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学诊断技术

合集下载

血清学诊断方法

血清学诊断方法

血清学诊断方法血清学诊断方法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血清中的特定标志物来确定疾病的诊断方法。

血清学诊断方法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手段,其原理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抗原或其他血清因子的存在与含量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病原体或产生免疫反应。

血清学诊断方法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传染病的诊断、免疫性疾病的判定、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1. 免疫荧光法免疫荧光法是一种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特定抗体与病原体抗原结合后,再用荧光染料标记抗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物的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免疫反应。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一种高度灵敏和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其原理是将待测物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通过底物的酶催化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ELISA广泛应用于病毒、细菌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特点。

3. 免疫电泳免疫电泳是一种通过电场作用将血清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通过电泳分离后,可以观察到不同蛋白质的带状图案,并通过与已知抗体结合来确定特定蛋白质的存在。

4. 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其原理是在血清中加入特定抗原,然后加入补体和抗补体抗体,观察是否发生补体结合反应。

补体结合试验被广泛应用于传染病的诊断,如梅毒、风疹等。

5. 中和试验中和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用于病毒感染的诊断。

其原理是将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加入细胞,观察是否能够抑制病毒对细胞的感染。

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可以判断病毒是否被中和。

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还可以指导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血清学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敏感性高等优点,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清学诊断方法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常用方法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常用方法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常用方法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常用方法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为了准确诊断梅毒,血清学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的常用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1. 微量血试验微量血试验是常用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之一。

它的优势在于只需要很少的血液样本,却能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

该试验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来诊断梅毒。

这些抗体在感染后数周内开始产生,并持续存在于血液中。

微量血试验通常采用凝集试验、免疫层析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

2. 血清螺旋体沉降率试验血清螺旋体沉降率试验是另一种常用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该试验可以评估患者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水平。

试验原理是将患者血清与一定量的抗原(梅毒螺旋体)混合,并在一定时间内观察螺旋体与血清中的抗体结合沉降形成的沉降率。

沉降率越高,说明血清中的抗体水平越高,暗示患者可能存在梅毒感染。

3. 链球菌溶血试验链球菌溶血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反应型血清学试验,也可用于梅毒的检测。

该试验基于患者血清中的抗链球菌溶血素抗体与试剂中的链球菌溶血素结合的反应。

通过测定溶血素结合率,可以评估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

一旦患者感染了梅毒螺旋体,抗链球菌溶血素抗体的水平会升高,从而反映出可能存在梅毒感染。

总结回顾: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是诊断梅毒的常用方法。

微量血试验、血清螺旋体沉降率试验和链球菌溶血试验是其中常见的三种方法。

微量血试验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来诊断梅毒;血清螺旋体沉降率试验通过观察螺旋体与血清中的抗体结合沉降形成的沉降率评估抗体水平;链球菌溶血试验则是通过测定抗链球菌溶血素抗体的结合率进行评估。

这些试验的目的都是为了准确诊断梅毒感染,帮助患者尽早接受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进展和传播。

个人观点和理解:虽然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在梅毒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这些试验对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血清学诊断技术PPT课件

血清学诊断技术PPT课件

集,此孔稀释倍数为1个工作单位
12
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
鸡新城疫红细胞凝集试验(HA试验) (过程图)
孔号
1
稀释倍数
5
生理盐水(毫升) 4*
病毒液(毫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20
40 80 160 320 640 1280
对照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3
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
三 器材 1.血凝板、 2.微量移液器 3.标准抗原 4.1%红细胞悬浮液 5.被检血清 6.稀释液
4
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
四 操作程序 (一)0.5%――1%红细胞的准备
1.阿氏液(抗凝剂)的配制
葡萄糖
1.866g
柠檬酸钠 0.8g
柠檬酸
0.055g
氯化钠 0.418g
蒸馏水 100ml
15
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
2 操作步骤 (1) 每孔加25ul的稀释液: (2) 第1孔加25ul待检血清,反复吸吹10次; 吸取25ul于第 (3) 2孔,以此类推倍比稀释至第11孔; 最后从第11孔取2 (4) 5ul弃去,第12孔为抗原对照; (3) 每孔加4单位抗原;室温下( 18-22℃)作用30分 (4) 取1%红细胞25ul加于各孔中 (5) 将血凝板振荡1分钟 (6) 室温作用30-45分钟(禽流感 37℃)观察结果 (7) 结果判定 将血凝板呈45°竖起观察
5-10分钟,用吸管吸去上清液和红细胞上层的白 细胞薄膜,将沉淀的细胞加稀释液(生理盐水)洗 涤,再用离心机3000转/分钟离心5-10分钟,充 去上清液,再加稀释液洗涤,

