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水肥管理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春季作物水肥管理制度

春季作物水肥管理制度

春季作物水肥管理制度一、背景春季作物水肥管理制度是指在春季种植季节,对农作物的水肥管理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制度。

春季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季节,水肥管理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立科学的春季作物水肥管理制度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二、春季作物水肥管理制度的意义1. 提高作物产量春季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适当的水肥管理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科学的水肥管理可以保证作物的充分生长,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提高作物的产量。

2. 改善作物品质科学的水肥管理可以使作物茁壮生长,增加作物品质。

适当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可以使作物生长良好,形成健康的植株结构,提高作物品质。

3. 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农业养分流失,改善土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三、春季作物水肥管理制度的内容1. 土壤水分管理春季水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合理管理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对于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过干或过湿对作物生长都会有负面的影响。

因此,春季水肥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良好的排水系统:确保田间排水系统畅通,避免积水造成土壤水分不足或根系窒息。

(2)土壤保湿:在春季干旱季节,做好土壤保湿工作,保证土壤水分供应。

(3)合理控制灌溉水量: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含水量,科学合理地控制灌溉水量,避免过度浪费水资源。

2. 施肥管理春季作物生长迅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生长发育,因此施肥管理是春季水肥管理的重要内容。

春季作物水肥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施肥时机:在春季作物生长迅速的时候,及时施肥,保证作物的养分供应。

(2)施肥量:根据作物品种、生长期、土壤养分情况等因素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的养分损失和农业环境污染。

(3)施肥方式: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如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等,确保作物养分的有效吸收利用。

3. 科学管理原则科学的水肥管理制度的实施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科学管理原则:(1)理论指导:根据植物生长的特点和养分需求,结合土壤肥力状况和气象条件,制定合理的水肥管理方案。

农业灌溉系统中的节水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农业灌溉系统中的节水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农业灌溉系统中的节水技术应用案例分析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农业灌溉技术的节水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存在着大量的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因此,开发和应用节水技术在农业灌溉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一些在农业灌溉系统中应用的节水技术应用案例,以期展示它们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一、滴灌技术的应用案例滴灌技术是一种通过将水滴以一定速率直接滴入植物的根区域来进行灌溉的方法。

与传统的喷灌和洪灌相比,滴灌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减少水的蒸发、避免土壤侵蚀、均匀分布水分、减少肥料流失等。

在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农业灌溉项目中,滴灌技术被应用于大面积的果树种植园。

通过将水由管道引入滴灌管道,再通过滴孔向树根滴水,可以准确控制每棵树的灌溉量。

该项目的数据显示,与传统的洪灌方式相比,滴灌技术节约水资源约50%,同时提高了果树的产量和质量。

二、微喷灌技术的应用案例微喷灌技术是一种通过微小喷孔向果树或蔬菜作物进行灌溉的方法。

与洪灌相比,微喷灌技术可以将水喷洒到植株的根区域,减少水的浪费和蒸发,同时提高土壤湿度和水肥与根间的接触面积。

在以色列的一个农业试验基地中,研究人员将微喷灌技术应用于蔬菜种植。

通过将微小的喷孔安装在种植区域的上方,可以将水喷射到植物的茎和叶片上,使整个植物表面均匀湿润。

实验证明,与传统的喷灌方式相比,微喷灌技术减少了水的浪费,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精准灌溉技术的应用案例精准灌溉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现代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农田灌溉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植物需水量实时动态调整灌溉量,以达到最佳的灌溉效果,从而减少水的浪费和节省灌溉成本。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农场中,精准灌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葡萄种植。

通过在农田中安装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和葡萄需水量,并根据数据自动调整灌溉量。

实际应用结果显示,精准灌溉技术不仅降低了水的消耗,还提高了葡萄的品质和产量。

果园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果园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果园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分析作者:杨敏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4年第07期果园的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是果品生产的三大管理措施。

传统的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都是单独进行的,这需要农户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在近几年的果园旱作节水技术示范中,河南省总结了一套果园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可以整合灌溉、施肥与病虫害防治的设备,集滴灌和喷灌于一体,这是目前果品种植的最佳技术模式。

一套带有喷灌和滴灌的自动化设备可以同时满足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的需求,不仅能提高果树水肥药的利用率,还能大幅降低劳动强度,省掉80%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实现水肥药的自动化管理。

