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当代中国商业大片的发展以张艺谋作品为例

合集下载

当代国内电影创作思潮的综述与评价

当代国内电影创作思潮的综述与评价

当代国内电影创作思潮的综述与评价一、导言随着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不断涌现新的电影创作思潮。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当代国内电影创作思潮的主要流派、代表作品以及评价,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参考。

二、新文人电影新文人电影是当代国内电影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小帅、张艺谋和贾樟柯等人。

王小帅的电影风格深受文艺复兴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他的作品《青红》、《白光带雨》、《我的父亲母亲》等,都是以细腻的叙事,描绘人性和家庭为主要内容。

张艺谋的电影风格则更加奔放,他的代表作《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满城尽是黄土地》等都是以华丽的场面和导演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而备受好评。

贾樟柯则以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为特色,他的作品《平安谷之神仙保镖》、《小武》、《山河故人》等,都是以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为背景,在情感和人性层面探讨生存意义与价值观。

三、商业大片主流商业大片主流是当前国内观影人数最多的影片类型,由于国内大量观众的口味不高,所以该类型的电影往往以特效、暴力等手法来吸引观众。

在这一类型的电影中,贺岁档的电影居多,电影界称之为华语电影贺岁大片。

代表作品有《大闹天宫》、《西游降魔篇》、《唐伯虎点秋香》、《叶问》系列等。

然而,由于这一类型电影在情节、角色等方面的“千人一面”现象,近些年来不少电影爱好者称之为“劣质商业片”。

四、冷门独立电影冷门独立电影是当代国内电影的一个不太为人知的流派,主要面向小众观众。

由于成本较低,拍摄风格多样,很多冷门独立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备受好评。

代表人物有伊万·粱、王家卫等。

伊万·粱的电影风格特别具有代表性,他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快餐车》、《黑暗之光》等都是以拍摄实验化风格见长,富有视觉和音乐艺术元素。

王家卫则是香港电影导演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阿飞正传》、《重庆森林》、《花样年华》等电影表现了情感和萧条特别深入,成功地融合了精致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

解读国产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解读国产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解读国产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摘要] 电影的商业性是与⽣俱来的基本属性,艺术性则是电影的根本属性。

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互为依存,⼆者缺⼀不可。

⽽当下的国产电影,未能妥善处理好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现象。

商业性电影票房屡破新⾼,受众群体⼩的艺术性电影则在夹缝中求⽣存。

⽂章以当下热门的电影为例,深层次解读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阐释两者的有机融合,探知国产电影的未来⾛向。

[关键词] 国产电影;商业性;艺术性 1911年,意⼤利⼈⾥佐托·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此电影被称为独⽴于戏剧、⾳乐、绘画等六门艺术的“第七艺术”。

然⽽,电影并⾮诞⽣于神圣的艺术殿堂,⽽是巴黎的⼀家地下咖啡馆。

显然,电影是作为⼀个公共娱乐项⽬问世的。

①⾃电影诞⽣之⽇,商业性就紧密相连,可以说是与⽣俱来的。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电影已成为⼀门独⽴的艺术,具有满⾜⼈类精神交流和审美需求的功能。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国外⾼投资制作的商业⼤⽚,使得众多引进者获取了⾼额的利润,国内的电影理论界就开始了关于电影商业性的思考,并引发了关于如何认识电影的商业性、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孰轻孰重、⼆者是怎样⼀种关系等相关问题的深层次的讨论。

② 笔者认为,在当下的电影市场环境中,商业性是创作者秉持受众为王、⽤户⾄上的原则进⾏创作,⼤众是票房和利益的保证,最主要的⽬的就是赢取利润。

换⾔之,商业性是所谓的“利”。

⽽艺术性是创作者与接受者所进⾏的优质艺术对话,创作者在表达⾃我的同时满⾜了⼤众的审美追求,为此⼤众对作品及主创⼈员颇为赞赏,即艺术性是所谓的“名”。

如何做到名利双收,是持续萦绕在创作者⼼头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电影创作出现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直接原因就是未能处理好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关系。