公卫医师考试辅导:血清学诊断

公卫医师考试辅导:血清学诊断

公卫医师考试辅导: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是公卫医师考试大纲所包含的内容,我们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试验(RIA)及免疫荧光试验(IF)
ELISA、RIA及IF均为用于检测感染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方法,均为应用标记的抗原检测血清中抗异性抗体,或应用标记的抗体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原。

(2)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blot,WB)
蛋白印迹试验(WB)是在ELISA应用原理基础上发展的一项新技术,用于检测微生物的特异性蛋白抗原或患者相对应的蛋白抗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若用此试验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可用已知微生物蛋白抗原捕捉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再结合酶标记抗人抗体并观察结果。

我们搜集整理。

(3)中和试验(NT)
中和试验(NT)为在检测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等)的血清学试验过程中,先在被检血清或其他液体标本中加人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使其发生中和反应后,再检测被检血清中其特异性抗原或抗体。

(4)试管凝集试验
肥达氏试验是辅助诊断伤寒或副伤寒病常用的一种血清学
试验,即用已知伤寒沙门氏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及甲型或乙型副伤寒杆菌的鞭毛抗原(PA或PB抗原),
测定人血清中相应抗体效价。

血清学鉴定实验

血清学鉴定实验

位相变异试验的方法

简易平板法
1.配制0.7~0.8%的半固体琼脂培养基,然后倾注平板烘干表面水分。 2.在平板内滴上一滴已知的第1相或第2相血清因子,并作好标记。 3.待血清吸收到琼脂内,在标记部位的中间点种已知第1相或第2相的新鲜 待检菌株。 4.培养后,其已知相细菌的动力受到抑制,解离出另一相的细菌,并向周 围蔓延生长,形成一个大的菌落。 5.检查其菌落的边缘部分,即可确定该菌株的另一相H抗原。 6.该方法通常1~3天内可以有结果。
A-F群 多价O
Hw Hx H5
Hz H7
A-F群 多价O
Hz6 Hz10 Heh Hgp
Hz13 Hz15 Hz28 Hz29 H2
Hlv HA
HB
HC HD Vi
Henx
H1.2.3.
5
血清学实验材料分配
分组 4人 /组
菌种
诊断血清
待测菌种一支
1盒 /组
写实验报告

写明实验判定结果(即阴性或阳性),并描 述整个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抗原抗体反应条件
1. 抗原
2. 抗体
3. 环境因素: (1)电介质:0.85%NaCI; (2)温度:37或56 (3)pH值:7.0 (4)振荡:适当的机械振 (5)反应时间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特异性和交叉性 若两种抗原之间含有部分共同抗原时,则发生交 叉反应。亲缘关系越近,交叉反应的程度也越高 。
例如:查考夫曼-怀特沙门氏菌属抗原表.
鼠伤寒沙门氏菌: O抗(1,4,[5],12), 第Ⅰ相H抗原(i) 第Ⅱ相H抗原(1,2)。 它的血清型应表示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1,4,[5],12:i:1,2)

[ ]内的O抗原可能存在或不存在。 [ ]内的H抗原可能是罕见的,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存在。

血清学鉴定的实验步骤及判定方法

血清学鉴定的实验步骤及判定方法

血清学鉴定的实验步骤及判定方法
血清学鉴定的实验步骤及判定方法
血清学鉴定是对血清样本的微量元素、蛋白质和抗原/抗体的检测,用于诊断和预防疾病的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它主要是用于诊断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和疾病控制的影响。

该技术是在明确病人的病史,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免疫学和临床化学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对血清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查,用以诊断疾病。

血清学鉴定的实验步骤主要包括:
1、血液采样:采样前应空腹或者清晨空腹采血,并将血液用采血管或收集液瓶装入,一般收集24毫升血液,血浆在室温下或在摇床或离心机上离心30分钟,分离血浆和红细胞,冷却离心时离心速度不要太快,以免造成血浆沉淀,影响细胞膜和细胞结构的破坏。

2、实验条件的准备:将血清加入实验容器,将参考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数量等于血清的体积,用以反映血清中各物质的浓度;液体实验材料和悬浮的颗粒;酶标等工具。

3、实验过程:按照特定的实验步骤,实验者进行实验,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血清样本中物质的检测。

4、数据分析与判定:实验者收集的数据将被记录在实验报告中,比较实验结果和总结报告中的标准值,以便判断样本是否满足诊断要求。

血清学鉴定判定有多种,具体方法可根据检测物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血清学检测可以结合血清蛋白电泳,血清抗原抗体的检测,
血清抗体酶标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清微量元素检测,微量数据检测等,综合应用;血清学检测实验报告中的比较结果和报告标准的对比,来判定血清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诊断要求;也可以根据血清检测数据计算出几种指数,和指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血清检测结果是否正常。

