植的各种作物顺序种植一遍所占地面的宽度称作带宽。 种植体制:根据作物对地力的影响、作物与作物之间的协调关系,作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有利于病虫草害控制等原则所制定的能体现作物布局总体要求与种植模式特色的作物种植顺序的组配。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增养殖技术 第一节刺参的生物学特性 一、刺参的外部形态 刺参体呈扁平圆筒形,两 端稍细。体长20~40cm,宽3~ 6cm。体分背、腹两面。背部分 2个步带区和3个间步带区, 上有纵向4~6行大小不等,排 列不规则的圆锥形的肉刺(疣 突)。腹面较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很规则的3条纵带。口位于体前端,稍偏于腹面,周围环生分枝状楯形触手20个。依个体大小,生殖孔位于前端背面距头部1~3cm 间步带区,呈一凹陷。生殖季节生殖孔处色素较深;不在生殖季节生殖孔难以看清。肛门位于后前端, 稍偏于背面。 二、内部构造 1、体壁: 最外层为角质层,具有保 护功能。角质层之下为表皮, 表皮下为厚的结缔组织,在表 皮和皮层之间埋有许多骨片。 肌肉层由环肌和纵肌两层组 成。外为环肌,纵肌成束在环

肌之下,五条纵肌分居于5个步带区,前端固定于石灰环上,后端依附于肛门周围。在环肌和纵肌之下,有一层薄膜为体腔膜。膜延伸与肠相连,称悬肠膜。悬肠膜共3片,分左悬肠膜、右悬肠膜和背悬肠膜。体腔内含有体腔液,当身体收缩时可做不定向流动,具排泄和呼吸功能。 2、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一条纵形管,在体腔内弯曲2次,由口、咽、食道、胃、肠和排泄腔组成。口中没有咀嚼器,刺参将食物连同泥沙一起吞入消化道内,吸收其中所含的食料。食道周围有10片石灰质骨片,5片位于主步带区,另5片位于间步带区。肠为圆桶形,在体腔内先后经过右侧下行、左侧上行、中下方再上行,弯曲2次,分为3段,依次称作第一小肠、第二小肠和大肠,或称为前肠、中肠、后肠。肠管靠悬肠膜的连接悬挂于腔体内。肠末端膨大成总排泄腔,末端开口即肛门。 3、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 在总排泄腔的旁边,有一条短而粗的薄壁管,由此管分出左右两个分枝的盲囊,左大右小,伸入体腔中,外形呈树枝状,故称呼吸树。海水由肛门进入总排泄腔,然后流入呼吸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左侧呼吸树外侧分布有背血管网。呼吸的氧气通过背血管网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液携带到各器官,二氧化碳经此途径随海水排出呼吸树进而排出体外。除呼吸树外,海参的皮肤和管足也具呼吸功能。据测定,海参的皮肤在呼吸中占有一定比例,在水温8.5~13.5℃时,为39~

大连海参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

大连海参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发布时间:2006-10-26 9:05:00 中国轻工业信息网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便兴起了海参养殖热。面对发展迅猛的海参产业,有关人士提出应加强对海参种苗的保护和管理,以避免重蹈港养虾大面积死亡灾难的覆辙。作为我国的水产大市大连,经过近10年的发展,如今大连市从海参的育苗到海参的养殖,再到最终海参产品的精深加工都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投资“热浪”。海参产业在全市已经形成。分析这个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全国的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去年4月,山东半岛沿海部分养殖户的港养海参发生了大面积病害,损失惨重。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赴山东考察的有关人士称,专家认定这次海参病害问题与海参苗种有很大关系。这使人们的目光再次转向了海参的“生命线”: 种苗。 据统计,目前大连市共投入海参育苗室180个,育苗总水体达到41万多平方米,出苗21亿头。这些苗种构成大连市海参产业的"生命线",其好坏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大连海洋与渔业局养殖处有关人士说,现在在大连,人们已经根本吃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大连对虾了,其原因就是前些年对虾养殖热,人们不注重保护原种对虾苗,导致其在繁殖杂交中灭绝。因此,在这场海参养殖热中,对大连原种海参刺参的野生种苗的保护刻不容缓。 据一些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部分海域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刺参的栖息场所遭到了严重破坏,再加上过度捕捞,导致刺参自然群体数量逐年减少,自然亲本数量的减少直接造成海参的遗传多样性降低、种质下降。 同时,在盲目追求低成本、高效益的思想指导下,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被忽略,低成本的海参苗种、单位水体的出成率以及眼前利益成为一些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追求的目标。据了解,目前,大连市的海参种苗虽然从数量上看不少,但由于育苗技术不稳定、工艺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等原因,致使健康优质的苗种仍不能满足养殖需求。

海参养殖技术经验

海参养殖技术经验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的日常管理养殖技术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1、池塘条件 海参一般栖息在3m-15m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它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海参生长较快。 海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海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海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2、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为3cm-10cm、无伤病的苗种,每1/15公顷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3、养殖管理 海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海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海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 海参烂边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烂边病 该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一般较高。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经苏木一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lentus)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d停药3d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用药剂量为3×10-6:而治疗时,剂量升高到5×10-6,每日施药1次,直至痊愈。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随着我国海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北方池塘海参养殖已取得了不少成功之例,为提高海参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特将海参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推荐给大家,以供参考。 建造养参池 在中潮带或低潮带利用地理优势,最好是岩礁底质,用混凝土和石块围城形状,大小不等的池塘,风大的海区围墙要加厚加固。小潮时要保证蓄水不低于1.5米,且不渗漏。