⼀、国产电影创作现状 中国的电影相较于其他国家起步较晚,⽽且在诞⽣之初就担负起政治宣教的责任,在⼀定程度上束缚了其发展。

中国商业电影弊病之我见

中国商业电影弊病之我见

中国商业电影弊病之我见汉语082班金子纯3摘要:因为《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风月》等商业之作失败而苦苦寻找出路的张艺谋、陈凯歌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具东方文化特色的武侠片,作为其商业之作的突破口。

人文关怀的匮乏和叙事技巧的平庸,注定了《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尽管可以在商业市场上无限风光,但是却叫座不叫好,终究难以在世界电影的艺术圣殿上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商业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数量太少了。

很多中国导演都喜欢艺术片,和艺术电影比起来,商业电影的生命力很弱。

但我的观点一直都是——商业电影是艺术电影的土壤。

先把商业片拍好,然后再拍艺术电影,先有土壤,后有花。

关键词:中国商业电影、产业化、好莱坞、第五代导演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产电影曾进入最低谷。

1994年8月1日,电影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开始把电影推向市场化。

2003年,《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的出台打破了过去只有国家指定的16家电影制片厂才有资格拍电影的行规,任何国有、民营企业都可以投资制作、发行和放映电影,这样,将电影完全市场化。

不知何故,中国商业电影仍旧像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路。

(一)产业化过程引起的改变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中国电影是没有商业片的位置,中国导演看不起那些不讲艺术只讲票房的“电影产品”,当然中国的电影制片厂也拿不出商业片运作所需要的投资金额。

虽然电影产业化声势热闹,可直到影坛冒出了个年年拍贺岁片的冯小刚成功证明“中国人也可以拍商业片,中国的商业片也可以赚钱”,商业片在内地才稍有抬头。

2002年的中国电影出现了《大腕》、《寻枪》、《和你在一起》、《英雄》、《天地英雄》等多部投资额超过600万、以商业运作为主导的影片。

特别是张艺谋导演的《英雄》,3000万美元的投资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之最,预示着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导演开始进入商业电影领域,并带动中国商业电影发展。

浅议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以国产大片为例

浅议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以国产大片为例


l蓦 ■ 一 r 掣 1
浅议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
— —
以 国产大片为例
[ 摘要 】中国电影 已走过 百余年 历程 ,如今的 中国电影可谓 百家争鸣 ,百花 齐放 , 大 片云集 ,万众 瞩 目。 中国电影 大片在 国际上也逐 渐崭露 头角。但 存在 的 问题 同样 不容 小视 。 中国电影 目前 面 临什 么问题 ? 中国电影的 未来应该何 去何从 ?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 【 关键词 】 中国电影 国产大片 商业片
成 为 中 国 当 年 最 热 门 的 电 影 。 正 如 主 题 内容 单 一 可 见 一 斑 。究 其 原 因 ,
台湾 著 名 影评 人 焦雄 屏 所 言 : “ 从 从香港导演陈可辛在宣传 《 投名状 》 时 ,接 受访 谈 的 谈话 可 洞 出一 二。 英雄 》到 《 十面埋伏 》,从 《 无极 》 大投 资、 大制 作、 大 明星 、大 宣传 《 的 “ 四大 ” 电影 。 到现 在 的 《 夜宴 》,这个 模 式全 部 在 记 者 问 道 , 大 多 数 都 以 为 陈 可 辛 1 由古装 电影兴 起 的 国产 商 业 是 阵容 要庞 大 、场景 要 豪华、故 事 是 一 个文 艺 片导 演 ,为何 会选 择 拍 . 部 古 装 片 时 , 陈 可 辛 给 出 的 答 案 片— — 有形 无 实 要奇幻 ,特效要 多,武打 要靓。”【 2 】 也 一 但毋 庸置疑 的是 , 《 英雄 》 仅 在 票 很 直 接 , 很 诚 恳 。他 说 , 部 电影 , 中 国 电影 市 场 中 最 早 出 现 的 大

