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与应用概况

合集下载

透明质酸发酵工艺原理综述

透明质酸发酵工艺原理综述

透明质酸发酵工艺原理综述引言透明质酸是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容的关注度逐渐提高,透明质酸在医学、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透明质酸的生产中,发酵工艺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透明质酸发酵工艺的原理进行综述。

透明质酸发酵工艺的基本原理透明质酸发酵工艺是指利用微生物发酵代谢途径生产透明质酸。

发酵是一种基于微生物代谢活动的生物转化过程,其中微生物利用可再生资源合成有用产物。

透明质酸发酵工艺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如下:1.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株:发酵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菌株是决定透明质酸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常用的菌株包括发酵霉菌、乳酸杆菌和葡萄球菌等。

2.提供合适的培养基:微生物菌株需要适当的培养基来生长和合成透明质酸。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等。

3.发酵条件的调控:透明质酸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发酵条件的影响。

调整发酵温度、pH值、搅拌速度和氧气供应等参数,可以达到最佳的发酵效果。

4.生物反应工程的应用:生物反应工程技术可以优化透明质酸发酵工艺,提高产量和纯度。

调控物质的输送、床层颗粒大小和固体浸泡比等参数可以改善反应过程。

透明质酸发酵工艺的主要步骤透明质酸发酵工艺通常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复苏和预培养:从冷冻保存的透明质酸菌株中取出适量的菌种,进行复苏和预培养。

这个步骤有助于提高菌株的活力和适应性。

2.母液发酵:将预培养的菌种移植到透明质酸发酵的母液中,通过合适的培养条件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菌株利用底物合成透明质酸。

3.分离和纯化:发酵母液中的透明质酸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以得到高纯度的透明质酸产品。

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沉淀、离心、浓缩和脱盐等。

4.后处理:对纯化的透明质酸产品进行后处理,包括干燥、打粉和包装等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提高透明质酸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便利性。

透明质酸发酵工艺的优缺点透明质酸发酵工艺具有如下优点:1.生物可再生资源:透明质酸发酵工艺利用微生物代谢活动合成透明质酸,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与应用概况

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与应用概况

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与应用概况作者:李萌季永甜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13期摘要:透明质酸是由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的二糖组成的高分子黏多糖,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透明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提取法、微生物发酵法和人工合成法。

对微生物发酵法进行了概述,对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保健品和医学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透明质酸的生产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法;育种中图分类号:Q538;TQ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3-2980-04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1934年Meyer等从牛眼玻璃体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大分子多糖,故又名玻璃酸[1]。

透明质酸是由2 000~25 000个通过β-1,3糖苷键和β-1,4糖苷键交替地结合在一起的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的二糖组成的均匀重复的线性葡糖胺聚糖[2]。

透明质酸是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重要组成部分[1]。

近来的研究表明,透明质酸不仅广泛存在于细胞间的胞外基质中,还存在于细胞内,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生细胞的胞浆和细胞核中[2]。

除了在玻璃体中外,透明质酸在关节滑液和表皮细胞间隙中的含量也十分丰富,从数量上看,50%以上的透明质酸存在于皮肤的真皮和表皮中,约35%存在于肌肉和骨骼中。

目前认为透明质酸主要是存在于软结缔组织中的惰性空间填料中,在组建蛋白多糖复合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

1 透明质酸的性质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透明质酸分子呈线性单链结构,并在水溶液中扩展成随机的线圈状结构,线圈的直径约为500 nm。

透明质酸分子中每一双糖单位均含有一个羧基,在生理条件下均可解离,形成阴离子,等空间距离阴离子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其分子在水溶液中处于松散的扩展状态,占据了大量空间,故可结合多于本身1 000倍的水[3]。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郭学平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又名玻璃酸,是一种酸性黏多糖,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各种组织细胞间质中,如皮肤、脐带、关节滑液、软骨、眼玻璃体、鸡冠、鸡胚、卵细胞、血管壁等,其中以人脐带、公鸡冠、关节滑液和眼玻璃体含量较高。