细菌的血清学鉴定

细菌的血清学鉴定

细菌的血清学鉴定
细菌的血清学鉴定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用于准确识别和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这种方法依赖于细菌表面或内部的特异性抗原,这些抗原可以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反应,从而产生可见的沉淀、凝集或溶血等现象,从而实现对细菌的鉴定。

在血清学鉴定中,常用的技术包括凝集试验、沉淀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等。

凝集试验,如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通过观察细菌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凝集现象来鉴定细菌。

沉淀试验则是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凝胶或液体介质中形成沉淀的原理,通过检测沉淀的形成来鉴定细菌。

补体结合试验则是一种更为敏感的血清学鉴定方法,它利用补体系统来放大抗原-抗体反应,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在进行细菌血清学鉴定时,需要使用标准化的抗原和抗体试剂,并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由于不同细菌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因此在进行血清学鉴定时还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方法,如细菌培养、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以实现对细菌的准确鉴定。

总之,细菌的血清学鉴定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它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用于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等领域中,细菌的血清学鉴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免疫学课件:免疫血清学技术

免疫学课件:免疫血清学技术
抗体分子上具有特殊功能的区域,包括Fab段和 Fc段。Fab段负责与抗原结合,而Fc段则与效应 细胞或分子相互作用。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抗体具有中和毒素、调理吞噬、介导炎症反应等 多种生物学功能。
抗原抗体结合机制
锁钥学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
抗原与抗体结合就像锁和钥匙一样,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互补
性。
诱导契合学说
02
抗原与抗体在结合过程中,会发生构象变化,使得两者更加紧
力。
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 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基础。
抗原的分类
根据抗原性质不同,可分为完全抗 原和不完全抗原。完全抗原具有免 疫原性和特异性,而不完全抗原仅 具有特异性。
抗体结构与功能
1 2 3
抗体的基本结构
由四条多肽链组成,包括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 通过二硫键连接。
抗体的功能区域
密地结合在一起。
多重识别机制
03
抗原抗体结合不仅依赖于锁钥关系或诱导契合,还涉及到电荷、
疏水作用等多重因素。
03 免疫血清制备技术
动物选择与免疫方案
动物选择
选用健康、适龄、免疫原性强的实验动物,如兔、马、羊等 。
免疫方案
根据实验需求和免疫原性质,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包括免 疫剂量、免疫途径、免疫次数和间隔时间等。
补体结合实验方法
补体结合试验(CFT)
在补体参与下,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未知抗体或抗原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间接补体结合试验
先用已知抗原致敏红细胞,再加入待检血清中的相应抗体,最后加入补体,观察红细胞是否溶解来判 断结果。该方法常用于检测某些病毒、立克次体等微生物的抗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血凝抗原效价测定 (操作量25ul)
(1)抗原 一般以鸡新城疫II系或Lasota系作为已知抗原 。
来源: 1).购买: 目前也有用聚乙二醇使Lasota系病毒液浓缩,作 成稳定浓缩抗原,HA效价达1:5000以上,4℃半年 不变。
2) 自制: A. 用鸡新城疫II系或者Lasota系疫苗接种鸡胚制备抗原: B. 疫苗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10倍,以0.1毫升接种于10日 龄的鸡胚尿囊内; C. 凡接种后72-120小时内死亡的鸡胚,且病变显著者, 分别收获鸡胚尿囊液于消毒试管内,如有血细胞应离心( 2000转/分钟)15分钟,取上清液; D. 作HA试验,其凝集价在1:640以上的鸡胚鸡,分装于
25
25
25
25
25
放室温作用15--20分钟
0.5%红细胞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液(毫升)
作用温度与 时间
混合均匀置18-22℃作用45-60分钟,对照管出现结果时判定
结果
3.结果报告 (1).鸡的免疫临界水平。 (2).鸡群的HI抗体水平是以抽检样品的HI抗体效价(log2)
如此反复洗涤三次,将最后一次离心后的红细 胞,按1%的稀释度加入稀释液(1毫升红细胞泥 加99毫升稀释液)。
(二).被检血清
将被检鸡群编号登记,用消毒过的干燥注射器采血,注 入洁净干燥试管内(微量法可用孔经2-3毫米塑料管由翅 静脉采血),在室温中静置或离心,待血清析出后使用。
注意: 每只鸡应更换一个注射器,严禁交叉使用。
鸡新城疫红细胞凝集试验(HA试验) (过程图)
孔号
1
稀释倍数
5
生理盐水(毫升 4*