房 上 的一路 走 高就 稳 固 了中 国 电影 尤其 是商 业 电影 ,收 回成 本 并盈 利 《 命 天涯 》,它 揭开 了中 国观 众 人 坚持 走 中式 商业 大 片 的态 度。 很 是 其 最 终 目的。 那 么 ,要 想 一部 中 亡 了 解 海 外 电 影 ,尤 其 是 好 莱 坞 电 影 讽刺的是 , 后来出现来各种 以 “ 四大” 国式 大 片在海 外 票房 上能 够承 担 应 片大抵是 1 9 9 4年 的第一部进 口影片 的帷幕。 随后 ,1 9 9 7年 由卡梅 隆导 为 前提 的武 侠 片都 出陷 入 了和 《 英 有 的责任 时,古 装 片、武 侠 片是 其

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吴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吴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吴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大片”一词国内最早使用是1994年。

这年,国家电影局批准中影公司每年进口国外10部优秀影片(大多为好莱坞大制作),这就是最早的“大片”。

2001年中国加入WTO,电影市场开始和世界接轨。

李安的《卧虎藏龙》(2000年)斩获多项奥斯卡金像奖,带给了大陆电影市场不小的震动和惊喜,并直接或间接促成张艺谋的主创方向:带有文艺气息的古装加武侠动作大片。

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问世,正式开启中国的商业大片时代。

随后,张艺谋又推出《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陈凯歌的《无极》和冯小刚的《夜宴》也紧随其后,古装动作商业大片一时风起,蔚为大观。

大片巨大的商业化成功,在激活电影市场的同时,也带动着主旋律电影的发展。

冯小刚《集结号》(2007年)的热映,标志着大片告别了古装加武侠的景观电影,从遥远的历史转向并不遥远的过去甚至当下,随后,“三建”系列(《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和《建军大业》)采用大片制作模式,明星云集,以娱乐化的叙事策略讲述革命历史,成功开辟了一条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新模式,实现了教育作用与娱乐功能的双赢,这批主旋律的电影大片,重述中国革命历史,通过商业化运营、市场化包装,逐渐升级为“新主流电影大片”。

“新主流电影”,最早见于马宁的《新主流电影:对国产电影的一个建议》等文,“新主流电影大片是在主旋律电影文化基础上对多元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

”这种整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前文所述,主旋律电影大片化的突围路径,以《建国大业》等为代表,实现政治和商业的完美融合;另一个是以《湄公河行动》、“战狼”系列、《红海行动》等大片为代表的商业电影的主流化,后者开辟了新主流大片的一个亚类型。

电影行业五大国内导演的代表作品与创作风格分析

电影行业五大国内导演的代表作品与创作风格分析

电影行业五大国内导演的代表作品与创作风格分析电影导演是电影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塑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本文将分析国内电影行业五位杰出导演的代表作品以及他们的创作风格。

一、张艺谋——《红高粱》与现实主义风格张艺谋是中国现代电影的代表导演之一,他的《红高粱》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手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部电影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寓言式的故事,通过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反思展示了现实主义的特点。

张艺谋擅长运用大胆的镜头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刻画,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

二、陈凯歌——《霸王别姬》与浪漫主义风格陈凯歌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的代表作品《霸王别姬》被誉为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作。

这部电影通过全景式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人性、命运和传统价值的思考。

陈凯歌擅长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情感与情绪,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触动。

三、冯小刚——《手机》与喜剧风格冯小刚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他的《手机》被认为是中国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电影通过幽默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道德与贪婪的故事,让观众在欢笑之中思考人性的脆弱与扭曲。

冯小刚擅长运用喜剧元素来处理严肃的题材,使得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深刻的思考。