透明质酸价格昂贵,在日本有“白金”之称,目前的生产方法有发酵法和提取法两种。

1 透明质酸的发展1934年美国Meyer等首先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该物质。

20世纪70年代,Balazs等从鸡冠和人脐带提取HA,并配制成眼科手术用黏弹性辅助剂—NIF-HA,开创了HA医学应用的先河。

由于HA优良的保湿和润滑性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用于高档护肤化妆品,其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受原料限制,从人脐带和鸡冠提取的HA产量低、成本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寻找HA的新来源,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了发酵法生产HA。

工业化发酵生产HA是日本资生堂最早开始研究的,他们借鉴前人对某些链球菌产生HA这一重要发现,利用现代发酵技术和设备,以提高HA产率为目的,对发酵生产HA进行了较全面地研究。

80年代中期,日本已有发酵生产的HA上市,价格大大低于从动物原料提取的产品。

提取法和发酵法生产HA的比较见表1。

表1 提取法和发酵法生产HA的比较项目提取法发酵法存在状态在原料中与蛋白质和其它多糖形成复合体,分离精制复杂在发酵液中游离存在,分离精制容易分子量与保湿性小于1.0×106,保湿性差大于1.5×106,保湿性强品质与产量取决于动物原料的品质与数量品质稳定,产量大价格(化妆品用) 2.2万元/kg 1.6万元/kg应用价格昂贵,化妆品中的添加量受到制约能增加化妆品中的添加量发酵法生产HA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英国和美国也有少量报道。

国内从1980年开始研究从鸡冠和人脐带提取纯化HA,在1990年前后化妆品用HA和医药用HA先后研制成功并生产。

透明质酸的合成

透明质酸的合成

透明质酸的合成透明质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特殊,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因此备受青睐。

透明质酸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合成。

微生物发酵法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反应合成透明质酸的方法。

透明质酸的生物合成通常由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菌株完成。

这种菌株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发酵时可产生大量的透明质酸,产率高、成本低、产品纯度高,因此是目前最主要的透明质酸生产方法之一。

透明质酸的发酵生产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菌种培养,第二阶段是透明质酸的发酵。

在菌种培养阶段,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加入适量的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生长因子,使菌株迅速增殖,生长到一定密度后,将菌种转移到透明质酸的发酵罐中。

透明质酸的发酵过程要控制好温度、pH值、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给等因素,使菌株在最适的生长条件下进行发酵。

透明质酸的发酵主要是靠菌株的代谢产生,菌体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分裂增殖,同时菌体外分泌出透明质酸,通过透明质酸的积累,最终形成胶原蛋白。

透明质酸的发酵反应通常在30-40℃下进行,反应时间长达数天至数周。

透明质酸发酵结束后,要对发酵产物进行提取、纯化和干燥处理。

提取采用离心、过滤、沉淀等方法进行,将发酵产物中的透明质酸分离出来。

纯化则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和透析等方法进行,去除杂质,提高产品纯度。

最后,干燥处理通常采用喷雾干燥法、真空干燥法等,将透明质酸制成粉状或颗粒状,便于储存和使用。

总之,透明质酸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掌握科学的生产技术和严格的生产工艺。

随着透明质酸在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透明质酸的生产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透明质酸生产工艺

透明质酸生产工艺

透明质酸生产工艺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高分子聚糖,也是一种天然保湿因子。

透明质酸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

下面将对透明质酸的生产工艺进行简要介绍。

透明质酸的生产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微生物发酵法和从鸡冠骨中提取法。

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生产透明质酸的方法。

此法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发酵生产的微生物菌种,常用的包括链球菌属、肺炎球菌属、乳酸菌属等。

接种菌种后,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碳源、氮源和一些辅助物质,促进菌种的生长和透明质酸的合成。

发酵周期通常为3-7天,菌体生长后通过离心分离,获得含有透明质酸的菌体。

得到含有透明质酸的菌体后,需要将菌体溶解或微生物发酵粉未经溶解经部分酶解液化后进行提取。

提取透明质酸时,常用的方法包括水解提取法和碱液提取法。

水解提取法是先将菌体经过水解反应,使透明质酸脱落出来,然后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式分离出透明质酸。