一、省水省肥省药与漫灌、沟灌相比,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能将果树各个时期所需的水分和养分,通过滴灌均匀、缓慢地滴入根系集中的耕作层,精准输送到果树的根系,不产生果园地面的水分和养分径流,减少了水分和养分的深层渗漏与滴灌面积以外的蒸发,使果树的根系周围保持最佳的供水和供肥状态,促进果树的全面生长发育。

同时,该技术提高了果园灌溉的水分利用率,特别是干旱季节和水源缺少的地区效果非常明显。

另外,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是小范围的局部控制施肥,可以避免水肥渗漏导致的养分损失,大大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下,节水率为50%~70%,果树氮的利用率可以达到85%,磷的利用率可以达到64%,钾的利用率可以达到93%。

将溶解的农药通过喷灌系统喷施于果树叶面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大大提高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农药的利用率。

农药的用量可以减少12%~30%。

肥料和农药利用率的提高意味着化肥农药的用量减少,从而节约了生产投入成本。

二、省时省工省力在果树生产管理过程中,传统方式的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费时费力,果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是规模种植,就需要雇佣劳动力从事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水肥药的自动化操作,果农只需要熟练掌握它的操作程序,就可以节省大量用于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

蔬菜生产应用水肥一体化效益分析

蔬菜生产应用水肥一体化效益分析

蔬菜生产应用滴管水肥一体化效益分析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把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滴灌施肥的节水节肥作用,配合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从而达到节水、节肥、节省劳力、高产、优质、增效的目的。

膜下滴灌与沟灌相比:平均产量增加20%以上,节水20%-30%,化肥利用率提高20%以上。

其次投工费用很低,再次,膜下滴灌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用水方式,为更好地进行田间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

实施膜下滴灌技术,可有效改良土壤的结构,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向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实现农业科技可持续发展。

膜下滴灌技术适用作物很多,尤其适用于露地番茄栽培、设施园艺各类经济作物。

使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效果明显:一是省水,与传统方法相比,蔬菜节水20%-30%,亩节水费60元。

二是省肥,节肥20%以上,亩节肥200元。

降低空气湿度,减轻病虫害,亩节省农药150元左右。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温,克服板结,通透性好。

三是省劳力,全年每亩节省5-10个劳力,节本600元左右。

从产量上看拱棚番茄使用该技术后亩产较未使用亩产提高600公斤,产值增加1200元,亩效益增收2000元左右。

效益分析表注:以番茄栽培为列:1、今年水费亩缴纳110元,滴灌使用地下水,除去水泵抽水用电费,可节省60元。

2、农药方面,基地集成蔬菜优良品种、集约化育苗、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起高垄、增施有机肥、黄蓝粘虫板、生物农药(寡糖、新奥霉素)的应用。

在生长期,由于使用生物防治,蔬菜病虫病率低,从而节省了农药成本。

计算每亩可节约成本150元。

3、滴灌系统施肥非常方便,一般一人一次滴灌面积约40亩,每次2-3小时。

一般3-5天滴一次。

施肥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

因为是第一次采用滴灌的用户,施肥量在往年的基础上减一半。

据了解,滴灌用的肥料种类很多,选择的原则就是完全水溶。

基地使用1.2吨水溶肥22000元,滴灌50亩,亩均440元。

简述番茄水肥管理制度

简述番茄水肥管理制度

简述番茄水肥管理制度一、水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提高番茄产量:番茄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帮助番茄充分吸收养分,提高产量。

2. 提高番茄品质: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促进番茄养分的平衡吸收,保证番茄的品质和口感。

3. 防止番茄产生病虫害:过量的水肥会导致番茄生长过旺,容易引发病虫害的发生,而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番茄的健康生长。

二、水肥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 土壤检测:在种植番茄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检测,确定土壤的pH值、氮磷钾含量等指标,以便合理施肥。

2. 施肥方案制定: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番茄生长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肥。

3. 施肥方式:根据施肥方案,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可以是根搏肥、滴灌肥、喷施肥等方式进行施肥。

4. 水肥配比:根据番茄生长的需求和根系的吸收能力,进行合理的水肥配比,保证番茄吸收养分的平衡。

5. 浇水管理:根据番茄生长的需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合理浇水,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而影响番茄的生长。