四、王家卫——《东邪西毒》与艺术实验风格王家卫是中国电影界的艺术家型导演,他的代表作品《东邪西毒》以其独特的艺术实验手法著名。

这部电影以武侠片为题材,通过非线性叙事、抽象的画面和独特的音乐剪辑展现了导演对电影语言的超越与创新。

王家卫擅长运用镜头的美感和声音的独特处理来营造独特的电影风格。

五、宁浩——《疯狂的石头》与黑色幽默风格宁浩是中国电影界的黑色幽默导演代表之一,他的《疯狂的石头》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系列围绕宝贝石头展开的故事,通过讽刺和夸张的表达方式,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荒诞与无奈。

宁浩擅长运用黑色幽默手法来处理敏感的社会问题,使观众在笑声中思考人性的善恶与无常。

浅议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_以国产大片为例_谢玉洁

浅议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_以国产大片为例_谢玉洁

其所想的效果,受众并不都会买帐。 就能在网上下载清晰版,一些视频
如今的影片上映前,都无一例外进 播放软件也更新出新上映的大片,
行了大规模的宣传造势,搞首映礼, 各类盗版光碟铺天盖地。这些对本
影片还没上映,已经有多个版本的 就脆弱的中国电影来说无疑是雪上
预告片问世,对于电影细节和演员 加霜。
的过度消费,导致大众对于电影的
2、规范行业内部运行机制,打 击盗版
如今中国各大院线仍旧是被大 片垄断,优秀的小成本电影很少能 在上映期赢得一席之地,观众去影 院的可选择性少,每次就那几部大 片,制片方赚了钱观众却对大片不 买账。想看些文艺片吧影院又不放 映。这样不符合供求机制的电影市 场是极其不成熟的,观众应该享有 很大的自主选择权。所以当下最亟 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各大院线的电影 分级放映制度,让更多优秀的非主 流电影在票房上拥有一席之地。解 决了不合理的放映制度,也就解决 了中国电影诸多问题,制止了中国 电影产业继续畸形发展。
二、 国 产 电 影 大 片 之 未 来 ——
麻木,甚至厌恶。种种这些批评都 只有名副其实,方可实至名归
暴露出中国电影现阶段所存在的问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众电影消费
题。
者,对于中国电影仍抱有无限的憧
另外,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影响 憬,从我个人对于中国电影现状的
力微乎其微,在票房上起不到应有 分析来看,中国电影的未来要想如
2. 电影市场的“繁荣”——金 玉其外,败絮其中
中国的电影市场虽然潜力巨大, 但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繁荣。许 多所谓的中式大片用当下网络流行 语来形容,那就是一片片“浮云”。 中国电影大片就像是个上了速成班 的 孩 子, 只 晓 其 一, 不 通 其 二, 无 奈陷入“欲速则不达”的尴尬境地。