碱液提取法则是将菌体溶解于碱液中,然后经过沉淀、洗涤和离心等步骤获得透明质酸。

从鸡冠骨中提取透明质酸是另一种获得透明质酸的方法。

鸡冠骨中富含透明质酸,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处理,可以将透明质酸从鸡冠骨中提取出来。

主要步骤包括去脂处理、酸解、碱化、沉淀和精制等过程。

无论是微生物发酵法还是从鸡冠骨中提取法,获得的透明质酸都需要经过后续的精制和纯化处理。

这些处理包括沉淀、过滤、离心、洗涤、浓缩和干燥等步骤,以获得高纯度的透明质酸产品。

总结起来,透明质酸的生产工艺包括微生物发酵法和从鸡冠骨中提取法。

微生物发酵法通过选择适合的菌种进行发酵,然后进行提取和纯化,得到透明质酸。

从鸡冠骨中提取法则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处理步骤将透明质酸从鸡冠骨中提取出来,然后经过精制和纯化处理,得到高纯度的透明质酸产品。

以上是透明质酸生产的主要工艺简介。

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与应用概况

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与应用概况

App l i c a t i o n a nd Mi c r o o r g a n i s m Fe r me nt at i o n o f Hy a l u r o n i c Ac i d
LI Me n g 1 , J I Yo n g - ia f n 2 , S ONG Yu a n 2 , HE Co n g - f e n
中. 具 有 独 特 的 生理 特 性 . 在 许 多领 域得的 生 产 方 法 主要 有提 取 法 、 微 生
物 发 酵 法 和 人 工 合 成 法 对微 生 物 发 酵 法 进行 了概 述 , 对 透 明 质 酸 在化 妆 品 、 保 健 品 和 医 学 医疗 领 域 的
p r e s e n t .t h e ma i n p r o d u c t i o n me t h o d s i n c l u d e e x t r a c t i n g me t h o d.mi c r o o r g a n i s m f e _ r r n e n t a t i o n a n d s y n t h e i t c me t h o d .T h i s p a p e r
第 5 2卷 第 1 3期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Hu b e i Ag ic r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V0 1 . 5 2 N o . 1 3
2 0 1 3年 7 月
J u 1 . , 2 0 1 3
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与应用概况
Ab s t r a c t : Hy a l u r o n i c a c i d i s ma d e u p o f g l u c u r o n i c a c i d a n d N- a c e t y l g l u c o s a mi n e d i s a c c h a r i d e c o n s i s t i n g o f h i g h mo l e c u l a r mu c o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I t wi d e l y e x i s t s i n a n i ma l t i s s u e s ,h a s u n i q u e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i s wi d e l y u s e d i n ma n y f i e l d s .A t

透明质酸合成

透明质酸合成

透明质酸合成
透明质酸是一种常用的天然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保湿、润滑、抗衰老等功效。

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妆品、食品、烟草、纸张及柔性薄膜等领域。

透明质酸的合成方法也多种多样,接下来将介绍几种透明质酸的合成方法。

1. 水解法
水解法是透明质酸主要的工业生产方法。

将纤维素用碱液处理后,经过明矾脱色、硫酸煮沸、酸处理等步骤制得纤维素醛,然后经过还原、水解等步骤制得透明质酸。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工艺复杂,步骤繁多,需要较强的技术条件和设备,同时产品的纯度和分子量分布也比较难以控制。

2. 微生物法
微生物法是透明质酸的一种新型生产方法。

通过选择透明质酸产生菌株,将其发酵生产透明质酸。

该方法生产过程简单、环保,产品质量稳定,品质优良,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透明质酸生产方法。

3. 化学法
化学法是一种利用化学方法合成透明质酸。

化学法合成透明质酸的步骤较多,但反应条件易于控制,产品结构可控,因此在研究领域较为常见。

透明质酸合成的关键是控制分子量分布。

对于医药和化妆品行业来说,透明质酸的高分子量和单一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更受欢迎。

总的来说,透明质酸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

但无论哪种方法,关键在于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分子量的分布均匀性。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分子量会直接影响透明质酸的生理功能。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化妆品的需求逐渐加强,透明质酸逐渐将走向高品质化合物的方向。