1
病毒液(毫升)
2
3
4
5
6
7
8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
10
20
40 80 160 320 640 1280
对照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弃去
生理盐水(毫升 25
25
25
2.采血 取健康鸡翅静脉或心脏采血,(按阿氏液2份,血液1
份) 注意:(1). 两只健康的鸡血混合;
(2). 阿氏液的量要够
3. 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将血液注入离心管中,经3000转/分钟,离心 5-10分钟,用吸管吸去上清液和红细胞上层的白 细胞薄膜,将沉淀的细胞加稀释液(生理盐水)洗 涤,再用离心机3000转/分钟离心5-10分钟,充 去上清液,再加稀释液洗涤,
的平均值表示的。 (3).检样中HI抗体效价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太大时,。 (4).大型养鸡场,每次进行抽测时,抽样率一般不低于
0.1%-0.5%,小型鸡群,抽样率应有所增加,一般认为 理想的抽样率应为2%。 (5).鸡群接种新城疫疫苗后,经2-3周测血清中的HI抗体效 价若提高2个滴度以上,表示免疫应答良好,疫苗接种 成功;若HI抗体效价无明显提高,表示免疫失败。
洁净干燥的青霉素瓶中,保存于冰箱备用。
2.抗原血凝价的测定 每种抗原做两排,结果取均值
1). 1-12孔加生理盐水25ul 2). 第1孔加抗原25ul,反复吹打10次吸取25ul到第2孔 ,依此类推倍比稀释至第11孔 3). 最后从第11孔吸取25ul弃去,第12孔做生理盐水对照 4). 所有孔加25ul 1%红细胞 5). 将血凝板振荡1分钟
6 新城疫病毒室温(18℃—22℃)作用 30分; 禽流
感病毒37℃作用30分.夏季结果出现快,冬季较慢

城疫病毒时间长,温度高易发生洗脱
7 结果判定
1).完全凝集孔为终点
2).将血凝板成45°角竖立观察
3).红细胞呈泪滴状沉淀为不凝集
4).孔底没有红细胞沉淀,红细胞均匀平铺于孔底为凝
集,此孔稀释倍数为1个工作单位
三 器材 1.血凝板、 2.微量移液器 3.标准抗原 4.1%红细胞悬浮液 5.被检血清 6.稀释液
四 操作程序 (一)0.5%――1%红细胞的准备
1.阿氏液(抗凝剂)的配制
葡萄糖
1.866g
柠檬酸钠 0.8g
柠檬酸
0.055g
氯化钠 0.418g
蒸馏水 100ml
混匀放入100 ml葡萄糖瓶内,10磅115度10分钟 高压灭菌。冷却后4℃保存备用。
25 25 25 25
25
25
25

0.5%红细胞液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毫升)
作用温度与时间
混合均匀置18~22℃作用45~60分钟,对照管出现结果时判定
结果(举例) ++++ +++ ++ +++ ++++ +++ ++++ ++ -
-
+
++ +
+
注意 能使鸡红细胞完 全凝集的病毒 液的最高稀释 倍数,称为该 病毒液的红细 胞凝集效价。 如上例,病毒 病的HA效价为 1:320。
血清学诊断技术
2020年7月20日星期一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一原 理 许多病毒具有凝集动物红细胞的能力, 这种凝集能力
可被相应的抗体所抑制, 故可用已知病毒检测相应的血凝 抑制抗体 .
也可以用已知标准抗体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
二 使用范围
新城疫、 禽流感、 减蛋综合征、 鸡毒支原体、 滑液囊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的抗体检测;或相应病 原分离后的鉴定
(四)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1. 抗原准备(工作浓度的准备 )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试验)时,病毒抗原液 25ul内需含4个凝集单位,所以,应将原菌抗原毒作 成320/4=80倍稀释。
2 操作步骤 (1) 每孔加25ul的稀释液: (2) 第1孔加25ul待检血清,反复吸吹10次; 吸取25ul于第 (3) 2孔,以此类推倍比稀释至第11孔; 最后从第11孔取2 (4) 5ul弃去,第12孔为抗原对照; (3) 每孔加4单位抗原;室温下( 18-22℃)作用30分 (4) 取1%红细胞25ul加于各孔中 (5) 将血凝板振荡1分钟 (6) 室温作用30-45分钟(禽流感 37℃)观察结果 (7) 结果判定 将血凝板呈45°竖起观察
完全抑制孔红细胞呈泪滴样下沉,此孔为抑制终点.
孔号
稀释倍数
生理盐水 待检血清
鸡新城疫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试验) (过程图)
1
2
3
4
5
6
7
8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单位:μl
9
10

对照
25
25
25 (25)弃去
4单位抗原
25
25
25
25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