浅论中国电影商业化之路的探索——由陈凯歌、张艺谋的创作看去

浅论中国电影商业化之路的探索——由陈凯歌、张艺谋的创作看去

影 的发展 中 起着 至 关重 要 的作 用 , 特 别 在 电影成 为 一个 高成 本 的商 品
后 ,商 业 之 于 电影 就 如 母 乳 之 于 婴
儿 ,很难 想 象在现 今 ,没有 了商业 的 电影会 成 为什 么状 况。 中 国 电影
的繁 荣景 象 ,很 大 程度 上是 商 业 电 影带 来 的 ,电影 的发 展和 强 盛 ,永 远绕不开 电影商业化 的议题和过程 。 二、 中 国商 业 化 电影 的 模 式初 探 探 索 中 国 电影 商业 化 的模 式 , 绕 不 过张 艺 谋、 陈凯 歌。他 们 立在 中 国 电影 潮 头 ,对 于 中国 电影 商业 化 的尝试 ,走 在其 他 同行 的前 面 , 是 “ 摸着 石头 过河 ”的 先行 者 ,对 中 国 电影 商业 化 的 个 中滋味 ,品 味 得 尤为深 刻 。他们 所 代 表 的 “ 五 第 代导演 ”这一群体 立在时代的潮 头 , 是整 个 中国 电影 的持 牛耳者 ,从他 们 的创 作 和作 品 中或 许我们 能 窥 到 19 5年 1 8 2月 2 日,被 电影 界 逐 渐 走 进 我 们 的 视 野 。 好 莱 坞 电影 中国电影在 当下的现状和未来走势。 8 作 为 实 践 商 业 电影 的 代 表 ,和 原 先 ( )“ 一 二平模式 ” 公 认 为 电 影 的 诞 生 日。 究 其 原 因 ,
天 作 为 电影 的诞 生 日,正是 对 电 影商 业 性 的确 认 。 由此 , 电影 的商 业性是与生俱来的。 好 莱 坞 电影 的瞩 目辉 煌 ,就 是 对 商 业性 作 为 电影 的本 质 属性 最有

电影 人 带来 了一种 意 识上 的冲 击 , 中 国 电影业 开 始 尝试 走 向商业 化 电 影的道路。 新世 纪 第 一 个 十影票房 , 雄 主导 电影 发展 走 向。9 0年代 初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自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始,开启了一个商业大片的时代,
从当初《十面埋伏》、《夜宴》、《无极》形式大于内容、冲着钱去大片,
再到现在《白鹿原》、《一九四二》有着精神内涵的巨作。

尽管两部片子
都是赔本赚吆喝,但相信在中国电影人的不断努力下,类似于《让子弹飞》这样商业表现不俗又有艺术情怀的影片将会越来越多。

[关键词] 张艺谋 商业大片 思想性 艺术
“‘大片’一词并非传统词汇,其概念源于1994年11月12日首部进口分账影片《亡命天涯》。

自1995年起,中国开始采用利润分成的方式每年引进10部优秀外国影片,这也就是人们后来俗称的所谓‘大片’” [1]。

伴随着电影市场不断对外开放,全球消费文化的冲击,以商业盈利为核心的大众消费文化在中国开始走向大银幕前。

这仿佛给了张艺谋一个蜕变的理由。

“因为,进入下一世纪,消费文化占主流这谁都知道,你不要再曲高和寡了。

再弄封建时代的那些东西也不行,必须结合消费文化的特点,结合观赏性和娱乐性的特点。

然后,再有的放矢地融入你要表达的思想含义,思想层面,或者,提高人的情感品味。

你把这些柔和在一起,通过消费文化的渠道和操作方式,来反复地给观众提高,这样好的影片,它就能改变、改善、提高和洗涤我们这个民族那种精神品味的东西”。

[2]商业极致化下的文化缺失如果说张艺谋以《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活着》开启了一个用民俗奇观叙事的时代,那么《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揭起了“大明星、大场面、大制作”的商业大片狂潮。

这些影片整体制作精良,画面丰盈饱满,风格都十分张扬,极尽视觉盛宴之能事。

《英雄》中两位女子在胡杨林过招时飘逸的身姿势;《十面埋伏 》融合中国功夫的长袖舞;《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金灿灿的菊花都是美轮美奂。

我们常常感叹好莱坞大片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霸权,终于,中国的商业大片在国内市场上与好莱坞大片抢夺观众,对于民族电影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张艺谋树立了一个榜样。

然而,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既包含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安全,也包含了民族价值观的安全。

国产电影不能仅停留商业层面上,它还要承担更重的任务:用电影讲述我们的历史,传播我们的文化,诉说我们的故事。

否则,我们在大银幕上就丧失话语权,侵染在美国文化里。

这些影片票房成绩都不俗,但只能证明张艺谋对大众消费文化的敏锐把握,并没有达他自己所谓的“思想层面”。

作为大师,在这些商业大片中,张艺谋没能承担起推动时代文化进步的功能。

因此,三部大片,一方面让张艺谋成为当时中国导演票房榜第一人,另一方面也让他走到了艺术的对立面,而如同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大串烧《三枪拍案惊奇》,更是令张艺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