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

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
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
单位名称:北京化工大学 联系电话:0lO.64448962
1336616308l
透明质酸(HyaluroIlic acid,HA)是一种由乙酰氨基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为结构单元
的高分子粘多糖,其分子量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透明质酸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保湿性
最好的物质,有时又将其称为“天然保湿因子’’ 透明质酸由于具有优良的保湿性而在化妆品中有重要应用。国内外的高档化妆品中都 加入了透明质酸,目前国际上添加HA的化妆品已从最初的膏霜、乳液、化妆品扩展到面
成本计算(按1吨发酵液计算)
・113・
乳、浴液、洗发护发用品中,如在浴液中加入透明质酸可使皮肤柔软润滑,所以透明质酸
又称为“仿生化妆品”。 由于保湿性强、生物相容性好,透明质酸还是一种重要的医药用原料。透明质酸是现 代眼科手术中的理想原料,如用于眼球晶体移植手术,可使盲人复明,可用作隐形眼镜的
保湿剂。透明质酸是眼科粘性手术中理想和至今唯一可用的材料,而且已应用于视网膜剥 离手术、开放性玻璃体切除手术、眼角膜修复手术及抗青光眼手术等。透明质酸还可作为 透皮保湿成分,用于关节炎的治疗。HA国际市场总销售额达10亿美元。1998年底透明质
酸的国际市场价格为3000美元/公斤。 由于透明质酸这些神奇的功能及用途,大规模生产透明质酸十分必要。目前透明质酸
生产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另一种是微生物发酵法。
由于原料有限,从动物组织中提取透明质酸的方法很难形成大规模生产,而且由于含 量低,分离过程复杂,生产成本很高。国外自80年代开始研究利用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
1.外观:白色颗粒状固体,无臭无味 2.定性鉴别反应(十六烷基毗啶):阳性 3.理化指标
(1)葡萄糖醛酸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与应用概况作者:李萌季永甜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13期摘要:透明质酸是由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的二糖组成的高分子黏多糖,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透明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提取法、微生物发酵法和人工合成法。

对微生物发酵法进行了概述,对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保健品和医学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透明质酸的生产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法;育种中图分类号:Q538;TQ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3-2980-04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1934年Meyer等从牛眼玻璃体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大分子多糖,故又名玻璃酸[1]。

透明质酸是由2 000~25 000个通过β-1,3糖苷键和β-1,4糖苷键交替地结合在一起的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的二糖组成的均匀重复的线性葡糖胺聚糖[2]。

透明质酸是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重要组成部分[1]。

近来的研究表明,透明质酸不仅广泛存在于细胞间的胞外基质中,还存在于细胞内,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生细胞的胞浆和细胞核中[2]。

除了在玻璃体中外,透明质酸在关节滑液和表皮细胞间隙中的含量也十分丰富,从数量上看,50%以上的透明质酸存在于皮肤的真皮和表皮中,约35%存在于肌肉和骨骼中。

目前认为透明质酸主要是存在于软结缔组织中的惰性空间填料中,在组建蛋白多糖复合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

1 透明质酸的性质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透明质酸分子呈线性单链结构,并在水溶液中扩展成随机的线圈状结构,线圈的直径约为500 nm。

透明质酸分子中每一双糖单位均含有一个羧基,在生理条件下均可解离,形成阴离子,等空间距离阴离子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其分子在水溶液中处于松散的扩展状态,占据了大量空间,故可结合多于本身1 000倍的水[3]。

根据透明质酸的来源和提取方法的不同,其相对分子质量(Mr)为8×105~5×106[4]。

透明质酸的结构及生物活性具有相对分子质量依赖性,其中低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在低浓度时仅生成碎片状网状结构,而高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却能生成整体的网状结构[3]。

由于分子内存在氢键,透明质酸分子在水溶液中呈现单螺旋结构[5]。

当透明质酸在溶液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透明质酸分子间便会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双螺旋结构,浓度更高时则会形成网状结构[3]。