6. 监测和调整:定期检测土壤和植株的状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番茄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三、番茄水肥管理制度的优势1. 提高产量: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提高番茄的产量,保证番茄的健康生长。

2. 提高品质: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保证番茄的品质和口感,增加番茄的市场竞争力。

3. 节约成本: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浪费,减少施肥成本。

4. 保护环境: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减少施肥过量导致的土壤污染,保护环境。

综上所述,番茄水肥管理制度对于提高产量、保证品质、节约成本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种植者在种植番茄时应制定合理的水肥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番茄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量。

只有做好水肥管理,番茄才能茁壮成长,产出优质的果实。

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分析

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分析

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资源的有限性,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存在着水资源的浪费和肥料的过量施用等问题,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开展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当前,我国在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深入开展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模式,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地调节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供应,提高作物的生长效率,进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2.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合理施肥和灌溉管理,可以有效节约水肥资源的使用,减少因过量施肥和浪费水资源而导致的成本浪费。

3.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减少因农业活动而导致的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推动农业由传统向现代、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转变。

2. 正文2.1 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综合运用水肥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水肥的最优配置,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水肥一体化技术旨在实现水资源和肥料的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定义涵盖了对水肥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管理,包括对水肥施用量、施肥施水时机、施肥施水方式等方面的科学调控。

通过精准施肥、灌溉与施肥的配套措施、优化施水管理等手段,实现水肥资源的协同利用,提高农作物的效益和品质。

2.2 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内容1.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理念: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合理的用水用肥管理,实现水肥资源的协调利用和高效利用,达到节水、增产、减排的目的。

基于大数据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建设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建设分析

792022.10经营管理作制度,保证各个环节的考核工作顺利进行。

2.2 加强交流协作农业机械和农艺技术的结合必然存在许多矛盾,为此,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科研指导中心的建设,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构建交流发展机制。

实践研究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开展实时技术协作。

地方政府及有关技术部门不仅应及时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还应积极加强多专业学科的项目联合研究,综合分析二者的共同特点,以便更好地实现两者的结合。

2.3 建立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举足轻重。

各级相关政府机构部门应及时、充分地给予专业资金、人才政策支持,并积极推动创新,建立基层各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体系,或与经济社会相关部门加强联合,成立农业推广专项基金,为开展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保障。

2.4 加强综合技能型人才培养大力培育多种农机复合型专业人才,优先考虑农艺与农机相完美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

聘请知名农业技术专家,对农机学员系统讲授有关农机与农艺生产结合技术专业课程,帮助农机学员更加系统地了解当前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认识农机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2.5 贴近农民,在解决问题中进行技术引导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才能有效推动有机农艺与农机完美结合。

不断强化农机与农艺的协调沟通,分工协作,争取农业化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和农业工作人员及时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共同研究学习、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时深入了解农民的生产需要和生活要求,真正用现代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解决农民生活面临的困难。

努力充分解放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2.6 积极投入实践从就业制度保障建设工作开始,逐步进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当地应有的就业制度保障机制。

如有特殊需要,召集当地有关技术人员,邀请当地有关部门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并结合农业劳动生产能力较强的农民和现代农业生产机械化相关技术人员。

各农业部门需要相互配合,制定合理正确的政策制度,为农艺和农机的紧密结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及优化应用策略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及优化应用策略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及优化应用策略作者:王宁宁马德新来源:《乡村科技》 2018年第15期1 我国农业用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背景1.1 我国农业生产用水现状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作物增产,需要将科学灌溉、高效节约地使用水资源和科学施肥等有效结合起来。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虽然拥有全球6%的水资源,位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2 300 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全球位列121 位[1],仅高于埃及、阿曼、阿联酋、佛得角、布隆迪、沙特阿拉伯、巴巴多斯、阿尔及利亚、约旦、科威特、科比亚、马耳他、巴林和也门等国家。

据报告,我国的农业灌溉施肥和喷洒农药等用水约为3 900 亿m3,约为我国用水量的70%。

在农业领域中,灌溉用水约占全部用水的90%以上,占全国所有用水量的63%左右。

长期以来,因我国农业灌溉技术落后,水土管理方法不科学,农业用水浪费较多,大大降低了水肥资源的利用率。

据报道,我国年农业浇灌用水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3,而先进国家约0.70~0.80[2]。