艺术追求上的理性回归
文艺片《山楂树之恋》,可以视作张艺谋对现实生活题材创作的一次回归。

影片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开始做减法,褪了华丽色彩,专注一个纯情的爱情故事。

尽管有点用力过猛,但相比起《英雄》以来几部影片的浮华于虚无,对二奶
当道、小三为王的现实社会以及充斥着“长腿”和“大胸”的银幕,至少《山楂树之恋》还有些精神营养。

而《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这十年以来最有野心的一部片子,遗憾的是该片 “冲奥”未成不说,在票房上也是惨遭滑铁卢。

但不能否认张艺谋试图对这段民族苦难进行强烈表达的创作冲动,是一种电影人自觉攀登精神高峰的文化担当。

《金陵十三钗》中一个细节令笔者印象深刻。

影片在国军将士出场时,人物对白提及他们的身份———教导大
队。

为什么这群士兵是教导大队,而不是以“我们团”类似笼统的提法?“教导大队”这个称谓是有其历史根据。

在崔永元总监制的大型口述历史记录片《我的抗战》——《保卫南京》这集中,正是有一位当年“教导大队”的老兵,讲述了他们保卫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3.03.005
回顾当代中国商业大片的发展
——以张艺谋作品为例
(下转11页)
十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也是第1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国产新片展映影片。

导演胡波获得了山西太原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导演奖;获得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大奖。

80后导演路阳代表作:《盲人电影院》影片讲述了无业青年卖盗版碟被城管追赶,情急之下误入为盲人放映电影的“电影院”,此后发生一列的事情。

该片以独特的视觉、用真实的镜头述说着很有味道的故事,清新的风格能扣动你的心扉。

这部影片在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受观众欢迎大奖。

中国青年导演有创新精神,有先进的电影创作理念,正处于上升时期,在国际上颇有名气,在国内电影市场上还没有成气候,他们拍摄电影措筹资金很难,历尽艰辛万苦,拍出的影片由于资金有限,没有实力大张旗鼓搞影片行销,只好另辟蹊径去走国际线路,一旦在国
际上获了奖影片就有人买了,至少
国际版权卖掉能回收一部分成本,
而且影片在国外的艺术院线上映还
是有不少观众喜欢的,这对于一个
年轻的电影追梦人来说是很大的安
慰。

带着影片走向世界舞台也不是
个容易的事,需不仅要勇气更需要
实力。

国际电影节上参赛影片有几
百部或者更多,奖项就那么几个,
多大的雨点能落到头上,得奖谈何
易,奖杯的背后是一把艰辛的泪。

不过一旦得了奖就不一样了,自己
受益,也为国争了光,扩大了中华
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两全其
美的事,从某种角度讲也算是走了
个捷径。

为什么青年导演的作品敢冲击
国际电影节,因为他们大部分的作
品不矫情、不哗众取宠、很真实。

他们把拍电影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
分,用真诚的态度和与众不同的创
新手法,将事物的原貌表现出来,
揭示人的内心世界,让观众身临其
境的过一把瘾。

作品也大多是描绘
大时代中的小人物的命运,很能赢
得国际上的认知,这些作品能在国
内外电影节上获奖,有它独到之处,
需要去品味。

电影既有大众影片,
也有张扬个性的影片,在当今信息
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两种电影形态
都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未来发展
的一个方向。

综上述,中国要从电影大国走
向电影强国之路,青年导演之崛起
非常重要。

作者简介
王硕,在读博士,现供职于东北师范大学
传媒科学学院。

孙文佳,硕士,现供职于吉林电视台,毕
业于东北师范大学。

潘瑞金,主任编辑,供职于长春电视台,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