目前公认的透明质酸结构理论是三级结构理论,即透明质酸分子中每个三糖单位具有一个疏水区域,当溶液浓度较高时,透明质酸分子间的疏水区域相互作用,形成双螺旋结构,这是透明质酸分子间相互聚集的基础[6]。

透明质酸的特性是黏度非常高[2],在低浓度或低相对分子质量时,溶液的黏度随浓度或Mr的增加变化较小;当Mr和浓度增高使黏度达10 mPa·s以后,透明质酸分子便开始缠绕,此时黏度随Mr和浓度的提高而迅速提高[3]。

2 透明质酸的生产技术已经报道的透明质酸的生产技术有3种,即提取法、微生物发酵法和人工合成法[1]。

提取法是指从人或动物的组织中提取透明质酸[1]。

提取法是最早采用的透明质酸的生产方法,目前用于生产的原料主要为鸡冠、人脐带和动物眼球,主要的工艺过程包括提取、除杂、酶解、沉淀和分离,不同组织透明质酸的提取纯化过程有一定的差别[3]。

但是由于提取法的原料来源局限性大,产品提取率极低(仅为1%左右),并且工艺程序复杂,因此生产成本很难降低。

此外,由于在动物组织中,透明质酸与其他高分子物质相结合,导致其分离纯化的难度更大,并且利用动物组织提取的透明质酸产品可能会导致感染,这些因素限制了提取法在医药和化妆品等工业中的广泛应用[2,3]。

人工合成法是指先利用生物高分子合成“玻璃酸氧氮杂环戊烯衍生物”,然后添加水和羊或牛的精巢透明质酸酶,制备出衍生物和酶的复合体,最后除去酶,纯化出透明质酸[1]。

人工合成法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还未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1]。

微生物发酵法是指利用经过筛选的菌种进行发酵培养,并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透明质酸产品[1]。

由于提取法存在上述缺点,而人工合成法又尚未成熟,故微生物发酵法成为目前生产透明质酸最主要的方法。

下面对透明质酸生产的微生物发酵法进行较系统的概述。

2.1 产透明质酸菌的育种最早发现的微生物产生透明质酸是在1937年,当时发现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中具有β溶血性的酿脓链球菌(S. pyogenes)可产生透明质酸[7]。

随后于1939年又发现链球菌属中的马链球菌(S. equisimilis)和兽疫链球菌(S. zooepidemicus)也能产生透明质酸[7]。

由于野生型链球菌有能产生透明质酸解聚酶、表达其他胞外蛋白、透明质酸产率低等缺点[2],故实际生产中要通过各种手段对野生型菌种进行改良,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2.1.1 诱变育种诱变剂主要包括物理诱变剂、化学诱变剂和生物诱变剂。

目前应用于产生透明质酸菌种育种的诱变剂主要有紫外线、60Co γ射线和亚硝基胍(NTG)[7]。

许多研究报道表明,通过上述各种诱变处理方法处理一些能够产生透明质酸的原始菌种,如兽疫链球菌、马链球菌等,能够获得透明质酸产量较高的、或者产生的透明质酸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或者预先用透明质酸酶处理呈阴性反应的、或者是非溶血的、或者兼有以上几种特点的优良菌株[7]。

2.1.2 原生质体育种由于原生质体与一般的细胞相比去除了细胞壁,故原生质体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比一般细胞更为敏感,对诱变处理的反应也更为强烈[7]。

目前已有成功的试验,利用NTG等化学诱变剂或利用激光等物理诱变方法处理原始菌种的原生质体,从而获得高产的菌株[7]。

2.1.3 基因工程育种链球菌中编码参与透明质酸合成途径的酶的基因位于一个单顺反子上,名为has操纵子。

在酿脓链球菌中,has操纵子由3种基因组成,分别为hasA(1 248 bp)编码透明质酸合酶(42.0 u),hasB(1 204 bp)编码UDP葡萄糖脱氢酶(47.0 u),hasC (915 bp)编码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33.7 u)[2]。

虽然目前尚不清楚透明质酸链是如何穿过细胞膜进行转运的,但在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中,透明质酸合酶和UDP葡萄糖脱氢酶的表达足以指导透明质酸的生成和转运[2]。