按照年水利用系数的水平计算,若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提高,那么节省水量可近百亿立方米。

1.2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产生背景目前,农业领域用水持续增多加剧了整体水资源的匮乏程度;化肥过度使用,导致土壤贫瘠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智慧化和精细化管理,推动并产生了水肥一体化技术。

2 国外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现状2.1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水肥一体化指的是让灌溉和施肥一起作业,同时供给植物水分和营养。

从狭义上讲,是将肥料溶解于水中,利用微灌系统进行灌溉,同时达到灌溉与施肥目的,可均匀地满足植物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以此减少重复劳动作业,实现高效率水分和养肥同步化管理的农业技术。

2.2 世界水肥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分析1790 年左右,欧洲的John Woodward 用土壤提取液进行植物种植,此为水肥一体化的初始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肥 源
蔬菜栽培 技术基础
2、施肥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3、施 肥 方 式 方 法
1、肥

蔬 菜 施肥技术
有机肥
厩肥//堆肥---马粪、羊粪为热性 肥;牛粪和猪粪为凉性肥料; 鸡粪。 饼肥 消毒鸡粪//生物菌肥//酵素肥// 有机生物肥
化肥 叶面肥及其它肥源
1、肥

蔬 菜 施肥技术
有机肥 化肥
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 磷酸二铵//磷酸一铵//过磷酸钙 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 复合肥//二元复合肥//三元复合肥 生石灰//熟石灰//氯化钙//石膏 硫酸镁//白云石//熔渣//氧化镁 硼砂//硼酸//硫酸亚铁//含铁微肥// 钼酸铵//钼酸钠//三氧化钼//石炭酸 钼//硫酸锌
有机肥---充分发酵腐熟//不携带病菌虫卵(消毒) 缓效肥宜早施,速效肥宜追施。 尿素施后应立即浇水,防止日晒氨气为害。 碳酸氢铵不能在棚内盖膜期间施用。
蔬 菜 施肥技术
施肥技术应随蔬菜种类品种、栽培环境条件、设施条件、 肥料种类等进行相应的调整。---看菜施肥,看天施肥, 看肥施肥,看栽培方式和环境条件施肥。
水分 温度 光照和气体 土壤肥力和土 壤pH值 蔬菜种类与品 种 栽培技术 养分间的相互 效应
土壤肥力 高肥力土壤的施肥效果往往不显著。 低肥力土壤中养分亏缺严重,少量施肥就 能产生较大的增产效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土壤pH值 多数蔬菜适宜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过酸影响养分吸收,也不利于土壤微生物 活动。 土壤过酸(pH≤5.0)过碱(pH≥9.0), 都会引起铝中毒,或病害发生。 菠菜、大蒜、菜豆、莴苣、黄瓜等对pH 反应敏感,要求中性土壤 甜菜、胡萝卜、豌豆等在弱酸性 (pH=6.0)土壤上生长良好。 甘蓝、番茄在pH=5.0时仍能生长良好
蔬 菜 施肥技术
5、影响施肥效果的因素
水分 温度 光照和气体 土壤肥力和土 壤pH值 蔬菜种类与品 种 栽培技术 养分间的相互 效应
蔬 菜 施肥技术
光照 光照充足,光合旺盛,肥效高。 光照弱,植株徒长,根系弱,肥效 差。 气体 CO2施肥,光合旺盛,进而促进养 分吸收,提高肥效且应增施肥料。
5、影响施肥效果的因素
发棵肥/壮棵肥//催果肥/膨果肥
以水调肥,发挥肥效,防止肥害。
蔬菜施肥 的特点
2、施肥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蔬 菜 施肥技术
施肥的基 本原则
蔬菜施肥 的特点
露地蔬菜(与大田作物相比) 数量多,次数多 施肥种类多 施肥方式多 设施蔬菜(与露地蔬菜相比) 施肥量更大 对肥料质量和数量要求更加严格 有机肥要充分腐熟 防止施肥过多造成肥害 防止偏施化肥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防治因施肥种类和施用方法不当造成 气体为害 尽管设施蔬菜对肥料的利用率较高,但 是设施土壤环境条件变化较大,应实行 增加肥效的措施。 增施CO2气肥
叶面肥及其它肥源
1、肥