冬季海参养殖管理办法

冬季海参养殖管理技术 为确保海参安全越冬,准备工作从秋季开始着手。秋季水温下降期正是池塘中弧菌全年的峰值期,此时期也是海参细菌性病害的高发季节,能否做好管理工作,将会直接影响到海参越冬的效果。 1.秋季冰封前的管理 当水温下降至3℃~4℃时要适当加高水位。根据各地区养殖池塘的具体条件,尽量将池水深度保持在1.5m以上。由于冰封期海参养殖池塘基本不换水,加高水位能够有效防止结冰后冰下海水盐度的剧烈升高,对海参造成影响。还有因池塘渗漏导致的养殖水位过低使池塘冻透。 海参养殖池塘封冰前要进行底质改良和消毒处理。施用沸石粉或活性炭改良底质和水体环境,可以使冰封后冰下海水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维持在安全范围之内,不会对海参造成毒害。全池泼洒1.0ppm的聚维酮碘能够起到杀灭致病菌和病毒的作用,又不会造成单胞藻大量死亡使水体变得清瘦,是该时期理想的消毒剂。 适当肥水是保证冰下溶氧的最有效手段。秋季适当肥水,保持水体的肥、活、爽。不可施肥过量,影响水质。保持水体透明度在70cm~80cm是比较理想的。 2.冬季冰封期的管理 养殖池塘封冰后,冰下海水盐度升高,水体上下对流作

用停止,此时海参能否安全越冬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条件:即温度、盐度、溶氧。 冬季池塘表面的冰层就像玻璃温室一样对冰下海水起到保温作用。受到阳光照射的冰下海水底层温度高时可达4℃~6℃。上层水温度则很低,只有-1℃左右。 冰层虽然可以起到保持水温的作用,但是也阻隔了空气中氧气的溶入。裸藻和甲藻是冰下的优势藻类,池塘封冰后要及时扫雪,这样可以维持藻类在冰下进行光合作用产氧,维持海参代谢活动所需要的氧气。如果冰下藻类不足,无法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产氧,可以通过打小冰眼,投放化学增氧剂的方法进行冰下增氧(如过碳酸钠、过碳酰胺)。 有的养殖户害怕池底缺氧,于是在冰上打冰眼,利用水泵对冰下海水进行强制对流。这种做法存在严重的误区。即使强制对流也不能缓解冰下缺氧现象的发生。并且强制对流会使得冰下海水迅速降温,导致正常活动的海参因应激反应出现排脏现象。强制对流同时会使冰下海水长时间处在低水温状态。还会使海参因长时间低温而冻伤、冻死。 3.次年春季融冰后的管理 经过了冰下越冬的海参体质虚弱,融冰后许多养殖户因管理松懈,造成海参大量化皮死亡,从而使得越冬工作前功尽弃。所以融冰后的管理也是海参安全越冬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重视。

海参养殖过程中四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海参养殖过程中四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海参不下礁 往往有三种情况:一是礁上饵料丰富,足够海参摄食,而礁上溶氧相对较高,所以海参会先摄食礁上饵料;二是水位过深(1.2米以上),底层溶氧较上层相差较大,海参也会不下礁;三是底质状况差,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应对海参出爬后的常见问题,海参出爬阶段的主要管理工作有哪些? 1.海参在摄食期间建议降低水位。保证底层有较高的溶解氧。而且降低水位会让水温回落的快,海参出爬较早; 2.海参出爬前使用“海参底安”改底2~3次。将池底沉积的有机质分解掉,既减少海参肿嘴、化皮的发病率,还可降低底层耗氧,促进海参生长。 3.发现海参有零星出爬后,使用“抗应激灵”降解底层氨氮等有害物质、提高海参的抗应激能力和抗低氧能力。因为海参一夏天没摄食,此时海参的体质和免疫力都很低,外泼“抗应激灵”以保证海参较高的出爬率,延长海参的摄食时间,加快海参生长。 4.适当投喂配合饵料。出爬后海参的摄食量比较大,一些放苗时间较大,苗种规格较大、放苗密度较高的池塘一般到后期海参就会没有足够的饵料,这时要有选择性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勤观察,一定要仔细看海参够不够吃的,否则就会影响海参的生长速度。但投饵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少量多餐,喂多了就易造成底臭,易造成海参慢性中毒。 5.在海参的摄食期间,尽量少换水或不换水, 保持水体稳定,减少进水对海参的刺激,加快海参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6.有增氧机的池塘要多开增氧机,没有的要尽量创造条件安装增氧机。海参耐低氧能力强,但溶氧越高,海参的生长速度会越快。保证池塘充足的溶氧(5毫克/升左右),有利于加快海参生长。 二、海参越冬前处理 降温来临时请使用”“鱼虾蟹参救星”“四黄应急金水”可有效防范降温带来的诸多问题。上冻前请使用“科力碘”对水体进行一次消毒,用“海参池底安”对底质再进行一次。 三、海蛰放苗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答:清淤、消毒工作结束后圈内即可蓄水,时间选择在放苗前一个月以上。圈内蓄水至1~1.2米,选择晴天泼洒“肥力壮”6-8亩/袋,并与“益源生”合用。注意不要向圈内泼洒鸡粪、化肥等,以防臭底,污染水质。待水色较为稳定,透明度在40-50厘米左右即可择机放苗。 四、放苗初期pH值偏高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结合近几年放苗的经验,第一茬苗放苗阶段经常出现pH值偏高的现象,一般在8.8至9.2之间,有的甚至超过9.5。过高的pH值极容易导致小苗死亡。其主要原因主要有(1)养殖前期水质过肥,小型鞭毛藻大量繁殖,而浮游动物却很少,这主要是放苗前水位偏低、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