故只需将hasA和hasB基因转入宿主细胞内并使其在宿主细胞内表达,即可生产透明质酸[7]。

A组链球菌的黏液样GAS菌株S43/192/4的HA合成基因于1993年被首次克隆并构建大肠杆菌质粒,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合成HA[8]。

随后C组链球菌的HA合成基因于1997年被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8]。

凌敏等[9]从马链球菌总DNA中扩增出sqhas基因,构建表达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成功表达出sqHAS蛋白,并在加入底物的情况下合成了HA。

张晋宇等[10]克隆了兽疫链球菌的hasB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得到了相应的蛋白。

中国台湾省Chien课题组将兽疫链球菌hasA和hasB基因通过NICE诱导表达系统引入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成功得到产生透明质酸的工程菌株[11]。

生举正[12]将兽疫链球菌透明质酸合酶基因通过NICE(The nisin-controlled gene expression system)诱导表达系统引入乳酸乳球菌,并得以成功表达,合成了HA。

2.2 发酵条件的优化链球菌是营养条件苛刻的细菌,需要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

链球菌通常在含有酵母或者动物提取物、蛋白胨和血清的混合物的复杂培养基上生长,这些培养基的配方总是包括葡萄糖(10~60 g/L)、氨基酸、核苷酸、大量的盐、痕量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2]。

pH和温度对兽疫链球菌的生长和透明质酸产量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pH 6.7±0.2,温度37 ℃的条件对兽疫链球菌的生长和提高透明质酸的产量最为适合[13]。

搅拌速率对透明质酸产量也有影响。

研究表明,在搅拌速率低的条件下,乳酸产量高而透明质酸产量低[13]。

高速率搅拌虽然会减弱乳酸合成的影响,提高透明质酸产量,但会破坏透明质酸多聚体,使其相对分子质量减小[13]。

葡萄糖的初始浓度对透明质酸相对分子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葡萄糖的初始浓度由20 g/L增加到40 g/L时,透明质酸相对分子质量也会由(2.1±0.1)×106增加到(3.1±0.1)×106[13]。

Liu等[14]报道在兽疫链球菌的分批发酵培养过程中,分别在8 h和12 h时添加了过氧化氢(1.0 mmol/g HA)和抗坏血酸(0.5 mmol/g HA),使透明质酸发生氧化还原解聚,相对分子质量下降,产量由5.0 g/L增加到6.5 g/L。

3 透明质酸的应用由于透明质酸具有上述的诸多性质,使其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主要就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保健品和医疗医药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3.1 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透明质酸主要存在于细胞间的胞外基质中,具有维持组织细胞胞外空间、加速营养成分流动以及保持组织的作用。

首先,与传统的保湿剂相比,透明质酸具有更好的保湿效果,并且还具有无油腻感、不堵塞毛孔的优点。

其次,透明质酸水溶液具有较强的黏弹性和润滑性,有助于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气的保湿膜,从而保持皮肤滋润。

再次,小分子的透明质酸能够进入真皮层,促进血液微循环,有利于皮肤吸收营养,可以起到美容和保健作用。

最后,透明质酸可以清除皮肤中因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起到防晒和修复的作用[15]。

由于透明质酸具有以上诸多优点,故其被当作最理想的天然保湿因子而广泛地应用于化妆品中,以达到保湿润肤、抗皱防晒的作用。

添加量一般为0.05%~0.50%[15]。

3.2 透明质酸在保健品中的应用由于透明质酸具有保水、润滑、促进伤口愈合和保护细胞等多种特性,故人体内透明质酸的减少会导致关节炎、皮肤老化、皱纹增多等诸多问题,因此,目前口服透明质酸补充内源性透明质酸被认为是美容保健、延年益寿的有效途径之一[16]。

口服透明质酸的理论依据是:透明质酸经口服消化后能够增加人体内合成透明质酸的前体,从而使体内透明质酸合成量提高,并定位到皮肤等组织中,发挥其作用。

目前,已有多种形式的口服透明质酸产品问世,如片剂、胶囊剂和口服液等[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