蔬 菜 施肥技术
有机肥 化肥 叶面肥及其它肥源
尿素+磷酸二氢钾+白糖+陈醋 微量元素//光合微肥 市售各种叶面肥 黄腐酸类//氨基酸类//有机液态 肥
2、施肥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蔬 菜 施肥技术
施肥的基 本原则
施足基肥,配合追肥,辅以叶面喷肥 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合施用 适时适量施用与经济用肥 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 依肥料种类确定施肥方式方法和施肥时期 依蔬菜的需肥特性施肥 依植株长势和生育特点施肥---提苗肥/壮苗肥//
4、施


蔬 菜 施肥技术
满足作物养分需求
补充土壤养分 培肥地力 施肥量的计算方法 参见《蔬菜栽培学总论》
(中国农业出版社)p96-105-162
5、影响施肥效果的因素
水分 温度 光照和气体 土壤肥力和土 壤pH值 蔬菜种类与品 种 栽培技术 养分间的相互 效应
蔬 菜 施肥技术
5、影响施肥效果的因素
蔬 菜 施肥技术
灌水可以降低地温
5、影响施肥效果的因素
水分 温度 光照和气体 土壤肥力和土 壤pH值 蔬菜种类与品 种 栽培技术 养分间的相互 效应
土壤矿质营养的移动能力 根系吸收土壤养分 土壤有益菌的活动 有机态氮被氨化细菌氨态化,以30-45 ℃ 最多;再被硝化细菌硝态化,则在25-30 ℃时最好。15 ℃以下的低地温和40 ℃以 上的高温下,土壤硝化细菌活动缓慢。因 此,冬季冷凉季节,温室施用尿素肥效缓 慢、肥效差。应该采取增加地温的措施, 提高肥效。 灌水可以降低地温 盛夏季节,傍晚浇水,有利于降低地温, 提高根系活力,提高肥效。 严冬和早春低温季节,应减少浇水量和浇 水次数。
水分 温度 光照和气体 土壤肥力和土 壤pH值 蔬菜种类与品 种 栽培技术 养分间的相互 效应
蔬 菜 施肥技术
土壤养分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蔬菜对土壤盐溶液浓度的反应
根系吸收土壤养分要求一定的适宜浓度。见下表。 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易发生次生盐渍障碍。 果菜类中,茄子、甜椒能耐较高的盐溶液浓度,其 次是番茄,最弱的是黄瓜。 氯化铵容易较早地出现危害,尿素危害较少,硝酸 铵的危害最轻。 增施有机肥,不增加土壤盐溶液浓度,且有缓冲作 用。 砂土的缓冲作用比壤土差。
3、施 肥 方 式 方 法
施肥方式
基肥 追肥 根外追肥//叶面喷肥
蔬 菜 施肥技术
施肥方法 注意事项
3、施 肥 方 式 方 法
施肥方式 施肥方法
普施//撒施 条施//沟施 穴施//环施 随水冲施 随水喷施(时间和部位)
蔬 菜 施肥技术
注意事项
3、施 肥 方 式 方 法
施肥方式 施肥方法 注意事项
以水调肥效→施肥少时,土壤含水量应较低; 多时,应较高。
5、影响施肥效果的因素
水分 温度 光照和气体 土壤肥力和土 壤pH值 蔬菜种类与品 种 栽培技术 养分间的相互 效应
土壤矿质营养的移动能力 温度影响水的粘度和盐类的溶解度、扩散 度。水的粘度在10℃比30℃增大60%。 根系对土壤养分吸收能力 根系吸收土壤养分要求适宜的土壤温度。 低温下根系膜透性和细胞质活性降低; 15℃比30-35℃下黄瓜和番茄根毛原生质流 动性降低近50%。 低地温对磷和锰元素的吸收影响最大下, 对镁和铁元素的吸收影响较小。黄瓜氮素 吸收在13 ℃以下或35 ℃以上受抑制,在 20-25 ℃吸收量最高。 土壤有益菌的活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水肥在蔬
菜生产中的作用。初步掌握蔬菜的排水和灌 溉技术;能够依据蔬菜植物对水肥的需求特 点,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并能利用现代灌 溉水肥设备,创造蔬菜生长发育最佳的水肥 环境,实现蔬菜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教学内容提要
菜田施肥技术
菜田灌溉与排水
一、施肥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